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学分调研报告模板66.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664330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5.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学分调研报告模板6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创新学分调研报告模板6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创新学分调研报告模板6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创新学分调研报告模板6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创新学分调研报告模板6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新学分调研报告模板66.docx

《创新学分调研报告模板6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学分调研报告模板66.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创新学分调研报告模板66.docx

创新学分调研报告模板66

辽宁工业大学

 

调研报告

题目过度包装调研

 

艺术设计与建筑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平面2008级3班

 

学生姓名赵鹏

学号080604052

指导教师

2012年6月6日

 

一、我国商品过度包装现象成因分析与政府调控

1、背景

包装是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运输、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的总体名称。

从包装的定义可以看出,包装的基本功能体现在保护产品、方便运输、促进销售三大功能之中。

在被消费前的包装,对环境起着保护作用,可以延长消费品的保质期,减少消费品变质对资源的浪费与环境的污染,因而此时包装对环境的影响是良性的,有利于环境的优化和发展;而消费后的包装对环境存在着不利的影响。

包装不仅具有保护商品、便于储运、利于计算等基本功能,而且可以美化商品、促进销售、提高商品的附加值。

包装质量的优劣是一个国家经济、技术和文化发展程度的重要体现,直接关系到企业和国家的信誉。

包装应该遵从经济实惠、安全卫生、节能环保的行业规则,要与商品的质量、价值、品位以及顾客购买要求相适应,一味地为促销和追求利润而过度投资于商品包装,既违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又损害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过度包装是指超出了保护商品、方便运输、介绍或说明商品的功能要求,即包装空隙率、包装层数、包装成本超过必要程度的包装。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际经济竞争的加剧以及消费者消费观念的转变,商品过度包装充斥着我国市场。

商品的过度包装不仅浪费资源和能源,误导消费者,更重要的是其包装废弃物对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

这种现象与我国当前倡导的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节约型社会的总目标相悖。

2、意义

商品过度包装与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节约型社会相悖,不近浪费资源和能源、污染环境,而且还误导消费者、损害消费者利益。

为了有效遏制商品过度包装,必须建立起长效机制,完善遏制商品过度包装的法律体系;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生产企业的作用,制定适合本行业的包装标准;加大对包装设计、包装材料、包装工艺设备的技术投入;大力倡导合理消费、适度消费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

如今,商品过度包装充斥着市场,不仅误导消费者、损害消费者利益,更为重要的是浪费资源和能源、污染环境,这种现象与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节约型社会相悖。

本文认为,国家应通过立法严格界定和限制商品过度包装,消费者应改变消费观念,使过度包装无生存空间,生产厂家应改变经营观念,适应全球绿色包装发展的大趋势。

近年来商品过度包装现象愈演愈烈,不仅损害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助长社会奢侈之风,而且违背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创建节约型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本文通过对商品过度包装成因与危害的深入剖析,提出政府调控商品过度包装的几项举措。

二、问题界定及目标

1、商品过度包装的界定

  过度包装是指远远超过物品包装作用的包装,使用的包装超过对包装物品的保护范围,体现出包装的过大、过量,其突出特征是包装用量过度。

过度包装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分别可从包装的量、度、形等方面分析。

“量”的过度包装,指包装的质量和数量超过了对包装物品的保护范围;就数量而言,表现为包装层数和包装次数过量过多,增加了不必要的包装件数、包装厚度和包装次数;就质量而言,表现为包装质量过量、包装物使用量的单元过量、包装与包装物的比例失调。

“度”的过度包装,主要体现在包装的厚度、长度和宽度的过度包装,通过增加包装材料的厚度,以及在包装的结构空间上加入充填物,增加包装材料的用量,甚至设计者为追求视觉效果而导致了宽度过分的包装。

“形”的过度包装,具体表现为在包装与包装物的形体上产生较大的空间,通常是包装远远大于产品的形体。

此外,还有色彩的过度包装,即能用黑白色彩的包装,却用了彩色包装,能用单色包装的却用了双色包装或多色包装。

2、目标

包装产业作为“朝阳产业”,是一个国家经济生活中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包装产业的发展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

包装产业涵盖了包装产品的设计、生产,包装印刷,包装原辅材料供应,包装机械以及包装设备制造等多个生产领域,其包装制品还参与到第一至第三产业,货物流通的每一个环节。

中国包装业近年来飞速发展,已从上世纪80年代初产值不足100亿元发展到2005年的4100亿元,仅次于美国和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包装大国。

预计“十一五”期间,中国包装工业的总产值可望达到4500亿元人民币,并保持年均7%的增长速度。

从2011年到2015年,总产值可望突破6000亿元,每年平均增速约维持在16%的水平。

包装行业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商品在流通领域里是通过采购、储存、运输和销售等环节来实现其价值和使用价值。

为了保证商品在质量和数量上完整地从生产领域、流通领域、消费领域来满足消费需求时,就需要相适应的包装。

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包装是产品生产的继续,就多数产品生产而言,包装是产品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又是产品生产过程的终结。

在流通和消费过程中,包装对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俏售,保证产品在实现价值和使用价值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时包装质量的优劣,充分体现一个国家的经济、技术、科学和文化的发展程度,不仅关系着企业和国家的信誉,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商品的技术经济效益。

同时对使用后的包装产品进行处置、回收和再生利用是包装工业永久性的社会责任。

预计未来循环经济将成为包装行业发展的主要模式、包装废资源回收利用将实现产业化、绿色包装材料将获得大力开发和发展、包装基础工业也将加快发展。

三、理论框架建立

(一)过度包装的影响因素

自变量(X):

过度包装的一系列影响之因素如,品牌态度、市场竞争、购买意愿、包装功能的扩展、社会责任感的缺乏、政府的调控力度不够

因变量(Y):

过度包装

调节变量、中介变量(Z):

政府调控力度

建立关系图

 

图一:

相关

市场竞争与过度包装

市场竞争是过度包装产生的根源过度包装使人产生物超所值的错觉,从而令过度包装的商品从众多同类商品中脱颖而出,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对商品进行过度包装迎合消费者热衷于品牌的需求。

反过来过度的包装有加剧市场的竞争。

图二:

中介

品牌态度购买意愿过度包装

消费观念的变化是导致过度包装的直接诱因,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成为社会分层的代码标识。

人们开始注重商品的品牌和品牌的附加值,对包装的要求不断提高。

精美的包装催生顾客的购买欲望,而顾客购买欲望的增强有促使商品的过度包装。

图三:

因果

包装功能的扩展

过度包装

社会责任感的缺乏

图四:

调节政府调控力度

包装功能的扩展过度包装

社会责任感缺乏

包装功能的扩展是过度包装产生的必然结果过度包装超越了保护商品、美化商品的基本功能,强化了商品的礼物交际作用和品牌标识作用,使其成为商品价值的体现。

生产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企业在经济利益诱惑下失去企业自律,选择过度包装虽可令企业获取利润,却加剧了社会上的过度包装现象。

政府部门调控不力目前,我国政府缺乏具有强制效力的法律法规对商品包装进行规范,相关行业协会和消费者协会也未能发挥其监督和引导作用,致使企业顺利通过对商品过度包装从中获取经济利益。

(二)过度包装的危害

过度包装有悖于发展循环经济、实施可持续发展、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1、浪费国家资源近年来,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与此同时,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的问题愈加凸显。

过度包装加剧资源消耗,对国家能源安全构成威胁。

包装使用的纸张、钢铁、塑料、玻璃等材料来源于木材、金属、石油,均为我国的紧缺资源。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人均包装材料的消费量为145千克/年,美国居世界之首,达250千克/年,日本为200千克/年。

我国虽仅为30千克/年,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占有率更低。

据统计,全国年包装材料消耗量约为3000万吨。

2、污染生态环境包装企业对环境的污染主要通过生产过程和废弃物造成,包装企业排放出的废气、废水、废渣污染环境。

包装多属一次性消费品,寿命周期短,废弃物排放量大。

据统计,包装废弃物年排放量在重量上约占城市固定废弃物的1/3,而在体积上则占1/2。

以北京为例,全市每年产生的近300万吨垃圾中,各种商品包装物约为83万吨,其中60万吨为可减少的过度包装物。

城市的“包装垃圾”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在市民生活垃圾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一些无法降解的化工产品对环境带来持久破坏,国家每年需要投入大笔资金,进行垃圾的回收、分类、再利用。

3、增加商品成本过度包装不仅加大包装材料和包装工费的支出,而且还增加商品流通过程中运输、仓储、搬运、保险等费用,导致生产成本和物流成本增加。

例如,我国卷烟包装采用的印刷工艺仅次于钞票和有价证券的印刷工艺,包装成本已占到生产成本的25%—30%,而国外卷烟的包装大多采用普通白卡纸,成本仅为国产卷烟的1/4。

过度包装同时损害消费者和生产企业的利益。

生产企业借增加商品售价将增加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变相构成对消费者的强迫消费。

企业利用过度包装攫取更多利润的“短视行为”损害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成本压力使企业失去竞争中的价格优势,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4、扰乱市场秩序过度包装是一种损害消费者利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助长商业欺诈之风。

对商品过度包装是不成熟市场经济的产物,企业不靠内在质量而是通过过度包装来取悦消费者,借此占领市场并击败竞争对手。

伴随着愈演愈烈的我,市场上出现了严重的价格扭曲现象。

价格扭曲又刺激商品过度包装,形成恶性循环,破坏市场经济秩序,最终影响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5、助长奢侈腐败过度包装导致社会上兴起攀比浮夸之风,违背中华民族节俭纯朴的传统美德。

借茶叶、月饼之名行贿受贿,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加剧社会的不和谐。

例如,一些天价月饼的包装盒内可能会有一辆跑车的钥匙或一栋别墅的房产证,专门用于送礼行贿。

此外,名烟名酒等的奢华包装刺激了假冒伪劣商品的繁衍,以至于这些高档商品的废弃包装物也成了制假售假者收购的抢手货。

6、增加消费者负担

过度包装增加了商品的包装成本。

在多数情况下,这种成本是通过增加商品的售价而实现的,最终由消费者承受。

在不增加商品售价的情况下,商家则通过降低包装产品的质量或数量来补偿过度包装的成本,最终导致消费者负担加重,损害了消费者利益。

四、数据采集与分析

随着包装在产品生产流通领域的作用凸显,出现了商品包装由过弱包装走向进过度包装的误区。

目前,商品的包装材料已经从天然植物、陶瓷等演变成为以纸、塑料、玻璃、金属四大类材料为主的格局。

随着包装材料的多样化,世界人均包装材料的消费量也与日剧增。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人均包装材料的消费量为145千克/年,美国人均包装材料消费量居世界之首达250千克/年,日本达200千克/年,我国岁仅为30千克/年。

但我国人口基数大,所以年包装材料消耗量绝对数约3000多万吨。

中国包装联合会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包装产品生产总值为4100亿元,其中占70%、价值2800多亿元的包装物被一次性使用即耗费,而这其中的三分之一就是因过度包装造成的。

另统计显示,仅以全国每年产生1000万个纸月饼盒计算,其包装耗材就需要砍伐上百万棵直径在10厘米以上的树木。

现在已经有成片森林变成了包装纸,过度包装使濒临枯竭的资源雪上加霜,更加匮乏。

2007年7月14日,《限制商品过度包装通则》正式通过国家标准审查委员会审定,并上报国家标准委。

《通则》中规定过度包装(excessivepackage)是指超出了保护商品、方便运输、介绍或说明商品的功能要求,即包装空隙率、包装层数、包装成本超过必要程度的包装。

其中要求包装成本不应超过商品出厂价格的15%,包装空隙率及包装层数规定见表1。

过度包装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为包装的过大、过量,其突出特征是包装用量过度。

“量”的过度包装,指包装的质量和数量超过了对包装物品的保护范围。

就质量而言,表现为包装质量过量、包装物使用量的单元过量、包装与包装物的比例失调。

就数量而言,表现为包装层数和包装次数过量过多,增加了不必要的包装件数、包装厚度和包装次数;“度”的过度包装,主要体现在包装的厚度、长度和宽度的过度包装,通过增加包装材料的厚度,以及在包装的结构空间上加入充填物,增加包装材料的用量,甚至设计者为追求视觉效果而导致了宽度过分的包装。

“形”的过度包装,具体表现为在包装与包装物的形体上产生较大的空间,通常是包装远远大于产品的形体。

以下数据使我们在网上通过问卷调查得出来的,可以发现过度包装现在是真实存在的,我们进一步分析产生的原因,以及造成的危害,进一步探究解决而此类现象的原因。

(一)关于商品过度包装现象与造成这样现象原因的分析

X:

哪些商品存在过度包装的现象Y:

造成这样变量的原因

 

 

过度包装现象的影响因素,在食品、化妆品、药品、礼品、其他方面等所占的比例各不相同,但是可以看出来大众的攀比心理对过度包装的影响作用还是比较大的。

(二)关于过度包装的影响因素的分析

 

包装是否精美在消费者购买欲望中所占的比重,由图显示由66.676%的人认为包装的精美会影响到购买的欲望,16.67%认为不会,16.67%的人不是太确定。

 

包装功能的扩展,在过度包装上的影响作用,认为比较严重的是33.33%,一般的是62.5%,不严重的是4.17%。

 

政府的调控力度,在过度包装上有高达95.83%的人,认为政府的调控力度越强将越有利于杜绝过度包装现象的出去。

以上只是影响过度包装因素的几个方面,只是冰山一角,还有许多方面需要我们去努力。

只有将这些影响因素弄明白,才能更好地杜绝过度包装的现象。

五、研究结论与管理建议

商品过度包装成风,商品过度包装屡禁不止,主要原因一是遏制过度包装的法律体系不完善;其次是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的标准缺失;第三是与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模式、社会心理等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当今主要发达国家的包装趋势是立法规范包装、改进包装技术、重视人文包装、加强绿色包装。

为了有效遏制过度包装,政府部门必须建立长效机制,探索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

市场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客观上要求政府调节手段的多样性。

为了有效地降低过度包装所带来的危害,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加强制定遏制过度包装的法律制定

为了有效遏制商品过度包装,必须建立起长效机制,要制订和完善《限制商品过度包装通则》;加快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等立法;抓紧制订遏制过度包装的管理办法、包装物回收利用管理办法等;研究制定遏制商品过度包装的价格政策和税收政策等。

通过建立健全制度法规,将过度包装被立法限制,并能更加保障目前尚在制定过程和已经实施的各行业标准的落实,从侧面推动社会风气的转变。

2、行政手段

行政手段是指国家通过行政机关采取行政命令、指示、指标、规定等行政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除价格部门完善遏制过度包装的价格政策,财税部门完善促进包装物回收利用的税收政策外,各相关行业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应依据商品流通特点制定本行业的包装标准,在满足包装基本功能前提下,从包装层数、用材、有效容积、成本比重、回收利用等方面对商品包装进行规范。

引导企业在包装设计中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弃物产生,使用可循环再生的包装材料。

3、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完善行业的包装

包装由于目前相关法案只是对包装物设计等方面提出了原则性要求,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因此单靠该法案不能解决过度包装问题,还需要各行业相关管理部门、各行业协会和生产企业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根据各行业产品流通特点,共同制定出适合本行业的包装标准,形成一个健康、有序的商品生产流通市场,有效地规范目前商品市场上的过度包装现象。

4、加大包装设计等方面的技术含量

技术手段遏制过度包装关键在于包装技术的创新,应加强对包装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的研究和应用。

包装材料、结构和成本应与内装物的质量和规格相适应,推广国际绿色包装的4R策略,即减少使用包装材料、可回收、可复用、可再循环。

为了适应循环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大研发力度,改进生产工艺,在包装产品的减量化、薄壁化,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上进行摸索。

大力推广应用节约资源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

5、加强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利用

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可以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包装废弃物并不是“废物”,而是有待开发的“第二资源”。

要求产品和包装容器以初始形式多次使用,减少一次用品的污染。

包装废弃物的回收与综合利用,对企业来说,不仅能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还会产生良好的环境效益。

既是对资源的节约,也是对环境的有效保护,同时还能造福我们子孙后代。

如法、美、欧共体等国先后制定了严格的包装废弃物限制法。

美国等国的环保界对减少包装废弃物质污染提出应尽量不用或少用包装;应尽量回收包装;凡不能回收利用的可以生物分解,不危害公共环境。

6、消费心理理性化

为了遏制过度包装的现象,作为消费者,应该从心理上摆脱浮夸、奢靡的消费习惯。

在消费领域,大力倡导合理消费、适度消费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要大力倡导节约风尚;要把减少使用一次性包装用品作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逐步形成与国情相适应的节约型消费模式,配合相关法律,清除过度包装给社会带来的危害。

总之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商品包装具有的保护、促进销售、增加产品附加价值的功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而商品过度包装不仅耗费大量资源,造成了环境的污染,还直接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7、宣传手段

过度包装不再只是一种经济现象,而是演变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反映一种奢侈消费的趋势,其根源在于不健康的消费理念。

由于消费者对商品高档化、体面化的非理性追求,使得包装成为炫耀的载体和行贿的工具,导致生产企业挖空心思在包装上做文章。

新闻媒体应该发挥舆论导向和监督作用,倡导合理、节约、环保的消费理念,动员全社会自觉抵制过度包装,形成与国情相适应的节约型消费模式。

目录

一、背景与意义·····································3

(一)背景···········································3

(二)意义···········································3

二、问题界定与目标·································3

(一)商品过度包装的界定·····························3

(二)目标···········································4

三、理论框架建立···································4

(一)过度包装的影响因素·····························4

(二)过度包装的危害·································6

四、数据采集与分析·································7

五、研究结论与管理建议·····························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