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复旦差生的求职路.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651461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个复旦差生的求职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个复旦差生的求职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个复旦差生的求职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一个复旦差生的求职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一个复旦差生的求职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个复旦差生的求职路.docx

《一个复旦差生的求职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个复旦差生的求职路.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个复旦差生的求职路.docx

一个复旦差生的求职路

复旦

我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会变成一个差生,而且事实就这么残酷

——题记

2004年8月,怀着满腔的激动和热情,我跨进了复旦的大门。

金灿灿的录取通知书上印着“复旦金融系”几个大字,让我的脸上都泛着自豪的光彩。

10年寒窗苦读,我最终以高考全校第二名的成绩考进了复旦这所我梦寐以求的学校,总算苍天不负有心人!

第一次从家乡来到上海,一切对我来说,都是这么的新鲜——新的环境,新的寝室,新的室友,新的课程......复旦的一切对于我来说,都是崭新的!

刚进大学的我,意气风发,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在这里出类拔萃,有所作为!

然而现实很快就给了我当头一棒!

根据学校的要求,刚入学的新生要通过英语的分段考试,按入学的英语水平分成1,2,3段(1段最低,3段最高)然后分段选课。

英语一直是我的弱项,在高中的时候,我的英语成绩一直就不胜理想。

高考123分的成绩也仅仅算是勉勉强强。

更何况成都的整体英语水平根本无法和东南沿海城市,特别是上海的水平相比。

一个成都的英语中等生,来到上海最牛的大学参加英语考试,结果不言而喻——我以不及格的考试成绩,毫无疑问的被分到了1段~

然而,这仅仅是痛苦的开始。

国际金融系是当年复旦收分最高的专业,学生的水平可想而知。

就拿我们寝室来说吧:

室友小钱是当年江苏省数学奥林匹克全国一等奖;室友小张来自复旦附中,从初中起就开始接触金融(我直到进大学还不知道金融是什么东西)。

我至今还记得,刚入学的那几周,小张手里一直捧着一本叫《创造金钱》的书。

我有次出于好奇,找他借书来看看,却发现自己根本就看不懂书中的内容,唯一记住的就是书中的一个名字:

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

直到很久以后,当我已经学过了CorporateFinance,InvestmentandPortfolioAnalysis,DerivativesandFixedIncomeSecurities等等一系列的课程之后,再度翻阅那本《创造金钱》,不禁感慨万千~被小张同学的金融功底所折服。

室友小舟来自华师大二附中理科班,高中的时候就已经考过了TOEFL和GRE,而且分数很高~在这样一个环境里,我曾经所有的光彩和辉煌都显得是那么的微不足道。

我,不过是04国金再平凡不过的一个学生~

那时的我,还不知道投行是何物,也没有任何的人生规划和职业思考。

我唯一深刻意识到的,就是自己的英语是多么的差~还记得大一的时候去听英语的讲座,发现自己坐在讲台下犹如听天书~上面在讲什么我几乎完全听不懂~更让我深受打击的是,当讲座完毕后,身边的同学竟然用流利的英语向演讲者提问!

我当时真想说:

拜托老兄,你还是考虑一下我们这种连英语都听不懂的差生的心里感受吧~(这就像高中时,自己为了在老师面前装B,在其他同学还没有做出题目之前,向老师炫耀说自己已经找出了第二种解题的方法)常言说得好,装B被雷劈;又言到,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高中装B欠下的债,没想到到了复旦给还了。

英语上的差距对于我的发展影响是致命的!

大一的暑假,当很多同学都开始在不同的金融公司开始实习的时候,我却被迫来到新东方,很不情愿的把一叠钱双手捧上递给老俞,补习英语~

而且不幸的是,新东方并没有能成为我的救星。

英语水平一如既往的烂~口语水平大致和上海的初中生水平相当——就是和外国人交流3分钟之后就无话可说了。

听力水平最多相当于上海高中水平。

用词一直停留在good,ok,fine这样的档次~更不用说看英语原版教材了。

一切的一切让我和身边同学的差距越来越大。

英语上的硬伤使我产生了自卑的情绪,专业上的积累不足让我很难有足够的能力和牛人交谈。

对于像我这样一个连经济观察报上的术语都看不懂的人,又怎么能和小张他们讨论俄罗斯国债的违约与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升腾与覆没这样深奥的话题呢?

那时的我,陷入了人生的第一个大的低谷。

我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会变成一个差生,而且事实就这么残酷!

在复旦第一年的惨痛经历,让我意识到了要想在金融行业混,流利的英语已经不再是一个Advantage,而成为了一个Necessity。

我无比悔恨:

高中的时候为什么就不多花些力气在英语上呢?

听着自己结结巴巴的破烂英语,我自己都感到无法容忍,真想狠狠的抽自己几个耳光!

然而世界上是没有后悔药卖的~欠下的债,总有一天你得偿还。

青涩而懵懂的大一生活很快就过去了~经历了一年大学生活的我们,也不再像刚刚入学时那样无忧无虑,对前途的担忧和憧憬,渐渐成为了04IFer们的课余话题。

如果说父母和家庭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性格的形成,那么大学的寝室和室友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思想的形成。

在偶们的25#404,小张同学毫无疑问成为了寝室的精神领袖。

小张同学对金融的热爱是由内而外,发自内心的,这与他异常冷静和理性的性格结合得天衣无缝。

可以讲,是他把我带进了金融世界的大门。

和他的交谈中,我第一次听说了”投资银行“这个名词。

虽然那时对投行完全没有认识,但也隐约能从他的表情和语气中,感受到他对这个行业的向往。

当身边很多同学还在将四大作为努力方向的时候,他已经为自己树立了为投行而奋斗的目标。

我还记得一次和小张在吉祥馄饨吃晚饭,我们谈着谈着就聊到了前途这个话题。

我当时傻乎乎地说:

”听说四大是个不错的方向咦~听人讲刚刚毕业的本科生就能拿到5000+的薪水,而且听说能学到蛮多东西。

”“我毕业后希望能到投行工作,那儿才是国金的学生最理想的归属。

工资么,大概是四大的十倍左右,因为外资投行都是GlobalPay。

“小张淡淡地讲出他的想法。

之后,他又和我谈了一些他对投行的了解,当然,作为一个连”GlobalPay"都听不懂的土人,我自然很难明白投行的业务和架构了。

不过那次谈话对我的触动真的很深——我意识到了四大并不是我真正期望的归属。

虽然那时我并不真正了解投行,但“十倍于四大的薪水”不得不让我心动~

寝室熄灯后的卧谈,也成为了我接受再教育的好时机。

不要误解,我们寝室其实并非一个很学术的寝室。

卧谈其实大多数的时候是各种八卦的聚合和更新~关于系内八卦,系外八卦,自我八卦,情感故事等话题,都会在卧谈的时候一一被涉及到。

小张和小钱的消息一般都很灵通,最新的八卦消息,我们寝室一般都是第一个知晓的~我们也曾经很不厚道的在寝室里给班上的女生打分,评选诸如“五朵金花”之类的名堂~当然,我们也经常相互八卦,发现某人最近不太对劲,一般都会在卧谈的时候严刑逼问,直到其坦白为止。

回到正题。

卧谈除了八卦,有时也会谈论一些比较严肃的话题:

金融市场的最新动态,国际经济形势,行业发展的方向......每到这个时候,小张基本成为话题的主讲,小舟和小钱会在期间参插一些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而我,基本是一个听众~

然而,学习就是在不知不觉间慢慢领会~虽然我的水平很难有发言的机会,但在聆听中,我的知识逐渐开始积累。

他们讨论过的话题,我能够清晰的记得;分析问题的逻辑和思路,我能够慢慢的理顺并且吸收。

两年的寝室生活,我从一个金融白丁开始,一天一天的学习,一天一天的成长~

朋友之间也会经常聊一些关于以后找工作的话题,小张的目标很早就确立了:

投行!

小舟似乎对于咨询更有兴趣,小钱和我依旧处于迷茫的状态~每到周末,当小张和小舟回家之后(他俩是上海人),我和小钱经常彻夜长谈——我时常抱怨自己英语太差,就业前途渺茫;当时的小钱,自己的前途规划尚不明朗,却经常安慰我说车到山前必有路,不必过于担心前途的问题。

每次和小张聊天,我都会被他洗脑——他的投行情结感染着我,也逐渐开始改变我的目标轨迹。

我不再认为四大就是自己的奋斗目标,相反,从那时起,我开始反感四大。

特别是听到很多学长学姐对四大生活的抱怨:

米少,LearningCurve过于单调,公司的Culture不好,跳槽不易......一切的一切,让我萌生了拒绝四大的念头:

我不去四大,我要进投行!

然而,如果那时我说出这样一句话,多半会被人当作是疯子:

一个英语如此之烂,又没有实习经验的小屁孩,毕业能进四大算是你的造化了,还做梦去投行?

也不拿个镜子照照自己!

其实那时的我,对于投行也仅仅只敢是幻想。

相比小张,我差得太多了——无论是英语,还是对金融知识的了解,对市场的接触和其它各方面的能力,我都至少差了他三个档次。

对他来讲,投行是一个使劲跳可以够到的目标;而对那时的我,投行只是镜中月,水中花。

我甚至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未来:

如果继续这样在复旦待下去,在新东方把英语提高到一个能与常人进行基本交流的水平,保持3.5左右的GPA,大三暑假找个普通的实习做做,毕业以后,我可能会和国金的大部分学生一样,被批发送进四大(也许四大还不要我),做auditing做到手抽筋,拿每个月5000块钱的工资(到手可能就4000吧,我不清楚)。

然后和大多数人一样,在上海这个大都市里,蜗居,平平淡淡的过日子。

可是,问题是:

我不甘心!

如果真要说我和别人有什么不同,也许自己的骨子里有一股不甘平凡的狠劲吧。

无论自己的现实生活是多么的暗淡,前途是多么的渺茫,在内心深处,始终有一种不服输的劲和对出类拔萃的向往。

还记得在一次投行的面试中,面试官让我用一个词概括自己最为突出的性格特点,我用了“Ambitious”。

当时我是这么说的:

“Inmymind,I'llneverbesatisfiedwithbeingnobody;Iwanttobecomeoutstandingandalwayswanttomakeadifference.SoIhaveaverycleargoalofpursuingmycareerintheibankingindustry,andIhaveputallmyeffortstomakememorequalifiedforthisjob......"对目标的向往和执着的追求,是我能从逆境中崛起的一个关键。

2006年,不甘心以Big4作为职业起点的我,做出了一个让许多人难以理解的决定:

放弃在复旦国金的学习,转学去香港大学。

这是一个重大却又痛苦的决定!

离开复旦,意味着和已经有着深厚感情的复旦园说再见;意味着和两年里同舟共济,情同手足的室友说再见;意味是和04国金的兄弟姐妹和老师们说再见;意味着和过去所有美好的回忆说再见~香港大学能够带给我什么?

香港的生活和学习会是怎样?

一切的一切都是未知数~而我,却在这样的迷茫中,将自己人生的航船,驶向了那片未知的大海。

我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但我知道,在复旦的一切,都已经成为了回忆;香江畔,我的大学生涯将重新起航!

和我一样,室友小舟也作出了他人生一个重大的选择:

离开复旦,远赴大洋彼岸的美国,重新开始他的学业和奋斗生涯~"其实不想走,其实我想留",在每个曾经在复旦求学的学子心里,都会留下深深的复旦情结。

虽然我们因为各种原因离开了复旦,为自己的前途打拼,闯荡,然而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复旦永远是我们的母校!

对我如此,对小舟同样如此。

在朋友中,提到我,很多人会说:

“他就是那个quit掉复旦去了港大的人”我很不喜欢quit这个词。

复旦是我最崇敬,最珍爱的母校,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一定是!

我只是复旦一个再平凡不过的学生,为了自己的梦想,离开母校,到外面闯荡,希望能有所作为。

我不会,也没有资格去quit复旦,这是对母校的不敬。

我所做的,仅仅是悄悄的离开,”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在复旦的最后两个月是放纵的:

既然已经决定要离去,为何不尽情享受一下在复旦最后的大学时光?

喝酒,到阿康吃烧烤,KTV通宵成了我颓废生活的一个缩影——压抑了快两年,这样的释放让我有种酣畅淋漓的感觉!

一个字:

爽!

同样是在这段时光里,年少轻狂的我,在酒精的作用下,有了那段很贸然的向女生表白的经历——以下内容纯属八卦,和投行无关,不喜八卦者请自行略去~

事情的梗概大概是这样的:

小钱同学作为文艺部的部长,负责组织经济学院2006年毕业晚会~晚会当天有很多事情需要人帮忙,小钱便把我拖去做苦力。

为兄弟两肋插刀,这种事情我自然义不容辞。

然而我也没有想到,在晚会的准备现场,我的心被一个大眼睛的女孩深深的吸引住了~她并非让人惊艳的美女,却给人一种很清新,很舒服的感觉~当和她眼睛对视的那一瞬间,我的心感到猛然的一震——这种感觉我曾经有过,但那已经是很早很早的往事了。

一整天,我几乎是在魂不守舍中度过的~我很想上去和她搭讪,但当时的我真的太腼腆了,竟然一句话也没有和她说~只是偶尔偷偷的用眼睛的余光瞟她一眼,看她用手巾擦拭额头上的汗珠......

晚会很圆满,而我的心却早已不在精彩的节目上面了~晚上回到寝室,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小钱。

大概意思是"我知道你会觉得我这种想法很不靠谱,但我真的无法拒绝自己内心的感受,于是现在我很痛苦"。

小钱是个直率人,他说”你喜欢她就勇敢地去追,我会尽力帮你的!

”兄弟就是兄弟啊!

然而我们想来想去,就是想不出有什么和那个女生接触的机会。

除了为数不多的文艺部的活动以外,真的很难有机会见面。

约女生出来自修自然是不靠谱的,毕竟还不怎么认识~~~接下来的一周,我一直是在这样一种思恋的折磨中度过的。

想,而得不到,是对人最大的摧残~

于是我就不冷静了,于是我就冲动了——我也不知道当时自己是怎么想的,我竟然花了一个整天,认认真真地写了一封甚至能够把自己都感动了的情书,叫小钱帮我交给那个女生~我知道不会有结果的,但我却还是这么做了。

结果和我料想得一模一样~那个女生没有给我任何的feedback~我猜情书多半也被人家扔到了垃圾桶里了吧~不过把情书递出去的那一瞬间,我感觉自己深深的松了一口气~

That'snottheendofthisstory。

原以为被人家拒绝了,我的这段不靠谱的单恋就应该告一段落了~然而,却发生了更加震撼的那段故事——一些03,04届的老人甚至现在还能回想起。

那是2006年6月份的一个晚上,我们寝室四个人在外面喝了酒,吃过烧烤之后,在南区的篮球场上打球。

当天晚上是有世界杯球赛的,我们打算打过球之后晚上出去通宵看球。

在酒精的作用下,我的情绪波动幅度明显加大~"都要从复旦滚蛋了,还没有MM,这个生活没法过了!

”我抱怨到~"你不是正在打XXX的主意么?

今天男人一次"小钱在旁边煽风点火。

"是的呀,你都要走了,再不表白就再也没有机会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啊!

"小张也在旁边怂恿我~"那你们说怎么办?

""今天你就向她表白吧!

我们会帮你的"小舟这个烂人唯恐天下不乱。

"那好,你们说我该怎么办?

"我借着酒劲鼓了鼓勇气。

"我们到那个女生的宿舍楼下,我们帮你喊她的名字,你就喊我爱你,你看怎么样?

"不知是小钱还是小张出了这个鬼主意。

"好!

今天晚上男人一次了!

"我也不知道当时怎么会变得如此冲动~

我们就来到那个女生楼下,他们三个喊那个女生的名字XXX,我就高喊"我爱你!

"大概喊了3-4次吧,发现越来越多的脑袋从窗户里面探了出来!

我的酒也醒了一半了~事情真的给闹大了啊~~~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啊!

回到寝室,打开日月光华BBS,发现院版已经是水漫金山了!

早已有人发帖"XX楼下惊现男生表白!

"帖子很快被顶上了当天BBS的10大。

接下来牛人们开始人肉——因为很多人都听到了我们叫的名字,女生很快被人定了位;版上大家的一致目标集中在:

表白者是谁?

——现在我自首了,虽然时间已经过去四年了~~~

然后了?

没有然后了~~~这样一段插曲,也算是我从青葱岁月走向成熟的一个里程碑吧~”人不轻狂枉少年"年轻的时候,做过的一些事,现在回想起的确很冲动,很幼稚,很傻很天真~然后,很多回忆现在大家谈起来,却感觉如此的亲切,如此的美好~无忧无虑的大学时光,对我们这一代人来时,已经是一去不复返了~珍惜~珍重~~~

就这样,我度过了在复旦最后的美好时光。

港大,将是我新的航程的起点~

记得写“风雨投行路”(5)的时候还是在今年5月份,不由得感慨光阴似箭时光如梭~其实工作以后基本放弃了完成这个系列的想法,因为实在是力不从心。

就在昨天,自己手上的一个Deal因为种种原因没有通过内审,被自己公司的ResearchAnalyst给Kill掉了。

我也因此暂时有了短暂的闲暇。

至少圣诞节应该不需要在冷清的公司里度过,落寞地透过落地的玻璃窗户看中环的点点灯火。

“在没有假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珍惜自己”~突然间心血来潮,有了继续“风雨投行路”系列的冲动。

又是一年的求职季,祝各位在JobHunter圣诞快乐,早日拿到自己心仪的Offer~

上篇的结尾,在结束了复旦两年的求学生涯,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和不安,我来到了港大,开始了新的生活。

梦想总是美好的,现实却总是残酷的。

在港大的求学历程比我最初想象的要艰难了许多。

和国内学校最大的区别,是港大的全英文教学。

所有的课程都是英文授课;教科书,课题,作业等等也都是英文。

这一切,对于那部分一直在国际学校读书的香港本地同学来说自然不是问题,他们有些人的英语交流能力甚至和NativeSpeaker相差无几;对于那些从北京上海过去的同学,良好的基础让他们很快适应了英文的教学;可对于像我这样一个一直被英语所累的人来说,却不啻是一个难以翻越的坎。

那时候的我,经过了在复旦两年的努力,听力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听懂教授的英文授课基本不是问题。

但口语,阅读和写作上的差距却暴露无疑——上课的时候,我基本无法参加到课堂上的讨论;下课之后,我需要花甚至比别人多一倍的时候,才能看完教授所布置的阅读材料;用英语写的作业自己看了都不禁哑然失笑……在港大的第一年,就像是一个噩梦,久久无法忘记。

在这一年,我也遇到了很多人,经历了很多事,各种酸甜苦辣,世间冷暖……受过的伤害,只有经历过才能体会到其中的痛~~~

我至今还能记得,在第一年的英语课上,每当我发言或者做Presentation的时候,坐前排的几个大陆的女生总会毫不掩饰的表现出她们嘲弄的表情。

眼神中充满了嘲笑和讥讽,似乎在对我说“这样的口语没有必要出来丢人现眼了吧”。

在期末做FinalProject的Presentation的时候,当我鼓起勇气站在大屏幕前,用自己不流利,甚至有些结巴的英语展示我们的课题的时候,那几个大陆的女生已经笑得用手捂住了嘴巴……

被人嘲笑永远不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

虽然说我的脸皮一直就比较厚,但也没有能达到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老师所说的“Ienjoylosingface”的境界。

我当时心里就憋了一口气。

偶一直就是一个好胜心很强的人,我暗自对自己讲“你们爱怎么笑怎么笑,我不在乎;但三年以后,我要用事实让你们笑不出来”。

现在的我,回想起往事,至少可以欣慰的对自己说:

“我能够做得比所有嘲笑过我的人都好!

”或者我可以不那么客气或装作有风度的说:

“至少我现在的高度,是那些曾经讥笑过我的人所达不到的。

”有的时候,嘲讽,比鼓励,更能够激起一个男人的斗志!

在港大的第一年,由于底子薄,我的交际圈很窄。

大多时间都窝在图书馆里看书。

而每逢周末,我经常会一大早跑到学校后山,拼命地朗读背诵文章,以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

这样的生活只有那些有过共同经历的朋友才能够体味——而亮就是其中的一个。

亮应该是我在港大最铁最铁的哥们。

他的性格特立独行,港大的部分大陆女生在背地里嘲笑亮是一个书呆子。

其实,亮是一个很有思想,对学术研究有着浓厚兴趣的人。

在很多人看来,我和亮都是属于“不融于港大内地生主流圈子”的边缘人物,很多人都似乎忘记了我们的存在,好像港大就从来没有过这两个学生。

我们俩也经常用“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来解嘲,然后相视一笑。

但我知道,亮的心中同样怀着宏大的抱负。

在港大的第一年,我和亮常常彻夜长谈,聊人生,聊理想,聊抱负;同样,也分享各自的痛苦与压力。

那个时候,我们的前途似乎还无比的渺茫——我为我的投行目标苦苦摸索;亮也为他的美国名校梦想执着追求~

时间飞一般逝去,一晃眼一年的时间就过去了。

在港大的第一年,有痛苦的经历和回忆,也有成长的欣喜与愉悦。

我,渐渐适应了港大的生活,继续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奋斗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