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急诊重症肺炎临床实践专家共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73840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39.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急诊重症肺炎临床实践专家共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中国急诊重症肺炎临床实践专家共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中国急诊重症肺炎临床实践专家共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中国急诊重症肺炎临床实践专家共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中国急诊重症肺炎临床实践专家共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急诊重症肺炎临床实践专家共识.docx

《中国急诊重症肺炎临床实践专家共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急诊重症肺炎临床实践专家共识.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急诊重症肺炎临床实践专家共识.docx

中国急诊重症肺炎临床实践专家共识

中国急诊重症肺炎临床实践专家共识

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

摘要:

重症肺炎〔severepneumonia,SP〕是由肺组织〔细支气管、肺泡、间质〕的炎症,开展到一定疾病阶段,恶化加重形成的,会引起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

社区获得性肺炎〔munity-acquiredpneumonia,CAP〕、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acquiredpneumonia,HAP〕、安康护理(医疗)相关性肺炎(healthcare-associatedpneumonia,HCAP)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VAP〕均可引起重症肺炎〔severepneumonia,SP〕,SP病死率高达30-50%,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加重医疗经济负担。

重症肺炎救治的首站多为急诊科,并需要呼吸、监护病房、感染、检验等临床多科室协作才能完成。

随着近年来重症肺炎在病原学、病情评估和临床预后等方面研究的不断深入,为更好地指导重症肺炎的治疗,于学忠等制定了本共识,对重症肺炎处理流程的规和分诊,急诊及入院后评估,治疗及治疗后评估等方面进展了阐述。

关键词:

重症肺炎(SP);临床实践;处理流程;急诊诊治流程;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医院获得性肺炎(HAP)

 

前言

因不同病因、不同病原菌、在不同场合所导致的肺组织〔细支气管、肺泡、间质〕的炎症,有着相似或一样的病理生理过程,开展到一定疾病阶段,均可恶化加重成为重症肺炎〔severepneumonia,SP〕,引起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

社区获得性肺炎〔munity-acquiredpneumonia,CAP〕、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acquiredpneumonia,HAP〕、安康护理(医疗)相关性肺炎(healthcare-associatedpneumonia,HCAP)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VAP〕均可引起重症肺炎〔severepneumonia,SP〕,SP病死率高达30-50%,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加重医疗经济负担[1-5]。

重症肺炎救治的首站多为急诊科,并需要呼吸、监护病房、感染、检验等临床多科室协作才能完成。

随着近年来重症肺炎在病原学、病情评估和临床预后等方面研究的不断深入,为更好地指导重症肺炎的治疗,于学忠等参考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2年?

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

,2006年?

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美国IDSA/ATS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指南以及2014年中国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治疗指南,2015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感染学组起草的?

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应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制定了本共识,以期建立一个符合中国国情和临床实际的重症肺炎临床处理路径和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对处理流程的规和分诊,急诊及入院后评估,治疗及治疗后评估等方面进展了阐述。

 

1重症肺炎急诊诊治流程,诊断标准及疾病严重程度评价:

1.1重症肺炎急诊诊治流程〔见图1〕

1.2重症肺炎的诊断

1.2.1肺炎〔pneumonia〕:

具备下述前4项中任何1项加上第5项,并除外肺结核、肺部肿瘤、非感染性肺间质性疾病、肺水肿、肺不、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肺血管炎等即可诊断。

包括:

①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病症加重,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②发热;③肺实变体征和〔或〕湿性罗音;④外周血(WBC)>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核左移;⑤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新出现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

1.2.2社区获得性和医院获得性肺炎:

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炎,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发病的肺炎,其重症者称为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everemunity-acquiredpneumonia,SCAP〕。

SCAP目前在国外无统一的界定标准。

英国胸科协会BTS[7]指南提出将CURB-65评分3分以上者视为重症。

1.2.3医院获得性肺炎:

HAP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感染潜伏期,而于入院48小时后在医院发生的肺炎,其重症者称为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severehospital-acquiredpneumonia,SHAP〕。

国2002版?

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

[9]指出SHAP标准同SCAP标准,但是HAP中晚发性发病〔入院>5d、机械通气>4d〕和存在高危因素者,即使不完全符合重症肺炎诊断标准,亦视为重症。

SCAP和SHAP在致病菌谱、潜在耐药菌和多重耐药菌感染风险、抗菌药物选择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1.2.4重症肺炎:

目前多采用美国IDSA/ATS[6]制订的重症肺炎判定标准,包括2项主要标准和9项次要标准。

符合以下1项主要标准或≥3项次要标准者即可诊断。

主要标准:

①气管插管需要机械通气,②脓毒症休克积极体液复后仍需要血管活性药物。

次要标准:

①呼吸频率≥30次/分,②Pa02/Fi02≤250mmHg,③多肺叶浸润,④意识障碍和/或定向障碍,⑤血尿素氮≥20mmg/dL,⑥白细胞减少症〔WBC计数<4×109/L〕⑦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计数<100×109/L〕⑧体温降低〔中心体温<36℃〕⑨低血压需要液体复。

此重症肺炎诊断标准较为繁琐复杂,近年来国外有学者推荐[8]在美国IDSA/ATS标准上进展一定的简化,中国2015年成人CAP指南[具体发表期刊时间待定]采用新的简化诊断标准:

符合以下1项主要标准或≥3项次要标准者可诊断为重症肺炎,需密切观察、积极救治,并建议收住监护病房治疗。

主要标准:

①气管插管需要机械通气,②脓毒症休克积极体液复后仍需要血管活性药物。

次要标准:

①呼吸频率≥30次/分,②Pa02/Fi02≤250mmHg,③多肺叶浸润,④意识障碍和/或定向障碍,⑤血尿素氮≥7mmol/L,⑥低血压需要积极的液体复。

1.3病情评估重症肺炎评估包括肺炎本身严重程度评估和脏器功能受损程度评估两大方面,临床中多采用评分系统进展。

1.3.1肺炎评分系统:

目前用于评估肺炎病情严重程度的评分标准有很多,最常使用的是CURB评分[10]、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linicalPulmonaryInfectionScore,CPIS〕和PSI〔pneumoniaseverityindex〕评分[11]。

英国胸科协会BTS[7]指南采用的是CURB评分系统,分值≥3分视为高危,需要入住监护病房治疗且患者死亡率明显增加。

对于不方便进展生化检测的医疗机构,以及急诊的首诊医生〔包括急救人员〕在实验室检查报告之前,可使用CRB-65评分对患者病情做出初步判断和处理。

CRB-65评分中不包含尿素氮工程,余标准同CURB-65评分一致,分值≥2分视为高危。

相比CURB系统,PSI评分和CPIS评分较为细致复杂,均包含血气等实验室检查以及X片等影像学检查,对收入监护病房患者评估的敏感性更高[12-14]。

此外,CPIS评分≦6分可考虑停用抗菌药物。

美国IDSA/ATS对上述评分均予推荐。

其中,CURB-65评分更适用于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评估,适用于门急诊患者;PSI评分和CPIS评分系统更适于指导急诊留观/病房医生和ICU医生对重症患者进展更为精细的诊治。

具体见表1。

1.3.2脏器功能评分系统:

美国IDSA/ATS指南推荐对于重症肺炎患者,需要收入监护病房治疗,且重症肺炎患者多引起脏器功能不全,故亦须对重症患者进展脏器功能评估以提供客观、量化的指标指导临床诊治及判断预后。

临床使用最为广泛的是MODS评分、SOFA评分和APACHEII评分。

1.3.2.1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评分〔MODS〕:

MODS评分由6个脏器系统的评分组成,每个脏器系统的分值为0~4分,0分代表脏器功能根本正常,总分为0~24分。

主要指标包括:

①呼吸系统:

氧和指数〔PaO2/FiO2〕;②肾脏系统:

血清肌酐浓度;③肝脏系统:

血清胆红素浓度;④血液系统:

血小板计数;⑤神经系统: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⑥心血管系统:

压力调整后心率〔pressure-adjustedheartrate,PAHR〕,PAHR=心率×右房压〔或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

1.3.2.2全身性感染相关性功能衰竭评分(sepsis-relatedorganfailureassessment,SOFA):

同MODS评分相似,SOFA评分亦由6个脏器系统的评分组成,每一个脏器的分值为0分〔正常〕~4分〔最差〕,每天记录一次最差值。

SOFA评分所采取的变量均为持续性,其目的是描述MODS的发生、开展,并评价疗法对脏器功能失常或衰竭进程的影响。

1.3.2.3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安康状况评分(acutephysiologyandchronichealthevaluation,APACHE):

APACHE评分系统是由急性生理学评分〔APS〕、年龄评分、慢性安康状况评分3局部组成,理论最高分值为71分,分值越高病情越重。

其中,APACHEII评分更为简便可靠,临床使用最为广泛。

1.4实验室检查

1.4.1血、尿、便常规:

1.4.1.1血常规:

重点关注白细胞及其分类,红细胞、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

意义:

①了解感染严重程度,②指导液体复。

其中,血小板进展性下降多提示预后不良。

1.4.1.2尿常规:

重点关注尿PH,SG,WBC,RBC,亚硝酸盐和酮体。

意义:

①除外有无泌尿系感染,②了解酸碱度及尿液浓缩情况以辅助液体治疗。

其中,亚硝酸盐阳性较尿白细胞更能说明泌尿系感染存在,重症患者尚需警觉酮症的出现。

1.4.1.3便常规:

重点关注便潜血试验。

意义:

警觉消化道出血和胃肠功能衰竭等情况。

1.4.2生化检查:

包括乳酸、肝功能〔转氨酶、胆红素、白球比〕,肾功能〔肌酐、尿素氮〕,血糖,电解质,白蛋白等监测指标。

其中乳酸≦4mmol/L多提示预后不良,而乳酸持续时间较单次测定值更能反映预后,建议连续监测。

1.4.3动脉血气分析:

SP患者应第一时间检查并连续屡次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同时记录标本采集时的吸氧浓度。

重点关注PH,PO2,PCO2,BE,HCO3-。

意义:

①维持机体酸碱平衡,②改善缺氧、纠正CO2潴留,③协助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参数调整。

1.4.4凝血功能:

重症感染及其炎症反响可导致凝血功能障碍、血栓形成及出血风险,严重者可引起弥漫性血管凝血〔DIC〕的发生。

故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等检查应做为SP患者的常规检测和监测指标。

1.4.5C反响蛋白[16]:

可以较好的反响机体的急性炎病症态,敏感性高。

但对于感染或非感染性疾病的鉴别缺乏足够的特异性,也不能用于细菌性感染和病毒性感染之间的鉴别。

CRP>10mg/L提示急性炎症反响,可以用于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

1.4.6降钙素原〔PCT〕:

PCT是细菌或真菌感染早期的一个诊断指标,并与感染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

显著升高的PCT对全身重度感染性疾病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可作为重度感染的早期预测指标[17]。

正常参考值<0.05μg/L。

PCT对临床抗菌药物治疗指导意义如下[18]:

1.4.6.1PCT<0.25μg/L时,可不使用抗菌药物进展治疗。

1.4.6.20.25≤PCT<0.5μg/L时考虑可能存在局部感染,建议查找感染源并复查,可以使用抗菌药物治疗。

1.4.6.3PCT≥0.5μg/L时强烈考虑存在细菌感染和全身炎症反响,必须严格遵循抗菌药物的使用方法及原那么进展治疗。

1.4.6.4PCT在2-10μg/L提示脓毒症发生可能,需每日复查并评估目前脓毒症治疗方案。

1.4.6.5PCT≥10μg/L提示严重脓毒症发生可能,死亡风险高。

建议将PCT及CRP作为重症患者的常规检测工程并动态监测以评估病情。

1.5病原学诊断SP患者推荐病原学检查方法包括:

痰涂片及培养、血培养、胸腔积液培养、肺泡灌洗、非典型病原体筛查、呼吸道病毒筛查、嗜肺军团菌1型尿抗原及肺炎链球菌尿抗原等。

1.5.1微生物标本检测:

应在抗菌药物使用前,同时进展常规血培养和呼吸道标本的病原学检查〔痰涂片及痰培养〕。

凡合并胸腔积液并能够进展穿刺者,均应进展胸水病原检测[19],插管患者可进展抽吸物培养[7]。

目前细菌学的标准为呼吸道分泌物细菌计数大于10*5cfu/ml,肺泡灌洗液>10*4cfu/ml及防污染毛刷>10*3cfu/ml即可判定阳性结果。

1.5.1.1痰标本要求[19]:

〔1〕采集:

尽量在抗菌药物治疗前采集标本。

嘱患者先行漱口,并指导或辅助其深咳嗽,留取脓性痰送检。

无痰患者检查分枝杆菌和肺孢子菌可用高渗盐水雾化吸人导痰。

真菌和分枝杆菌检查应收集3次清晨痰标本;对于通常细菌,要先将标本进展细胞学筛选。

〔2〕送检:

尽快送检,不得超过2h。

延迟送检或待处理标本应置于4℃保存,保存的标本应在24h处理。

〔3〕实验室处理:

挑取脓性局部涂片作革兰染色,镜检筛选合格标本〔鳞状上皮细胞<10个/低倍视野,多核白细胞>25个/低倍视野,或二者比例<1:

2.5〕。

1.5.1.2血培养标本要求:

〔1〕采集:

尽量在抗菌药物治疗前采集,防止静滴抗菌药物的静脉处采血,不应从留置静脉或动脉导管去学。

以正在畏寒、寒颤前半小时为佳或停用抗菌药物24小时后。

每日每名患者采血2次,间隔0.5-1.0小时;必要时次日再做血培养2次。

采血量要足够,培养基与血液之比10:

1为宜。

〔2〕送检:

采血后应立即送检,最好2小时之,室温下保存标本。

血培养出现阳性结果即考虑有临床意义〔除外污染〕。

1.5.1.3肺泡灌洗:

对于有条件的医院,还可以肺泡灌洗液可进展涂片,培养及分子生物学诊断。

对于厌氧菌、肺孢子菌,采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标本进展检查的阳性率可能更高。

1.5.1.4病毒别离:

病毒别离为实验室检测的“金标准〞;从呼吸道样本中别离出流感病毒。

在流感流行季节,流感样病例快速抗原诊断和免疫荧光法检测阴性的患者建议也作病毒别离[20,21]。

1.5.1.5肺炎支原体别离培养法:

MP细胞别离培养法一直被认为是MP感染诊断的“金标准〞,传统的细胞培养法临床已根本不用,多为科研及回忆性诊断。

快速培养法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检测手段,利用MP生长代的酸性产物使培养基液体中指示剂颜色发生改变来判断MP生长。

24-48h即可出结果,但对于真菌及耐药菌而言,易有假阳性出现。

1.5.1.6真菌的微生物标本及检测[22]:

标本应为新鲜、合格标本。

其检测手段包括传统的真菌涂片、培养技术以及新近的基于非培养的诊断技术。

包括:

〔1〕血液、胸腹水等无菌体液隐球菌抗原阳性;〔2〕血液、胸腹水等无菌体液直接镜检或细胞学检查发现除隐球菌外的其他真菌〔镜检发现隐球菌可确诊〕;〔3〕在未留置尿管的情况下,连续2份尿样培养呈酵母菌阳性或见念珠菌管型;〔4〕直接导尿术获得的尿样培养呈酵母菌阳性〔尿念珠茵>105CFU/ml〕;〔5〕更换尿管前后的2份尿样培养呈酵母菌阳性〔尿念珠菌>105CFU/ml〕;〔6〕气道分泌物[包括经口、气管插管、支气管肺泡灌洗、保护性标本刷等手段获取的标本]直接镜检/细胞学检查发现菌丝/孢子或真菌培养阳性;〔7〕经胸、腹、盆腔引流管/腹膜透析案等留取的引流液直接镜检/细胞学检查发现菌丝/孢子或真菌培养阳性;〔8〕经脑室引流管留取的标本直接镜检/细胞学检查发现菌丝/孢子或培养阳性;〔9〕血液标本半乳甘露聚糖抗原〔GM〕或ß-1,3-D葡聚糖〔G试验〕检测连续2次阳性。

1.5.2尿检及血清学检测:

1.5.2.1尿检:

推荐CURB-65评分2分以上肺炎即均需进展肺炎链球菌尿抗原检测,3-5分患者均需进展军团菌尿抗原检测。

推荐所有重症肺炎患者需要检测军团菌尿抗原。

国临床上多应用血清抗体检测法检测军团菌,由于军团菌抗体通常在发病2~3周才产生[23],且20%~30%的患者不产生抗体[24],故尿抗原检测法是诊断军团菌肺炎的一线方法,有助于早期诊断。

1.5.2.2血清学抗体检测:

采集间隔2-4周急性期及恢复期的双份血清标本,特异性IgM升高对诊断有参考价值,特异性抗体水平恢复期比急性期有4倍或以上升高有回忆性诊断意义。

主要用于非典型病原体抗体〔军团菌、肺炎支原体及肺炎衣原体〕或呼吸道病毒特异性抗体滴度的测定[20,21,25-27]。

阳性标准:

(1)军团菌抗体检测[28]:

通常需急性期及恢复期双份血清,抗体呈4倍或以上增长,且效价≥1:

128;或单份血清抗体效价≥1:

256时,考虑军团菌感染。

(2)肺炎支原体〔MP〕检测:

MP抗体检测方法主要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颗粒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等,目前多采用颗粒凝集法测定IgM抗体,国研究显示,颗粒凝集法的灵敏性可达90%以上,特异性86%以上,显著高于ELISA和冷凝集试验[29,30]。

采集间隔2-4周急性期及恢复期的双份血清标本,抗体滴度呈4倍或4倍以上变化〔增高或降低〕,同时MP抗体滴度〔补体结合试验〕≥1:

160对MP感染早期有诊断意义。

MP感染还可检测MP-IgA抗体,其出现较IgM稍晚,持续时问长,特异性强[31]。

另外,国临床上仍有使用冷凝集素试验检测MP,其优点为简单、快速,阳件标准为≥1:

32。

但其敏感件、特异性较差。

(3)肺炎支衣原体〔CP〕抗体检测和沙眼衣原体〔CT〕抗体检测[31]:

原理同MP,确诊CP急性感染应强调双份血清〔间隔2周〕,恢复期抗体滴度上升4倍或下降至原来的1/4有诊断价值;单份血清特异性IgM抗体滴度持续升高也有诊断价值,这包括CP-IgG>1:

512、CT-IgM>1:

64。

(4)病毒检测[20]:

检测流感病毒特异性IgM和lgG抗体水平。

动态检测的IgG抗体水平恢复期比急性期有4倍或以上升高有回忆性诊断意义。

1.5.2.3血清学抗原检测:

(1)病毒抗原检测[20,21]:

可做为早期快速诊断的初筛方法,快速抗原检测方法可采用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呼吸道样本〔咽拭子、鼻拭子、鼻咽或气管抽取物中的黏膜上皮细胞〕,使用单克隆抗体来区分甲、乙型流感,一般可在数小时以获得结果。

其他还有胶体金试验,一般能在10~30min获得结果。

对快速检测结果的解释应结合患者的流行病史和临床病症综合考虑:

在非流行期,阳性筛查结果有可能是假阳性;在流行期,阴性的筛选检测结果可能是假阴性;这两种情况均应考虑使用RT-PCR或病毒别离培养作进一步确认。

(2)真菌检测[1,2,6-8]:

G试验对除隐球菌和接合菌以外的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有参考价值,血液标本G试验连续2次阳性具有诊断意义。

血液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隐球菌抗原阳性对于隐球菌感染具有诊断学意义。

半乳甘露聚糖抗原对侵袭性曲霉感染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32-36],血液标本GM实验〔ELISA〕连续2次吸光度指数〔GMI〕值>0.8或单次GMI值>1.5具有诊断意义。

1.5.3核酸检测等分子诊断学进展:

1.5.3.1病毒[20,21]:

PCR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是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等呼吸道病毒感染快速诊断的首选方法。

以RT-PCR〔最好采用realtimeRT-PCR〕法检测呼吸道样本〔咽拭子、鼻拭子、鼻咽或气管抽取物、痰〕中的流感病毒核酸。

病毒核酸检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最好,且能快速区分病毒类型和亚型,一般能在4~6小时获得结果。

有关检测方法可从国家流感中心(.ic.org.)下载相关技术指南,已获国家批准检测试剂的参考产品说明书可从国家食品药品监视管理局(.sfda.gov.)查询下载。

1.5.3.2肺炎支原体及肺炎衣原体[37]:

已用于临床,可做为早期快速诊断的重要手段

1.5.3.3军团菌[25]:

可用于早期诊断,但尚未在临床推广。

1.5.3.4结核分枝杆菌[38]:

商业诊断产品已被WHO推荐用于肺及肺外结核的检测。

1.6影像学检查肺炎患者应于入院时常规进展正侧位X片检查,对于体位受限及不方便移动的患者可行床旁胸片检查。

如条件许可应行胸部CT进一步了解肺部情况。

对于复查时机,目前国外并无权威的统一推荐,但对于重症患者,尤其初始治疗无反响甚至加重时,需注意复查影像学并与之前结果进展比拟。

重症肺炎的诊断及病情评估,需利用现有的病情及脏器功能评分系统、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查及影像学等综合考虑,以指导临床治疗。

2重症肺炎治疗

2.1抗菌药物使用原那么重症肺炎患者应立即给予恰当的经历性初始抗菌药物治疗,给予抗菌药物治疗前留取病原学检测标本。

根据临床和流行病学根底,抗菌药物方案应尽量覆盖可能的致病菌。

2.1.1广谱抗菌药物和定植菌:

2.1.1.1广谱抗菌药物〔wide-spectrumantibiotic〕:

是指抗菌围〔抗菌谱〕比拟广泛的药物,不仅能够抑制或杀灭大局部的革兰阴性菌和阳性菌,某些药物对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和原虫亦有效果。

在重症肺炎致病菌未能明确时,推荐广谱抗菌药物治疗。

2.1.1.2定植菌:

是指微生物〔细菌〕通过不同环境、路径进入机体,在人体特定部位定居、生长并繁殖。

当产ESBL细菌、MRSA等特殊微生物出现时,即使考虑为定植菌,且宿主也未发生感染,但会对其他免疫功能低下者和具有侵入途径者〔如气管切开、深静脉置管、呼吸机辅助等〕造成严重威胁,建议加强感控措施、隔离或去定植处理。

2.1.2抗菌药物种类选择的原那么:

2.1.2.1SCAP及SHAP病原学的特殊性:

(1)SCAP[7]:

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军团菌,G-杆菌。

对于免疫缺陷患者及特殊流行病学史/旅行史的患者需注意病毒、真菌及特殊致病菌感染。

(2)HCAP/HAP/迟发型VAP[39,40]:

多为多重耐药菌株,如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肠杆菌属〔肺炎克雷伯,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3)我国流行病学的特征:

近年来病原学的流行病学研究[41],2015年国CAP指南指出需要收住监护病房的SCAP患者:

肺链仍是最常见的病原体。

—青壮年、无根底疾病:

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病毒、腺病毒、军团菌

—老年人〔年龄大于65岁〕或有根底疾病:

肺炎链球菌、军团菌、肺炎克雷伯菌等肠杆菌科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厌氧菌、流感病毒、RSV病毒

—有构造性肺病患者:

铜绿假单胞菌,肺炎链球菌、军团菌、肺炎克雷伯菌等肠杆菌科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厌氧菌、流感病毒、RSV病毒

2.1.2.2阶梯治疗策略

目前国外指南,对于SP患者,经历性初始治疗多推荐联合用药以覆盖可能的致病菌。

综合以下国外指南及综述,初始性可给予β-酰胺类联合阿奇霉素或氟喹诺酮类治疗;对于有铜绿假单胞菌危险因素的患者可予抗假单胞的β-酰胺+阿奇霉素或β-酰胺+氟喹诺酮治疗。

见表2。

推荐在起始治疗后根据病原体培养结果和患者对起始治疗的临床反响进展评估,以决定是否进展调整〔如降阶梯治疗〕。

2.1.2抗菌药物使用细那么

2.1.2.1常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方法:

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43-46]:

主要包括半衰期较短的β-酰胺类药物、大环脂类等。

其临床疗效与药物和细菌接触时间相关,PK/PD参数是游离型药物浓度高于最低抑菌浓度〔MIC〕持续时间占给药间隔百分比〔fT>MIC〕。

尤其是半衰期较短抗菌药物,可增加给药频次,延长静脉滴注时间,或采取持续静脉给药可以增加药物与致病菌接触时间

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46]:

浓度依赖性药物的杀菌效果、临床疗效与药物峰浓度上下密切相关,主要包括氨基糖苷类药物、氟喹诺酮类等药物。

主要PK/PD参数Cmax/MIC或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MIC,其特点具有首剂效应和较长的抗菌药物后效应〔PAE〕。

推荐可以最大的无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