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1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90551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56.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1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1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1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1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1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1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1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1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1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1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学习目标:

1.了解城市土地利用的主要类型。

2.理解主要功能区的形成及布局特点。

(重点)3.掌握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主要因素,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成因。

(重难点)

[自主预习·探新知]

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城市的土地利用

(1)主要类型

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

(2)特点

①不同的城市土地利用方式特点不同。

②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相同,会导致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

2.城市功能区

(1)特点:

功能区之间无明确的界线。

(2)常见功能区

功能区

分 布

特 征

住宅区

城市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

在有的城市,随着住宅区的分化还出现了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

商业区

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

呈点状或条状分布

工业区

主要分布在交通比较便捷的地带

由城市内部工业相互聚集而成

[特别提醒] 

(1)城市三大功能区中,住宅用地比重最大,商业用地比重最小。

(2)工业区在城市中的布局有两大趋向:

一是向城市外缘迁移,二是沿交通线分布。

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1)概念:

城市不同功能区在城市内部空间的分布和组合,又称城市地域结构。

(2)典型模式:

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2.形成因素

影响因素

具体影响

经济因素

交通便捷程度

影响地租的高低

距离市中心远近

不同功能活动的付租能力:

商业>住宅>工业

社会

因素

收入的不同

导致住宅区的分化

知名度

种族或宗教

历史因素

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对日后功能区有深远影响

3.发展变化

(1)城市发展初期:

城市的地域范围狭小,功能用地混杂布置,没有明确的功能分异。

(2)随着工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和第三产业的兴起,市区的工厂企业外迁,原有的工业用地改造为商业用地或其他用地,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随之发生变化。

【易错警示】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不同于城市功能分区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与城市功能分区是两个有区别的概念。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是指在经济、社会、历史和政策等因素作用下,城市功能区在空间中的分布与组合;而城市功能分区是指城市中各种活动之间发生空间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的高度集聚所形成的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行政区、文化区等。

[自主诊断]

1.正误判断

(1)城市的功能分区都非常明显。

(  )

(2)每个城市都有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  )

(3)经济因素是影响所有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  )

(4)许多现代城市的发展,其功能分区受历史因素的影响明显。

(  )

【提示】 

(1)× 从城市发展的历史来看,在城市规模较小时,城区狭小,各功能区往往混杂布局,没有形成明显的功能分异。

(2)√ 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是城市的基本功能区,为各类城市所共有。

(3)×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经济因素主要影响现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并不是所有城市。

(4)× 现代城市主要是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下而发展起来的,因此经济因素对其城市功能区分化影响显著。

2.单项选择

(1)下列关于城市功能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功能区的形成与城市的形成同步

B.功能区之间有明确的界线

C.各功能区的分布是商业竞争的结果

D.不同城市各类功能区的空间组合不尽相同

(2)下列城市功能区中占地面积最大的是(  )

A.商业区    B.住宅区

C.工业区D.行政区

(3)影响住宅区分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收入的不同B.知名度

C.种族宗教D.历史因素

(4)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因素B.经济因素

C.社会因素D.政治因素

(1)D 

(2)B (3)A (4)B [

(1)早期城市没有明显的功能分区,城市功能区之间没有明确的界线,功能区的形成是同类活动集聚的结果;不同城市各类功能区空间组合不尽相同。

(2)城市是人类居住的聚落,因此各类功能区中,住宅区占地面积最大。

(3)城市中的住宅区受人们收入水平的差异影响,出现了低级住宅区、高级住宅区的分化。

(4)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因素有很多,但经济因素是主要因素。

]

[合作探究·攻重难]

城市的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教师用书独具)

香港是一个陆地面积只有1078平方公里,却拥有700万人口的国际大都市,是国际上重要的金融中心、航运中心、贸易中心,被誉为东方之珠,到达香港的人或多或少都会留恋这座美丽的城市,高耸入云的大楼,令人沉醉的维多利亚湾,寸土寸金却还有供市民爬山的长楼……

下图是香港的中高级住宅区(a)和低级住宅区(b)

【思考交流】

1.城市中某块土地的利用类型可以反映其所在的功能区的类型,这种说法正确吗?

为什么?

提示:

这种说法不正确。

因为在一个城市功能区内往往是一种功能活动用地为主,还有其他的一些功能活动,也会占有一定的土地,因此某块土地的利用类型不能反映其所在的功能区的类型。

2.香港著名的商业街是铜锣湾,一般城市中的商业区位置有何特点?

是如何形成的?

提示:

一般城市中的商业区多分布在交通便利的市中心和街角位置,因交通便捷,消费人口众多,对各种商业活动和服务活动产生了集聚效应,逐渐形成了商业区。

3.香港的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分化是否会布局在一块?

二者有何区别?

提示:

不会布局在一块。

二者在建筑质量上有明显区别,在位置上往往背向发展。

[归纳总结]

1.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

城市中不同的土地,由于不同活动的竞争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其关系如下:

2.城市主要功能分区的特点

功能分区

形态

特征

位置

商业区

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

人员流动大,地价高,土地利用集约,是城市的核心区

交通便利的市中心和街道两侧

工业区

集聚成片

企业集聚可获得集聚效益和规模效益

城市外围,交通干线两侧

住宅区

占地面积大,是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区,工业化后出现分化

建筑质量上高级与低级住宅区分化,位置上高级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

高级住宅区

城市的外缘,与文化区联系,地处高坡区

低级住宅区

内城,工业区附近,与工业区联系,地处低洼地

[方法技巧]

“六看法”判断城市三大功能区

(1)看面积:

住宅区面积最大,其次是工业区,商业区面积最小。

(2)看距市中心远近:

一般情况下,距市中心由近及远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3)看形态:

商业区一般呈点状、条状,住宅区和工业区一般呈片状。

(4)看人口变化:

商业区昼夜人口差别最大,白天人口多,晚上人口少;住宅区与商业区变化相反;工业区人口昼夜差别最小。

(5)看建筑物密度:

商业区建筑物高大稠密,住宅区次之,工业区建筑物密度最小。

(6)看分布趋势:

住宅区、工业区不断向郊外移动,市中心比例逐年下降;商业区虽也有向郊区交通便捷处移动的趋势,但幅度较小,在市中心上升幅度较大。

1.图Ⅰ是我国南方某大城市地铁线分布图,图Ⅱ是该城市某地铁站一天中部分时段进出站人数统计图,读图完成

(1)~

(2)题。

图Ⅰ        图Ⅱ

(1)据图Ⅰ分析,甲、乙、丙、丁四地中可能位于中心商务区的是(  )

A.甲地B.乙地

C.丙地D.丁地

(2)据图Ⅱ分析,该地铁站所在的功能区是(  )

A.中心商务区B.住宅区

C.工业区D.文化区

(1)A 

(2)B [第

(1)题,中心商务区是交通通达度最高的地区,从图Ⅰ中可看出,甲地位于各地铁线交会处,交通通达度最高,故可能是中心商务区。

(2)题,据图Ⅱ分析,6~9点刷卡进站人数多,18~21时刷卡出站人数多,说明此地早上人们乘地铁外出,晚上回来,因此是住宅区。

]

2.读我国南方某城市总体规划示意图,回答

(1)~

(2)题。

(1)图例中的数码分别代表(  )

A.①—居住用地、②—工业用地、③—绿化用地、④—仓储用地

B.①—绿化用地、②—居住用地、③—工业用地、④—仓储用地

C.①—居住用地、②—仓储用地、③—绿化用地、④—工业用地

D.①—工业用地、②—绿化用地、③—仓储用地、④—居住用地

(2)甲、乙、丙、丁四地中,适合开发为高级住宅区的是(  )

A.甲B.乙

C.丙D.丁

(1)A 

(2)D [第

(1)题,①在城市中占地面积最大,应为居住用地。

②在郊外和河流下游及铁路沿线,交通便利,布局注重减少对城区的污染,应为工业用地。

③作为绿化用地,可以与湖泊连成一片。

④面积较小,靠近铁路、公路交通便利的地方,应为仓储用地。

(2)题,丁处靠近湖泊,环境优美,适宜建高级住宅区。

]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教师用书独具)

城市土地供应是有限的,在竞争环境下,租金高低决定了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

读某城市地租等值线分布图,探究下列问题。

【思考交流】

1.该城市地租最高的区域在哪?

为什么?

提示:

地租最高的是A处。

因为A处位于市中心,同时有多条干线公路经过,交通通达度最好,因此地租最高。

2.B、C、D、E四处为什么形成地租的次高峰?

提示:

因为这四处地处从市中心延伸出来的干线公路和外围环线公路交会处,通达度相对较高,租金有所上升,形成地租次高峰。

3.A、B、C、D、E五处会形成哪种功能区?

为什么?

提示:

商业区。

因为地租高,商业活动更加需要客货流集散,需要便捷的交通,能够支付较高的地租费用。

4.图中地租等值线的弯曲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

提示:

地租等值线沿交通干线向外凸出。

因为沿交通干线交通便捷,地租相对较高;交通不便的区域地租等值线则向中心方向凸出。

[归纳总结]

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因素

2.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

(1)距市中心远近:

影响地租水平,各功能活动的付租能力的不同直接影响城市功能区的分化,现总结如下:

功能区

商业区

住宅区

工业区

付租能力

商业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最大,距离市中心远近对商业影响最大

住宅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较小,距离市中心远近对住宅影响较小

工业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最小,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对工业的影响最小

区位

市中心

靠近市中心处 

远离市中心且交通便利处

原因

最大程度地接近消费人群,商业付租能力最高

既利于工人上下班,又方便购物

工业生产占用空间较大,地租成本比例高,该区域内工业付租能力最高

(2)交通通达度

城市内不同地段的交通通达度不同,导致地租存在差异,影响了功能区的分化,下图为市内地租立体分布示意图。

1.读某平原地区某城市地租立体分布示意图,完成

(1)~

(2)题。

【导学号:

17252027】

(1)图中Ⅰ、Ⅱ、Ⅲ、Ⅳ最可能为中心商务区的是(  )

A.ⅠB.Ⅱ

C.ⅢD.Ⅳ

(2)图中地租次高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密度小B.距市中心远

C.交通通达度高D.地形平坦

(1)A 

(2)C [第

(1)题,由图可知,Ⅰ区域位于市中心,地租最高,故最可能布局中心商务区。

(2)题,图中地租次高峰是城市外环路与公路干线的交会处,故交通通达度高。

]

2.下图为某城市用地功能区规划示意图。

读图,回答

(1)~

(2)题。

【导学号:

17252028】

(1)若从环境因素考虑,城市各功能区用地规划合理。

该地区最可能(  )

A.属热带雨林气候B.地势起伏小

C.河流自南向北流D.盛行东北风

(2)该城市功能区与其形成的主导因素对应正确的是(  )

A.甲—行政因素B.乙—历史因素

C.丙—社会因素D.丁—经济因素

(1)B 

(2)D [第

(1)题,由图可知,城市功能区从中心向外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和仓储区,城市交通线呈环形放射状分布,说明该地地形平坦,地势起伏小;苹果主要产在温带地区,热带雨林不产苹果;丙为工业区,应位于河流的下游;工业区位于东北部,应是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2)题,甲位于市中心,应为中心商务区,形成的主导因素是市场;乙是住宅区,主导因素是河流;丙是工业区,主导因素是水源;丁是仓储区,主导因素是地价低,交通便利,属于经济因素。

]

[图表解读·悟技巧]

[图表探讨]

城市地租水平随距市中心距离变化示意图的判读

探讨1.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市中心(O处)远近的变化有何异同?

提示:

三种土地利用付租能力均随距市中心(O处)远近递减,其中商业用地付租能力随距市中心(O处)远近递减最大;住宅用地付租能力随距市中心(O处)远近递减较小;工业用地付租能力随距市中心(O处)远近递减最小。

探讨2.如果由各类用地的付租能力来决定土地的用途,那么图中OA最有可能成为哪一类功能区?

AB和BC呢?

提示:

OA最有可能成为商业区,AB最有可能成为住宅区,BC最有可能成为工业区。

[读图方法]

(1)明确图中坐标构成特点,纵轴表示地租水平的高低,横轴代表的是距离市中心的距离,原点为市中心。

(2)明确图中三条直线的含义分别代表商业、住宅、工业的付租能力。

(3)观察三条直线的陡直变化,三类经济活动的付租能力都随着距离市中心距离的增加在下降,但三者的下降速度不同;商业最快,住宅次之,工业最慢。

(4)确定功能分区的区间,比较三种经济活动的付租能力变化。

可确定OA区间内商业的付租能力最高,为商业区;AB区间内住宅的付租能力最高,为住宅区;BC区间内工业的付租能力最高,为工业区。

[读图训练]

读某城市工业、商业、住宅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离变化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横坐标上数字所在的“距离段”,表示商业区可能性最大的是(  )

A.①③    B.①③⑤

C.②④⑥D.②④

2.从地租水平来看,图中③和⑤可能位于(  )

A.市中心B.街道两侧

C.主干道交会处D.城市绿地

1.B 2.C [第1题,根据地租水平与城市中心地区距离关系可判断,曲线a表示商业用地付租能力,地租水平较高的地段为商业区。

第2题,③和⑤位于地租次高值处,应是在主干道的交会处。

]

[课堂小结]

[当堂达标·固双基]

题组1 城市土地利用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是城市功能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集聚与扩散可揭示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特征。

2003年至2013年长春市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增加,但各类用地发展不平衡。

下图示意2003年和2013年长春市城区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的圈层分布。

据此回答1~2题。

注:

教育科研用地包括各类学校及科研机构用地

1.2003~2013年,长春市高等教育用地主要位于(  )

A.1至2环间  B.2至3环间

C.3至4环间D.4环外

2.长春市空间扩展过程中,发展速度最快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是(  )

A.教育科研用地B.商业服务业用地

C.行政办公用地D.医疗卫生用地

1.D 2.B [第1题,根据图例信息可知,教育科研用地在1~4环都有较大分布,考虑到高等教育主要是大专院校,占地面积大,主要分布在地价相对较低的城市外围地区,即主要位于4环外。

第2题,长春市空间扩展过程中,主要是向4环外扩展,对照2003年和2013年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的变化情况,可知商业服务业用地发展速度最快。

]

题组2 城市功能分区

读南亚某城市主要功能区分布示意图,回答3~4题。

3.图中甲、乙、丙对应的功能区正确的是(  )

A.商业区 工业区 住宅区

B.商业区 住宅区 工业区

C.住宅区 工业区 旅游区

D.住宅区 绿化区 工业区

4.关于该城市的规划及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处建中心商务区——交通便利

B.②处建大型仓库——地价较低

C.③处建绿化带——减少污染

D.④处建食品加工厂——靠近水源

3.B 4.C [第3题,由图可知,甲区域有多条交通线路经过,交通通达性最高,应为商业区;乙分布于商业区外缘,应为住宅区;丙位于城市外缘,且位于与季风风向相垂直的郊外(南亚冬季为东北风、夏季为西南风),应为工业区。

第4题,中心商务区多建在市中心;大型仓库应建在地价较低、交通便利的地区;为减少工业区对住宅区的污染,绿化带应建在工业区和住宅区之间;食品加工厂应建在河流的上游。

]

题组3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据此回答5~6题。

【导学号:

17252029】

5.城市土地利用的一般模式是,自中心城区到远郊区依次为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和农业用地。

影响这种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  )

①土地价格 ②发展历史 ③交通条件 ④生活习惯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6.目前,一般城市选择在远郊建造公租房、经济适用房,影响这一决策的主导因素是(  )

A.土地价格B.地租支付能力

C.交通条件D.土地利用效率

5.B 6.A [第5题,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功能区形成的影响因素。

影响城市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是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通达度。

第6题,经济适用房等区位选择,其主导因素在于土地价格低廉,一般在远郊地价低廉。

]

左图为某市三个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结构图,右图为城市功能区付租能力示意图。

读图,回答7~8题。

7.右图中能正确表示左图中乙功能区理论付租能力的是(  )

A.aB.b

C.cD.d

8.受右图所示因素影响,形成的城市空间结构模式为(  )

A.同心圆模式B.扇形模式

C.多核心模式D.“田园城市”模式

7.A 8.A [第7题,读左图可知,乙主要分布在市中心,应是商业区,商业区付租能力最强,在右图中线段坡度应最陡,所以是a线。

第8题,右图表示地租受与市中心距离的影响,离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应分布付租能力最强的商业区;离市中心最远的地方地租低,应分布付租能力最弱的工业区,所以形成的城市空间结构是同心圆模式。

]

[教材活动点拨]

教材P21活动

1.

(1)商业区集中分布于中环和尖沙咀及维多利亚湾两岸。

外围是混合土地利用带。

(2)高级住宅区和工业区的分布不相邻。

因为工业区附近,环境相对较差,而高级住宅区要求环境优美。

(3)香港功能区分布大致呈同心圆模式,市中心往外依次为商业区、混合土地利用带、住宅区、工业区。

2.结合自己所在的城市进行分析回答。

教材P24活动

方案二较为合理。

方案一居住用地集中在城市中心,四周被工业用地包围。

这种城市地域结构居住密度较大,居住环境不易改善,条件差,职工在上下班时交通拥挤;其次,我国北方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居住用地四周被工业用地包围,工业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等污染物会对位于城市中心的居住用地产生影响和污染等。

方案二分散了居住用地,降低了居住密度,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较好;分散居住可以缓解交通压力;外围的居住用地与工业区之间可建立卫生防护带,减轻工业用地对居住用地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等。

本文档仅供文库使用。

XX文库是XX发布的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平台。

XX文库的文档由XX用户上传  ,需要经过XX的审核才能发布,XX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用户上传的文档内容。

网友可以在线阅读和下载这些文档。

XX文库的文档包括教学资料、考试题库、专业资料、公文写作、法律文件等多个领域的资料。

XX用户上传文档可以得到一定的积分,下载有标价的文档则需要消耗积分。

当前平台支持主流的doc(.docx)、.ppt(.pptx)、.xls(.xlsx)、.pot、.pps、.vsd、.rtf、.wps、.et、.dps、.pdf、.txt文件格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