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能卡行业分析报告精编.docx
《中国智能卡行业分析报告精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智能卡行业分析报告精编.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智能卡行业分析报告精编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
)
2016年3月
目录
一、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4
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4
2、行业主要政策....................................5
二、行业发展概况及市场规模.........................7
1、智能卡领域......................................7
2、RFID与物联网领域...............................16
三、行业壁垒......................................17
1、技术壁垒........................................17
2、资质壁垒........................................18
3、市场进入壁垒...................................18
四、行业利润变动情况和变动趋势....................19
五、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19
1、有利因素........................................19
(1)国家产业政策鼓励..............................19
(2)智能卡产品市场需求广阔.........................20
(3)海外市场需求迅猛增长为我国智能卡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21
(4)行业技术水平日益提高...........................21
2、不利因素.........................................21
(1)国际竞争加剧...................................21
(2)研发投入不足,技术水平不高.....................22
(3)与国际智能卡领先企业相比存在较大差距.........22
六、上下游行业对智能卡行业的影响..................22
七、行业主要企业..................................24
1、东信和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4
2、通信智能卡恒宝股份有限公司.....................24
3、通信智能卡武汉天喻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24
一、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智能卡行业的主管部门是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国家金卡工程办公室,其主要职责是制定本行业的产业政策并监督执行,拟定本行业发展规划、行业标准、指导行业结构调整,参与行业体制改革、技术进步、技术改造和质量管理等工作。
中国人民银行主要制定金融IC卡相关标准及政策,规范并促进金融IC卡应用发展。
智能卡行业协会是中国信息产业商会的分支机构中国信息产业商会智能卡专业委员会。
该委员会主要职责是组织制订行规、行约、协助有关政府部门制订智能卡产业政策,以及与智能卡生产应用和服务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引导会员认真执行国家法规和政策、遵守行规、行约;协助会员企业开拓国际国内市场,推动智能卡行业的发展等。
行业已实现市场化竞争,各企业面向市场自主经营,由政府职能部门进行宏观调控,并由行业协会进行自律规范。
2、行业主要政策
2011年3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推进金融IC卡应用工作的意见》,表示―十二五‖期间将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金融IC卡应用,以促进中国银行卡的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人民银行也提出了IC卡受理环境改造和银行发卡的时间表,这标志着国内金融IC卡迁移开始全面推进,IC卡迁移进入关键时期。
2013年1月5日,国务院颁布《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中提出,进一步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移动支付体系建设,全面推广普及城市公共交通―一卡通‖,加快其在城市不同交通方式中的应用。
加快完善标准体系,逐步实现跨市域公共交通―一卡通‖的互联互通。
2013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V3.0)》(以下简称PBOC3.0),PBOC3.0是在中国人民银行2005年颁布的《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2.0)》(以下简称PBOC2.0)基础上,经业内专家多次研讨并不断修订、补充完善而成,此次升级适应了银行卡业务发展的新要求,为金融IC卡进一步扩大应用奠定了基础,对推进金融创新和提升金融服务民生的水平有重要意义。
2013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发布了GB/T29768-2013《信息技术射频识别800/900MHz空中接口协议》(即:
RFID新国标),RFID(电子标签)是物联网产业的核心基础设施,中国RFID国家标准的确立,一方面可以为业内企业降低专利支出和市场推广成本,另一方面有利于保障国内信息安全,非常有利于促进国内RFID行业的发展。
2014年5月14日,人民银行印发《关于逐步关闭金融IC卡降级交易有关事项的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统一部署逐步关闭金融IC卡降级交易工作,以全面提升银行卡安全交易水平。
2014年11月3日,人民银行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金融IC卡应用工作的通知》,明确提高金融IC卡安全可控能力、实现金融IC卡―一卡多应用无障碍‖、提升非现金结算覆盖率的工作目标。
自2015年4月1日起,各发卡银行新发行的金融IC卡应符合PBOC3.0规范;2015年底,110个金融IC卡公共服务领域应用城市POS终端非接受理比例同比至少增加20个百分点;自2016年1月1日起,发卡银行、银行卡清算机构等开展的移动金融服务应以基于金融IC卡芯片的有卡交易方式为主。
2014年12月26日,国家金卡工程第十七次全国应用工作会在北京隆重召开。
国家金卡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张琪在会上做了―认清形势、跨界融合、协同发展,金卡工程在改革、创新中前行‖的工作报告,总结了2014年国家金卡工程取得的新进展及工作成效,提出了2015年金卡工程重点工作建议。
2015年1月13日,人民银行印发了《关于推动移动金融技术创新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移动金融技术创新健康发展的四个方向性原则,即遵循安全可控原则、秉承便民利民理念、坚持继承式创新发展、注重服务融合发展。
将对我国移动金融技术创新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加快移动金融在公共服务、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有效满足社会大众对安全便捷金融服务的需求。
二、行业发展概况及市场规模
1、智能卡领域
从全球范围看,现在IC卡的应用范围已不再局限于早期的通信领域,而广泛地应用于金融财务、社会保险、交通旅游、医疗卫生、政府行政、商品零售、休闲娱乐、学校管理及其它领域。
从智能卡应用占比来看,目前,在通信领域的占比最高,其次是金融、健康、交通等领域。
随着信息化的建设,智能卡在金融、健康、休闲娱乐等新兴领域的占比将会更大。
从全球智能卡的发展来看,各区域的发展情况不一样,欧洲比较靠前,亚洲的发展速度最快,中国是最大的应用市场。
整体而言,需求在不断提升,根据Eurosmart统计,2006年以来,全球智能卡市场出货量保持在13%左右的年均复合增长率。
智能卡在金融即时发卡、安全认证证书以及移动支付技术等方面,蕴藏着诸多市场机会。
因用户在安全交易认证过程中操作简单化、迅捷化,安全性高,使得智能卡在急剧发展的移动商务领域具有极大的需求。
据Eurosmart数据,2011年全球智能卡出货量达到61.35亿张,2012年增长12.88%至69.25亿张,2013年预计增长13%至80亿张。
MarketsandMarkets2014年3月发布智能卡调查报告―2008-2015年全球智能卡技术应用及预测‖(WorldSmartCard-AdvancedTechnologies,ApplicationandGlobalForecast(2008–2015))。
报告预测到2015年,全球智能卡销售总额将有望超过66亿美元,仅仅在电信领域的应用就占所有智能卡份额的53.8%,从2009年到2014年,整个智能卡行业销售总额以年复合增长率7.3%的速度增长。
2009年,智能卡销售总数就达到了52亿张。
据一卡通世界网了解,在后续的几年新技术也促进了智能卡行业发展,NFC、M2M交互、政府身份证项目以及EMV迁移在09年后的五年,都带动了智能卡行业需求,在2015年,智能卡的销售总量将达到88亿张。
根据加拿大调查机构Electroics于2013年9月发布的技术市场调查报告,2011年全球智能卡销售额为47亿美元,2012年近51亿美元,预计2017年全球智能卡销售额将在73亿左右,这五年的复合增长率为7.4%。
据了解,本次调查的卡种包括三类:
接触卡、非接触卡和双界面卡。
全球的接触卡,2012年发卡量达45亿张,到2017年这个数字将增长到66亿张,年复合增长率为7.8%,接触卡的份额将占智能卡市场的67.9%;而非接触卡方面,2012年发卡量达14亿张,到2017年将增至31亿张,年复合增长率为17.4%,拥有18.7%的智能卡市场份额;双界面卡方面,2012年发卡量达9.22亿张,2017年将达15亿张,年复合增长率达10.1%,占总智能卡份额的13.4%。
国内智能卡市场最有希望实现高速增长。
银行卡开始EMV迁移,第二代智能卡身份证兴起,公交卡、电信卡、银行卡融合有望逐步实现,这些因素都是中国智能卡产业发展的动力。
同时,市场对于一卡多用智能卡的需求预计也将急剧上升。
从国内来看,未来5年间中国智能卡市场新兴领域的发展值得期待,整体市场也将保持比较高的发展速度。
新兴应用主要来自金融卡、移动支付卡、社保卡、居民健康卡几大领域。
预计未来5年在这些领域的需求都将有较大的增长,尤其在金融IC卡、手机支付、社保卡、通信卡等方面。
根据国家金卡办IC卡应用组和中国信息产业商会智能卡专委会对规模以上会员单位统计:
2013年我国IC卡实现销售收入117亿元,2014年为133亿元,增长13.6%;其中:
电信卡增发3亿张,增长33%;金融IC卡增发2.6亿张,增长76%;社保卡增发7000万张,同比增长41%。
目前主流的IC卡多为接触式,占整个智能卡的80%以上。
非接触式智能卡未来将会快速增长。
在非接触式智能卡领域,零售银行应用领域增长最快,主要是移动支付逐渐普及。
截至2014年6月,我国央行已给269家企业发放了第三方支付牌照。
随着我国3G、4G移动网络建设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基于手机的网购及移动电子商务发展潜力巨大。
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达到3.32亿,半年增长了9.8%,网民网络购物的比例达到52.5%。
手机购物用户规模达到2.05亿,半年度增长率为42%,手机购物的使用比例达到38.9%。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业务的需求增长,移动手机支付面临很大的市场空间。
2012年移动支付行业标准推出,国内移动支付将正式步入跨越式发展阶段,凭借庞大手机用户群,随着银联及三大运营商之间布局及合作的逐步深入,我国移动支付市场值得期待。
我国手机用户已经超过9亿,根据易观国际的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规模达到742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67.8%,预计2013年该市场规模超过1,500亿元,2014年有望达到3,850亿元,用户规模达3.87亿,未来几年中国移动支付的年均增速将超过50%。
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累计发行金融IC卡预计超过12亿张,其中2014年全年发卡量超过6亿张,已经形成新增银行卡以IC卡为主的局面。
2015年全国商业银行将全面发行金融卡,市场预计2015年我国金融IC卡的市场需求量将超过7.8亿张,同比增长超过25%。
根据iResearch艾瑞咨询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59,924.7亿元,同比上涨391.3%,继续呈现出较高的增长状态。
而2013年,第三方移动支付的增长率达到了707.0%。
移动支付已经连续两年保持超高增长。
预计2015年开始,移动支付的增速将放缓,2018年移动支付的交易规模有望超过18万亿。
移动支付是一个高速增长的千亿美金市场。
根据Gartner的调查,2014年全球移动支付交易值将达到3,250亿美元,同比增长达38%。
而在中国,移动支付则正处于爆发式增长期,各类移动支付手段层出不穷。
作为移动支付技术的终极发展方向,NFC技术终将在千帆过尽后主导移动支付。
2014年9月,苹果如期推出iPhone6,并与事先的预期相符,是款具备NFC功能的智能手机。
苹果进军NFC支付,必将给NFC全行业带来巨大正面影响。
2015年,预计更多的手机App将会增加应用场景通过垂直化电商的方式变现的可能性。
移动支付的普及将为作为流量入口的手机应用提供新的商业模式和流量变现手段。
移动支付用户数量的增加和in-App支付模式的发展,使得拥有流量且作为垂直支付场景的手机App拥有了加载垂直型电商模式的用户基础和技术条件。
这种条件为其商业模式的拓展也为in-App型移动支付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2015年春节抢红包活动相比2014年,除了个人对个人的P2P模式之外,还增加了B2C类的红包,企业通过支付宝红包、微信红包等方式向用户发放代金券、优惠券等,完成了一次用户主动发起的―反向营销‖,这只是移动支付对于商户营销和分析的一种方式。
此外,预计2015年,更多的线上线下移动支付消费场景的拓展,将有更多商户通过―服务窗‖、―支付返券‖等方式获得营销客户和客户信息管理的渠道。
20多年来,SIM卡一直在为移动网络的访问提供安全性和身份验证,随着市场的演变,它将继续发挥这种作用。
GSMA移动智库(GSMAIntelligence)于2015年3月10日发布报告《UnderstandingSIMevolution》预测,到2020年将有近10亿的蜂窝M2M连接和90亿消费者连接需要SIM卡。
无论采用何种演进方式,SIM卡将需要继续提供安全、可辨识和经过验证的移动运营商网络接入方式。
但是,嵌入式SIM卡和远程配置技术影响SIM卡的未来发展方向。
嵌入式解决方案——固定在设备内部、无法取出的SIM卡。
远程配置——可进行空中更新和存储一个或多个运营商协议文件的SIM卡。
在SIM卡的发展方式和演进步伐方面,运营商将继续扮演重要角色。
根据SIMalliance于2014年4月发布的报告统计,2013年全球SIM卡出货量达42亿张,2012年出货量达46亿张。
全球市场来说,NFCSIM卡出货量逐年增加,2013年出货量达到7800万张,较之2012年增长率高达159%,主要的NFCSIM卡市场还是日韩,出货量为3700万张。
北美市场2013年超越西欧成为第二大NFCSIM卡市场,出货量为2400万张。
日韩和美国市场的增长主要是高端NFCSIM卡和LTESIM卡,在非洲市场主要是撒哈拉以南的国家,市场增长仍然以用户采购为主。
低端SIM卡的应用减少主要集中在亚洲。
全球市场来说,NFCSIM卡出货量逐年增加,2013年出货量达到7800万张,较之2012年增长率高达159%,主要的NFCSIM卡市场还是日韩,出货量为3700万张。
北美市场2013年超越西欧成为第二大NFCSIM卡市场,出货量为2400万张。
IHS数据显示,全球2013年NFC手机的出货量达2.75亿台,到2014年,预计有4.16亿台出货,增长率高达50%,另一方面BergInsight的预测报告显示,到2017年,全球53%的POS机具将支持NFC。
全球SIM卡发展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高端SIM卡产品需求逐渐增加,特别是全球NFC服务持续推动之下,NFCSIM卡需求持续增长。
回顾这些年SIM卡的发展历史,在苹果的驱动下逐渐走向小型化。
第一代iPhone引入SIM卡托;第一代iPad引入的micro-SIM;iPhone5则引入了nano-SIM。
而从SIM卡的大小上来看,SIM原卡尺寸为54mm×85mm,相当于银行卡尺寸;标准卡的尺寸为25mm×15mm;MicroSIM卡的尺寸是12x15mm。
而MicroSIM卡尺寸比标准的SIM卡规格小了52%;而NanoSIM卡又比MicroSIM卡小了1/3,比起标准SIM卡则小了60%,并且厚度也减少了15%。
最近,有国外科技媒体透露,苹果下一代iPhone将有可能植入软件性质的―AppleSIM‖,完全取代传统的物理性质SIM卡。
如果苹果能消灭掉物理性SIM卡,将会是一次颠覆性的改变。
2、RFID与物联网领域
2012年2月,工信部正式发布《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指明产业未来发展道路。
在政府大力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的背景下,国家的一系列促进政策成为中国rfid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来源。
目前rfid已经在国内的身份识别、交通管理、军事与安全、资产管理、防盗与防伪、金融、物流、工业控制等领域的应用中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并在部分领域开始进入规模应用阶段。
2013年10月,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三部委联合印发了《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
该计划包含了顶层设计、标准制定、技术研发、应用推广、产业支撑、商业模式、安全保障、政府扶持、法律法规、人才培养10个专项行动计划。
在应用推广方面,提出要推动电信运营企业开展物联网应用服务,积极开展应用示范工程的运营和推广。
2013年,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完成4,896亿元,RFID市场规模达到318.4亿元人民币,我国物联网市场快速增长。
国际物联网贸易与应用促进协会(IIPA,简称国际物促会)发布了《2014年中国RFID行业研究报告》指出,2013年中国RFID行业市场规模达238.53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31.71%,一举扭转了近三年来中国RFID行业市场规模增长率逐步变缓的趋势,行业再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根据IIPA的预测,2015年中国RFID行业市场规模将达373亿元,2017年更将高达621亿元。
从2013-2017年,中国RFID行业市场规模将增长约2.4倍,年均增长率约为27.88%。
IIPA预测,未来数年,中国RFID行业的发展仍然将呈现出应用不均衡的特性,但部分细分应用市场如社保卡与健康卡项目、交通管理、移动支付、物流与仓储、防伪、金融IC卡迁移等,将成为新增长的主要拉动力。
三、行业壁垒
1、技术壁垒
智能卡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产品技术含量高,技术和产品更新较快,企业要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需要长期的技术积累。
因此进入本行业的技术壁垒较高。
金融IC卡认证有两大国际标准,一为CCRA组织制定的CC标准,一为包括中国银联参与在内的各国际银行卡组织共同推出的EMV标准。
目前许多国产金融IC卡芯片已经通过EMV标准,但基于国家安全考虑,我国并未成为CCRA成员国,导致我国产业界在通过国际CC认证时困难较多。
2、资质壁垒
我国智能卡产品在各个行业的应用必须获得国家相应行业主管部门的批准和许可,而要取得这些认证或许可需要较高的技术能力和较长的时间。
因此进入本行业的资质壁垒较高。
3、市场进入壁垒
目前,我国智能卡应用主要集中在电信智能卡、第二代居民身份证(非接触IC卡)、社会保障卡,各种公用事业收费卡、智能交通卡、组织机构代码卡、电子护照、医疗卫生等行业性IC卡应用及城市―一卡通‖工程。
这些行业对智能卡产品技术含量、安全要求很高,必须在国家金卡领导小组统一指导下,由国务院各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制定应用规划和标准,实行许可证认证制度,并通过严格的招投标过程来选择最具技术实力和应用经验的智能卡企业。
这些行业客户一旦通过严格的评估测试选定智能卡企业,通常能够保持长期稳定。
因此,本行业具有较高的市场进入壁垒,那些实力较弱、发展较慢,缺乏实际应用经验和成功案例的企业面临着较大的进入障碍。
四、行业利润变动情况和变动趋势
我国金融IC卡市场已经基本成熟,虽然行业发卡规模仍处于大幅增长时期,但行业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行业将进入新一轮降价周期;NFC成为近场支付主流技术方案,与之配套的SWP-SIM卡市场将迎来爆发性增长,但该市场形成初期就面临较为激烈的价格竞争。
宏观经济稳定、技术快速发展以及消费能力提升三大要素将成为支付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今后几年,支付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是:
互联网支付将保持较高增长,跨界融合趋势更为明显;移动支付有望实现全方位的提升,迎来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跨境支付需求增长强劲,同时市场开放程度将不断提高。
五、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有利因素
(1)国家产业政策鼓励
2013年8月8日,国务院在《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中,将移动金融发展作为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
2014年,伴随着银行卡全部芯片化、移动支付应用加速拓展,以及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兴起,正改变着我国银行业的发展观念、服务模式和业务流程,并将成为服务于实体经济的主要渠道。
商业银行、电信运营商、互联网公司和智能终端企业,协同工作,积极推动着各类电子支付的创新与第三方支付的发展。
2014年,仅中央政府(国务院及各相关部委)就出台了33项涉及物联网的相关政策,设立专项、给予资助,为我国物联网发展营造了良好发展环境。
为规范移动金融发展,2014年5月,国家发改委和中国人民银行开展了大规模移动电子商务金融科技服务创新试点工作,推动移动金融安全可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开展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移动电子商务金融科技服务创新试点。
在国家―信息惠民‖战略的指引下,IC卡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应用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
(2)智能卡产品市场需求广阔
央行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市面上的纯磁条银行卡保有量高达34亿张,近年来,随着金融业对于交易安全重视程度加深,用金融IC卡取代磁条卡已成为大势所趋;―磁条卡换芯‖正在各地积极开展,智能卡产品市场需求广阔。
(3)海外市场需求迅猛增长为我国智能卡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近几年,智能卡应用在东南亚、中东、非洲、南美洲等地区和国家快速发展,特别是3G网络使用的通信智能卡和EMV迁移趋势下使用的金融IC卡,需求迅猛增长,为我国智能卡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4)行业技术水平日益提高
截至2014年6月,我国已有6家芯片设计企业在国内制造厂生产的12款金融IC卡芯片,按照与国际接轨的检测标准,通过了我国银行卡检测中心、国家信息技术安全研究中心、中国信息安全评测中心和国家密码管理局商用密码检测中心的全面安防检测。
从2014年4月开始,已有5款通过正式安防检测的国产芯片在工、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