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植物学与生药学.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92118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9.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植物学与生药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整理植物学与生药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整理植物学与生药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整理植物学与生药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整理植物学与生药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理植物学与生药学.docx

《整理植物学与生药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植物学与生药学.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整理植物学与生药学.docx

整理植物学与生药学

生药:

来源于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动物和矿物药材。

代谢:

植物为了维持生长、运动、繁殖等生命活动,必须不断地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在此过程中所发生的物质合成、转化和分解的化学变化,总称为代谢。

有效成分:

有显著生理活性和药理作用,在临床上有一定应用价值的成分。

辅成分:

具有次要生理活性和药理作用的成分,有的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有的能促进有效成分的吸收,增强疗效。

无效成分:

指无生理活性,在临床上无医疗作用的成分。

生药鉴定:

综合利用传统的、或现代的检测手段,依据国家药典、有关资料规定对生药作真实性、纯度及品质优良度的检定。

生药鉴定标准

国家药典标准:

具有法律约束力,是我国药品生产和经营的一级标准

部颁标准:

作为药典的补充。

亦有药典的性质,具有法律约束力。

地方标准:

具有地区性约束力。

地方标准不能同《药典》或部颁标准相抵触,但在保证执行此两种标准的原则下,报经上级同意,可根据具体需要补充制定某些规定。

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

1.检品登记2.按规定取样3.杂质检查4.品种鉴定5.品质鉴定6.写出鉴定报告

生药鉴定的常用方法

1.来源鉴定

概念:

利用分类学的知识,对生药的来源进行鉴定,确定学名和药用部分。

步骤:

⑴实地调查和采集样本⑵观察、记录植物形态⑶核对文献进行鉴定⑷核对标本 特点:

是生药鉴定的基础。

鉴定比较准确,但采集样本较难。

2.性状鉴定

概念:

利用眼看、手摸、鼻闻等方法对生药的外观性状进行鉴定,确定生药真伪优劣。

内容:

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特征、质地、断面特征、气、味,水试、火试。

特点:

简便易行,但需要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同时难以对粉末类生药及中成药进行鉴定。

3.显微鉴定

概念:

通过利用显微镜来观察生药内部的组织构造、细胞形状及细胞后含物的特征,来鉴定生药真伪优劣的方法。

步骤:

⑴制片临时制片:

徒手切片、表片装片、粉末制片、解离组织片;

永久制片:

主为石蜡切片,有横切片和纵切片。

   ⑵观察、测量。

(注意及时记录)⑶绘图、照相。

⑷核对有关标准和资料。

特点:

适用于粉末类生药、外观性状相似内部构造有区别的生药。

4.理化鉴定

概念:

是利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对生药及其制剂中所含的主要成分或有效成分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来鉴定生药真伪优劣的方法。

常用方法:

(1)呈色反应:

利用生药的某种化学成分能与某些试剂产生特殊的颜色反应来鉴别。

①生药切片或粉末,滴加试液后直接观察颜色

②生药提取液滴加试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反应

③显微化学定位反应

(2)沉淀反应:

利用生药的某种化学成分能与某些试剂产生特殊的沉淀反应来鉴别。

(3)微量升华:

利用某些化学成分在一定温度下能升华的性质,获得升华物,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晶形状、颜色等特征。

(4)荧光分析(5)分光光度法(6)色谱法(7)物理常数测定(8)一般化学反应(说服力强)

炮制的目的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2.提高疗效3.改变药性4.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或趋向5.便于调剂和制剂6.便于保存7.利于服用

炮制对药物成分的影响

1.对生物碱类成分的影响:

增加此类成分的溶出量。

2.对苷类影响一般苷能溶于水和醇,故水制时应尽量少泡多润,以免成分过多丧失

3.对含挥发油类的影响挥发油易溶于有机溶剂和脂肪油中,难溶于水。

火制时应少加热,以防成分散失。

4.对鞣质的影响鞣质经高热后,一般变化不大。

藻类植物的特点

1.原植体植物:

是植物界中一群最原始的低等类群。

构造简单,无根茎叶分化,多为单细胞、多细胞群体、丝状体、叶状体和枝状体等。

2.自养植物:

具有高等植物一样的光合色素和其它色素,使其显现出不同颜色及进行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产物,各藻类有别:

蓝藻→蓝藻淀粉、蛋白质粒。

绿藻→淀粉、脂肪。

褐藻→褐藻淀粉、甘露醇。

红藻→红藻淀粉。

3.无胚植物(合子直接形成新个体):

生殖分为有性和无性两类。

无性生殖在孢子囊中产生孢子,孢子发育成新植物体;有性生殖在配子囊中产生配子,配子结合成合子,合子萌发成新个体或产生孢子长成新个体。

藻类的繁殖方式

1.营养繁殖:

藻体的一部分由母体分离出去而长成一个新的个体

2.无性生殖:

产生孢子,产生孢子的囊状结构称为孢子囊,孢子不需结合就可以长成一个新的个体。

3.有性生殖:

产生配子,产生配子的母细胞(囊状结构)称为配子囊,一般情况下,配子必须结合成合子,由合子萌发长成新的个体,或由合子产生孢子长成新的个体。

真菌门(菌类植物)

定义:

是一群具有真核、产生孢子的生物,常为分枝的丝状营养体,大多数具有几丁质的细胞壁,一般行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一、特征

1.真核生物;

2.异养:

无质体,不含叶绿素,有寄生、腐生、共生。

3.形态:

无根茎叶分化,菌体为多细胞的丝状体,少数为单细胞个体。

◆菌丝体:

组成一个菌体的菌丝,分为有隔菌丝—大多数,无隔菌丝—部分低等真菌。

◆菌丝组织体:

真菌菌丝在正常生活条件下,疏松;在环境条件不良或繁殖时,菌丝相互紧密交织形成各种不同的菌丝组织体。

如:

◆根状菌索:

引起木材腐烂的担子菌菌丝,纠结成绳索状,外形似根,如蜜环菌。

◆菌核:

有些真菌的菌丝密集成颜色深,质地坚硬的核状体,是渡过不良环境的休眠体,大者如茯苓,小者如麦角,雷丸。

◆子实体:

很多高等真菌在生殖时期形成有一定形状与结构,能产生孢子的菌丝体,如蘑菇子实体—伞形,马勃—球形,灵芝—如意形。

◆子座:

容纳子实体的菌丝褥座,是从营养阶段到繁殖阶段的一种过渡形式,常在其中或其上产生子实体。

1冬虫夏草.-子囊菌亚门

一种子囊菌,含虫草酸和丰富的蛋白质、多糖,能补肾益脾,止血化痰、止血化痢

2灵芝-担子菌亚门

子实体入药,含麦角甾醇、多糖、氨基酸,有滋养强壮的功效,主治虚劳咳嗽、气喘、失眠。

3.茯苓-担子菌亚门

多孔菌科。

菌核含三萜类化合物和茯苓多糖,氨基酸等。

能健脾补中(白茯苓)、利水渗湿(茯苓皮、赤茯苓)、宁心安神(茯神)。

提制的羧甲基茯苓多糖钠用于治疗癌症和肝炎。

苔藓植物门

一、主要特征

1、绿色自养型的陆生植物;

2、没有真正的维管束构造,没有真根,只有假根;

3、配子体发达,有叶状体和茎叶体;孢子体不发达,由孢蒴、蒴柄、基足组成,不能独立生活,须寄生在配子体上;

4、雄性生殖器官为精子器,雌性生殖器官为颈卵器;

5、有胚,为高等植物;

6、孢子萌发成原丝体,原丝体发展成配子体。

7、活性化合物:

脂类、萜类和黄酮类等

由特征可见:

苔藓植物属于:

⑴高等植物⑵非维管植物⑶孢子植物⑷颈卵器植物。

二、生活史-世代交替

三、苔藓植物的分类根据植物营养体的形态构造分为苔纲和藓纲

苔纲与藓纲的比较

 

苔纲

藓纲

配子体

两侧对称的叶状体,有背腹之分;

根由单细胞组成的假根;

茎未分化出中轴;

叶无中肋;

辐射对称的茎状体,无背腹之分;

根由单列细胞组成的分枝假根;

茎内有中轴分化;

叶有中肋;

孢子体

蒴柄柔弱,孢蒴发育在蒴柄伸长之前,有弹丝,无蒴轴

蒴柄坚挺,孢蒴发育在蒴柄伸长之后,无弹丝,有蒴轴

原丝体

不发达,每个只发育成一个植株

发达,每个发育成多个植株

蕨类植物门

一、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1.是高等植物中具有维管组织,但比较低等的一个类群。

2.具有明显的世代交替,无性生殖产生孢子,有性生殖器官具有精子器和颈卵器,孢子体远比配子体发达,并有根茎叶的分化和较原始的输导系统。

产生孢子而不产生种子。

3.在生活史中,有两个独立的植物体,即孢子体和配子体,是较高等的孢子植物,又是较原始的维管植物。

二、孢子体即蕨类植物的植物体,有根、茎、叶的分化,多年生,陆生或附生

1.根:

具真根,通常为不定根,着生于根状茎上。

少数无根(如松叶蕨)。

2.茎:

①大多数为根状茎,少数为地上茎,只有桫椤为木本。

②有各种鳞片或毛茸,具保护作用。

由无毛→有毛→鳞片。

③茎具维管组织,形成各种维管柱。

木质部中主要是管胞和木薄壁组织;

韧皮部中主要是筛胞及韧皮薄壁组织,一般无形成层的结构。

产生维管组织是植物由水生向陆地进化的一个重要变化,这是第一个飞跃;第二个飞跃是精子无鞭毛而具花粉管,彻底脱离水的环境。

3.叶:

多从根状茎长出,幼时蜷曲。

根据起源及形态特征分:

小型叶:

无叶隙和叶柄,仅具1条不分枝叶脉。

如松叶蕨科、石松科、石杉科、卷柏科、木贼科,属原始类群。

大型叶:

具叶柄,有或无叶隙,有多分枝的叶脉,如真蕨亚门的植物,属进化类群。

根据功能分:

孢子叶(能育叶):

产生孢子囊和孢子的叶;

营养叶(不育叶):

仅进行光合作用的叶。

同型叶:

营养叶与孢子叶不分,且形状相同,如贯众,鳞毛蕨。

异型叶:

同一植物体具2种不同形状和功能的叶,如荚果蕨、槲蕨、紫萁等。

4.孢子囊和孢子

①孢子叶球或孢子叶穗:

小型叶蕨类,孢子囊单生于孢子叶近轴面或叶基,通常很多孢子叶集生枝顶形成球或穗状。

如石松(孢子叶穗),木贼(孢子叶球)

②孢子囊群(孢子囊堆):

大型叶蕨类的许多孢子囊聚集成不同形状的孢子囊群或孢子囊堆,生于孢子叶的背面或边缘。

Ø孢子果(孢子荚):

水生蕨类的孢子囊群生在特化的孢子果内,如满江红、槐江萍等。

Ø孢子囊群盖:

较进化的类群,常有膜质盖,如凤尾蕨、金毛狗脊、贯众等。

常见的形状有:

圆形、长圆形、肾形、线形等。

Ø环带:

孢子囊壁上一行不均匀增厚的细胞形成环带,环带有顶生、横生、斜行、纵行环带。

③孢子:

大多数蕨类孢子同型,少数(卷柏)有大孢子与小孢子之分,称孢子异型。

大孢子萌发后形成雌配子体,小孢子形成雄配子体。

三、配子体

⏹又称原叶体:

孢子成熟后散落在适宜环境里萌发成很小的有多种形状的绿色叶状体。

⏹配子体结构简单,生活期短,能独立生活,有背腹的分化。

⏹腹面生有球形的精子器和瓶状的颈卵器,精子器内产生有多数鞭毛的精子,颈卵器内有一个卵细胞。

⏹精卵成熟后,精子有精子器逸出,借水为媒介进入颈卵器内与卵结合,受精卵发育成胚,胚发育成孢子体(幼时暂时寄生在配子体上),长大后配子体死去,孢子体进行独立生活。

⏹蕨类植物的生活史中有两个独立生活的植物体:

孢子体和配子体。

⏹孢子体世代:

从受精卵萌发到孢子体上孢子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前,其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

⏹配子体世代:

从单倍体的孢子萌发到精子与卵子结合前,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为单倍(1n)。

⏹世代交替明显,其中孢子体世代占很大优势。

蕨类植物的化学成分1.生物碱类:

广泛的存在于小叶型蕨类植物中,如石松科的石松属中含石松碱、石松毒碱、垂穗石松碱等。

金不换碱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

从石杉科植物中分到的石杉碱甲能防治老年性痴呆症。

2.酚类化合物:

二元酚及其衍生物在大叶型真蕨中普遍存在,如咖啡酸、阿魏酸及绿原酸等,该类成分具有抗菌、止血及提升白细胞的作用。

咖啡酸尚有止咳、祛痰的作用。

多元酚类,特别是间苯三酚衍生物在鳞毛蕨属的大多数种类都有存在,如绵马酚、绵马酸类、粗蕨素,此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驱虫作用,但毒性较大。

3.黄酮类:

广泛存在。

卷柏、节节草含有芹菜素(抑癌、抗炎)及木犀草素(镇咳祛痰、消炎、抗菌、抗病毒);槲蕨含橙皮苷、柚皮苷(治疗高血压和心肌梗塞)等。

4.甾体及三萜类化合物:

在石松中含有石松素、石松醇等,蛇足石杉含有千层塔醇(中枢镇静作用)。

5.其他成分:

蕨类植物中含鞣质,在石松、海金沙等的孢子中还含有大量脂肪。

鳞毛蕨属的地下部分含有微量挥发油。

金鸡脚蕨的叶中含有香豆素。

此外,尚含多种微量元素、及硅酸等,其中某些成分具有不同的生理活性。

裸子植物门

一、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裸子植物同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属于颈卵器植物,但因能产生种子,且具维管束,故又是种子植物,而且是介于蕨类植物和被子植物之间的一类维管植物。

裸子植物在形成种子的同时,不形成子房和果实,不被子房包被,胚珠和种子是裸露的,因此称为裸子植物。

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是:

1.植物体发达,多为高大的乔木、灌木,或稀为落叶乔木。

叶针形、条形或鳞片状,有的为扇形或羽状分裂,一般无托叶。

 维管束具次生构造,为无限外韧型维管束。

木质部中的输导组织具管胞而无导管(仅麻黄科及买麻藤科具导管),韧皮部中有筛胞,无筛管及伴胞。

2.配子体退化微小,完全寄生在孢子体上。

世代交替明显,孢子体(植物体)占优势。

配子体简单,雌配子体寄生在孢子体上,受精作用不需要在有水的条件下进行。

3.胚珠裸露,产生种子。

受精后胚珠形成种子,种子无果皮包被,子叶2至多枚。

雌雄同株或雌雄异株,大小孢子叶(心皮、雄蕊)分别聚集成大小孢子叶球(雌球花、雄球花)。

大孢子叶上或边缘生有裸露的胚珠,小孢子形成花粉粒。

4.具多胚现象。

一个雌配子体上的几个或多个颈卵器的卵细胞同时受精而成;或是由于一个受精卵在发育过程中,胚原组织分裂为几个胚。

二、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主要区别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植物体

木本

本本或草本

多单性

两性或单性

心皮

不包卷,无封闭的子房

包卷而成子房

胚珠

裸露在心皮上

包被于子房之内

果实

无真正的果实

由子房发育成果实

输导组织

木质部为管胞

韧皮部为筛胞

大多数为导管

大多数为筛管

裸子植物的化学成分

1.黄酮类:

槲皮素、山奈酚、芸香苷等。

双黄酮(特征性成分)

2.生物碱类:

三尖杉属含多种生物碱,如三尖杉脂碱等。

紫杉醇;麻黄类生物碱。

3.其它:

树脂、挥发油、有机酸

被子植物的特征

⒈具有真正的花

⒉胚珠包藏在心皮形成的子房内

⒊具双受精现象

⒋孢子体高度发达

被子植物形态构造的演化规律和分类依据

 

初生的原始性状

次生的进化性状

直根系

须根系

木本

草本

直立

直立

有管胞无导管

有导管

常绿

落叶

单叶全缘

叶形复杂

互生或螺旋状

对生或轮生

生活型

多年生

一年生

绿色自养植物

寄生、腐生植物

单生

形成花序

两性花

单性花

雌雄同株

雌雄异株

辐射对称

两侧对称或不对称

虫媒花

风媒花

双被花

单被花或无花被

花被离生

花被合生

花各部螺旋状排列

轮状排列

花各部多数而不固定

花各部数目不多,有定数

子房上位

子房下位

雌雄蕊分离

合生成合蕊柱

边缘胎座、中轴胎座

侧膜胎座、特立中央胎座

胚珠多数

胚珠少数

花粉粒具单沟

具3沟或多孔

果实

单果、聚合果

聚花果

真果

假果

种子

胚小、胚乳发达

胚大,无胚乳

子叶二枚

子叶1枚

真花学说:

认为被子植物的花是由原始裸子植物两性孢子叶球演化而来的,即心皮来源于大孢子叶;雄蕊来源于小孢子叶。

假花学说:

认为被子植物的花的雄蕊和心皮是由原始裸子植物的雄花和雌花退化而来的,即心皮是来源于雌花的苞片。

被子植物门可分为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

一、双子叶植物纲

1.主要特征:

木本、草本或藤本,茎常多分枝;一般为直根系;茎维管束多呈环状排列,有形成层;叶多具网状脉,常具托叶;花各部分基数为5或4,花粉粒多具3个萌发孔;胚具2枚子叶。

2.分类

①离瓣花亚纲:

又称古生花被亚纲,花瓣分离或缺少;雌蕊与花冠离生。

②合瓣花亚纲:

又称后生花被亚纲,花瓣多少连合,花冠多样;雄蕊花丝常与花冠贴生或稍愈合。

二、单子叶植物纲

主要特征:

多为草本,少数木本植物;根为须根系;茎维管束散生排列,无形成层;叶通常具平行脉;花各部分基数为3;花粉粒通常为单沟型;胚具1枚子叶。

一、双子叶植物纲

1.蓼科

【形态特征】1、多为草本,节常膨大。

2、单叶互生,托叶包围茎节基部成托叶鞘,呈膜质。

3、花多两性,辐射对称,排成穗、圆锥或头状花序。

4、花单被,常花瓣状,宿存。

5、雄蕊6~9,子房上位,由3(稀2或4)心皮合生,1室,1胚珠,基生胎座。

6、瘦果,多三棱形,大黄属果实具翅,包于宿存的花被内,种子有胚孔。

【显微特征】常含草酸钙簇晶,地下部分的块根或根状茎常有异常构造,如星点(大黄)、异型维管束(何首乌)等。

常见属比较

3.完整性原则;大黄属:

瘦果具翅。

蓼属:

瘦果三棱形酸模属:

花被6片,2轮

(一)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主要生药

大黄:

干燥根及根茎。

活性成分:

蒽类衍生物及其苷类功效:

治疗实热便秘、凉血解毒

药理作用:

①泻下作用(番泻苷和大黄酸苷);②抗菌作用(大黄酸等);③降低血清尿素氮(拉丹宁);④止血作用(没食子酸等)。

何首乌:

干燥块根功效:

润肠通便,制首乌能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壮筋骨

(6)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

2.毛茛科主要分布于北温带

(4)化工、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军工、公路、水运、轨道交通、电力等行业的国家和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形态特征】

1.草本,稀木质藤本。

2.单叶分裂或复叶,

(1)内涵资产定价法3.花常两性,辐射对称或两侧对称,花单生或排成聚伞花序、总状花序;

4.萼片3至多数,有时花瓣状,花瓣3至多数或缺,雄蕊和心皮多数,离生,螺旋状排列在膨大的花托上;子房上位,1室,每心皮含1至多数胚珠。

根据工程、系统生命周期和评价的目的,安全评价分为三类:

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

5.聚合瘦果或聚合蓇葖果。

【活性成分】毛茛苷(特征性成分,但芍药属缺)。

对于安全预评价的内容,要注意安全预评价的目的、时间,安全预评价报告的内容等知识点。

【主要生药】

(2)环境的非使用价值。

环境的非使用价值(NUV)又称内在价值,相当于生态学家所认为的某种物品的内在属性,它与人们是否使用它没有关系。

黄连黄连属黄连的干燥根茎,商品名:

味连。

功效:

清热解毒。

活性成分:

多种异喹啉类生物碱:

小檗碱、黄连碱、木兰碱等。

药理作用:

①抑菌作用(小檗碱);②抗炎作用;③抗溃疡作用;④降血压作用。

清热解毒功效。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的原则规定川乌干燥主根功效:

祛风湿、温经镇痛

药理作用:

①抗炎作用;②扩血管、降压作用;③镇痛、局麻;④强心作用。

豆科

【形态特征】1.草本、木本,或藤本。

2.叶互生,多为羽状复叶,有托叶和叶枕(叶柄基部膨大部分)。

3.花序各种;花两性,﹡或↑。

4.K(5),C5通常分离,多为蝶形花。

(3)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

5.A10,二体(9+1),少数分离或下部合生,稀多数。

心皮1,G,边缘胎座;荚果。

【显微特征】常含草酸钙方晶。

【活性成分】主要为黄酮类和生物碱。

黄酮类,如甘草中的甘草苷、葛根中的大豆苷具解痉作用,葛根素具有扩张冠状动脉作用;生物碱类,如苦参碱具抗心律失常、抗癌作用,毒扁豆碱治青光眼。

【主要生药】

黄芪为蝶形花亚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

⏹活性成分:

皂苷类、黄酮类、多糖类。

⏹药理作用:

①免疫增强作用(黄芪多糖);②抗衰老、抗疲劳(黄芪多糖);③对实验性肾炎、肝炎的保护作用(黄芪多糖);④抗心肌缺血作用(黄芪黄酮类)。

⏹功效:

补气固表,托毒排脓,利尿生肌。

甘草为蝶形花亚科植物乌拉尔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或根茎。

⏹活性成分:

三萜类,甘草甜素;黄酮类,甘草苷、异甘草苷等。

⏹药理作用:

①抗溃疡作用(甘草苷、异甘草苷);②盐皮质激素样作用,即储水、留钠和排钾作用(甘草甜素);③糖皮质激素样的抗炎作用(甘草甜素,通过激素抑制炎症因子的生成);④镇咳祛痰作用(甘草甜素);⑤解毒作用(甘草甜素,水解产物葡萄糖醛酸)。

⏹功效:

补脾益气,清热解毒,止咳祛痰

五加科

形态特征1.木本,稀多年生草本。

2.叶多互生,常为掌状复叶或羽状复叶。

3.伞形花序或头状花序,花瓣5基数。

4.雄蕊与花瓣同数,生于花盘边缘,花盘生于子房顶部。

下位子房,每室1胚珠。

5.多为桨果。

【活性成分】三萜皂苷。

还有黄酮类及香豆素。

【主要生药】

人参干燥根活性成分:

主要为人参皂苷

⏹药理作用:

①增强免疫功能及人体机能作用(人参多糖、人参皂苷);②抗疲劳作用(人参二醇、人参三醇,源于人参皂苷酸水解);③降血糖作用(人参多糖);④对缺血性心率失常具有保护作用(人参皂苷)。

⏹功效:

大补气元,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

三七干燥根活性成分:

主要为人参皂苷。

⏹药理作用:

①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如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降低耗氧量;②促进造血干细胞生长,改善实验性贫血;③治疗葡萄糖性高血糖症。

⏹功效:

散瘀止血,消肿定痛。

用于各种内、外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

伞形科【显微特征】根和茎内有分泌道(油管)。

活性成分:

挥发油、香豆素

【形态特征】1.草本,常含挥发油,茎常中空,有纵棱。

2.叶互生,叶片分裂成为复叶,稀为单叶;叶柄基部扩大成鞘状。

3.花小,两性,多为复伞形花序,稀为单伞形花序。

4.花萼与子房贴生,萼齿5或不明显;花瓣5。

5.雄蕊5,与花瓣互生,着生于花盘的周围;子房下位,由2心皮合生,2室,每室1胚珠,子房顶端有盘状或短圆状的花柱基,花柱2。

6.双悬果。

【主要生药】

当归为当归属植物当归的干燥根。

功效: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活性成分:

主要为挥发油(藁本内脂占45%,为解痉的活性成分),还有水溶性成分当归多糖、阿魏酸等。

药理作用:

①改善心血管作用,如增加心肌供血,降低耗氧量;②增强免疫功能(当归多糖);③改善贫血作用(当归多糖,促进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④调节子宫作用

柴胡干燥根活性成分:

五环三萜类皂苷(柴胡皂苷)。

药理作用:

①镇静、镇痛、镇咳作用;②降血压作用;③增强免疫及人体机能(柴胡多糖)。

功效:

散风退热,升阳舒肝。

用于感冒发热、肝郁气滞,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

川芎干燥根茎活性成分:

内酯类、生物碱类

药理作用:

①心血管作用,如增加冠脉流量、改善心肌供氧及降压作用(川芎嗪);解痉作用(生物碱类、内酯类);③镇静作用(挥发油)。

功效: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唇形科【显微特征】茎角隅处具发达的厚角组织。

【形态特征】1.常为草本,含挥发油;茎四方形,叶对生。

2.腋生聚伞花序排成轮伞花序。

3.花冠唇形4.2强。

G,2心皮4深裂成假4室。

5.4枚小坚果。

【活性成分】二萜类,如丹参酮(丹参属);挥发油类,如薄荷油、藿香油、紫苏油等;黄酮类,如黄芩苷、黄芩素等;生物碱类,如益母草碱等。

唇形科与马鞭草科、紫草科、玄参科易混淆。

但紫草科茎圆形,叶互生,花辐射对称。

玄参科为蒴果。

马鞭草科花柱顶生,子房不深4裂,不形成轮伞花序,果为核果,有些种类(如马鞭草属)子房微有分割的趋势,说明了它们与唇形科的亲缘关系。

菊科菊科是被子植物第一大科【显微特征】菊糖;腺毛、分泌道、油室;草酸钙结晶。

【形态特征】1.常为草本。

有的具乳汁2.叶互生,无托叶。

3.头状花序;头状花序再集成总状、伞房状等复花序;头状花序上的小花有同型的,有异型的。

4.萼片常变成冠毛,花冠合瓣,管状花、舌状花、假舌状花,二唇形花,漏斗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