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65080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55.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茶叶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茶叶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茶叶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茶叶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茶叶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茶叶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茶叶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茶叶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茶叶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茶叶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茶叶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总论

1.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1.1.1概况

项目单位xx省xx县xx茶业发展有限公司(由xx省xx县xx集团茶业发展有限公司变更而来,以下简称“xx茶业公司”)组建于2008年4月,股份制企业,注册资本1500万元,注册地址是xx县生态科技产业园(xx县城关镇任家沟村),是xx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子公司,现有职工120人,其中各类技术人员28人。

经营范围包括茶叶种植、加工、销售;黑木耳经营;政策允许的农副产品收购、包装、销售。

公司法人运转机制完善,经营管理状况优良。

xx县xx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xx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

xx茶业公司于2008年被xx省农机局命名为“xx省清洁化加工示范点”,2009年,被xx县委、县政府授予“文明单位”,2010年被xx省劳动竞赛委员会授予“xx省职工经济技术创新优胜单位”,同年,又通过ISO9001:

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省农业厅“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2011年4月,获得“xx省十佳清洁化茶加工厂”荣誉称号。

所开发研制的产品“xx雾峰”、“xx翠芽”分别在2008、2009年中国(西安)茶业文化博览会上荣获金奖;2009年7月,“xx翠芽”在第八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中获“优质茶”称号;2011年4月,“泉茗”产品在xx(安康)茶叶节上荣获金奖。

1.1.2财务状况

通过对xx茶业公司进行了解,其资产、负债和损益情况见表1-1。

公司财务状况简表表1-1

项目

2009年度

2010年度

备注

一、资产总额

4196

4773

流动资产

1354

2094

应收账款

122

474

存货

371

341

固定资产

1995

2809

减:

累计折旧

203

475

固定资产净值

1792

2334

在建工程

685

长期投资

无形及递延资产

364

256

其他资产

待处理资产损失

二、负债总额

2690

3593

流动负债

1244

3469

银行借款

1100

2124

其他借款

应付账款

84

153

长期负债

1446

124

其他借款

三、所有者权益

1505

1180

产值

销售收入

4038

7271

利润

263

436

其中:

税金

13

154

资产负债率

64.10

65.27

净资产收益率

7.95

9.13

1.1.3法人代表基本情况

xx茶业公司法定代表人**,男,汉族,现年35岁,大学文化程度,中共党员,1994年7月至1995年10月在xx县轮胎翻新厂工作;1995年11月至今在xx集团公司工作,先后任会计助理、会计、财务科长兼总出纳、稽查科科长、监事长。

2008年4月任xx茶业公司法定代表人。

1.2项目建设方案

1.2.1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及建设地点

a)项目名称:

年产10万公斤茶叶加工项目

b)项目建设性质:

扩建

c)建设地点:

拟在xx县生态科技产业园(xx县城关镇任家沟村)茶叶综合加工厂扩建乌龙茶、杜仲保健茶生产线各一条。

考虑到茶叶鲜叶不便运输,拟在基地乡镇建三个初制加工厂。

1.2.2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

茶叶加工厂:

xx县生态科技产业园茶叶加工厂占地30亩,在其中扩建总建筑面积5900m2,购置乌龙茶生产线、杜仲保健茶生产线各一条。

建3个基地初加工厂,每个建厂房500m2,购置初加工设备1套。

项目建成后生产规模达年新增年产茶叶10万公斤。

项目建成实施后,实行以项目建设单位为龙头,以xx县茶叶协会为纽带,以基地农户为基础的“龙头+协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农户负责茶园生产管理,协会提供技术服务,项目建设单位负责鲜叶收购、茶叶加工与销售,项目公司与农户以合同方式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依照“自我服务、自我约束、自谋发展、自负盈亏”的原则,统一生产方式,统一技术规范,统一产品销售,确保农民增收。

 

1.2.3技术、设备、建筑物

1.2.3.1技术支持:

本项目乌龙茶和杜仲茶生产技术加工工艺均由xx县茶叶协会负责,该协会精通上述技术和工艺,熟悉项目区建设环境,能熟练安装、调试上述生产设备,并掌握生产机械性能,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了较完善的生产技术工艺,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管理经验。

同时,为了提升茶叶品质和档次,项目单位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高级农艺师、国内茶业界享有盛誉的专家肖斌专门负责生产技术和新产品开发工作。

1.2.3.2设备方案

乌龙茶加工设备选自福建省厦门市裕能制茶机械有限公司成套设备,杜仲保健茶生产设备选用浙江衢洲市上杨机械厂成套设备。

以上二家设备供应公司在行业中技术领先,产品质量可靠。

设备种类、数量详见第五章。

1.2.3.3主要建、构筑物工程见下表:

主要建、构筑物工程一览表表1-2

序号

建、构筑物名称

单位

面积

结构类型

生产性工程

m2

4500

1

茶叶加工厂

m2

3000

1.1

加工车间

m2

2000

砖混,轻钢屋架

1.2

库房

m2

1000

砖混

1.2.1

鲜叶堆放厂

m2

200

砖混

1.2.2

毛茶库房

m2

300

砖混

1.2.3

成品库房(含保鲜库)

m2

300

保鲜库为玻璃钢

1.2.4

包装物库房

m2

200

砖混

2

初制加工厂

m2

1500

砖木,500m2/个

公用设施

m2

100

1

总配电室

m2

60

砖混

2

锅炉房

m2

40

砖混

3

厂区给排水及消防

行政福利工程

1300

砖混

1

厂区道路

m2

300

水泥硬化

2

绿化

m2

1000

3

厂区围墙

合计

5900

1.2.3.4建设期限:

1年。

1.3投资结构及资金来源

1.3.1投资结构:

项目总投资1486万元。

其中固定资产投资962万元,流动资金524万元。

1.3.2资金来源:

项目单位自筹662万元,申请农发行贷款524万元(用于生产的流动资金),申请2010年xx省茶产业发展项目财政补助资金300万元。

1.4项目效益

1.4.1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达产期可销售茶叶10万公斤,达产期可实现销售收入2750万元。

年可实现税金及附加182万元。

计算期项目年均利润总额为490万元。

静态计算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为3.2年。

设定折现率为8%,经计算税后财务净现值为570.5万元,税收财务净现值为728.66万元。

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为23.82%,税前财务内部收益率为32.25%。

动态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为3.6年。

1.4.2社会效益

该项目建设,将进一步提高xx茶叶的知名度,扩大xx茶的社会影响,提高xx茶叶品质和质量,使“中国茶叶之乡”——xx在茶叶领域成为有影响品牌,跻身于xx乃至全国茶叶产业领先行列。

同时,项目建设能够促进项目区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快茶叶产业发展,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

项目辐射带动全县6个乡镇,50个行政村,可带动2000户农户从事茶叶种植,茶农人均收入净增2000元以上。

项目建成将成为当地财源骨干企业,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5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5.1可行性研究依据

a)《xx省茶产业发展规划(2008-2009)》。

b)《2010年xx省茶产业发展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参考大纲》。

c)xx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决定》。

d)财务效益评价按国家《建设项目评价——方法参数》进行规范化计算和财务经济分析。

e)茶叶加工机械设备价格依据各专业生产厂家报价比较后综合估算。

f)土建工程依据当地同类工程造价比较估算。

1.5.2可行性研究范围

a)茶园布局、茶叶生产环境分析。

b)茶叶加工厂的扩建厂址条件。

c)加工工艺、技术装备的先进性和可靠性。

d)生产销售的可靠性。

e)编制劳动定员、工程投资、成本估算和经济效益评价。

1.6综合评价

1.6.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

a)本项目符合省、市优势农产品发展规划。

项目实施地xx县是中国西部最北端的新兴茶区,建设已初具规模,基础好,产业化程度高,当地群众对新科技接受能力强,xx县茶业协会服务工能全。

b)项目立项依据充分。

建设和生产条件优越;设计方案合理实用,投资风险小。

筹资方案合理可行。

资金预算合理科学。

c)应用技术路线先进。

采用的技术设备和技术手段实用,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和组织形式符合市场经济运作规则,提高了茶农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在科技推广制度上、体制上、机制上有创新。

d)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项目实施后能进一步加快xx县乃至周边地区的茶叶产业开发,提高了茶叶综合生产能力,有效增加贫困地区农民收入,生产的商品适销对路,市场前景看好。

项目的微观、宏观经济效益和社会生态效益显著。

1.6.2结论与建议

1.6.2.1结论

项目投资合理,技术先进成熟,建设条件良好,产品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项目可行。

1.6.2.2建议

a)本项目属农业产业化龙头加工项目,社会效益高于经济效益,建议政府给予政策优惠。

b)项目投资较大,除企业自筹部分资金外,申请2011年xx省茶产业发展项目财政补助资金300万元。

 

第二章 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提出的背景

我国的茶叶分布于热带和边缘热带区域,一般在海拔800米以下,尤其是在海拔200--300米的低山丘陵栽培最多。

我国的茶区分为华南茶区、西南茶区、江南茶区和江北茶区,项目区位于江北茶区。

xx县地处xx省东南端三省八县结合部,已有47年的茶叶发展史,到2010年底,全县茶园面积达到20万亩,分布于全县14个乡镇,116个行政村,成为全国西部最北端新兴茶区,被国家林业局认定为“中国茶叶之乡”,被xx省政府确定为茶叶优势产区和重点生产县。

xx县委、县政府将茶产业作为振兴xx经济头号主导产业,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决定》,计划通过茶产业的发展,干茶产量达到300万公斤,产值达到5亿元,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提高1700元,并明确提出了实施“茶树良种化、品质生态化、产品名牌化、生产标准化、经营集约化”的发展目标。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项目建设符合产业政策和农村经济工作规划

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明确了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引导农民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特色农业是主要途径。

实施区域农业产业化开发,调整产业结构则是保证总体发展的战略措施。

国家、省、市、县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许多产业政策、行业规划,如《xx省国民经济“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商洛市委、市政府做出的《关于商洛突破发展的决定》,xx县委、县政府出台的《关于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决定》等,结合本省、市、县实际,提出了农民增收的总体目标和产业发展思路。

2.2.2项目建设能够积极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通过推广运用无公害高新技术,建设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并形成一定规模的区域特色,通过对茶叶的精深加工,加速产业链延伸,建立完善的种植、加工、营销、市场和服务体系。

通过项目的示范带动,形成“市场+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引导农民由零星分散茶叶种植向规模化、集约化和高产高效茶叶种植转化,推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