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高翻谈翻译.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96025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128.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交部高翻谈翻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外交部高翻谈翻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外交部高翻谈翻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外交部高翻谈翻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外交部高翻谈翻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交部高翻谈翻译.docx

《外交部高翻谈翻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交部高翻谈翻译.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外交部高翻谈翻译.docx

外交部高翻谈翻译

外交部高翻谈翻译-----费胜潮张建敏雷宁-----对学英语和学翻译的人都应该有点指导作用哦来源:

梁耀辉的日志

费胜潮(右),湖北武汉人,毕业于武汉大学英文专业,外交部高级翻译,2006-2009在温家宝总理的记者招待会上担任翻译,费胜潮嗓音淳厚,充满磁性。

张建敏,浙江杭州人,2002担任朱镕基总理记者会的翻译,2003年担任温家宝总理记者会的翻译。

 

 

 

 

 

大家好!

我们非常高兴有机会就外事翻译的学习与实践和大家进行交流。

感谢大家对我们翻

 

译工作的关心。

翻译室下设三个处:

英文处,法文处和培训处,集中了英、法翻译,主要负责外交文件、文书的笔译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和外交部领导外事活动的口译。

在外交部各地区司,还有其它各语种的外事翻译,他们往往身兼数职,既做翻译,又搞调研,对所学语言国家的情况了解极为深入,在不少方面都值得我们学习。

  翻译室年轻人占80%以上,是一个充满朝气和活力、富有战斗力的集体。

大家重视政治学习,跟踪国内外形势,钻研业务,相互切磋,蔚然成风,生活中团结友爱,互帮互助。

近年来,在外交部领导的直接关心下,翻译室进一步加强了培训力度,使大家有了更多学习提高的机会。

我们满怀信心,在新形势下迎接各种挑战,发扬老一辈外事翻译工作者的优良作风,力争把翻译工作做得更好。

【全体嘉宾】

翻译工作有什么“窍门”?

你们实践经验丰富,请举例传授方法。

【Emily】

  Practicemakesperfect.也就是熟能生巧、业精于勤,不知这是否算是“窍门”?

其次是要认真充分地进行准备,如果是接待某国外长来访,至少要事先了解该国基本情况、双边关系现状、来访主要目的、外长简历、我方立场等,有可能的话不妨查阅对方近期重要演讲和表态,以便了解其观点和语言风格,如果提前能有音像资料,则再好不过了,另外名字的读音和称呼有否特别之处,也需要留意。

此外,翻译时要灵活运用句型,学会举一反三。

例如,Heisthetallestinourclass可有好几种译文:

他是我们班最高的;他比班里所有同学都高;论身高,我们班谁都不及他;在我们班,大家都比他个儿矮,等等。

中译外也是如此。

【张建敏】

Stella网友预先发来帖子:

久闻张建敏处长的大名。

非常高兴能有这样一个机会与您在网上交流。

向您请教: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们使馆的参赞也经常要求我陪她一同接待来访的中国单位或个人。

因此我也就有机会做一做一般意义上的口译工作。

【峥嵘岁月】

  非常感谢你对我们的信任。

我们在翻译时,力求做到完整、准确、通顺、易懂。

我们有一些笔记技巧,可以帮助记忆,但我想说明的是,笔记起的只是辅助作用,最关键的还是要抓准意思,最好能跟上讲话人的逻辑思路。

欧盟翻译培训时特别强调memoryexercise,主要也是这一目的。

例如,美国国防部长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谈到反恐情报工作时,他讲了三种情形:

Thereareknownknown,thereareknownunknownandthereareunknownunknown.乍一听,以为是在饶口令呢,但要是清楚他的思路,这话就不难理解。

他的意思是说,有些情况我们知道自己知道,有些情况我们知道自己不知道,但最危险的是还有些情况我们自己并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我建议你可以适当做些记忆和笔记练习,先从自己熟悉的题材练起,由易到难。

只要坚持练习一段时间,自己就会逐步找到感觉。

  我不敢说我英语说得地道,这方面还得多下功夫。

翻译室对此也非常重视,并已采取若干措施帮助我们提高翻译质量。

我觉得你在使馆工作,近水楼台,学习地道英语有便利条件。

关于紧张,我想每个人都会紧张。

我自己的办法是:

深呼吸,大嗓门,慢点说。

尤其是在活动开始的头几句话,一定要从气势上稳住自己。

另外,认真做好各方面准备,包括检查圆珠笔是否出油等。

准备越是充分,心里就越踏实,状态就会比较稳定。

【张建敏】

龙卷风网友曾问:

外事翻译与英语言文学翻译有何同异?

对于“信,达,雅”的要求如何?

【峥嵘岁月】

  这三条根据它们的前后顺序是一个由低到高的要求,换言之就是:

是否忠于原文,表达是否顺畅,语言是否优美。

实事求是的讲,在口译实践中,因为是瞬间完成的,我们的基本要求是忠实、准确地传达意思。

而笔译相对有更长的时间,我们鼓励大家能尽量把语言也弄得更精彩些。

【雷宁】

当一个好高翻的前提,首先是要"忘掉"自己的大脑,然后才是翻译的"信、达、雅"。

说白了,就是你要成为被翻译者的另一长嘴。

【冰锋】

  也不尽然,作为一名外交翻译,翻译时必须揣摸说话人的准确意思,不是语言的简单堆砌,所以自己大脑切不可丢掉。

【费胜潮】

当今世界信息极大丰富,做好外事翻译需要极广的知识面。

简直是“MissionImpossible”,翻错了或不会翻怎么办?

【Juliet】

  做好外事翻译的确需要极广的知识面,但又不可能通晓每一个行当,因而被戏称为“Jackofalltrades,masterofnone”。

不会翻不要紧,翻错了可不行。

所以拿不准的时候一定要问,问周围懂行的人,或请发言者重复或解释,一定不要怕丢面子。

【费胜潮】

  当场请教。

我曾遇到过激光的发明者CharlesH.Townes,中方领导人对激光很感兴趣,说“现在都有飞秒激光了”。

我从来没有听说过飞秒,亏得是杨振宁博士在坐,我求助地望着他,发现他其实也在看我,怕我不会翻。

他告诉我是“F-SecondLASER”,我学了一个音,解了围。

【雷宁】

  我深有同感,越翻我越觉得自己孤陋寡闻,才疏学浅。

比如说,有一次会见时提到舒曼的《梦幻曲》,我译不出来,幸好当时有人解围。

所以,我深感翻译必须扩大知识面,不断积累。

另外,自己遇到困难后及时通知各位同事,这样,下次他们就能轻松一些。

  有时也会碰到技术性特强的生词,我一般会主动求援,用英文重复发音,表明自己不懂,最理想的结果是:

1、在座的有人听懂,帮忙翻译;2、发言者再做一番解释,也许就能基本明白。

总之,认认真真准备,老老实实翻译,尽可能地使MissionImpossible变得possible。

【张建敏】

邵廷娟的校友问:

你是怎样完成从一名外语专业的学生到外交部高翻这一角色转换的?

现在工作是否很忙?

平时是怎样把学习和工作结合起来的?

【峥嵘岁月】

  我是1999年从北外毕业进入外交部翻译室的。

首先参加了近一年的翻译室培训。

这一培训分两个阶段进行,前一段时间是强化训练,由翻译室的各位前辈每天陪我们做大量的听力、口译和笔译的练习;第二阶段是在工作中培训,参加一些笔译初稿和不太重要的口译活动。

培训结束后,才算成为翻译室真正的一员。

这一年的培训对于我从学生到外交部翻译的角色转变至关重要,也为以后参加工作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首先,在培训中语言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无论是听力还是口语。

与大学时漫无目的的学习不同,在工作中有目标、有重点的学习更加有效率,而且把各位前辈当作楷模,也有了不断激励自己努力的方向。

其次,在培训中亲身体会外事翻译严谨的作风和政治敏感度,了解外事翻译的特性,领导的要求极为严格,自己对自己的要求也更加严格。

再次,在培训中树立高度的组织纪律观念,培养团队精神。

当然,培训的结束不代表可以一劳永逸,随着工作的展开,自己就会给自己不断提出更高的标准,自身的完善无论在哪个岗位上都是永无止境的。

【邵廷娟】

  学习和工作其实是相辅相成的。

平时认真的学习和钻研都是一点一滴的积累,是为了更好的胜任工作。

翻译其实是“厚积薄发”,可以用“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来比喻。

如果不靠平时的积累打下牢固的基础,就无法在工作时有“脱口而出”的流利。

而每一项翻译任务也是一次学习、提高的机会,关键是每次完成任务之后都要总结得失,吸取经验教训,才能不断地完善自己。

平时工作比较忙,即使没有工作任务时,也不能松懈,要随时保持“应战”的状态。

对于翻译来说,提高语言水平、拓宽知识面是没有尽头的,应该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邵廷娟】

stella网友预先提过几个问题:

怎么看待在外交部翻译室工作?

【峥嵘岁月】

  选择来到外交部工作,实际上也就意味着放弃把物质条件、工资待遇等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

确实,伴随着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人们在选择职业方面有了较过去更多的机会和自由。

翻译室也因此出现了一些人员流动,我认为这是正常现象,正所谓“人各有志”。

国家建设也需要各行各业的人才。

翻译室的队伍总体保持了稳定,而且还在不断地发展壮大,每年都有最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加入我们的行列。

外事翻译工作富有挑战性,能给人以极大锻炼和提高,钱副总理就曾为翻译室题辞:

“外事翻译,大有可为。

”外事翻译直接和祖国利益相联系,使我们时刻有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香港回归已有五年,翻译室先后有多位同志参与了中英谈判、《联合声明》和《基本法》的口、笔译工作,对此更有切身体会。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

【张建敏】

邵小姐:

据说外交部工资很低,工作很忙,你为什么不跳槽呢?

外面的世界也很精彩呀【laoxiong】

  对于这个问题,我只能说“人各有志”。

【邵廷娟】

我是非英语专业,但今后有志于进部从事翻译工作,我现在应该具体做些什么?

参加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与欧盟口译司合作项目中欧高级译员培训,对今后的发展不知有没有用处?

用处有多大?

请各位高翻指点。

【小龙】

  作为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如有志从事外交翻译工作,现在首先还是要抓好基本功,英语学习和专业学习都不能放松。

基本功扎实了,再学什么都快,都更容易。

平时应该多关心时事,多看看有关新闻的中英文报道,多听多看一些音像资料,积累背景知识和相关词汇。

欧盟翻译总司的翻译队伍实力雄厚、经验丰富,如果有机会接受欧盟高级译员的培训,肯定会受益匪浅。

【费胜潮】

部里高翻为何都是科班出身?

难道非英文专业就不能成为高翻?

诸如学习外交或国际政治专业中也不乏在翻译领域有所作为的人,我认为部里在选拨人才时应不拘一格降人才,各位高翻对此是如何看法?

【小龙】

  非英文专业当然可以成为高水平翻译,在部内外有很多非英语专业的人才从事过翻译工作,做得也很好,并有自己的专业优势。

我们也很愿意和他们交流切磋,共同提高。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翻译,一要有相当高的中英文水平,二要有这方面的兴趣,英文专业并不是前提条件。

目前翻译室的同志中既有英文专业出身的,也有学法律、学国政的,我们也欢迎更多有志于外交翻译的新同志加入到翻译室的队伍中来,只要满足条件,翻译室的大门对所有专业的人都是敞开的。

【费胜潮】

请教雷师姐:

雷师姐你好!

我也是北外英语系的学生对翻译很感兴趣。

有几个问题想请教您。

1、您是本科毕业直接工作吗?

您觉得考研必要吗?

本科生会不会比研究生差许多?

2、您做过同传吗?

您对北外高翻学院怎么看?

它对翻译提高有很大帮助吗?

3、您在大学时入党了吗?

党员对进外交部帮助大吗?

【秋儿】

  我是本科毕业就直接参加工作了。

研究生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底子肯定比我厚,但具体到翻译,练习和实践也是相当重要的。

我们经常承担同传任务,我无缘上北外翻译学院,但在工作中曾经碰到过这个学院培养出来的优秀学生。

我是99年年底入党的。

【雷宁】

邵小姐,你好。

我是法语系大一学生,我很想将来进入外交部为国家效力,请问,我今后应在学习上怎样准备?

【florent】

  那我们可以算是志同道合了。

我也是从大一的时候就希望能进外交部的。

以我个人的经历,我认为打好外文基础很重要,听说读写的基本功要扎实。

还有要关心国家大事和国际上的大事。

思想上要求进步,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

【邵廷娟】

我也想进翻译室。

请问外事翻译有什么特点?

和其它翻译有什么不同?

要注意些什么?

【Juliet】

  谢谢你对外交翻译感兴趣。

我们欢迎大家踊跃报考。

我想首先还是应该把各方面的基础打好,特别是语言基本功。

同时,要注重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培养广泛的兴趣。

养成关心时事的良好习惯也很重要。

【张建敏】

  外事翻译工作的场合主要是各种外交、外事场合。

其翻译的内容就决定了它具有有别于其他领域翻译的特点:

政治性和政策性强。

无论是口译还是笔译,外事翻译的内容多是国家的立场、政策,较为敏感。

稍有差错,就可能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利益、形象、声誉及其国际关系等。

周恩来总理在讲到翻译工作时指出外事翻译必须具备的三方面的基本功:

一是政治思想的基本功,也就是说翻译要有一定的政治水平;二是语言本身的基本功;三是各方面的文化知识。

所以,外事翻译在日常的工作学习实践中就要注意政治学习、了解政策,提高政策水平;多听、多读、多写,提高外语水平;同时要扩大知识面,掌握必要的地理、历史和自然科学的常识,掌握一些经贸、科技方面的词汇。

还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与时俱进。

【邵廷娟】

如何使翻译准确?

本人经常做一些口笔译工作,但总觉不够标准,又苦于无人指导,请高翻指教如何成为您们那样的出色的翻译。

谢谢!

【dingding】

  一个好的翻译,一半在工夫,一半在准备。

虽然说真金不怕火炼,应该是不管什么场合都能应付。

但在实践中,最好不打无准备之仗。

我们的准备分两部分:

一种是针对每一场具体活动的,我们会专门了解这件事的前前后后;另一种是日常学习,包括看电视新闻、读英文杂志和报纸,广泛了解,做到有备无患。

翻译室建立了自己的资料库,INTERNET也为我们查询提供了便利。

【雷宁】

请问,作为译员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julia】

  做一名外事翻译应具备的素质,我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良好的政治素质,具体表现为坚定的政治立场,强烈的爱国心和事业心,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2、扎实的中外文语言功底,能够准确无误地理解、表达说话人的意思;3、广博的知识,争取做一个“通才”,对各种知识均应有所了解;4、稳定的心理素质,在时间紧、压力大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泰然自若,稳定发挥自己的翻译水平;5、团队精神,善于与人合作协调,共同努力完成任务。

 【张建敏】

作为高翻,心理素质是不是很重要?

你们在工作中如果遇到在重大场合偶尔出错的情况是怎么处理的呢?

【蚊高飞】

  心理素质确实很重要,偶尔出错也应该保持镇定,不能因此而影响整场外事活动的翻译工作。

【张建敏】

请问你们第一次上大场面时会不会很紧张,还是之前翻译室就有很多培训让你们习惯和适应?

【蚊高飞】

  我们所承担的任务是循序渐进的,也就是说先承担相对简单的任务,有时候会有机会和同事一同参加一个活动,由别人担任主翻,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观察大型活动的程序,做一个心理准备。

即使这样,真轮到自己的时候,有时也会紧张,但往往第一段话说完了,也就平静下来了。

心理素质对一个翻译是很重要的。

【雷宁】

  翻译时的紧张心理是在所难免的。

适度的紧张是有益的,甚至有时会促成超水平的发挥,然而物极必反,过度的紧张却必然会导致发挥失常。

克服紧张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方法。

对于我来说,我觉得紧张通常是因为自信心不足或者太注意自己的表现。

所以在临场紧张时,给自己打气或者忘记自身的存在是克服紧张心理比较有效的方法。

比如说我会告诉自己“我今天在这里是为了完成翻译任务,使谈话双方顺利地相互沟通,而不是在表演我的语言水平,在场的人没有人会注意我的表现”。

这样想着,心态就会平和许多,等真正翻译起来,进入状态之后,也就真的忘记自己的存在了。

【邵廷娟】

能如此接近中国及各国领导人,你们的感受是什么?

【血泪】

  有一次,我给江主席和南非的曼得拉作翻译,两位领导人谈起当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顺便就聊及各自使用电脑、特别是操作鼠标的体会。

这一场面至今难忘。

他们与时俱进、努力学习掌握新的科技手段的精神让我深感惭愧。

【张建敏】

想请问张建敏处长,你有没有因为翻译失误而挨过领导人批评的时候?

【冰水柠檬】

  有过,有时候一不小心会有遗漏,领导人发现后会提出批评,批评有助于我改进,我没有因为批评而泄气。

【张建敏】

想问张建敏先生,你在为总理的记者招待会作翻译时,总理纠正你的翻译,你当时是怎么想的?

有没有紧张呢?

【冰水柠檬】

  我不紧张。

因为总理以前也纠过我。

我非常相信他的判断。

我要继续努力,提高英语水平,使译文更加传神。

【张建敏】

  朱总理在新加坡演讲回答听众提问时,有一人反映他在中国打官司时遇到的困难,总理表示:

“你反映的问题,我会告诉法院,由他们处理。

”我译为:

“IwillinstructtheSupremePeople’sCourttohandleit.”话音未落,总理就纠正我说:

“Icannotinstructthecourt.Theyareindependent.”我心服口服。

【张建敏】

提两个问题我想知道,在为朱总理等领导人当现场翻译时,你们心里紧张吗?

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版权不是咱的】

  虽然我平时经常给朱总理作翻译,但担任朱总理现场直播记者招待会的翻译那次心里还是非常紧张。

总理风趣幽默、语言生动,内容广泛,我担心译文不能准确、传神,影响效果,结果更加忐忑不安。

临上场前,也许是总理觉察出我的紧张,他亲切地对我说:

“你给我翻译过多次了,不会紧张吧?

”我不知该如何回答,但从他鼓励的目光中我已经汲取了勇气和力量。

【张建敏】

建敏,中方一般安排翻译坐说话人侧后面,您个人感觉这样对翻译有影响吗?

【shekiryi】

  可能是习惯了,所以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之处。

但是中间摆的鲜花不宜太高,因为在听外方讲话时如能看到对方的眼神和嘴形对我理解也很有用。

【张建敏】

雷宁,通常你在陪同中外双方一起参观的时候,你站在中间还是中方的旁边,还是外方的旁边?

【dingyoyo】

  参观的时候,我通常会站在他们中间,这样说话都能听到。

【雷宁】

给领导人当翻译是很风光的,但我想一定也很辛苦?

【上海外院】

  我想主要有这么两方面。

一是业务上时刻不能松懈,要不断提高语言,扩展知识,留心新事物。

我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听别人说话时,那些我不会翻的词会从一句话里跳出来,留在我的记忆里,一有字典就赶紧查。

二是工作过程中有一些具体困难需要克服。

比如说吃不上饭,从早到晚连轴转,长时间的站着翻译或是在汽车上坐前坐却需要转过身来翻译。

因为出差多很多周末都没有了。

【雷宁】

  主要体现在倒时差、连续作战、吃不上饭这几个方面,尤其是这三方面问题一起来的时候。

【费胜潮】

为什么吃不上饭?

【上海外院】

  情况是这样的:

在国内,宴会上多多少少都能吃到一点儿,实在不行回家还可以再吃点儿。

在国外,就比较辛苦了,因为宴请的时候根本就不招待翻译。

好在外交部礼宾司的同事们特别体谅我们,让我们提前或者事后吃饭。

【雷宁】

那对你们的身体是不是有影响的呢都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你们平时是如何保证身体的健康的呢【冰水柠檬】

雷宁你好,听说你前一段时间身体不好,现在情况如何?

望多保重【babu】

  谢谢你!

【雷宁】

张建敏:

请说说在您做翻译的生涯中,感觉最难翻的一次,感觉最高兴的一次,最难忘的一次,最感动的一次都是什么情况?

【血泪】

您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吗?

【血泪】

  你提了一个最难回答的问题。

【张建敏】

张处长,你好!

请问你在翻译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很尴尬的事儿?

【xiaozhu】

  我把橡胶换大米说成香蕉换大米,别人指出我的错之后,我一紧张,又说成橡胶换香蕉。

【张建敏】

汉语水平在翻译中能起多大的影响?

【自由职业者】

  有人会说:

“是中国人,讲中国话,汉语就没问题。

”其实,还不是那么简单。

对一个翻译的汉语水平的基本要求是:

能迅速地组织出通畅而简练的句子,使用准确的词汇表达原文的意思。

【雷宁】

  翻译在提高外文水平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中文水平的提高。

尽管中文是母语,但是中文水平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译文的质量。

中文水平在翻译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理解和表达两个方面。

比如,在翻译有时会碰到领导人引用文言文和诗词,如果连理解都有问题,又谈何翻译呢?

还有,在表达方面,较好的中文功底会让译文流畅、文雅,听起来舒服,也会增加别人对你的信心。

否则,就难免会有“听懂了但是却说不出来”的感觉,或者说出来的并不是百分之百自己想表达的,留下“隔靴搔痒”的遗憾。

所以对于翻译来说,也必须在平时注意多读一些语言比较好的中文文章,有意识地提高中文水平。

这种提高主要包括词汇量的增加和语言层次的提高。

前者是为了让语言更灵活、生动,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达,防止译文的单调乏味。

后者则是为了是译文的语言比较文雅,因为翻译表达的是别人的思想,尤其是领导人在官方场合使用的语言必然和普通人聊天所用的语言层次不同,所以翻译的语言也必须符合服务对象的身份,与其使用的语言层次相一致。

【邵廷娟】

邵小姐,您觉得那类文章在短期内能达到这种效果?

或者说你平时看什么中文书【houhou】

  由于职业的缘故,我比较常看一些时事评论、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文章。

我还会很认真地读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一些官方的讲话,当然,这都是为工作做准备。

如果说自己的喜好,我比较喜欢古代文学,宋词经常会让我很感动。

【邵廷娟】

非常感谢您如此细致的回答。

你提到的时事评论文是你们部里的内部资料吗?

还是人民日报?

【houhou】

  两者都看,而且不仅限于此。

【邵廷娟】

你们对搞翻译的自由职业者有何评价?

【自由职业者】

  各有特色。

这些自由职业者当中也不乏高手,他们在国际会议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有时候,我也和他们切磋技艺。

【张建敏】

军委的翻译是属于国防部的,还是外交部的?

【8341】

  是属于国防部的。

他们有非常好的翻译,我们也有合作的机会。

【雷宁】

休息,休息一会儿,请嘉宾各讲一件自己经历的最得意的事或最尴尬的事。

【一休小师傅】

  不久前,朱总理访问肯尼亚,会谈中多次谈及基塞沙公路。

我事先估计这公路名可能会是中文缩写,就像我们的京津塘高速,如果直接音译成基塞沙,外方未必能明白。

所以,我提前找了使馆同志,查明当地名称为:

Kipsigak-Serem-Shamakhokho,其中还有几处k不发音。

会谈时,我貌似轻松地将路名完整、准确地译出,自我感觉较好,至少让对方觉得中方对此项目相当熟悉和重视。

多亏做了必要的准备!

【张建敏】

  我在国际场合碰到过几大杀手,当然是指他们说的英语我听不懂了。

记得最清楚的是以色列的佩雷斯,他说话发音特别靠后,声音浑厚但不清楚。

在一次谈话中,他说以色列和中国有很多相似之处,这句话没问题,但接下来的一句我却没听懂。

我请他重复了一遍,还没听懂。

最糟糕的是在坐的其他人这时候都听懂了。

他们提醒我说:

“历史很长,水很少。

”我听完之后更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了。

大家又拼命提醒我,我没办法,只好跟着学了一句:

“历史很长,水很少。

”活动结束后,我问别人他到底说的是什么,其实就是:

“HISTORYISLONGANDWATERISSCARCE”多简单呀!

【雷宁】

  在一次记者招待会接近尾声时,凤凰卫视的记者用中文提了一个问题,没什么特别的,我机械而顺畅的脱口而出,全场大笑,笑得我恍然大悟:

刚才自己是用中文把问题重复了一遍。

下来后自嘲:

脑子里的扳道工扳错了道。

【费胜潮】

翻译室同时负责英语和法语的口译和笔译,我觉得口译和笔译还是有不同之处,请问你们在分配工作时是不是根据个人特长还是要同时精通口译和笔译呢?

【蚊高飞】

  口译、笔译确有不同之处,但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翻译室翻译任务重,时间要求紧,还有些时候需要单兵作战,兼作口笔译,因此要求所有的翻译都能够圆满的完成口笔译任务。

【费胜潮】

口译和笔译哪个更重要?

【Emily】

  口译和笔译都很重要,两者相辅相成,又各有特点。

笔译是口译的基础,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