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小说的文体特征.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35699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55.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型小说的文体特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微型小说的文体特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微型小说的文体特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微型小说的文体特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微型小说的文体特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型小说的文体特征.docx

《微型小说的文体特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型小说的文体特征.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微型小说的文体特征.docx

微型小说的文体特征

微型小说的文体特征

1、篇幅精短:

微型小说的篇幅短、文字少,这就构成了它的形体小的特征。

但是,这个"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小",这个小必须是蕴含了某种丰富内涵的小,这样,这个"小"的意义实际上体现为一种"精",因此,我们讲微型小说的篇幅,首先不是讲它在一般意义上的短小,而是一种有着丰富艺术内涵的精短。

文体字数的讨论:

这种体现了"一定艺术内涵的精短"在艺术时空上应该有一种较为具体、较为合理的规定。

有的研究者认为微型小说的字数可以定在1000字左右(很多报刊在举办微型小说征文时是以此做标准的),有的研究者认为字数在3000字以内的均可称作微型小说,有的研究者则认为在2000字左右为宜。

2、选材精粹:

微型小说的篇幅精短首先制约了它的选材。

矿石有贫矿和富矿之分,作为小说创作的题材也有质量高低的区别。

根据文学创作的题材原理,小说作者在掌握的小说写作题材时一般有这么几种类型:

(1)真实性和虚假性混杂的题材;

(2)具有完全真实性的题材;(3)真实性程度更高达到了典型性的题材;(4)典型性程度达到更完美形态的精粹的典型题材。

在艺术时空的限制下,只有第四类题材比较适宜进入微型小说的艺术描写中。

这样,我们在小说创作中看到了这样的情景:

有一些精彩、生动的真实描写可以放进一般的长中短篇小说中,而如果放进微型小说里则立刻显出了它的水份和轻薄。

微型小说选择的题材不能仅仅要求真实和典型,而是要求达到更高级形态的精粹的典型题材。

微型小说正是靠着这样精粹的选材,来容纳它的丰富审美信息,在特定的艺术时空中形成它对读者的"速率刺激"。

这种精粹的典型题材体现在下列两个方面:

事件的聚焦点:

微型小说在精短的篇幅里不可能叙述多个复杂事件。

刘一东曾指出:

微型小说只能叙述由"一个具体事件"构成的情节(见《论微型小说情节的审美特征和审美功能》,《微型小说艺术初探》第102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然而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指出:

并不是所有的"一个具体事件"都能成为微型小说的描写题材。

只有那种包孕着这个具体事件的前因后果,又汇集着、凝聚着许多生活内容的事件,才是微型小说选择表现的"单一事件"。

物理学上凸镜的特征,是把生活中许多分散的光线凝聚在一个点上,而产生巨大的热能。

微型小说选择的事件应该是这样的成为生活聚焦点的事件。

如《走出沙漠》这篇作品给我们叙述了一个风俗民情考察队,在沙漠里迷失了方向后,怎样战胜自然、战胜自我的故事。

作品精选的生活片断是考察队走出沙漠前的最后一个半天的事件。

在这个半天里,整个考察队要和干渴作生死搏斗;而叙述主人公"我"除此以外还要为保持那壶"水"的真象而和其他濒临于绝望的队员们对恃。

对于整个考察队所有的队员来说,这半天是他们在艰苦的考察工作中与自然、与死亡作斗争的高潮,它最集中、最典型地反映了考察队员那种与恶劣的大自然,与骇人的死亡作拼搏的工作情景及生存状态。

可以说,这个半天的高潮事件是凝聚了考察队员们整个生活和工作的一个点。

他们最后靠着一只装满黄沙的水壶战胜自然和死亡。

然而,这壶"水"却是一直没有出场的肇教授精心设置的。

当死亡来临时,肇教授想到的不是个人,而是整个考察队怎样摆脱困境,走出沙漠。

他凭着自己对工作对人生的丰富经验和个人机智、聪慧的才能,安排了这个挽救整个考察队员生命的计谋。

因此,肇教授虽然没有在作品中出场,但我们从他精心设计的这一壶"水"中,却看到了他高尚的献身精神,看到了的伟大人格和超常智慧。

可以说,这一壶水是凝聚肇教授整个一生和整个性格的一个点。

一个装满黄沙的水壶能够挽救一个考察队的生命,这个细节给我们的启示是意味深长的。

在其他四个考察队员看来,这一壶黄沙是一壶赖以战胜沙漠、争取生命的水,正是他们还存在着这种希望和信念,他们才能与恶劣的自然环境和骇人的死亡做最后的竭尽全力的搏斗。

从读者的欣赏角度看,他们实际上是靠着一种希望,一种信念来战胜沙漠,战胜死亡的。

人在困境和死亡面前,最可怕的倒不是力量对比的悬殊,而是在于面临死亡的困境时丧失了人的希望和信念,这才是人类真正的悲剧。

可见,在这一壶"水"的细节上还概括了一种人类普遍的人生体验和悲剧精神,我们可以从这里联想到更普遍、更深刻的人生哲理内涵。

因此,这篇作品的选材是单纯的,但它把许多人的生活和命运做了一种"聚焦",从这一个半天的生活片断和这一壶水的物品细节上,我们看到了它包孕了整个考察队的生活和工作,触摸到了一个光彩的伟大的人格,体味到一种人类共同的人生体验。

这样的题材才可以称作是真正的微型小说的"精粹的典型题材"。

别林斯基在《智慧的痛苦》一文中曾指出:

"性格的艺术刻划就在于:

如果诗人给你描写出来他的生活的特定瞬间,你就能讲述在这瞬间以前和以后他的整个生活"。

微型小说选择"事件的聚焦点"就应该达到别林斯基要求的这种境界。

作品写的是一个生活片断,但从这个片断上,我们可以看到这件事的过去,也可以看到这件事的未来。

这种汇聚着丰富生活内涵的"一个具体事件"才能成为微型小说的典型题材。

艺术内涵不够凝重的生活片断和生活侧面,如果写进微型小说中,那么可以断定,这个微型小说题材因品质、质量不高而无法形成它的"速率刺激"。

人物的闪光点:

微型小说作为小说的一个品种,它与其他精短文体(如杂文、小品文等)的区别就在于它不能离开人物刻划。

江曾培指出:

"考察一篇微型作品是否属于微型小说,'第一目标'就是看它有没有把焦点对准人,有没有把人当作写作的中心。

依据这一'目标'与标杆,'以人划线',一般是可以分清微型小说与其他微型作品的不同的。

"然而在微型小说精短的艺术篇幅里如何刻划好一个人物形象,这却有着它不同一般小说的独特要求。

在微型小说里选择表现人物的材料同样要进行严格的挑选。

一方面,微型小说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写出人物众多的性格侧面和性格元素;另一方面,微型小说也不可能选择众多的材料来表现人物的这一个性格元素。

因此,在人物描写上,微型小说的精粹选材应该体现为:

选择表现人物的一二个精彩的细节去展示人物的一个突出的性格元素。

从这一二个细节里,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人物的一个性格元素和一个性格侧面,从这一个性格元素和性格侧面里,我们又可以联想到人物的整个一生和整个性格整体特征。

所以,微型小说突出描写的性格元素应该是人物性格中的一个闪光点,能否抓住人物性格中的这个闪光点,用一二个精粹的材料去展现这个闪光点,常常是衡量一篇微型小说创作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准。

如李延国的《雾》:

一个叫周小波的战士在战场上被地雷炸掉了下巴,"腿上、腰部、胸部、左臂都缠着绷带",他的生命已经到最后的时刻了,这时,师政委和组织干事赶到他的病床前,将授予他"滚雷英雄"的决定告诉这位即将远行的农民的儿子。

可是,临终前的周小波却用右手写下了15个字:

"我不是滚雷英雄,我是被石头绊倒的。

"他讲出了事件的真相,他的英雄可能从此当不成了,他生前唯一的请求--让得了癌症的母亲来部队医院看病也可能无法实现,可是我们每一位读者都被他一生中的这种不掺半点杂质的"真"而震动了。

他尽管从此当不成英雄,但我们仍觉得他是真正的英雄,因为他的一生没有留下一句假话,他的一生都是真实的。

这篇作品用了一个事件的高潮片断,突出地揭示了人物的性格中这个闪光点--无私的高尚的"真诚"。

从这一个闪光点我们想象出了这个英雄平时的一切言行。

又如陈洁的《写作教授》写的是另一种我们生活中的普通人。

作品刻划人物用了四个细节:

(l)可逸先生上课总要用头二十分钟来痛骂一篇他看不起的文章,有次骂到激动之处,他竟掏出了一双臭袜子来擦鼻子;

(2)可逸先生对学生的作文严格到连标点符号都不放过;(3)可逸先生待客总是亲自下厨煮一碗面条,并打上两个鸡蛋,恭恭敬敬地请客人吃;(4)可逸先生下澡堂穿错了儿子的一只鞋,被保卫人员扣住了,而他却说出了"就差那么两码,穿在脚上还不一样"的令人啼笑皆非的话来。

这四个细节,凸现了可逸先生性格中最突出、最闪光的一点--迂。

他迂得可爱,迂得认真,迂得可笑。

但我们从他的迂中却感受到可逸先生整个的一生和整个的为人,体味出造成他这种迂的性格的时代和生活的背景。

一个"迂"写活了一个人。

因此,微型小说写人必须要抓住人物性格中的一个闪光点,并用若干个精彩生动的细节来表现这个性格闪光点。

这种突出人物一个性格元素的写法要想获得成功,必须对人物所有的性格侧面和性格元素做一番认真的思索,要善于抓住人物性格中的闪光点,才能在短小的艺术篇幅里写活人物。

3.构思精巧:

微型小说篇幅的精短相当深刻地影响了它的构思方式。

篇幅的精短使得微型小说在给读者提供的信息量方面无法同长中短篇小说竞争。

因此它只有在努力提高信息质量,并讲究信息的艺术传达形式才能形成它的"速率刺激"。

严格地挑选精粹的题材,这是从作品内容方面提高信息质;而讲究精巧的艺术构思,则是从艺术传达形式方面来提高信息质。

这就是微型小说比任何一种体制的小说都要更加讲究构思的缘故。

蒋子龙说"微型小说的创作,更像一种智力竞赛"。

这是相当中肯的见解。

微型小说的创作实际上就是通过艺术构思来考验一个作家的才华和文思。

构思越是精巧,那么微型小说越能体现它独特的情节趣味和艺术魅力。

微型小说的精巧构思可以从下面两个方面体现:

(1)精致巧妙的情节设置:

微型小说的选材特点决定了微型小说的情节只是由"一个具体事件"构成的单一情节。

单一情节比起由两个以上的事件构成的复杂情节来说,它先天就缺乏一种曲折和波澜的艺术机制。

然而微型小说的艺术魅力恰恰就在于它偏偏要在这单一的情节中追求一种丰富和变化。

微型小说的情节构思有一条这样的规律:

越是在单一中表现出了丰富和曲折,那么它的速率刺激就越强烈。

这样,微型小说的构思内容体现在情节上,就是一个如何设置一个精致巧妙的情节,微型小说创作的"智力竞赛",实际上就是看谁能巧妙地制造"既出意外,又在情理"的情节效果。

美国小说理论家罗伯特·奥佛斯特曾把"意外结局"和"立意新奇"、"结构完整"并列,当作微型小说的三大要素之一。

我国微型小说理论界曾对这个"意外结局"讨论得颇为热烈。

有人认为,"意外结局"是微型小说的情节模式,它是"加强小小说力度的一种手段"。

有人认为,欧·亨利式的意外结局不是微型小说的最佳结尾,相反只有超越这种情节模式,微型小说才有发展。

也有人认为,微型小说结尾不要限死了,有的题材适合"出人意外",就用,有的不适合,就不用。

"怎样看待和把握罗伯特的这条理论概括?

我们认为罗伯特的这种理论总结有它一定范围的理论涵盖面,它对情节式微型小说有较强的适应性。

对情节式的微型小说来说,它单一的情节很难形成艺术的变化和波澜,它只有在情节的结局上做文章,通过情节尾部的"意外结局"构成微型小说开头与结尾的强烈反差,体现微型小说的精巧构思,形成对读者瞬间的"速率刺激"。

这就是以"意外结局"为内涵的欧·亨利式结尾能够成为微型小说学里的专门名词和国际流行术语的原因。

然而,我们更重要的是要看到这种理论概括的背后隐藏的艺术规律。

这就是我们如何通过这种"意外结局"来实现微型小说在情节上的精巧构思。

有的微型小说是通过设置情节的反转和曲转来制造意外结局的。

譬如,许行的《掌刀》写一个老护士在长期的实践中学到了真本领,当"陈一刀"在手术中突然发病,她能接过手术刀顺利地把手术做下去;她还能接替儿子做了复杂的皮下脂肪瘤切除术;作品连续用了三个细节单元一次次强化描写了金护士在实际工作中学到的真本领。

在作品的结尾,院领导却以金护士没有文凭,让她下了手术台,提前退休了。

人物的命运结局与作品前半部分一步步渲染的真才实学构成了一个有落差的陡转。

抓住人物或事件的一个元素,向上做一种延伸发展和不断的渲染,最后突然来一个陡转,形成作品情节开头与结尾的巨大反差,由此实现了作品的意外结局。

有的微型小说是通过机智、巧妙地运用误会和巧合的手法来制造作品的意外结局。

譬如敖夜的作品《窗》,设置了一个这样的情节:

"我"把临街的窗户擦亮后,发现一个漂亮的姑娘从窗前走过,并对"我"很了惬意地看了一眼,而且从此以后几乎每天都要重演这一幕。

"我"以为这是爱神降临了,于是在朋友的鼓励下,"我"对那个漂亮女郎主动出击,谁知那个漂亮女郎对"我"的大胆招呼莫名其妙,"我"问:

"那你常对窗里看什么?

"漂亮女郎说:

"看自己"!

这是一个美丽的误会。

主人公"我"以为漂亮女郎在窗外的神态是对他有意,殊不知漂亮女郎实际上是把窗玻璃当作镜子来照自己的倩影。

当男女主人公发生误会,故事情节出现了一个撩拨人心的悬念,而一旦消释这个悬念,读者才惊奇地发现悬念和谜底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

许多的微型小说的构思就是通过这种出乎意料的误会或巧合来创造一个有意外结局的精致情节。

无论是反转还是曲转,也无论是误会还是巧合,它们的目的都是一个,即通过巧妙的艺术构思,来设置、提炼一个精彩的微型小说情节,实现微型小说的意外结局。

追求微型小说绝不同于一般长中短篇的独特的情节趣味,用微型小说作家白小易的话说,是"连世界闻名的长篇巨作也难提供的韵律和情趣"。

这就是微型小说在情节上的特点和规律,它要通过精巧的构思来提炼精致的情节并以此来同长中短篇小说那宏大瑰丽的情节展开艺术上的竞争。

(2)深刻新奇的主题表现:

罗伯特阐述的微型小说第一条要素是"立意新奇",这个概括符合微型小说创作实践。

微型小说"速率刺激"的实现在相当的程度上是依靠了它深刻有力的主题。

由于微型小说篇幅的精短,它在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与人们深层心理时,有着相当大的灵活性。

当它以其机巧灵活的艺术形式负载起新奇深刻的立意时,它对生活本质的那种深刻的穿透力便豁然显现了。

然而,要想在精短的篇幅里体现出对生活深刻的穿透力,仍然离不开微型小说的精巧构思。

只有构思巧妙,主题才容易出新、出奇。

我们看到有不少的微型小说佳作是通过两个生活片断的巧妙对接来揭示出深刻的生活本质。

欧·亨利的作品《我们走过的这一条路》就有前后两个生活片断:

(l)一个强盗在火车上行凶抢劫,在逃跑途中,又残忍地杀死了自己的同伙,于是他获得了一大笔钱财,变成了资本家。

(2)一个银行老板在经济大萧条的时候,把老朋友逼得破了产,于是他本人由此变为更富有的银行老板。

欧·亨利在构思中,把这两个生活片断通过男主人公的一个梦巧妙地对接后便揭示了一个触目惊心的深刻主题:

抢劫成功的强盗变成银行老板,而银行老板的行为又和强盗抢劫没有两样。

欧·亨利的这个精巧构思,把这互不相关的两个生活片断联接成为一个艺术有机体,传达出"强盗就是资本家,资本家就是强盗"的深刻、新奇的立意。

巧妙对接也好,精彩对比也好,这都是微型小说作者的精巧构思所致。

微型小说许多新奇、精深的立意往往立足于这种精巧的艺术构思中,想得巧,想得绝,那么,微型小说的立意就新,就奇。

"微型小说是一种智力竞赛"的涵义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的。

微型小说的篇幅是短小的,但任何的短小并不等于艺术品。

短小精致的东西只有经过精巧的构思,设置出精致巧妙的情节和开掘出新奇精深的立意,短小简练才会变成精致巧美,这才是真正的微型小说。

那些山水盆景、树桩盆景只有咫尺大的艺术空间,但是通过盆景制作者的精巧构思,使它们在这咫尺宽的空间里凝结了大千世界的风姿和美景,才变成为真正的艺术珍品。

微型小说比任何一种小说文体都更加讲究艺术构思,更加讲究情节的精妙和立意的新奇,以至构成这种文体的一个特征和规律,道理正在这里。

4.语言精美:

篇幅的精短,使得微型小说在语言的运用上不能泼墨如雨,而只能是惜墨如金。

叶茅指出:

"短中长篇小说略有语言的垃圾,人们或者可以忽略过去;而微型小说一旦出现语言的毛病,稍微一点点,读者也难以原谅。

千多字的篇幅附带几十字的语言垃圾,这比例可不小!

所以语言必须具有自己的光彩,而这种光彩是微型小说所特有的,短中长篇小说所难代替的。

"叶茅说的这种微型小说的特有语言,就是指出它的简洁、洗练带来的精美。

微型小说在语言上的这种精美的特点究竟包含有哪些具体内容呢?

我们可以用这样三句话来加以归纳:

(1)大容量、快节奏的叙述语言。

(2)特征突出、形象鲜明的白描语言。

(3)包含潜台词和兼有动作性的对话语言。

陈洁的作品《万元先生》的语言很值得我们分析。

这篇作品用了上课、编书、出国三个细节就写活了一个什么时候都"感觉最良好"的人物。

这种主观意识与客观现实相脱离的人物,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当大的概括性。

这些我们暂且略去不论。

这篇作品的成功,除了精彩的细节选择和生动的人物刻划等因素外,它在语言上的成功同样不可忽略。

这是一种真正体现了微型小说特点的小说语言。

首先,作者用了这样一段话来描述周民的外貌:

"周民的个子在身材上是1.66米,在气质上绝对是1.88米。

所以身处于数学系的芸芸众生之中,他懒洋洋地翘着鼻子,一点儿也不显得矮。

恰恰相反,众人在他的眼睛里,倒反而是矮了一截。

"这段语言采用的表述方式是夹叙夹议,它一方面客观介绍周民的矮,另一方面又夹入了作者对他的议论性评价--他自己不觉得矮,相反他觉得众人比他矮。

这使得读者既了解了描写对象的特点,又领悟了作者对描写对象那种幽默的调侃的评价,作品描述对象的客观信息和叙述人的主观评价信息互相交融,作品的叙述信息容量就被扩大了。

这样读者便能很快地进入由作者的叙述基调而创造的艺术氛围。

作品第二段描摹周民上课的情形。

"周民走进一年级三班的教室,总是一派眼睛朝天、漫不经心的学者丰采。

他把教科书和讲义像堆破烂似地往讲台一扔,然后就再也不朝它们望上一眼。

似乎望了它们一眼,就有辱他的学问和才华似的。

"这是概括叙述和具体叙述相结合的语言表述方式。

第一句是概括叙述,它先总的叙说周民上课时一幅漫不经心的神态。

第二句是具体叙述,它是承接第一句概括叙述之后再来具体地介绍周民上课时那副漫不经心的模样--他像扔破烂似地把教科书和讲义扔在讲台上,并且绝不再看它们一眼,这个介入了细节的具体叙述使读者对周民漫不经心的上课模样形成了具体、清晰的印象,这就是具体叙述的功能。

概括叙述和具体叙述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使用,往往形成了微型小说的快速而又恰当的叙述节奏。

它能使读者在短暂的阅读中迅速地掌握描述对象的面与点,总体和细节的各种情况,微型小说的叙述便能以较大的密度和较快的节奏向前推进,于是构成微型小说叙述语言特有的精练和精美的特点。

我们再看作品的描写语言。

作品描写周民的上课用了这样一段话:

"他在教室的前方迈着两条短腿踱来踱去,暗自陶醉在自己的讲课之中。

兴之所至,就在黑板上一阵激烈的乱涂乱抹,指甲擦着黑板'吱吱'尖叫让人不堪忍受。

"这段描写语言用朴素洗练的笔法,迅速勾勒了周民上课的特征:

迈着短腿踱来踱去;在黑板上吱吱地乱涂乱抹。

这里几乎没有什么修饰和烘托,但却把周民上课的神态特征准确地勾勒出来了。

微型小说的描写往往多属这样一种用简练、质朴语言来勾勒对象特征的白描。

由于它是简练补素的白描,于是这种笔墨相当经济,又由于它是突出特征的白描,因而又成为形象的语言。

微型小说在使用描写语言时,采用这种突出特征的形象白描语言也才容易担负微型小说特有的艺术使命,形成微型小说语言精练、精美的特点。

微型小说在描写人物时,当然不能离开人物语言的描写,但是人物语言又因篇幅的限制而不能大量使用,这样微型小说对人物语言也产生了它特殊的要求。

微型小说的人物语言在被有限使用的情况下怎样获得最大的艺术效果呢?

一方面我们精选一批含有丰富潜台词的人物语言,另一方面我们还要注意精选一些兼有动作性的人物语言,这样的人物语言才能比较充分地体现微型小说的特点。

我们来看周民妻子的这一段人物语言描写:

"'我们周先生在写书',她敲开邻居家的门,压低嗓音说,'请把录音机的音量开小一点好么?

''我们周先生在写书',她在吵吵嚷嚷的菜场上对售货员理直气壮地喊,'这一块猪肝你一定得卖给我!

'"作者精选这两段周民妻子的语言,恰当而生动地体现了人物的性格。

表面上她是请邻居、请售货员照顾她,实际上这语言中隐藏了周民妻子对周民的盲目敬仰和过分的吹嘘,这从侧面也衬托周民那种在家庭生活里也颐指气使、自以为是的"良好感觉"。

同时,透过这两句精选的人物语言,我们不也看到周民妻子对邻居装模作样、煞有介事的神态、动作,看到了她对菜场售货员蛮不讲理、自私自负的神态、动作吗?

这就是兼有了动作性的精彩人物语言。

微型小说特别需要这种包含潜台词、兼有动作性的人物语言。

因为这样的人物语言,能够蕴含较多的信息,同时也体现人物语言的直观性、形象性,于是人物语言也才能达到简洁、洗练的艺术境界。

可见,微型小说是通过它大容量、快节奏的叙述语言,通过它特征突出、形象鲜明的白描语言,通过它包含潜台词和兼有动作性的对话语言来实现它在语言运用的精练、精美的特点。

微型小说比起其他文体来,它对语言的要求更高,有人把微型小说称为"电报体小说",意思也是强调微型小说要像发电报那样节约文字,用最短小的篇幅去传达最大的语言信息。

然而,我们也要指出,由于微型小说的创作队伍大多数都是由刚刚走上文坛的青年作者构成(有的甚至还没有跨进文坛的大门),他们的语言功夫一般离成熟的微型小说创作还有相当的距离,这样,我们今天看到的大多数质量平庸的微型小说习作,恰恰没有能够鲜明、突出地体现微型小说在语言上的这条特点。

那种平庸的、一般化的小说语言还相当严重地存在于我们的微型小说作品中。

所以,探讨微型小说在语言上的特点在今天尤其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香港作家何达一年要在报刊上发表200多篇文章,他对自己提出了一个很高的要求:

在文章开头的5个字就要吸引读者,因而他在语言的精练、精美上下了相当的苦功。

我们微型小说习作者也可以从这里获得启示:

我们应该用更大的精力,下更大的苦功来锤炼自己的语言。

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没有那种真正像金子般闪光的精美语言,就不可能产生真正意义的微型小说艺术珍品,也不可能使这种文体的艺术优势得到真正的发挥。

综上所述,篇幅精短是我们把握微型小说文体特点的逻辑起点,由这个精短制约和规范了微型小说的一切要素,它要求选材精粹,要求构思精巧,要求语言精美,这一切都使得微型小说从内容到形式都和长中短篇小说有了严格区别。

情节式微型小说的艺术示例

如果我们从小说情节的角度来给微型小说作一个粗略的分类的话,便可以把微型小说划分为情节式与非情节式,现在我们分别讨论一下这两种情节式和非情节式微型小说的艺术规律。

首先,情节式的微型小说和情节式的一般小说一样,都有一条包含着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并体现了因果联系的小说情节链。

这条情节链,从构造的材料来说,它来自于作者所经历、所感受的生活,从其构成的形态和所显示的内涵来说,它又出自作者主体的审美创造。

"原生状态"的无序生活经过作者审美主体的艺术整理,变成了有序的并揭示着因果联系的艺术情节链。

作者的社会理想、艺术理想和审美趣味都可以鲜明地凝结在这条艺术情节链上。

情节式小说的这个审美模式有着其它样式的小说无可替代的优点,同时,也隐藏着它无法弥补的缺点。

它能够拨开生活的许多迷雾,让人们看到生活的真谛和内涵,形成一种集中而强烈的艺术魅力,同时,又因为作家主体的这种强烈的艺术观照和有力的艺术处理,因而使小说更加艺术化、更加远离生活原生状态。

它的艺术真实性和艺术虚拟性就是这样同时相生而又同时相左。

任何情节式的小说都有着这么一条优缺点并存的情节链,现在,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是:

一般小说的情节链和微型小说的情节链,各自究竟有什么不同的艺术风貌和审美特点呢?

一般说来,长中短篇小说的情节链是由一条或几条较长的故事线索串起若干个情节单元,每个情节单元又可以串起若干个艺术场面。

而且线索与线索之间,情节单元与情节单元之间,艺术场面与艺术场面之间,都能互相扭结,互相倒错,呈现出一种盘根错节的复杂状态。

微型小说的情节链相比之下只有一个情节单元,而且这一个情节单元也往往是在一个艺术场面形成的。

这为我们解剖微型小说的情节链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一般说来,一个微型小说的情节单元,往往由3--5个细节单元构成,那么在一个艺术场面里,这3--5个细节单元连接成一条什么样的情节链?

分析大量的微型小说作品,我们发现,情节链的类型和作者采用的情节技法有直接关系。

因此,我们准备从情节法法入手来讨论几种最有代表性的微型小说情节链。

1、悬念与误会

采用悬念法和误会法来设置微型小说的情节,将形成"悬念式"、"误会式"、"悬念+误会"式等三种微型小说的情节链。

这三种类型的情节链有较大的艺术优势,在情节式的微型小说创作中被普遍采用。

悬念式情节链:

悬念法本来就是情节式小说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