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通GSM无线网持续性网络优化MR数据分析技术规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15778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3.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联通GSM无线网持续性网络优化MR数据分析技术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国联通GSM无线网持续性网络优化MR数据分析技术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国联通GSM无线网持续性网络优化MR数据分析技术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国联通GSM无线网持续性网络优化MR数据分析技术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国联通GSM无线网持续性网络优化MR数据分析技术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联通GSM无线网持续性网络优化MR数据分析技术规范.docx

《中国联通GSM无线网持续性网络优化MR数据分析技术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联通GSM无线网持续性网络优化MR数据分析技术规范.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联通GSM无线网持续性网络优化MR数据分析技术规范.docx

中国联通GSM无线网持续性网络优化MR数据分析技术规范

 

中国联通GSM无线网MR数据分析技术规范

 

中国联通移动网络公司运行维护部

2009-8

 

目录

总则3

1、背景介绍3

1.1MR概述3

1.2MR数据采集要求:

5

1.3MR数据存储要求5

1.4MR分析人员要求6

2、MR的功能6

2.1网络覆盖分析6

2.2网络通信质量分析8

2.3网络干扰水平分析9

2.4覆盖弱小区比例分析10

2.5过覆盖小区比例分析11

2.6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小区比例分析12

3、日常MR优化分析13

3.1问题小区定位13

3.2硬件故障分析15

3.3覆盖深度分析15

4、专项优化MR分析技术要求16

4.1最佳频率评估16

4.2LAC区边界MR分析17

4.3重点区域MR分析18

4.4高速铁路MR分析18

4.5高速公路MR分析19

4.6室内分布和直放站MR分析19

5、网络评估20

5.1无线环境评估20

5.2覆盖评估21

5.3通信质量评估22

5.4话务分布分析22

 

概述

MR数据是指在专用模式下,手机向系统发送对无线环境进行测量的报告和系统对上行链路进行测量的报告。

MR数据包含上、下行无线链路测量数据,包括:

手机的接收质量,手机的接收电平,手机的发射功率,基站的接收质量、基站的接收电平,TA,上下行链路损耗等无线环境信息。

作为网络优化的重要分析评估手段之一,相对于话务统计数据分析、DT/CQT分析而言,通过MR进行网络评估和优化具有真实、详尽、方便、直观等多种优势。

总部网络优化中心为了统一MR数据分析方法,特制定《中国联通GSM无线网持续性网络优化MR数据分析技术规范》。

本规范对MR数据采集、存储和分析方评估进行了详细规定,各省必须严格遵照执行。

日常性MR数据分析应按照总部制定的相关作业计划大纲及测试技术规范要求实施。

周期性MR数据分析和网络评估原则上应至少1年进行2次,数据采集和分析范围应在不小于各地市核心主城区的基础上由分公司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如主城区进行工程建设和网络扩容等影响网络质量的重大调整工作,且规模达到或超过原网络规模的25%,原则上必须实施MR数据分析和网络评估工作。

专项MR数据分析和网络评估应在专项网络优化项目实施完毕后及时开展,数据采集和分析范围应与专项网络优化实施范围保持一致。

1、工作要求

1.1MR数据采集要求:

为了在持续优化过程中规范MR数据的采集、分析为优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为了规范各分公司据采集要标准,现对数据采集要求如下:

MR分析功能基于MR测量报告实现,MR数据需要从厂家设备获取。

设备厂家应通过A-bis口挂表或BSC/OMC上报等方式开放MR数据采集接口,采集接口应通过专用的接口机实现,具体要求如下:

(1).应通过文件或其他方式开放采集期内的MR原始报告及MR汇总报告,应开放各类数据的格式,解析文档及相关技术资料。

所提供资料应保证和现网数据版本一致;

(2).MR原始及汇总报告应保证其数据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3).MR报告中应支持手机测量的下行报告和基站测量的上行报告,报告内容应符合GSM规范,同一报告中应已经完成上下匹配;

(4).MR报告的采集应不影响无线网络、OMC等设备的正常可靠运行;

(5).对通过Abis挂表采集获取MR的情况,应不影响对无线网络及其传输系统的正常运行,同时所采集的数据应能支持存储在本地或远端;

1.2MR数据存储要求

MR数据应从网优平台系统统一进行采集,严格按照网优平台规范要求进行处理,对于不能通过网优平台采集的省份或部分基站不能采集的省份,可通过其他方式从厂家设备获取,但必须按照集团网优平台技术规范要求进行MR数据处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MR数据的存储时间应不小于2周,对于重要数据(如网络评估数据、节假日数据等)的存储时间应不小于1年。

1.3MR分析人员要求

MR数据分析作为一项重要的网络优化手段,技术含量较高,需分析人员具备以下素质:

(1)具有比较全面的GSM无线网络的理论知识,熟悉空中接口信令流程算法及接口规范。

(2)能够对无线网络数据进行分析,具备基本的发现问题、定位问题、制定方案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本省(直辖市)网优平台系统,能够熟练操作网优平台,可进行MR数据采集及分析处理。

(4)至少1年以上网优工作经验。

2、MR的功能

2.1网络覆盖分析

(1)数据采集时间:

一周忙时数据,

以下几种情况需及时进行数据分析:

①站点发生变化后(新建站点、拆迁站点)

②由于自然环境变化引起的网络变动,如,台风、地震等

(2)数据分析要求

①所分析数据必须为GSM规范规定的标准格式,包括上下行电平值。

范围从-110dBm到-47dBm逐点形成采样统计。

②网络覆盖盲点或弱覆盖可以在GIS上呈现;针对盲点周围情况进行逐站覆盖分析,以便确定可优化方案;

③根据网络覆盖情况提出规划站点;

④通过对上下行电平的统计分析,发现基站硬件隐性故障,辅助日常问题小区处理。

(3)支持参考用户标准分类,例如:

电平值

采样点数

百分数

小于-90

大于等于-90且小于-85

大于等于-85且小于-80

大于等于-80且小于-75

大于等于-75

2.2网络通信质量分析

(1)数据采集时间:

一周忙时数据,

以下几种情况需及时进行数据采集分析:

①全网改频前后进行全网质量的统计

②站点发生变化后(新建站点、拆迁站点)

③由于自然环境变化引起的网络变动,如,台风、地震等

(2)数据分析要求:

①按照级别对扇区、基站、BSC、MSC以及全网进行网络质量分析与评估;

②分析找出网络质量的问题点和覆盖分析有机结合,确认覆盖和质量关系,形成大于5的质量和覆盖电平的二维分析图,确定质差原因,提出优化方案;

③通过上、下行质量和电平值分析确定网络中的带、内带外干扰,通过分析能够确定干扰的存在的频段、区域,提出干扰优化方案;

④在采用不跳频频的城市建议对逐频点进行质量分析,为日常小范围频率优化提供基础

网络质量分析是对每一条原始测量报告中提取的上下行质量进行分析。

范围从0到7形成质量分布统计。

(2)支持参考用户标准分类,例如:

质量区间

采样点数

百分数

等于0

等于1或2或3

等于4或5

等于6或7

2.3网络干扰水平分析

网络干扰定义:

网络干扰水平分析是对每一条原始测量报告中提取的下行电平和下行质量关联进行分析。

统计电平值大于等于-80dBm并且质量大于等于4的采样点数,计算其对于全部采样点的比例。

(1)数据采集时间:

一周忙时数据,;

以下几种情况需及时进行数据分析:

①全网改频前后进行全网质量的统计

②站点发生变化后(新建站点、拆迁站点)

③由于自然环境变化引起的网络变动,如,台风、地震等

(2)数据分析要求

①可以进行扇区、基站、BSC、MSC以及整网网络干扰水平分析与评估;

②通过GIS图呈现的方式确定干扰出现的位置、时间段;

③通过不同级别对象分析(扇区、基站),确定干扰为个别现象还是呈区域分布,根据区域的分布情况为判定带内、外干扰提供依据;

④通过干扰分布和性能指标相结合确定干扰是否存在硬件隐性故障(如滤波器、合路器、载频故障造成的带外泄露);

2.4覆盖弱小区比例分析

(1)弱覆盖小区定义:

覆盖弱小区分析是通过MR测量的电平和TA的关系矩阵,按照具体的弱覆盖小区的定义筛选出网络中的弱覆盖小区。

例如:

覆盖弱小区定义:

“(下行电平小于-90dBm且TA为0或1的采样点数)*100%/(小区采样点总数)”大于等于30%的小区。

(2)数据采集:

一周忙时数据,分析周期,每月一次;

以下几种情况需及时进行数据分析:

①站点周围物理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如:

新建高层建筑)影响无线传播模型。

②站点发生变化后(新建站点、拆迁站点)

③由于自然环境变化引起的网络变动,如,台风、地震等

(2)数据分析

①可以进行扇区、基站、BSC、MSC以及整网弱覆盖小区比例分析与评估;

②以GIS的方式呈现弱覆盖分布情况。

③对长期存在弱覆盖区域提出新站点的规划需求;

④对比前后次弱覆盖小区的分布情况,结合性能、告警数据确定是否存在硬件故障。

⑤对于新出现的弱覆盖区域(可能用户模型的变化形成),通过性能参数优化(切换参数)、物理参数优化(优化站点最大发射功率、天馈优化、设备更换等方式)综合考虑解决;

2.5过覆盖小区比例分析

(1)过覆盖小区定义:

过覆盖分析是通过MR测量的电平和TA的关系矩阵,按照具体的过覆盖小区的定义筛选出网络中的过覆盖小区。

例如:

过覆盖小区定义:

“(下行电平高于-75dBm且TA大于2的采样点数)*100%/(小区采样点总数)”大于等于20%的小区。

(分析时应剔除室外直放站等造成的过覆盖问题)

(2)数据采集时间:

一周忙时数据,

以下几种情况需及时进行数据分析:

①站点周围物理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如:

新建高层建筑)影响无线传播模型。

②站点发生变化后(新建站点、拆迁站点)

③由于自然环境变化引起的网络变动,如,台风、地震等

(3)数据分析要求:

①可以进行扇区、基站、BSC、MSC以及整网弱覆盖小区比例分析与评估;

②以GIS的方式呈现过覆盖分布情况,针对过覆盖区域进行逐站分析,通过天馈调整控制扇区的覆盖范围;

③对比前后两次过覆盖小区的分布情况,结合性能、告警数据,确定周围站点是否存在隐性故障。

④对新入网站点进行逐站分析,结合站点话务等性能、结合覆盖情况提出天馈优化方案。

2.6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小区比例分析

(1)上下行不平衡定义:

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分析是通过MR数据中的上行电平和下行电平的差距,找出网络中上下行链路不平衡的小区。

例如:

(|上下行电平差|>=20dB的采样点数)/(小区采样点总数)大于等于30%的小区,对于微蜂窝及室内分布系统可以适当的增大上下行电平的差值(如:

25dB)

补充说明:

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受到功控算法、手机发射功率等诸多参数影响,在计算上下行链路不平衡时,需对功率进行相应的补偿;

(2)数据采集:

一周忙时数据,

以下几种情况需及时进行数据分析:

①全网性的功控算法优化后;

②站点发生变化后(新建站点、拆迁站点)

③由于自然环境变化引起的网络变动,如,台风、地震等

(3)数据分析要求

①MR数据中必须包括功率控制等级、手机发射功率等参数,在计算时必须进行相应的功率补偿;

②可以进行扇区、基站、BSC、MSC以及整网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小区比例分析与评估;

③以GIS的形式呈现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分布情况;

④通过上下行不平衡的分析,结合性能指标(掉话)、告警数据,确定是否是天馈系统(如塔放故障,天线故障、天线是否接反)、载频硬件等问题,并出具优化方案;

⑤通过GIS的呈现,确定不平衡区域是局部、还是成片,从而考虑该区域是否在下行、或上行方向是否存在带外干扰。

⑥将上下行不平衡、和弱覆盖、过覆盖分析有机结合,确定是否需要调整天馈系统;

3、日常MR优化分析

日常优化分分析主要通过实时采集的MR数据对现网的问题点进行实时呈现,通过和性能数据、告警数据等相关联,指导日常优化工作。

3.1问题小区定位

对小区进行MR数据分析,主要对信号电平、发射功率、质量、TA以及相邻关系的C/I等等信息进行分析,定位问题小区(可以通过图表呈现的方式辅助定位)。

下表列出MR数据分析的主要子项,各省应每日监控,并对未达到标准值的小区予以重点分析,并结合小区性能指标和参数设置,分析定位问题小区。

分析子项

标准值

指标定义

接收电平小于-90dBm的比例

8%

记录接收电平<-90dBm主要区间的比例及累计分布

上行通信质量优于4的比例

96%

上行RxQual=[0,1,2,3]的采样点数/总采样点数*100%

下行通信质量优于4的比例

96%

下行RxQual=[0,1,2,3]的采样点数/总采样点数*100%

网络干扰水平

2%

(电平值大于等于-80dBm并且质量大于等于4的采样点数)/(总采样点数)

弱覆盖小区比例

2%

(下行电平小于-90dBm且TA为0或1的采样点数)*100%/(小区采样点总数)”大于等于30%的小区

过覆盖小区比例

2%

(下行电平高于-80dBm且TA大于1的采样点数)*100%/(小区采样点总数)”大于等于20%的小区

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小区比例

2%

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小区定义:

(|上下行电平差|>=15dB的采样点数)/(小区采样点总数)大于等于30%的小区。

干扰小区比例

2%

(下行电平值大于等于-80dBm并且下行质量大于等于4的采样点数)/(小区采样点数总数)”大于等于30%的小区

质量差小区比例

2%

(质量6或者7的采样点数)/(小区采样点数总数)大于等于20%的小区

3.2硬件故障分析

硬件故障参见上下行电平、上下行质量的分析要求判断是否异常来进行判断,常见问题如下:

(1)、载波板故障——表现为上下行电平弱和上下行质量差、或某一路质量差;

(2)、连线错误——分集接收链接错误表现为上行电平弱及上行质量差,载波单元链接错误表现为下行电平弱及下行质量差;

(3)、接收部分的窄带滤波模块故障或接收多路耦合器故障——表现为上行电平弱;

(4)、合路器故障——表现为下行电平弱、下行质量差;

3.3覆盖深度分析

通过将单个基站或者小区的MR分布数据提取出来,可以直观的了解其承担话务量在地理位置的密度分布,覆盖情况和通话质量。

(1)分析要求:

①以GIS形式呈现覆盖分布情况,通过MR定位算法判定弱覆盖方位;

②对弱覆盖区域进行逐站分析,确定逐站优化方案;

③通过逐站分析确定重叠覆盖区域,结合话务分布数据,提出天馈、参数优化建议。

4、专项优化MR分析技术要求

4.1最佳频率评估

MR数据对于频率优化意义深刻,大量的用户通话中的信息采集和分析能够很大程度上体现网络的真实情况。

可以通过优化平台处理所需数据,形成每个小区之间的干扰情况(干扰矩阵),对小区的频率进行评估和优化,选出最佳频率。

(1)分析要求:

①进行MR频率优化MR数据必须为连续7天以上24小时的MR数据,中小城市(基站数小于1000)的必须10天以上24小时的MR数据,MR数据采集期间当地移动网络必须停止任何变动

②MR频率优化前必须保证站点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含经纬度、高度、方向角、下倾角);

③MR频率优化前必须进行邻区优化;

④MR频率优化支持根据话务、区域等设置重点站点,对重点站点在频率优化过程中进行单独设置;

⑤基于干扰矩阵生成的频率方案,各频点在全网复用次数应尽量均匀分布;

4.2LAC区边界MR分析

LAC区边界优化主要是通过基站归属调整、天线调整、参数优化等手段,解决边界乒乓切换、高掉话、避免LAC边界位于高话务区等问题。

(1)数据采集要求:

一周忙时话务数据

以下几种情况需及时进行数据分析:

①LAC边界站点变动(新建站、拆迁站)

②站点LAC边界归属调整;

分析要求:

①结合话务密度分布和现网边界综合分析,避免LAC边界位于话务高密度区;

②结合网优平台基于小区切换数据、及MR的定位技术等,通过LAC边界参数调整(如:

CRH),优化边界接续性能;

③基于MR定位技术、信令中位置更新、寻呼等消息的综合分析优化边界站点归属,降低信令(SDCCH)负荷,提升网络接通率(寻呼)

4.3重点区域MR分析

可以通过对重点区域进行MR监控,发现问题小区,跟踪话务分布,辅助网优人员对重点区域进行网络优化。

具体分析子项如下:

(1)分析重点区域覆盖情况;

(2)分析重点区域质量情况;

(3)分析重点区域干扰情况;

(4)分析重点区域话务分布情况;

(5)重点区域小区问题定位;

(6)重点区域参数设置优化;

4.4高速铁路MR分析

高速铁路的特点是车速快,运动轨迹成线状分布,常见的问题有弱覆盖、频率干扰、切换掉话、起呼困难等。

在进行高速铁路专项网优工作时,可以利用MR数据辅助进行分析。

具体分析子项如下:

(1)基站覆盖分析;

(2)基站质量分析;

(3)话务分布情况分析;

(4)位置区合理性分析;

(5)小区问题定位;

(6)邻区、频率、切换等参数优化;

(7)边界漫游分析;

4.5高速公路MR分析

高速公路比高速铁路相对运动速度慢,汽车相对高铁的车体损耗要小,运动轨迹也成线状分布。

常见的问题有弱覆盖、频率干扰、切换掉话、越区覆盖等。

在进行高速公路专项网优工作时,可以利用MR数据辅助进行分析。

具体分析子项如下:

(1)基站覆盖分析;

(2)基站质量分析;

(3)话务分布情况分析;

(4)位置区合理性分析;

(5)小区问题定位;

(6)邻区、频率、切换等参数优化;

(7)边界漫游分析;

4.6室内分布和直放站MR分析

利用MR数据分析室内分布和直放站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性能,具体分析子项如下:

(1)上下行电平分析;

(2)上下行质量分析;

(3)TA分析;

(4)话务分布情况分析;

(5)上下行链路不平衡分析;

(6)最佳频率评估;

(7)小区问题定位;

5、网络评估

5.1无线环境评估

通过分析MR数据中上下行接收电平和上下行接收质量信息,结合功率控制执行情况,对全网或小区的无线环境进行评估,,从评估类型看,可以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网络覆盖、网络质量、话务分布。

评估方法:

(1)利用GSM定位技术,将每个MR数据的信息具体定位到100x100米的栅格中。

根据话务、质量、覆盖等情况将栅格在网优平台GIS系统上予以呈现。

(2)将整个系统的MR分布在地理位置上,可以直接观察到整个网络中在不同地理区域的话务量的密度;

(3)提取定位在地理位置上的MR信息中的下行接收电平数据,将可以得到任意地理范围内的覆盖情况,根据不同的要求,设定弱覆盖的接收电平门限,将过滤出弱覆盖和无覆盖区域;

(3)提取MR信息中的接收质量数据,可以显示出上下行质量的分布情况。

参考干扰情况的定义(电平值大于等于-80dBm并且质量大于等于4的采样点),可以显示出网络受到干扰的区域。

(4)数据采集时间:

一周忙时数据(部分省市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取早晚两个忙时进行评估),评估周期:

以持续性优化的作业计划技术规范为准。

5.2覆盖评估

通过分析MR数据中的上、下行电平进行全网覆盖评估。

随着GSM增补工程接近尾声,1800网络连续覆盖更趋于完善,所以在进行覆盖评估时采用全网、900M、1800M分类评估。

如下表格式:

网络覆盖分析

全网

1800M

900M

<-90

≥-90且≤-85

≥-85且<-80

≥-80且<-75

≥-75

评估标准值:

接收电平<-90dBm区间的比例小于等于8%,表示网络覆盖良好。

另,在进行网络评估时,应结合全网监控指标和路测数据分析网络覆盖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问题区域或问题小区进行MR数据分析,辅助判断网络问题,并提出优化方案。

5.3通信质量评估

就是基于每一条原始测量报告中提取的上下行质量进行归类统计,从0到7的范围行成质量分布统计,评估通信质量大于4的采样点比例。

应按照全网、900M、1800M分类评估。

如下表格式:

全网

900M

1800M

质量区间

采样点数

百分数

采样点数

百分数

采样点数

百分数

等于0

等于1或2或3

等于4或5

等于6或7

通信质量标准值:

RxQual=[0,1,2,3]的采样点数/总采样点数*100%应大于96%。

5.4话务分布分析

通过对现网话务的评估了解话务密度的分布情况,找出话务分布的热点以及话务模型的变化趋势,同时通过和现网资源利用率等指标进行关联性的综合分析,进而能够为网络规划在制定容量站点和扩容站点等方面提供精确的规划指导。

话务评估的具体要求:

①对栅格内MR的采样点数进行统计,并呈现与GIS地图上

采样点

绘制颜色

大于等于10000点

红色

小于10000点大于等于5000点

蓝色

小于5000点大于等于2000点

黄色

小于2000点大于0点

绿色

等于0

空白

 

②各采样点必须能够和各小区关联呈现;

③要求实现话务密度和电平的二维呈现,为参数优化、天馈优化提供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