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普法新路径 打造依法行政能力强的干部队伍.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65705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索普法新路径 打造依法行政能力强的干部队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探索普法新路径 打造依法行政能力强的干部队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探索普法新路径 打造依法行政能力强的干部队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探索普法新路径 打造依法行政能力强的干部队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探索普法新路径 打造依法行政能力强的干部队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探索普法新路径 打造依法行政能力强的干部队伍.docx

《探索普法新路径 打造依法行政能力强的干部队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索普法新路径 打造依法行政能力强的干部队伍.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探索普法新路径 打造依法行政能力强的干部队伍.docx

探索普法新路径打造依法行政能力强的干部队伍

探索普法新路径打造依法行政能力强的干部队伍

 

近年来,区委组织部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四五”普法和依法治区五年规划的工作要求,把普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摆上议事日程,贯穿于组织工作,认真分析把握普法工作与干部工作的共性特点和结合点,坚持在干部培训中落实普法,在干部考察中体现普法,在普法中提*部依法行政的素质和能力。

一、增强意识,坚持把普法工作纳入干部培训的必修课程落到实处。

普法工作是加快法治建设步伐、建设民主法制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程。

区委组织部充分认识到普及法律知识、常识对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升干部依法行政水平、提高党和政府办事效率的重要性,在近年来的干部培训中,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安排法律课程的培训,对各级干部进行法律知识的灌输,不断强化干部的法制观念和依法行政理念,促进干部知识结构的改善和知识面的丰富。

区委组织部一是在举办区管正职领导干部专题知识讲座、区管副职领导干部、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等各类主体班次的培训中,把法律知识的学习作为干部培训的必修课程来进行安排。

二是重视法律知识培训的效果,通过名师授课、动态互动教学等有效的学习形式,促进干部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入耳、入脑、入心。

三是加强法律培训师资库建设,注重提高法律专家学者在浦口干部培训师资库中的比重,将授课经验丰富、知识渊博的高校法学教授纳入培训师资信息库,保持经常的沟通联系,保证了干部培训的质量和水平。

二、突出培训重点,坚持把法律知识培训作为加强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的必要环节抓紧抓实。

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是提升干部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知识的掌握运用是政府部门依法行政和干部履行职责的必备条件,干部对法律法规的掌握程度直接制约着依法行政的水平。

在近年来的干部培训工作中,我们注重在大范围的法律基础知识培训和针对性的法律专业知识培训的有机结合上下功夫。

一是针对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各级干部迫切需要学习、了解、掌握WTO法规知识的情况,适时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WTO法规知识的培训,对各类干部特别是从事经济工作的干部进行了“充电”。

二是《行政法》颁布实施后,区委组织部又会同人事、司法等部门,在全区公务员队伍中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行政法》知识培训,机关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三是区委组织部还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干部的工作性质、从业特点、对法律知识需求的个性差异,分别“开小灶”,开展相应的的法律知识培训,提*部履行职责、服务“两个率先”的能力和水平。

如组织镇街副职领导干部培训班时,为了增强镇街干部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和水平,组织部特意安排了《经济合同法》的课程,进行专题辅导讲解;针对中青年干部法律基本知识比较欠缺的实际,组织部又把《法学概论》作为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培训重点,并结合能力素质测试,检验干部学法的成果。

三、强化考察,坚持把依法行政能力作为领导班子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准来检验干部队伍。

依法行政是领导班子建设的重要内容,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能力水平的高低,是衡量领导班子能力强弱的重要标准之一,体现着领导班子建设的水平,影响着一个单位的整体形象。

近年来,区委组织部在干部工作中,加大了对区管领导班子、干部依法行政情况的考察力度,对依法行政意识强、依法行政水平高的班子和干部进行褒奖,对依法行政意识弱、依法行政水平低的班子和干部进行批评和鞭策,通过积极有效的干部考察工作,不断增强领导班子提高依法行政能力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促进领导干部带头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带动普通干部群众学法、知法、用法的开展,为推进依法治区工作的深入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证。

##地处##两省边界中部区域,是##对内经济开放和辐射的前沿。

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要发挥好连接##与##地区的枢纽和桥梁作用,加快建设##边界中部经济强县。

一、明确##边界中部经济强县的发展目标和思路。

着眼于增强县域生产要素的吸引力、集聚力和辐射力,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城区规模、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使##由##两省边界中部的地域中心成为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吸纳功能的区域经济中心、商贸物流中心、文化旅游中心、医疗等综合服务中心。

围绕这一目标,一是突出工业发展,通过招商引资,大力发展以资源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的工业经济,提高二产比重,以工业的突破性发展带动农业产业化,推进城乡一体化;以二产的快速突进拉动三产、一产同步协调发展。

二是突出项目带动,坚持“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以一批关联全局的大项目、好项目建设,推动二产发展,拓宽三产空间,扩张城区规模。

三是突出人才建设,加强与高校、有实力的大型企业集团的联合与协作,借外脑攀高亲、引项目带人才、激民间树能人,广开门路寻求加快发展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二、以“两区一镇”建设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坚持实施“基础先行、做优环境、整合资源、扩张总量”的经济发展战略,从海峡西岸经济区大范围内寻求资源配置,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大产业链中谋求发展,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快资源整合,围绕建设特色产业集聚区、新兴文化旅游区、##中部边贸重镇目标,做大做强资源开发、文化旅游、##边贸三大产业,形成规模效应。

至2010年,实现生产总值35亿元,规模工业产值15亿元,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1.2亿元,总体经济实力和竞争力跃居##边界中部县市前列;再经过5-10年的努力,把##建设成为##边界中部各类生产要素比较活跃、对外开放程度相对较高的区域经济中心。

一是建设特色产业集聚区。

立足于打造市场竞争优势,培育发展粮食、烟叶、林竹、肉牛、食用菌、矿产六大特色产业,形成以资源为基础、科技为支撑、市场为导向、企业为龙头的产业良性发展格局。

至2010年,粮食产业,无公害生产基地达40%以上,年加工粮食10万吨,实现产业总产值5.5个亿;烟叶产业,厂办基地达80%,实现产值1.5个亿;林竹产业,建设工业原料林基地13万亩,丰产竹林基地12万亩,培育人造板、休闲木制品、松脂加工、竹炭、竹凉席、笋制品系列等六类主导产品,做大做强出口创汇竹木制品企业,实现产业总产值8个亿;肉牛产业,年出栏育肥肉牛5万头,建成年加工能力达10万头的肉牛屠宰加工生产线,肉牛产业总产值达12个亿;食用菌产业,草腐生型菌类达300万平方米,鲜品总产量达4.5万吨,年加工3万吨,产业总产值达3个亿;矿产业,形成钨、稀土、锌铍、石灰石加工等四大主导产品,产业总产值达5个亿以上。

二是建设新兴文化旅游区。

打造地质文化、客家文化两大旅游产品。

发挥地质遗迹丰富的独特优势,建设地质博物馆和化石广场,申报国家AAAA旅游区,使天鹅洞成为地质高校科研实习基地和海内外旅游观光胜地。

突出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特色,把客家祖地建设成为海内外客属朝拜的圣地。

依托两大品牌产品,开发以牙梳山自然保护区为主的生态旅游和以翠竹山庄、黄泥桥温泉为主的休闲旅游产品,构筑以城区为中心、天鹅洞群和客家祖地为龙头的“三点两线”旅游带。

2010年,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达10%左右。

三是建设##中部边贸重镇。

构筑两个层面、三种类型、四个市场发展格局。

两个层面:

即城区物流层面和石壁、安远物流层面。

三种类型:

即以有形市场为载体的传统流通形式,以物流配送、连锁经营为主渠道的现代流通形式,以医疗、文化、体育产业发展为方向的新型边贸形式。

四个市场:

即客家边贸城、万福隆超市等生活日用品批发零售市场,荣华等建材批发市场,粮食、肉牛、仔猪等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县医院、文化中心、体育中心等医疗、文化消费市场。

三、推进##边界中部中心城市建设。

按中等城市目标和##中部边贸重镇定位规划建设城区,扩张城区规模。

至2020年建成区面积超12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超过12万人,城镇化水平由目前不足30%提高到50%以上。

一是大力实施城区建设“东扩南伸”发展战略,构筑城内、城外、工业园区三大组团发展格局。

每年投入城市建设资金1.5个亿以上,2005年前完成园区首期开发和东方花园居住小区建设,加快中环路两翼和龙门路两侧开发。

以新区开发带动旧城改造,加快建设文化中心、体育中心、商业步行街。

二是加强城市经营管理。

坚持走以地生财、活地兴城路子,加大土地收储让力度,创造土地级差效应,以盘活存量换增量。

引入竞争机制,对城市可盈利项目和无形资产,采取有偿转让、租赁、拍卖等方式,实行市场化经营。

围绕文明县城创建,突出抓好市容、交通、集贸市场、社区卫生管理,加快城市景观设计和绿化配套建设,创造优美、和谐、舒怡的人居环境。

三是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

按照优化空间布局、增强吸纳功能的原则,实行近郊城市化,适时调整城区行政区划。

进一步完善户籍管理各项制度,稳定商住房价位,促进住房消费,扩张城区人口规模,进而促进各类生产要素集聚,把##城区建设成为##边界中部人流、资金流、物资流活跃的中心城市。

四、着力改善县域基础设施体系。

一是加快道路交通建设。

改建省道东石线境内路段;推进县道4条通乡公路硬化及城区至天鹅洞旅游公路改建;加大农村路网改造力度,2010年前农村公路硬化率达80%以上。

推进永宁高速和长永铁路##段前期工作。

二是加快电力建设。

2006年前完成石板桥水库枢纽工程建设,新增装机容量6000千瓦。

整合县域水电资源,最大限度开发小水电。

三是加快通信信息工程建设。

重点抓好城乡通信网、高速宽带网、政务信息网和公众信息服务平台工程建设。

四是加快城市公共设施建设。

适度超前做好城区水、电、路及绿化带等配套设施规划,2005年前完成城区电网改造,抓好城区“两纵一横”路网建设,加快城南工业园等新开发区供水系统建设。

五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水利、防灾设施建设,构筑全县比较完善、安全的防洪保障体系;抓好石淮片节水灌溉工程,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用水条件;加快西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改善生态环境。

五、统筹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健康发展。

一是推进科技兴县进程。

深入开展产学研活动,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突出抓好基础产业、重点产业的技术创新工程。

至2010年,几大产业均实现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技术对接,提升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二是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进一步调整学校布局,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加快##一中改建独立高中,新兴民办学校,巩固提高“两基”成果,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至2010年,全县80%以上青少年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2年。

三是建设文化先进县。

挖掘客家文化、地质文化、苏区文化和名人文化等地域文化特色,建立健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体制,以大型文化中心、体育中心为载体,打造##边界中部一流文化、体育休闲活

动场所。

推进有线电视播出数字化平台建设,至2010年全县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5%以上。

四是推进卫生事业发展。

加快疾病预防和卫生监督体系改革,建设县级疾控中心和卫生监督所,提高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以高新技术、优质服务为依托,建设##边界中部医疗服务大平台。

五是创建一类计生先进县。

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至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六是建设“平安##”。

至2007年,达到“平安县(市、区)标准,努力营造团结和谐的*环境、安定稳定的治安环境、公平竞争的经济环境、规范有序的法治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

(作者为中共##县委书记)

按照上级统一安排,我乡村务监督委员会选举工作从XX年8月上旬开始,到9月底全部结束,现将村务监督委员会选举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

为做好村务监督委员会选举工作,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党委书记黄纯太同志任组长,组织、纪检、民政等部门领导任成员的选举工作指导小组,各村(社区)成立选举工作委员会,并根据我乡实际情况制定了村务监督委员会选举工作方案,同时对全乡11个行政村(社区)派出11名选举工作指导员,到村(社区)具体指导选举工作。

二、加强培训

为切实抓好村务监督委员会选举工作,XX年8月20日我乡召开了由全体乡机关干部、各村两委干部参加的村务监督委员会选举工作动员及培训会,会上党委书记黄纯太同志作了动员讲话,安排部署选举工作,并对参会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为我乡村务监督委员会顺利选举提供了保障。

三、严把候选人关

我乡为确保各村监督委员会的质量,对原各村上报的50名村务监督委员会候选人员进行严格把关,对一些不符合要求的候选人给予坚决取消,通过各村村民代表进一步审核,确定了44名候选人资格,乡党委根据实际需要,要求相关村及时增补了候选人,并及时向群众进行公示。

确保了候选人的质量。

四、严把选举关

各村在乡选举工作指导组的指导下,精心组织会议(村民代表会议),严格按选举程序进行选举,全乡设选举大会会场11个,设投票箱11个,各村根据本身实际设立监票人、计票人、唱票人若干名,会上参会代表讨论通过选举办法等相关内容。

各村村民代表积极参与,全乡村民代表参与率达90%以上。

五、加强督查

为确保选举工作顺利进行,乡成立了四个选举工作督查组,分成四个工作片,到村进行督查,发现问题给予及时纠正。

通过督查,我乡11个行政村(社区)都能按照选举程序,合法、认真地进行选举。

到9月28日,我乡11个行政村(社区)村务监督委员会按程序已全部选举结束,共选出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33人(60岁以上7人,50岁至60岁16人,40至50岁7人,30至40岁3人。

中专文化1人,初中文化22人,小学文化10人。

党员(村民代表)18人,非党员(村民代表)15人,各村(社区)选举全部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