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疗法应用领域研究综述.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89261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念疗法应用领域研究综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正念疗法应用领域研究综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正念疗法应用领域研究综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正念疗法应用领域研究综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正念疗法应用领域研究综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正念疗法应用领域研究综述.docx

《正念疗法应用领域研究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念疗法应用领域研究综述.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正念疗法应用领域研究综述.docx

正念疗法应用领域研究综述

正念疗法的应用领域研究综述

摘要:

正念疗法是一系列以正念思想为基础的心理疗法的总称。

目前学术界对正念研究的核心方面依然集中于对正念的功效检验,主要表现为正念的心理功效、生理功效、临床功效的检验。

最后分析了“正念”疗法的理论缺失与发展前景。

关键词:

正念,功效,应用领域

一、正念疗法界定

“正念”的英文单词是“mindfulness”,有心灵丰满、充实的含义。

乔·卡巴金将“正念”定义为:

“一种觉知力:

是通过有目的地将注意力集中于当下,不加评判地觉知一个又一个瞬间所呈现的体验,而涌现出的一种觉知力。

”以“正念”为理论基础的心理疗法均将“注意当下”与“不作评判”作为核心思想与主要方法。

以“正念”为基础的心理疗法有很多,其中较突出的是“正念减压疗法”(MBSR),正念认知疗法(MBCT),辩证行为疗法(DBT)。

这三种方法的核心都是正念训练,都是以“注意当下”与“不作评判”作为思想核心与基本技术,主张以一种开放的、接受的、顺其自然的态度来接受当前的想法、情绪、病症。

二、正念疗法的应用领域研究

科学心理学对于正念研究的核心方面依然集中于对正念的功效检验,依然集中于对正念的心理功效、生理功效、临床功效的检验,只不过越来越系统化、具体化而已。

1、正念的心理功效

总体来看,研究者们对于正念的心理功效的研究所得到的结论都是一致的,那就是正念在情绪、态度,以及认知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功效。

(1)正念与情绪

科学心理学对于正念的心理功效研究,核心内容是考察正念与情绪之间的关系。

具体来说,就是考察正念能否缓解与消除消极情绪,以及能否促生与增强积极情绪。

大量研究表明,正念确实能够缓解消极情绪与增强积极情绪。

正念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有效的情绪调节的策略与方法。

国外研究。

Duncan和Weissenburger的研究表明,即使是简单的正念练习,也能增强个体的主观幸福感,以及降低个体对孤独情绪的感受性。

Sears和Kraus以认知扭曲和应对风格为中介,考察正念对焦虑、积极情绪、消极情绪、希望感的影响,结论是正念能够缓解个体的焦虑与消极情绪,能够增强个体的希望感与积极情绪。

Tanner,Travis,King和Haaga在研究中发现,有规律的正念练习与低水平的神经症、焦虑、抑郁密切相关,与高水平的自尊、生活满意度密切相关。

Fredrickson,Cohn,Coffey,Pek和Finkel的研究发现正念能明显地增加个体日常体验中的积极情绪,同时减少消极情绪。

国内研究。

庞娇艳发现正念减压疗法对医护人员的压力管理和职业倦怠有着很好的干预作用,它虽然并不能避免负性思维和情绪的产生,但是在训练过程中逐渐增强的正念状态和能力可以通过调控人的元认知能力来改变认知偏差和增加积极的认知重评,同时训练过程有助于注意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的锻炼。

正念减压疗法中认知、注意、情绪调节等因素共同作用使护士有能力积极应对面临的压力和突发状况,从而逐渐缓解压力,改善焦虑、抑郁、情绪衰竭和个人成就感低下等职业倦怠症状。

彭海容,梁燕霞,刘春莲发现正念训练有利于创伤骨折患者对情绪的控制和疏导,可应用于创伤骨折患者的情绪干预中。

(2)正念与态度

当然,对于正念的心理功效的研究,不仅是考察正念与情绪之间的关系。

许多研究表明,正念练习与个体的生活态度也有密切的关系。

正念能够改变人们的生活态度,能够增强个体的接受性、宽容性、开放性,能够更加客观地对待自己,也能够更加融洽地接受他人。

Schure等人进行了为期4年的定性研究,考察了对心理咨询专业研究生进行正念练习,是否会对这些研究生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以及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研究发现,在进行一段时间的正念练习之后,被试报告说他们在身体、情感、心理、精神与人际方面均产生了积极的改变,并对他们的咨询技能与治疗关系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情绪方面,消极情绪减少,积极情绪增加,且学会了一些新的应对恐惧、焦虑、怀疑等消极情绪的方法;而在生活态度方面,被试对自己、周围的环境更加“开放”,更加有清晰的觉察力,他们能够接受自己和周围的一切;在精神或价值观方面,被试因正念练习常常反思、评估自己的信念系统与价值观,自信心也得到增强;在人际关系方面,被试在人际交往中能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感,移情与同情的能力明显有所提高。

而Brenner和Homonoff采用访谈法,对10位有至少5年正念训练经验的人进行访谈,以考察正念对他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研究发现:

正念提高了他们的觉悟性、宽容性、责任性。

(3)正念与认知

除了对与情绪功效与态度功效的研究,许多研究者还考察了正念对人们的认知方式有所影响,发现正念练习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个体认知上的改变,当然这种改变是积极的。

国外研究。

Wenk-Sormaz(2005)的研究表明:

正念能够导致个体认知上的改变,能够减少个体的习惯性反应,从而提高对每一件事物与事实的觉察力。

Moore和Malinowski的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他们考察了正念对个体的注意能力与认知弹性的影响,让实验组与控制组的被试分别完成Stroop干扰实验任务,结果发现实验组的被试的成绩明显好于控制组,即正念能够提高被试的注意能力与认知弹性。

与他们的研究不一样,Kozhevnikov,Louchakova,Josipovic和Motes用实验的方法考察正念对心理意象的影响,即评估佛教僧人常常出现的超常意象的报告。

研究发现,实验组完成意象作业的成绩明显高于控制组的被试,原因在于正念能够扩展被试的视觉空间加工能力,即同时能获取更多的资源并加工更多的资源。

国内研究。

徐慰,刘兴华发现正念可通过自我接纳与宽容来影响主观幸福感,正念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通过自我接纳来实现;正念不能直接通过宽容来影响主观幸福感,宽容对正念与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也是通过自我接纳来实现。

刘兴华,徐慰,王玉正发现正念训练提升参与者幸福感与平静心境的效果是有效地。

耿柳娜,赵群发现正念干预对内隐艾滋病污名和外显艾滋病污名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正念干预能减少艾滋病污名。

彭少伟发现学生的正念水平越高,则在一定的条件下识记英语单词的工作记忆水平也越高,说明正念冥想训练可以有效提高正念成绩,正念冥想训练是否可以改善初中生识记无意义单词的工作记忆,还有待探讨和进一步的研究。

杨予西,郭瞻予发现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是正念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变量,正念对于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有近1/3是通过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实现的。

李晓云发现正念训练对提高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是有一定积极效果的。

正念训练可以显著地帮助训练者提高管理沮丧/痛苦情绪的自我效能感、管理人际恐惧情绪的自我效能感与管理环境恐惧情绪的自我效能感,正念训练可以帮助训练者提高表达积极情绪的自我效能感与管理挫折/愤怒情绪的自我效能感。

顾晓燕,叶艳胜对心内科护士正念对成就动机的影响发现心内科护士正念处于中等水平,追求成功的动机高于避免失败的动机,正念能有效预测心内科护士的成就动机,护理管理者应进一步培养心内科护士的正念水平以提高其成就动机水平"。

2、正念的生理功效

学者们从生理学的角度证明了正念确实有利于人们的健康,正念具有像心理功效那样积极的生理功效。

(1)正念与大脑活动

研究者考察了正念的脑科学机制,当从事正念练习的时候,人们的大脑是怎样发生某些变化的。

国外研究。

Haynes,Columnist在2004威斯康辛大学的情绪神经科学实验室通过研究发现正念能够激活大脑与积极情绪相关的脑区。

Davidson和Kabot-Zinn在2004年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他们考察了正念对人体免疫系统和脑电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正念过程可以促发左侧额叶与积极情绪有关的脑电活动。

对正念的生理机制以及脑科学机制进行最系统研究的是Austin,他通过对正念过程中脑电波的研究,发现正念有利于产生α波。

人们可以通过将注意力集中于节拍器的声音或者视觉刺激而增加α波。

随着正念的进行,渐渐出现平静的清醒脑波α波,并随着时间的进展,α波的振幅变大,频率减低,并慢慢出现律动性θ波。

研究还发现,曹洞宗的僧人在行禅的时候,α波所占据的比重达到了50%。

而那些不熟练的修行者在行禅的时候,α波所占据的比重只有20%。

而作为控制组的大学毕业生在他们行走的时候却没有产生α波。

正念脑波的另一个特征是:

在正念的时候给予连续的重复声音刺激(啪嗒声)。

正常人的脑波会产生一种警觉反应,从而导致α波的短暂消失,这称为“α波阻断”,如果声音刺激继续,慢慢地大脑便会习惯于这种声音刺激,从而不再能导致α波阻断,这种现象被称为“习惯化”。

但是,禅僧在正念时,α波的阻断反应便不会产生习惯化。

这意味着禅僧在正念的时候随时对世界都保持开放,禅僧虽然进入内在专注,但对外界的感受性并未减低,甚至提高。

国内研究。

王岩,卢焕华等人研究发现正念训练促进了Stroop和前瞻记忆任务的完成,起到了抗自动化干扰、及阻止随任务熟悉加工更为自动化的作用。

陈语,赵鑫,黄俊红,陈思佚,周仁来发现正念特质是通过改善前额叶对边缘系统反应的调节来实现对情绪的调节作用。

而且,这种调节作用还有可能体现为通过冥想训练分离联结在一起的两种自我参照神经机制,从而加强体验性神经机制。

另外,研究者还发现,正念冥想训练还可以改变与情绪加工相关的大脑结构。

进一步澄清冥想训练与大脑偏侧化的关系和不同类型被试之间的比较研究将成为该领域日后研究的重点。

(2)正念与身体感受性

Austin研究发现,正念练习能促使人们达到一种平静的、放松的状态,而这种平静、放松的状态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同时,正念练习还能增强人们对外界的感受性。

Schure等人的研究发现正念的训练,能导致身体在平衡、力量、柔韧性、感受性、灵活性等方面均获得了增强。

Anonymous系统地研究了正念与痛疼感受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正念减低了人们对疼痛的感受性。

Anonymous认为,正念者,即使他们没有处于正念状态,他们对疼痛的感受性也要比控制组低得多。

他们部分是通过放慢呼吸来来减轻疼痛,正念者每分钟可以只进行12次呼吸,而正常人则至少要15次。

事实证明,通过放慢呼吸,可以使人的身体达到一种放松的状态,从而减低人的疼痛感受性以及增强对疼痛的耐受性。

刘兴华等人研究发现短时正念干预可以显著影响个体疼痛感受,显著提高个体的疼痛忍耐度、降低其在经历疼痛时的内心痛苦程度,且个体疼痛体验恢复的干预效果也达到边缘显著水平。

但不能排除其他因素影响,如转移注意力也可以显著提高个体的疼痛忍耐度,但对个体的主观感受及疼痛体验恢复没有显著效果,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王偲偲等人发现觉知训练可在主观疼痛程度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参与者对急性疼痛的忍耐度,但对应对疼痛时的心率无显著性影响。

汪芬,黄宇霞研究得出在心理机制上,正念与感知觉敏感性的变化,注意、记忆和情绪的改善有关。

在脑机制上,它不仅与额区θ波和枕区γ波以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成分的变化有关还与前额叶、扣带回、脑岛等脑区功能激活和结构改变有关。

由上观之,正念练习不仅能导致人们的脑电波、大脑皮层发生变化,而且身体柔韧性、感受性也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3、正念的临床功效

正是因为研究者们发现正念确实具有无可置疑的心理与生理功效,确实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有利无弊。

因此许多研究者开始探讨将正念发展成为一种治疗方法,并运用于临床治疗的可能性。

众多的研究表明:

以正念为基础的心理治疗方法确实是有效的,而且在很多方面更优于传统的心理治疗方法。

总之,以正念为基础的治疗方法,其科学性不再受到人们的质疑了。

(1)正念与心理治疗

卡巴金创立MBSR,其基本方法有规律进行持续一段时间的正念练习,将注意力集中于现在,强调活在当下,以及对当前的观念不作任何评判,强调非评判性与接受性。

事实证明,MBSR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缓解压力的治疗方法,因此,MBSR在临床心理学中获得了广泛的认可。

在此之后,更是出现了以MBSR为基础发展而来的MBCT,以及DBT。

MBCT是由Teasdale等人融合了MBCT与MBSR,而发展的一种用以主要解决长期抑郁症复发的一种心理疗法;DBT是由Linehan创立的用来治疗边缘性人格障碍的治疗方法。

它们都是以有规律的正念练习作为基本技术与核心思想,都强调将注意力集中于当下,以及对当前的观念不作任何评判。

王俊红,唐一源等人发现身心调节法可以帮助大学生练习者减缓压力,改善抑郁状态,提高身体活力,增强处理应激事件的能力。

身心调节可以使练习者达到生理,心理高度和谐的状态。

管燕玲,袁佳怡发现正念能有效联合预测风湿免疫科护士的成就动机,护理管理者应进一步培养风湿免疫科护士的正念水平以提高其成就动机水平。

刘芳延发现正念水平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正负情绪、心理韧性之间是有关联的;短时注意训练操对初中生的学习压力、目标专注、积极认知方面的影响是显著有效的。

(2)正念的临床功效

许多研究者都对以正念为基础的疗法的临床功效进行了检验,确定这种疗法是有效的,能治疗人们的心理疾病与生理疾病。

国外研究。

Bonadonna考察了正念对慢性疾病的治疗功效,发现正念可以缓解焦虑、痛疼、抑郁,增强自尊心、自信心,以及缓解压力,针对纤维性肌痛、癌症、高血压、银屑癣等患者有一定程度的功效。

Walton,Schneider,Nidich和Salerno的研究发现正念练习能减少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因素,能减缓或逆转心血管疾病发生的病理生理学改变,而且能降低血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心肌缺血、左心室肥大、死亡率以及其他结果。

Gross,Kreitzer,Reilly,Winbush,Schomaker和Thomas探讨了MBSR在医学中的辅助治疗作用,发现MBSR的正念训练能缓解实体器官移植病人的抑郁、焦虑与失眠。

Johnson,Penn,Fredrickson和Meyer的研究表明正念可以缓解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的消极症状如快感缺乏、无自主性、无社会性。

同时增加了他们的希望以及生活的目的性。

Wachholtz和Pargament的研究表明正念可以缓解与偏头痛相关的抑郁感、焦虑感以及低自我效能感等消极情绪。

参加正念训练的患者获得了更强的痛疼耐受性、自我效能感、主观幸福感。

Ong,Shapiro和Manber将正念整合入认知行为疗法中对失眠患者进行治疗。

Cohen探讨了能否将正念的原理与方法应用于运动心理学中,以缓解或消除运动员经常出现的紧张情绪。

Zautra,Davis,Reich和Nicassio比较了认知行为疗法和MBCT在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伴随的长期抑郁,结果发现MBCT能对患者的长期抑郁带来更多的利益。

Carlson对接受和未接受MBSR训练的癌症患者所进行的系列研究发现,接受训练者其睡眠质量、心境、压力、慢性疲劳综合症、皮质醇水平、褪黑激素水平等均有显著的改善。

Garland等对已婚女性乳腺癌患者的研究发现,MBSR组较之创造性艺术治疗组,其焦虑、愤怒、压力症状、心境失调都有更显著的改善。

Miller发现焦虑症患者在MBSR训练后焦虑、抑郁指数显著下降,而且3个月与3年后的追踪调查亦显示出MBSR中、远期疗效。

国内研究。

姜镇英研究发现,呼吸冥想作为一种心理整理的方法可以促进心率的恢复,而且这种效果可持续到第2天早晨。

还可以改善心境全量降低认知焦虑水平。

但是,实验组被试和控制组被试在身体焦虑和某些POMS分量表(如紧张和精力)上没有表现出显著性的差异。

石贞艳发现正念训练对改善大学生特质焦虑水平有积极效果,并且维持效果较佳。

孟祥寒发现放松训练与正念训练都对考试焦虑有显著的缓解作用,但正念训练效果较放松训练效果好。

两种训练并不能有效改善学生的状态焦虑,但在改善学生的特质焦虑上,正念训练比放松训练更有效。

刘娟经过六周正念干预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对提高参与者正念水平、降低焦虑情绪是有效的,并发现正念对情绪的调节是在应激前期发生作用的,在应激期却没有明显的调节调节作用。

赵建英发现进行正念减压法训练后患者的癌因性疲乏总分和各维度得分明显下降,焦虑得分由中度焦虑下降到焦虑界值以下,大大减低了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癌因性疲乏程度和焦虑程度。

刘兴华,韩开雷,徐慰发现多基线个案设计的图形观察分析表明,治疗后所有患者的强迫症状有明显减轻的趋势,其治疗效果在追踪期得到了维持。

以正念为基础的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强迫症有效,未来需要采用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探索该疗法的效果。

谭钧文,吴和鸣发现正念训练治疗抑郁症有很好的疗效,对情绪调节,自我接纳,改善睡眠,提高自尊等方面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吴琼等人研究发现,八周训练方式治疗抑郁的效果优于四周。

短时间的训练方式的确能够降低抑郁水平,但仍没有长时间训练的效果明显。

其中八周非正式训练方式的操作简单,效果理想,可成为今后广泛应用的正念训练方式。

张英发现对产妇进行调节自我效能感及其正念干预可以促进自然分娩,减少产妇的妊娠压力!

提高产妇及其家属的满意度。

顾晓燕等人发现正念训练可显著改善高血压患者睡眠质量。

三、总结与展望

回顾几十年来的冥想研究,我们发现尽管研究领域广泛、成果众多,但是还存在很多问题不容忽视。

首先,“正念”疗法的理论缺失。

打坐或冥想,仅是禅修中的一个部分,甚至可能是最不重要的一个部分,“正念”疗法,则是将打坐单独拿出来,抛弃了其哲学基石,抛弃了其苦因解释,抛弃了人性假设,也抛弃了修行目标。

因此,可以说“正念”疗法是一种没有思想内核的心理疗法。

最明显的证据在于,其无法对心理疾病的心理机制进行详细的解释。

所以,“正念”疗法越快发展,其理论基石薄弱的问题也会越快地显现出来。

“正念”疗法作为一种替代疗法的价值,并不体现在它本身有许多优点,而是体现在传统疗法有许多缺点。

替代疗法的价值在于人们无法忍受传统疗法的缺点的时候,还存在着一种与传统疗法不同的其他疗法可供选择。

因此,“正念”疗法与其他替代疗法一样,注定只是一种过渡,或者一种辅助。

事实上,任何一种能够长远流传的方法,它们都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深刻的思想内核,这应该是“正念”疗法要想长期存在而应该发展的方向。

其次正念研究相对较少从生理机制上探讨这些效果的原因,大多数关注的是其各种效果。

尽管有一些正念脑机制研究为冥想在情绪、认知方面的某些效用作出了重要解释,但从总体趋势上看,冥想效果的生理原因探讨仍处于初级阶段,有待今后开展更多研究。

在此,我们还发现,冥想的方式多种多样,却很少有研究着眼于它们之间的比较。

对各种冥想本身进行比较,探讨达到某效果的最佳冥想方式,或者进行跨文化研究,找出一些能够最大程度运用于不同文化的冥想方式等都是未来研究的趋势之一。

此外,就目前的文献来看,还比较缺乏对同一被试进行长期跟踪的纵向研究,因此,今后研究可以对被试从新手至熟练的过程作长期记录,从而考察冥想训练的变化过程;还可以通过与控制组的长期比较,进一步考察冥想在各人生发展阶段中的作用。

最后,不难看出,目前冥想训练的实验室操作还缺少统一的规范和标准。

例如同样采用MBSR的方法,有的研究只集中训练,不要求回家练习,而有些研究还布置一定的回家练习任务,这种操作上的细微差异就有可能造成不同的结果。

因此,建立一套规范的、可严格操作的标准,增加研究结果的说服力,也是今后冥想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地方。

虽然正念疗法还存在很多问题,其理论基础还不成熟,但对于正念来说,在近一段时间之内,科学心理学对于正念的研究还会更进一步的发展。

正念将以更为科学的姿态进入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以正念为基础的心理疗法将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并成为心理治疗领域一个新的趋势。

四、参看文献

[1]李 英,席敏娜,申荷永.正念禅修在心理治疗和医学领域中的应用[J].心理科学,2009,32

(2):

397-398.

[2]弗洛姆.禅与西方世界[M].哈尔滨:

北方文艺出版社,1988.

[3]熊韦锐.“正念”疗法产生与发展的历史根由及其理论缺失熊[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0年10月第31卷第10期总第414期

[4]吴琼,石林,夏志鹏,卢理达.杜欣聪不同时长和内容的正念训练对抑郁的干预效果[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年第21卷第4期

[5]张粹然.禅宗与心理治疗[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1期.

[6]刘兴华,王偲偲,常邵辰,陈文君.短时正念练习对冷压疼痛感受的影响[J].

[7]张英.对产妇调节自我效能感及其正念干预的效果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年第27卷第13期

[8]管燕玲.风湿免疫科护士正念对成就动机的影响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3年11月第13卷11期.

[9]任俊.基于心理学视域的冥想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10,Vol.18,No.5,857–864

[10]王偲偲,刘兴华,罗峥.觉知训练对参与者疼痛忍耐度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1).第14卷第46期

[11]熊韦锐,于露.西方心理学对正念的功效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10,18(5):

849–856

[12]谭钧文,吴和鸣.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的正念训练[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13]李英席,敏娜,申荷永.正念禅修在心理治疗和医学领域中的应用[J].心理科学,2009,32

(2):

397-398

[14]谭钧文,吴和鸣.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的正念训练[J].牡丹江教育学

院学报,2009,114

(2):

94-95.

[15]BoccioJ.正念瑜伽:

结合佛法与瑜伽的身心双修[M].邓光洁,译.台北:

橡树林文化出版社,2005.

[16]郭永玉.静修与心理健康[J].南京师大学报,2002,9(5):

75-81.

[17]余青云,张海钟,基于正念禅修的心理疗法述评[J].医学心理学,2010.3(3).

[18]基于心理学视域的冥想研究

[19]顾晓燕,叶艳胜.心内科护士正念对成就动机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年第11卷第1期

[20]刘兴华,韩开雷,徐慰.以正念为基础的认知行为疗法对强迫症患者的效果[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年第25卷第12期

[21]谭钧文,吴和鸣.正念训练治疗抑郁症案例报告[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2卷第1期

[22]顾晓燕,李华等.正念训练对高血压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4年3月第29卷第5期.

[23]姜镇英.冥想训练对美国中学游泳选手训练后的焦虑、心境状态及心率恢复的影响[J].体育科学.2006.20(6),66–74.

[24]李峰,韩素萍,张承玉.太极拳对老年人情绪、睡眠健康的影响[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2009.35

(1),121–123.

[25]王斌,骆莉莉.自行车运动员在恢复过程中运用冥想训练的现场实验研究[J].2002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5(6),760–762.

[26]王俊红,唐一源,冯洪波,林瑶,马莹华,鹿麒麟,冯士刚,金珏.身心调节法对大学生心境的改善[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6),36–39.

[27]任俊,黄,璐,张振新.基于心理学视域的冥想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10,Vol.18,No.5,857–864

[28]李晓云.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及其正念干预研究[J].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11

[29]徐慰,刘兴华.正念训练提升幸福感的研究综述[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3年第27卷第3期

[30]刘兴华,徐慰等.正念训练提升自愿者幸福感的6周随机对照试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3年第27卷第8期

[31]彭海容,梁燕霞,刘春莲.正念训练对创伤骨折患者元情绪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年第11卷第8期

[32]陈语,赵鑫,黄俊红,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