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艺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山西艺术职业学院.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51092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艺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山西艺术职业学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等艺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山西艺术职业学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等艺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山西艺术职业学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等艺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山西艺术职业学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等艺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山西艺术职业学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等艺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山西艺术职业学院.docx

《高等艺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山西艺术职业学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艺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山西艺术职业学院.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等艺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山西艺术职业学院.docx

高等艺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山西艺术职业学院

 

现代艺术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教学成果报告

 

二○一四年二月

 

一、成果简介

二、成果内容

1.策划时的现状

2.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3.总体思路

4.主要措施

三、成果的创新点

1.观念和理念创新

2.手法和手段创新

3.机制和体制创新

4.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四、成果的推广应用成效

1.艺术实践成效显著

2.较好的引领、示范、辐射作用

3.对山西文化强省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一、成果简介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是我国成立的第一所高等艺术职业学院。

如何将艺术教育同文化事业、文化产业、艺术岗位、艺术市场紧密联系,探索一条高等艺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艺术职业学院必须完成的课题。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从改变舞台实践与课堂教学、艺术教育与艺术市场相隔离开始,不断探索课堂教学、艺术创作、艺术实践、艺术市场对艺术人才培养的作用,从中总结并验证了以“实践优先、演学结合”为核心内容的“课堂教学—艺术创作—舞台(艺术)实践—市场检验”的高职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荣获文化部第二届“文化创新奖”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创演的舞剧《一把酸枣》成功入选2005—2006年度国家舞台艺术十大精品剧目是高等艺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的标志性成果。

2013年,学院创演的舞剧《粉墨春秋》一举夺得中华人民共和国舞台艺术政府最高奖“文华大奖”,是山西艺术职业学院艺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又一丰硕成果。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被文化部确定为全国艺术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单位。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探索总结出“课堂教学-艺术创作-舞台(艺术)实践-市场检验”的高等艺术职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教育教学理念的创新、机制体制的创新,通过“出人才、出作品、服务社会”,科学地将高等艺术职业人才培养融入山西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大格局之中。

不仅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也对全国的艺术教育改革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

 

二、成果内容

1.策划时的现状

2000年9月21日,山西艺术职业学院正式成立,作为我国第一所高等艺术职业院校。

艺术职业教育作为一个新生的教育形式,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和方法。

它与传统的艺术教育模式和现行的技术职业教育模式有所差异,第一、它培养的是应用型艺术职业人才。

不同于工科类、管理类和其他服务类的职业教育,在职业教育家族中具有鲜明个性。

第二,毕业生面对的是艺术市场。

社会对于文化艺术人才的需求,对优秀文艺作品的需求,需要我们有清醒而敏锐的市场意识。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创新,去探索,去开拓。

那么,怎样实现艺术人才零距离就业,怎样实现艺术作品为社会服务,怎样将艺术教育转化为市场成果,从而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走产学研相结合的改革发展之路”的办学方向,就成为我们艺术职业教育思考和实践的课题。

2.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1)实践性课堂教学:

实践性课堂教学是培养艺术人才的重要基础,艺术教育的最基本的形式就是实践教学,而不是坐而论道,这是区别于其它教育形式的重要标志。

在实践的过程中解决教、学、做分离问题,缩短教学与舞台的距离,最终达到“能够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端技能型艺术人才”的根本目标。

(2)艺术创作:

艺术人才的培养只有通过创新的艺术作品才能得到实现,从而达到创新思维的开掘。

我们既重视优秀文化作品的传承,也重视新的发掘和创造。

通过打造艺术精品,带动艺术实践,通过艺术作品体现创造精神。

(3)舞台(市场)艺术实践:

舞台艺术实践是培养艺术人才能力的重要平台,通过艺术实践改变脱离舞台、远离观众的传统教育模式,使学生能够在舞台实践中,感受到更多的教室以外的经验,从而获得更多的艺术知识,提升其艺术修养。

3.总体思路

明确艺术职业教育的“岗位特征、实践特征、市场特征”,提出艺术实践是人才培养的出路;艺术作品是人才培养的载体;艺术市场是检验艺术职业人才的试金石。

4.主要措施

更新观念,振奋精神,适应时代要求,大胆探索,改革创新是我们的指导思想。

依托山西传统文化资源的优势,借助省委、省政府打造山西文化强省的大好时机,在艺术实践经验积累的基础上,以创作排演大型舞剧《一把酸枣》、《粉墨春秋》为契机,全面抓内涵建设,以舞蹈表演专业为典范,进而带动全院各专业开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率先走出一条艺术职业教育之路。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学院以“课堂教学——艺术创作——舞台(艺术)实践——市场检验”为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开展行业、企业、毕业生的跟踪调研工作,从行业、企业岗位实际要求出发,不断地完善修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新方案强调了艺术人才培养的目标,突出了艺术岗位的特征;加大了实践课的课时比例,突出了艺术职业教育的实践特征,做到“理实并重,实践优先”。

(2)实训基地建设

学院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各专业校内实训条件的建设和改造,使学生在校内学习过程中,体验未来工作环境,学习未来工作岗位应具备的综合技能。

学院建立了由行业、企业专家和学校有关人员共同组成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并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依托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开展校企合作、“院团合一”、“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技术交流等活动。

学院把院团、企业、社会作为培养高端技能型艺术人才的载体与平台,取得了显著效果。

(3)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

根据文化艺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进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充分发挥我院“院团合一”办学特色,以“团带班”的教学模式、“曲目、剧目引导”的教学方法,围绕舞剧《一把酸枣》、《粉墨春秋》、“矿工大合唱”等剧目、曲目,设计课程、组织教学、安排演出实训,进一步探索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在注重课堂教学的同时强化艺术实践。

(4)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采取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有计划聘任全国知名专家(如余秋雨、张继刚等)、艺院团一线专家来校讲学、任教等,派出青年专业教师到文化团体一线“顶岗实践”等措施,提高教师思想业务水平,建设德艺双馨的“双师型”教学队伍。

(5)整合资源,艺术创作

整合国内一流人才,来学院讲学、创作,进而提升学院的教学、创演水平。

通过打造艺术精品,带动学院的艺术实践,在艺术作品体现创造精神。

不断外出学习与交流,开拓视野,开扩思路,使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水平达到先进的水平。

(6)校企合作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

学院通过建立华晋舞剧团,使学院与剧团、教育教学与舞台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院团合一”的人才培养渠道。

既保证艺术创作不断进行,演出持续发展,演员永远得到有效的保障,也为今后学生的实习实训提供了平台与基地。

学院在北京成立了传世中艺文化有限发展公司,成为与社会沟通和联系的纽带与桥梁,并作为服务艺术创作需要的保障机制。

三、成果的创新点

1.观念和理念创新——艺术教育必须以培养人才为首任,在课堂教学的同时,艺术教育必须与舞台实践接轨,必须与艺术市场接轨,艺术教育通过培养人才、创演作品,以满足社会需要,把传统的艺术教育转化为市场成果。

2.手法和手段创新——在艺术实践中,要以弘扬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为己任,立足实际、立足本土,同时又要敢于超越,要在实践手段和方法上大胆创新。

一是依靠市场机制,整合人力资源,与优秀的人才合作。

二是适应市场要求,实现“院团合一”的体制,形成良性互动机制。

三是依靠市场机制,把作品送给广大观众,达到用优秀作品鼓舞人的目的,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四是转变思想,更新观念,以全新的思路,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艺术职业教育的实践中去。

3.机制和体制创新——华晋舞剧团、传世文化公司的成立,改变了学院与社会脱离、教学与社会脱离的状态,为我们的教学实践提供了场所,为市场检验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为体制改革开辟一条新路,体现了“探索、开拓、创新”的学院精神。

4.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创造性地提出了“强调培养目标的具体化,以突出它的岗位特征;强调教育过程的完整性,以突出它的实践特征;强调事业和产业的结合,以突出它的市场特征”的办学理念。

探索并验证了艺术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即“课堂教学——艺术创作——舞台实践——市场检验”。

推进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增强了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促进了艺术职业教育教学与文化艺术行业企业实际需求相结合,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四、成果的推广应用成效

1.艺术实践成效显著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更新观念、开拓创新,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成果显著。

《一把酸枣》、《粉墨春秋》的巨大成功,这不仅对我国艺术教育的改革具有标本性的意义,更主要的是它全方位地推动了学院的教学与管理,达到了各部门互相协作、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目的,极大地促进了山西艺术职业学院的整体发展。

学院先后被山西省人民政府授予“山西省五一劳动奖”、“山西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2006年在山西省教育厅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2011年舞蹈表演专业、音乐表演专业获得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专业建设点;我院舞蹈表演、音乐表演专业获得山西省省级特色专业;2013年我院电视艺术专业获得中央财政支持的示范性实训基地,艺术设计专业获得山西省示范性实训基地,学院有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6门省级精品课程;舞蹈表演专业教学团队获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0名教师获省级“双师”型教学名师、优秀教师;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18项;正式出版的教材专著46部;获奖的教学科研论文64篇。

我院各专业先后成立了青年交响乐团、青年合唱团等实践演出团,积极参加各种社会艺术实践活动。

节目主持系师生出色地完成2010年上海世博会山西馆的讲解和礼仪工作,获得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赞誉。

音乐系排练演出的《矿工大合唱》深受广大工人群众欢迎,舞蹈系、音乐系与中央电视台、山西省歌舞剧院等合作承办了山西省运动会开幕式、春节晚会2011年中部贸易博览会开幕式等大型演出受到广大群众好评。

美术系、艺术设计系创立“校企一体”工作室,完成《一把酸枣》、山西电视台春晚的舞美和制景工作。

电视艺术系、影视表演系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取得多种奖项等等。

这些艺术实践活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学院师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做好了充分准备。

近年来,学院的毕业生就业率高于87%,毕业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赞誉。

2.较好的引领、示范、辐射作用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以艺术实践为突破口,走出了一条艺术职业教育的创新路,被文化部确定为全国艺术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单位,华晋舞剧团荣获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提高了学院在全国的影响力,确立了学院在高等艺术职业教育中的地位。

学院有效地把教学和实践、产品和市场、校内和校外、自身优势和外部资源整合起来,使得学校的知名度、影响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得到迅速提高,已经成为全国各大艺术院校学习与参考的典型范例。

福建、湖北、浙江、辽宁、福建、黑龙江等兄弟省市宣传文化部门和艺术教育界的同行专程来学院交流学习。

《一把酸枣》、《粉墨春秋》代表中国,走出国门,先后应邀赴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巴林等国家演出,特别是《一把酸枣》于2010年在具有国际文化地标的美国国家文化中心——肯尼迪艺术中心连演四场、2011年《粉墨春秋》赴澳大利亚出席“中澳文化年”闭幕式,被中宣部等六部委确定为《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

3.对山西文化强省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一把酸枣》、《粉墨春秋》已成为山西省文化强省建设中涌现出来的标志性作品和强势品牌。

学院通过“出人才、出作品、服务社会”,科学地将高等艺术职业人才培养融入山西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大格局之中,为宣传山西,增强山西的文化吸引力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正如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的答记者问时说“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华晋舞剧团能在国际文化交流最前沿、最高端的舞台引领风骚,与山西文化底蕴深厚分不开,也是这些年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发展和建设、加快文化体制改革的结果。

可以说,学院遵循艺术职业教育的规律,通过不断的探索、创新、开拓,总结并验证了“课堂教学―――艺术创作―――舞台(艺术)实践―――市场检验”的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正如文化部科教司于平司长所说“相信这种“实践优先的艺术职业教育”会走得更实、走得更好,也走得更远!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