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武邑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语文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651517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0.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武邑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语文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语文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语文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语文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语文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武邑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语文试.docx

《河北省武邑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语文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武邑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语文试.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武邑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语文试.docx

河北省武邑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语文试

河北武邑中学2018-2018学年高三年级第五次调研考试

语文试题

命题人:

宋庆民审核人:

袁占军2018.1

温馨提示:

(1)本场语文科目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本试题共8页,共22题,共150分。

(2)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的答案规范填涂于答题卡相应位置。

(3)请用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工整写在答题卡相应区域内。

(4)交卷时,只收答题卡;考完后,保留好试卷。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8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词中,词人频频以水入词,传情达意,主要是因为水与词的特质相通。

词“以清切婉丽为宗”,水的运用使得这一盛行于秦楼楚馆的文体洗尽铅华,增添了一分清婉、灵动和含蓄。

“诗庄词媚”,词较于诗有更多儿女情长、爱恨相思的描写,文人词更侧重内心对恋情的执着与迷惘,借助水这一意象,既突出恋人的柔情和恋情的纯洁,又显得含蓄蕴藉、缠绵悱恻。

婉约词主言情,尚含蓄,涓涓细流恰可将那些要眇之情、凄迷之境娓娓道出,并将其表现得欲露而不露。

即使是豪放词,也宜表达得沉绵深挚。

流水恰可进行一种缓冲,使之于豪壮中更显沉咽缠绵、刚柔并济。

水具有流动性和传递性,视线随着流水放射出去,心中百感也随之生发、释放。

范仲淹的《苏幕遮》由天到地,由黄叶到秋水,接天连地的一江秋水,在带动词人视线移动的同时,更将思乡之情、羁旅之倦吟唱出来。

水的绵绵不断常常带动着忧思情感的传递,水又是没有约束性的,象征着情感的一发不可收。

“离思迢迢远,一似长江水。

去不断,来无际。

”(欧阳修《千岁秋>)流水缠绵、源源不绝,激发人绵绵不断的情思,离人的目光、伊人的相思,都可以顺着流水延续千里。

流动的水连接两地、贯通两心,分离的人可以以水传情,可以思接千里。

古代交通不便,横亘于前的江河湖海是词人与恋人、友人的阻隔,也是与家乡、亲人的阻隔;同时,水也可以代指无法逾越的抽象意义上的阻碍或心灵隔阂,如故国、亡人、无法企及的爱情、对往昔的追忆等。

山遥水远,音信难托,水的阻隔性令牵挂、思念无法传递,郁结于心,只有将这份怅惘诉诸流水,“望极蓝桥,但暮云千里。

几重山,几重水”(张先《碧牡丹>)。

于是,常借助飞翔的大雁、水中的游鱼来逾越流水的阻碍,传递思念,“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晏殊《清平乐》)。

水的流逝还极易引起词人的忧伤与感怀。

淡烟流水,轻寒漠漠,心思纤密之人生无端闲愁;逝者如川,春秋代序,多愁善感之人感时伤怀,叹流年似水易逝,红颜如花易陨;滚滚江水,淘尽英雄豪杰,淘尽兴衰荣枯,豪放悲悯之人思接千古,叹世易时移,生故国之思。

缪钺《论词》指出,词体的生发因其与自然之境界、人心之情感相应和,文章的体格、意象的选择都折射出作者的修养和品格。

宋代士人经常通过描写开阔澄净的水面、晴朗空明的月色,来映衬自己的高洁人格、旷达胸襟和俊朗风神。

在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正是一句“表里俱澄澈”,道出了士大夫的气节一一高洁傲岸、冰清玉洁。

与此同时,当文人士子仕途偃蹇、报国无门时,静水流深也恰能抚慰他们失落受伤的心灵。

有宋一朝,一方面士大夫过着琴棋书画、诗酒花茶的风雅生活,另一方面,积贫积弱的国情、险恶多变的仕途以及丈人柔弱敏感的情思,令他们有着无尽的慨叹,而水,恰以它的特点触发、传递和排遣着这些情思,作为一种独特的媒介频频出现在词作中。

宋词也因此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湿润的一卷。

    (摘自《思与格:

宋词水意象的情感解读》,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让盛行于秦楼楚馆的词得以洗尽铅华,增添了清婉、灵动和含蓄之韵,这得益于“水”这一意象的运用。

B.文人词更侧重内心对恋情的执着与迷惘,借助“水”这一意象,既可突出恋情的纯洁,又显得含蓄蕴藉、缠绵悱恻。

C.“涓涓细流”可将要眇之情、凄迷之境娓娓道出,并将其表现得欲露而不露,这很符合婉约词“尚含蓄”的特征。

D.水具有流动性和传递性,视线随着流水放射出去,心中百感也随之生发,范仲淹《苏幕遮》中的情感正是因“水”而生。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水既可代指具体的与恋人、友人、亲人、家乡的阻隔,也可代指抽象意义上无法逾越的心灵隔阂。

B.牵挂、思念难以传递,郁结于心,因此可以逾越流水阻碍的大雁、游鱼就成为词人常用的传递思念的意象。

C.水的流逝极易引起词人的忧伤与感怀,虽说感怀的内容不尽相同,但都会给人以沉重悲戚又哀婉缠绵的感受。

D.意象的选择,能体现作者的修养和品格,如从“表里俱澄澈”中就能让人感知到张孝祥高洁傲岸的人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出自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作者借“水”这一意象将感情表达得沉绵深挚。

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和“离思迢迢远,一似长江水”有异曲同工之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情感的触动、生发、郁结于心。

C.流动的水可以连接两地,贯通两心,分离的人可以以水传情。

如“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D.水,恰以它的特点触发、传递和排遣着宋朝士大夫的情思,成为宋词中的高频意象,使宋词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湿润的一卷。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9题。

西伯利亚的温暖冯有才

①卡尔是一名政治犯,被发配到西伯利亚的时候,正值十二月,天寒地冻。

而后,卡尔被分配到了林场,成为一名伐木工人。

监工托可可夫斯基很严厉,工人们都非常恨他。

如果完成不了定额任务,工人们不但没有面包吃,甚至还会被抽得遍体鳞伤。

当然,倘若超出了任务,就会得到半瓶伏特加作为奖赏,超出部分的木材,托可可夫斯基将他们囤积在一个仓库,并不急着马上运回莫斯科。

②第二年二月的一天,一名伐木工人生病了,整个班组没有完成定额任务,托可可夫斯基让整个班组的人饿了一整天,而那名生病的伐木工人,被托可可夫斯基喊出去以后,就再也没有回来。

大家都猜测:

那名可怜的正在生病的工人,一定是被可恶的监工托可可夫斯基遗弃了或者处决了。

③然而,不幸的事仍不断发生。

还有一次,卡尔把木材抬上火车的时候,不小心滑了下来,木材从车厢里滚落,砸到了一名沙皇士兵。

托可可夫斯基顿时火了,他拿起了皮鞭,使劲地抽打着卡尔,还随手拿了一根木棒,朝卡尔的腿上砸去。

卡尔能清楚地听到骨头碎裂的声音。

随后,几名工友把受伤昏迷的卡尔抬回了小木屋。

没有医生,又加上天气恶劣,卡尔的腿恢复得很慢,三个月后才能下地走路。

他每走一步,都会对托可可夫斯基的仇恨加深一分。

④战争即将结束的消息不知从哪里传来了。

大家都在心底高兴着,希望早点结束这样的日子。

托可可夫斯基似乎也意识到了什么,对大家的态度也开始收敛起来。

但是,大家对他的仇恨并没有因此而改变。

⑤一天早上,卡尔被一阵哭声惊醒,那是从托可可夫斯基暖和的小屋传来的。

卡尔赶忙跑过去,只见满头是血的托可可夫斯基躺在床上,看样子是受了很重的伤。

托可可夫斯基努力睁开眼,看见卡尔后,从枕头底下摸出了一个日记本放到卡尔的手上,对卡尔说,对卡尔说,你是这里唯一的政治犯,知识最深,你会懂得的。

你会懂得的。

卡尔接过日记本,托可可夫斯基便闭上了眼睛。

卡尔迅速把日记本放进了衣服里,闻声而来的工友也走进了木屋。

托可可夫斯基的妻子哭诉:

凌晨,托可可夫斯基出门小便。

天快亮的时候,她发现丈夫还没有回来,于是马上去找,结果刚出门,就看见了躺在门口的血迹斑斑的丈夫。

她知道,丈夫是因为仇恨被人打伤的,凶手一定是这一千多名工人中的某一个。

⑥卡尔和工友们埋葬了托可可夫斯基,卡尔和工友们埋葬了托可可夫斯基,下一步怎么做,大家都很茫然,虽然传说战争要结束了,可是并没有明确的消息,他们将何去何从?

小心地翻开日记本,卡尔的心一阵阵刺痛。

如果不是托可可夫斯基,那名生病的伐木工人一定会死了,因为是托可可夫斯基知道他患了肺炎后,让装运木材的火车把他送到了城里医治。

⑦如果不是托可可夫斯基,卡尔的性命一定没了。

因为托可可夫斯基在那一刻,看见了好几名子弹已经推上枪膛准备枪杀卡尔的士兵。

⑧如果不是托可可夫斯基,这一千多名伐木工人的性命一定没了,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冬宫在几天前就下了命令要处决他们。

一股小部队已经在开来的途中。

⑨如果托可可夫斯基不死,这里就不会混乱,工人们也就没有办法趁乱逃走。

⑩除了卡尔,没有人知道托可可夫斯基是自杀的。

卡尔把战争结束的消息告诉了大家,工人们一阵沸腾,欢呼雀跃,瞬间便冲破了伐木场看守士兵的警戒,跑进了丛林深处。

⑪卡尔并没有跑,而是走进了托可可夫斯基的小屋。

他知道,从他得到日记本的那一刻起,他就应该为这对可怜的母子承担起责任。

⑫由于没有了工人,到来的士兵们也就没有采取措施,都纷纷离开了。

几天前还是拥有一千多人的伐木场,变得十分空旷和冷清。

后来,陆陆续续地又回来了几十个工人,卡尔把托可可夫斯基的日记本给他们传阅。

他们都选择了留下,在林场新建了许多小屋,建筑小屋所用的木材,都是托可可夫斯基提前囤积的。

这一切,似乎都在托可可夫斯基的预料之中。

⑬冬天的西伯利亚,仍有一个温暖的小村落,村子的名字叫做托可可夫斯基村。

村民们是那些伐木工人的后代,村子中还有一本族谱——那是托可可夫斯基的日记本。

⑭日记本的扉页,是卡尔临终前一年写的一句话:

只要有爱,再冷的地方,也会有温暖的时刻!

(摘自《微型小说选刊》)

4.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小说叙述了西伯利亚林场的监工托可可夫斯基为了挽救一千多名工人的生命,不怕别人误解,不惜牺牲生命的传奇故事,讴歌了托可可夫斯基人性的光辉。

B.主人公托可可夫斯基在得知战争结束后,害怕不明真相的工人报复自己,所以对待工人们的态度也有所收敛。

工人内心的仇恨也有所缓和。

C.卡尔开始对托可可夫斯基充满仇恨,当了解真相后,不但留下来照顾其遗孀和孩子,而且找回逃走的工人,建立以“托可可夫斯基”为名的村庄来纪念他。

D.本文语言妙趣横生,情节跌宕,前半部分写托可可夫斯基虐待工人遭仇恨,后半部分用日记本揭开真相,构思巧妙,欲扬先抑。

E.这个故事发生在战争期间的俄国,它告诉我们:

爱是人世间温暖的源泉,能够抵御所有的寒冷与伤害。

5.小说中托可可夫斯基的日记本有哪些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

6.托可可夫斯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13分)

材料一

备受关注的2018年诺贝尔奖拉开了帷幕,在273位被提名的科学家中,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最后折桂,将今年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独自收入囊中。

其获奖理由是在细胞自噬领域的杰出贡献。

现年71岁的大隅良典是日本知名分子细胞生物学家,目前担任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名誉教授。

10月3日接到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通知时,他说:

“我很惊讶,我在我的实验室。

”之所以能走上这条科研之路,和他一直信奉的科研准则有直接关系——“做别人没做过的工作”。

1963年,大隅良典进入东京大学学习,随后他果断选择分子生物学作为自己的未来之路。

1974年年底,他进入美国洛克菲勒大学,师从1972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杰拉尔德·埃德尔曼。

1977年大隅良典回国担任研究助理,直到1986年才晋升为讲师,两年之后成为助理教授才得以开展独立研究,此时他已43岁,但随后很快即做出“诺奖级”工作。

1996年大隅良典来到国立基础生物研究所之后才成为正教授,距离他回国已将近20年。

对于这样美妙的基础研究,大隅良典付出了足够多的耐心。

2018年获得“京都奖”后,大隅良典曾寄语年轻科学家:

“做其他人没有在做的事,并且做你发现真正有兴趣的事。

做研究并不容易。

然而,如果你真的被一个课题吸引,并且对它感兴趣,那么你肯定会克服所有障碍,即便你的工作一时未获得赏识。

人只能活一次。

在所有事情都说完了做好了之后,你终将会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取材于2018年10月4日《中国科学报》)

材料二

2018年10月3日,大隅良典因为自噬机制的开创性研究,获得了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21世纪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日本科学家(含日裔)上升到17位。

日本科学虽然取得“井喷”式成就,但大隅良典却未雨绸缪,他认为,不能因为近年来日本诺贝尔奖获得者人数增多就认为日本很棒,并对日本科学研究的空心化等潜在问题表现出忧虑。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张宏研究员与大隅良典熟识,两人合办过4期“中日细胞自噬研讨会”。

张宏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先生做了很多极其重要的工作,但从来不追求CNS(Cell、Nature和Science三种最重要的期刊)。

他批评过度追逐CNS的评估体系,认为CNS也有不少文章是错的;文章发出来就可以,重要的是工作扎实。

”今年7月,大隅良典还在《发育细胞》杂志上发了一篇自噬机制的重要论文。

张宏说,大隅良典经常跟他强调基础科学对转化医学的重要性,非常重视基础研究。

大隅良典4日在记者会上也对科学研究的急功近利深表忧虑。

他坦承,日本的年轻研究人员减少,科研经费也不足。

他担忧当前重视应用研究的社会现状,认为“有用”这个词戕害社会,妨害基础科学。

大隅良典说,现在的日本硕士研究生出于现实考虑,很难做出继续攻读博士课程的决定。

他希望能让年轻人考虑5年、10年后的事情。

                                                           (取材于2018年10月8日《科技日报》)

材料三

1945年2月,大隅良典出生在日本福冈县,在兄弟姐妹四人中排行老四。

祖父长沼贤海,是日本史学者、九州大学名誉教授。

他的父亲大隅芳雄是九州大学工学部矿山学教授。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此话用在大隅良典身上最确切不过。

他对科学的兴趣萌发于对科学书籍的阅读。

比他年长12岁的大哥大隅和雄,当时还是东京大学的学生,为激活弟弟热爱科学的神经末梢,不惜省下自己的生活费为其购买科普书籍。

大隅良典在很多场合回忆起小时候最喜欢阅读的书籍时,总是津津乐道,这些书主要包括八杉龙一的《生物的历史》、迈克尔·法拉第的《蜡烛的科学》、三宅泰雄的《空气的发现》等等,是这些科普读物在年少的大隅良典身上播撒了科学的种子,是这些书籍启蒙了他日后走向科学研究的殿堂。

大隅从小体弱多病,家住福冈市郊外,朋友大多是农家子弟,一到夏天他们便相约在一起捞鱼抓虾,捕获昆虫,寻觅萤火虫,采摘野芹菜、野草莓等。

此外,大隅还喜欢摆弄显微镜、试管之类,还热衷于飞机模型、半导体收音机的制作。

“抬头看见满天的星星可以很容易辨认出星座,银河像地上的河流一样奔腾。

这些当时都没有想过,但今天作为自然科学专业的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者,这样的体验,就是一切的原点吧。

”摘得诺贝尔奖桂冠的时候,大隅不由感言。

                                                                               (取材于搜狐网)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大隅良典在获得诺奖后,忠告年轻科学研究者,要做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与其进行大家都在从事的研究,不如从事别人没有触及过的研究。

B.21世纪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日本科学家(含日裔)上升到17位,取得“井喷”式成就,但大隅良典仍旧为日本科学研究的急功近利现象深表忧虑。

C.从大隅良典幼时的成长经历可知,他之所以能斩获诺贝尔奖,是因为有浓厚的家庭学术氛围、科学书籍的启蒙以及丰富的自然体验。

D.上述三段材料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从小即有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致力于基础科学研究,提倡踏实严谨治学的目光长远的科学家形象。

8.材料中有多处引用,既有对大隅良典本人话语的引用,又有对其他人物话语的引用,这两种引用分别起到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结合上面三则材料,说说大隅良典的经历对中国培养科技人才有何启示。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田叔者。

赵陉城人也。

叔喜剑,学黄老术於乐巨公所。

赵人举之赵相赵午,午言之赵王张敖所,赵王以为郎中。

汉七年,高祖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

是时赵相赵午等数十人皆怒。

谓张王曰:

“上万乘之尊,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

”赵王啮指出血,曰:

“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①。

公等奈何言若是!

毋复出口矣!

”于是贯高等曰:

“王长者,不倍德。

”卒私相与谋弑上。

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

於是赵午等皆自杀,唯贯高就系。

是时汉下诏书:

“赵有敢随王者罪三族。

”唯孟舒、田叔等十馀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随赵王敖至长安。

贯高事明白,赵王敖得出,废为宣平侯,乃进言田叔等十馀人。

上尽召见,与语。

汉延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

叔为汉中守十馀年。

后数岁。

叔坐法失官。

梁孝王使人杀故吴相袁盎,景帝召田叔案梁,具得其事,还报。

景帝曰:

“梁有之乎?

”叔对曰:

“死罪!

有之。

”上曰:

“其事安在?

”田叔曰:

“上毋以梁事为也。

”上曰:

“何也?

”曰:

“今梁王不伏诛,是汉法不行也;如其伏法,而太后食不甘味,卧不安席。

此忧在陛下也。

”景帝大贤之,以为鲁相。

鲁相初到民自言相讼王取其财物百馀人田叔取其渠率二十人各笞五十馀各搏二十怒之曰王非若主邪何自敢言若主。

鲁王闻之大惭,发中府钱,使相偿之。

相曰:

“王自夺之。

使相偿之。

是王为恶而相为善也。

相毋与偿之。

”於是王乃尽偿之。

数年,叔以官卒,鲁以百金祠,少子仁不受也,曰:

“不以百金伤先人名。

                                                                ——(选自《史记·田叔列传》)

【注】①虫出:

人死数日后尸体生虫。

比喻死后无人掩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鲁相初到/民自言相/讼王取其财物百馀人/田叔取其渠率/二十人各笞五十馀/各搏二十/怒之曰/王非若主邪/何自敢言若主/

B.鲁相初到/民自言相讼王/取其财物百馀人/田叔取其渠率/二十人各笞五十/馀各搏二十/怒之曰/王非若主邪/何自敢言若主/

C.鲁相初到/民自言相讼王/取其财物百馀人/田叔取其渠率二十人/各笞五十馀/各搏二十/怒之曰/王非若主邪/何自敢言若主/

D.鲁相初到/民自言相/讼王取其财物百馀人/田叔取其渠率二十人/各笞五十/馀各搏二十/怒之曰/王非若主邪/何自敢言若主/

11.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黄老”分别指黄帝和老子,黄老之术是产生于战国时期以道家思想为核心的流派,对后来道教的形成产生了很大影响。

B.“万乘”兵车万辆。

表示军事力量强大。

周朝制度,天子出兵车万乘,诸侯出兵车千乘,之所以称呼刘邦“万乘之尊”,是因为刘邦的军事力量强于赵王。

C.“右”作为方位名词指右边,与“左”相对。

古代崇右,故以右为上,为高;而在地理上,以西为右,以东为左。

如“江东”又称“江左”,“江西”又称“江右”。

D.“三族”指父族、母族、妻族,“罪三族”指因为一人犯罪而牵连到亲属受罚,是古代专制社会惨无人道的刑法之一。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高祖途经赵国时,虽然赵王张敖对他的礼节十分恭敬,但还是被高祖傲慢地呵斥,这让赵王的手下十分不满。

B.赵王张敖为人忠厚,因感激高祖的恩德,所以极力反对手下人谋反,但手下人没有听从制止,致使赵王受牵连获罪。

C.出于对太后身体的忧虑,田叔劝景帝不要管梁孝王犯法的事,景帝因此觉得田叔非常贤能,让他做了鲁相。

D.田叔对赵王十分忠诚,在贯高谋反事发后,以家奴身份追随赵王,后来事情查清,赵王向皇上推荐了田叔。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

公等奈何言若是!

(5分)

(2)王自夺之,使相偿之,是王为恶而相为善也。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4—15题。

野   望[唐]杜 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

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

②“南浦”句:

南浦,泛指送别之地。

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

③涓埃:

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首联由景入题,远望“西山白雪三城戍”,近看“南浦清江万里桥”,景象开阔辽远。

B.颈联写自己“迟暮多病”“未报圣朝”,含蓄地批判了皇帝昏庸无能,荒淫误国,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的悲叹之情。

C.尾联照应题目——“野望”,抒发了作者深为民不堪命,世事日转萧条和自己年老多病,功业未就的隐忧。

D.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景是情的基础,情是景的生发,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E.诗人虽身居草堂,然心忧家国,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表情达意抑扬跌宕。

15.颔联蕴含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

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苏轼运用想象,表现凄凉婉转的箫声,使人闻其声,凄然落泪的句子是“              ”。

(2)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词人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两句是“          ,         。

(3)《蜀道难》中李白通过“           ,            。

”两句,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

第II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7.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成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动物专家认为,在人类对待野生动物的问题上,“天地之漠漠无亲”是大慈悲,人类的小德小惠反是不仁。

希望大家广而告之,众口铄金。

②辛弃疾继承并发扬了苏东坡的豪放风格,以翻云覆雨的笔力、激昂跌宕的气势,抒情言志,针砭时弊,形成了南宋词坛的一大流派。

③一些作者很喜欢把一些鸡毛蒜皮的故事弄得很煽情,但是内容却又空洞无奇,即使内有其物,又故意夸大一些细节,令人不堪卒读。

④信息爆炸的年代,知识的总量已经极其庞大,哪怕一个人目不窥园几十年,也不可能把自己所学专业的门类全部拿下。

⑤2018年10月22日下午,中国足协宣布正式聘用马塞洛•里皮先生担任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主教练。

里皮这次的临危授命,无论结果如何,都足以让大家热血沸腾。

⑥老实先生的《茶馆》聚国事家事、世态人情于一室,探骊得珠,让我们在啼笑中感知着民众的无奈以及时代的黑暗。

   A.①②④         B.②⑤⑥          C.①③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