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普宣传文稿20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25428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科普宣传文稿20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医科普宣传文稿20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医科普宣传文稿20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医科普宣传文稿20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医科普宣传文稿20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科普宣传文稿20则.docx

《中医科普宣传文稿20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科普宣传文稿20则.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科普宣传文稿20则.docx

中医科普宣传文稿20则

村卫生室中医科普知识宣传

中医养肾四法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

人体随着肾气的逐渐旺盛而生长发育,直到成熟;因此,中年养肾尤为重要。

鸣天鼓,以两手掌紧贴两耳,然后以中指和食指交替弹击后脑,耳中听见如打鼓之声,故名。

每日2次,每次30下以上。

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故久行此法能健肾益耳,有利于中年肾气上输至脑乃至双耳,能健脑聪耳,防治耳聋耳鸣。

按摩涌泉,足心涌泉穴直通肾经。

临睡前选用温水泡脚,再用双手互相擦热后,用左手心按摩右脚心,右手心按摩左脚心,每次100下以上,以搓热双脚为宜。

此法有强肾滋阴降火之功。

对中老年人常见的虚热症效果甚佳。

爬山壮腿,即锻炼下肢法。

中老年人多活动下肢,可延缓肾气之衰老,因为下肢主要为肾所主,多锻炼下肢即有补肾之功。

下肢锻炼方法很多,慢跑,步行,爬山效果尤甚。

按摩腰眼,两手握拳,手臂往后用两拇指的掌关节突出部位,自然按摩腰眼(在第四腰椎旁约2寸的凹陷处)向内做环形旋转按摩,逐渐用力,以至酸胀感为好,持续按摩10分钟左右,早、中、晚各一次。

腰为肾之府,常做腰眼按摩可防治中老年人因肾亏所致的慢性腰肌劳损、腰酸背痛等症。

村卫生室中医科普知识宣传

八种治疗失眠的中医疗法

失眠,又称不寐,是指病人入睡困难,或睡而易醒,时睡时醒,以致不能获得正常睡眠的一种病证,是老年临床常见多发病。

1.保健疗法:

每天按摩太阳穴、百会穴数次,用保健木梳梳头5分钟,从而保持心情舒畅,解除烦恼,消除思想顾虑。

2.饮食疗法:

取大枣10枚,小麦20克,冰糖30克,先取大枣、小麦水煎去渣取汁,纳入冰糖烊化顿服,每晚1次。

3.药粥疗法:

大枣10枚,元肉10克,大米50克,砂糖适量。

先取大米煮粥,待沸时加入大枣、元肉,煮至粥熟时,调入冰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

4.脏器疗法:

猪心1枚,柏仁15克,调料适量。

将柏仁去壳杂洗净备用。

猪心洗净,切片,与柏仁同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沸后,调入葱、姜、椒、盐、味精、猪脂等,煮至猪心熟后服食,每日1剂。

5.填脐疗法:

取酸枣仁10克,研为细末,置肚脐中,外用伤湿止痛膏固定,1日1换。

6.敷足疗法:

取朱砂3-5克,加浆糊适量调匀,置于伤湿止痛膏上,贴敷于脚心涌泉穴上,包扎固定,每晚1次。

7.足浴疗法:

磁石30克,菊花、黄芩、夜交藤各15克,水煎2次去渣取汁,倒入浴盆中,趁热浸洗双足15-30分钟,每晚1次。

8.耳穴贴豆法:

主穴为心、肾、神门、皮质下、枕。

心脾两虚配脾、交感;心肾不交配交感、内分泌;肝胆火盛配肝、脾、胃、止痛点。

75%酒精常规消毒以后,用胶布将王不留行子贴于所选的一侧耳穴上,每隔3天换贴另1侧,并每天按压穴位4次,每次5分钟,6次为1疗程,连续2-3个疗程。

上述几法,任选2-3种,连续3-5天,即可收到明显疗效。

村卫生室中医科普知识宣传

中医针灸治疗面瘫

面瘫对一般人来讲也许还是个陌生的字眼,其实,它就在我们身边。

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不受年龄和性别限制。

患者面部往往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腮、努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

面瘫中医称之为“口僻”或“口眼歪斜”。

面瘫起病原因非常多:

掏耳朵、剔牙、饮酒、生气、劳累、吹风、受凉等。

经常在大家免疫力下降,不注意的情况下发生。

因此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防范,未病先防才是最重要的。

得了面瘫更要抓紧时间治疗。

针灸治疗面瘫已有数百年历史,其疗效是肯定的。

现已被WHO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针灸适应症之一。

针灸治疗面瘫时常取阳明经穴、少阳经穴与厥阴经穴为主,这三条经脉循行于面部,尤其是手足阳明经和厥阴肝经分别行于口唇内外两侧,足阳明胃经分走于面部至额部,手少阳经脉行于面颊部。

“经络所通,主治所及”。

以经络学说来讲,针刺可调解面部局部经气血脉,使之充和条达,经筋得养,面瘫得复。

对于肝阳化风挟痰阻于经络引起的中枢性面瘫(如中风),针灸有平肝潜阳,熄风化痰通络之效,同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面瘫患者针灸治疗过程中应忌生冷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新鲜蔬菜;适当的面部穴位按摩或热毛巾热敷。

村卫生室中医科普知识宣传

中药外敷治疗肩周炎

肩周炎初发时,表现为患者侧肩部一处或几处疼痛不适,夜间比白天痛得厉害,劳累后加剧。

疼痛的程度差异很大,有的钝痛,有的似刀割样痛,也有的为针刺样或牵拉样痛,疼痛范围较广泛,多数疼痛延伸到上臂和肩后。

疼痛厉害时,肩关节周围肌肉呈明显痉挛,严重时手不能梳头,甚至不能穿衣服。

  预防肩周炎,最理想又简单的方法是坚持体育锻炼,如打太极拳、做操等,平时注意肩部保暖,夏天睡觉不要露肩吹风扇,不要在潮湿的地方睡卧,以防受风寒湿邪;防止肩部慢性劳损,不可突然做强力劳动或卸过重物体,以防肩部发生扭伤。

  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应及时治疗,首选推拿与针灸,肩部痛点用药物封闭能起到明显的消炎镇痛作用。

其次可选用活血化瘀、行气通络的中药煎汁,以木棒蘸取药汁来回击打肩部痛点及穴位,能疏通经络、活血止痛。

现介绍一种经济安全、无副作用的中药外敷疗法:

三七1克,红花、桂枝、川乌、草乌、牛膝各5克,当归、鸡血藤、透骨草各10克,盐750克,将中药和盐一起炒热后装入布袋,选择肩髃、肩贞、曲池、外关穴等穴位或部位外敷,温度以能忍受为度,如有烧灼感,可在药袋与皮肤之间加毛巾垫着。

每次敷20~30分钟,每日1次,5次为一疗程。

一个疗程后休息2天,再进行第二个疗程。

此法具有通经活络、祛风除湿、消肿止痛等作用。

村卫生室中医科普知识宣传

初春养生的原则

1、心境恬淡戒忧郁

春季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

按自然界属性,中医五行学说认为,春属木,与肝相应,肝喜调达,主疏泄,在志为怒,恶抑郁而喜调达。

故在春季精神养生方面,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恬淡的好心态。

同时要充分利用、珍惜春季大自然“发陈”之时,借阳气上升,万物萌生,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通过适当的调摄,使春阳之气得以宣泄,代谢机能得以正常运行。

2、乍暖还寒慎起居

春季气候变化较大,天气乍暖还寒,由于人体腠理开始变得疏松,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所以,初春时节,特别是生活在北方地区的人不宜顿去棉服,年老体弱者换装尤宜谨慎,不可骤减。

《千金要方》主张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

春天在起居方面,人体气血亦如自然界一样,需舒展畅达,这就要求我们夜卧早起,免冠披发,松缓衣带,舒展形体,多参加室外活动,克服倦懒思眠状态,使自己的精神情志与大自然相适应,力求身心和谐,精力充沛。

3、少酸多甘调饮食

饮食调养方面要考虑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之品,不宜食酸收之味。

在五脏与五味的关系中,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饮食调养要投其脏腑所好,即“违其性故苦,遂其性故欲。

欲者,是本脏之神所好也,即补也。

苦者是本脏之神所恶也,即泻也”。

明确了这种关系,就能有目的地选择一些柔肝养肝、疏肝理气的草药和食品,草药选择枸杞子、郁金、丹参、元胡等,食品选择辛温发散的大枣、豆豉、葱、香菜、花生等,可灵活地进行配方选膳。

4、加强保健防疫病

春季养生另一方面,就是要防病保健。

特别是初春,天气由寒转暖,各种致病的细菌、病毒随之生长繁殖。

温热毒邪开始活动,为避免春季疾病的发生,在预防措施中,首先要消灭传染源;二要常开窗,使室内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清新;三要加强锻炼,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

此外,注意个人卫生,加强口鼻保健,可阻断“温邪上受首先犯肺”之路。

村卫生室中医科普知识宣传

高血压病的食疗方法

高血压病是危害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由于高血压患者大多属肥胖体型,因此,首先要限制脂肪的摄入量,减轻体重。

其次,采用低胆固醇饮食,抑制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增高及避免发生动脉硬化,预防高血压加重。

其三,饮食宜淡忌咸,盐可促进血管收缩,升高血压,多食无益。

其四,维生素是有效的降压物质,应该足量摄入。

另外,还应多食含钙、碘的食物。

根据以上四点,可选用如下的食疗方法:

1.地瓜90克,去皮,切成细丝备用。

灿米等量,淘洗干净,放入锅中,加清水和地瓜丝,上火熬煮成粥,早、晚各食一次。

主治高血压患者发热口渴。

2.海带含碘丰富,能降血压,防止动脉硬化,高血压患者宜经常食用。

若患者肝火旺、头晕、失眠、易怒,则可用海带煮绿豆汤,连饮数日,即能清肝火,抑制神经紧张,也有稳定血压之效。

3.海蜇头120克左右,洗去咸味,加入荸荠等量,煮汤饮服。

海蜇含丰富的蛋白质、钙、磷、铁、碘,有降血压、化痰的作用;荸荠具有清热生津、化湿祛痰、凉血解毒等功效。

本方适用于头昏、脑胀、烦热及便秘的高血压患者。

4.菊花、槐花、绿茶各3克,以沸水冲泡5分钟,代茶饮用,每日数次。

此茶能平肝祛风,清火降压,适用于高血压头痛、头胀、眩晕等。

5.糯米30克,淘洗干净,加清水煮开,再加香蕉(3个,切成丁块)、冰糖,熬煮成粥,可作一日三餐的主食,也可作点心食用。

糯米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促进血液循环,从而减少患高血压的机会;香蕉有降血压,保护血管的作用,可以预防中风和高血压。

村卫生室中医科普知识宣传

刮痧治中暑

刮痧治疗是按照中医的经络腧穴理论,通过刺激体表的部位来达到治病的目的。

穴位是五脏六腑和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是一个点,而把同类作用的点串连起来运行气血的通路,叫经络。

在经络以外,按压有疼痛感的穴位,叫“阿足穴”。

专业的穴位定位比较难,但我们老百姓只要记住二句话,就可以在家里自我保健了。

第一句是“宁失其穴,勿离其经。

”说的是,找穴位很难,个体差异很大,但我们只要掌握经络的走向位置,就可以达到效果了。

另一句是“以痛为腧(穴)”,就是说,先找到大致位置,按的地方又痛又酸胀,这个点就是穴位。

刮痧的工具很多,现多用水牛角制成的专门的刮痧板,一般家庭用光滑的瓷汤勺(调羹)也行。

  

先将准备刮痧的部位用热毛巾擦净,在皮肤上抹上护肤油或面霜、护手霜,起润滑作用,温盐开水也可以。

刮痧要顺一个方向刮,上→下、内→外。

不要来回刮,力量要均匀合适,不要忽轻忽重。

刮痧的取穴位置,在背部较常见,大致有以下几个部位:

沿着脊椎的颈、胸、腰部位,也就是督脉,以及颈胸腰椎两旁的肌肉部位,即膀胱经,因为督脉主人体之阳气,而膀胱经上的背腧穴注输了五脏六腑的经气,因此要重点刮;还有两侧肩膀,肩胛骨部位,和三角肌部位;如有恶心呕吐症状,取胸部正中线,腹部正中线。

另外,脖子两旁、两臂弯、两腿弯、前胸肋骨间、后背肋骨间,也经常取用。

刮痧还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大家牢记。

第一,在夏季,刮痧的时候应回避空调、风扇直接吹,不要用风油精、红花油等药物做润滑剂。

第二,刮痧后最好饮一杯温开水(最好为淡糖盐水),并休息15-20分钟。

同时,30分钟以内忌洗凉水澡。

第三,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不宜在原处进行再次刮拭出痧。

再次刮痧时间需间隔3-6天,以皮肤上痧退为标准。

村卫生室中医科普知识宣传

女性三补养生法

春季是健康投资的最佳季节,那么我们女性朋友该如何保持青春,延缓衰老,使自己身心愉快地度过春季呢?

一、神补

经过漫漫寒冬,人体阳气消耗不少。

初春时阳气升发不足,人就感到非常困乏。

如果出现“春困”现象,就要注意自我调节。

以下办法可以缓解春困:

1、慢跑,慢跑有助于细胞和组织得到额外的氧,促使大脑清醒。

2、游泳,游泳能增强身体的耐力,而不增加关节的负担。

抗击春困,赶走疲劳。

3、科学膳食,春天,身体非常需要水果和蔬菜,因此不妨吃几天生的素食:

萝卜、辣椒、香葱、水果等,能帮助您克服极度的倦意。

4、食用蒲公英,蒲公英含有维生素C、维生素B和蒲公英素等,能促进肝和肾的活动,促进消化,从而使人精神起来。

蒲公英可以新鲜吃,也可以晾干后泡茶。

5、注意养生摄食适当的养阳之品,如羊肉、狗肉、雀肉、黑枣等,恢复人体阴阳平衡,使人精神充沛。

二、食补

春季食补宜选用较清淡温和且扶助正气、补益元气的食物。

如偏于气虚的,可多吃一些健脾益气的食物,如米粥、红薯、山药、土豆、鸡蛋、鹌鹑蛋、鸡肉、鹌鹑肉、牛肉、瘦猪肉、鲜鱼、花生、芝麻、大枣、栗子、蜂蜜、牛奶等。

偏于气阴不足的,可多吃一些益气养阴的食物,如胡萝卜、豆芽、豆腐、莲藕、荸荠、百合、银耳、蘑菇、鸭蛋、鸭肉、兔肉、蛙肉、龟肉、甲鱼等。

另外,春季饮食还要吃些低脂肪、高维生素、高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荠菜、油菜、芹菜、菠菜、马兰头、枸杞头、香椿头、蒲公英等,这对于因冬季过食膏梁厚味,近火重裘所致内热偏亢者,还可起到清热解毒、凉血明目,通利二便、醒脾开胃等作用。

三、药补

药补,是针对人体已明显出现气、血、阴、阳方面的不足,依靠食补已不能纠正其亏损时,施以甘平的补药,以平调阴阳,祛病健身。

对于体虚乏力,少气懒言,不耐劳累,经常感冒,容易出汗或内脏下垂等,可酌情选用中成药补中益气丸、人参健脾丸、香砂养胃丸、玉屏风散等,药膳可选食黄芪党参炖鸡、人参蘑菇汤、参枣米饭、风栗健脾羹等配合治疗。

另外,根据中医“春宜养阳,重在养肝”等理论,春季人体肝的功能较为旺盛,故应注意补肝,可用芡实粥以益精气,地黄粥以补体虚、防风粥去四肢气,用枸杞子、黄精、玉竹、沙参等以进补。

还可选食具有开补作用的首乌肝片、燕窝、海参、人参等以助肝气之升发。

村卫生室中医科普知识宣传

中医冬季养生八“宜”原则

宜调精神:

冬天易使人身心处于低落状态。

改变情绪低落的最佳方法就是活动,如慢跑、跳舞、滑冰、打球等,都是消除冬季烦闷,保养精神的良药。

宜空气好:

冬季室内空气污染程度比室外严重数十倍,人们应注意常开门窗通风换气,以清洁空气,健脑提神。

宜粥调养:

冬季饮食忌粘硬生冷。

营养专家提倡,晨起服热粥,晚餐宜节食,以养胃气。

特别是羊肉粥、糯米红枣百合粥、八宝粥、小米牛奶冰糖粥等最适宜。

宜入睡早:

冬日阳气肃杀,夜间尤甚,古人主张人们要“早卧迟起”。

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

宜出汗:

冬属阴,以固护阴精为本,宜少泄津液。

故冬“去寒就温”,预防寒冷侵袭是必要的。

但不可暴暖,尤忌厚衣重裘,向火醉酒,烘烤腹背,暴暖大汗。

宜健脚:

健脚即健身。

人们必须经常保持脚的清洁干燥,袜子勤洗勤换,每天坚持用温热水洗脚时,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

每天坚持步行半小时以上,活动双脚。

早晚坚持搓揉脚心,以促进血液循环。

此外,选一双舒适、暖和轻便、吸湿性能好的鞋子也非常重要。

宜防犯病:

冬季气候诱使慢性病复发或加重,寒冷还会诱发心肌梗死、中风的发生,使血压升高和溃疡病、风湿病、青光眼等病症状加剧。

因此,患者应注意防寒保暖,特别是预防大风降温天气对机体的不良刺激,备好急救药品。

同时还应重视耐寒锻炼,提高御寒及抗病能力,预防呼吸道疾病发生。

宜水量足:

冬日虽排汗排尿减少,但大脑与身体各器官的细胞仍需水分滋养,以保证正常的新陈代谢。

冬季一般每日补水不少于2000~3000毫升。

村卫生室中医科普知识宣传

糖尿病人的冬季保养

Ⅱ型糖尿病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和常见病之一,据临床观察,冬季是该病病情加重和发生并发症较多的季节,故在冬季来临时,糖尿病人更应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切实做好自我保健,以平安渡过严冬。

一、生活起居:

  

1、情绪稳定:

过度的喜、怒和悲伤,使情绪出现波动,与糖尿病有着密切而微妙的内在联系,因此时交感神经兴奋,可促使肝脏中的糖原释放进入血液,而使血糖水平升高,导致病情加重或降低治疗效果,故病人应学会控制情绪,避免负性情绪影响,保持情绪稳定;

2、节制饮食:

糖尿病人本来就多食,尤其是冬天,气温下降,出汗减少,各种消化液分泌增加,食欲更旺,也是血糖升高的因素之一,故应在医生指导下制订科学的食谱,控制主食如米、面及淀粉食物,忌食糖及甜糕点;

3、防止感染:

注意预防和积极治疗慢性咽炎、鼻窦炎、支气管炎,以消除发生肺炎的隐患;

4、注意保暖:

寒冷刺激,可使体内儿茶酚胺物质增加,促使血压升高、冠状动脉痉挛,易诱发脑溢血、心肌梗塞等严重疾病,故应注意防寒保暖,及时增加衣服。

  

5、适当运动:

运动是糖尿病综合治疗措施的重要一环,也是增强耐寒能力及抗病能力的措施,可根据年龄及健康状况,积极、适当地参加慢跑、散步、打太极拳、舞剑等健身锻炼,可刺激胰岛素分泌,对调节血糖、稳定病情十分有益。

二、药物调理:

1、膏方:

服用膏方的目的是为了“保健强体,御病延寿,补虚疗疾”,糖尿病人在血糖基本稳定的情况下,适合服用既辨证施治应用中药饮片,又配合病人体质添加进滋补品的膏方,在冬季服用过膏方的患者,大多都能消除乏力、头晕、腰酸等疲劳感,且来年的血糖较稳定,由于膏方服用方便,所以,较受糖尿病人欢迎;

2、补品:

糖尿病人冬季宜服用白参,尤其是朝白参、白参,而红参、鹿茸之类的热性补品就须慎用,当然,糖尿病人均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补。

此外,病人也可到中医师处,通过望、问、闻、切来辨证应用中药汤剂。

村卫生室中医科普知识宣传

素秋重养肺

中医讲究季节养生,五脏对五时,即“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四季养脾胃”,所以秋季养生重在养肺。

养肺既要养肺气,又要养肺阴。

秋天特有的燥气最易伤肺,导致免疫力下降、呼吸病增多。

同时,根据秋病春发的原则,一旦初秋调养不当,所积下的病患将在秋末、冬春季爆发,表现为支气管炎、哮喘、鼻炎等,因此,需根据个人体质,采取不同的养护。

除了注意饮食外,还要合理调节情绪,并适当运动。

睡眠应该遵守早睡早起、生活规律的原则。

由于秋高气爽,早起后进行锻炼,各类户外运动,尤其是有氧运动,可促进心脑机能的改善、平衡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

也能帮助调节心理状态,有效地改善情绪。

但要提醒的是,运动不宜过度激烈,保持微微出汗即可,尤其是心肺功能不全者,更要控制运动量,否则汗多伤津,增加了秋季的能量消耗。

防止便秘,保持肺气宣通。

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避免感冒,是肺脏养生之首要。

其次,气候转燥时,应注意室内保持一定湿度,经常开窗通风,呼吸清新空气。

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变化皆可致病,其中以悲忧伤肺最甚。

所谓“悲则气消”,即指肺气耗伤。

现代医学证实,常忧愁伤感之人易患外感等症。

由于白领工作压力大、情绪容易波动,特别到了秋令时节,面对草枯叶落花凋零的景象,在外游子最易伤感,使抗病能力下降,致哮喘等宿疾复发或加重。

因此,秋天应特别注意保持内心平静,以保养肺气。

 

村卫生室中医科普知识宣传

“老慢支”的中医食疗

秋冬季节是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多发时节。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咳嗽、痰多和气喘。

咳嗽常在晨起或晚间加剧。

咳出的痰是白色粘痰或泡沫样痰。

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对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都非常重要。

  

1.需少食肥腻之物,多进清淡之食

中医认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痰浊的形成与饮食有关。

长期过食肥腻之物,可引起肥胖,而肥胖又会导致气滞湿阻,湿聚可导致生痰。

所以患慢性支气管炎的人应少吃或不吃那些脂肪含量高的肥猪肉、海产品、鹅肉、鸡肉等食品。

而应多吃那些清淡利湿之品,如冬瓜、萝卜、笋、荸(音鼻)荠等。

还可以把这些清淡利湿之品配制成各种菜肴食用,如饭焐萝卜(饭与萝卜同煮)、清蒸春笋(鲜笋煮熟剥壳后加调料佐餐)。

这样的菜肴不但营养丰富,而且可化痰止咳。

2.要选食治痰之品,少食滞痰之物

日常生活中,许多食物都有化痰止咳之功效,如白果能化痰定喘、雪梨能润肺止咳:

北瓜能止咳消痰、金橘饼能理气化痰、百合能润肺、胖大海能利咽消痰、银耳能补肺止咳。

还可将这些治痰之品作成银耳百合羹、白果大海汤等让患慢性支气管炎的人多加食用。

而对于那些滞痰止痰的性温助热、粘腻呆胃及荤腥等发物如带鱼、臭豆腐及高糖、高脂类的食物,患慢性支气管炎的人皆不宜多食或应禁食。

食疗菜谱一则:

鱼腥草拌豆腐

原料:

新鲜鱼腥草250克,嫩豆腐100克,麻油、味精、蒜、姜、醋各适量。

制用法:

取鱼腥草的嫩茎叶,洗净后将其切成3—5厘米的长段,然后放入沸水中焯一下,捞起后沥干、晾凉、备用。

将嫩豆腐切成块。

将葱、蒜切成丝。

把姜切成片备用。

将锅置火上,放入麻油,投入姜片。

煸炒后去掉姜片,加入葱、蒜、醋稍炒后,加入豆腐块,缓缓炒拌,然后将鱼腥草放入锅内,与豆腐拌和,撒入味精,即可佐餐食用。

本品特色及功效:

清香爽口、微苦开胃。

有清热化痰、解毒清肺之功。

凡患有老年慢性咳嗽并咳黄色粘痰、咳痰不止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复发者,皆可常食本品。

 

村卫生室中医科普知识宣传

高血压患者的中医食疗

芹菜、胡萝卜、西红柿、黄瓜、冬瓜、木耳、香菇、洋葱、海带、大蒜、苋菜、土豆、丝瓜、芋头、茄子等蔬菜和苹果、香蕉、西瓜、荸荠、山楂等瓜果具有降压或降血脂作用,可以适当多吃一些。

小米、高粱、豆类、白薯等也可多吃,对高血压有好处。

下面再介绍一些食疗方剂及小方小药:

(1)醋花生仁。

花生仁以食醋浸泡密封一周后可吃,每晚临睡前服2--4粒,嚼烂服下。

(2)海蜇马蹄饮。

海蜇124克,马蹄370克,海蜇洗漂干净,荸荠洗净不去皮,用水1000毫升,煎煮至250毫升,分二次服用。

(3)菜菔子。

菜菔子900克,水煎过滤,浓缩或浸膏,干燥研粉压片,分三十次服用,每日三次。

(4)杏仁鸡蛋糊。

桃仁12克,杏仁12克,栀子3克,胡椒7粒,糯米14粒,全部捣烂,加鸡清1个调成糊状,分三次于睡前敷足心。

(5)菊槐茶。

菊花、槐花、绿茶各等分,泡水代茶饮。

(6)菊苗粥。

甘菊苗30克,切细和入粳米煮粥,加冰糖适量。

(7)菊楂决明煎。

生山楂15克,菊花10克,草决明15克,水煎成300毫升,分两次服。

(8)紫菜海带汤。

紫菜、海带适量,煮汤服用。

村卫生室中医科普知识宣传

慢性腹泻的中医食疗

糯米山药莲肉粥

〖原料〗:

糯米100克、莲肉30克、淮山药粉30克、大枣10枚。

〖制作〗:

将糯米、莲肉、大枣洗净后放于锅内,加水适量煮沸,然后用文火焖至成粥,再入山药粉并搅拌,稍煮片刻即可食用。

〖用法〗:

吃时随自己口味加糖。

玫瑰花乌梅饮

〖原料〗:

玫瑰花3克、乌梅15克。

〖制作〗:

将干玫瑰花研细粉备用;将乌梅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煎成浓汁,捞去皮、核,加糖适量,即成乌梅酱。

〖用法〗:

服法可将玫瑰花粉先放入嘴里,再用浓乌梅酱送服,每日1~2剂,以饭前空腹服为好。

附:

其他相关食疗方

1、莲子(去心)50克,先煮成半熟,再与粳米(或糯米)同煮粥,加白糖调味食用。

有补脾益肾,养心安神,涩肠止泻,抗衰老作用。

适用于年老体弱,脾虚慢性腹泻,大便溏稀,失眠梦多,夜多小便等症。

大便燥结或感冒发热者不宜食用。

2、薏米、淮山、莲子、大枣各40克,百合、沙参、茨实、玉竹各20克,共煮汤,加糖,连汤带渣服食,是夏热天及体虚火旺不受温补之人的清凉补品。

名曰:

“八宝清补凉”。

有健脾止泻,滋阴润肺,除烦安神作用,适用于肺虚咳嗽,慢性腹泻,体虚多汗,夜间口干失眠,梦多,男子遗精梦泄,妇女白带淋漓等症。

3、黄芪粥:

生黄芪30-60克,浓煎后去渣取汁,粳米100克同煮粥,煮熟后加入适量红糖、陈皮一克,再煮沸食用。

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消肿利水作用。

适用于中气不足,内伤劳倦,体虚自汗,慢性腹泻,慢性肾炎,慢性肝炎,疮疡溃烂久不收口,年老或体弱浮肿等一切气血不足之病症。

阴虚火旺舌红脉数者忌食。

村卫生室中医科普知识宣传

中药熏洗泡敷疗法治疗颈肩腰腿痛

中药外治中,熏洗泡敷疗法对颈肩腰腿痛有独特的疗效。

具有副作用小,老少皆宜的优点。

只要配方科学,操作得当,有时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常用颈肩腰腿痛熏洗泡敷配方由透骨草、伸筋草、千年健、海桐皮、木瓜、羌独活、防风、威灵仙、红花、当归、川芎、川草乌、制乳没、细辛、桂枝、川椒、艾叶等多种中草药组成,具有温经通脉、软坚散结、活血祛瘀、散寒止痛、驱风除湿、舒筋强骨等作用,可谓标本兼治,对颈肩腰腿痛具有独特的疗效。

一、颈肩腰腿痛治疗方法:

1)将颈肩腰腿痛熏洗泡敷方药用清水洗净后沙布包好;2)加清水适量(2000~3000m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