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华平厂区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书.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056189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8.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申华平厂区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申华平厂区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申华平厂区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申华平厂区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申华平厂区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申华平厂区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书.docx

《申华平厂区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申华平厂区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书.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申华平厂区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书.docx

申华平厂区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书

申华平厂区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书

第1章总论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申华平厂区

1.1.2项目建设地址

105国道西侧与潭东五路(原潭东三路)南侧十字交汇处

1.1.3项目建设性质

新建

1.1.4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

华平综合楼、厂区及给排水等配套设施。

1.1.5项目建设规模

包含华平综合楼地上共12层,高55.5米,厂房2层,总建筑面积18543.97平方米。

其中综合楼13323.90平方米,厂房5220.07平方米。

1.1.6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2532.04万元。

其中工程费用2163.48万元,其他费用215.07万元,预备费118.93万元,建设期贷款利息34.56万元。

项目资金银行贷款1200万元,企业自筹1332.04万元。

1.1.7项目建设期

建设期总12个月(2010.08-2011.07)

1.2项目承办单位概况

该项目由华平综合楼项目部承建,该部始终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的理念,严格执行“科学管理、技术创新、优质高效、服务周到”的质量方针,争创国内一流的管理水平。

1.3报告的编写依据及范围

1.3.1报告的编写依据

1、华平厂区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委托书;

2、现行的行业政策、规定、法律法规、设计标准;

3、华平厂区建设项目规划图

4、项目建设单位的建设设想与要求,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技术资料,及调查收集的相关区域的社会经济、交通运输及自然条件等基础资料。

1.3.2报告研究的范围

1、项目区人口、社会经济调查;

2、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3、建设规模及工程方案;

4、场址选择;

5、环境保护;

6、节能减排;

7、劳动安全与消防;

8、项目实施进度;

9、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0、项目财务评价

11、项目社会效益评价

1.3.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原则

1、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综合配套、兼顾发展。

本着“适用、经济、够用、适度超前”的原则,确定建设规模。

2、项目建设节约用地,少占、不占耕地和农田。

3、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项目建设方案,符合征地拆迁安置的政策需求,在完善建筑功能的基础上,保证建筑的安全、适用、经济、美观。

4、方案设计要求建筑布局通透,分区明确,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选择。

5、执行国家颁布的相关法规、技术标准及相关各类规范,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节能、环保、消防的规定、标准和规范。

1.4项目提出理由和意义

赣州市位于江西南部,根据江西省域未来城镇空间布局,提出赣州中心城市定位,与南昌市共同形成江西省的双中心结构城市理念。

上世纪90年代特别是新世纪以来,随着铁路、高速公路的建设,新机场的搬迁,赣州日益成为赣粤闽湘边际地区的交通枢纽,成为珠三角北上、长三角南下、闽三角西进的大通道。

在2009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历经五年磨剑的十大体系建设,大力贯彻落实省委常委、市政府对十大体系提出的“三个围绕,一个继续”(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围绕优化发展环境、围绕提供政府效能,继续推进物质载体建设)和“三个形成”(形成载体、形成机制、形成环境)指示精神,围绕“保企业就是保发展”这一主题活动,携手企业化解危机。

赣州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得到持续的发展,新世纪以来发展速度尤为明显。

1.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项目范围:

包括主体土建工程、安装工程(强、弱点,给排水,消防等)、景观绿化工程。

表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技术经济指标

备注

项目总用地面积

M2

13973.73

项目总建筑面积

M2

18543.97

1

其中:

综合楼

M2

13323.90

2

厂房

M2

5220.07

建筑物基底面积

M2

3867.90

建筑物层数、总高度

12层55.5米

结构形式

框架结构

容积率

1.32

建筑密度

%

27.68

绿化率

%

46.11

停车位

50

项目总投资

万元

2532.04

十一

资金筹措

万元

2532.04

贷款1200万元

1.6主要研究结论

1、本项目选择符合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建设场地具有交通便捷、办公方便的优越性,项目具备良好的建设环境。

2、项目建成后,能极大的提高赣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经济效益,从而为赣州市经济的发展做贡献,同时具有积极的社会效益。

3、本项目已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项目建设无论是从办公服务功能、项目选址、配套设施、建设标准上,还是客观需求上,都是可行的。

总上所述,改项目符合国家政策和行业发展要求,从社会需要、技术要求和环境效益等方面均具有现实意义,项目建设条件具备,建设规模合理,建筑标准适当,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建议尽快组织实施。

 

第2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的背景

赣州市位于江西南部,地处东经113°54′-116°38′,北纬24°29′-27°09′之间,处于中亚热带南缘,属于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森林覆盖率为74.2%。

赣州东接福建三明和龙岩,南至西南临广东梅州、河源和韶关,西靠湖南郴州,北连江西吉安、抚州,处于东南沿海地区向中部内地延伸的过渡地带,是内地通向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之一。

赣州市是江西最大的行政区,下辖2区2市15个县,总面积3.94万平方千米,总人口845.69万人,其中市辖区56.91万人(非农业人口36.19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8.11‰。

耕地面积29.29万公顷,有林地面积271.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74.25。

赣州市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境内公路、铁路、水运和交通设施齐全,构成了立体化的交通网络。

公路运输已基本形成以市区为中心,105、323、319、206国道为骨架通达四面八方的公路网络,目前已初步建成快速交通骨架网:

赣粤高速、大广高速、蓉厦高速、赣韶高速、环城高速、鹰瑞高速、瑞赣高速、赣大高速公路等。

已建成的京九铁路复线、赣龙铁路,正在建设的赣韶铁路,规划中时速350KM/h的昌赣客运专线、昆台高速铁路、赣深客运专线、鹰瑞铁路构成了全市四通八达的铁路网络。

赣州站现已开行至北京、苏州、泉州、南昌、龙岩、井冈山等地的始发列车,通达全国各大中城市。

按4D级规划的赣州黄金机场现为江西第二大机场。

赣州黄金机场能满足波音757、空客A320等机型起降,目前已开通飞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厦门、南昌等地的航线,赣州还被列为中国首个支线航空发展试点城市,引进全国地级市首家航空公司基地。

赣州水运与长江相连,可直通沿海各港口。

近些年,赣州市全面推进“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发展战略,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发展水平,增强发展后劲,全市国民经济、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城市面貌发生巨大变化,正成为中部崛起的璀璨明珠。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已经凸显,农业的基础地位继续加强,传统服务业繁荣兴旺,旅游、通讯、房地产等新兴服务业迅速发展。

城市化步伐加快,推进旧城改造,拓展中心城区规模。

2009年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均位居江西省第二位,其中国民生产总值(GDP)达940亿元,比上年增长12.8%;财政总收入达到11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68.0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1%、22.8%;全市财政支出突破200亿元,达到208.24亿元,增长32.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6亿元,增长18.5%。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8.80亿美元,增长6.02%,占全省总量的22%。

实际引进内资230.75亿元,增长10.2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00元,增9.0%,农民人均纯收入3870元,增长8.4%。

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达233.15亿元,同比增长22.3%。

至2009年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129.46亿元,比年初增加242.55亿元,同比多增85.91亿元,增速为27.35%;各项贷款余额为637.51亿元,比年初增加211.07亿元,同比多增117.63亿元,增速为49.50%。

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赣州市中心城区的西南部,于2010年3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开发区,现辖4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辖区总面积21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6万。

区内设有国家级赣州出口加工区、赣州香港工业园、赣州综合物流园区、国家钨和稀土新材料科技兴贸创新基地、江西省钨和稀土产业基地、台资企业转移承接基地。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

根据江西省域未来城镇空间布局,提出赣州中心城市定位,与南昌市共同形成江西省的双中心结构城市的理念,将赣州市建成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的区域性现代中心城市。

其凝聚力和辐射力极大增强,非常适合创业和居住;产业集聚,结构优化;文化内涵丰富,交通便捷,功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自然、人力资源丰富。

为抓住这个大好时机,提升自身竞争力,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同时提高企业自身效益。

 

第3章建设规模

3.1建设规模

3.1.1测算依据及建设规模的确定

本项目综合楼作为管理及工作人员办公场所,厂房作为生产及仓储场所,其用房规模主要根据使用单位的实际工作需要来确定,并兼顾企业的长远发展规划目标。

用房包括:

办公用房、公共服务用房、设备用房、生产及仓储用房和附属用房。

各类用房的内容如下:

办公用房,包括一般工作人员用办公室和领导人员办公室。

公共服务用房,包括会议室、接待室、卫生间、警卫用房、公寓等。

设备用房,包括电梯机房、变配电房等。

生产及仓促用房,包括厂房、仓库等。

附属用房,包括汽车库、人防设施、消防设施等。

根据有关规定,汽车停车设施应包括地面停车场和地下车库。

应注意节约用地,建设应充分考虑社会停车需要,充分利用地下室。

项目的建设低点应选择在交通便捷、环境适宜、公共服务设施条件较好、有利于安全保卫和远离污染源的低点,所需建设用地面积应根据当地城市规划确定的建筑容积率进行核算,绿化应符合当地城市有关基地绿化面积指标的规定。

根据以上及有关规定,并按照使用单位的实际使用需要,拟建综合楼的拟定总建筑面积约为13323.90平方米,厂房总面积约为5220.07平方米。

3.1.2建设规模方案必选

建议项目建设单位采用公开招标方式,选择不少于三家设计单位为项目建设各做1个建筑设计方案进行必选。

本可研报告技术方案可作为各设计单位制定设计方案的控制性条件,允许结合项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然后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领导、部门对多个方案进行必选。

经对各设计方案的技术及经济指标进行综合比较,最终确定最佳设计方案为项目的实施方案。

3.1.3推荐建设方案

建设理念:

1、设计理念先进,具有一定的标志性,建筑风格能将现代和环保理念融为一体。

2、功能设置、设备配备应满足单位办公、客户服务的需要,并具备一定的前瞻性。

3、建筑装饰应遵循简朴庄重、经济适用原则,兼顾美观和地方特色。

一般办公用房等应采用中等装修,主要入口、电梯间、重要会议室等可采用中高级装修。

工程功能:

项目建设将华平综合楼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极大的满足华平综合楼的办公条件,实现集中办公、统一管理,流水作业的“一条龙”管理,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

本项目应结合基地地形地势,并结合当地历史文化特征及都市现代发展理念,在空间布局、相关建筑群体结合,以及建筑结构、配套设施、绿化布置等方面,即打造建筑平面布置紧凑,又是一个高低错落,丰富空间效果,形成舒展优雅的建筑造型。

 

第4章场址选择

4.1场址现状

4.1.1场址地点

根据赣州市国土资源局与申华平签订的土地出让成交确认书:

拟建的申华平厂区位于赣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国有储备土地,具体位于105国道西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