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的校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19468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46.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编辑的校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编辑的校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编辑的校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编辑的校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编辑的校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编辑的校刊.docx

《编辑的校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编辑的校刊.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编辑的校刊.docx

编辑的校刊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演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2、激发学生在创设的游戏情境中写作的兴趣。

3、引导学生口述作文情境,并能较准确的用语言文字描述出来。

教学重点:

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把观察到的情景用准确的语言表述出来。

教学准备:

词条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 合作交流法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引入情境

1、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

你们平时都做过什么游戏?

(学生自由回答,师简单点评)。

2、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做一个游戏,你们想知道是什么游戏吗?

请看一个游戏片段。

(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情绪)

二、明确游戏规则及玩法,创设情境

1、看了这个游戏,你们知道这个游戏怎么玩吗?

(学生讲规则,老师引导补充:

每组选几名参赛者呀?

如果有一个词怎么也猜不出来该怎么做呀?

每一组用多长时间呢?

参赛选手不能说出谜底中包含的字。

我们观众应该干什么呀?

我们不该做什么?

2、开始游戏前,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为了让游戏更激烈,更刺激,我们开展方队比赛的形式,按照座位分布分成四个方队,每个方队派出四名参与者,两名学生表演,两名学生猜词。

每组限时两分钟。

班长来计分。

观看的同学需要干什么呢?

三、进行游戏,体验情境

1、第一组先上场,老师根据两名选手抽取的号码拿出对应号码的词条,开始游戏。

(游戏过程略)

各词条号和词条内容如下:

一号:

体育器材类铅球足球铁饼篮球乒乓球拍跳绳

二号:

体育活动立定跳远跑步游泳打羽毛球踢毽子跳高

三号:

英雄人物王二小雷锋董存瑞黄继光刘胡兰杨利伟

四号:

生活用品香皂牙刷照相机筷子水杯高压锅

五号:

动作模仿秀啃鸡腿吃西瓜炒菜写字喝水开汽车

六号:

动物蝌蚪马兔子母鸡狮子老鹰

七号:

学习用具铅笔橡皮字典毛笔作业本笔筒

八号:

蔬菜土豆白菜茄子山药豆角胡萝卜

九号:

成语手舞足蹈狼吞虎咽挤眉弄眼掩耳盗铃画饼充饥眉开眼笑

(七号、八号为演练词条,机动使用)

2、第一组猜词结束后,老师以采访的形式启发学生思考,同时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情景叙述出来。

问游戏参与者:

在表演时你的心情怎么样?

问观看者:

他当时是怎样描述某个词的?

谁还记得他当时做了哪些动作?

谁看到他当时的表情了?

3、师小结:

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好,说得也不错,老师也很开心。

我们继续玩游戏,老师提个要求:

在下面的游戏中同学们要仔细看,认真听,动脑想,细心观察做游戏的同学的语言、动作、神态,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做简单的记录,等一会儿老师还要进行采访。

4、继续游戏(游戏过程略)。

5、游戏结束。

1)统计比赛结果2)对获胜小组进行鼓励

四、采访提问,口述情境

老师再次以采访形式提问,根据老师的提问,学生自由发言。

问观众:

你们玩的是什么游戏?

是在什么地方玩的?

你们是怎么玩的?

有什么规则吗?

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

他们当时猜了哪些词?

是怎样猜出来的?

做了哪些动作?

用怎样的语言描述的?

有什么表情吗?

问参赛者:

现在你们取得了第一名,你现在的心情怎么样?

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

能不能把它放到句子中说出来吗?

问观众:

通过这个游戏,你有什么感受或者收获呢?

五、作文指导,描写情境

如果我们把这次游戏活动写下来,你们说,你要写些什么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引导并补充,使学生明白应该写游戏的时间、地点、人物、游戏规则或者玩法,重点描写游戏的过程,同时点拨如何做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引导的语言可以是:

今天是几月几日呀?

我们在哪儿玩的?

玩的是什么呀?

我们是怎么玩的?

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有什么收获?

学生动笔练写,老师巡视。

小组内交流,相互读文。

各小组推选一名同学,全班交流,师生共同点评。

学生根据老师和其他同学的建议,修改习作。

每个同学选自己最得意的一句话读给大家听。

六、课堂总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玩得很开心,还把玩游戏的真实感受写了出来,你们之所以写得生动,是因为你们注意了观察,学会观察,才会写文章。

在我们身边,还有许多有趣的、有意义的事值得我们记下来,

希望我们能用敏锐的眼睛去观察,用心去感悟,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生动而有意义的好文章来。

教学后记:

本节课在改进之后,效果非常明显,学生在看了游戏视频之后对游戏规则已经了然于胸,通过我进一步的引导梳理,学生明确了参加猜词比赛者应该遵守的规则:

猜词者不能看答案,描述者不能说出谜底中的任何一个字,限时两分钟。

观众不能喧哗,不能以任何形式向猜词者泄密,观众要认真听描述者的语言,仔细观察比赛者的表情,记住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情景。

设置了这个环节后,比赛更加规范了,观众不但做到了遵守纪律,而且还在比赛过程中记住了不少精彩片段,为后来的表述和习作积累了不少好素材。

游戏时间控制在了十分钟以内,游戏的精彩程度不但没有减弱,反而显得更加激烈和有趣,因为增加了词库,每组词库也增加了备选词的数量。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不能预料的状况还是出现了,那就是学生在习作中,没能把最精彩的部分写出来时,下课的时间就渐渐逼近了,结果学生在展示习作作品时即将到最精彩的部分时,习作就戛然而止了,留下了深深的遗

憾。

整改措施:

既然看到了问题,就有了改进的方向,为了突破这个难题,真可以说是费尽心思,绞尽脑汁,经过冥思苦想,我们想到了两个比较可靠的教学策略,一是在引导学生明确了习作内容后,指导学生按照组别分别承担习作的不同部分,例如:

第一组可以承担写游戏时间、地点、规则的习作任务,游戏的过程、给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组、游戏感受可以让其他组分别承担,这样学生在短时间内就能完成自己承担的习作任务,同时又能完整呈现本节课习作的全貌。

二是在学生明确了习作内容后,老师引导学生直入正题,直接写游戏最精彩的部分,旁枝杂叶就省略不写。

这两种方案哪个更科学合理还应该通过课堂实践的检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并且学会使用精读法和略读法阅读课外书。

能力目标:

通过交流讨论和课堂阅读,明确针对不同的阅读内容采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情感目标:

利用掌握的方法阅读课外书,从阅读中得到收获,享受到快乐,培养热爱读书的情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讨论了解并学会精读法和略读法,在阅读中获得收获,体验快乐。

教学难点

学会针对阅读内容采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从学校图书室借阅喜欢的各类课外书学生自备工具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生问答激发兴趣

同学们喜欢读课外书吗?

为什么喜欢呢?

(利用提问使学生明白读课外书可以增长见识,可以提高作文水平,还可以明白很多道理,感到快乐,激发学生热爱阅读的情感)

2、谈话导入引起重视

看来大家挺喜欢读课外书,但仅仅喜欢是不够的,要想从知识的宝库中获得知识,享受到阅读的快乐,还应该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

(板书:

掌握方法快乐阅读)

二、指导学习精读法

1、交流讨论引导思考

同学们是怎样阅读课外书的呢?

我们应该怎样读喜欢的内容呢?

(学生针对自己阅读的课外书交流自己的阅读方法,老师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明白针对不同的阅读内容和阅读目的,应该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2、正确指导了解精读

老师梳理并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使学生了解精读课外书的方法(出示幻灯片)精读法——找到喜欢的内容后,首先通读一下,概括主要内容;再细读一遍,边读边思考,理解词句,体会故事中的道理,提炼知识。

还可以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其中印象深刻的句段,培养语感,积累语言。

3、阅读训练夯实能力

用投影出示从《伊索寓言》中选出的《农夫与他的儿子们》这则寓言,

引导学生利用刚才学到的阅读方法来阅读。

学生读后老师提问:

你是怎样读的?

有什么收获?

(通过提问,启发学生牢固掌握精读要点和目的。

三、指导学习略读法

1、自然过渡重视略读

除了学会精读外,我们还应该掌握略读的方法。

因为语文课程标准对我们五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求是,课外阅读量不少于一百万字,一百万字全部精读,要读到何年何月,所以必须学会略读。

2、谈话交流归纳总结

谈话:

同学们喜欢读《西游记》吗?

下面以《西游记》为例,讨论学习一下略读的方法。

谁为大家介绍一下你阅读《西游记》的方法?

根据学生的交流讨论内容,老师总结略读的三种主要方法:

(出示幻灯片)略读法——选读法就是选择自己最喜欢看的内容仔细阅读,快读法就是要快速阅读,掌握各个章节段落的主要内容;跳读则是把不理解的内容放过去,向后继续读,一般读完后就可以前后贯通了。

四、拓展延伸

1、学以致用快乐阅读

组织学生使用恰当的阅读方法阅读喜欢的图书,教师巡视指导。

要求读完后为大家介绍使用的阅读方法和获得的阅读收获。

2、汇报点评培养情感

学生读完后,老师引导学生汇报自己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收获,进一步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通过鼓励性的点评肯定学生的阅读收获,培养学生喜欢读书,热爱读书的情感。

五、小结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找到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希望同学们能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享受读书,快乐阅读。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读书可以增长见识,开拓视野,提高表达水平,但是,很多学生不明白如何读书,不知道怎样在读书中获得知识,感受到快乐。

因此,我要利用这一节阅读指导课指导学生学会正确的阅读方法,恰当地使用阅读方法享受读书,快乐阅读。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首先利用师生问答和谈话使学生明白掌握阅读方法的重要性。

自然过渡到阅读方法的指导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自由畅谈,老师适时地点拨引导,归纳总结出精读的方法。

这种建立在学生学习体验基础上的阅读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准确更快速地掌握。

随后,我从学生喜欢读的《伊索寓言》中选择了《农夫和他的儿子们》让学生利用刚学到的阅读方法来阅读,达到巩固运用的目的。

在学生掌握了精读法之后,我又以学生喜欢的《西游记》为例,让学生交流学习略读的方法,老师总结略读的三种主要方法。

在拓展延伸环节,我组织学生利用学到的阅读方法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交流使用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收获,从而使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得到巩固和锻炼。

最后的总结阶段,我号召学生把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享受读书,快乐阅读。

整节课老师始终是引导者、启发者,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中交流、总结、掌握、运用,真正把方法学活,把方法学会,在实践中感受到学习满足,阅读的快乐。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践中用心的去感受秋天的美丽、探索秋天的秘密、体会秋天的收获。

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2、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感受秋天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对秋天和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3、在实践中学会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方法。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自己的实践成果展示给同学们,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在实践中感受秋天的美丽,学习更多的知识。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计划性,掌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话说“秋天真美好”

1、创设情境进入主题。

(引发学生畅谈课前所见所闻、亲身体验……)

2、小游戏预热,展示秋天如此多娇。

(观图片,尽量多的说出四字词语。

3、教师过渡小结。

(二)、载歌载舞——赞秋天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秋天的赞美。

2、小组展示对秋的热爱,并把作品粘贴在成果树上。

A组、收集赞美秋的诗篇、短文。

B、展示树叶贴画作品。

C、秋天的学问。

(学生把搜集的关于秋天的知识展示出来)

D、展示《感受秋天》手抄报。

E、秋之赞。

(秋天的歌曲、舞蹈等)

3、师点评、小结。

(三)、师小结,提升感情

秋天是金色的,金黄色的果实,

金黄色的花朵,沁人肺腑的果香……秋天还藏着许许多多的秘密。

这便是《感受秋天》一课向我们描绘的画面。

新课程条件下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是主体,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学服务。

本节课是继探索秋的秘密、体验收获的快乐、丰富秋的学问以及在金秋中成长之后的一节小组成果展示课。

本课融语文、美术设计、音乐、舞蹈等学科为一体,集语言表达、动手能力、组织能力、搜集资料能力于一身,通过运用来自学生每个个体的资源来丰富本节课的内容,试图通过以点汇面进而达到提升情感的目标。

小组展示的内容为收集赞美秋的古诗、展示树叶贴画作品、秋天的学问(学生把搜集的关于秋天的知识展示出来)、展示《感受秋天》手抄报、秋之赞(儿歌朗诵)、改编秋天的歌曲以及舞蹈《茉莉花》的展示,

学生们兴趣盎然,都迫不及待地要展示自己的作品,这些作品在他们的口中好像也被赋予灵气一样,一个个鲜活欲滴、活灵活现,引得教师啧啧称赞。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正在探索中的一类新型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以塑造学生完美人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追求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想融合为价值取向;在活动中,重视学生全体参与、学会共处、学会分享、学会合作。

我积极“学习理论,更新观念;结合实际,大胆实践;立足校情,勇于创新;突出班队,活动育人。

”综合实践课程的实验,在诸多方面取得了有限可喜的进展,但更多的却是留下了深深的思考。

一、在现有的条件下相信自己行,相信学生行

小学生“小”,像脱离实际的课题他们的能力行吗?

这个问题曾经一直困扰着我。

一学期的实验表明,以前的理解太狭隘了。

综合实践课无所谓大小,关键是要找到适合实际、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路子,意识是培养出来的,能力是锻炼出来的,要对自己的学生有信心!

二、要改善课堂中的“收与放”

综合实践活动不能“教”,但综合实践活动课却离不开必要的“教”。

这后一个“教”就是指导。

尤其是课程启动才短短几年,学生处于一种不知所然的状况,一上来就放,由学生所谓“自主选题”,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经过实践的摸索,我指定了主题,综合实践活动离不开教师的具体指导,制订计划,学会合作,均需要教师的点拨,甚至是训练。

要“放”就必须先“扶”,否则学生无所适从。

但老是“扶”而不敢“放”,学生永远学不会自己走路。

三、要改变旧的观念,增强新的血液

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教师要有新的师生观、新的教学观。

而以前自己以教学主宰者自居惯了却浑然不觉,依赖讲授法多了却秉性难移。

课程实验刚开始,我还是不知不觉地老用讲授法,介绍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有什么意义和作用,结果两节课下来,学生就兴趣全无了。

这时,我才发觉:

不对劲!

活动课不能这么上!

活动活动,必须让学生动起来,在活动中发展,在活动中受益,在活动中体验成长,在活动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因此,旧的单一的讲授法必须淡去,必须采用新的“活动教育法”来“活动育人”。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其它学科的融合

在摸索实践教学中,我意识到了这门课程要与其它学科的完美结合。

它能和美术、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音乐等学科结合在一起形成有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

 

一、研究背景

邯郸位于河北省南端,西倚太行山,东临滏阳河,京广邯长铁路交会于此。

邯郸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

早在7300多年前,这里就孕育了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磁山文化,磁山先民们就在这一带建立了自己的家园,创造了举世闻名的“磁山文化”。

邯郸兴于殷商后期,繁荣于战国和秦汉时期。

先属卫后归赵,战国时为赵国都城,雄踞中原,为战国七雄之一。

东汉时期,为全国五大都市之一。

这里水土丰饶,物产丰富,盛产小麦、玉米、棉花,素有“冀南粮仓”、“冀南棉海”美誉。

而当老师询问学生家乡邯郸有哪些值得自豪的地方时,学生却茫然不知。

生活在自己的家乡,却不了解生养自己的家乡,就更谈不上热爱家乡,建设家乡了。

因此,我决定以“家乡邯郸”为主题,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二、课题的确立

《家乡邯郸》这一课题研究涵盖的范围较大,适合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因此确立了以下活动研究的子课题:

1、家乡——地理位置

2、家乡——交通状况

3、家乡——名胜古迹

4、家乡——特产

5、家乡——名人名事

6、家乡——巨大变化

根据以上子课题,各活动小组结合本小组的个性特点,选定课题进行活动,开展研究。

三、研究目标

1、总目标

采用观察、调查、访问、资料搜集、网上查询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具体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家乡邯郸的人文景观,古今传说。

2、了解家乡邯郸的历史和改革开放后取得的成就。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活动锻炼学生收集、整理、归纳、处理信息的能力。

3、让学生与社会接触,增强社会交流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使学生体验到自己学习的快乐与成功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四、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一)选题分组

1、学生提出问题:

(1)邯郸名字的由来?

(2)邯郸有哪些名胜古迹?

(3)邯郸有哪些出名的工厂企业?

(4)邯郸有什么特产?

(5)邯郸有过哪些名人名事?

2、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查录资料

(1)调查、观察。

(2)请教家人、邻居。

(3)查阅有关书籍。

(4)采访有关人士。

(5)上网查资料。

3、自由组成小组,确定研究小课题

A、学生按个人的兴趣分组

B、制定计划

每小组推选组长,制定自己小组活动计划:

研究时间

研究计划

研究原因

成员分工

研究方法

成果展示

第二阶段实践阶段

1、调查邯郸名字由来的小组

活动目的:

(1)通过查阅资料、网上查询等方式,调查了解邯郸名字由来的情况。

(2)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3)培养团结、合作精神。

活动过程:

小组到图书馆、邯郸网站,搜集了解文字资料。

探究成果整合:

组员进行交流、整合:

①全方位听取小组成员的详细汇报,并把所搜集的资料进行整合。

②写出整合研究成果:

“邯郸”之名,最早出现于古本《竹书纪年》。

邯郸地名之由来,现一般以《汉书·地理志》中三国时魏国人张晏的注释为源:

“邯郸山,在东城下,单,尽也,城廓从邑,故加邑云。

”意思是说,邯郸的地名源于邯郸山,在邯郸的东城下,有一座山,名叫邯山,单,是山脉的尽头,邯山至此而尽,因此得名邯郸,因为城廓从邑,故单旁加邑(阝)而成为邯郸。

邯郸二字作为地名,三千年沿用不改,是中国地名文化的一个特例。

2、调查名胜古迹组

活动目的

(1)了解邯郸有哪些名胜古迹。

(2)培养学生调查、搜集、访问的能力。

(3)增强学生关注家乡意识。

活动过程

(1)小组分工:

子课题小组分为调查组、访问组、探究成果整合组。

(2)调查组:

上网、到图书馆查阅资料

(3)访问组:

访问家人、邻居

(4)探究成果整合组:

在子课题组组长的组织下,小组成员在一起进行交流研究,通过活动,大家对邯郸的名胜古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听取汇报后,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

整合研究成果:

丛台:

在邯郸市内。

相传是战国时期赵武灵王为阅兵与歌舞而建。

原名武灵台,登台纵览古城,楼阁园林,湖光山色,尽收眼帘。

台西有小湖,湖心有亭名望诸榭,以战国时燕将乐毅号望诸君命名。

台北有七贤祠,内有燕赵名人韩厥、程婴、公孙杵臼、蔺相如、廉颇、赵奢、李牧的塑像。

现丛台已扩建为丛台公园。

学步桥:

在邯郸市内,南北横跨沁河之上。

据文献记载,原为木桥,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改成石拱桥。

全长35米,宽8.3米,通高4米。

桥名出典于《庄子·秋水》篇,谓春秋战国时期邯郸人步履优美,燕国寿陵的少年前往学步,不但没有学会赵国的步法,反而连自已固有的步法也忘记了,弄得不会走路,只好爬了回去。

回车巷:

又称蔺相如回车巷,在邯郸市内。

左权墓:

在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内。

左权(1905-1942),湖南醴陵人。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副参谋长。

1942年5月25日,在山西省辽县(今左权县)南艾铺十字岭反扫荡战斗中英勇牺牲,当时安葬在涉县石门村。

1950年10月21日移葬邯郸。

响堂寺石窟:

在邯郸市峰峰矿区。

分南北两窟。

窟内石雕精美,闻名遐迩。

和村东石窟始建于北齐。

当时北齐王朝有两个政治中心,一是邺都(今临漳县),一是晋阳(今太原市)。

响堂地处两都来往必经之地,山青水秀,风景优美。

北齐文宣帝高洋于此营造宫苑,凿窟建寺。

后隋、唐、宋、元、明历代均有增筑和修葺。

是我国古代建筑、雕刻、书法、绘画艺术的珍贵遗产。

舍利塔:

在武安市东门里。

砖砌八角十三层,高40米。

此塔造型玲珑,外观挺秀。

塔始建于北宋,历代均加修葺。

磁山遗址:

在武安市磁山镇东南约1公里的名河北岸台地上。

面积约13万平方米。

为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距今约7500年。

发现有长方形直壁窖穴、组合器物坑、圆形半地穴式房址等遗迹。

窖穴内的粮食经鉴定为粟。

出土遗物有大量手制陶器、石器和骨器。

磁山家鸡骨胳为世界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家鸡。

以其为代表的华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被命名为“磁山文化”。

黄梁梦:

在邯郸县黄粱梦村,南距邯郸市区10公里。

又称吕翁祠。

黄粱梦古建筑根据唐代沈既济所作《枕中记》传奇而建。

记卢生在邯郸客店遇道士吕翁,自叹久困,苦不得志,颇思建功立业,一享富贵荣华。

吕翁授以青瓷枕,谓用此枕可得其志。

时店家正煮黄粱。

卢生倚枕而寐,自觉回到山东老家,娶妻貌美,后举进士,宦海浮沉,因功进为同平章事(宰相)。

五子均为官宦,姻亲皆名门望族。

在朝50余年,位极人臣。

年逾80病终榻上。

至此卢生翻身醒来,竟是一梦。

吕翁在旁微笑,店主所炊黄粱未熟。

卢生觉悟,随道士仙去。

这一故事在我国流传甚广。

宋代已有祠,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重修扩建,面积13000余平方米。

后殿称卢生殿,殿内有卢生石雕卧像,与睡榻相连,以整块青石雕成,床高2尺,长5尺,卢生卧于床上,头枕方形枕,两腿微曲,面目青秀,双目微闭,神态悠然,如临梦境。

赵王陵:

在邯郸县西北的三陵乡和永年县温窑村一带。

为战国时期赵国的王陵,共有五座墓地。

每座陵墓各自修筑在一个小山包上。

《邯郸县志·古迹》中记载:

“赵三王墓,在县西北二十里,亦名三王陵”。

《大清一统志》认为三王陵为“惠文、孝成、悼襄”三王的陵墓,即指此墓地。

狄仁杰祠堂碑:

在大名县城东2.5公里的孔庄村北。

又称大唐狄梁公祠堂碑,俗称狄仁杰碑。

原狄梁公祠堂。

狄仁杰(630-700),并州(治今山西太原)人。

为武则天时名相。

曾任魏州(治今河北大名东北)刺史,颇有政绩,当地人为之立生祠。

死后,祠被毁。

唐元和七年(812年),魏博节度使田弘正重立祠及碑,碑通高4.46米、宽1.46米、厚0.46米。

碑文楷书,27行,行60字。

记述狄仁杰一生政绩和伟业。

碑体高大,字体秀美。

娲皇宫:

为国家AAAA级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始建于北齐,是神话传说中女娲氏“炼石补天,抟土造人”的地方,由朝元宫、停骖宫、广生宫和娲皇宫四组建筑组成,占地面积550亩。

计有古建筑135间,北齐石窟3个,北齐摩崖刻经6部,集古建、石窟、石刻、石造像于一体,是我国最大的奉祀中华始祖女娲的古代建筑群,自古就有“蓬壶仙境”之美誉。

其中的北齐摩崖刻经群是娲皇古迹之精髓,共有六部:

《思益梵天所问经》、《十地经》、《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佛说盂兰盆经》、《深密解脱经》、《妙法莲花经》。

刻经面积165平方米,分5处刻于崖壁之上,共刻经文13.7万多字,字体有隶、楷、魏碑体,“银钩铁画,天下绝奇”,堪称艺术珍品,是我国现有摩崖刻经中时代最早、字数最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