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旅游83法喜寺.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659502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7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湖旅游83法喜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西湖旅游83法喜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西湖旅游83法喜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西湖旅游83法喜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西湖旅游83法喜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湖旅游83法喜寺.docx

《西湖旅游83法喜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湖旅游83法喜寺.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湖旅游83法喜寺.docx

西湖旅游83法喜寺

上天竺法喜寺是“三天竺”中最晚开建的,开山祖师是道翊法师,上天竺的特点是:

它自始至今都是一个观音道场,来参拜的以杭州本地人为多。

后晋天福初(936年),僧人道翊在白云峰下结庐修行,见山中有奇木发光,遂请名匠刻成观音像,上天竺由此始,不过那时还不叫“上天竺”、“法喜寺”,而叫“大名山房”,也没有庙,只有草棚数间而已。

过了几年,吴越王钱弘叔梦见白衣人求其修建住所,于是在上天竺开路筑基,建“观音看经院”,后晋天福四年(939年)五月建成,这是上天竺最早的寺皖。

上天竺“法喜寺”和中天竺“法净寺”、下天竺“法镜寺”寺名都是乾隆改名并题写的。

估计他是爷爷康熙的粉丝,爷爷下江南,他也下江南,爷爷把灵隐寺改名成“云林禅寺”了,他也手痒,一口气就改了三个。

这位老兄写的“晋代古刹”,错得一点都没技术含量。

前面我已经提到上天竺始于后晋初年,此“晋”非彼“晋”,一般我们称三国以后“二晋十六国”的司马氏之“晋”为“晋朝”,而后晋“天福”是石敬瑭的年号,当时的杭州是吴越王钱鏐儿子钱元瓘管辖下的吴越国,初中生都知道那个时代叫“五代十国”吧?

,北方是“五代”,南方是“十国”。

杭州虽处南方,可吴越国自钱镠死后就没有了自已的年号,不做老大已经好多年,只称王不称帝,尊北朝为上。

所以吴越国也用“天福”年号。

因此,上天竺可以叫“后晋古刹”、“五代古刹”、“十国古刹”、“五代十国古刹”、“千年古刹”,就是不能叫“晋代古刹”。

注意到上图右边的“法喜讲寺”几个字没有?

为什么灵隐和中天竺叫“禅寺”,下天竺和上天竺要叫“讲寺”呢?

原来,自宋代后,我国的寺院禅、教、律三派并立,禅宗的寺院称“禅寺”或“禅院”,律宗的寺院称“律寺”或“律院”,而天台宗、华严宗、法相宗、净土宗的寺院统称“教寺”或“教院”,所以“法喜讲寺”也就是“法喜教寺”(参见我前面讲灵隐寺时的“佛教宗派表”)。

这下搞清了吧?

同是佛门,同处一个景区,灵隐和上天竺里的师付们,在佛教理论上信奉的是不同的门派哦。

前面已经讲到,灵隐寺是宋代“江南禅院五山十刹”中“五山”的第二位,中天竺是“十刹”中的第一位。

而上天竺和下天竺呢?

他们分别是“江南教院五山”中的第一、第二位。

“江南禅院五山十刹”是政府定的,看来我们现在搞的旅游景区评5A级、4A级不是什么新发明,这套办法都快一千年了。

“五山”的级别要高于所有别的寺院,“十刹”次之。

“江南禅院五山十刹”不光光是名声上的好处,还很实惠哦,占有好多田地,不光皇税全免,还有财政拨款,可以搞基本建设,真是好处大大的。

因为北面已经被金兵占了去,那时“江南”的概念,也就首都临安周边的意思,照现在的话是“大首都圈”,基本上也就代表了整个南宋。

由此可见,这几个寺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了吧。

这一套被日本学了去,他们也有自己的“五山十刹”。

将禅院与教院五山十刹列表如下(转载自黄敏枝著《宋代佛教社会经济史论集》,本人将地名改成了现名和现在的行政区划):

法喜寺天王殿

民间传说中的观音,大概是最“亲民”的菩萨了。

人民把他当佛界的民政局长,大凡有事就找他。

因为他的灵验,信奉的人就更多,不知上天竺是不是他在杭州的主要办公场所,本地人拜观音都到上天竺。

说到上天竺就不得不说一个与龙井茶历史相关、苏东坡的好友——辩才法师。

当时,在杭州郡守沈文通的主张下,要把上天竺从“禅”寺改成了“教”寺,就请来这位高僧做主持,还大搞基本建设,筑室建舍,殿加重檐,并请宋仁宗亲书“灵感观音院”寺额。

法喜寺韦陀

天王殿后,这里写的是“威震三洲”,灵隐寺写的是“威镇三洲”,没落款,据说是乾隆所题。

不知有没有什么地方写“威振三洲”的。

正版是什么?

法喜寺圆通殿全景

讲一段故事:

公元1129年(南宋建炎三年)金兵一路追杀宋高宗赵构,领头的是《说岳全传》里常讲的金兀术,大名叫完颜宗弼。

宋宗室仓皇逃窜,从闰八月未到十月,高宗从建康、镇江、常州一年里第二次逃到杭州。

上一次是二月时从扬州、镇江逃来,在杭州躲了三个月,五月去的江宁,改江宁叫建康,七月改杭州叫临安,谁知临安也不安全,年底,兀术还是追来了,高宋又逃到越州(现在的绍兴),兀术紧追不放,高宋又逃到明州(现在的宁波)、定海(现在的舟山),一直被兀术赶到了海里。

金兵乘船下海追击,可能是普陀山的观音菩萨保佑宋朝不亡,风雨大作,南方的宋军比北方的金兵善于海战,明州防御使张公裕率领大船冲散金兵船队,高宗才得以脱逃,逃往台州、温州。

金兵吃了亏,退回明州,一时也没有了追击目标,加上浙江到处是江河湖溪,金兵多为骑兵,施展不开,也就撤了,退兵时还是经过临安,这时已经是1130年的二月。

游牧民族的战争都是掠夺性的,抢一票就走。

金兵在明州放火烧城,掳掠大批财富,在越州依然如此,到了临安,狗当然不改吃屎。

这边金兵在临安城里大肆掳掠,那边兀术去上天竺拜观音了,真是“贼不走空”啊。

前几年金兵攻掠东京开封掳走徽、钦二帝,这回没逮着赵构,兀术好不甘心,怎么着也得有大点的战果,逮不着天子就逮佛吧,兀术拜完观音就将香木观音像及大藏经一起都装上车“请”了去了,寺僧智完只好率弟子跟着香木观音像走,这一走就走了四五千里路,一直到金国燕京西南五里的玉河乡,在那边重新建寺,供奉香木观音像。

据北京张有信老人考证,玉河乡池水村金代观音庙位于玉渊潭公园南,现在中央电视台办公楼的位置。

再回过来说这一头,宋高宗皇帝赵构在海边漂了四个月,看看金兵退去了,才敢往回走。

1130年四月到了越州,第二年改年号为“绍兴”,取“绍祚中兴”之意,“绍”——承继,“祚”——君位;国统。

也就是希望帝位传到自己手上,还盼着能复兴起来,接着,把自己驻跸之地越州也改名为绍兴,这样“绍兴”就成了又是年号又是地名。

绍兴二年(1132年)正月,赵构第三次到了临安,这回就再也不走了,定都临安,当起了偏安一隅的儿皇帝。

有求必应,万事灵验的香木观音像走了,留下的上天竺僧人们好不着急,唯恐断了香火,就另用其他木头仿原来观音像的样子刻了一尊,还诡称“金兵来时寺僧把佛像藏在井里了,所以前些日子看不到。

现在兵灾已过,重新请出佛像,再涂金身,依旧奉在原位”。

香客们笃信不移,并不知已经不是以前那尊佛像了,上天竺香火依旧旺盛。

宋高宗也没忘求菩萨保佑,到临安不久,就命上天竺住持惟日法师建藏经楼和应真阁,过了几年(绍兴五年)还亲临进香。

法喜寺圆通殿(观音殿)

圆融无碍

不知世上有几人能修到这个境界?

修到了的那还是人吗?

该不是佛即是仙了吧?

我没法帮大家做得到,但可以帮大家认识这几个字,也算积点小小的功德。

历朝历代,文人游上天竺留下很多诗篇,这二首流传较广:

苏轼《雨中游天竺灵感观音院》

蚕欲老,麦半黄,山前山后雨浪浪。

农夫辍耒女废筐,白衣仙人在高堂。

岳飞《归赴行在,过上天竺寺偶题》

强庐犯京阙,驻跸大江南。

二帝双魂杳,孤臣百战酣。

兵威空朔漠,法力仗瞿县。

恢复山河日,捐驱分亦甘。

法喜寺石刻1

法喜寺石刻2

法喜寺石刻3

法喜寺石刻4

南宋一朝,上天竺在皇家眷顾之下,不断兴盛。

宋孝宗在位二十七年,即位第二年就命临安府尹曹澄督建五百罗汉堂,次年又召见上天竺住持若纳,先封为“右街僧竺”,后又封“左街僧竺”,赐“白云堂印”,命若纳管辖禅、教、律三宗和江南佛教事务,上天竺一时成为佛教中心。

又过一年,孝宗视察上天竺,赐绢钱二万,命重建十六观堂。

过了几年又下诏重修寺院,改院为寺,御书“法轮宝藏”额,赐日月珠、鬼谷珠、猫眼等内宫珠宝。

淳熙元年(1174年)又将福州印造的藏经500函赐藏该院。

翌年,宋孝宗到上天竺进香并在白云堂进斋,正式改院为“灵感观音讲寺”。

宋宁宗在位三十年,登基第三年改上天竺为“天竺教寺”,评定为教寺“五山之首”。

凡高丽等国使者僧人来朝,都至上天竺交验书牒并予接待,可见上天竺寺地位之重要。

其间曾遭火灾,十六观堂被毁,住持妙蛙竭力修建一年完工。

南宋后期,风雨飘摇,政权不稳,朝廷把希望寄托在了菩萨身上,上天竺菩萨被奉为“治国安邦”的神灵。

宋末时,皇家自身不保,上天竺的好日子也过完了,寺院尽遭毁,寺僧庆思募建后改名为“天竺教寺”。

至元末时,上天竺寺院又毁,直至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高僧宗泐入京任僧侣左善世师,奏请重建;朱元璋下旨建观音菩萨殿,并令杭城驻军停操二月为建寺搬运砖木。

明正统十年(1445年)明英宗朱祁镇将本山《北藏经》5048卷赐藏该寺左右,同时附有《护藏敕谕》一道。

明朝270余年间,除上述圣上偶有恩泽外,上天竺完全靠僧人募化等办法整修寺院。

清朝前期,清帝信奉观音大士“奇术妙相”、“灵感显应”,对天竺寺恩宠有加。

康熙玄烨,六巡江南,五到上天竺。

康熙五年(1666年)发朝廷内库“重为周色”,并赐《金书尊经》,官员们盛赞此举使“湖山动色,草木回光,美哉圣乎!

”玄烨先後赐御书《金刚经》石刻一部、御书“法雨慈云”匾额、金字《心经》、墨刻《药师经》、御制《重修上天竺寺碑记》等。

乾隆十六年(1751年)三月,弘历初到南巡进两到上天竺,除题诗外,并定名上天竺寺为“法喜寺”,御书寺额和“宝陀飞观”、“普甘露门”等匾额,题写柱联有:

“绕座法轮明宝月,盈阶甘雨散花天。

”此后,他每到上天竺,必有赏赐或有卸书题字,先後该观音像、佛像,石刻《莲华经》,御书《华严泾》、《兰亭图石刻手卷》,并题写“色空不二”、“印真阐谛”匾额等,他手书的《千手千眼观世音大悲心陀罗尼经》石刻一册曾刻石19块嵌於法喜寺罗汉大士殿。

由于朝廷的提倡和众多佛徒信众对“观音灵验”的信奉,促进了“天竺香市”的形成,成为杭州一年一度的盛事。

有关“天竺香市”,会在以后的“进香游”里专门讲述。

“文革”期间,法喜寺亦遭劫难。

改革开放後,杭州市政府把天竺三寺列为西湖风景区名胜发展项目,法喜寺又喜逢佛缘盛世。

在国内外十方大德贤士支持下,寺院焕发新彩。

重修後的法喜寺现有天王殿、圆通殿、大雄宝殿、斋堂、客房、山门等主要建筑。

寺中即景1

寺内即景2

寺内即景3

寺内即景-法讯

寺内即景--观自在菩萨

法喜寺出的“白云”茶是有名的禅茶之一。

法喜寺现任方丈定本法师,65岁,浙江温岭人。

l983年出家,师从通和法师。

任浙江省杭州市佛教协会副会长,西湖区政协委员。

法喜寺有名的斋饭,饭票三元一张,凭票领三菜一汤素斋一份,饭菜管够,可重复添加,不许浪费。

味道不用我说了,看这队排得这么长就知道,口口相传,法喜寺的斋饭也算是一个品牌了,香客和驴友们都把这里做打尖的好去处。

买饭票

打饭

斋饭一份

法喜寺大雄宝殿

法喜寺琉璃瓦的大雄宝殿大殿正中供三世佛,后面和两厢是五百罗汉山。

见过这样的彩塑五百罗汉吗?

和一般的罗汉堂不一样吧?

我感受到了一种宗教艺术的力量。

宗教蕴含人生的哲理,我相信会有人在这块黑板报前有“顿悟”的灵感。

格言

慧语

法喜寺放生池

里面有不计其数的龟。

据说在佛祖面前听经的龟都是有灵性的,这只龟的道行一定比我深。

法喜寺内还生长有五百多年历史的古玉兰和方竹,其中古玉兰只每年二月十二开花,二月二十即凋谢,开花期仅八天,有缘之人才能一睹芳容,我没见到法喜寺内的古玉兰花开,用一张寺内的梅花意思意思。

“天竺香市”香客们跳的一种祈福舞,大意是求菩萨保佑来年蚕旺粮丰,具体什么意思我还没搞懂。

似乎佛教和寺庙的多了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