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子宫疾病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doc.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666511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子宫疾病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常见子宫疾病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常见子宫疾病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常见子宫疾病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常见子宫疾病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见子宫疾病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doc.docx

《常见子宫疾病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子宫疾病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doc.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常见子宫疾病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doc.docx

常见子宫疾病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doc

常见子宫疾病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常见子宫疾病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1】

【关键词】子宫疾病;彩色多普勒;诊断

近年来随着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子宫疾病的诊断。

本文对286例常见子宫疾病血流动力学变化作了阐述,旨在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探讨常见子宫疾病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标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1年1月-2008年1月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286例,年龄19~65岁,平均40岁。

其中子宫肌瘤40例,子宫腺肌瘤32例,绒毛膜癌11例,宫颈癌14例,慢性宫颈炎55例,宫颈息肉20例,内膜癌16例,内膜息肉22例,内膜增生41例,内膜炎35例。

1.2仪器及方法

采用gelogiq500md超声仪,c364探头,频率2.5~4.0mhz;medisonsonoacex4超声仪,c3?

7ed探头和ec4?

9ed探头,频率2.5~6.5mhz。

嘱患者适当充盈膀胱,取仰卧位,常规纵、横、斜多切面扫查子宫、附件及宫旁组织,必要时行全腹腔扫查。

行阴道超声检查时,嘱患者排尿后,取膀胱截石位,经阴道扫查,常规对盆腔内结构作矢状、近冠状、横断等多切面检查。

同时行彩色多普勒(chfi)及频谱多普勒(pw)、阻力指数(ri)测定,记录并拍照供分析。

2结果

常见子宫疾病彩色多普勒血流动力学各具特征:

⑴宫体肿瘤:

子宫肌瘤血流频谱呈稍高阻力特征,舒张期切迹模糊或消失,阻力指数多为0.50~0.60;子宫腺肌瘤血流频谱呈中高阻力特征,舒张期切迹清晰,阻力指数多为0.680.08;子宫绒毛膜癌血流频谱呈高舒张期、极低阻力血流频谱,阻力指数为0.320.03。

⑵子宫内膜疾病:

子宫内膜癌血流频谱呈极低阻力特征,阻力指数0.40。

子宫内膜炎、内膜增生、内膜息肉等疾患在子宫内膜内无明显彩色血流信号显示。

⑶宫颈病变:

宫颈癌血流频谱呈高舒张期、低阻力血流频谱,阻力指数0.50。

慢性宫颈炎、宫颈息肉彩色多普勒显示无异常血流信号。

其中住院或门诊手术治疗190例,病理诊断证实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9.5%。

3讨论

子宫肌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是在其周边显示丰富血流信号,较正常子宫肌壁丰富,呈环状或半环状血流图,内部血流信号稀少或无。

肌瘤内血流阻力较正常肌层血流阻力低,呈稍高阻力血流频谱形态;频谱形态与子宫动脉不同,舒张期切迹模糊或消失,ri为0.50~0.60。

若肌瘤内ri0.40时,结合声像图和临床表现,应高度提示肌瘤恶性病。

cdfi和频谱多普勒分析可能较早提示子宫肌瘤有恶变倾向。

肌瘤继发变性后,瘤体内彩色血流信号表现有所改变。

钙化改变:

瘤体成局限性强回声,周边及瘤体内部无血流信号显示;玻璃样变性、囊性变及粘液样变性:

瘤体内部多呈低回声或弱回声,出现网状的彩色血流信号。

子宫腺肌瘤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一般无特异表现,肿块血供来源于子宫正常血管,且在血管的分布上肿块周边血供不丰富,无环状或半环状血流环绕,见稀少血流信号,此与子宫肌瘤结节有所区别。

子宫腺肌瘤内部血供较为丰富,多呈星点闪烁状。

病变的肌壁呈中高阻力血流频谱形态;舒张期切迹清晰,ri为0.680.08。

据本组病例观察子宫肌瘤周边及内部动脉ri值均低于子宫腺肌瘤内部动脉ri值。

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瘤是妇科常见子宫肌壁良性病变,在二维图像上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瘤均呈特征性改变:

子宫肌瘤内部多为低回声,少数可见稍强回声或等回声,子宫肌瘤较大时内部可呈螺旋样回声,边界清,周边有声晕;子宫腺肌瘤大多呈稍强回声团块,边界模糊,病灶内肌层光点增粗增强,有筛孔样小暗区。

本文1例多发子宫小肌瘤囊性变患者,彩色多普勒显示周边散在血流信号,中央内部无血流显示,血流频谱阻力指数为0.63,舒张期切迹不清晰,故诊断为子宫腺肌症。

术后病理诊断为子宫多发小肌瘤囊性变,这说明子宫肌瘤继发变性后,瘤体内彩色血流信号的复杂性,应密切结合临床,追踪病史,才能提高诊断符合率。

子宫绒毛膜癌滋养细胞肿瘤侵蚀子宫肌壁,破坏血管壁,形成出血结节,肿瘤新生血管扩张,动静脉瘘、血窦形成。

彩色多普勒显示在子宫肌壁病灶的无回声区或光团回声内及其周边可见红蓝镶嵌的丰富彩色血流信号,呈动、静脉频谱,动脉频谱为极低阻力型,ri为(0.350.03)。

在正常子宫肌壁及良性葡萄胎清宫后,子宫肌壁动脉血流多为高阻力血流,ri0.60。

此现象表明血管床阻力越大血流越少,阻力越小血流越大,表明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破坏血管,形成动静脉瘘以及周围肌壁内产生病理性侧支血管。

本组保守治疗的6例患者随访中发现:

随化疗疗程的进展而病灶缩小,ri升高者,血hcg下降较明显。

由此可见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绒毛膜癌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在随访评价疗效等过程中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子宫颈癌约占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总数的半数以上。

彩色多普勒显示宫颈血流异常丰富,血流彩色明亮,部分形成血窦。

动脉均呈高速低阻型血流频谱,ri为0.50。

宫颈癌早期首先应与慢性宫颈炎相鉴别,后者以宫颈肥大、常合并宫颈囊肿为超声表现。

宫颈癌出现小范围病灶时还要与宫颈息肉相鉴别。

宫颈息肉为良性增生性病变,宫颈内见中等均匀回声肿块,形态规则呈桑椹状,有蒂相连,边界清楚,cdfi无异常血流信号。

宫颈癌因病变先侵犯宫颈管内膜及管壁肌层,因而以宫颈管线及内膜管壁的变化为主,若其病变区有血流改变,则更能确定,可以此鉴别。

宫颈癌中晚期出现宫颈增大,宫颈内探及低回声或不均匀回声的实质性肿块。

此时应与宫颈肌瘤和黏膜下肌瘤突入宫颈内二者鉴别。

肌瘤为肌细胞的良性增生,与正常的肌壁或宫颈管腔线之间可见较清楚的界限,尤其黏膜下肌瘤还可观察到在肌瘤和肌壁之间有衰减的裂隙;而宫颈癌为癌细胞的浸润生长,与四周组织分界不清楚,肿块内有较丰富的高速低阻型血流信号。

当宫颈癌实质性肿块较大侵犯宫体时,要与子宫内膜癌侵犯宫颈相鉴别。

子宫内膜癌的病变是从宫腔内膜开始至子宫肌层,因而当侵犯宫颈时,宫腔的病变及宫体的形态学改变显得更为严重;而子宫颈癌要到ⅲ期才出现宫体侵犯,此期宫颈病变的声像图改变已较为典型,仔细观察分析即可鉴别。

cdfi作为一种无创伤性、简便有效的检查方法应用于宫颈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其重要的意义。

子宫内膜癌是指原发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是女性最常见的生殖道恶性肿瘤,近年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子宫内膜癌不仅需与增厚的子宫内膜疾病相鉴别,还需与宫腔内占位性疾病相鉴别。

本文子宫内膜癌15例病人均可在增厚的子宫内膜或癌块周边及内部探及较丰富的杂乱彩色血流信号,血流频谱的低阻力特征在各期子宫内膜癌均可反映,且周边高于中心部,所有动脉血流频谱血流阻力指数均小于0.4。

而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增殖症彩色多普勒显示增厚内膜内多无明显彩色血流信号。

频谱多普勒阻力指数是子宫内膜疾病诊断的一个敏感可靠指标。

本文子宫内膜癌的诊断符合率为100%。

本文286例患者190例实施了手术治疗,其中189例与病理诊断相符,病理诊断证实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9.5%。

其中6例未行手术的子宫绒毛膜癌随访中发现随化疗疗程的进展病灶逐渐缩小。

55例慢性宫颈炎和35例子宫内膜炎经过临床抗炎治疗均有所好转。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

cdfi的应用,为常见子宫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了必要的客观依据,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焦明德.临床多普勒超声学.北京: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

512-514.

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第3版.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

1112-1115.

和朝平,吴梅,李向农.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瘤.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2,18(8):

632-634.

谭莉,姜玉新,潘凌亚,等.经阴道超声对术前诊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程度的价值.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2,11(6):

345-347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子宫疾病的价值【2】

【摘要】目的:

总结子宫腺疾病和子宫肌瘤的经阴道超声图像特点,探讨经阴道超声对两者的鉴别及诊断价值。

方法:

对来我院就诊的100例子宫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其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特征,将检查结果于手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

结果:

病理提示弥漫性子宫内膜异位症36例,子宫肌瘤52例子宫腺肌瘤6例,子宫腺肌瘤并子宫多发肌瘤2例,子宫肌瘤恶变4例。

结论: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清晰观察子宫腺肌症及子宫肌瘤的声像图特点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关键词】阴道;多谱勒;子宫腺肌症;子宫腺肌瘤;子宫肌瘤

1资料与方法

本组均为我院术后病人,年龄28~53岁,平均年龄40岁,39例有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有人流史16人,有肿块引起压迫尿频感10人,出血量大伴贫血者7人。

2仪器

采用gevoluson730,探头频率一般为8.9/24hz,根据探查深度不同予以调整。

3声像图特点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做子宫多切面扫查,观察子宫形态,肌层回声,异常回声团的位置、大小、数量、边界、回声以及其内是否存在无回声腔隙范围,并结合cdfi观察血流信号分布特征。

子宫腺肌症均显示不同程度子宫增大,有的呈球形,弥漫性可见肌层弥漫性增厚回声增粗多无包膜。

腺肌瘤可表现有类似包膜样回声,后壁多见,很少像子宫肌瘤突出于子宫表面;典型的腺肌瘤病变时肌壁内的小暗区内有彩色血流信号,肌壁血流信号丰富或见星点状彩色信号,周边未见明显彩色血流信号。

子宫腺肌症多伴有子宫以外的巧克力囊肿;另外其最特有的超声特点为肌层弥漫或局限增厚回声增粗不均在经阴道超声检查可清晰观察到不规则囊状无回声,大小不等,大多5mm以下,异常回声团并见条带状声影呈栅栏状,当肌层存在边界清楚,有环状回声者多为子宫肌瘤,cdfi:

周边见血流信号。

子宫肌瘤并无包膜,而是肌瘤周围的子宫肌层受压而形成假包膜,故子宫肌瘤周围可见假包膜所形成的低回声晕圈,边界清晰。

子宫肌瘤按瘤体所在部位分为三类:

肌壁间肌瘤,浆膜下肌瘤,黏膜下肌瘤。

肌壁间肌瘤血供来源于假包膜血管,较为丰富,流体周围见丰富环状或半环状血流环绕,瘤体内可见较为丰富或点状血流信号,属血流丰富型;浆膜下子宫肌瘤血供来自瘤蒂部血管,易发生血流供应不足,此类肌瘤常见近正常宫壁侧有较丰富的血流信号,游离侧或内部血流较少或无血流信号显示;黏膜下子宫肌瘤血流来源于基底部,但其游离面有内膜覆盖,受月经周期影响,使局部血循环增加。

肌瘤越大,血供越丰富,可能与新生血管形成有关。

4结果

经随访与术后病理对照,弥漫性子宫内膜异位症36例,子宫肌瘤52例,子宫腺肌瘤6例,子宫腺肌瘤并子宫多发肌瘤2例,子宫肌瘤恶变4例。

5讨论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病变,子宫肌瘤主要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形成其中有少量纤维结缔组织。

多见于30~50岁妇女,40~50岁发病率最高,约占51.2%~60.9%;子宫腺肌症指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引起的一种良性病变,临床以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好发于30~50经产妇,据报道子宫术后标本中6%~40%有子宫腺肌症,6%~15%并存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约1/3患者有子宫肌瘤,少数子宫内膜在子宫肌层局限性生长形成结节类似子宫肌壁间肌瘤者称子宫腺肌瘤。

子宫腺肌瘤是子宫腺肌病中的一种特殊类型,是异位的子宫内膜局限于一处肌壁内,并被增生的平滑肌所环绕城团块,像平滑肌瘤,但又不是真正的肿瘤,患者多有痛经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