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架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492312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23.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农架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神农架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神农架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神农架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神农架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神农架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docx

《神农架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农架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神农架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docx

神农架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

神农架2008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考生注意: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考生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其它地方书写一律无分。

第Ⅰ卷(选择题140分)

一、本卷共35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填在指定的答案栏中。

下图为某区域一月份等温线分布图(单位:

℃),回答1—2题

1、图中甲乙丙三地气温的判断,正确的是

A.-18℃﹤甲﹤-12℃

B.-12℃﹤甲﹤-6℃

C.-18℃﹤乙﹤-12℃

D.-18℃﹤丙﹤-12℃

2、图中甲乙丙三地所在地形区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在四川盆地B.乙在柴达木盆地

C.丙在河西走廊D.丁在宁夏平原

读某地理事物变化示意图,横坐标、纵坐标根据需要取值,回答3—5题

3、若该曲线表示半球蒸发量随纬度的分布规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地蒸发量小于b处,是因为温度较低

B.若c地位于大西洋,则北半球数值大于南半球

C.c地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D.各地降水量a>c>b>d

4、若该曲线表示城市某功能用地距市中心距离变化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功能用地为商业区

B.该功能用地在a地密度较小的主要原因是距上班地点太远

C.该功能用地在城市中比重最大

D.该功能用地在d地密度较小的主要原因是地租太低

5、该曲线还可以表示

A.针叶林带在北半球各纬度山地分布高度变化图

B.风化壳发育厚度随纬度变化图

C.海洋表层水温随纬度变化图

D.夏季沿亚欧大陆60°N气压变化趋势图

下图是“某地区某日平均气温分布和M地全年降水和昼夜情况示意图”。

读图完成6—7题。

 

6、图中,可用于判断M地位于北半球或是南半球的主要信息有

①山地走向②昼夜长短的变化③纬度分布④降水量季节变化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7、该地区

A.分布在中纬度大陆西岸B.植被以针阔混交林为主

C.农业以水稻种植业为主D.白昼最长时降水量最多

有“经济奥运会”之称的世界经济博览会将于2010年在上海举行。

结合右图所示内容完成8-9题。

8、上海市成为世界经济博览会东道主的优势条件中,不包含

A.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商业中心

B.上海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城市

C.上海是我国重要的水陆空交通枢纽

D.上海位于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9、20世纪80年代以来,C经济区吸引了大量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A.政治因素B.自然环境因素

C.交通和通信D.经济因素

读我国某地区图,完成10—11题。

图8

10、下列关于①、②两地区域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喀斯特地貌典型

B.②所在省区人口贫困发生率高于①省区

C.交通位置相对闭塞,是当地旅游发展的制约因素

D.②地区植被覆盖率高于①地区

11、促进①②地区农业的发展的正确措施是

A.积极建设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B.大力种植牧草,发展乳畜业

C.积极改造耕作粗放的中低产田D.加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

社会和谐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

请回答12-14题。

12、我国历史上有关于社会和谐的思想。

以下观点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有:

①兼相爱 ②天下为公 ③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④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A.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13、如果发行一套反映中印两国友好交往历史的邮票,其设计的最早时间可定位于:

A.两汉时期B.南北朝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

14、近代史上资产阶级为稳定社会秩序采取了许多措施,其中最主要的是:

A.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B.发展福利事业 

C.以法律的手段维护民主D.实行三权分立

明清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时期,也是资本主义的萌芽时期。

回答15-17题。

15、图一是被称为“中国民间故宫”的山西王家大院,图二是被称为“清代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的山西乔家大院,二者都是明清时期商人发家后所建。

从中可以获得的正确历史信息有:

①这些住宅的修建促进了农村的城镇化 ②明清时,商品经济繁荣 ③地主加强了对农民的剥削,使农民生活更加贫困 ④不利于手工业扩大再生产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②④

16、康熙年间,废除了“织机不得逾百张”的限制。

这项决定最有利于:

A.解决政府财政困难B.推广植棉

C.扩大棉纺织品的出口D.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17、从右图可以获得的正确历史信息有:

①清朝加强了对全国的有效管理 ②清朝扩大了元朝在西部的领土 ③清朝的疆域空前辽阔 ④外兴安岭是当时中俄两国的边界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①③④D.②③④

科技文化成就是人类共同创造的宝贵财富。

回答18-20题。

18、2006年,河南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

有关右图的历史信息不正确的是:

A.此文物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品

B.此文物代表了中国奴隶社会的主要文明成就

C.此文物发现于河南安阳

D.此文物代表了商王的权力

19、19世纪在推动机器普及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国家是: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20、在前两次工业革命及第三次科技革命前期,中国科学技术发展都处于滞后状态。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不包括:

A.清朝封建专制制度

B.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

C.中共“左”倾错误

D.长时期的国家分裂

提升国家的国际地位济身世界大国行列是各国共同愿望和追求。

回答21-23题。

21、以下关于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各方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抗日战争的胜利提升了国际地位

B.从联合国建立到现在中国都是常任理事国之一

C.日内瓦会议显示了新中国在处理国际问题中的作用

D.通过抗美援朝战争建立了中国的大国地位

22、2000年我国首次派出民事警察到东帝汶执行维和任务。

有关这一重大行动概述错误的是:

A.表明我国在联合国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B.联合国表决这一重大行动的是联合国大会

C.这一行动符合联合国宗旨

D.说明中国是建立和平世界的实践者

23、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德国工业生产逐步超过英、法,居世界第二位。

这一时期与英国比较,德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最突出的优势是:

A.资金充足B.开辟了统一的国内市场

C.资源丰富D.技术先进

07年经济工作主要任务之一,是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回答24-26题。

24、“十一五”期间,国家将把农村科技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幅增加农村科技投入。

科技投入之所以要向农业倾斜,是因为

A.农业的现代化离不开科技B.有了科技就有农业现代化

C.科技的发展需要经费投入D.农业与科技相互促进

25、财政部把大力支持解决“三农”问题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着力促进现代农业建设。

这说明我们办事情应

A.一把钥匙开一把锁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C.牵牛要牵牛鼻子D.一个好汉三个帮

26、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具有互助共济性质,有利于广大农民共同抵御疾病风险。

建立合作医疗制度从根本上是为了

A.实现社会互济,根除社会风险B.保护农民权益,实现共同富裕

C.保障群众利益,维护社会稳定D.增加财政收入,减轻人民负担

我国将建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严控高耗能项目上马。

对擅自批准项目建设的,要依法依规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回答27-29题。

27、上述材料说明

①国家实施经济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②对人民负责是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 ③建立节约型社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④建立节约型社会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①②

28、为建设节约型社会,我国正在加强法制建设完善资源节约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资源保护和节约的执法力度。

这表明

A.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

B.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是我国依法治国的前提

C.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D.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29、随着科技的进步,新的环保节能建筑开始出现。

而建筑节能技术是在原有建筑技术基础上诞生的。

这表明创新

A.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果B.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辩证否定

C.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D.是解放思想和与时俱进的表现

油价高对汽车消费者产生巨大影响,国家鼓励节能环保小排量车发展的一系列措施也频频出台,2006年我国小排量轿车持续旺销。

回答30-31题。

30、小排量轿车旺销表明

A.市场调节以宏观调控为基础  

B.经济手段主导着市场供求

C.资源配置主要是依靠市场的作用实现的

D.消费者的消费观决定着消费行为

31、在能源日益紧张的今天,人们提出:

“把节能习惯当作新能源。

”这一观点的提出说明

A.观念也是一种重要资源B.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

C.价值观对人的行为具有引导作用D.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创造新能源

32、今年是农历“猪年”,不吃猪肉,是我国回、维吾尔等十个少数民族穆斯林的生活习俗。

非穆斯林群众应了解并尊重穆斯林群众的民族宗教感情;穆斯林群众应宽容对待因为不了解伊斯兰教而造成的无意冒犯。

这表明

A.保障公民权利,要求把宗教信仰作为公民个人的私事

B.维护民族团结,需要国家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C.实现社会稳定,需要国家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

D.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相互尊重

33、不同的文化与文明都有相同的、合理的内涵,这体现了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B.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C.不同的事物具有部分相同的本质D.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34、下列表格的内容反映出我国在“十一五”期间

内容

2006年

2010年

机电类产品占外贸出口比重

20%

50%

高新技术产品占外贸出口比重

13%

20%

在对外开放中坚持出口多元化战略

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加快外贸增长方式转变

③把扩大对外贸易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④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增加高附加值产品出口

A.

④B.

③C.③④D.

35、“十七大”将于今年召开,“十七大”代表的产生要扩大差额选举比例,代表候选人一般应多于应选名额的15%。

扩大差额选举比例说明

A.党行使政治职能B.党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

C.党内民主引导人民民主D.党坚持民主、科学、依法执政

第Ⅱ卷(共16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60分)

36、读下面两幅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36分)

(1)试分析甲、乙两区域的气候差异及产生原因。

(14分)

(2)图甲地区是中国主要劳务输入地区,图乙地区是世界主要劳务输入地区。

试分别分析其原因。

(7分)

①图甲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图乙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在图甲区域建立核电站,主要原因是什么?

(6分)

(4)评价图示甲、乙两地区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9分)

37题:

(32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军国大计,仰于江南”。

唐代后期,江南地区成为唐政府的粮食基地。

                   ――《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建国初期我国农业发展情况表

年份

粮食总产量(万吨)

棉花总产量(万吨)

比上一年增长(%)

上交农业税(亿元)

粮食

棉花

1950

13213

69.2

16.7

55.9

19.1

1951

14369

103.1

8.7

9

21.69

1952

16390

130.4

14.1

26.5

27.03

材料三:

1927年12月,联共(布)“十五大”确立了农业集体化的方针,规定党在农村的基本任务是把个体农经济联合并改造为大规模集体经济。

――《世界现代史》下册

二战结束后的五年间,苏联共恢复和新建了6200个大企业,总产值比战前增长73%同战前相比,钢增长49%,煤增长57%,石油增长22%,但食品工业还没有达到战前水平,到1953年谷物产量仍未超过1913年的水平,造成人民生活紧张。

――祝明等《世界现代史》下册P5

材料四:

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上台伊始,罗斯福便宣布实施“新政”。

他推行了一系列大胆的改革,并根据形势变化和政策执行情况不断进行调整,加强了国家对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公共工程以及财政等方面的干预。

国会通过《农业调整法》,成立农业经济调整局,它的任务是缩减农业生产,提高农产品价格,政府对大量缩减耕地者给与津贴和奖金。

1933-1937年间,政府拨款120亿美圆,造林修路、兴建水利。

       ――人教社《历史》必修P125

回答:

⑴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唐代后期,江南地区成为唐政府的“粮食基地”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8分)

⑵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我国农业发展的原因(6分),说明农业的发展对国家经济建设产生的影响?

(6分)

⑶结合材料三、材料四说明20世纪20-30年代,苏联和美国在发展国民经济中,各采取了哪些重大农业政策?

(8分)

⑷我们从苏联和美国的发展中可吸取什么教训?

向美国又可学习什么经验?

(4分)

38、(32分)发展是硬道理,但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要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阅读下列图表,回答问题:

图表:

我国“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部分主要指标

类别

指标

2005年

2010年

年均增

长(%)

属性

经济增长

国内生产总值(万亿元)

18.2

26.1

7.5

预期性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

13985

19270

6.6

预期性

全国总人口(万人)

130756

136000

<8%

约束性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

[20]

约束性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

[30]

约束性

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

0.45

0.5

[0.05]

预期性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55.8

60

[4.2]

预期性

耕地保有量(亿公顷)

1.22

1.2

-0.3

约束性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10]

约束性

森林覆盖率(%)

18.2

20

[1.8]

约束性

注:

国内生产总值为2005年价格;带[]的为五年累计数;主要污染物指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

(1)运用所学经济常识分析图表说明了什么。

(12分)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实现我国“十一五”时期资源环境方面的主要指标?

(12分)

(3)结合上述材料,从哲学的角度分析“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定位和“以人为本”的理论依据?

(8分)

39.2007年01月21日胡锦涛主席开始为期10天的非洲8国访问。

新年首访非洲(是胡锦涛主席就任以来对非洲的第三次访问)凸显中国-非洲战略利益。

(60分)

读非洲轮廓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的字母连线的地理事物正确的是:

(2分)

A.a——赞比亚——石油B.c——埃及——苏伊士运河

C.f——南非——南端地中海气候D.d——苏丹——尼日尔河

(2)东非高原属于(自然带)。

当该地野生动物自南向北迁徙时,下列地理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4分)

A.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刮西北风

B.开普敦处于炎热干燥的季节

C.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D.亚欧大陆等温线向高纬突出

E.澳大利亚的绵羊在收割后的麦田上放牧

(3)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更加突出,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试分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在国家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的原因。

(6分)

(4)非洲的粮食问题也是世界关注的焦点,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人口因饥饿死亡。

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非洲国家粮食问题普遍突出的原因。

(4分)

(5)图中的虚线甲、乙航线是连接我国与非洲西海岸海上航线的一部分。

甲、乙航线中,航程较短的是,甲、乙航线比较,中国油轮多选择甲航线的自然原因是。

(4分)

材料一:

早在20世纪60年代,亚洲和非洲的的成员已经占有联合国大会半数的席位,美国失去了原先能够组成的对付苏联的多数。

第三世界国家,尽管奉行不结盟政策,但却百般挑剔美国,他们大多数一贯在所有问题上投票反对美国。

                  ――帕尔默等《现代世界的历史》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美苏在包括亚洲在内的世界范围内激烈争霸并大肆侵略扩张。

美国敌视中国,苏联构成中国新的威胁,中国对外环境恶化。

面对上述形势,1964年周恩来总理出访非洲14国,大力发展同二战后摆脱西方殖民统治的非洲新兴国家的友好关系。

访问中周恩来多次表示:

中国政府要继承郑和下西洋的传统,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非洲国家的友好关系,并坚决支持非洲各国反对外来势力扩张侵略的斗争,受到非洲各国的普遍赞赏和欢迎。

——作者根据有关资料整理

(6)19世纪晚期,非洲人民的反帝斗争掀起高潮,请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三例(3分),概述各自的结果(3分)。

(7)材料一反映出联合国在构成上发生了怎样变化?

(2分)这一变化对联合国的作用产生了什么影响?

(2分)

(8)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60年代中非友好交往的共同基础(6分)。

中非友好交往对中国外交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4分)?

材料三:

2004年,中国华为公司在赞比亚注册成立分公司。

当时,非洲本土最大的电信运营商MTN需要在赞进行紧急网络扩容,要求华为公司在1个月内完成。

这在很多公司看来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华为的员工经过努力,如期完成任务,赢得客户的高度信任,MTN后来将整个网络工程全部交给华为。

华为公司在获取利润的同时不忘回报当地社会。

针对赞比亚农村通讯落后的状况,华为公司于2005年底捐资300万美元,采用CDMA技术,为首都卢萨卡周边农村和西北省的广大铜矿区接通无线电话。

(9)结合材料,分析中国企业在对外贸易中如何坚持平等互利原则的?

(10分)

(10)请用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为什么要加强同非洲各国的交流与合作?

(10分

宜昌市2007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参考答案

地理

一、选择题:

(4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B

C

A

C

A

C

B

B

D

B

D

二、主观题:

(56分)

36、(共36分)

(1)甲图属于热带或亚热带季风气候(2分),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或者雨热同期)(2分),原因:

位于亚欧大陆东部,海陆热力差异显著(2分)、夏季风和台风带来丰沛的降水(2分)乙图是热带沙漠气候(2分),终年高温少雨(2分)原因:

地区处亚欧大陆西部,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2分)

(2)图甲地区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使本地区的经济优先发展和快速发展;(1分)外资企业和乡镇企业蓬勃发展,提供了较多的就业机会;(1分)城市化发展的速度快、水平高而内陆地区发展慢,个人收入低;(1分)教育、卫生、公共设施先进,生活条件好。

(1分)

图乙地区人口密度小、劳动力不足;(1分)该地区石油资源丰富、石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较多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经济收入(1分)现代化的交通运输发展为人口迁移提供了便利条件。

(1分)

(3)工农业生产发达,能源需求量大;(2分)煤、石油等常规能源缺乏;(2分)核电能量巨大,建核电站地区适应性强(或者该区域经济技术力量雄厚)(2分)

(4)图甲地区有利自然条件:

地形平坦(1分);土壤肥沃(1分);热带或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降水丰富;(1分)水源充足(1分)。

不利条件:

水旱灾害频繁、多台风。

(1分)

图乙地区有利条件:

光热充足(1分)、昼夜温差大(1分)不利条件:

降水稀少,水资源缺乏。

(2分)

39、(共20分)

(1)B、C。

(2分)

(2)热带草原(2分)D(2分)

(3)撒哈拉以南非洲工业基础薄弱,(1分)竞争力低,(1分)吸引对外直接投资条件差,(1分)国家财政严重依赖外援(1分);一些国家政局多变,政治动荡,(1分)经济发展波动比较明显。

(1分)

(4)人口再生产类型为过渡型,人口增长迅速,人均粮食占有量低;科技水平低下,粮食生产方式落后,单位面积产量低;非洲绝大部分地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粮食生产条件欠佳;非洲大多数国家经济落后,国家和民族比较贫穷,外汇数量不足以进口所需的粮食;很多政局动荡,人口流动性大,不利于正常的粮食生产。

(任答4点)(4分)

(5)乙(2分)甲航线靠近非洲大陆,一旦出现海上事故,便于救援;(1分)甲航线:

东南信风受马达加斯加岛的阻挡,在莫桑比克海峡处风浪较小(或者乙航线处于西风带内,风大浪高)。

(1分)

政治

一、选择题:

(48分)

题号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A

C

C

D

C

B

C

C

D

A

D

B

二、主观题:

(56分)

38、

(1)①表明我国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推动经济社会走上科学发展道路。

(3分)

②表明我国注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经济增长既要讲求经济效益,也要重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分)

③表明我国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相统一,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3分)

④表明我国通过加强宏观调控实现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3分)

(2)①要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3分)

②加强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3分)

③国家要全面履行其职能。

履行经济职能,通过市场监管、经济调节引导企业节约资源;履行文化职能,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体公民的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搞好资源、环境的保护工作。

(3分)

④坚持依法治国方略。

立法机构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行政机关严格依法行政,司法机关公正司法。

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

(3分)

(3)①正确的价值观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科学发展观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符合人类历史活动的基本规律。

正确价值观要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就是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标准的体现。

(4分)

②“以人为本”的理论依据是: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4分)

39、(9)①中国企业对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