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知识点概要Word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514983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80.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知识点概要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高考生物知识点概要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高考生物知识点概要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高考生物知识点概要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高考生物知识点概要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知识点概要Word版.docx

《高考生物知识点概要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知识点概要Word版.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知识点概要Word版.docx

高考生物知识点概要Word版

元素与化合物

元素

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2.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3.有机物中的基本元素:

C、H、O,最基本元素是C,.构成生物体大量元素:

C、H、O、N、P、S、K、Ca、Mg;微量元素:

Fe、Mn、Cu、Zn、Mo、Bo,Fe为半微量元素。

4.Fe2+是血红蛋白的成分;Fe在植物体内形成的化合物一般是稳定的、难溶于水的化合物,故Fe是一种不可以重复利用的矿质元素。

Fe在植物体内的作用主要是作为某些酶的活化中心,如在合成叶绿素的过程中,有一种酶必须要用Fe离子作为它的活化中心,没有Fe就不能合成叶绿素而导致植物出现失绿症,但发病的部位与缺Mg是不同的,是嫩叶先失绿。

I是甲状腺激素合成的原料(地方性甲状腺肿,也叫大脖子病);

Mg是叶绿素的构成成分;

B能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有利于受精作用;

安徽阜阳地方出现假奶粉案,出现大头娃娃,原因在于奶粉缺少蛋白质。

Zn有助于人体细胞的分裂繁殖,促进生长发育、大脑发育和性成熟。

对植物而言,Zn是某些酶的组成成分,也是酶的活化中心。

如催化合成吲哚乙酸的酶中含有Zn,没有Zn就不能合成吲哚乙酸。

所以缺Zn引起苹果、桃等植物的小叶症和丛叶症,叶子变小,节间缩短;

Na+是维持人体细胞外液的重要无机盐,缺乏时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并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四肢发冷甚至昏迷等症状;

K+在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上起决定性作用,还能维持心肌舒张,保持心肌正常的兴奋性,缺乏时心肌自动节律异常,导致心律失常;

Ca是骨骼的主要成分,Ca2+对肌细胞兴奋性有重要影响,血钙过高兴奋性降低导致肌无力,血钙过低兴奋性高导致抽搐,Ca2+还能参与血液凝固,血液中缺少Ca2+血液不能正常凝固。

小孩缺钙能够使骨骼发育不完整,产生佝偻病和罗圈腿等相似疾病;老年人缺钙骨质疏松和骨折。

考点:

1.正常情况下,人激动时抽搐,是缺钙;大运动量后抽筋(肌肉痉挛)是因为无机盐大量流失,Na+,K+严重流失。

化合物

1.构成生物体的主要元素:

C、H、O、N、P、S,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糖类含C、H、O;脂类含C、H、O;蛋白质一定含C、H、O、N,可能含S(蛋白质分子中的二硫键,-SH在R基上);核酸分子一定含C、H、O、N、P元素。

2.糖类为人体的能源物质。

糖类分为单糖(葡萄糖,果糖),双糖(植物麦芽糖和动物乳糖),多糖(植物淀粉和纤维素,动物肝糖原和肌糖原);可溶性还原性糖:

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

核糖和脱氧核糖均为五碳糖,属于单糖。

3.蛋白质分子的基本构成单位是氨基酸,天然氨基酸有20种,主要区分在于R基团。

常见的多氨基(-NH2)多羟基(-OH)多羧基(-COOH),形成的二硫键的巯基-SH均在R基团中。

蛋白质功能种类:

(1)大部分酶: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除少数的酶是RNA外,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

(2)部分激素:

如胰高血糖素、胰岛素、生长激素,其成分为蛋白质。

(3)载体:

位于细胞膜上,在物质运输过程中起作用,其成分为蛋白质。

(4)抗体:

指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并且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主要分布于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等细胞外液中。

(5)凝集素:

属于抗体,成分为蛋白质。

指用细菌给动物注射后,在其血清中产生的能使细菌发生特异性凝集的成分。

另外,人体红细胞膜上存在不同的凝集原,血清中则含有相应种类的凝集素。

(6)神经递质的受体:

突触后膜上存在的一些特殊蛋白质,能与一定的递质发生特异性的结合,从而改变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激起突触后膜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或发生抑制。

(7)病毒成分:

病毒的衣壳蛋白包裹着核酸;此外近年来发现的朊病毒,其成分为蛋白质,可导致疯牛病等。

(8)膜蛋白和糖蛋白:

位于细胞膜的外表面,包括蛋白载体,或者糖蛋白,由蛋白质和多糖组成,有保护、润滑、识别等作用。

(9)血红蛋白:

存在于红细胞中的含Fe2+的蛋白质。

其特性是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与氧分离。

(10)干扰素:

由多种细胞产生的具有广泛的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的可溶性糖蛋白。

正常情况下组织或血清中不含干扰素,只有在某些特定因素的作用下,才能使细胞产生干扰素。

(11)含蛋白质成分的实验材料:

黄豆研磨液、豆浆、蛋清、蛋白胨、牛肉膏等。

4.

脂类包括:

a,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生物体内主要储存能量的物质,维持体温恒定.)b,类脂(构成细胞膜,线立体膜,叶绿体膜等膜结构的重要成分)c,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具有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和生殖过程的作用.)。

磷脂分子主要分布于细胞膜上,此外还有脑磷脂和卵磷脂(妇女怀孕时候供给孩子大脑发育等)等分布;胆固醇是合成性激素和维生素D等物质的原料,小孩需要晒太阳以便于合成胆固醇避免佝偻病;脂肪是储存能量的物质,由脂肪分子聚合形成。

每个脂肪分子由三个脂肪酸分子和一个甘油分子化合生成。

脂肪在体内主要以甘油三酯为中心代谢枢纽的。

考点;甘油三酯的代谢途径。

5.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决定20种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氨基酸在结构上的特点:

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如:

有-NH2和-COOH但不是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叫氨基酸).R基的不同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6.脱氧核糖核酸(DNA):

它是核酸一类,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是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此外,在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也有少量DNA;另一类是含有核糖的,叫做核糖核酸,简称RNA.

公式:

1,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目—肽链数.

7.基因(或DNA)的碱基:

信使RNA的碱基:

氨基酸个数=6:

3:

1

细胞结构

1.动、植物细胞一般均有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等。

高等动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是中心体;低等植物特有的细胞器是中心体和叶绿体。

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特有的细胞器是液泡、叶绿体。

动、植物细胞都有但功能不同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

低等植物细胞具有的细胞器是中心体,低等动物细胞具有的细胞器是液泡。

能合成多糖的细胞器有叶绿体(淀粉)、高尔基体(纤维素,植物细胞壁)。

2.具有膜结构的是细胞膜、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等。

具有双层膜结构的是核膜、线粒体、叶绿体;具有单层膜结构的是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

没有膜结构的是细胞壁、中心体、核糖体等。

3.能产生水的细胞结构有线粒体(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核糖体(脱水缩合)、叶绿体(暗反应)、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细胞核(DNA复制,磷酸分子和脱氧核糖缩合)、植物的高尔基体(形成细胞壁时)。

4.与蛋白质合成、加工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合成)、内质网(加工、运输)、高尔基体(加工、分泌)、线粒体(供能)。

需说明的是,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机器,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主要合成某些专供运输到细胞外面的分泌蛋白,如消化酶、抗体等;而游离于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主要供细胞内利用。

光滑内质网合成脂类物质。

内质网是蛋白质的运输通道,是蛋白质的合成车间。

高尔基体本身没有合成蛋白质的功能,但可以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

考点:

神经递质的产生和分泌;抗体的分泌和产生。

都需要分泌小泡。

分泌小泡是由高尔基体形成的。

5.与主动运输有关的细胞器是线粒体(供能)、核糖体(合成载体蛋白)。

葡萄糖进入人体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

自由扩散;

氨基酸进入人体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脂类分子进入人体细胞的方式扩散。

6.与能量转换-ATP-有关的细胞器(或产生ATP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光能转换:

光能一电能一活跃的化学能一稳定的化学能)、线粒体(化能转换:

稳定的化学能一活跃的化学能);非细胞器结构是细胞质基质。

7.储藏细胞营养物质的细胞器是液泡(氨基酸,水,无机盐,离子,有机酸,生物碱,色素,花青素等)。

8.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

9.能自我复制的细胞器(或有相对独立的遗传系统的半自主性细胞器)是线粒体、叶绿体、中心体

(该三种细胞器在有丝分裂间期均能分裂产生相同的个体)。

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行为的细胞器有线粒体(DNA复制,转录等)、叶绿体(DNA复制,转录等)、核糖体(蛋白合成的时候mRNA和tRNA配对,翻译)。

10.参与细胞分裂的细胞器有核糖体(间期蛋白质合成)、中心体(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由它发出的星射线构成纺锤体)、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分裂时细胞壁的形成有关)、线粒体(供能)。

11.含色素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等)、液泡(花青素等)。

另外,在能量代谢水平高的细胞中,线粒体含量多,动物细胞中线粒体比植物细胞多。

蛔虫和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无细胞核)无线粒体,只进行无氧呼吸。

需氧型细菌等原核生物体内虽然无线粒体,但细胞膜上存在着有氧呼吸链,也能进行有氧呼吸。

考点:

红细胞产生方式:

细胞分化;蛙红细胞二分裂。

蓝藻属原核生物,无叶绿体,有光合片层结构,也能进行光合作用。

高等植物的根细胞无叶绿体和中心体。

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所合成的蛋白质为分泌蛋白,如消化酶、抗体等,游离的核糖体中合成的蛋白质为结构蛋白。

12.原核细胞:

无核膜,无大型细胞器,有核糖体,一般为二分裂。

由于无染色体,因此不出现染色体变异,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13.光学显微镜下(显微结构)可见的结构形式有:

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核仁、染色体、叶绿体、线粒体、液泡。

看不到的结构形式: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

正确区分病毒、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细胞类型

细胞大小

细胞核

细胞器

核膜

核仁

染色体

线粒体

质体

内质网

核糖体

高尔基体

中心体

原核细胞

较小

真核细胞

较大

可所看出,原核细胞仅有核糖体,无其它形式的细胞器。

在原核细胞中,DNA分子不与蛋白质结合,成游离态,所以一般讲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也就没有染色体变异,当然也不会遵循遗传的三大基体规律。

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主要包括两大类:

细菌和蓝藻。

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为真核生物,地球上绝大多数的生物属于真核生物,如酵母菌、霉菌等真菌、绿藻(如水绵)、褐藻(如海带)、红藻(如紫菜)等藻类以及全部高等植物和动物。

蓝藻没有叶绿体但有光合色素,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原核细胞也没有线粒体,但很多种类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因为其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分布在细胞膜上。

细胞分裂和增殖

1.染色质是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在细胞分裂间期,这些物质以染色质状态存在,在细胞分裂期,细胞核内长丝状的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就形成了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见的染色体.染色体只有在真核细胞分裂中才存在。

2.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关系和变化规律:

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以染色体着丝点的数目来确定的,无论一个着丝点上是否含有染色单体.在一般情况下,一个染色体上含有一个DNA分子,但当染色体(染色质)复制后且两染色单体仍连在同一着丝点上时,每个染色体上则含有两个DNA分子.

每条姐妹染色单体含1个DNA,每个DNA一般含有2条脱氧核苷酸链.

3.有丝分裂:

大多数植物和动物的体细胞,以有丝分裂的方式增加数目.有丝分裂是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亲代细胞的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

4.细胞周期:

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这是一个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

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

从细胞在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叫分裂间期.分裂期:

在分裂间期结束之后,就进入分裂期.分裂间期的时间比分裂期长,一般占整个细胞周期的90%以上.

5.细胞分裂期:

A,分裂前期:

①出现染色体,出现纺锤体②核膜,核仁消失;记忆口诀:

膜仁消失两体现(说明是染色体出现和纺锤体形成)

B,分裂中期:

①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②在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晰,观察染色体形态数目最好的时期;记忆口诀:

着丝点在赤道板.

C,分裂后期:

①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向两极移动②染色单体消失,染色体数目加倍;记忆口诀:

着丝点裂体平分.

D,分裂末期:

①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锤体消失②核膜,核仁重现③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记忆口诀:

膜仁重现新壁成.

6.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

①相同点是染色体的行为特征相同,染色体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②区别:

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

植物细胞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动物细胞由细胞的两组中心粒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末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不同):

植物细胞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形成细胞壁将细胞质分裂为二;动物细胞:

细胞膜从中部向内凹陷将细胞质缢裂为二。

7.有丝分裂中染色体,DNA分子数各期的变化:

①染色体(后期暂时加倍):

间期2N,前期2N,中期2N,后期4N,末期2N;

②染色单体(染色体复制后,着丝点分裂前才有):

间期0-4N,前期4N,中期4N,后期0,末期0.

③DNA数目(染色体复制后加倍,分裂后恢复):

间期2a-4a,前期4a,中期4a,后期4a,末期2a;

④同源染色体(对)(后期暂时加倍):

间期N前期N中期N后期2N末期N.

考点:

有丝分裂后期细胞是四倍体(体细胞为二倍体)。

8.赤道板:

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准确地排列在纺锤体的赤道平面上,因此叫做赤道板.赤道板不是真正存在。

9.无丝分裂:

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变化.例如,蛙的红细胞.

10.细胞以分裂方式进行增殖,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特征);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

11.细胞全能型验证

①植物细胞外植体---组织培养---愈伤组织(脱分化或去分化)---幼苗(再分化)---新植株,证明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②动物核细胞全能型表现为细胞核移植

12.动、植物细胞培养的对比

项目

理论基础/原理

培养基

结果

用途

区别

植物组织培养

细胞的全能性

固体或半固体培养基(水、无机盐、有机营养、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琼脂、适宜光照)

子代植侏

①快速繁殖名贵花卉、果树;②培育无病毒植株(采用根尖、茎尖组织)

动物细胞培养

细胞增殖

液本培养基/培养液(营养、维生素、动物血清)

细胞株或细胞系

①生产蛋白制品(疫苗、干扰素、单抗);②检测毒物毒性;③研究病理和药理。

联系

都需要人工条件下的无菌操作

13.细胞融合技术

目的

植物细胞杂交(番茄马铃薯植株)

动物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

材料

番茄细胞和马铃薯细胞

骨髓瘤细胞和能产生抗体的效应B细胞

过程

第1步

原生质体的制备(酶解法)

正常小鼠的处理(注射灭活抗原)

第2步

原生质体的融合(物化法融合细胞)

动物细胞融合(物化生法)

第3步

杂种细胞的筛选和培养

杂交瘤细胞的筛选和培养

第4步

杂种植株鉴定

提纯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原理/理论基础

细胞膜的流动性、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细胞膜的流动性、细胞增殖

融合前

处理

酶解法除去细胞壁:

纤维素酶、果胶酶

注射特定抗原法免疫处理正常小鼠

促融因子

物理法:

电激、离心、振动

化学法:

聚乙二醇、CaCl2等

物化法:

与植物相同

生物法:

灭活的仙台病毒

意义和

用途

(1)克服有性远缘杂交不亲和性

(2)克服有性杂交的母系遗传,获得细胞质基因的杂合子,是研究细胞质遗传的有力手段

有助于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

14.有性生殖:

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也叫配子)的结合,产生合子,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这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生殖方式,具有双亲的遗传性,有更强的生活力和变异性.

15.无性生殖四大种

分裂生殖(单细胞生物特有):

是生物体由一个母体分裂成两个子体的生殖方式.如变形虫,细菌,草履虫.

出芽生殖:

母体→芽体→新个体,如水螅,酵母菌.

孢子生殖:

母体→孢子→新个体,如青霉,曲霉.

营养生殖:

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发育为新个体,如马铃薯块茎,草莓的匍匐茎,秋海棠等.

16.嫁接:

一种用植物体上的芽或枝,接到另一种有根系的植物体上,使接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新植物体的方法(得到优良性状的手段)

17.双受精:

一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为合子,又叫受精卵(染色体为2N);另一个精子与两个极核结合成为受精极核(染色体为3N),这种被子植物特有的受精现象叫做双受精.

新陈代谢

1.酶:

是活细胞所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一类有机物.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合成酶的场所主要是核糖体,水解酶的酶是蛋白酶),也有的是RNA.例子H2O2分解,催化剂为Fe3+和过氧化氢酶的区别。

2.酶的特性:

①高效性;②专一性;③酶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等条件:

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和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原因是过酸,过碱和高温,都能使酶分子结构遭到破坏而失去活性.温度,酸碱度都能影响酶的催化效率,对于动物体内酶催化的最适温度是动物的体温,动物的体温大都在37℃左右.

3.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在细胞内外都起作用,如消化酶就是在细胞外消化道内起作用的;酶大多数是蛋白质,它的合成受到遗传物质的控制,所以酶的决定因素是核酸.底物:

酶催化作用中的反应物叫做底物.注意底物浓度的说法。

4.胃蛋白酶只有在酸性环境(最适PH=2左右)才有催化作用,随pH升高,其活性下降.当溶液

中pH上升到6以上时,胃蛋白酶会失活,这种活性的破坏是不可逆转的.酶在高温和PH值急

剧改变导致对酶活性的改变是不可逆的。

ATP

1.ATP,生物体内的直接能源物质,腺苷三磷酸,结构A-P∽P∽P,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

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代表高能磷酸键,-代表普通化学键。

一级水解生成ADP,二级

水解形成AMP,AMP与RNA中的腺嘌呤核糖核苷酸结构完全相同,因此AMP可以用来

合成RNA。

2,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ATP与ADP相互转变的反应是不可逆的,反应式中物质可逆,能量不可逆.ADP和Pi可以循环利用,所以物质可逆;但是形成ATP时所需能量绝不是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所以能量不可逆.具体因为:

(1)反应条件不同.

(2)能量的来源是不同的.(3)合成与分解的场所不尽相同.

3,ATP的形成途径:

对于动物和人来说,ADP转化成ATP时所需要的能量,来自细胞内呼吸作用中分解有机物释放出的能量.对于绿色植物来说,ADP转化成ATP时所需要的能量,除了来自呼吸作用中分解有机物释放出的能量外,还来自光合作用.

4,ATP分解时的能量利用:

细胞分裂,根吸收矿质元素,肌肉收缩等生命活动.

5,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光合作用

1.光合作用:

发生范围(绿色植物),场所(叶绿体),能量来源(光能),原料(二氧化碳和水),产物(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和氧气).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氧是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来水.

2.叶绿体的色素:

①分布:

基粒片层结构的薄膜上.②色素的种类:

高等植物叶绿体含有以下四种色素.A,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包括叶绿素a(蓝绿色)和叶绿素b(黄绿色);B,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包括胡萝卜素(橙黄色)和叶黄素(黄色)

3.叶绿体的酶:

分布在叶绿体基粒片层膜上(光反应阶段的酶)和叶绿体的基质中(暗反应阶段的酶).

4.光合作用的过程:

①光反应阶段a,水的光解:

2H2O→4[H]+O2(为暗反应提供氢)b,ATP的形成:

ADP+Pi+光能—→ATP(为暗反应提供能量)②暗反应阶段:

a,CO2的固定:

CO2+C5→2C3b,C3化合物的还原:

2C3+[H]+ATP→(CH2O)n+C5

5.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与联系:

①场所:

光反应在叶绿体基粒片层膜上,暗反应在叶绿体的基质中.

②条件:

光反应需要光,叶绿素等色素,酶,暗反应需要许多有关的酶.

③物质变化:

光反应发生水的光解和ATP的形成,暗反应发生CO2的固定和C3化合物的还原.

④能量变化:

光反应中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在暗反应中ATP中活跃的化学能→CH2O中稳定的化学能.⑤联系:

光反应产物[H]是暗反应中CO2的还原剂,ATP为暗反应的进行提供了能量,暗反应产生的ADP和Pi为光反应形成ATP提供了原料.

6.光合作用的意义:

①提供了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②维持大气中氧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③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作用.总之,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7.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有光照(包括光照的强度,光照的时间长短),二氧化碳浓度,温度(主要影响酶的作用)和水等.这些因素中任何一种的改变都将影响光合作用过程.

8.光合作用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光反应和暗反应.前者的进行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并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后者有光,无光都可以进行.暗反应需要光反应提供能量和[H],在较弱光照下生长的植物,其光反应进行较慢,故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时,光合作用速率并没有随之增加.光照增强,蒸腾作用随之增加,从而避免叶片的灼伤,但炎热夏天的中午光照过强时,为了防止植物体内水分过度散失,通过植物进行适应性的调节,气孔关闭.虽然光反应产生了足够的ATP和[H],但是气孔关闭,CO2进入叶肉细胞叶绿体中的分子数减少,影响了暗反应中葡萄糖的产生

9,在光合作用中:

a,由强光变成弱光时,[产生的H],ATP数量减少,此时C3还原过程减弱,而CO2仍在短时间内被一定程度的固定,因而C3含量上升,C5含量下降,(CH2O)的合成率也降低.b,CO2浓度降低时,CO2固定减弱,因而产生的C3数量减少,C5的消耗量降低,而细胞的C3仍被还原,同时再生,因而此时,C3含量降低,C5含量上升.

水分的吸收和利用

1.水是活细胞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约占细胞鲜重的80%~90%,在干种子和休眠时的种子中含水量较少。

水在细胞中以结合水和自由水两种形式存在,结合水在细胞中与某些大分子(如蛋白质)结合,自由水存在于多种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液泡等)和细胞质基质中。

细胞中(或生物体)的自由水含量越多,代谢越强,但抗性越弱;反之,则代谢减弱,但抗性增强。

2.新陈代谢利用水(消耗水)的生理过程及结构

a.大分子有机物的消化(水解)

多糖的消化,即“淀粉一麦芽糖一葡萄糖”;部位:

细胞质基质(细胞内消化)、消化道(细胞外消化)。

蛋白质的消化,即“蛋白质一氨基酸”;部位:

细胞质基质(细胞内消化)、消化道(细胞外消化)。

脂肪的消化,即“脂肪一甘油、脂肪酸”;部位:

细胞质基质(细胞内消化)、消化道(细胞外消化)。

b.肝脏和肌肉细胞中糖元的分解过程消耗水。

c.光合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