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专2505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复习资料.docx
《开专2505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专2505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复习资料.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开专2505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复习资料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开专2505)
第1题、单项选择题
1.以下关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相关教育概念的区别与联系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B.思想品德是社会性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学前儿童社会教青中包含了思想品德教育,
2.儿童社会行为的学习主要是通过体验自己的行动后果或通过观察别人的行动及他们所引起的后果而进行学习的。
这是()的主要理论假设。
B.社会学习理论
3.安斯沃斯等人把儿童依恋分为()两大类型.B.安全型与不安全型
4.以下关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建构原则的表述,错误的是()。
D.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一经确立就是固定不变的,具有稳定性
5.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中不包括()。
C.生活性原则
6.下列不属于相关后果法的是()。
A.惩罚
7.我国幼儿园课程正式提出"社会"这一课程名称的是()。
A.1919年成立的南京高等师范附小幼稚园
第2题、判断题
1.婴儿的陌生人焦虑一般发生在6个月左右。
(对)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一种整合性教育。
(对)
3.在柯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理论中,"好孩子定向"是第3阶段的特征。
(对)
4.随机性和无意性是学前儿童社会学习的特点之一.(对)
5.3岁儿童的羞愧感已经与恐惧感完全分离。
(错)
6.我国学者的研究发现,在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中,分享行为最为常见。
(错)
7.我国的教育目的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内
在依据。
(错)
8.强化法既能形成道德他律,也能帮助幼儿形成道德自律。
(错)
9.儿童与自我的关系是所有社会关系的基础。
(对)
10.尽可能注重从当地的社会资源中挖掘和选择有价值的教青内容,这体现了学前儿童
社会教育内容选择的生活性与适宜性原则.(对)
11.以知识的逻辑结构为基础进行教育内容的组织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组织的主要
策略。
(错)
12.依据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正面教育原则,教师对儿童的优点和进步要进行频繁地鼓
励和表扬.(错)
13.幼儿为了获得某个物品而作出抢夺、推操等动作,这属于敌意性攻击性行为。
(错)
第1题、填空
1.弗洛姆认为人的五大社会性心理需要是();超越的需要;寻根的需要;同一感的需要;定向和献身的需要。
参考答案:
关联的需要
2.弗洛伊德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之一是他认为个体童年期的生活事件在成年期人格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这说明了童年()的重要性,使后来的研究者更为关注童年阶段对人一生成长的价值,而不仅仅是把儿童期视作一个“前成人”的阶段。
参考答案:
早期经验
3.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根据手段的不同,强化被分为直接强化、()和()。
参考答案:
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
4.在陌生情境中,能在母亲附近愉快地游戏、自信地探索环境,但并不时刻在意母亲是否在场。
而且,儿童对陌生人也表现出积极的兴趣.在依恋的类型中,这是()儿童的行为表现。
参考答案:
安全型
5.方向性原则保证了教育目标制定的理想性与(),基础性原则保证了目标制定的现实性与()。
参考答案:
价值性合宜性
6.参观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带领学前儿童()某一综合性的社会设施或机构,促使他们加深对这些设施和机构的了解。
丰富他们的知识经验,并使他们获得某些()的方法。
参考答案:
观察社会技能
7.教育目标的提出通常有知识、能力和()三个维度。
参考答案:
情感
8.社会测量法是确定某一特定群体内人际关系及该团体内()的一种研究方法。
参考答案:
人际关系相互作用模式
9.()主要是指个体学习社会中长期积累起来的知识、技能、观念和规范,并内化为个人的品格与行为,在社会生活中加以再创造的过程。
参考答案:
社会化
10.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萌芽阶段,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与古代重视道德教育的传统相一致,古代幼儿教育也是以道德教育为主,强调(),具有典型的生活性与道德性。
参考答案:
以德养性、童蒙养正
11.在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中,()起着核心与灵魂的作用。
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12.()是维系积极的社会关系的重要社会动机因素,它作为帮助、抚慰、合作与分享等行为的动机基础,能激发、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而且对攻击性行为的产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参考答案:
共情
13.选择学前儿童社会教青内容的依据主要有:
()、社会生活的现实与发展、幼儿的发展水平与特点、()。
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相关学科知识
14.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儿童的良好行为是在不断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所以,对良好行为进行经常的(),是行为习得的根本途径。
参考答案:
试误与练习强化练习
15.陶冶法的最大特点是(),因此,要尽可能让环境说话,让行动说话,避免过多言语说教。
参考答案:
潜移默化
16.儿童的自我控制行为受各种因素影响,自我控制水平随年龄而不断提高,()在儿童自控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儿童从接受外部言语指导及诱因逐渐发展到根据自身要求和内部诱因来控制行为,从不自觉行为发展到自觉行为。
参考答案:
言语指导和行为训练
17.皮亚杰研究发现儿童对游戏规则的理解主要经历动作活动、()、早期的合作、编程等几个阶段。
参考答案:
自我中心
18.所谓观察学习,亦称为替代学习,即学习者通过()而习得新行为的过程。
参考答案:
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
19.从"学"的方面看,教育活动的评价主要涉及幼儿的()、情感态度、互动程度、()几个方面。
参考答案:
参与度学习习惯
20.幼儿的()常常使儿童表现出自私或无理行为。
参考答案:
自我中心
第1题、填空
1.()是社会性区域活动的重要特征。
参考答案:
交往
2.弗洛伊德认为个体童年期的生活事件在成年期人格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这说明了()的重要性,也使后来的研究者更关注童年阶段对人一生成长的价值,而不仅仅是把儿童期视作一个的阶段。
参考答案:
童年早期经验"前成人"
3.我国学者的研究也发现在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中,()最为常见。
参考答案:
合作
4.游戏与区域活动和教学活动相比,最大的特点是()。
参考答案:
为学前儿童提供自主互动的机会
5.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必须依靠()来对幼儿进行隐性的引导。
参考答案:
材料的投放
6.安斯沃斯等人把儿童依恋分为()两大类型。
参考答案:
安全型与不安全型
7.()是指组织学前儿童按照正确的社会行为要求反复进行练习,促使学前儿童掌握和巩固某种社会行为技能的方法。
参考答案:
行为训练法
8.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有:
()、()、整合性原则。
参考答案:
活动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9.班杜拉将观察学习过程分为四个主要组分部分:
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和()。
参考答案:
动机过程
10.小班和中班儿童只在成人面前才感到羞愧,大班儿童在同伴面前也会感到羞愧,表明()开始发挥作用。
参考答案:
集体舆论
1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组织的基本策略有:
()、基于核心主题的整合性组织、()。
参考答案:
基于活动的渗透式组织基于经验的拓展性组织
12.小强与一位小朋友发生了矛盾,便骂了这个小朋友,老师并没有干涉。
过了一会儿,当小强再去找那位小朋友玩时,这位小朋友不愿意和他玩了。
老师所采取的这种方法属于()。
参考答案:
自然后果法
13.()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如谦让、帮助、合作、分享等行为。
而()则是指违法行为或为社会所不能接受的行为。
在学前儿童中体现为如打人、骂人、破坏物品等。
参考答案:
亲社会行为反社会行为
14.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建构原则是:
方向性与基础性原则、()原则、()原则。
参考答案:
层次性与整体性科学性与动态性
15.在埃里克森看来,学前阶段的儿童人格发展要处理的三对主要矛盾是信任对不信任,(),()。
参考答案:
自主对羞怯主动对内疚
16.语言的内容以及()对幼儿社会性品质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参考答案:
运用语言的方式
17.()是指人依靠信息反馈进行自我评价和调节并以自己确定的奖励来加强和维持自己行为的过程。
参考答案:
自我强化
18.学前儿童的自我评价主要还停留在对自己()的评价上。
参考答案:
外部行为
19.在儿童发展心理学中,()特指婴儿与成人(父母或其他看护教养者)所形成的情感联结。
参考答案:
依恋
20.焦虑具有两个关键特征:
即强烈的()和()。
参考答案:
负面情绪恐惧成分
第1题、选择题
1.根据学习的内容,可以将学习分为()。
A.运动技能的学习B.认知的学习C.情感的学习
2.为了记住“电视、服装”这两个词,而在这两个词中加上一些“电视里正在播服装广告”等这样的联系,这是()记忆策略的运用。
C.精加工策略
3.在小学低年级,儿童的记忆以()占优势。
C.形象记忆D.机械记忆
4.韦纳认为,学生往往把学习的成败归因于以下方面的因素:
()。
A.运气B.能力C.努力D.任务难度
5.根据形成的原因,课堂纪律包括()等类型。
A.教师促成的纪律B.集体促成的纪律C.任务促成的纪律D.自我促成的纪律
6.用自己的话来表达问题的结构,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路径是指()。
A.形成问题的表征
7.学生对“闪电”感到好奇,从而努力学习科学知识,从动机的自发性和目的性上来说,这是一种()学习动机。
C.内在
8.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
D.性格
9.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桑代克
10.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比较,它具有的特点是教育的()。
A.独立性B.主动性C.可控性
第2题、判断题
1.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是发散思维的重要特性。
(对)
2.凡是不服从教师指令的行为都是不遵守纪律的表现。
(错)
3.对大多数学生和学习材料而言,集中复习的效果优于分散复习的效果。
(错)
4.课堂越安静,学生的学习效率越高。
(错)
5.学生年龄越小,表扬、奖励的作用越大。
(对)
6.道德品质以道德意识为指导,道德行为是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
(对)
7.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因此学生学习时应该尽可能地做到及时复习,以减少短时间内的大量遗忘。
(对)
8.学习汉语拼音后对学习英语产生影响,这属于学习的迁移现象。
(对)
9.研究表明,课堂气氛最好的是M型教师。
(错)
10.学习与回忆时的情境越相似,回忆的成绩越好。
(对)
试卷代号:
2505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试题
2013年1、7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
1.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幼儿社会教青的课程经历了()的过程。
B.从注重爱国主义教青到独立设置幼儿德青课程再到确立社会领域课程
2.以下各项关于学前儿童社会教青的观点中,错误的是()。
C学前儿童社会教青就是学习如何设计与组织专门的社会教青活动
3.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一致表明,婴儿自我认识出现的时间大约在()个月间。
D.21~24
4.()儿童在同伴面前会感到羞愧,表明集体舆论开始发挥作用。
C.大班
5.以下不属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组织的原则的是()。
A.全面均衡原则
6.社会性的发展不是天生的,而是学前儿童在与成人、同伴之间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实践活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这反映了学前儿童社会学习的()特点。
C.实践性
7.以下关于评价的观点中,不正确的是()。
B.评价以客体的本质和规律为反映对象
1.我国幼儿园课程正式提出"社会"这一课程名称的是()。
A.1919年成立的南京高等师范附小幼稚园
2.以下关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相关教育概念的区别与联系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B.思想品德是社会性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学前儿童社会教青中包含了思想品德教育,所以,可以以儿童社会性的教育代替品德教育.
3.儿童社会行为的学习主要是通过体验自己的行动后果或通过观察别人的行动及他们所引起的后果而进行学习的。
这是()的主要理论假设。
B.社会学习理论
4.安斯沃斯等人把儿童依恋分为()两大类型.B.安全型与不安全型
5.以下关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建构原则的表述,错误的是()。
D.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一经确立就是固定不变的,具有稳定性
6.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中不包括()。
C.生活性原则
7.下列不属于相关后果法的是()。
A.惩罚
二、是非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1分,共15分)
8.班杜拉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之一,是他认为个体童年期的生活事件在成年期人格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9.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的发展是→个连续发展的过程,需要经历三个阶段,其中第三个阶段是自律道德阶段。
(√)
10.个体的自言自语及言语的内容对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具有消极作用。
(×)
11.共情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产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12.内疚感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个体行为达不到外部要求。
(×)
13.在游戏中经常出现的违规行为并不是儿童刻意为之,而是受限于他们的思维与认知水平。
(√)
14.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总目标的内容是从各类关系的维度展开的。
(√)
15.允许学前儿童犯错误,这是贯彻好正面教育原则的要求之一。
(×)
16.学前儿童社会教青目标是学前儿童社会教青内容选.的首要依据。
(√)
17.儿童自我意识发展方面的内容包括自我认知、自我评价和自我行为控制3个方面的内容。
(√)
18.当别人遇到困难或不适时,教师要引导学前儿童体验他人的情绪,从而使其产生安
慰、帮助他人的行为。
这一做法体现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情感支持原则。
(√)
19.尽可能让环境说话,让行动说话,避免过多的言语说教。
这是共情训练法的要求。
(×)
20.在运用角色扮演法时,教师只可指导儿童活动,不应经常为儿童分配角色。
(√)
21.在游戏和区域活动中,教师为儿童提供的材料越丰富越好。
(×)
2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就是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评价。
(×)
8.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一种整合性教育。
(√)
9.幼儿为了获得某个物品而作出抢夺、推操等动作,这属于敌意性攻击性行为。
(×)
10.在柯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理论中,"好孩子定向"是第3阶段的特征。
(√)
11.婴儿的陌生人焦虑一般发生在6个月左右。
(√)
12.3岁儿童的羞愧感已经与恐惧感完全分离。
()
13.我国学者的研究发现,在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中,分享行为最为常见。
(×)
14.我国的教育目的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内在依据。
(×)
15.强化法既能形成道德他律,也能帮助幼儿形成道德自律。
(×)
16.儿童与自我的关系是所有社会关系的基础。
(√)
17.尽可能注重从当地的社会资源中挖掘和选择有价值的教青内容,这体现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选择的生活性与适宜性原则.(√)
18.以知识的逻辑结构为基础进行教育内容的组织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组织的主要策略。
(×)
19.依据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正面教育原则,教师对儿童的优点和进步要进行频繁地鼓励和表扬.(×)
20.随机性和无意性是学前儿童社会学习的特点之一.(√)
21.运用行为评价法时,行为反债要及时出现在学前儿童好的或不良的行为之后.(√)
22.区域活动应该像教学活动一样有严密的计划.(×)
三、简述题(每小题10,共30分)
23.简述影响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社会认知因素。
答:
(1)攻击性幼儿对自己和他人能力的认知不全面。
(2)攻击性幼儿对攻击后果持有攻击合理的信念。
(3)缺乏社会问题解决策略。
(4)攻击性幼儿对他人意图倾向于敌意性归因认知。
24.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青一致性原则的内涵及其应用要求.
答:
所谓一致性原则是指教育者要尽力为幼儿的社会学习营造一个连续与统一的影响环境。
这个环境既包括教育者自身影响的连续性与统一性,也包括各方面力量的连续性与统一性。
幼儿社会教育要在-致性原则的指导下,尽力为幼儿提供稳定、和谐、安全、统一的环境,并注意以下问题:
(1)教育者自身要做到言行一致,始终一贯;
(2)协调统一幼儿园内部的力量;(3)协调统一幼儿园与家庭、社区之间的力量。
25.简述积极意义上的良好环境应该具备的基本特征。
答:
(1)在物质上是丰富和多样的;
(2)在气氛上是宽容和接纳的;(3)在制度上是明确和必要的;(4)在设计上是具有某种倾向性和暗示性的。
23.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情感支持原则的内涵及其应用要求。
答:
情感支持原则是指通过爱与关心来建立教师与学前儿童间的双向接纳关系,为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促进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坚持这一原则是因为学前儿童的社会学习具有强烈的情感驱动性。
实施这一原则应注意以下两点:
(1)投入积极的情感,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s
(2)激发良好的社会情感。
24.简述儿童道德情感发展的主要内容.
答:
(1)共情。
一般认为,共情是对他人状态的一种替代性情感反应和体验,即由他人的情绪情感引起的与之一致的情绪和情感反应,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性情感。
共情可以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并对攻击性行为的产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羞愧感。
羞愧感是个人知觉到自己在一定情境中的行动与这种情境要求的合理的、道德的、或公认的行动标准相背离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它是道德良知发展的基础。
(3)内疚感。
内疚感是个体对自己的过错或过失的感知。
个体的行为违反了内部道德准则时,就产生了悔恨自责的内疚情感,与羞愧感的差别在于它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个体行为达不到自己内心理想要求时产生.而羞愧感更多是因为达不到外部要求时产生。
25.应从哪些方面对社会教育活动中的儿童学习进行评价?
答:
(1)儿童对教青活动的参与度。
主要评价在教育活动的进行过程中幼儿的卷入程度,以及在学习、探索、表达表现活动中的积极性、能动性程度等。
(2)儿童在教育活动中的情感态度。
主要评价幼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的情绪状态,包括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情感语言、动作等。
(3)儿童在教青活动中的互动程度。
主要涉及对幼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与他人互动交流状况的评价,包括活动中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与互动的次数、形式及有效性等方面。
(4)儿童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的学习习惯。
主要评价教育活动中幼儿对学习、探索活动的坚持性;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善于倾昕他人、接纳他人意见以及与他人友好合作、交流协商等方面的水平。
四、案例分析题(15分)
26.案例:
小班的小里正在沙箱旁边玩,他专著地用沙子装满自卸卡车,然后倒出沙子,将沙子堆成一座小沙丘。
而小可也在他旁边玩一个玩具推土机。
突然小可开着他的推土机跃过了小里的沙丘,把沙丘轧平成了一条道路。
小里立刻大哭起来,并打了小可。
(1)请分析这一事件产生的可能原因;
(2)如果你是老师你会如何处理这一事件,请说明你的处理方式及理由。
答:
(1)可能原因:
A、小班孩子自我中心思维特点明显,多数时候只关注到自己的感受与行动,不理解与关心他人意图占、小班孩子还以平行游戏为主,不善于合作;C、小班幼儿还缺乏
解决冲突的基本能力。
(原因可以不限这些,只要言之有理都可以)(5分)
(2)对事件的处理。
参考方法:
A分开两人(避免冲突升级);B安慰两个孩子(平稳情绪)
C请小里说说自己为何难受(让对方知道自己的感受,达到相互理解的目的);D请小可说说他刚才想做什么;让小里知道小可并不是有意要来破坏她的山);(学习了解对方感受与沟通)E说说以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应当如何做。
(学习解决冲突的方法)(10分)
(事件处理要遵循教育性原则,处理方式既能体现老师的主导性,也能体现孩子的主动性
并让孩子有反思有学习;对事件处理的原因分析合理即可得分)
26.下午,小一班的小朋友玩音乐潜戏《小娃娃儿角色区中,有许多我子们为配合单元开展从家中带来的各种娃娃。
为了增强潜戏的趣味性,教师鼓励小朋友抱娃娃演唱。
于是,大家纷纷抱起自己的或自己喜欢的娃娃,甜甜、月月、潇潇、博文的娃娃就被他人"认领"走了。
甜甜不甘心自己的娃娃被他人抱在怀里,就和"领养"者争夺,一边还大声嚷嚷:
"我的娃娃,我的娃娃!
""领养"者也不甘示弱,大声回敬:
"我先拿的,我先拿的!
"月月看见自己的娃娃不见了,先向周围环顾片刻,见没有人帮助,"哇"的大哭起来。
潇潇呢,不争也不哭,只是默默地走到老师的身边,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
博文则一屁般又坐回自己的小椅子,说z"我不想抱娃娃,这个歌难听死了!
"
(1)请分析孩子们的行为3
(2)如果你是老师你会如何处理这一事件,请说明你的处理方式及理由。
答:
甜甜、月月、潇潇、博文的行为,属受挫后的外在反应表现,因为他们缺乏相关的经验,没有学会在同伴交往中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愿,不知道如何向别人索回自己的物品。
教师发现后,应停下游戏,提出问题z生气能让娃娃回来吗?
让幼儿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
自然,玩具交换是孩子们认同的一种方式,但教师应引导幼儿认识到"要用小嘴巴讲话!
"知道"哭没有用,自己去想办法,和别人商量商量,两人一起玩(交换一下)",知道语言在交往中的作用。
这里涉及幼儿如何进行同伴交往及学会表达等问题。
老师应对小朋友提出要求:
在家里或幼儿园,不管遇到什么事情,不能哭,要动脑筋想办法,把办法讲出来,大家才好帮助你。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一、填空题
1、弗洛姆认为人的五大社会性心理需要是:
关联的需要;超越的需要;寻根的需要;同一感的需要;定向和献身的需要。
2、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如谦让、帮助、合作、分享等行为。
而反社会行为则是指违法行为或为社会所不能接受的行为。
在学前儿童中体现为如打人、骂人、破坏物品等。
3、共情是维系积极的社会关系的重要社会动机因素,它作为帮助、抚慰、合作与分享等行为的动机基础,能激发、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而且对攻击性行为的产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4、选择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依据主要有: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社会生活的现实与发展、幼儿的发展水平与特点、相关学科知识。
5、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儿童的良好行为是在不断的试误与练习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所以,对良好行为进行经常性的强化练习,是行为习得的根本途径。
6、陶冶法的最大特点是潜移默化,因此,要尽可能让环境说话,让行动说话,避免过多言语说教。
7、儿童的自我控制行为受各种因素影响,自我控制水平随年龄而不断提高,言语指导和行为训练在儿童自控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儿童从接受外部言语指导及诱因逐渐发展到根据自身要求和内部诱因来控制行为,从不自觉行为发展到自觉行为。
8、社会测量法是确定某一特定群体内人际关系及该团体内人际关系相互作用模式的一种研究方法。
9、社会性行为问题的一般特征有:
持久性的困难、不受普遍方法控制的行为、不理会现实、幼儿生活中存在的客观困难。
10、代币疗法可能使强化的作用更加有效,尤其是对群体行为矫治时,采用代币疗法,能使管理更实用、更方便,也能保证指导计划的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