二年级语文15《画风》教学设计之二实用文本.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676481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语文15《画风》教学设计之二实用文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二年级语文15《画风》教学设计之二实用文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二年级语文15《画风》教学设计之二实用文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二年级语文15《画风》教学设计之二实用文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二年级语文15《画风》教学设计之二实用文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语文15《画风》教学设计之二实用文本.docx

《二年级语文15《画风》教学设计之二实用文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语文15《画风》教学设计之二实用文本.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语文15《画风》教学设计之二实用文本.docx

二年级语文15《画风》教学设计之二实用文本

 

小学语文标准教材

二年级语文:

15《画风》教学设计之二(实用文本)

Peopleneedtocommunicateandcommunicatewitheachother,andlanguageisthebridgeofhumancommunicationandthelink.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二年级语文:

15《画风》教学设计之二(实用文本)

教材简介:

我们知道人不可能孤立的生存在社会上,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交流,而语文就是人类交流沟通的桥梁,是纽带,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二年级语文科目,教案学习有利于教学目的、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一致进行,配合教案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学习到教材里的内容,下载后可以打印或者用于电子教学。

  一、教学目标设计: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重点词句。

  (3)朗读课文,(4)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5)理解课文,(6)激发对自然的观察兴趣。

  (7)初步培养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8)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学习课文4-8自然段,理解李卫、小艺、丹丹画风的方法,引导学生新旧知识结合,感受大自然中风动的景物,从而养成仔细观察,学会积累的习惯。

  三、教学对象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逻辑思维较差,对课文的感知主要是通过朗读理解,但学生对自然的感受已经有了许多积累,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朗读,加上孩子天生爱画、爱说,本课设计让学生通过查一查、画一画、议一议,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1)以基于交互式网络条件下的学习环境为依托;

  

(2)以课内外联系,(3)校内外沟通,(4)学科间融合的大语文观为基本理念;

  (5)以自主学习,(6)探究学习,(7)协作学习为主要学习方法;

  (8)以读为本,(9)感悟朗读,(10)体现语文课上的“书声朗朗”;

  (11)作业设计体现活动性、开放性、体验性、创造性;

  五、教学媒体设计:

  

(1)多媒体课件,

(2)交互式学习网络教室。

  (3)课前布置同(4)学们从图书馆、网络搜集有关资料,(5)独立或与他人合作研究一项环保小课题。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你们喜欢不喜欢猜谜语?

我们来猜个谜语好吗?

-----看不见它影子,摸不着它身子,有时会抖动树枝,有时会推倒房子。

(生答)你们可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出来了,就是风。

[板:

风]

  风看不见摸不着,那么它藏在哪里呢?

让我们一起到大自然中去寻找风,好吗?

[出示:

课件]

  你找到风了吗?

在哪里找到的?

(生答)小朋友观察的非常仔细。

  [出示:

学生画]老师这里有一幅咱们班小朋友画的画,你来看看画上有风吗?

(生答)许多小朋友和他一样也不会画风,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画风,好吗?

[板:

画]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1、想知道怎样画风吗?

风画出来漂亮吗?

咱们来听课文录音,好吗?

[录音]有的小朋友都听入迷了!

  2、下面的这段时间,老师想请你用你喜欢的学习方法来自学课文,不过,老师有一点小小的要求,你读书的时候要把生词画出来,读一读,把生词所在的句子多读几遍。

等会儿咱们比比谁学的最好。

(生自学)

  3、你的表情告诉老师你非常自信,愿意接受大家的考查吗?

(生答)

  

(1)[出示:

句子]

  你瞧!

屏幕上的这几个句子里住着生字宝宝,谁敢站起来读一读。

男同学和女同学比赛读。

(生读)女同学声音真好听,小男子汉声音真响亮。

  

(2)细心的小朋友一定会发现,旗杆的杆的颜色与其他字的颜色不一样,你知道为什么?

(杆是个多音字,)谁能用另一种读音组词?

  (3)[出示:

课件]咱们把生字宝宝和他的伙伴请出来,开火车读好吗?

你来当火车头,火车这样开,行吗?

  (4)刚才大家读的真棒,可是,要想和生字宝宝成为好朋友,就得想个好办法把他们记住。

请你们小组合作,来记住这些字。

  (5)都记住了吗?

你认为哪一个字最难记?

你用什么好方法记住的。

还能用别的方法记住他吗?

(猜字谜、讲故事)

  (6)这些生字中你最喜欢哪一个,你能用它另外组个词说句话吗?

  三、学文。

  这么一会儿功夫我们就学会了生字,真了不起!

大拇指送给你们!

现在你再来读读课文,看看是不是读的更熟练了。

(生读课文)

  老师这里有一个问题,是送给爱动脑筋的孩子的,你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说的很完整。

  课文2-8自然段具体写他们是怎样画风的。

请你默读这几个自然段,想想你喜欢谁?

  老师把这几个自然段搬到屏幕上来了,谁来说说你喜欢谁?

  

(1)喜欢小艺。

  A、因为她第一个画出风。

B、因为她爱动脑筋。

她画出风来了吗?

C、因为她画出了飘动的旗子和转动的风车。

她为什么要画?

)你从哪里知道她画出风来了?

她还画了什么?

为什么要画飘着的旗子,呼呼转的风车?

你能读读写小艺画风的句子吗?

[点小艺画风的句子]小艺第一个画出了风,她心里会怎样?

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老师也来读一读行吗?

谁想向老师挑战!

谁来评评谁最棒!

他还加上了动作!

  [板:

飘着的旗子][呼呼转的风车]

  

(2)喜欢李卫。

  因为李卫爱提问题。

他提了什么问题?

读出问的语气。

他画出风来了吗?

画的是什么?

[板:

斜斜的雨丝]他画出风来了,高兴吗?

你能边想象他那高兴劲,边读读李卫画风的句子吗?

[点李卫画风的句子]

  为什么画斜斜的雨丝?

如果能把“斜斜的”读的重点儿会更好!

谁愿意再试试?

(齐读。

  (3)喜欢丹丹。

  丹丹也很聪明是吗?

她也学会了画风,谁能说说她是怎样画风的?

[板:

弯弯的小树。

]谁再来读一读丹丹画风的句子。

[点丹丹画风的句子]

  通过刚才的讨论,大家知道了李卫、小艺、丹丹画的风在哪里了吗?

老师找还没回答问题的同学来回答。

[指板]在飘着的旗子里,呼呼转的风车里,斜斜的雨丝里,弯弯的小树里。

有了风,画面美吗?

我们来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下面我们来分角色读课文,好吗?

你可以自由组合,扮演你最喜欢的角色。

  那个小组愿意上来读?

他们读得棒不棒?

  四、小结,

  李卫、丹丹、小艺他们那么聪明,你从他们身上还学会了什么?

老师看你们更聪明!

  五、扩展画画。

  下面我们来换换小脑瓜,你来闭上眼睛,随着音乐,想想还能用哪些景物来表现风?

想好了就拿起笔来把风画在纸上。

(真像一群小画家。

  愿意把自己的画展示给大家看,[放在投影上]告诉大家你画的风在哪里?

不但画的好,表达的(用词)也很棒!

  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的风,大自然里还有许许多多,希望你能留心观察。

[板------]

  六、作业:

  课文我们学完了,谁愿意来为大家设计一个有趣的作业,(生答)你可以接受同学的建议,也可以自己想出一个别具一格的作业来。

下节课,咱们比比谁的收获最大。

  七、版书设计:

  画风

  小艺李卫丹丹

  小艺画李卫的画丹丹的画

  课后反思和自我评价

  1、课前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中风动的现象,引起学生对周围景物留心观察的兴趣。

课中画风一环节,唤起已有经验,学生对生活的再现比较丰富,使教学有了很高的升华。

  2、用谜语激趣,提供给学生对风的感性表象。

学生自主设计作业,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网络是学生间交互的工具,及时反馈,个案分析,互相帮助,共享学习成果及时修改,提高作品质量。

  4、在本课的教学中以学生的充分自学为主,发挥网络和多媒体的多向交流功能,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通过看、读、想、讨论等方式,逐步深入学习课文。

  5、课上,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根据学习所获和主观认识,畅所欲言,阐发议论,培养了学生对事物的独立见解,从而达到学用结合,课内课外结合。

XXX图文设计

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