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地区练习题林.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668234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951.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方地区练习题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南方地区练习题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南方地区练习题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南方地区练习题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南方地区练习题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方地区练习题林.docx

《南方地区练习题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方地区练习题林.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方地区练习题林.docx

南方地区练习题林

南方地区习题

1.目前,中石油已经在云南、四川、江西等地种植了120万亩麻风树,其种植的自然区位条件主要是:

A.适宜森林种植的山地面积广B.国家政策提倡“退耕还林”

C.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D.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2.以麻风树果实为原料的生物燃料如得以推广使用,则可:

A.缓和气候变暖趋势B.解决能源紧张矛盾

C.完全取代矿物燃料D.降低航空运输成本

西江上游红水河流域内山岭连绵,地形崎岖,水力资源十分丰富,它的梯级开发已被我国列为国家重点开发项目。

据此回答3-4题。

3.以下关于红水河梯级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正确的是:

A.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B.改变了珠三角地区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C.减少了海水对珠江口海岸的侵蚀

D.使当地的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4.下列符合红水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方向的是:

A.发展微电子工业B.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

C.发展钢铁工业D.发展甜菜、花卉等城郊农业

读下图,完成5~6题。

5.若甲乙分别是珠江三角洲与粤西地区,MN代表的产业要素在区域间流向合理的是

A.M为资金和技术,N为农副产品和劳动力B.M为零部件,N为信息

C.M为资金,N为技术D.M为能源,N为资金

6.若M为钢铁厂,关于其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促进甲地劳动力向第一产业转移B.增加甲地的就业机会

C.加快乙地工业化进程D.带动乙地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迅速发展

 读“1961—2006长江三角洲平均气温增温速率空间分布图”,回答第7-8题

7.有关长江三角洲1961—2006年平均气温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上海市年增温最大幅度达0.50CB.增温幅度由东向西增加

C.沿江均比沿海增温幅度大D.该区域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

8.影响长江三角洲40多年来平均气温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的变化B.冬季风势力强弱C.城市化的发展D.降水的变化

读我国南方某地区不同坡度地形比例图(图1)和能源消费结构图(图2),回答9—10题。

9.从材料中推断,本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A.大气污染  B.水土流失C.土地荒漠化D.水污染

10.解决本地区上述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是

①开发小水电②封山育林禁止采伐 ③用矿物燃料替代薪柴、秸杆等生物能④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读“武汉和广州两地某类企业单位产品成本构成和市场价格表”,完成11-12题。

城市

年份

生产成本(元)

市场平均价格(元)

技术

原料

劳动力

其它

武汉

2001年

1

2

8

2

26

2011年

1.2

6

11

3

30

广州

2001年

1

5

10

4

26

2011 年

1.2

6

20

6

30

11.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该类企业由广州向武汉转移,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A.技术       B.原料      C. 劳动力     D.市场

12.关于该类企业转移,其造成的影响可能有

A.不利于转出地产业结构升级       B.促进转入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C.导致转入地大量农民工失业       D.提高了转出地该类产品的市场价格

13.我国云贵地区易出现干旱灾害,除了降水因素,影响较大的自然因素是

A.水污染严重B.工农业发展快,耗水多

C.多石灰岩地形,地表渗漏严重D.地壳活动频繁

14、傣族聚居在云南南部,住竹楼,着短衣长裙是因为要适应 (   )

A、炎热气候   B、干旱环境   C、地表崎岖   D、多雨的气候

15、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相同的自然环境是 (   )

A、地势低平、气候温暖   B、地势低平、河湖众多

C、气候温暖、土地肥沃   D、地势低平、土地肥沃

16、长江中下游平原与四川盆地相同的代表性农产品是 (   )

A、棉花   B、水稻

C、甘蔗   D、柑橘

读图1,回答17-19题

17.关于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加强该地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

B.为促进该地区农业生产,应大力发

展商品粮生产

C.因地制宜在该地区建立大型农场,

种植橡胶等作物

D.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

18、答2案:

A

22该地区中低产田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主要为丘陵

B.该地区盐碱地分布广

C.土壤贫瘠

D.农业气象灾害频繁

19、该地区的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土壤酸化B.土地盐碱化C.水土流失D.土地沙化

答案:

C

21答案:

C

水土流失是土壤侵蚀的一种主要形式,现在我国的水土流失状况十分严重,大约有180万平方千米的水土流失面积,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华南丘陵山地、北方土石山地都有水土流失的发生。

据此回答20~21题。

20.关于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生态环境的正确叙述

A.生活能源短缺,乱砍滥伐现象严重,导致水土流失

B.因气候多雨湿润,植被即使被破坏,恢复也容易

C.生态环境的破坏只影响低山丘陵地区不影响下游地区的工农业生产

D.这里的人地关系比较缓和

21、2122121有关黄土高原地区的正确叙述

A.由于依靠传统的耕作技术和耕作方式,农民收入低下,大量垦辟陡坡地、林地、草地造成尖锐的人地矛盾

B.目前,黄土高原还有许多宜农荒地,这些宜农荒地的垦殖,可以缓解这里的人地矛盾

C.今后黄土高原农业发展方向为退耕还草、大力发展畜牧业的道路

D.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就是因为人类的不合理垦殖这一原因造成的

答2122案:

A

答案:

A

读右图,回答22~24题。

22.关于图示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矿物能源储量丰富

B.主要灾害性天气与热带气旋的影响有关

C.是低山丘陵广泛分布的地区

D.土质疏松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23、该地区酸雨危害较严重,不属于其主要成因的是

A.气候湿润B.地形以盆地为主

C.有色冶金工业发达D.大量燃烧矿物燃料

24、造成该区域与青藏高原农业地域类型有明显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因素B.政策因素C.人口因素D.自然因素答案:

C

答案:

B

答案:

D

读右下图,回答25-27题。

25、河流N是我国

A.南北方分界线

B.内外流域分界线

C.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D.耕作业与畜牧业分界限

26、26N河以北的河流一般

A.只有一个汛期

B.具有凌汛

C.具有冰期

D.流量季节变化较小答案:

A

27、近年来,城市M地下水位以每年30厘米的速度下降,其直接原因是

A.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补给不足

B.过量开采地下水资源

C.城市建设过快,水污染严重D.全球变暖,蒸发旺盛

28.读1990—2009年珠三角三大产业产值图(图6),

有关该区域此时段说法不正确的是

图6

A.是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

B.是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

C.2000年以后,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进入到了后工业化发展时期

D.2007年,第二产业的产值高于第三产业

29.下列促使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出现第二次腾飞的工业是

A.技术密集型工业B.资金密集型工业

C.劳动密集型工业D.原料指向型工业

30、南方低山丘陵之所以成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主要原因是()

A、不受副热带高压控制B、受冬季风影响C、受夏季风影响D、受海陆位置影响

二、综合题

31.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1)~(5)题。

材料三:

转基因大豆多产于美国、巴西,其价格比中国非转基因大豆平均低25%。

新加坡某公司在G省区投资兴建了以进口大豆为主要原料的大型食用油加工厂。

(1)G省区地势特点是______;地貌类型K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_.

该地貌在G省区______市分布最典型。

(6分)

(2)2010年G省区农业用地中______增长量最大;耕地比重不大的主要影响因

素是______;该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和土地石漠化。

(6分)

(3)影响G省区地级市分布的主要因素是______;南宁、防城港、河池、柳州四

城市中最有可能成为油脂加工移人地的是。

(4分)

(4)G省区大量输出的能源是______。

分析该种能源资源丰富的原因。

(6分)

(5)钦州湾工业区计划引入汽车制造业,请分析其有利的区位条件。

(6分)

32、2012年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攀西-六盘水”(攀枝花-西昌-六盘水)资源富集区成为国家规划的西部重点开发区之一。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5)题。

材料一:

“攀西-六盘水”资源富集区示意图

材料二:

甲河段水文站测绘的2001-2011年输沙量变化图

材料三:

攀枝花钒钛产业多呈中小企业零星分布,产品主要是钛白粉、高钒铁等,以含钒钛材料为主的机械制造业仍处在起步阶段,同时,一些关键技术瓶颈尚未突破。

2011年攀枝花工业产值统计表

产业

2011年产值(亿元)

比上年增长(%)

钢铁产业

456.32

23.1

化工产业

72.58

41.7

能源产业

236.76

32.5

钒钛产业

66.54

46.7

工业

969.33

34.0

(1)“攀西-六盘水”资源富集区共跨我国个省,其优势能源主要有

和。

(2)“攀西-六盘水”资源富集区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最容易产生的自然灾害和生态问题分别是、。

(3)目前,攀枝花工业中主导产业是产业;产业发展速度最快,影响其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4)描述2001-2011年甲河段年输沙量的总体变化特征,并分析其主要成因。

 

(5)攀枝花市正在全力打造“中国钒钛之都”,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措施?

33、近年来,湖南省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与广东省的经济联系日趋紧密。

根据下列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30分)

材料一湖南省、广东省简图

材料二1978—2008年投资、劳动力及技术进步对湖南工业增长的贡献

材料三:

《广东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

加快制造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装备、汽车、石化等重化工业。

(1)图中甲河流域的地势特征是;影响该流域的气象灾害主要是寒潮、旱涝和。

(4分)

(2)乙河流域是湖南省最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该流域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近年来,该流域的粮食生产地位不断下降,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8分)

(3)湖南省发挥矿产资源优势,应发展的特色工业是;但在资源开发利用中容易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6分)

(4)据材料二,1978-1997年的20年间,对湖南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总体占据主导地位的是,2001年以来,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有明显上升趋势的是。

(4分)

(5)根据材料分析湖南、广东两省在重化工业发展过程中,如何扬长避短、加强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8分)

34、.(3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M县城镇和水系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M县处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境内最高海拔为1254米,最低海拔为24米,森林覆盖率为68.6%,煤炭、铜等矿产资源丰富。

(1)描述M县的地形、地势特征。

(6分)

(2)比较R1河、R2河水能蕴藏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6分)

(3)图中①—④城镇中哪一个将最有可能发展成较大城市并说明理由。

(6分)

(4)根据材料提供的自然资源条件,该县可发展的主要工业有(至少3种):

在倡导“低碳经济”的新形势下,你认为该县应优先发展哪一种工业并说明理由。

(12分)K^S*5U.C#O

35、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30分)

材料一广东省各地级市城市化水平差异情况如图9所示,图10是2009年广东省分区域三大产业构成图。

材料二2002年,珠江三角洲共有26个县市,2200多万人口。

30多万以上的大中城市有6座(不包括港澳),占珠江三角洲城市数的不到25%;2~10万人口从原来的5座(1978年)增加到24座,建制镇达到432个。

小城市和小城镇星罗棋布,密度高达100个/万平方公里,且密集于环珠江口一带,城镇间平均距离不到10公里,以江河或国道、公路为中心呈“一字长蛇阵”式排开,形成国道、省道“市街化”的现象。

(1)根据材料一,广东省四大地区域城市化水平的由高到低排列前两名的是

,产生省内城市化水平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5分)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珠江三角洲城市数目方面的特征是

,形成这一特征的主要原因是

(6分)

(3)两翼地区经济作物的加工在第二产业中占较大的比重,这种加工业是业,此工业布局时一般靠近。

(6分)

(4)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珠江三角洲农业的主要资源及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是,主要农业资源:

,农业产业结构:

(7分)

(5)在“十二五”农业规划中,东北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重点

扶持的粮食生产均为水稻,两地生产水稻的有利自然条件分别是:

东北区,珠江三角洲地区。

(6分)

综合题答案

31.参考答案:

(1)西北高东南低 (流水)侵蚀桂林(6分)

(2)林地 地形水土流失(6分)

(3)河流 防城港(4分)

(4)水能(或水电) ①地形崎岖(或位于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地势落差大;②降水较多,河流径流量大(6分)

(5)①接近原料(钢铁)产地和能源地;(6分)

②离港口近,产品运输便利;

(以上两点必答)

③工业区配套设施好;

④市场广阔

32、.(28分)

(1)三(2分)煤炭(2分)水能(2分)

(2)滑坡或泥石流(2分)水土流失(2分)

(3)钢铁(2分)钒钛(2分)原料(2分)

(4)变化特征:

呈下降趋势(2分)

主要成因:

流域植被覆盖率提高,入河泥沙减少(2分);水利工程拦截泥沙作用明显。

(2分)

(5)加大科技投入,提升技术创新力;扩大钒钛产业规模;促进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建设、完善产业园区,打造企业集群;实施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

(每个要点2分,答对其中任3点给满分6分,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33.(30分)答案要点:

(1)(4分)北高南低(2分);台风(2分)。

(2)(8分)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2分);

工业化和城市水平的不断提高;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市场需求的改变,导致农业生产结构改变;粮食种植面积减少。

(每个要点2分,任意答对其中3点给满分6分)

(3)(6分)有色冶金工业(有色金属、冶金工业)(2分);植被破坏(水土流失);酸雨(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地面塌陷;资源枯竭(每要点2分,任意答对其中两点得满分4分)

(4)(4分)投资贡献(2分)技术贡献(2分)(只答投资、技术,少贡献两字不给分)

(5)(8分)湖南有丰富的有色金属、煤矿、水能等资源,可为广东提供重化工业所需的原料和能源(2分,若只答到能源或资源得1分);广东为湖南提供资金、技术(2分,若只答到资金或技术得1分);湘粤两省加强重化学工业的分工合作,构建产业链条(2分);共同培育品牌,开拓国内外市场(2分)。

(每个要点2分,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34.(30分)

(1)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势起伏较大。

(每点2分,满分6分)

(2)R2河的水能蕴藏量比R1河大。

(2分)两河落差都大,但R2比R1河流域面积大(集水面积广),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

(4分)

(3)③(2分)地势较低平,水陆交通便利。

(4分)

(4)采掘工业、煤炭工业、有色冶金工业、电力工业、森林工业等。

(每点3分,满分6分)

水电工业。

(2分)理由:

该地河流众多,流量大,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水能为可再生能源;水电清洁无污染;水电开发综合效益大。

(每答1点得2分,满分4分)

35.(30分)

(1)珠江三角洲、东冀(2分)社会经济发展(工业化发展或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3分)

(2)城市数目增加,尤其小城镇不断增加(3分)乡镇企业的不断发展(3分)

(3)制糖原料产地。

(每点3分,共6分)

(4)耕地资源锐减,土地质量下降,水质变差,光照减少(答其中一点得1分,答三点得3分)(3分)粮食、桑、甘蔗等种植业的比重下降,蔬菜、花卉、饲料等种植业及渔业、家禽家畜饲养业比重上升(蔬菜、花卉、渔业、畜牧业比重上升)(4分)

(5)东北区:

夏季日照时间长,地形平坦广阔,土壤肥沃,水质好珠江三角洲:

热量充足(可满足一年两熟),降水丰富(或水源丰富)(各3分,共6分)

答案: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