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学生汉语写作中的语法偏误分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655358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越南学生汉语写作中的语法偏误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越南学生汉语写作中的语法偏误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越南学生汉语写作中的语法偏误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越南学生汉语写作中的语法偏误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越南学生汉语写作中的语法偏误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越南学生汉语写作中的语法偏误分析.docx

《越南学生汉语写作中的语法偏误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越南学生汉语写作中的语法偏误分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越南学生汉语写作中的语法偏误分析.docx

越南学生汉语写作中的语法偏误分析

越南学生汉语写作中的语法偏误分析

【摘要】文章主要分析越南学生汉语写作例文中的语法偏误,首先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将这些偏误的性质分为遗漏、误加、误代、错序和杂糅五大类型;其次遵循语法偏误分析的原则,归纳出现语法偏误的原因,主要是由母语的负迁移、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学习环境的影响四个方面的因素造成。

并在此基础上,找出他们使用汉语的语法偏误规律,进而提出纠正偏误的有效方法和改进教学的途径。

【关键词】越南学生;语法偏误;遗漏;误加;误代;错序;杂糅

【作者简介】温慧君,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广西南宁530006

随着研究理论的不断丰富和充实、研究内容的拓宽和延伸、研究方法的日益科学化,有关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语法偏误研究在最近二十多年里可谓成果颇丰,它们总体上呈现一种趋向精细、科学、深入发展的良好势态。

但是目前发表的文章主要是针对母语背景为韩语、日语、英语以及国内少数民族语言(以维吾尔族语为主),而针对小语种的语法偏误研究则是相对较少,有的仍处于空白。

对外汉语教学的写作课是一门复杂的语言实践课,在"听、说、读、写"中,"写"的要求最高,难度也最大。

而对外汉语写作教学也是目前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

人们普遍关注综合课、听力课、会话课等教学的研究,关于写作课的教学研究则相对受冷落,尤其是对越南学生汉语写作中产生的语法偏误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

广西的越南留学生很多,资源比较丰富,因此本文主要尝试从越南留学生汉语写作例文中语法方面的偏误进行分析和归纳,并从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

希望能以此帮助越南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汉语,更希望这些对比研究在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中,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教材编写方面都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也希望能够更好的促进中越两国友好关系的发展,增强两国之间的友谊。

文章的语料主要来源于2007年至2008年在中国广西民族大学留学的越南大学中文系本科三年级学生的五十篇汉语习作。

通过对这些语料的分析和归纳,笔者总结了越南学生写作中常出现的语法偏误问题。

从中我们将不难看出,越南学生在学习汉语方面还存在比较严重的语法偏误,我们应该引起注意并寻求解决的对策。

在进行语法偏误分析之前,我以普通话的标准书面语作为检验的标准,努力遵循三个原则:

一、解释必须合乎语言规律;二、应尽量从最能说明问题的角度进行分析;三、分析应力求深入浅出,尽可能少绕弯子,然后再依次对越南学生汉语写作例文中出现的语法偏误进行分类描述和分析解释。

一、越南学生语法偏误的类型

对外汉语教学的语法偏误通常可以分为词法和句法两方面的偏误。

词法方面是指词语的使用,包括各种词类的使用,尤其是副词、连词、助词等意义较虚的词的使用。

句法方面是指句法项目,包括各种短语(如介宾短语)、各种句子成分和句型的使用。

偏误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不过在形式上大致都表现为遗漏、误加、误代、错序和杂糅五种类型。

(一)遗漏偏误

遗漏,也称缺失或缺省,是指在词语或句中缺少了某些该用的成分。

下文中用"()"标明的内容是表示遗漏的成分。

1.意义较虚的词的遗漏。

汉语中某些意义上比较"虚"的成分容易被学习者遗漏,包括某些助词、介词,例如:

①这对情人不能反对姑娘父母(的)决定。

②我终于知道雄王庙是怎么样(的)了。

③我们身边的许多东西都是用竹子做(的)。

④喝茶已经成(了)一种习惯。

⑤我们租(了)两间双人房。

⑥风使天气变(得)有点冷。

⑦(为了)履行诺言,我们俩决定去雄庙。

⑧我们坐(在)船上,看(着)周围的风景。

例①遗漏了汉语特有的成分标志,句中名词性短语作定语,遗漏了定语的标志助词"的"。

例②和例③是一个强调句型,"是…的"结构,学习者通常遗漏表示肯定的助词"的"。

例④和例⑤中遗漏了表示动作行为或性状变化已经完成的助词"了"。

例⑥"得"字是补语的标志,表示对动作或是动作的结果进行描写时必须加"得"。

例⑦遗漏了表示目的的介词"为了"。

例⑧应该用介宾短语充当"坐"的补语,因此遗漏了一个介词"在"。

这些意义较虚的成分还包括副词和表示结果的补语,例如:

①因为没有(很)多时间吃。

②连门口我(也、都)找不到。

③每个星期二(都)有一个活动叫外语角。

④于是他想(到)一个办法。

⑤风轻轻地吹(过)脸旁。

例①遗漏了表示程度的副词"很"。

按照一般规则,形容词作定语时,都可以直接修饰(有时后边要加"的")中心语,但"多"作定语时前边必须加"很"。

例②"连…都"和"连…也"是固定搭配,因此遗漏了副词"都"或"也"。

例③"都"是总括各项具有某一共同属性的范围副词,遗漏"都"表达意义就不够准确。

例④、例⑤遗漏的是动词谓语句中的结果补语,补语是放在述语后表示补充说明的,在现代汉语中补语比较常用,而在越南语中很少有类似补语的这种语言现象。

"吹过"和"想到"是动补结构的词组,词组的两个成分在语义上是前主后次的,次要成分往往被学习者忽略。

2.量词的遗漏。

例如:

①每(个)星期天,妈妈都会做给我吃。

②我们学校有三(个)门。

③"清炒苦瓜"需要两(个)阶段。

④每(种)风俗都有不同的意义。

例①中"星期"与"年"、"天"一样是表示时段的时间名词,具有量词性,可以直接跟数词,但表示具体的某个星期天时,则不能直接接数词,必须用量词修饰。

例②、例③和例④中的"门"、"阶段"、"风俗"都是普通名词,因此在与数词连用时,必须用量词修饰。

3.关联词语的遗漏。

例如:

①我们一进大门,(就)看见有很多人在卖各种各样的纪念品。

②下课后我可以做作业,(或)去图书馆看书,(或)上网查资料。

③我的老师已经三十岁了,(可是)同学们觉得他只有二十岁。

由于充当关联词语的副词、连词表示的意义较虚,而且有的在越南语中没有相对应的成分,因此容易被遗漏。

"一…就…"是表示承接关系的关联词,必须成对出现,表示两件事紧接着发生,且时间间隔较短,例①遗漏关联词"就"。

例②遗漏关联词"或…或…"。

例③遗漏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可是",这些关联词具有连接功能。

它能够连接词、短语、分句和句子,帮助表达某种关系,应该根据不同的句子关系加上相应的关联词语,否则表义不清楚。

4.主语的遗漏。

例如:

①对菜不太习惯,因为菜里有很多油。

这句话明显的遗漏了主语,正确的说法是:

"我不太习惯中国的菜,因为菜里有很多油。

"

(二)误加偏误

误加,也称多余,指在不应该使用某一词语或某种句法成分时使用了该词语或成分。

下文中用""标明的内容表示误加的成分。

1.助词"的"、"了"的误加。

例如:

①幸亏了到的时候雨停了。

②我们俩决定了去雄庙。

③我希望了有一天可以去。

④我最大的困难是对中国菜不习惯的。

⑤真倒霉的。

⑥四季都是绿色的,很美的。

"了"和"的"是汉语学习者的两个难点,学习者一般很难完全掌握,因为有关"了"、"的"的用法规则比较多,用或不用受很多条件的制约,因此很容易用错。

"了"是一个带有语法标志性质的词尾,但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标志,使用起来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同时也有一定要用或一定不能用的情况。

越南学生常常把它看成是一个完全的语法标志,因此容易造成误加偏误。

例①中的"幸亏"和例③中的"希望"不是动作动词,不具有完成义,不能加"了"。

例②的"决定"后可以加"了",即"我已经决定了"。

但后面不能再加宾语,要想加宾语,"了"必须放在宾语的后面。

例④把谓语动词"是"混作"是…的"结构中的"是"来使用,所以应该去掉"的"。

例⑤和例⑥是把平时用的口语用到了书面语上,从而误加了语气助词"的"。

2.副词的误加。

例如:

①现在中国正发展得很快。

②欣赏香花就是我们的习惯。

③然后每个人就牵着他们的马下山去集市。

④花儿既丰富又很漂亮。

例①中的"正"表示正在进行的状态,"得"表示已经完成的状态,两者在语义上矛盾,因此不能同时使用。

"就"是语气副词,可以表示将要发生,快、早或用的时间短,也可以表示强调,而例②和例③中并没有这些语义,因此不能加"就"。

在一般的情况下,汉语的性质形容词充当谓语时前面要加程度副词,例④中使用了并列结构"既…又…",表示两种情况并存,"又"连接的形容词前不能加程度副词。

3.动词的误加。

例如:

①现在我学在广西民族大学学习。

②姑娘们个个都打扮打得很漂亮。

③"清炒苦瓜"要需要两个阶段。

在越南语中表示"在…学习"用句式"h?

c?

…",即"学在…",例①正是由于受到母语表达的束缚,再加上汉语中"学习"的用词规则的影响,从而误加了动词"学"。

例②中学习者误将"打扮"当作离合词来使用,因为汉语中的离合词数量比较多,初学汉语者往往很难区别清楚哪些是离合词哪些不是,从而出现将语法规则乱套用的情况。

例③中两个动词的意思相近,同时用则显得重复?

嗦。

4.连词的误加。

例如:

①那时候我跟他们一起唱歌,然后跟他们聊天。

②学校总是向学生提供最好的条件,从而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能力。

③南宁是广西的首府,所以在什么方面都很方便。

汉语中表示并列和承接关系的复句常常不用关联词语,例①是表示并列关系的复句,不用加关联词,所以应去掉"然后"。

例②、例③也都是误加了关联词,因为在句中并没有与"从而"、"所以"相对应的因果逻辑关系。

5.省略成分的误加。

例如:

①长这么大我都没有去过雄庙会,我希望我有一天可以去。

②"清炒苦瓜"对身体很好,我们全家都很喜欢吃它。

③第一次我们走过相思湖的时候,我们简直不敢相信。

④他老的时候,他想传位给三皇子。

汉语中为了使语言更加简洁、精炼,在一定的语境中,在不影响语义表达的情况下常常可以省去一些成分。

上述四个例子就是在可以省略的成分却没有省略的情况下产生了误加偏误。

例①误加了"我"。

例②误加了"它"。

例③和例④也一样,当两个分句的主语一致的时候,我们可以省略其中一个主语。

(三)误代偏误

误代,也称误用,是指由于从两个或几个形式中选用了不适合于特定语言环境的一个而造成的偏误。

这两个或几个形式在意义、用法或者形式上有所关联,容易使学习者产生混淆。

下文中用"「」"标明的内容表示正确的形式。

1.趋向动词的误代。

例如:

①这是我第二次来「去」到大叻。

②我决定去「来」南宁留学。

③我的一个中国朋友叫我来「去」她租的房子那里玩。

例①用"来"误代了"去"。

例②用"去"误代了"来"。

"来"表示从别处到说话人所在地,"去"表示从说话人所在地到别处去,由于学习者混淆了两者的区别从而导致误用。

例③也是用"来"误代了"去",表示从说话人所在地到别处去,应用"去"。

2.副词的误代。

例如:

①到第二天早上,他们就「才」回到自己的家。

②每天早上就「都」有许许多多的人到这里运动。

③那像一个大市场,什么东西也「都」有。

④学费却「也」不高,适合所有的学生。

⑤虽然太阳太「很」晒,天气很热。

例①用"就"误代"才","就"和"才"都是副词,在句中出现的位置相同。

"就"在动作动词前表示说话人认为动作发生得早,"才"在动作动词前表示说话人认为动作发生得晚,句子的本意显然是认为他们回去太晚,所以应用"才"。

例②"都"是总括各项具有某一共同属性的范围副词,"就"表示将要发生,因此用"都"比较符合原意。

例③中副词"也"和"都"都可以和表示任指的疑问代词"谁、什么、什么时候、哪里"等连用,构成"什么/哪里/什么时候/谁…都/也"的结构,但是"也"主要用于否定句中,"都"既可用于肯定句,也可用于否定句中。

例③为肯定句,因此应该用"都"而不是用"也"。

例④中"也"表示两个或多个人或事物之间相同的方面,"却"表示转折,依据原意应该用"也"。

例⑤中的"太"、"很"都是程度副词,可用于一般形容词前,"太"具有主观评价性,修饰中性形容词表示程度过头或是不如意;"很"侧重于客观,表达对人、事物、动作感受等情状的客观评价。

该句在原文中是想客观地表达太阳晒的程度,并没有包含主观情感,因此要用"很"。

3.连词的误代。

例如:

①它很容易做,但「而且」很好吃。

②从而「因此」每年春节人们家里都少不了粽子和糍粑。

例①的两个分句之间表示递进关系,因此不能用"但"只能用"而且"。

例②中"从而"表示根据前面的条件或原因引出了某种结果,"因此"表示因为前面的原因所以才会出现的结果,是比较客观的,这个句子用"因此"比较合适。

4.代词的误代。

例如:

①今天我们全班去人民公园玩,在这里「那里」我们拍了很多照片。

②听说大叻的风景非常美,我希望明年可以去这里「那里」。

③回想起来,我觉得这「那」次旅游真有意思。

④我家在河东,这儿「那儿」的人民很热情。

"这里"、"那里"和"这儿"、"那儿"都指代处所,它们在表示空间距离上是对应的,"这里"、"这儿"表示近指,"那里"、"那儿"表示远指。

例①和例②用表示近指的"这里"误代了表示远指的"那里"。

"这"、"那"指代人或事物,"这"表示近指,"那"表示远指。

例③是作者描写经历过的一次旅游,已经过去很久了,因此要用表示远指的"那"。

例④写自己家乡的人民很热情,因为作者是远离家乡之后才回忆起来的,所以也必须用表示远指的"那儿"。

5.关联词语的误代。

例如:

①花儿既「不但」种类丰富又「而且」很漂亮。

②老师上课都用汉语,所以一边「既」提高听力,一边「又」提高口语水平。

③这是一个菜,一边「既」容易做,一边「又」好吃。

④虽然天气很热,但在河的两岸,你还「仍」感觉到天气的凉爽。

⑤这些木瓜酵素不仅可以分解蛋白质、糖类,更「而且」可以分解脂肪。

例①中"不但…而且…"表示递进关系,"既…又…"表示并列关系,描写花的种类繁多和美丽应该用表递进的关联词才合适。

例②、例③中"一边…一边…"指同时进行两个动作,而描述一个事物的两面,要用表示并列的关联词"既…又…"才合适。

例④应该使用关联词语"虽然…但是…仍…"。

例⑤中"不仅"要跟"而且"搭配。

6.其它成分的误代。

例如:

①越南家庭一「每」餐都有鱼露。

②刚才「刚」来中国的时候,我对这里的生活很不习惯。

③十一点五分钟「分」我们开始烤肉。

④南宁对「与」各个国家的关系,特别是对「与」越南的关系非常好。

例①中"每"指任何一餐,"一"则是指某一餐,两者意义有所差别,该句想表达鱼露在越南家庭中任何一餐都不能少所以应该用"每"。

例②是"刚"和"刚才"的混淆,"'刚'和'刚才'都可以表示说话前不久的那个时间,但是'刚才'是名词,'刚'是副词,句子的错误就在于将名词当作了副词来用。

例③中"分"和"分钟"的区别在于,"分"是指一个时间点,"分钟"是指时间段,"十一点五分"指的是十一点五分这个时间点,所以不能用分钟来表示。

例④"对"是表示关涉的介词,"与"是连词,可以连接两个并列的成分。

"南宁"和"各个国家"之间是表示并列的词语,因此要用"与"。

7."把"字句的误代。

由于句式选择的错误而发生的误代偏误也为数不少。

在基础阶段,这种偏误常常表现为在该使用某种句式时没有使用,而用已经熟悉的、通常也是比较简单和比较容易的句式来代替,或是在不该使用某个句式时却使用了。

下面我们以"把"字句为例:

①好像风已经带海洋的咸味进大陆来了。

②有船可以运客出海去。

③皇帝不知道给谁传位。

④我决定学英语很好。

⑤人们可以把茉莉花泡茶喝。

"把"字句是谓语部分带有由介词"把"构成的介词短语作状语的动词谓语句。

以上各例中,有的是不该用"把"字句而用了"把"字句,有的是该用"把"字句而没有用。

具体什么时候该用"把"字句,刘月华在《实用现代汉语语法》一书中指出,"把"字句的使用条件不完全是表达上的要求,而是句子结构上的限制。

当句子的主语是施事者时,以下情况要求使用"把"字句:

一、当谓语动词有两个宾语,一个是表示事物的名词,另一个表示经过动作后事物所在的处所时,事物名词要与介词"把"结合放在谓语动词前,表示处所的词语放在谓语动词后,谓语动词与处所词之间还要用一个结果补语或趋向补语。

二、动词带介词短语补语,如果还有受事宾语时,要求用"把"字句。

三、如果谓语动词有宾语,又有由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动词(或动词短语)充任的表示宾语情态的情态补语(谓语动词与补语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时,要求用"把"字句【1】。

例①、例②的谓语动词有两个宾语,属于以上所说的第一类。

例③属于第二类。

例④是"我"针对"英语"这一事物,叙述和说明对它进行"学习",并希望它产生"好"的结果,属于以上所说的第三类,谓语动词的后面同时带有形容词充任的表示宾语情态的情态补语。

因此以上四句都应该使用"把"字句。

例⑤是由于学生没有掌握"把"字句的使用条件,不该用"把"字句却套用了"把"字句。

(四)错序偏误

错序,又称错位,是指句中的词语或成分位置不当。

下文中用""标明的内容是表示错序的成分。

1.状语的错序。

汉语中,状语一般在主语和谓语的中间,只有时间和地点状语可以放在句首。

越南学生的问题是常常把一般状语也放在句首(主语前),把时间和地点状语放在句尾。

例如:

①第一次我们走过相思湖简直不敢相信。

②终于我们到了香寺。

③星期六九点早上我们就出发了。

④花园门口的两边,我爷爷种茉莉花。

⑤下面我介绍"蚬芥菜汤"的做法给你们吧。

⑥南宁对越南留学生来说,比其它地方有优势。

⑦特别好对群人高血压、动脉硬化。

⑧我们从学校操场走过什么时候那都是热热闹闹的。

这些例句的正确说法是:

①我们第一次走过相思湖简直不敢相信。

②我们终于到了香寺。

③星期六早上九点我们就出发了。

④我爷爷在花园门口的两边种茉莉花。

⑤下面我给你们介绍"蚬芥菜汤"的做法吧。

⑥对越南留学生来说,南宁比其它地方有优势。

⑦对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特别好。

例⑧是多重状语的错序,当时间状语和地点状语并列时,时间在前,地点在后。

因此可以改为"我们无论什么时候从学校操场走过都是热热闹闹的"。

2.定语的错序。

汉语中,定语一般位于中心语之前,定语错序的偏误主要表现在把定语放在中心语之后,这是越南学生在作文中比较普遍的偏误,例如:

①这是一个菜简单。

②在南宁有很多条件便利。

③"清炒苦瓜"有作用解热。

④树木各种各样的生长

⑤体现了文化独特的精神

⑥花灯挂在两边的路。

⑦所以学生到那儿学习很多。

⑧在雄庙属于福寿省林操县举行。

⑨我们去里面公园查出真相。

在越南语中,定语大都是放在中心语的后面,这是越南语和汉语最大的不同点之一,因此容易导致定语错序。

这些例句的正确说法分别是:

①这是一个简单的菜。

②在南宁有很多便利的条件。

③"清炒苦瓜"有解热的作用。

④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树木⑤体现了独特的文化精神⑥花灯挂在路的两边。

⑦所以到那儿学习的学生很多。

⑧在属于福寿省林操县的雄庙举行。

⑨我们去公园里面查出真相。

另外,还有多重定语的错序。

像下面这几个例子:

①奇穷河是唯一从越南流往中国的一条河。

②有个越南诗人写了很有名的两句诗。

③我大一时参加了到谅山录平县的一个自愿队。

汉语中多重定语并列时,顺序是比较固定的。

在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一书中,指出多重定语的一般顺序(从离中心词最远的词语算起)是:

表示领属关系的词语(表示"谁的?

")--表示时间、处所的词语(表示"什么时候?

什么地方?

")--指示代词或数量短语(表示"多少?

")--动词性词语和主谓短语(表示"怎样的?

")--形容词性词语(表示"什么样的?

")--表示质料、属性或范围的名词、动词(表示"什么?

")【2】。

按以上汉语多重定语的顺序分析,例①中"从越南流往中国"是一个动词性短语做定语,它的位置是在指示代词或是数量短语之后,所以正确顺序应该是"奇穷河是唯一一条从越南流往中国的河"。

例②数量短语"两句"应该位于形容词性短语"很有名"之前。

例③数量短语"一个"应该放在动词性短语"到谅山录平县"的前面。

3.宾语的错序。

例如:

①他就会认出来自己的情人。

②妈妈常煮给全家吃"清炒苦瓜"。

例①当动词与复合趋向动词连用时,宾语应该放在复合趋向动词的中间。

即"他就会认出自己的情人来"。

例②宾语"清炒苦瓜"应该放在动词"煮"的后面。

4.否定词的错序。

例如:

①河内的气候比南宁不冷。

例①是表示否定的比较句。

否定形式中,否定副词"不"必须放在"比"之前,而不应放在谓语中心语之前。

(五)杂糅

杂糅是指把两种不同的句法结构混杂在一个表达式中,结果造成语句结构混乱、语义纠缠的现象。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学习者在写作时,或是对句式不熟悉,或是一会儿想用这种说法,一会儿又想用另一种说法,结果把两种不同的说法糅合在一起,由此造成结构上的混乱。

例如:

①那里有各种各样的纪念品看得眼花缭乱。

②那里的葵花又高又大得难以想象。

③我们家(有)四个人住在一个饭店里。

④南宁的风俗习惯比越南有些特点一样。

例①将两个主语不一致的单句合并成一个句子,使得句子意思表达不清楚。

应将它拆为"那里有各种各样的纪念品"和"这些纪念品让我看得眼花缭乱"两个简单句才能清楚地表达意思。

例②用了"又…又…"这个句式,后面就不能再接"得",也就是将两个简单句"那里的葵花又高又大"和"葵花高大得难以想象"合并为一个句子了。

例③是学习者将"我们家有四个人"和"四个人住在一个饭店里"这两个句式套用在一起而造成的结构的混乱。

例④属于比较句的结构杂糅。

前半部分用"比"比较两种事物的差别,后半部分是比较事物的等同,把"比"字句和"一样"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了。

从原句要表达的语义看,这个句子应用"跟…一样…"的句式,所以应把句中"比"换成"跟"。

二、越南学生语法偏误的成因

越南学生学习汉语的偏误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本文仅从母语的负迁移作用、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学习者的学习策略以及学习环境(主要指教师教学和教材)的影响等几个方面来分析越南留学生在汉语写作中出现偏误的原因。

但我们研究偏误产生的成因,不能生搬硬套上述几个因素,而要以它们为参照来研究产生偏误的集体思维心理过程,并在差异中求共性,探求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和规律。

(一)母语的负迁移作用

对于学习汉语的越南留学生来说,母语的语言规则在他们的脑海中已经根深蒂固了。

因此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他们很容易受到母语的干扰,往往把母语中的语言规则运用到汉语的学习中。

从前面我们对他们在汉语写作中出现的语法偏误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很多的语法偏误都是受到母语的影响而造成的。

比如量词的遗漏偏误的例句:

②我们学校有三(个)门。

③"清炒苦瓜"需要两(个)阶段。

④每(种)风俗都有不同的意义。

"门"、"阶段"、"风俗"都是普通名词,汉语必须用量词修饰。

这些量词经常被学习者遗漏主要是由于在越南语中,这些名词都可以直接接数词,而不需用量词修饰。

学习者正是受母语语言规则的影响而产生遗漏偏误。

此外,定语、状语的错序最能反映母语的负迁移作用。

很多越南留学生在学习汉语定语和状语语序的过程中很容易直接套用母语的语序,因而常产生语序颠倒或混乱的错误现象。

在现代汉语中,语序是非常重要的,语序不对就会产生歧义或者使句子语义表达不清楚。

因此语序的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也极为重要。

从两种语言的定语和状语的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中我们知道,越南语中的定语、状语大多放在所修饰的中心语之后。

而在汉语中,定语和状语则一般要位于所修饰的中心语之前。

这就是汉语与越南语在语序上最大的不同点。

由于这种差异,越南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定语、状语时就常会受到母语的影响,因而很容易在定语和状语的语序上出现偏误。

例如:

①kh?

quaxàocótácd?

nggi?

inhi?

t.

"清炒苦瓜"有作用解热。

②chíngi?

sángth?

b?

ythìchúngtixu?

tphát.

九点早上星期六就我们出发。

③?

NamNingcór?

tnhi?

u?

i?

ukhi?

nthu?

tti?

n.

在南宁有很多条件便利。

这几个例句显然是越南学生按照自己的母语思维直接翻译过来,且没有在语序上做任何调整,因此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二)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作用

两种语言的相同之处产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