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内需专题41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43689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8.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扩大内需专题41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扩大内需专题41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扩大内需专题41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扩大内需专题41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扩大内需专题41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扩大内需专题411.docx

《扩大内需专题4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扩大内需专题411.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扩大内需专题411.docx

扩大内需专题411

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

《规划建议》指出,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必须充分挖掘我国内需的巨大潜力,着力破解制约扩大内需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

此次‘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将扩大内需战略独立成篇,并提出了相对具体的政策措施和目标,力图使我国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这透露出中国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迈出实质步伐。

2010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要大力调整优化需求结构,增强消费拉动力。

充分挖掘我国内需的巨大潜力,着力破解制约扩大内需的体制机制障碍,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是促进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

《规划纲要》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

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通过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改善居民消费预期,促进消费结构升级,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逐步使我国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

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的发展阶段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从生存型阶段进入到发展型新阶段;

发展导向处在历史性转折时期——从经济总量导向转为国民收入发展导向;发展方式的历史性转变——投资主导转为消费主导

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中央提出了扩大国内需求的方针,并逐步明确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

一、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

 

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意味着我国发展方式的重大转变。

但建立长效机制则说明扩大内需不仅是面对金融危机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把内需作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一个永远的、战略性的举措。

而且三驾马车的动力机制上的顺序是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更好地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充分利用有利条件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驾马车:

外需——出口内需——投资、消费(最终消费是政府消费和居民消费两部分组成)

扩大内需就是一单元隔壁几家人,你拿钱给我,我拿钱给你,换着买东西。

这样产生税收,产生GDP。

 (话说,这单元有你和A两人,你是卖衣服的,A是个卖酱油的,你用你的钱买了A的酱油,你消费了,A有钱了,A就可以拿着钱干点儿别的事了,比如买买你衣服,于是你又有钱了,可以再买盐啊米啥的,内需扩大了,你除了酱油,又可以吃米吃盐了,A也有衣服穿了。

当然了,A也可以留点儿钱扩大他的厂,比如开发个苹果醋啥的,这就是投资,你一看不错,也买了一点儿,钱又回到A那里去了,内需又扩大了,生活水平又提高了。

这其间因为A和你都卖东西,又得交税,政府也有钱了,可以补贴给穷人买点儿酱油醋,这样A就可以多卖点儿酱油、醋,多赚点钱,他卖完了再去买你的衣服,于是你又有钱了。

政府也可以建个公路,方便你去的地方买比A更好的酱油,于是你又拉动别的地方的内需了。

当然了,如果你太有钱,看不上国内的酱油、醋,非要去买老外的酱油、醋,那你就不是扩大内需,是给老外送钱,是扩大进口了。

在外部市场需求收缩的情况下,中国的国内市场正在加速成长,巨大的消费潜力可以转化为经济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近年来,我国国内消费每年17-18%的速度增长,超过GDP速度。

国内需求一直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1978年至2009年,我国内需占总需求的比重始终在90%以上。

今后,我国仍然有条件主要依靠扩大国内需求拉动经济发展。

——我国是拥有13亿人口的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工厂-中国市场,消费潜力是任何一个国家不能忽视的。

综观世界各国,大国经济发展一般都以内需为主导。

日本85%产品自产自销,15%出口;美国78%自产自销,22%出口

——人均消费水平比较低,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扩大内需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1998年—2008年的12年,政府消费从24%-26.8,居民消费76%-73.2

居民消费比重低。

统计局核算,2010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5.9,居民消费实际增长率不足9,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中,政府和企业的贡献率66,二城乡居民消费占34.

城乡居民消费不均衡。

30年来,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反响发展,78年到90年,城镇居民消费率37.9-50.4,农村居民消费率62.1-49.6,2003年,城镇居民消费率达70以上,农村下滑到30以下,这种趋势一直在持续。

——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着力拓展内需增长新空间。

必将为经济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内需空间。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正处于城市化、工业化双轮驱动的宝贵时期,蕴含着巨大的市场需求。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水平是一个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城镇人口及在城市里居住半年以上的农村人口。

城镇化率的稳步提高,既带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时,随着农村转移人口融入城市、享受市民权利,也将带动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着力拓展内需增长的新空间。

2010年我国城镇化率为47.5%,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的近80%,也低于一些人均收入与我国接近的周边国家的60%。

因此,我国的城镇化发展还有很大空间、很大潜力。

而城镇化率的稳步提高,在带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同时,随着农村转移人口的融入城市也将带动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十二五将6000万进入城市。

要加速城镇化,应该说我们总体发展目标是这样一个目标要求,因为小平同志曾经提出来,2020年全面小康,2050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2050年离现在只有30多年了,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对于城镇化就应该有一个要求,因为理论界大家都公认,韩国是现代的一个中等发达国家,中国的台湾省也算得上是一个中等发达的地区,中等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农村人口都在20%以下。

南韩和台湾的农村人口,现在都是12.5%,而我们现在的农村人口还是50%以上。

要在这30多年40年的时间之内,把我们国家的农村人口降到20%以下,这个城镇化的任务是很重的。

如果不实现城镇化,大量的人还进行农业劳动,那是不可能成为一个中等发达国家的。

  按照这个总的要求,平均每年恐怕要有1400万到1600万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这个转移当中一个最大的问题是两个:

一是能不能创造那么多就业岗位,二是能不能有效地解决转移到城市的农民的住的问题,那也就是中国的安居乐业的问题,有工作岗位,非农的就业岗位,又有一个基本的居住条件,那就算是真正的转移了。

十二五规划:

一句话是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图表加了稳妥两个字,过去我们都是加快城镇化,现在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在城镇化当中不要盲目,防止城市化的“大跃进”(比如城市的大拼盘摊大饼)。

现实中这个问题是存在的,并有一定的普遍性。

各级政法推动城市化发展和区域布局的现实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相适应的,问题在于,这个推动是否建立在经济发展和区域布局的现实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

建立在这个基础上,会以此合理确立城市化、城市群、城市带的发展,否则,以行政手段来拼人口规模、土地规模,大规模地上的基础设施项目,大规模的征用农地,必然对城市化进程产生诸多的负面影响,也会使城市化的功能和作用大打折扣。

我们要的是发展型新阶段的城市化,必然使消费拉动的城市化。

城市规划问题生活质量不高。

突出问题是2个多亿的农民工如何市民化。

先要尽快改革户籍、土地、社会福利的制度安排。

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都决定了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们从国内来看有一个广阔的国内市场空间。

十几亿中国人在本世纪内,我们要通过努力达到发达国家的生活水平,这样一个变化加上这样一个巨大的人口规模,决定了中国的国内市场需要的潜力是史无前例的,是各个国家无法比拟的。

那么这就对我们国家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从内需方面会形成一个非常有利的、可持续的这样一个支持。

第二,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实现我国经济均衡发展的根本途径。

“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这是五中全会建议中的原题,意义就是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一个战略提出来。

马克思讲到整个社会生产过程可以分为四个环节,生产是起点也是决定性的因素。

消费是终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

分配和交换表现为中间环节,一个社会要能够存在和发展,没有发展是不可能实现的。

而生产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消费,如果产品没有最终消费就等于没有生产。

如果考虑的问题不是消费,而是生产,或者说是生产和交换,比如现在的住房,建房的目的是为了卖,买房的也是为了卖,如果进不了最终的消费,在生产和交换环节里转来转去,最后的出路只能把整个社会流通环节堵死,如果建房和买房的货币是银行的,那么这种堵死的出路就是货币危机。

2005年至2009年,我国净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5.5%、7.5%、8.8%、7.7%和3.9%,投资率从41.6%上升到47.5%,消费率则从52.9%下降到48.6%。

目前,投资仍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因为消费是一个慢变量,具有稳定性,不大起大落。

投资是一个快变量,特别是在2009年,对GDP的贡献达到92%,主要是投资拉动的,投资拉动不是最终的拉动,内需不足,会带来恶性循环。

经济由两匹骏马和一头瘸驴拉动的

我国制造业仍处在国际产业链的低端,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仍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单位GDP能耗仍居高不下。

我国居民消费率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

瑞士信贷银行2007年3.24研究报告预测,中国2006年消费占全球消费总额的5.4%,与意大利(6000万)相当,美国42%、美国金融危机钱储蓄率为0,甚至负的。

我国2009年为51.4%,比78年提高13.5%,年均增0.44.日本11.1%、德国7.3%、英国6.6%,但2015年中国的消费额占全球比重将达14.1%,将超过意英德日,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消费市场。

内需与外需、投资与消费关系失衡的矛盾加剧,带来两个严重后果:

一是经济增长过多依靠资本形成,在产能过剩问题日趋严重的同时,盲目重复建设得不到有效控制,容易导致经济波动;二是强化了经济的外部依赖性,使我国在国际分工中长期处于低端位置,加剧了国内能源资源和环境约束。

9.5%的经济贡献率和接近18%的资源消耗率不吃正比的。

这种发展模式难以为继,我们必须尽快走上均衡发展之路,立足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扩大内需的关键,是扩大消费需求。

只有把经济发展真正建立在消费需求的基础之上,我国经济发展才有持续稳定的增长动力。

第三,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增强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的迫切需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

今后一个时期,世界经济可能处在一个缓慢复苏、低速增长、结构转型的时期,外需的不稳定性加大,国际竞争日益激烈。

这客观上对我国转变发展方式、调整内需外需和投资消费关系形成倒逼机制。

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我们只有立足扩大内需,努力开拓国内市场,才能有效克服外部环境变化的不利影响,防范和化解外部冲击带来的各风险,增强我国经济安全性和稳定性。

08年的危机挽救了中国,没有沿着以前的那条路再继续走下去,敲警钟,换一种活法,危机前我们替别人打工,危机后,迫使我们练内功。

2005年底,中国GDP超过意大利,世界第六。

2006年,超过英国,世界第四大。

中国经济总量07年超德国世界第三,2010年7月超日本第二,有些省份“富可敌国”,甚至赶超当年的“亚洲四小龙”。

开放之初,广东一个省位居全国第二梯队的中后面,98年超新加坡九五;2002年超香港十五;2007年超台湾十一五;广东加山东等于韩国。

将近40万个亿。

全国世界经济巨人,是一个拄着拐杖的,远看吓一跳,近看偷着笑。

“外商、外资、外贸,拉动”经济发展的对外依存度从80年代的20%上升到08经济增长在60%。

血脉不通,这种靠三外拉动经济增长,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了。

把这个拐棍拿走,巨人就会轰然倒地。

“对外超低性送礼”“送礼性出口”“不挂牌的殖民地”南方工厂4美元鞋——美国经销商-美国柜台100美元,污染回家、消耗资源、承担所有的问题,4美元计入我们的GDP,90多美元成了美国的GDP,美国美元制造。

工人1小时的收入是德国1/37,是美国的1/27;。

我们瞎忙活。

出口越过,造福美国。

福建的手工缝制的足球4、5元,美国至少70-80元。

零次分配,发达国家通过现代的分配体系攫取他国的利益。

同时,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增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到处找我们的岔,找毛病,09年奥巴马对中国出口的美国的轮胎签署特别保护案,结果世界各国对中国出口的商品进行制裁,最高峰是阿根廷队我们出口他的不锈钢餐具加收1450%的反倾销税,及时这样他本国制造的餐具也无法我们的相抗衡。

对我们反倾销诉讼的次数日益增多;被诉倾销产品的范围不断扩大轻工纺织到机械电子知识产权;征收反倾销税的税率明显提高;实施反倾销带有很强的歧视性。

定标准铁矿石2008买什么什么贵,卖什么什么便宜

任何外交都是内政的的表现,给外交部寄钙片。

不使用否决权,美国不让你进市场,几千万人就失业,08年我们的拐棍被踢折了,沿海千万的人失业,企业停产、半停产。

苦练内功。

“十一五”出口全球第一。

贸易顺差连续2年下降,2010年比上年减少6.4%。

今年一季度首次出现贸易逆差。

改革开放初期和世界经济挂钩——脱钩的问题。

第四,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要求我们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发展社会事业,增居民消费能力和改善居民消费预期。

这与保障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根本要求,具有高度的内在一致性。

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有利于把发展经济与保障和改善民生有机结合起来,在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十二五”时期扩大内需主要途径

《建议》对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和调整优化投资结构提出了明确要求,这是“十二五”时期破解制约扩大内需的体制机制障碍、充分挖掘我国内需巨大潜力的主要着力点。

把这些部署落实到位,必须着重抓好五大重点工作。

(一)

(一)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坚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鼓励自主创业,促进充分就业。

总理将要让人民有尊严的生活,不是到政府办事要笑脸相迎,不是强制拆迁的时候打不还手、骂不还手。

是民生,根本的是就业。

08年我们拿出4万亿投资,有人说搞了那么多形象工程、面子工程、豆腐渣、喂饱了一批贪官污吏,不如分给全国人民,人均3000,拉动内需,内需决定不是看而是他有没有稳定的预期稳定收入、持续的收入、应该有稳定的工作,未来的收入才稳定。

所以划定了7%的GDP发展死线。

中国GDP每增长1%,可以创造130W的就业机会。

每年900W最少的新增就业人口。

所以要保八,保证高速增长,让多余的人口尽快就业,创造财富。

否则低于7%的发展,就是完蛋!

但我们没有着重发展能够容纳更多就业人口的服务业,而是用大量资源去发展资本密集型的重化工业,结果提供就业机会的能力就下降了。

在上世纪90年代,我们GDP每增加1%,就业可以增加0.43%,到了90年代就降到了0.11%,到了21世纪的前4年减到了0.098%。

就业压力:

城镇就业人口2400万提供1000万个农村劳动力5亿人,加上农村半劳力,60岁以上,17、18以下的,加上30%,6亿多。

土地是减少的,不增加,1.5亿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上来

我们三产结构有关系一产薄弱二产比重大资源环境压力大三产比重低附加值低

服务业增加值和就业比重、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没有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服务业就业比重两项指标未完成,反映出经济结构中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增长主要依赖工业带动的局面没有根本扭转。

加快发展服务业。

要调整完善相关税费和要素价格政策,拓展服务业新领域,发展新业态,积极培育信息、旅游、文化、健身、培训、养老、家庭服务等消费热点,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二)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愿意消费有消费能力有钱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格局,着力提高城乡中低收入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既是建立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和挖掘消费潜力的决定性因素,又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

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要提高“两个比重”,即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实现“两个同步”,即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并将“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作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

   央行最新调查显示,85.8%的城镇居民倾向于储蓄,包括投资债券、股票、基金等变相储蓄及储蓄存款,只有14.2%的居民倾向于“更多消费”,创下了1999年调查以来的最低值。

据统计,在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劳动报酬增长相对较慢,居民收入所占份额下降,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行业之间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这已经成为影响扩大内需,尤其是制约居民消费增长的主要障碍。

一项权威调查数据显示,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占比已从1995年的51.4%下降到2007年的39.7%,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已从1992年的68.6%下降到2007年的52.3%。

扣除价格因素,1979年至2009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9.9%,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3%和7.2%。

十一五期间,我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9%和13.9%。

我区经济增长为11.5%。

党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劳动力群体大7.8万亿廉价不是靠技术创新现在不堪重负不利于提升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廉价也无法扩大内需总理讲有尊严的劳动,活得有尊严。

《建议》就是以改善民生为显著特点的。

一是从“强国富民”转变为“富民强国”。

过去的规划追求“强国富民”,从“国富”到“民富”的转变,但不能由此而把“国富”与“民富”对立起来,因为当今世界仍然是依靠经济实力来说话的,如果国力衰弱、国家不够强盛,“民富”根本没有可能;同样单纯只有“国富”,老百姓生活改善不快,那也不是我们的发展目标。

我们发展经济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生活。

2002年至2009年7年间,下降幅度开始减少,2008年为37.11%,基本维持在37左右。

美国自1980年以来的恩格尔系数平均为16.45%,日本1990年以来平均为24.12%。

由此可以看见,中国城镇居民总体是远远谈不上富裕的。

进入2010年,中国的恩格尔系数达到39.76%,接近40%,幸福指数大幅降低。

1978——2009,恩格尔系数城市57.5-36.5农村67.7-41%。

走内需路,关注民生提高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让我们的人们又尊严的劳动,过有尊严的生活。

大城市压力大,成为奴隶了,车房孩子没有尊严,顺应这种要求,通过政策调整过上好日子。

在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不管是生产收入、投资收入、政府收入和企业收入都有很大提高。

但相对而言,政府、企业和投资者的收入提高得更快、更多,而普通劳动者,尤其是部分省市出外打工的农民工,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但收入提高的速度太缓慢,这种状况对经济的长期发展极为不利。

 

“如何让利于民,藏富于民,必须改变当前‘GDP一大步,财政收入两大步,居民收入迈半步’的严重不同步状况,通过政府减税、企业让利,联手推进收入分配关系合理化。

1、更加注重公平的原则,加强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

研究推进房地产税等改革,加强对财产性收入的调节。

高储蓄率低消费率CPI居高不下负利率股市跌幅全球第一

积极推进个人所得税改革,尽快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合理调整税率级距和水平,加大对过高收入调节力度。

目前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从1980年第一次制订以来,已修订了五次。

本次修订是第六次。

这期间中国的经济形势、人民收入状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994年,中国个人所得税仅73亿元,2008年增加到3722亿元。

个人所得税收入占税收收入的比重由1994年1.4%上升至2008年的6.4%。

  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个人所得税收入总额约4800亿元,而全国税收总额约7.3万亿元。

个税收入只占全国税收的6.5%左右。

虽然是中国第四大税种,但个税收入在中国财政总收入中占的比重并不大。

因此中国个税改革的空间是很大的。

  今年2月2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接受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联合专访,与网友在线交流时表示,我国将提高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

随后在3月1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原则通过了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并确定了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以及调整级次级距的改革方向。

这次会议同时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经进一步修改后,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3月20日,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1年会上表示,2011年我国将进一步健全个人所得税制度,合理调整税率结构,降低中低收入者税负,强化对高收入的调节。

  可以说中国这一轮的个税法修订,已进入最后的攻坚阶段。

具体改革方式,还有待有关部门的最后敲定。

个税起征点2000

资源税费改革在新疆破题。

将在新疆率先进行资源税费改革,将原油、天然气资源税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

稀土价格是大白菜价格。

遗产税特别是利用高税率的遗产税,减少财富的代际积累,日本,英国最高遗产税达90%,被称为日本经营之神的松下去世时留下的27亿美圆遗产,传到第三代不到3%。

推进发展慈善事业,发挥第三次分配体系对调节收入的作用。

陈光标去年死后捐出自己的全部财产。

目前,固定资产和现金加一起,大约有50多个亿,大陆第一个裸捐的。

2、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逐步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

完善职工工资统计制度,建立全国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

建立和完善高收入人群的收入申报制度。

通过完善收入分配制度,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

收入差距30年前一条线现在是金字塔

补低——明显增加低收入者收入,保证他们的生活基本需要。

涉及农民、城乡困难居民、企业退休人员和低收入工薪劳动者四类群体的收入提高。

农民补贴:

粮食直接补贴、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退耕还林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家电下乡补贴等。

有的省还有自己的补贴。

种粮、提高农民收入,提高落后地区的收入。

现在我们居民收入低的重要原因是农民收入太低增产不增收增产100亿斤,增收1分钱;粮价提高一分钱,增收10元钱。

补贴家电下乡

低收入人群补贴:

最低生活保障补助由2005年城市标准117元/月提高到2010年225元/月,农村标准由800元/年提高到1300元/年;

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水平连续7年提高,年均增长10%

城市的最低工资标准在提高找各地图表

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免费服务:

交通、场馆参观医疗、义务教育等少收税费,08年利息税去掉了,但是如果穷人没有存款就得不到好处,减了半天还是给富人减了。

我们应该向老百姓倾斜提高标准老百姓少掏一点实际上就是多得或补贴一点老百姓支撑税收。

富人通过一些办法逃税。

拓中——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不断拓展壮大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