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 说课稿3篇五上部编.docx
《《圆明园的毁灭》 说课稿3篇五上部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圆明园的毁灭》 说课稿3篇五上部编.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3篇五上部编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说课稿(3篇)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
围绕这一中心,作者着重写了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圆明园的宏伟壮观和它所收藏的大量无价之宝,突出了它是“园林艺术的精华,建筑艺术的瑰宝”;二是强盗们肆意毁坏圆明园的罪行,激起了人们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
通过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更进一步认识到:
侵略者之所以胆敢如此为非作歹,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对《新课标》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会认“珑、剔”等8个生字,会写“毁、郊”等12个生字。
掌握“毁灭、众星拱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
三、教法、学法
因此本课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教学。
根据本课的目标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教师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提问,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健康的情感。
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开课,就出示几幅圆明园毁灭后的废墟图,问: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的情感作一个铺垫。
(二)质疑问难,自主学习。
因此,我在引入新课之后,让学生自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再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分组学习,进行多形式读,整体感知,对2-4自然段,引导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再让学生交流体会:
通过读、思、勾、画等多种方式,抓住重点,整体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
这既培养了学生快速捕捉语言文字信息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形成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索知识、主动质疑的习惯。
(三)品读体会,想象画面。
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圆明园“众星拱月”的布局,突出圆明园风格各异的景观。
使他们在读中学习表达,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想象能力。
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皇家园林”的辉煌。
在充分认识和理解昔日圆明园的布局和景观之后,师再引导学生带着这样的疑问:
“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去研读、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让学生通过默读画出关键词“青铜礼器、名人字画、奇珍异宝”来说明圆明园的文物多,课件出示画面,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从而激起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之情。
就在学生激情高涨的时刻,师话锋一转,引入课文第五自然段,让学生通过“掠、毁、烧”等词体会侵略者的残暴。
就是这样的一座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在侵略者肆意的掠夺、毁坏、烧毁之下,变成了一片残垣断壁,让学生深切领会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五、
总----损失不可估量(损失巨大)
建筑风格---美
圆明园的毁灭价值赞叹
历史文化---珍贵
毁灭----痛恨(侵略者的贪婪、残暴、无耻)
板书这样设计,既表现了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又再现了侵略者是如何把它化为灰烬的,也体现了学生由喜爱、赞叹到痛恨的情感变化。
六、说效果。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问题来引导他们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中心思想。
同时我让孩子们通过自学的方式解决生字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说课稿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这篇课文以浅近的语言,描述了圆明园当年的繁华,讲述了圆明园毁灭的过程,作者想让学生感受到的除了因祖国过去的贫病饥弱而忍受的耻辱之外以及由此而生的愤怒之外,更重要的,是想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以及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生在通过课前的预习,基本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对文章进行了初步解读,对这段历史有一定了解,但对爱和恨交织的情感把握上不是很准,尤其是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更需要老师的引导。
本节课我将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充分挖掘“爱恨变化”的情感主线,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带着他们在爱的情感中走进圆明园,在由恨而生的使命感中走出圆明园。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认知基础,我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方面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⑵训练学生在读中认真思考,体会,从而获得真实的感受,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⑴重视读文,读中自悟。
⑵电教媒体,从旁辅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课外资料和对课内重点词句的理解,使学生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产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了解圆明园被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辉煌壮观。
三、教学方法
我们知道,“教是为学服务的”,一节课选择了较为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我准备在“目标调控法”大前提下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⑴以读促进,激发情感。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这篇课文文字优美,字里行间饱含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只有通过读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在教学中设计多种形式的读:
引读、个人读、对比读、自读、默读等形式,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⑵电教媒体,从旁辅助。
对于不熟悉的事物,孩子是很难想象的。
多媒体的引入,帮助学生解决了语言文字想象艰难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是本节课的关键。
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预习汇报
1、在北京西北郊,有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叫圆明园。
让我们一起来写:
圆明园。
全班读题
2、看到这三个字,你的眼前出现什么情景?
出示圆明园废墟图片。
并配上一首小诗:
“圆明园里,荒野的风/呜咽地讲述着/一个古老的故事/残留的柱/痛苦地书写着/一个国家的耻辱……”引导学生用低沉的声音读。
师:
圆明园里,荒野的风为我们讲述着一个怎样的故事?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圆明园的毁灭》,用心和它交流。
环节二、走进圆明园
1.让学生细读探究二、三、四自然段,通过读、悟课文语句,发挥想象感受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激发他们的我国古代灿烂文化无限热爱之情。
在这部分中重点指导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
2.抓住“圆明园中有什么?
”。
(1)宏伟的建筑:
众星拱月的布局、民族建筑、西洋景观
(2)珍贵的文物(3)名人字画(4)奇珍异宝出示幻灯片让学生欣赏这些画面。
并指导朗读,读出这种美。
幻灯片出示一架大炮,问:
这是什么?
然后播放八国联军入侵圆明园的影像资料!
看完资料学生谈感受:
愤怒、痛恨、惋惜等等。
3、抓住文结尾情感表达的空白点——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此时,学生不得不接受这个惨痛的历史事实,情不可抑,迫不及待地想读,说,写。
先读在写,读出这种心情来。
此时我安排自由创作空间,给学生一个表达心声的平台,让学生抒发内心的真实感受,指导学生了解当时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信心,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
环节三、总结全文,提升情感。
这一节课的总结,我主要抓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一点来总结。
我是这样设计的:
这把火,烧毁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
但是,这把火,烧不毁英法联军的滔天罪行,烧不毁炎黄子孙的刻骨仇恨,更烧不毁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
让我们时刻记住——(课件出示: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生齐读。
这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油然而生。
环节四、拓展延伸
这节课要结束了,然而课文带给我们的思考却不会结束。
圆明园毁灭了,值得我们思考的是什么?
圆明园毁灭了,它毁灭的是什么?
毁灭不了的又是什么?
作为今天的我们应该怎样做?
环节五、作业
我本着练习设计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考虑学生特点,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挖掘学生内在潜能,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空间,拓展知识面的观点,因此我设计这样一道练习题“有人建议在圆明园的旧址上重建圆明园,恢复它的原貌,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
”
以上就是我的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设计可以说是一个微型的教案,其概括性强、条理清楚,突出重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本课的板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
宏伟建筑 勿忘国耻
珍贵文物 化为灰烬
名人字画 (不可估量的价值
奇珍异宝 不可估量的损失) 振兴中华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说课稿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圆明园的毁灭》的第二课时。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以浅近的语言,描述了圆明园当年的繁华,讲述了圆明园毁灭的过程,作者想让学生感受到的除了因祖国过去的贫病饥弱而忍受的耻辱之外以及由此而生的愤怒之外,更重要的,是想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以及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生在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基本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对文章进行了初步解读,对这段历史有一定了解,但对爱和恨交织的情感把握上不是很准,尤其是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更需要老师的引导。
本节课我将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充分挖掘“爱恨变化”的情感主线,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带着他们在爱的情感中走进圆明园,在由恨而生的使命感中走出圆明园。
根据本课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认知基础,我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方面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⑵训练学生在读中认真思考,体会,从而获得真实的感受,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⑴重视读文,读中自悟。
⑵电教媒体,从旁辅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课外资料和对课内重点词句的理解,使学生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产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了解圆明园被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辉煌壮观。
【教学方法】
我们知道,“教是为学服务的”,一节课选择了较为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我准备在“目标调控法”大前提下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⑴以读促进,激发情感。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这篇课文文字优美,字里行间饱含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只有通过读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在教学中设计多种形式的读:
引读、个人读、对比读、自读、默读等形式,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⑵电教媒体,从旁辅助。
对于不熟悉的事物,孩子是很难想象的。
多媒体的引入,帮助学生解决了语言文字想象艰难的问题。
【教学过程】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是本节课的关键。
我设计了以下5个环节。
1.名言引题,激趣导入(2分钟)
2.走进圆明园,字里行间悟真情(20分钟)
3.走出圆明园,字字句句表真情(15分钟)
4.总结全文,提升情感。
(2分钟)
5.布置作业,拓展延伸(1分钟)
环节一、名言引题,激趣导入
出示法国最著名的大作家雨果说的一句话:
“在世界东方的中国,有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一奇迹,就是圆明园。
”通过这一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自然而然地随着老师一同走进这个举世闻名的圆明园。
环节二、走进圆明园,字里行间悟真情
在“走进圆明园,字里行间悟真情”环节中,总体上是分两部分进行的。
1.让学生细读探究二、三、四自然段,通过读、悟课文语句,发挥想象感受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激发他们的我国古代灿烂文化无限热爱之情。
在这部分中重点指导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
2.抓住“圆明园中有什么?
没有了什么?
”这一矛盾的变化,让学生细读探究五自然段,了解圆明园毁灭的过程,激发他们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
在这部分中重点指导学生朗读第五自然段。
环节三、走出圆明园,字字句句表真情
抓住文结尾情感表达的空白点——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此时,学生不得不接受这个惨痛的历史事实,情不可抑,迫不及待地想读,说,写,此时我安排自由创作空间,给学生一个表达心声的平台,让学生抒发内心的真实感受,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
环节四、总结全文,提升情感。
这一节课的总结,我主要抓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一点来总结。
我是这样设计的:
这把火,烧毁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
但是,这把火,烧不毁英法联军的滔天罪行,烧不毁炎黄子孙的刻骨仇恨,更烧不毁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
让我们时刻记住——(课件出示: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生齐读。
这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油然而生。
环节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我本着作业设计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考虑学生特点,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挖掘学生内在潜能,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空间,拓展知识面的观点,因此我布置这样一道作业题“有人建议在圆明园的旧址上重建圆明园,恢复它的原貌,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
”
以上就是我的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板书是无声的语言,板书的内容是课文内容的“纲”,是课文内容的缩影,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爱国情感。
我设计了以下板书:
圆明园的毁灭
有……也有……
有……也有……
……还有……
不仅有……还有……
不但……还……
上自……下至……
圆明园的毁灭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