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现代文阅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75718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154.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现代文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二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现代文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二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现代文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二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现代文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二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现代文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现代文阅读.docx

《二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现代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现代文阅读.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现代文阅读.docx

二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

二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

一、高中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2016年7月,国家版权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在京联合召开“剑网2016”专项行动新闻通气会,下发《关于开展打击网络侵权盗版“剑网2016”专项行动的通知》,启动“剑网2016”专项行动。

国家版权局版权管理司司长于慈珂通报了“剑网2016”专项行动的工作部署。

专项行动从2016年7月开始利用5个月的时间突出整治XX非法传播网络文学、新闻、影视等作品的侵权盗版行为,保障有关权利人的合法权益;重点查处通过智能移动终端第三方应用程序、电子商务平台、网络广告联盟、私人影院等平台的侵权盗版行为,维护网络版权正常秩序;进一步规范网络音乐、网络云存储空间、网络转载新闻作品的版权秩序。

(选自《中国知识产权》)

材料二:

2017年8月—11月,青海省版权局、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安厅、通信管理局联合组织开展打击网络侵权盗版“剑网2017”专项行动。

此次专项行动聚焦新闻出版影视行业的网络版权保护及电子商务平台和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领城的版权整治,以规范影视和新闻作品网络版权秩序为重点,以查办大案要案为抓手,严厉打击各类网站、移动客户端、自媒体传播侵权盗版作品行为,集中整治电子商务平台、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商店版权秩序,巩固网络文学、冈络音乐、网络云存储空间、网络广告联盟版权治理成果,强化互联网企业的主体责任,维护良好的网络版权秩序。

(选自《中国防伪报道》

材料三:

   昨天,国家版权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联合启动“剑网2018”专项行动,旨在打击网络侵权盗版。

作为第14次“剑网”专项行动,本次专项行动自7月上旬开始,将持续4个多月。

   “洗稿”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互联网侵权行为,是一种变相的侵犯知识产权方式。

“洗稿”行为需要严格监管和整治,否则可能就没有网络原创了。

此次行动将坚决整治自媒体通过“洗稿”方式抄袭、剽窃、篡改、删减原创作品的侵权行为,并规范搜索引、浏览器、应用商店、微博、微信等涉及网络转载的行为。

   目前短视频领域存在的主要版权问题,包括未经投权复制、表演、网络传播他人影视、音乐、摄影、文字等作品,以合理使用为名对他人作品删减改编并通过网络传播,短视频平台以用户上传为名、滥用“避风港”规则对他人作品进行侵权传播等。

此次专项行动将一方面重点打击短视频领域的各类侵权行为,另一方面引导短视频平台企业规范版权投权和传播规则,构建良性发展的商业模式。

   专项行动期间,各地版权执法部门将集中力量快速查办各类网络侵权盗版事件,对群众意见强烈社会危害大的侵权盗版网站将从严查处,并提请管理部门依法吊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或注销ICP备案、停止提供网站接入服务等。

专项行动鼓励社会各界向版权执法部门投诉举报,案件查处后对举报人予以奖励。

(选自《新京报》)

材料四:

近几年自媒体迅猛发展,可能会逐步取代传统媒体,自媒体有自己的优势和优点。

例如:

灵活、接地气等等,但由于自媒体非常自由,更缺乏监督和管理,所以会出现不少垃圾内容。

某些自媒体平台或账号运营者,为了流量推送一些打擦边球的违规内客。

而部分自媒体作者也成了事实上的内容搬运工,从互联网上寻找内容再加工进行发布。

这方面比较严重的是短视频类的自媒体账号,由于大部分自媒体运营者都没有条件和资金拍摄原创视频,所以盗取再编辑成为主要的内容来源。

   庞大的自媒体行业,必须实现自我的监督和净化。

这点各个自媒体平台的责任非常大,企鹅号、百家号、大鱼号等自媒体平台应该联合起来,成立一个行业监督的平台。

现在自媒体账号基本都是实名制了,所以很容易就能发现平台上的那些违规作者。

对于此类侵权作者应该给予严重的处罚,并且禁止其在其他自媒体平台注册账号。

实际上就是永久被行业封杀了,这样或许能够形成一定的威胁力,如此一来自媒体行业才能够健康发展。

(选自《读书屋》)

(1)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2018年7月份启动的第14次“剑网行动”整治的重点在网络转载侵权、短视频平台版权侵权和三个版权问题重点领域,将持续4个多月。

B. 网络转载侵权主要是指那些未经许可就摘编整合、篡改新闻作品的行为和主流自媒体变相侵权的“洗稿”行为。

C. 凡不经授权而复制他人影视作品的,或假借合理使用的名义删减改编他人作品并通过网络传播的,都在第14次“剑网行动”重点整治之列。

D. 2018年版权执法部门将对动漫、网络直播、网络云空间、有声读物平台、网络音乐、知识分享、出版物等领域版权问题进行严查。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剑网2016”专项行动历时5个月,通过突出整治、重点查处的方式打击侵权盗版行为,进一步规范了网络的版权秩序。

B. 青海“剑网2017”专项行动重点是规范影视和新闻作品的网络版权秩序,通过查办大案要案,强化互联网企业的主体责任。

C. 自媒体灵活自由的特点决定了其不可监管性,所以当前部分自媒体的作者充当了内容搬运工,直接造成侵权行为的发生。

D. 大部分短视频类的自媒体运营者受自身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拍摄原创视频,其视频内容大都依靠盗取再编辑的方式获得。

(3)结合上面的材料,就如何实现自媒体中的短视频健康合理地发展提三条建议。

【答案】

(1)B

(2)C

(3)①各地版权执法部门应集中力量、快速查办短视频中的各类侵权盗版案件。

②短视频平台企业自觉规范版权授权和传播规则,构建良性发展的商业模式。

③短视频的创作者要尊重原创者的劳动付出,自觉做到不去侵犯他人的版权。

④利用实名制,实行行业封杀,形成威慑力。

【解析】【分析】⑴B范围缩小,原文中网络转载侵权指包含自媒体的“洗稿”行为,而不是只指主流自媒体的“洗稿”行为。

故B错误。

⑵C曲解文意,文中并没有说自媒体是不可监管的,而只是说其缺乏监督管理。

故C错误。

⑶“严厉打击各种传播侵权盗版作品行为,集中整治电子商务平台、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商店版权秩序,强化互联网企业的主体责任,维护良好的网络版权秩序”“专项行动期间,各地版权执法部门将集中力量、快速查办各类网络侵权盗版案件,对群众意见强烈、社会危害大的侵权盗版网站,将从严查处”“庞大的自媒体行业,必须实现自我的监督和净化”等等,从中筛选概括。

故答案为:

⑴B;⑵B;

⑶①各地版权执法部门应集中力量、快速查办短视频中的各类侵权盗版案件。

②短视频平台企业自觉规范版权授权和传播规则,构建良性发展的商业模式。

③短视频的创作者要尊重原创者的劳动付出,自觉做到不去侵犯他人的版权。

④利用实名制,实行行业封杀,形成威慑力。

【点评】

(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

做题前要通读材料,读懂材料内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充分理解。

然后将选项内容和原文逐一比照分析。

(2)本题综合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3)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答题的方向,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析,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

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

分条作答。

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进行概括。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直接导致经学在二十世纪衰落的原因,应该是1912年以后经学这门学科的消亡。

学科的消亡使经学失去了其应有的载体,被分割为文史哲三个学科,成为所谓“人文学科”的一部分。

尽管我们可以从历史、文学、哲学角度研究经学,但和以西医的方式研究中医一样,主要是一种外在的研究,经学的自主性丧失了。

   晚清的摧枯拉朽式失败带来一种客观效应,似乎中国传统的经学不足以济时之难。

这是后来新文化运动的推动者否定经学乃至文化传统的理由。

晚清道咸以后,清朝的社会政治系统已经开始发生崩解,以皇权及八旗、绿营兵为主体的政治架构已经不足以因应困局。

虽然由以曾国藩为首的一批理学士大夫组成的湘淮军系统暂时稳住了局面,所谓“同光中兴”,但在内对付太平军、捻军等似乎尚可,在外应对西洋文明却远远不够。

   因此,经学研究必须要发生新变,这种新变不只是作为常道的经学的自我要求,同时也还是在为清代以来的历史补课。

近代以来,不少学者已经开始从事这些工作,尽管他们的许多工作在经学内部也是极有争议的,但在主张有体有用、回归传统学术体系的意义上却是相通的,借用时下的学科分类体系,经学不仅涵盖人文学科,同时也包括杜会科学,两者相合,才是作为内圣外王形态的经学,才是未来新经学的应然形态。

   经学应该取精用宏,广泛吸收人类文化遗产,发掘经典自身意蕴,形成能够为与目前人类文明对话奠定基础的新的经典诠释。

在这方面,无论晚周、汉唐、宋明还是清代,都产生了具有自己风格的重要经学著作,但能够代表中西会通时代的经学注疏,却仍然凤毛麟角。

中国经学学者应该自觉进行自身义理的反思,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与其他文化的深入对话。

在这一方面,二十世纪留下了不少遗产,这就是新儒学的各种形态。

经学不能故步自封,应该重新回到世界之中。

   经学要重新回复自身的社会实践性。

经学应该显示出其应对时代问题的能力,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解决方案,而不是供寻章摘句之用。

经学实践性最初的表现形式便是礼学,贯注于古典时代的人伦日用之中。

但由于古礼的原则至少在汉代以后就遭到了破坏,礼俗逐渐取代了礼的精神原则。

在经权之辨中,权的流变性超过了经的恒常性,这造成了唐宋,特别是明清以降中华文明的某些根本弊端,譬如诚信的内在动力缺失。

如何持守古礼中的常道,是当下经学应该致力的问题之一。

   经学应该守先待后,接上固有学术,对以往经学的各种形态进行更深入的清理,因此应该努力推进以经学自身为进路的学术史研究。

假如我们把经学理解为一种涵摄价值系统在内的知识体系,相比于佛学、西洋哲学、社会科学、神学等知识体系的自我清理来说,经学是远远落后的。

我们仍然缺少真正系统而通贯的经学史。

(摘编自邓志峰《衰落呼唤新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学科的消亡使经学失去了其应有的载体,导致经学缺失了自主性,也是经学在二十世纪衰落的直接原因。

B. 新文化运动的推动者否定经学乃至文化传统,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中国传统的经学不足以济时之难。

C. 要形成贯通中西的经学,经学研究者要进行义理反思,吸收中华文化遗产,发掘经典自身意蕴。

D. 礼学对经学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是经学实践性最初的表现形式,贯注于古典时代的人伦日用之中。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从二十世纪经学衰落原因入手,阐述了经学需要新变,重点论述了经学如何发展的问题。

B. 文章在论证经学新变问题时运用了对比论证、引用论证和道理论证,其中以道理论证为主。

C. 文章指出了经学和经学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经学研究的具体措施,论证结构清晰,逻辑严密。

D. 文章论述中坚持一分为二的原则,如“经学要重新回复自身的社会实践性”注重正反两面的论述,具有辩证意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为内圣外王形态的经学和未来新经学的应然形态,应该是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有机融合的结果。

B. 经学研究要革新,既有经学内在发展的自我要求,更为重要的是寻找经学应有的载体,为清代以来的历史补课。

C. 经学新变的关键是经学要重新回复自身的社会实践性,重新回到世界之中,取精用宏。

D. 经学发展有过一段黑夜,但未来发展的道路还很漫长,我们仍然缺少真正系统而通贯的经学史。

【答案】

(1)C

(2)B

(3)D

【解析】【分析】

(1)C项,“吸收中华文化遗产”错误,文章第四段说“广泛吸收人类文化遗产”,可见是“人类文化遗产”,而非“中华文化遗产”。

故选C。

(2)B项,“对比论证、引用论证和道理论证”错误,文章没有用“引用论证”。

故选B。

(3)A项,“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有机融合”错误,文章第三段说“经学不仅涵盖人文学科,同时也包括社会科学,两者相合”,不包括“自然科学”。

B项,“更为重要的是寻找经学应有的载体,为清代以来的历史补课”错误,从文中来看,作者并没有强调这一点“更为重要”。

C项,“经学新变的关键是经学要重新回复自身的社会实践性”错误,原文没有指出“经学新变的关键”,选项不符合文意。

故选D。

故答案为:

⑴C;⑵B;⑶D;

【点评】

(1)此题考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

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

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

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3)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书香何来

张玮

   文学阅读对于一个民族的健康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总是说要“建立书香社会”。

书籍,真的是有香味的吗?

   一般来说,我们年轻的时候,闻到的书香更多也更浓烈一些——许多人还记得好不容易得到一本书,喜欢得不得了,除了看,还要不断地嗅,觉得它真的是香极了。

那时将纸页贴在鼻子上闻到的美好气息,并不完全是一种错觉。

墨和纸张纤维的气息,那来自于原野大地的气质被提留出来,吸进了肺腑,令人兴奋而愉悦。

纸和墨都是好东西,是大地上长出来的阳光下的生命。

大地上的植物经过很多环节,最后转化为书,也等于是另一种形式的开花结果。

它的香味更深地藏在了里边,我们一遍遍读书,打开它,也就是在享受它的气息。

   眼下我们谈到阅读难免会有一种忧虑,就是读者越来越少,以前那种万人争读的盛况已经不复存在,好像真的出现了阅读危机。

其实,我们尽可以放心,这世上只要有人存在,就会有这种阅读,读者是永远存在的,人类这个与生俱来的嗜好并没有改变。

问题在于其他,比如说阅读的形式改变了。

网络上的小说一个月就能达到几十万几百万的点击量,杂志、报纸、书籍的出版也増加到前所未有的数量。

一部长篇小说出版后,印数是一两万十几万不等,而放到网上,短短的时间内点击量就能达到几十万。

这又使我们不免疑虑:

纯文学作品在短时间里,会有几十万的阅读量吗?

   原来,为数不少的人也就是用鼠标点开看一下,然后就走掉了。

他们只是“到此一游”而已。

有深度的阅读少了,浮光掠影的阅读多了。

据统计,当下的纯文学印刷量已经比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翻了好几倍,而现代化的传播手段,教育程度的普及与提高,不同程度上使总的阅读量都较前大为増加了。

看来对文学阅读的忧虑,主要是因为缺少高品质的阅读者。

   现在的阅读大半是闻不到书香的。

这除了因为匆促的浏览,不能感受文宇深处的蓄藏,还因为更多是从荧屏上阅读的缘故。

比起印刷的书籍,电子技术生成的文字离大地生长的意义相隔太远了。

从荧屏上捕捉一些信息还可以,要慢慢揣摩文字就困难了。

所以,现在知道很多消息的人随处可见,而保持了个人思考カ的人却不多。

大家都在说潮流中传来传去的见解,并没有多少自己的主意。

看来我们从离开了书籍之后,也就从根本上告别了“书香”这个概念。

   不过,当我们真的离开荧屏回到书籍,那又会怎样?

现在打开一份杂志,翻阅书店或街摊上摆放的一些读物,情况也并不美妙。

对不少人来说,这些读物里面会散发出刺鼻的气味。

本来是很好的纸印出来的,应该有书的香气,可是由于上面印的是许多不洁的内容,等于藏纳了污垢,这让我们从哪里去找书香?

   一个留恋美好阅读的人,除了自己要苦苦寻笕好书,还要同时忧虑这个世界。

他常常想通过媒体表达自己的忧虑,可是渐渐发现这也是很困难的事情。

因为实用主义盛行,到处是只问实利,不问手段。

他们痛苦地发现,有许多人为了商业利益,正不断推广文化垃圾,而优秀之作却没什么影响力。

那些适应商品社会游戏规则、沉醉其中的人会名噪一时,而那些深沉的阅读者,在群众中却显得很不合时宜。

急功近利型的写作,让那些对时代对读者对自己都有承诺的人感到越来越疲惫,因为日复一日的磨损,无论对肉体还是精神,都是严重的消耗。

   文明之地不是以金钱多少来界定的,幸福之地也不是这样来界定的。

有人说庸俗与否只是个人事情,并不妨害别人。

其实哪有这样简单?

庸俗的人一旦管理了一个社区,他就会让全社区按他的低级趣味运行,到处散发出庸俗的气味。

这样的地方,我们还怎么能闻到“书香”?

   所以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梦想:

这辈子能到一个大地绿色蓬勃、人们手不释卷的地方去生活,那个地方不需要十分富有,但那里的人群是能够安静读书、不吵闹别人的。

是的,爱读书的地方一般都是绿色较多的,日子也安稳富裕。

说到底,书香扑鼻之地,也就是人类生存的幸福之地。

(1)下面对这篇散文的内容分析和艺术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据统计,当下纯文学的阅读总量比以前大为増加,但这并不意味着阅读质量也比以前大大提高。

B. 作者认为依赖现代传媒(比如网络)的阅读,不利于引发人们的思考力,很难建立书香社会。

C. 文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下人们阅读的现状,表达作者对创造高质量的精神生活的忧虑。

D. 作者感叹当下社会“实用主义”盛行,产生的文化垃圾严重地消耗着人们的肉体和精神。

(2)结合全文,说说题目中的“书香”包含了哪儿层含义。

(3)作者认为,从屏幕上阅读,难以慢慢揣摩文字。

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

请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

(1)C

(2)①书籍里藴藏着植物的气息,散发墨和纸张的气味。

②书籍中有美好的内容,读书过程中有着读者的思考。

③书中蕴含着作者对时代的关注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3)同意,现在知道很多消息的人随处可见,而保持了个人思考力的人却不多。

大家都在说潮流中传来传去的见解,并没有多少自己的主意。

【解析】【分析】

(1)选项C,曲解文意。

“表达了作者对创造高质量的精神生活的忧虑”错误,应该是“表达了作者对创造高质量的精神生活的期待”。

从文本内容可知:

所以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梦想:

这辈子能到一个大地绿色蓬勃、人们手不释卷的地方去生活,那个地方不需要十分富有,但那里的人群是能够安静读书、不吵闹别人的。

故选C。

(2)根据对文章标题“书香何来”的把握,结合文本内容理解“书香”的含义,有以下文本内容可供答题使用:

一般来说,我们年轻的时候,闻到的书香更多也更浓烈一些——许多人还记得好不容易得到一本书,喜欢得不得了,除了看,还要不断地嗅,觉得它真的是香极了。

那时将纸页贴在鼻子上闻到的美好气息,并不完全是一种错觉。

墨和纸张纤维的气息,那来自于原野大地的气质被提留出来,吸进了肺腑,令人兴奋而愉悦。

看来我们从离开了书籍之后,也就从根本上告别了“书香”这个概念。

现在的阅读大半是闻不到书香的。

这除了因为匆促的浏览,不能感受文宇深处的蓄藏,还因为更多是从荧屏上阅读的缘故。

一个留恋美好阅读的人,除了自己要苦苦寻笕好书,还要同时忧虑这个世界。

(3)首先考生要注意明确自己的观点,如果是认同,就要结合文本中内容进行思考和作答,根据对以下原文内容的把握:

比起印刷的书籍,电子技术生成的文字离大地生长的意义相隔太远了。

从荧屏上捕捉一些信息还可以,要慢慢揣摩文字就困难了。

所以,现在知道很多消息的人随处可见,而保持了个人思考カ的人却不多。

大家都在说潮流中传来传去的见解,并没有多少自己的主意。

看来我们从离开了书籍之后,也就从根本上告别了“书香”这个概念。

考生可以从荧屏阅读的弊端上进行作答,深刻反思现代阅读的现状,进而去呼吁纸质的“书香”阅读。

故答案为:

⑴C;

⑵①书籍里藴藏着植物的气息,散发墨和纸张的气味。

②书籍中有美好的内容,读书过程中有着读者的思考。

③书中蕴含着作者对时代的关注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⑶同意,现在知道很多消息的人随处可见,而保持了个人思考力的人却不多。

大家都在说潮流中传来传去的见解,并没有多少自己的主意。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

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

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⑵此题考查标题含义的能力。

答题时,应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及主旨的基础上,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分析作答。

答题时,可联系标题常用的双关、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从小说的文章主旨、思想情感、作者的观点立场等角度分析作答即可。

书香表层含义书籍里蕴藏的植物的气息和书籍里散发的墨和纸张的气味。

深层含义读书过程中读者的思考、书籍中美好的内容和书中蕴涵的作者对时代的关注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⑶此题考查个性化阅读和创意解读的能力。

此类题目虽然有一定的开放性,但答案必须以文本为依据,即不论从何角度探究,归根结底是基于对文本的准确理解,从文本中提炼观点,切不可空发议论。

思路是:

首先明确提出观点,然后结合文本内容分层思考,分条作答。

无论同意还是不同意从荧屏上阅读,难以慢慢揣摩文字,都要先表明观点,再结合文本分析。

4.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互联网和科技与教育的结合不是新鲜事,近几年被不断提及的在线教育就是很好的例子。

2016年又有一种新鲜形式迅速崛起一一直播课。

直播其实是在线学习的一种形式,在互动性和教学效果上可以说完胜录播,成为当下最热门的K12辅导和学习形式。

所谓K12教育,“K”代表Kindergarten(幼儿国),“12”代表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12年中小学教育。

   对于K12消费者群体而言,因为每天上学、放学,学习的时间相对固定为晚上,在线直播是比较适合的模式。

此外,教育机构之所以都瞄准教育直播课,还有一个原因是直播是当下比较靠谱的变现方式。

数据显示,参与调查的近7成家长会给孩子购买直播课,也从侧面反映了直播课被家长和学生接受的程度很高。

   直播课巨大的市场需求,在2016年促使一大批教育直播机构出现。

   传统教育机构,如新东方,在2016年7月成立子公司北京东方优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在线直播课为核心主营业务,辅以在线一对一课程、私播优选(录播课)等授课方式。

还有“好未来”,2016年,以录播为主的“学而思网校”转型直播+辅导模式,与其旗下另一产品“海边”分别开展直播业务。

截至2016年8月31日,好未来旗下的学而思网校覆盖城市超过40个,学员数量在40万左右,占到总学员数的23%。

在线下教学中心无法覆盖到的四五线城市,新东方和好未来都在尝试以在线特别是直播的方式渗透,触达更多的用户。

   一些新兴教育平台也推出了直播课程抢占直播市场,如猿题库更名为猿辅导、发力在线直播课、作业帮推出“果园直播课”、学霸君推出“不二课堂”等,甚至以游戏赛事直播出身的斗鱼也推出“鱼教鱼乐教育频道”,希望能在教育直播中分一杯羹。

   直播时代,最关鍵的是老师。

“网红教师”似乎成了直播的最大看点之一,也成了学生选择直播课程重要的参考。

而网红教师不仅是对传统教育行业的变革,也成为K12教育机构的主打牌之一,很多直播课就是在发展网红教师这一思路下争取更多的用户和利润,如猿辅导开出20-50万年薪招聘全职教师,发力K12直播大班课;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