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生态省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66757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生态省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福建生态省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福建生态省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福建生态省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福建生态省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生态省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ocx

《福建生态省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生态省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生态省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ocx

福建生态省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福建生态省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002-04-16

   生态省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是衡量生态省建设进程,评估考核全省生态建设与环境整治成效的重要依据。

指标体系设置的科学与否,对于是否能客观评价、动态跟踪、综合考核生态省建设情况具有重要的意义。

福建生态省建设评价提标体系的设置要以国家环保总局委托研究提出的指标体系为基础,根据福建生态省建设的总体目标以及构建生态省六大支撑体系的特色进行选取,使福建生态省建设的指标体系既能与国家环保总局的指标体系相衔接,又能对六大体系构建的重点任务进行考核检查。

  一、现有生态省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简介

  国家环保总局曾于2000年委托中国环保科学院等单位对生态省的指标体系作了研究。

他们提出的生态省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生态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生态文化等4个二级指标,以及经济水平、生产效率、资源利用效率、人口、生活质量、社会公平性、生态环境质量、人居环境、生态资产、消费行为、生态意识、科技地撑能力、政策法规体系等13个三级指标,确定了55个具体考核指标,并根据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分别提出了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和沿海地区生态省建设三类不同的指标值。

  被国家环保总局批准为我国第一个生态省试点的海南省在其“生态省建规划纲要”中,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生态产业发展及人居环境等方面提出了生态省建设的30人预期指标。

  编制工作的吉林和黑龙江两省,所选的“指标体系”与国家环保总局提出的指标体系相类似。

其中,吉林省从生态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等第三个方面,提出生态省建设的42个指标。

黑龙江省根据生态省建设总体及阶段性规划目标,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资源利用等四个方面,确定生态省建设的66项评价指标,其中重要指标有33项。

  二、福建生态省建设评价指标体系选择的原则

  生态省建设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衡量生态省建设进展情况和成效必须有一套系统准确的指标体系。

福建生态省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必须依据以下几条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

  所确定指标体系必须符合生态学基本规律和生态效益型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既要吸收国家环境总局和有关省相应指标体系研究的成果,又能体现具有福建特色的生态省建设的核心内容。

  2、动态性原则

  在确定指标体系时应考虑系统要能出现的动态变化,所选指标能综合地反映出生态省建设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便于预测和管理。

  3、可操作性原则

  指标体系的选择既要保证能全面反映生态省建设的各种内涵,又要充分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可比性,便于检查考核。

  4、延续性原则

  主要的指标设置及规划年指标值勤的确定,要与《福建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和《福建省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等确定的指标相衔接。

  三、福建生态省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内涵及说明

  根据以上生态省建设评价指标体系选择的原则,我们从经济发展、环境状况、人居环境、生态资源、社会保障及政策环境等六个方面,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34项指标,构成一个既抓住重点,符合省情,又相对完整,便于检查考核的生态省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1)经济发展指标

  人均GDP—反映生态省建设的经济发展水平;

  地方人均财政收入—体现生态省建设的经济实力;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产值的比重、环保产业产值、无公害食品年均增长率、吨标煤工业增加值—从一定程度上体现生态效益型经济发展状况。

  

(2)环境状况指标

  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SO2排放总量—反映工业“三废”治理情况;

  全省城市空气质量指数—反映城市空气污染整治成效;

  主要水系水质达到或优于地表水三类水质标准率、近岸海域水质达到或优于二类面积的比率—反映全省水资源及海洋污染防治情况;

  水土地流失面积占土地面积的比重、成灾面积占受灾面积比例—考核水土流失治理及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成效。

  (3)人居环境指标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反映全省城市化进程;

  城市人均住房面积、城市规划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农民人均砖混及砖木结构住房面积—反映城乡居民居住条件;

  城市生活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率、城市污水处理率—反映城市人居环境状况;

  规模化养殖畜禽废弃物无害化或资源化处理率—反映农村面源污染整治成效。

  (4)生态资源指标

  森林覆盖率、生态公益林面积占森林面积的比重、自然保护区面积占辖区面积比重—体现生态环境建设和资源保护情况;

  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体现耕地保护及质量。

  (5)社会保障指标

  人均预期寿命—反映生态省建设对人自身发展的积极作用;

  万人受高等教育人数—体现生态省建设的科技教育支撑能力;

  万人拥有医生数、全省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率、城镇失业保险覆盖率—反映生态省建设的社会保障水平。

  (6)政策环境指标

  公共财政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从一个侧面体现政府效率;

  涉及生态环境建设违法违规案件处理率—反映生态省建设的法制保障情况;

  环保投入占当年GDP的比例—反映生态省建设的投资建设力度;

  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衡量全省可持续发展能力。

  以上六个方面34项指标,包括基年指标值和规划年指标值,比较全面地构成了“福建生态省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列表如下)。

福建生态省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名称

2000年全国平均水平

2000年国内(外)先进

水平

2000年福建省水平

2000年福建省在全国位次

规划年指标值

2005年

2010年

2020年

1、人均GDP(元/人)

7078

34547上海

11601

6

17500

26000

51000

2、地方人均财政收入(元/人)

506.1

2899.5上海

674.5

7

990

1450

3000

*3、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产值比重(%)

-

-

16.7

-

20

30

45

*4、环保产业产值(亿元)

-

-

61.3

-

120

240

370

*5、无公害食品(含绿色、有机食品)年均增长率(%)

-

-

/

-

10

15

20

*6、吨标煤工业增加值(元)

3731

-

7519

-

8930

10100

11500

7、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

51.8

85.5

江苏

41.6

/

60

75

90

8、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82.1

95.0

山东、天津

80.8

11

85

90

>95

9、SO2排放总量(万吨)

-

-

22.5

27

<21

<20

<18

*10、全省城市空气质量指数

-

-

0.65

(轻污染)

-

0.50

(清洁)

0.40

(清洁)

0.20

(清洁)

*11、主要水系达到或优于地表水三类水质标准率(%)

-

-

73.4

-

90

95

>98

*12、近岸海域水质达到海域功能区要求比率(%)

-

-

-

>90

>95

>98

*13、水土流失面积占土地总面积比重(%)

-

-

10.9

-

8.2

5

<2

14、成灾面积占受灾面积比例(%)

62.9

43.6

北京

65.3

19

62

58

50

15、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36.22

88.31

上海

41.57

10

45

50

60

16、城市人均居住面积(m2/人)

10.25

15.01西藏

12.42

3

14.5

16

20

*17、城市规划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

-

33.12

-

35

40

45

18、农民人均砖混或砖木结构住房面积(m2/人)

19.76

53.14上海

23.59

8

25

30

30

19、城市生活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率(%)

60.23

92.59

江苏

80.22

7

90

95

>98

20、城市污水处理率(%)

34.25

71.71上海

22.21

22

>45

>60

>85

*21、规划化养殖畜禽废弃物无害化或资源化处理率(%)

-

-

/

-

70

90

>95

22、森林覆盖率(%)

16.55

60.52福建

60.52

1

61.0

61.5

62.0

*23、生态公益林面积占有林地面积比重(%)

-

-

30.0

-

30.8

32.4

33.4

*24、自然保护区面积占辖区面积比例(%)

-

-

8.0

-

10.0

12.0

15.0

*25、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克/公斤)

-

-

24.68*

-

26

28

30

*26、人均预期寿命(岁)

-

-

72

-

>73

74

76

27、万人受高等教育人数(人)

361.1

1684.3北京

296.7

19

350

450

700

28、万人拥有医生数(人)

16.4

37.6

北京

11.8

30

16

24

35

*29、全省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率(%)

57

-

>65

>75

>90

30、城镇失业保险覆盖率(%)

77.0

90.5

江苏

46.6

31

70

90

100

31、公共财政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

95.03

99.50海南

96.55

13

97

97

97

*32、涉及生态建设(林业、环保)违法违规案件处理率(%)

-

-

/

-

>99

>99

>99

33、环保投入占当年GDP的比例(%)

1.1

4.7

北京

1.51

/

1.8

2.0

4.0

*34、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

-

约20

日本、

韩国

11.75

-

>13

>15

>20

注:

带*号指标在全国性统计资料上无法获得,暂不作横向比较。

  主要水系水质为GB3838-88标准。

  带★号指标为1999年47个县市土壤肥力动态监测点土样分析结果

  本指标体系设置,旨在抓住生态省建设的主要方面,能够用于综合衡量生态省建设进展的总体情况。

由于生态省建设的内容比较多,我们在指标选择中注意了两点,一是所选的指标大多数能够从全国性统计资料中找到,便于同全国平均水平和各省市区数据相比较;二是从同一大类指标中选择最能说明问题的指标,使每一大类具体指标控制在4至8个之内,做到突出重点,简便易行。

为了分层次动态地评估生态省建设的进展情况,在综合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有关部门、市县、以及特定功能区、示范区,还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和当地实际,研究制定不同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用于考核相关领域或区域生态建设工作和生态环境状况。

  本指标体系侧重于考核近5年生态省建设的指标,中长期的指标值还需要根据情况的变化作适当的调整。

有的指标还不能反映全貌,只能反映主要方面。

目前的指标体系设置中,有些前瞻性指标由于还无法量化或科学界定,暂不列入。

如其它省份提及的绿色产业产值,由于该指标还没法科学划分,暂无法认定什么是绿色产业;再比如,绿色GDP,由于还无法准确统计,暂不作为评介指标列入;企业ISO14000体系认证情况建议由有关部门自行掌握考核;重大决策的环境论证比率指标,由于可能存在随意性较大等原因,也暂不采用。

  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