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专项施工方案含管线保护.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73030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52.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坑专项施工方案含管线保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基坑专项施工方案含管线保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基坑专项施工方案含管线保护.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基坑专项施工方案含管线保护.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基坑专项施工方案含管线保护.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坑专项施工方案含管线保护.docx

《基坑专项施工方案含管线保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坑专项施工方案含管线保护.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坑专项施工方案含管线保护.docx

基坑专项施工方案含管线保护

第一章编制依据及工程概况

一、编制依据

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4、《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5、《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6、《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

7、《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9、施工图设计-海绵城市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设计包含雨水收集池一座,雨水收集池结构外部尺寸为长度31m、宽度13m、高度4.9m。

设计采用放坡开挖施工,开挖土质为强风化泥岩,开挖坡度为1:

0.7,采用挂网喷射混凝土护坡。

整平地面标高为15.8m,基坑开挖底标高为11.35m,开挖深度为4.45m;设计基坑安全等级为三级,使用年限1年。

 

第二章进度计划及资源投入

一、施工进度计划

本雨水收集池计划工期**日历天,计划开工日期****年**月**日,计划竣工日期:

****年**月**日,具体施工进度安排见附件《施工进度计划》。

二、资源投入计划

(一)机械设备投入计划

序号

设备名称

型号

规格

数量

额定功率

(KW)

生产

能力

备注

1

自卸汽车

东风

8辆

75

正常

2

汽车吊

16T

1台

105

正常

3

履带挖掘机

1m3

2台

115

正常

4

装载机(2m3)

ZL-40

1台

120

正常

5

喷射机

PJ-80

1台

30

正常

6

发电机

50KW

1台

200

正常

7

电焊机

BZX-300

1台

80KVA

正常

8

钢筋调直机

GTJ-8/14

1台

1.5

正常

9

钢筋切断机

GJ401

1台

2.3

正常

10

钢筋弯曲机

QJT-400

1台

2.3

正常

11

潜水泵

JYWQ型

2台

4

正常

(二)仪器仪表配置计划

序号

仪器设备名称

型号规格

数量

备注

1

全站仪

RTS632BL

1

含棱镜

2

水准仪

S3

2

含塔尺

3

钢尺

50m

5

4

钢尺

10m

10

5

混凝土坍落度筒

D-30A

2

6

水位计

SWJ-90型

1

(三)劳动力配置计划表

工种

拟投入人员数量

备注

管理人员

4

机械司机

10

测量工

4

喷锚工

4

钢筋工

4

砌筑工

6

普工

6

第三章主要施工方法

一、土方开挖

根据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及放坡系数,拟定开挖方式为分层机械开挖、人工修边检底的方式;计划分为二层开挖,第一层开挖深度为2.0m,第二次开挖至设计基坑底标高以上0.2m,采用人工清底至设计标高。

(一)场地整平及测量放线

土方开挖前,先对基坑周边整平处理,整平后地面标高为15.8m,场地整平后进行测量放线。

根据设计结构位置及开挖深度、放坡系数,计算出基坑顶部尺寸,采用全站仪测放出开挖基坑边线,并打木桩及撒灰线进行标识。

本工程设计基坑开挖底部尺寸为34m×16m,整平后地面标高为15.8m,设计基坑底标高为11.35m,开挖深度为4.45m,根据设计放坡系数1:

0.7计算,基坑开挖顶部尺寸为40.23m×22.23m。

(二)开挖顺序

根据工程量及工期等要求,拟采用1台挖掘机开挖。

为保证挖掘机正常运行,土方开挖时有备用1台挖掘机,同时在场地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投入施工,为提前完工及特殊情况留有余地。

为配合挖掘机转运土方,配备相应的渣土专用运输车。

根据基坑开挖深度,拟分为两层开挖,每层开挖顺序均由周边向中间进行,为护坡创造施工条件,减少施工干扰。

先挖第一层周边,形成施工平台,进行护坡施工,在护坡施工同时,开挖该层其它部位土方。

每层土方开挖过程中都要及时穿插进行该层护坡施工,完成后再紧接着进行下一层土方开挖及护坡工作,直至全部完工。

为配合护坡施工,开挖时应留好护坡操作面,并注意控制好虚土厚度,保持边坡平直,不得超挖、欠挖。

第一层土方开挖时,在基坑短边一侧预留施工通道暂不开挖,作为机械及运输车辆进出口,待土方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再对施工通道进行挖除及修坡,并及时进行通道位置喷锚护坡施工。

基坑分层开挖示意图

基坑开挖平面示意图

(三)土方开挖技术要点

1、若基坑挖好后不能及时进行下一道工序,可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200mm一层土不挖,待下一工序开始前再挖。

最后一层应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20cm到30cm左右用人工清理,其厚度应根据施工机械的性能决定,严禁扰动基底土。

2、机械开挖时,应控制好虚土厚度,基坑开挖边坡开挖符合设计要求及有关规定。

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经常检查坑壁的稳定情况。

开挖过程中,要注意经常检查,若遇到淤泥、流沙等软弱层时,必须及时请设计、监理及有关人员到现场解决。

3、基坑每挖下1m左右应修边一次,修边削平坑壁时应顺坑壁拉线边检查宽度并校正偏差。

基坑长度、宽度不得小于设计要求,允许偏差应控制在20mm范围内(不得欠挖)。

除基底宽度外,基坑底部应根据土质和施工需要适当增加工作面、排水设施和支挡结构的宽度。

4、基坑土方开挖应连续进行,尽快完成。

遇到障碍物时,应先探明障碍物的类型和范围,采用人工或机械破除。

遇到地下文物等应立即停止挖掘,上报有关部门处理。

5、开挖至坑底设计标高时,应进行一次找平,使基底凹凸不得超过±1.5cm,并按整平标志掌握下挖深度,避免超挖。

6、挖好的基坑,基底不得积水、虚土和泥浆,底面地基土必须保持原状结构,严禁被施工扰动。

对于个别超挖处,应取得设计同意,采用与基土相同的土料或碎石类土填补,并夯实至要求的密实度,必要时可以采用低标号的混凝土进行填补。

7、根据本工程基础类型及平面布置特点,基坑采用机械开挖,挖至近设计标高时采用人工修边检底,作业时,加强轴线、标高的传递、控制,不允许超挖。

8、在施工过程中要采取措施防止地面水流入坑内,避免边坡塌方或基底土遭到破坏。

9、基坑开挖至基底设计标高后,应会同设计、质检和建设单位检查基底土质、轴线及标高,并作出隐蔽记录。

(四)大雨施工防护措施

1、对于由基坑四周流下的地面水必须进行有效阻隔,由临时引水道引排到指定的安全排水处,所有排水设施必须畅通。

2、土方开挖时,应尽量减少开挖断面泥土暴露于空间,如无法避免,临时斜坡必须以板墙保护,并密封所有边线。

3、当斜坡暴露较长时间时,必须加上适当的表面保护层。

4、在斜坡或附近开挖,一定要做好保护盖措施,且要十分小心。

每次开挖尽量采用较短的坡面,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避免水流入及积存在坑内。

5、所有土方必须有斜坡,确保径流及避免积水。

(五)临边防护

基坑开挖完成后,用ф48钢管在基坑四周设置双侧栏杆,高出自然地坪≧1.2m,纵向间距1.5m,沿高度方向设置两根横杠,间距0.6m。

栏杆刷警示漆,悬挂警示牌,夜间加设红色警示灯。

基坑外施工人员不得向基坑内乱扔杂物,向基坑下传递工具、材料时要接稳后再松手。

下人通道应设在基槽开挖宽敞地段不影响正常施工,采用脚手架管搭设或竹梯,悬挂安全通道标志。

二、明排降水

(一)土方开挖降水

1、当基坑挖到接近地下水位时,沿坑底四周或中央开挖具有一定坡度的排水沟,沟底比挖土面低0.5m以上,挖土过程中跟随挖土分层布设排水沟。

2、根据地下水量的大小,在基坑四周设置集水井,集水井的直径0.5m,集水井底面低于挖土面0.5mm,使水顺排水沟流入集水井中。

其深度随着挖土的加深而加深,坑壁可用竹、木等材料简易加固。

3、用水泵抽出涌入集水井中的水,即可在基坑(槽)底面继续挖土。

4、当基坑底接近排水沟底时,再加深排水沟和集水井的深度,如此反复循环,直到基坑挖到所需的深度为止。

(二)基坑存续期间降水

1、当基坑挖至设计标高后,沿坑底四周设置300mm×300mm的排水沟,并在基坑四角设置600mm×600mm×600mm的集水坑,集水坑内设置水泵将水抽到坑顶截水沟内并排走。

2、排水沟、集水坑均采用M5水泥砂浆MU10灰砂砖砌筑,沟底和坑底为C15混凝土垫层,四周内壁均采用15mm厚1:

2水泥砂浆抹面。

3、基坑施工期间根据集水井积水情况抽水,要随时保持基坑底部干燥,直至土方回填完毕。

(三)地面排水系统

沿坡顶间隔1m范围外设置300mm×300mm排水沟(也作为截水沟使用),一方面将地下水排入截水沟内,另一方面防止地表水流入基坑内。

(四)管理与监测

基坑降水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降水引起的地面沉降问题,由于本工程基坑降水量较少,基坑降水对环境的影响很小。

但应注意:

1、所有排水均直接排入雨污水系统中,不应产生回渗。

遇有大雨或暴雨,应及时排除地面和基坑积水,以减少下渗,保证降水。

2、保证渗出的地下水顺利外排而不会影响地基,保证地基处于干燥状态。

4、如果地下水涌水量大,除每个集水井中必须设有一个潜水泵外,另外准备两个备用泵。

并配备专人24小时值班,随时检查设备的运转状况,做到随时发现故障,随时排除故,必须保障证降水的连续性,从而保证底板浇筑前地基土的干燥。

4、所用电缆必须采用三相五线制,随时检查电缆线的有无破损,做到安全施工。

5、严格管理施工现场,禁止乱倒垃圾,以免造成堵塞排水沟,影响降水。

6、对场地外围要做好污水、雨水排水措施,禁止污水、雨水流入基坑内。

7、以已有集水井为基准,向两侧开挖排水沟,保证集水的畅通,使地基不致被水浸泡。

8、施工时需要特别注意观察基坑四周土壁的稳定性。

9、降排水之前观测一次自然水位,在抽水开始的5~l0天内,要求每早晚各观测一次水位、流量,以后改为每天观测一次,并作好记录。

进入雨季或出现新的补给源时,应增加观测次数。

10、对观测记录应及时整理,分析水位下降的趋势与流量变化,预测水位下降达到设计要求的时间。

根据实际抽水情况,研究降水设计的可靠程度或提出调整措施,查明抽水过程中的不正常状况及其产生的原因,及时组织排除。

三、基坑支护

本工程基坑支护采用挂网喷射混凝土护坡,采用ф8@200×200钢筋网,并设置ф16@1300插筋,长度1.5m,喷射混凝土强度为C20,厚度为100mm。

1、喷射混凝土施工前,应清除受喷面和边坡底部的岩渣、浮土和回弹物料,凿毛光滑岩面,防止出现失脚现象,再对边坡进行修整,以保证边坡的顺直。

2、施工前先确定湿式喷射混凝土的配合比、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喷射混凝土前先进行试喷、调整回弹量、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及施工操作程序,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方可大面积施工。

3、本工程喷射混凝土厚度为100mm,分为两次喷射成型,喷射混凝土前须对机械设备、风、水管路及电路进行全面检查及试运转,合格后方可进行正式作业。

4、喷射混凝土分段、分片由下而上进行。

作业开始时,先送风,后开机,再给料;结束时,待料喷完后,再关机。

向喷射机供料时要连续均匀,机器正常运转时,料斗内保持足够的存料。

喷层厚度均匀。

5、首次喷射混凝土厚度为6cm,第二次喷射混凝土厚度为4cm,喷射混凝土作业时喷嘴与受喷面应保持垂直,并将距离控制在0.6~1.0m之间。

5、第一次喷射混凝土前,应按设计要求设置ф16@1300插筋,并每隔5~10m打入ф8钢筋作为喷射混凝土厚度标志。

6、混合料宜随拌随用。

不掺速凝剂时,存放时间不超过2小时;掺速凝剂时,存放时间不应超过20分钟;混合料的拌和时间按规范操作。

7、待首次喷射混凝土终凝3h后,进行钢筋网安装;钢筋网安装时自上而下进行,各钢筋网片搭接不小于1cm,搭接处采用铁丝进行绑扎固定,钢筋网安装完成后应该密贴在混凝土表面,平整且不晃动。

8、第二次喷射混凝土作业前,应对第一次喷射混凝土表面做湿润处理,喷射时应注意不得出现漏喷、脱层、钢筋网片外露、插筋外露现象。

9、混凝土喷射作业完成后,可进行喷层厚度检查,全部检查孔处的喷层厚度60%以上不应小于设计厚度;最小值不应小于设计厚度的50%,同时,检查孔处厚度的平均值不应小于设计厚度。

若发现厚度不够,应立即补喷。

10、当最后一次喷射混凝土终凝2h后,应及时对混凝土进行喷水养护,首次喷水养护应控制喷水压力,避免破坏混凝土表面,养护期一般不少于7天,养护期内根据天气情况每天至少喷水4次。

11、施工过程中按设计要求及时预埋泄水管,泄水管采用φ50PVC管道,间隔2m×2m布置。

PVC管钻眼后,采用‹2MM的钢丝网包裹2层,绑扎牢固,仰角15º。

四、基坑监测

(一)监测要求

1、监测工作要将监测结果及时报送建设、设计、监理各方,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各方单位,以便及时采取对策。

2、监测应按规范进行,监理方应进行旁站,确保监测数据真实有效。

(二)监测内容与监测点布设

1、监测内容

本工程主要监测内容为:

坡顶沉降、坡顶水平位移、地表沉降、地下水位;除主要监测项目外,安排专人针对基坑渗、漏水情况、基坑周边可能危及支护安全的水害来源进行日常巡查。

2、监测点布设位置及方法

坡顶沉降及坡顶水平位移监测点,布设在坡顶中部位置,共设4个监测点位,地表沉降每侧设置3个监测点位,监测点位设置与坡顶沉降监测点外侧,按照间距1.5m、1.5m、3.0m设置,地下水位监测点位设置于坡顶沉降监测点外侧4.5m处。

 

监测点位布置示意图

(1)坡顶沉降、水平位移测点

在坡顶喷射混凝土护坡完成后,用冲击钻在测点位置钻孔,并打入膨胀螺栓,或采用现浇混凝土护墩预埋钢筋作为监测点位,膨胀螺或钢筋顶部应锯十字丝。

(2)地表沉降测点

地表沉降测点采用现浇混凝土护墩预埋钢筋方式设置,混凝土护墩应高于周边地面15cm,并做标识,观测点位2m范围内禁止施工车辆通行,避免损坏或影响测点。

(3)地下水位测点

地下水位测点采用勘探钻机进行成孔,孔深应比设计基坑底标高深至少1m,成孔完成后,埋入开孔率为15%的塑料花管(外包一层40目尼龙网),并确保管道垂直度符合要求,管道埋设完成后采用石屑或中粗砂进行回填,顶部1m范围内采用不透水粘土进行回填。

3、监测方法

水平位移采用全站仪配合棱镜进行监测,沉降观测采用水准仪配合塔尺进行监测,不得采用目测,监测仪器精度应满足现场监测要求。

地下水位观测采用SWJ-90型水位计,有效量程:

50m,最小度数1mm。

4、监测报控制值及报警值

(1)按设计要求,边坡水平沉降、坡底水平沉降监测控制值均为50mm,报警值均为40mm。

(2)地表沉降监测控制值均为50mm,报警值均为40mm

(3)地下水位监测控制值均为1.0m,报警值均为0.5m。

5、监测频率

在开挖过程中实施实时监测,监测频率为4h一次。

开挖完成后每天不少于1次,当基坑变形稳定后以后每三天一次,雨天和雨后增加监测频率,每天不少于2次,当基坑有险情或特殊情况时应24小时不间断监测。

以上监测均由施工方专业测量人员全程监测,并做好原始数据记录、分析。

五、基坑回填

(一)施工技术要点

1、填土前应将基坑周边或地坪上的垃圾等杂物(包括回落的松散垃圾、砂浆、石子)清理干净,要求清理到基础底面标高,并确保基坑内无积水。

2、检验回填土的质量有无杂物,粒径是否符合规定,以及回填土的含水量是否在控制的范围内。

如含水量偏高,可采用翻松、晾晒或均匀掺入干土等措施,以免形成橡皮土;如遇回填上的含水量偏低,可采用预先洒水润湿等措施。

3、回填时应两侧对称分层回填,每层回填厚度控制在200mm以内,逐层夯实,两侧回填高差控制在500mm以内,避免造成偏压。

4、本工程回填土采用蛙式打夯机夯实,要求每层至少夯打三遍。

打夯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连,纵横交叉,并且严禁采用水浇使土下沉的所谓“水夯”法。

5、如必须分段填夯时,交接处应填成阶梯形,梯形的高宽比一般为1:

2。

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小于1.0m。

6、回填土每层填土夯实后,应按规范规定进行环刀取样,测出干土的质量密度,达到要求后,再进行上一层的铺土。

7、在打夯过程中,如出现弹性变形的土(即为橡皮土),则应将该部分土方挖除,改用砂土或含砂石较大的土回填。

(二)质量保证措施

1、土方在夯实或压实后,要对每层回填土的质量进行检验。

一般采用环刀法取样测定土的干密度,求出土的密实度,或用小轻便触探仪直接通过捶击数来检验干密度和密实度,符合设计要求后,才能填筑上层。

2、回填土每层按取样一组,取样部位在每层压实后的下半部,用灌砂法取样应为每层压实后的全部深度。

3、回填土压实度应不小于90%。

六、基坑施工期间应急措施

基坑施工期间应严格按照监测要求对基坑进行监测,并安排专人进行日常巡查,若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

1、基坑漏水

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如发现坑内漏水严重,应先查明水源,分析原因:

针对情况可采取以下处理措施:

先在坑内封堵抢险,待堵住漏洞后,在坑外采用压密注浆,止水完成后,待达一定强度时,可将坑内抢险封堵之物逐步拆除,拆除过程中,密切注意原出水处情况。

2、位移过大超过报警值

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如监测发现位移过大超过报警值时,立即停止施工,查明分析原因,增加注浆土钉或打水平锚杆。

同时,增加基坑监测频率。

3、周遍道路沉降过大、管线受威胁

在基坑开挖中,如发现周边道路沉降过大,立即中断土方开挖,并在沉降区及周边用压密注浆加固土体、管道。

4、道路、管道开裂

在基坑开挖中,当发生道路开裂、管道开裂时,应立即切断水源、气源,配合市政有关部门开挖修复,并在开裂区用压密注浆加固该主体。

 

第四章管线保护措施

一、地下管线情况

本工程雨水收集池位置有现状电力电缆线路通过,具体位置如下图所示:

根据管线资料显示及现场排查,该线缆为****供电、通信线路,供电电压为10KV,线路共有6孔,其中3孔为备用线路,2孔为电缆线路,1孔为智能设备通信线,线缆护管为PE材质,管径160mm,采用2×3排列(高32cm、宽48cm)。

二、地下管线位置摸查

根据管线资料及现场排查情况,确定管线大概位置及走向,通过探挖方式对地下管线具体位置、埋深进行探明。

确定管线具体位置前施工区域不得堆放材料、设备,各种施工车辆及设备不得进入该区域。

探挖采用人工开挖方式进行,开挖时必须小心,采用铁锹轻轻挖掘,不得采用锄头、镐进行挖掘,以免损伤地下管线。

探挖时先沿检查井周边开挖探沟,明确地下管线埋深及大致走向,根据地下管线走向撒灰线作为标识,后续探挖沿灰线进行,直至将地下管线完全探明并暴露为止。

管线探明后应在探明的管线周边设置管线标识牌,并上报监理单位、建设单位进行现场确认,必要时可采取回填砂方式进行暂时覆盖保护。

三、地下管线保护措施

本工程新建雨水收集池顶板位置绝对标高为16.4m,顶板以上回填土方0.6m,回填后完成面标高为17.0m。

根据探明的管线标高,该电缆线路位于雨水收集池顶板以上回填完成面以下;据此,我部拟对该电缆线路进行原地架空保护,待雨水收集池施工完毕后将该电缆线路敷设于雨水收集池顶板上部,并按要求进行回填。

(一)管线交底及管线保护组织措施

土方开挖实施前邀请产权单位或管理单位到场进行管线保护的相关交底,对施工现场地下管线的详细情况及管线保护措施提供宝贵意见,并向项目经理、现场技术负责人、施工员、班组长和操作人员进行安全交底。

落实保护地下管线的组织措施,项目部现场管理人员与各施工队及各班组的兼职管线保护人,组成地下管线监护体系,定期开展活动,检查管线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及保护措施的可靠性。

(二)架空保护措施及施工方法

采用木棍将管线轻轻撬起,在管线下方按间距50cm设置10cm×5cm方木作为管线支撑面,方木两端设置纵向钢管(方木搭设于钢管上)并做固定处理。

采用ф48钢管作为立杆,立杆纵向间距为5m一处,双排设置(横向间距1m),并与纵向钢管进行连接。

管线架空保护示意图

管线架空保护立面示意图

(三)施工期间管线保护措施

1、土方开挖前,应对作业人员进行详细交底,确保作业人员掌握土方开挖及管线保护操作要点。

2、在土方开挖时,电力电缆两侧及电缆下方1m范围内必须采用人工开挖,1m范围外进行机械开挖时,应安排专人全程指挥,施工过程中严禁挖掘机、混凝土泵车等施工机械、设备碰撞电力电缆。

3、土方开挖过程中,架空保护立杆应随开挖深度逐渐加长,立杆加长采用交替加长方式,在原立杆1m范围以外开挖至一定深度后,进行新立杆架设,并与原有纵向钢管进行连接,连接完成确保稳固后方可拆除原有立杆并进行原有立杆处土方开挖,依次循环直至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

(1)预留土方暂不开挖

(2)设置新立杆

(3)拆除旧立杆、开挖土方

4、施工期间进行吊装作业时,应尽量避免靠近架空保护线缆1m范围内及跨越架空保护线缆,避免碰撞、损伤电缆。

若因施工需求必须跨越架空保护线缆进行吊装作业,要求吊装作业时施工管理人员及安全员在场指挥,并减少单次起吊重量,确保安全。

5、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本方案管线保护要求进行施工,各级管线保护负责人深入施工现场监护地下管线、督促操作(指挥)人员遵守操作规程,严禁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和违章。

6、施工过程中发现管线现状与交底内容、不符等异常情况时,立即通知建设单位和有关管线单位到场研究、商议保护措施,在未做出统一结论前,不得擅自处理或继续施工。

7、施工前事先制定应急预案,成立应急小组,并配备相关抢险物资、器材,做到防患于未然。

8、一旦发生管线损坏事故,立即按照上报程序向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及各上级部门回报,同时通知产权单位或相关单位,积极组织、配合抢修工作。

(四)管线保护应急预案

1、组织机构及职责

项目部成立管线事故应急处理工作小组,由项目经理担任组长,项目副经理和技术负责人任副组长,项目部其余各岗位管理人员为组员。

建立健全管线事故应急处理网络,完善工作责任体系(详见本方案第六章)。

2、应急响应措施

(1)对于施工中,因探测不明、施工失误等原因,造成管线损坏,现场人员应立即向项目部汇报情况并封锁现场。

(2)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副经理应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并将第一手情况如实反应给业主、监理,可以明确产权单位的,及时同时与产权单位实施抢修;不能明确产权单位的,及时知会监理单位与业主单位并研讨抢修方案。

(3)如施工单位有能力抢修的,在提供抢修方案经监理单位同意实施的情况下,第一时间实施抢修,以尽量挽回损失。

(4)对于管线损坏后,会对人员机械有损害的,应及时保护好现场,并对现场进行戒严,防止工人、民众、机械的进入,造成进一步的损失。

(5)若出现人员伤亡情况,由现场施工员或安全员立即进行应急救援并拨打医院电话,并提供的生活必需品供应及人员的安抚。

片区项目经理和项目经理需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做好事故报警、情况通报及事故处置工作。

第五章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

一、安全管理架构

项目部将建立以项目经理陈国灿为主要领导的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建立健全项目部安全生产保证体系,贯彻国家和业主有关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办法,建立项目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使项目安全生产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确保项目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

(一)项目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框架

(二)安全管理架构人员职责

1、项目经理:

为项目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措施等,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

认真执行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在施工过程中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