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流感防治知识讲座.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51735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甲流感防治知识讲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甲流感防治知识讲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甲流感防治知识讲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甲流感防治知识讲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甲流感防治知识讲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甲流感防治知识讲座.doc

《甲流感防治知识讲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甲流感防治知识讲座.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甲流感防治知识讲座.doc

——甲流感预防知识讲座

2009年3月,墨西哥暴发“人感染猪流感”疫情,并迅速在全球范围内蔓延。

此次流感为一种新型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为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病毒基因中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

世界卫生组织(WHO)初始将此型流感称为“人感染猪流感”,后将其重新命名为“甲型H1N1流感”。

6月11日,WHO宣布将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提升为6级。

一、流行病学

 1.传染源。

 甲型H1N1流感病人和无症状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

虽然猪体内已发现甲型H1N1流感病毒,但目前尚无证据表明动物为传染源。

 2.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或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亦可能造成传播。

 3.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

二、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

  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为1-3天。

 1.临床表现。

  通常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痛、咯痰、流涕、鼻塞、头痛、全身酸痛、乏力。

部分病例出现呕吐和/或腹泻。

约10%病例可不发热。

体征主要包括咽部充血和扁桃体肿大。

可发生肺炎等并发症。

少数病例病情进展迅速,部分患者病情可迅速进展,来势凶猛、突然高热、体温超过39℃,甚至继发严重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身血细胞减少、肾功能衰竭、败血症、休克及Reye综合症、呼吸衰竭及多器官损伤,导致死亡。

若患者原有的基础疾病亦可加重。

三、预防甲型H1N1流感

面对甲型H1N1流感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在预防方面,没有必要扎堆去接种人流感疫苗,因为预防季节性流感疫苗对预防甲型H1N1流感并无效果。

正确的做法是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充足睡眠、勤于锻炼、减少压力、足够营养;勤洗手,尤其是接触过公共物品后要先洗手再触摸自己的眼睛、鼻子和嘴巴;打喷嚏和咳嗽的时候应该用纸巾捂住口鼻;室内保持通风等。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睡眠充足、吃有营养的食物、多锻炼身体勤洗手,要使用香皂彻底洗净双手。

2.不要用未洗净的手摸眼、鼻或口。

3.家庭房间多通风,保持屋里空气流通,可以及时吹散病毒,降低它的浓度,减弱它的毒性,从而减少受感染的可能性。

4.在烹饪特别是洗涤生猪肉、家禽(特别是水禽时)应特别注意。

特别是有皮肤破损的情况。

建议尽量减少接触机会。

5.定期服用板蓝根(可以考虑有一定规律性),大青叶、薄荷叶、金银花作茶饮。

6.放松心情,充足睡眠,使自身保持在一个良好的状态上。

7.特别注意类似突发高热、结膜潮红、咳嗽、流脓涕等症状的临床表现,应留在家中,并至少与他人保持1米,立即就医,引起重视。

8.减少到公共人群密集场所的机会,对于那些表现出身体不适、出现发烧和咳嗽症状的人,要避免与其密切接触。

9.不随地吐痰,咳嗽和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纸巾用后立即丢进垃圾桶。

10.可以考虑戴口罩,降低风媒传播的可能性。

11.生活起居预防

(一)“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及时增减衣物,以适寒温;

(二)“食饮有节”,饮食要适时、适量、适温,少进刺激之品;

(三)“起居有常”,作息要有规律,多动、早睡;

(四)“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保持心态平衡,“恐则气下,惊者气乱”,对流感产生恐惧之心,也可导致气机逆乱,更易招致外感。

饮食预防

饮食宜清淡,少食膏粱厚味之品(易化生积热),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些简单、美味的小药膳,对预防流感也有帮助。

二白汤:

葱白15g、白萝卜30g、香菜3g。

加水适量,煮沸热饮;

姜枣薄荷饮:

薄荷3g、生姜3g、大枣3个。

生姜切丝,大枣切开去核,与薄荷共装入茶杯内,冲入沸水200—300ml,加盖浸泡5—10分钟趁热饮用;

桑叶菊花水:

桑叶3g、菊花3g、芦根10g。

沸水浸泡代茶频频饮服;

薄荷梨粥:

薄荷3g、带皮鸭梨1个(削皮)、大枣6枚(切开去核),加水适量,煎汤过滤。

用小米或大米50g煮粥,粥熟后加入薄荷梨汤,再煮沸即可食用,平时容易“上火”的人可吃;

鲜鱼腥草30—60g,蒜汁加醋凉拌;

鲜败酱草30—60g,开水焯后,蒜汁加醋凉拌或蘸酱吃;

鲜马齿苋30—60g,开水焯后,蒜汁加醋凉拌或蘸酱吃;

赤小豆、绿豆适量熬汤服用。

绿豆60g、生甘草6g(布包)、生薏米20g熬汤后去甘草包,服用;

若口鼻干燥较重,可以棉签蘸香油外涂,具有润燥的功用。

药物预防 

(一)成人

1.太子参10g、苏叶6g、黄芩10g、牛蒡子10g

适用人群:

素体虚弱,易于外感的人群。

煎服方法:

每日1付,清水煎。

早晚各一次,3—5付为宜。

2.大青叶5g、紫草5g、生甘草5g

功能:

解毒清热

适用人群:

面色偏红,口咽、鼻时有干燥,喜凉,大便略干,小便黄。

煎服方法:

每日1付,清水煎。

早晚各一次,3—5付为宜。

3.桑叶10g、白茅根15g、金银花12g

功能:

清热宣肺

适应人群:

面色偏红,口咽、鼻时有干燥,喜凉,大便略干,小便黄。

煎服方法:

每日1付,清水煎。

早晚各一次,3—5付为宜。

4.苏叶10g、佩兰10g、陈皮10g

功能:

健脾化湿

适应人群:

面晦无光,常有腹胀,大便偏溏。

煎服法:

每日1付,清水煎。

早晚各一次,3—5付为宜。

建议不同人群在执业医师的指导下使用,在流行期间可连服用3—5剂。

(二)儿童

藿香6g、苏叶6g、银花10g、生山楂10g

功能:

清热消滞

适应人群:

儿童易夹食夹滞者。

此类儿童容易“上火”,口气酸腐,大便臭秽或干燥。

煎服方法:

每日1付,清水煎。

早晚各一次,3—5付为宜。

(三)服用中药预防感冒需要注意事项:

1.老人应在医师的指导下适当调整用量服用;

2.慢性疾病患者及孕妇慎用;

3.预防感冒的中药不宜长期服用,一般服用3—5天;

4.服用期间或服用后感觉不适者,应立即停止服药并及时咨询医师;

5.对上述药物有过敏史者禁用,过敏体质慎用;

6.不要轻信所谓的秘方、偏方和验方。

感染后的做法

·如感不适,出现高烧、咳嗽或喉咙痛,应待在宽阔的地方,最好去医院,不要去人员密集的地方;

·多休息,喝大量的水;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一次性纸巾遮掩住嘴和鼻子,用完后的纸巾应处理妥当;

·勤洗手,每次洗手都应用肥皂彻底清洗,尤其咳嗽或打喷嚏后更应如此;

·将自己的症状告诉家人和朋友,并尽量避免与他人接触。

  

家人出现流感症状后的做法

·将病人与家中其他人隔离开来,至少保持1米距离;

·照料病人时应用口罩等遮盖物遮掩住嘴和鼻子,遮盖物使用后应丢弃或清洁;

·与病人接触后应用肥皂彻底洗净双手,病人居住空间应保持空气流通。

  

  

四、正确洗手方法

保持手部卫生是预防传染病的首要条件。

用洗手液彻底洗手或用酒精搓手液消毒双手均可保持手部卫生。

1、什么时候应洗手?

(1)在接触眼、鼻及口前

(2)进食及处理食物前

(3)如厕后

(4)当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染污时,如打喷嚏及咳嗽后

(5)触摸过公共对象,例如电梯扶手、升降机按钮及门柄后

(6)为幼童或病人更换尿片后,及处理被污染的物件后

(7)探访医院及饲养场的前后

(8)接触动物或家禽后

一般情况下,当双手有明显污垢或可能被体液沾污例如如厕后或更换尿片后,打喷嚏及咳嗽后,应用洗手液(肥皂)及清水洗手。

如双手没有明显污垢时,可用含70-80%酒精搓手液消毒双手。

2、正确洗手步骤:

 用洗手液洗手,程序如下:

(1)开水龙头冲洗双手。

(2)加入洗手液,用手擦出泡沫。

(3)最少用二十秒时间揉擦手掌、手背、指隙、指背、拇指、指尖及手腕,揉擦时切勿冲水。

(4)洗擦后才用流动的清水将双手彻底冲洗干净。

(5)用干净毛巾或抹手纸彻底抹干双手,或用干手机将双手吹干。

(6)双手洗干净后,不要再直接触摸水龙头,可先用抹手纸包裹着水龙头,才把水龙头关上;或泼水将水龙头冲洗干净。

3、注意:

(1)切勿与别人共享毛巾或纸巾。

(2)擦过手的纸巾用后应妥善弃置。

(3)个人用的抹手毛巾应放置妥当,并应每日至少彻底清洗一次,如能预备多于一条毛巾作经常替换,则更为理想。

4、用酒精搓手液消毒双手,程序如下:

把足够份量的酒精搓手液倒于掌心,然后揉擦手掌、手背、指隙、指背、拇指、指尖及手腕,各处至少20秒直至双手干透。

附:

甲型流感、禽流感与普通流感的异同

  

甲型流感

普通流感

禽流感

传播途径

该病毒非常活跃,可由人传染给猪,猪传染给人,也可在人群间传播。

人群间传播主要是以感染者的咳嗽和喷嚏为媒介。

人际传播,空气飞沫传播为主。

流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

发病后1—7天有传染性,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

禽流感病毒迄今只能通过禽传染给人,不能通过人传染给人。

症状

体温突然高热超过(>39°C),肌肉酸痛感明显增强,伴随眩晕、头疼、腹泻、呕吐等症状或其中部分症状。

普通人流感与人感染猪流感后的症状相似。

感染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热、咳嗽、流涕、肌痛等,多数伴有严重的肺炎,严重者心、肾等多种脏器衰竭导致死亡。

病毒

H1N1

冠状病毒

H5N1

潜伏期

新型猪流感病毒可能在人体潜伏7天后才表现出病症。

流感的潜伏期为1-4天,平均为2天。

人禽流感潜伏期一般为1-3天,通常在7天以内。

死亡率

死亡率6.77%

普通流感可以致死,但死亡率较低。

人患禽流感死亡率达60%

易感人群

猪流感致死的患者年龄绝大多数在20岁至45岁之间,属于青壮年。

老年人,患有肝脏、肾脏、心脏等慢性病的四类人群最易感染,以及经常接触流感人群的医护人员,儿童。

在已发现的感染病例中,13岁以下的儿童所占比例较高,病情较重,其属于易感人群。

防治疫苗

中国已研制可预防的疫苗,已对易感人群开始接种。

已研制出可预防流感的疫苗,接种时间多为每年10-11月中旬,每年接种1次。

各国已经在研制预防禽流感的疫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