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变动对进出口的影响汇总.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671330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汇率变动对进出口的影响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汇率变动对进出口的影响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汇率变动对进出口的影响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汇率变动对进出口的影响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汇率变动对进出口的影响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汇率变动对进出口的影响汇总.docx

《汇率变动对进出口的影响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汇率变动对进出口的影响汇总.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汇率变动对进出口的影响汇总.docx

汇率变动对进出口的影响汇总

汇率变动对出口的影响:

本国货币贬值刺激出口,抑制进口;升值刺激进口,抑制出口

一个国家货币的价格对内是利率对外是汇率所以人民币对外的价格就是人民币的汇率

通俗的说就是汇率高了就是人民币贵了汇率低了就是人民币便宜了

那么想出口,本国的货币贬值汇率下跌

那么商品就便宜

出口以后的价格也就相应的便宜从而更有价格优势

反之亦然

浅析汇率波动对中国进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汇率制度改革对于长期处于

盯住美元的稳定汇率环境下的中国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全新的挑战。

中国企业即将面临的是长期的、难以预期的汇率波动,这将为企业的决策带来一定程度的困难。

在浮动汇率这条道路上中国经验尚浅,仍有许多需要了解以及借鉴的地方。

因此,本文旨在分析汇率波动对中国企业的影响,通过与具有丰富经验的日本企业的对比,提出可能的应对措施,为中国企业的决策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1实证分析:

以青岛海尔与中国东方航空有限公司为例分析汇率波动对企业的影响

1.1汇率波动自2005年央行实行了有管制的浮动汇率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不断变化,对于有进出口业务的企业来说,经营过程中面临的汇率波动给企业带来的风险较之前大幅度增加。

下图反映了2002年至2009年4月的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变化情况。

根据图表表明,自新汇率制度实行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已经升值17.44%,如何消除币值变动对企业的经营成果的影响,是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1.2根据青岛海尔(600690.SH)2004年至2007年年报数据,可得以下结论。

1.2.12005年之前,由于人民币实行紧盯美元的汇率制度,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几乎保持不变,因此在2004年,企业并未产生汇兑损益,然而随着汇率制度的改变,自2005年起,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汇率变动产生的各种费用不断增加,汇兑损益在净利润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已经从2005年的不到0.04%增加到2007年的5.6632%,而且在绝对数值上2007年的汇兑损益已经达到2005年的55.56倍。

三年中,企业汇兑损益对净利润的变动幅度达到142倍,远远超过了人民币币值的变动程度,企业也由此遭受了经济上的损失。

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汇率波动的不可预测性,企业必须主动采取措施,以避免受到汇

率波动对企业产生的更深远的影响

1.2.2作为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和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之首的海尔集团,旗下拥有240多家法人单位,在全球30多个国家简历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只在基地和贸易公司,重点发展科技、工业、贸易和金融四大支柱产业,2005年事先全球营业额128亿美元。

这样一个正在进行国际化道路的企业,对于面临的国外经营的风险,海尔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措施:

①通过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降低汇率风险。

截止2004年9月国家开发银行已对海尔集团提供了累计32.5亿美元的出口买方信贷合作协议,共支持了海尔集团16亿美元的机电产品出口。

出口买方信贷是出口国为鼓励本国资本性货物出口,向外国借款人提供的一种中长期外汇贷款,其目的在于能够有效地帮助本国企业在商品出口后及时收汇,规避收汇风险。

②主动推行本土化战略,提升企业实力,规避汇率变动的风险。

90年代末,海尔以“三位一体”的本土化模式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创造其本土化品牌,并致力于在当地设计、当地制造、当地营销的探索。

在推进本土化的进程中,海尔充分考虑了全球各个市场的不同特点,并首先在美国简历“三位一体”本土化的试验田。

海尔通过低端商品实现了其“走出去、走进去”的目标,在例行本土化的同时,海尔更结合本地生活,经济状况坚持自己的“高端信仰”。

最终靠不断创新的高端产品在不同的市场将自己打造成本土化的品牌。

这样做对于海尔企业自身来说,不仅实现了它的本土化目标,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实现本土化后,企业一来可以避免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对中国企业的反倾销行为,二来面对中国市场廉价劳动力、低成本的原材料优势正在消失的局面,以及企业正在遭受的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压力,本土化模式成功的化解掉了这些危

1.3东方航空公司(600115)公司的风险控制机制

对于航空公司来说,由于业务性质的特殊性,企业运营过程中一直面临着巨大的风险,有数据显示航空公司一个月内流失其价值1/4的概率是其它世界500强企业平均值的5倍,航空公司的收益变化受环境变化影响十分明显,使得资本市场对投资航空公司的收益缺乏信心,航空公司的股票价值大打折扣,航空公司股票的市盈率仅是世界股票市场平均水平的1/3左右。

从成本管理方面来说,由于航油价格受国际原油价格的直接影响,企业受到原油价格波动和汇率波动的双重影响,由于中国制造业的实力不够强大,购买飞机时往往由于汇率的波动也会造成企业实际支付金额与财务预算出现偏差;对于企业,无论购买燃油还是购买飞机,其成本都是巨大的,一旦出现了大幅波动,对于企业

的经营业绩是有知名影响的。

从收入方面来说,国际航线的开通势必导致外币收入,汇率的波动也造成了企业不同程度的收入波动。

可以说,在航空公司经营过程的各个环节,企业都承受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如何采取合理的措施,最大程度的降低汇率波动对企业的影响,保证企业的正常盈利状况是企业必须思考的问题。

同时,航空运输业自身的高危险性也是导致企业遭受巨大风险的原因。

经过多年的发展,航空业在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方面做出了各种努力,其中最为重要的手段就是航空公司引入了专业的风险管理工具,利用各种相应标的资产的金融衍生产品进行套期保值,在企业风险管理方面做出了长足的进步。

东航航空公司自2004年以来,(一些具体的方法)通过购买各种金融衍生产品对利率、汇率以及燃油价格进行套期保值,旨在通过利率互换减低市场利率波动的风险;通过外汇套期合约来降低因机票销售外汇收入及需以外汇支付的费用而导致的汇率风险,外汇套期主要为以固定汇率销售日元或买入美元;通过利率互换减低市场利率波动的风险,其中签订的利率互换是将与LIBOR相关的浮动利率转换为固定利率,减少利率波动的不确定性。

东方航空公司的年报数据表明,在2004年至2007年4年之间,东方航空公司由于外汇波动造成的汇兑损益净额变动幅度呈大幅度增加趋势,与此同时,汇兑损益在净利润中所占的比例也不断上升,说明企业仍然处于很大的外汇风险敞口之中。

虽然这4年中企业的汇兑损益一直处于盈利状态,表明企业在外汇风险管理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衍生产品自身的高风险性,如何平衡衍生产品的成本与收益是企业在运用衍生产品进行风险管理时必须谨慎考虑的问题。

总之,对于航空公司这类本身就处于高风险运营状态的行业,运用专业的风险管理工具对企业面临的风险进行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必须明确各项管理行为的目标并辅助企业的各种制度,在最大程度上降低衍生工具自身风险的基础上对企业面临的外汇风险进行管理。

2如何管理企业面对的外汇风险

2.1企业外汇风险管理的目标企业经营均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因此,企业的各项决策均应以此为指导,对于跨国企业和以进出口业务为主的企业来说,必须对所面临的汇率波动采取相应的策略,以保证企业最小程度的受到其影响。

企业的外汇风险管理不仅仅局限在外汇管理不受损失的角度上。

作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在制定外汇风险管理政策的时候,应从企业发展战略的角度对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进行评估、分析并采取相应的

管理措施

企业确定风险管理目标时,应从减少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为出发点,再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制定与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相适应的风险管理战略。

2.2外汇风险管理方法企业在进行事先的风险评估过程时,应从宏观经济环境和企业自身具体情况两方面进行。

2.2.1宏观经济政策方面面对人民币汇率不断上升的情况以及金融危机引起的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局面,为了保证中国企业在动荡的国际环境中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长,也为了缓解外贸型企业受到汇率波动的影响,保护外贸企业所取得的经营收益,截至2009年4月,人民银行先后与韩国央行签署了1800亿元框架协议,与我国香港特区金管局签署了2000亿元正式协议,与马来西亚央行签署了800亿元正式协议,与白俄罗

斯央行签署了200亿元正式协议,与印度尼西亚央行签署了1000亿元正式协议。

3月29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参加泛美开发银行年会期间,代表中国人民银行与阿根廷中央银行签署了700亿元框架协议,总计6500亿人民币规模的人民币互换协议增加了人民币的国际使用量以及覆盖面,为人民币跨境结算提供了部分资金支持,对对外贸易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与此同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9年4月09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决定在上海市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和东莞五市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

由于人民币不断升值以及金融危机导致的进出口总量的下降,对中国许多企业尤其是沿海地区亿出口加工贸易为主的企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海关总署4月10日发布的数字显示,3月当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620.2亿美元,同比下降20.9%。

其中,当月出口下降

17.1%,进口下降25.1%。

在这样不利的国际经济环境下,中国政府适时推出的这些举措,毫无疑问将缓解进出口企业面临的汇率波动对企业的影响。

在贸易中采取人民币作结算货币是避免汇率风险和降低交易成本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下,此举可帮助出口企业避免国际市场汇率剧烈波动。

基于以上政策的变动,进出口企业应着力拓展在与中国签订互换协议的国家的市场份额,扩大企业在这些国家的进出口比例,以最大程度的利用政策给与企业的便利,规避企业的外汇风险。

与此同时,由于人民币结算试点的开始,企业可以人民币试点城市设立子公司或生产机构,将进出口业务转移到政策扶持的城市,将业务以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以此避免汇率波动给企业带来的影响。

2.2.2企业自身面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既定事实,企业不仅要紧跟国

家的宏观政策,还应该主动的进行风险规避行为。

主要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首先,对于无法直接享受到政策优惠的企业,在签订贸易合同时,应争取以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

这样的做法有以下几个优点:

①对于进出口企业来说,以人民币作为国际间贸易的结算货币,企业在境外的收入可以最大程度上规避由于汇率波动造成企业的损失,同时,企业可以降低在财务决策活动时面临的不确定,增强财务决策的有效性;②在国际贸易中采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对于跨国公司的国外子公司来说,收入与成本的币种相匹配,减少了母公司进行合并报表时产生的汇兑损益,企业还将享受到营运成果明晰化、节省汇兑成本、加快结算速度等实惠,贸易交易成本将大幅降低,此举亦可以使企业对国外子公司的管理人员进行绩效管理时做出更公正的评判,是管理人员在做出企业经营决策时以企业的发展为最终

出发点,对于企业和管理人员可以起到双赢的效果;③在国际交易中以人民币为结算工具,可以提高中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增强中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主动权,促进企业的发展。

其次,大多数企业在进行国际贸易时,并不能实现以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的愿望,企业必须采用其他的措施来应对所面对的汇率风险。

对于在国外有子公司的跨国企业,由于东道国政府对于外国公司政策的不同,可采取不同的策略:

①若东道国(“东道国”就是以主厶身份接待他国,或在国际活动中处于聚汇居停之所和主办其他事的国家O的借款利率低于本国借款利率,子公司应尽在东道国进行融资,这样做既可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又能抵消一部分在国外取得的外币收入,减少企业所面对的外汇风险;②对于有能力的企业,应尽量拓展在不同国家的业务,由于不同货币的波动并不总是正相关的,企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