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备课专题《初识鲁迅》教学建议及优秀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88819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1.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备课专题《初识鲁迅》教学建议及优秀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备课专题《初识鲁迅》教学建议及优秀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备课专题《初识鲁迅》教学建议及优秀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备课专题《初识鲁迅》教学建议及优秀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备课专题《初识鲁迅》教学建议及优秀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备课专题《初识鲁迅》教学建议及优秀教案.docx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备课专题《初识鲁迅》教学建议及优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备课专题《初识鲁迅》教学建议及优秀教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备课专题《初识鲁迅》教学建议及优秀教案.docx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备课专题《初识鲁迅》教学建议及优秀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备课专题:

《初识鲁迅》教学建议及优秀教案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鲁迅”先生这一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和口语交际、回顾、拓展。

在《少年闰土》中,作者鲁迅通过记叙记忆中少年闰土的几件事,刻画了一个少年英雄的典型形象,表现了一对小伙伴真挚的友谊。

回忆中的美丽画面,天真活泼的少年伙伴,一件件令人神往的新鲜事,自然流溢出作者对闰土的喜爱和深深的怀念之情。

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鲁迅的侄女满怀敬意和怀念之情,回忆了关于伯父鲁迅先生的几件事,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个充满爱心、思想深刻、鞠躬尽瘁的斗士形象也呈现在我们眼前。

在《一面》中,作者阿累写下了与鲁迅先生的“一面之缘”,鲁迅的外貌和言行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本文以小见大,表现出鲁迅热爱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而阿累作为青年一代,期望踏着鲁迅的足迹继续前进的思想感情也渗透其中。

在《有的人》中,作者臧克家写下了在瞻仰鲁迅的遗迹所生发的感慨。

这首短短的抒情诗,歌颂了伟大的战士鲁迅,同时也批判了鲁迅的对立面,即一切骑在人民头上的反对派,揭示了为了人民的人在人民中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定灭亡的道理。

对比鲜明,爱憎分明。

在“口语交际·习作”中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着口述“留在心里的印象”和通过记叙一两件事来介绍一个小伙伴,培养学生清楚、具体的描述能力。

在“回顾·拓展’中,让学生进一步学会揣摩句子的含义,并积累词句,拓展视野。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认识、了解鲁迅,感受鲁迅的崇高精神。

2、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如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

3、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佳句,能自主自觉地通过一定方式记忆字形,并能规范书写

4、在阅读中积累好词佳句,并拓展视野,激发兴趣。

5、读一些鲁迅的作品或关于鲁迅的文章,观看和鲁迅有关的影视作品。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抓住对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并初步学会利用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以及了解诗歌的特点,体会运用对比手法的好处。

2、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3、初始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结合单元导读和课后资料袋)

4、情地朗诵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情感。

四、单元教学措施:

总体策略:

1、本单元所选文章都围绕鲁迅先生展开,有一定的时代距离,阅读时应简要交代背景,引导学生搜集与鲁迅先生的相关资料。

2、教师尽量准确把握本文所渗透的信息,保证传输信息的准确性;另一方面要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来感悟,尽量缩短距离。

3、对于字词学习,应提倡个性化识字,鼓励交流学习经验,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4、摘录生字新词、重点词句,也可以是学生喜欢的词句和精彩的句子,并通过交流给予必要的指导,及时点评。

四、课文教学策略:

《少年闰土》 :

 1、结合课文写作背景加以理解,并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情感,指导学生谈印象最深的,说理由。

2、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把一些场景尽可能说得具体一些。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1、抓住关键词,理解词义,想象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

2、结合时代背景,联系上下文。

  3、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思考、练习以及旁注,引导学生阅读、思考、领悟、自得。

   

《一面》

1、交流回顾与某人初次相见时的情景,也可交流与其相处后发生的事以及印象的变化。

2、完成习作:

通过一两件事写出一位小伙伴的特点,也可根据所给材料进行合理的续写。

《有的人》

1、通过请学生将诗歌中的“有的人”具体化的做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在合作学习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诗歌,理解诗歌包含的深刻哲理。

口语交际

1、回忆在相处的人中,谁给你的第一印象最深。

2、说说当时相见的情景和留给你的印象。

3、说说后来发生的事情,以及对他印象的变化。

习作:

1、审清题意,明确要求。

2、找准角度,合理想象,侧重其一。

3、确定对象,表现特点,组织材料。

4、活跃思维,有点新意。

5、回顾写法,增强运用意识。

日积月累、趣味语文:

搜集、积累鲁迅先生的其他名言。

搜集内容类似的趣味语文故事。

附:

拓展读一些鲁迅的作品或关于鲁迅的文章,观看和鲁迅有关的影视作品。

文章:

《悼鲁迅先生》(巴金)、《回忆鲁迅先生》(萧红)、《故乡》、《祝福》、《野草》、《阿Q正传》

电影:

《鲁迅》(2007年出品)、《药》、《祝福》

五、教学时间安排:

《少年闰土》三课时《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三课时

《一面》一课时《有的人》一课时

《口语交际》一课时《拓展、回顾》一课时

《习作》一课时

单元测试、讲评三课时

 

六上第五单元17、少年闰土

耿冬灵

一、教学目标

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激发他们热爱汉语语言的情感,为今后形成健康的人格打下良好的基础。

首先让学生阅读欣赏此文,从中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然后通过学习课文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习四件稀奇事,了解闰土是一个怎样的人,体会文章的感情。

2、学习作者对闰土的外貌描写,感知语言的表达力度,体会闰土的健康和可爱。

3、理解句子:

“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天空。

”等的含义并补写“我”的外貌。

体会“深蓝的天空中……的西瓜”的景致描写蕴涵着作者对闰土生活的广阔天地的向往之情。

三、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认知水平,通过默读课文,抓住初步感悟,引导学生提出质疑,教学中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教具准备

鲁迅介绍资料、课文插图、生字卡、幻灯片

五、课时划分

两课时1、预习课文,学会本课生字。

能够正确读写“碧绿、郑重、仿佛、厨房、刺猬、胯下”等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我国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在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时想起了他三十年前儿时的伙伴,当母亲和他提起这位朋友时,他心里就忽然闪出了一幅神奇的画面。

2、展示图片,引出闰土。

3、板书课题:

少年闰土,并齐读课题。

“闰土”是谁,他和“我”是什么关系?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读准字音。

2、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教师处处点拨。

3、指名学生认读生字词。

4、同桌互相讨论,给课文分层,并写出段落大意?

(教师指导)

三、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内容

1、过渡语:

一般情况下,我们认识、了解一个人的时候,首先认识和了解这个人的什么呢?

(要想认识一个人,先要看他的外貌。

2、“我”和闰土第一次见面时,闰土是什么样的?

速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1)“他正在厨房里……用圈子将他套住了”

(2)“他见人很怕羞……我们便熟识了”

3、谁能说说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

板书:

紫色的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4、从闰土的外貌特点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少年?

板书:

年少健康天真活泼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通过“我”对闰土的描写,体会出他是一个健康、可爱的农村孩子。

写人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写呢?

这篇课文还描写了闰土的哪些方面?

下面我们接着学习课文。

二、学习“看瓜刺猹”、“雪地捕鸟”

1、闰土心里都有哪些稀奇事呢?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然后概括。

交流:

(板书:

看瓜刺猹、雪地捕鸟、海滩拾贝、沙地看跳鱼。

2、这四件事中你最喜欢哪件事呢?

请选择一件你最感兴趣的事好好读一读,想想从这段话中你了解到闰土的什么特点,同桌之间可以交流。

3、学生畅谈“看瓜刺猹”

学生a:

因为以前根本没听说过这样的事,听后感到很新鲜。

再就是这件事是文章中主要描的一件事,课文中先后出现了两次,写得最详细,所以印象最深。

学生b:

作者写得生动,特别是你听“月亮地下,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眼前就浮现出一幅少年闰土在月亮地里勇敢刺猹的画面,突出了闰土勇敢、聪明、能干的特点,所以印象最深。

学生c:

这一段不仅给我们的印象深,而且留给作者的印象也很深。

课文一开始作者就把我们带到了“月下瓜地”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闰土刺猹的画面。

这一段最能突出少年闰土动作上的特点。

……

适时板书:

聪明、能干、勇敢

4、讲读“雪地捕鸟”

(1)指名说,你从这件事中看出闰土的什么特点?

(板书:

聪明能干)

(2)作者是通过哪方面把闰土的聪明能干写出来的呢?

(板书:

动作)

请同学们用笔划出来。

(扫、支、撒、拉)

(3)看闰土捕鸟这么有本事,你会对他产生一种怎样的感情?

(板书:

敬佩)

大家齐读这一段,要读出敬佩之情。

(教师指点:

读的时候要强调动作)

5、教师小结:

好,少年闰土聪明、能干、勇敢的特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第六自然段,齐读……让大家一次又一次地体会感情。

引导背诵(可以演示动画进行提示)

三、教师指导学生自学“海滩拾贝”、“沙地看跳鱼”两件事1、谁能给大家说说其它两件事,又表现了少年闰土的什么特点?

2、学生畅谈(先读原文,再谈体会)

3、适时演示“拾贝”动画,加深理解和体会。

适时板书:

见多识广齐读四、“我”和闰土是怎么认识的?

1、那一年“我”家是大祭祀的值年,一个忙月忙不过来,便叫他的儿子闰土来管祭器,从此“我”俩就认识了。

2、“我”为什么又盼望闰土早点来呢?

因为“我”早就听说闰土这个名字,而且知道闰土和他仿佛年纪,又会装弹捉小鸟雀,想和他玩,所以盼望他早点来。

3、“仿佛”在这里当什么讲?

(类似、差不多、相仿、接近)板书:

“我”盼望五、读16自然段(重点指导“啊”的读法)

如果是“高兴”,该怎么读?

如果是“佩服”,该怎么读?

如果是“羡慕”,该怎么读?

如果是“惊奇”,该怎么读?

如果是“自叹不如”,该怎么读?

1、为什么“我”会有如此复杂的感情?

指名来回答:

“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2、教师引读,学生接读

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不知道(海边有见壳)

闰土城(雪地捕鸟)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不知道(大雪天是可以捕鸟的,而且可以捕到这么多的鸟。

闰土在(看瓜刺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不知道(猹是什么东西,不知道西瓜还有这样危险的经历。

3、教师小结:

正因为这样,“我”才把少年闰土看作是难得的好朋友,虽然“我”们只相处了一个月,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三十年来,一直都忘不了闰土“看瓜刺猹”的情景。

一想到闰土,脑海里就会出现“看瓜刺猹”的画面。

(出示“看瓜刺猹”图)请同学们再一次有感情的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板书:

羡慕佩服向往六、学习“话别”部分

过渡:

因为闰土知道这么多“我”不知道的稀奇事,所以和他在一起的日子“我”很高兴、快乐。

正月很快过去了,闰土要回家了,他们是怎样话别的呢?

这时,“我”和闰土的心情怎么样?

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出来?

1、自由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加以体会(急、躲、托、送)2、同桌分角色想象表演。

板书:

难舍难分七、小结学习情况

1、这四件事中哪几件写得比较详细,哪几件写得比较简略?

为什么这样写?

2、让学生自己谈谈在写人文章的写法上及快速阅读方法上的体会和收获。

八、布置作业

1、仿照课文的写法。

描写老师或同学的外貌。

要求不写名字,只写特征。

写好后,请同学猜一猜写的是谁?

比一比看谁写得最象。

2、背诵第一自然段

附:

板书设计

少年闰土

无穷无尽的稀奇事

看瓜刺猹机智勇敢

雪地捕鸟聪明能干

海边拾贝

沙地看跳鱼见多识广

 

六上第五单元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李政文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

  2、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3、学习本课生字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理解段与段之间内容上的联系。

3、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教具准备:

  1、鲁迅像。

  2、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学生通过阅读“导读”,了解本单元的重点课和主要训练点。

  2、我们今天来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板书课题,出示鲁迅像)

  二、检查预习。

  1、作者是鲁迅先生的什么人?

(侄女)你是怎么知道的?

(题目及文中内容)对。

本文的作者叫周晔,她是鲁迅先生弟弟的女儿。

  2、这篇课文共有几段?

(五段)你是怎么知道的?

(段与段之间空了一行)

  3、在预习中发现了哪些不懂得地方?

对别人提出的问题,大家都做上了记号。

  三、初读课文。

  1、分段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得正确、流利;读完一段就说说这段主要讲什么。

  2、同座轮流分段朗读,互相纠正读音,讨论每段的内容。

  3、指名讲每段的段意。

  四、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思考:

“我”为什么惊异?

(板书:

惊异)

  2、讨论:

  “惊异”是什么意思?

(惊奇、诧异)我对什么事感到惊异?

(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我不理解感到惊异)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伯父受到许多人的爱戴?

找出来读一读。

(他的遗体……格式各样的人都有)

  “失声痛哭”是什么意思?

(控制不住自己放声大哭,说明悲伤到极点)伯父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的原因是什么?

读了后面的文章大家就明白了。

  3、练习有感情的朗读第一段。

  五、布置作业。

  自学第二至第五段。

要求是:

读读课文,想想“思考、练习”1中的三个小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1、查生字读音。

  2、指名朗读第一段。

这一段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继续学习后面的几段。

  二、指导学习第二段。

  1、各自朗读第二段,想想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朗读思考,教师巡视指导。

  3、讨论:

  

(1)这段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伯父和“我”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

  我是怎么读的?

(重点理解“囫囵吞枣”“张冠李戴”)

  伯父是怎么说的?

听了伯父的话,“我”为什么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2)从这件事情,你觉得鲁迅先生怎么样?

(关心孩子,善于启发教育孩子。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三、用学习第二段的方法自学第三、四、五段。

  1、总结学习第二段的方法。

  第一步,想想着一段讲了一件什么事;第二步,联系具体内容理解比较难懂的重点句子;

  第三步,透过这件事,体会鲁迅先生怎么样;第四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学生按此方法自学。

  四、讨论第三段。

  1、这一段讲了一件什么事?

(鲁迅谈“碰壁”)

  2、鲁迅是怎么谈的?

把鲁迅说的话找出来读一读。

  3、“恍然大悟”是什么意思?

(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我恍然大悟”,在座的人为什么哈哈大笑起来?

  4、鲁迅说的“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5、从谈“碰壁”这件事中,你体会到什么?

(鲁迅不怕碰壁的顽强斗争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

  6、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先各自练习,再指名分角色朗读。

  五、讨论第四段。

  1、这段讲的是什么事?

(鲁迅热情帮助受伤的黄包车夫。

  鲁迅是怎样帮助他的?

找出相关内容读一读。

  你觉得鲁迅帮助受伤车夫的态度怎样?

(细心、周到)

  2、读课文,体会鲁迅帮助车夫后的心情怎样?

  3、做了好事,鲁迅的脸上为什么变得严肃起来,并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这时候鲁迅可能在想什么?

(千千万万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只救助一两个车夫不能解决问题,只有推翻旧社会,才能使广大劳动人民摆脱贫困和痛苦。

  从鲁迅当时的表情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他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忧国忧民的深刻思想。

  4、有感情地齐读第四段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六、讨论第五段。

1、朗读第五段,想想五段内容之间的联系。

  2、指名朗读第五段。

  3、这一段主要讲的是什么?

女佣阿三的话讲了哪两个方面的意思?

  4、“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这句话与女佣阿三的话有什么联系?

(从阿三的话中可以看出鲁迅是这样的一个人。

  5、最后这句话与整篇文章又有什么关系?

  七、拓展训练:

1、练习给每个部分加小标题。

  

(1)指导:

加小标题,就是用最简短的话说出这一部分的内容,可以是一个段句,也可以是一个词语

(2)学生试加小标题。

(3)讨论交流:

可用:

"深切的怀念"谈《水浒传》讲“碰壁”救助车夫女佣阿三的回忆

  2、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从作者写的这几件具体事例中体会文章的中心。

  3、抄写本课生字词。

  

  板书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谈《水浒传》   关心、教育孩子

            讲“碰壁”    顽强斗争

    深切怀念救助车夫    忧国忧民

            女佣阿三的回忆  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六上第五单元19、《一面》教学设计

殷文丽

教学目标

1、正确读记“殷勤、失业、窘相、厚实、苗头、轻视、徒然、艰苦、软绵绵、牛毛细雨、结结巴巴、大病新愈”等词语。

2、进一步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教学重点

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查找有关作者阿累,《毁灭》《铁流》及鲁迅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935年,中国文坛上一颗巨星殒落了,山河动容,举国悲恸,在悼念鲁迅逝世一周年的日子里,一位电车工人回忆了四年前和鲁迅先生的一面之缘,抒发了对鲁迅先生的真挚而又深厚的感情。

今天,我们带着缅怀的心情走近鲁迅的世界,感受他的伟大人格魅力。

 

二、自读自悟

1、学生自由默读思考:

讨论本文主要讲了什么?

勾画出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或句子。

按时间顺序复述课文内容,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师生交流《一面》所处的时代背景。

3、在售票员阿累眼中,与鲁迅的一面之交,给鲁迅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呢?

(瘦)

4、勾画出描写鲁迅瘦的句子,写下你的感受。

5、仔细品读写鲁迅先生外貌的句子,交流鲁迅的“瘦”:

“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象大病新愈的人”、“竹枝似的手指”、“他的脸──瘦!

”、“他的手多瘦啊!

为什么他如此的面黄肌瘦?

鲁迅的“精神抖擞”:

“头发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像浓墨写的隶体一”

6、一次整体写,两次写手,三次写脸,你从作者刻意的“瘦”描写中体会到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既是外貌特征,又是鲁迅刚毅坚强的性格的体现)

6、是怎样一个人?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学生反馈交流

7、同桌互读描写外貌的句子。

三、仔细品读鲁迅对青年的关怀

1、透过作者的文字,在这短短的一面中,鲁迅先生给予作者怎样的关怀呢?

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这一面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受。

“一面”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

廉价卖书,亲自送书给普通工人,这是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诚恳推荐别人的书,多么地谦逊;那“微笑、点头”蕴含了先生对青年一代的信赖和希望……

这一面给人的力量是无穷的:

以“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时刻记住鲁迅先生和劳苦大众永远在一起的!

师:

这一面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所以,作者牢牢地记住了这难忘的“一面”。

四、拓展写作

抓住特征描写外貌,并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全文的最大成功之处,是通过赠书过程中对鲁迅的肖像、语言和行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了鲁迅先生的崇高形象,表现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

请同学们仿照本文的写法,为本班同学或老师画像。

五、课后作业

搜集鲁迅关心青年成长的故事。

六上第五单元20、《有的人》教学设计

杨春华

一、教学目的

 1.把握这首诗运用对比抒发感受的写法,体会哲理性议论的作用。

2.了解诗歌语言的一般特点。

 3.认识这首诗所表达的活与死的辩证关系,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的深刻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的内涵。

四.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式,讲解式。

五,教学课件准备:

鲁迅像。

名人对鲁迅的评价。

鲁迅的诗歌,《死》中的片断。

、教学过程设计    

六(-)解题。

    

减克家,生于1905年,是我国“五四”运动以来最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一直受到人民的喜爱和欢迎。

    

1949年全国解放后,藏克家由香港回到北京。

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这位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和文学家。

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目睹了人民群众纪念鲁迅的盛况,并瞻仰了鲁迅在北京的故居。

他深切追忆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百感交集,于1949年11月1日写了《有的人》这首短诗,抒发自己由纪念鲁迅所引起的无限感慨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有的人”这个题目包含了诗中所写的两种人:

即作者歌颂、赞美的是以鲁迅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作者揭露、批判的是一切反动派。

联系诗的副标题,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诗是以歌颂、赞美为主旋律的。

这首诗主要采用对比的写法,也就是把揭露和批判作为歌颂与赞美的一种反衬,在鲜明的对比中,抒发作者的感情。

    

(二)导入。

    

人都有生和死。

对待生和死,不同的阶级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态度。

活着的人,有的活得崇高、伟大;有的活得无耻、卑微。

在死的问题上,毛主席曾经指出:

“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

”哪个同学能举出这两方面的例子?

      

学生举例,教师评析、小结。

      

《有的人》这首诗以形象、凝练、通俗的语言写了对于生和死截然不同的两种人的态度和表现,抒发了作者由此而发的感受,以此来纪念鲁迅以及以鲁迅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三)课文分析。

      

1.教师提问:

这首诗分几部分?

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分析,教师评析、归纳:

这首诗分三部分:

第1节是第一部分;第2、3、4节是第二部分;第5、6、7节是第三部分。

    

第一部分,作者开门见山,以两种对立阶级的人为代表,紧紧抓住参加鲁迅纪念活动感触最深的两点,即:

鲁迅生为人民鞠躬尽瘁,死后人民怀念他,从对鲁迅虽死犹生的感受入手,提出了生与死的辩证观点。

    

第二部分,从两种人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的对比中,热情赞颂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伟大精神。

   

第三部分,从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的对比中,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的深厚感情。

    

2.教师提问: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能够看出这三部分之间是什么结构关系?

    

学生分析,教师归纳:

第一部分是全诗的总纲,二、三部分就第一部分提出的感触最深的两点分别进行解说和深入开掘,形成了以赞颂鲁迅鞠躬尽瘁为人民的伟大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