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学考试精选资料.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90962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45.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献学考试精选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文献学考试精选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文献学考试精选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文献学考试精选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文献学考试精选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献学考试精选资料.docx

《文献学考试精选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献学考试精选资料.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献学考试精选资料.docx

文献学考试精选资料

第一章社会科学文献概述

第一节社会科学及其发展

一、社会科学概念:

社会科学:

1、广义(我国):

自然科学以外的大部分学科,相对于自然科学而言。

2、狭义(西方):

与人文科学相对。

社会科学外延及与人文科学关系的三种观点:

1、“社”代“人”,否“人”2、“人”有独立存在的必要性3、“人”与“社”既区别又联系。

目前我国的看法:

“人”——文、史、哲“社”——政、经、法、社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社”——人类在社会和文化方面的行为。

“人”——既非“自”,也非“社”的学科的总和

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社”——社、政、经、心、人口“人”——语言、人类、史、艺术与艺术科学、法、哲。

社会科学:

以研究人和活动为核心的社会现象的科学,它研究的对象主要是:

人类活动、人际关系;由人类活动和人际关系所形成的社会现象。

二、当代“社”研究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1、综合性综合性的表现:

(1)“社”“自”“技”之间经纬交错。

(2)各门“社”之间相互交叉渗透。

社、自混合——社、自分化(即科学研究向着更加专门、专业、专科的方向发展)。

展示出精细化、微观化、深入化的特征。

综合性特征的具体表现:

第一:

综合性学科大量涌现。

第二:

跨学科研究蓬勃兴起。

2、定量化定性研究——定量研究(提高了研究分析的精密性)

3、应用性社会科学研究按性质分可分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社会科学研究的目的:

说明世界,改造世界。

当代社会科学发展的主导倾向:

植根现实,面向应用,解决实际问题,为科学决策服务。

第二节社会科学文献的特点和功能

一、信息与文献

1、信息信息是物质的一种基本属性,信息不同于知识,知识是信息,不是所有的信息都是知识。

信息的分类:

信息按存在的领域可分为自然信息(存在于人的意识活动之外)和社会信息(只在社会领域流通)信息的作用:

(1)信息是人类意识与客观存在相互作用的媒介,是人类感知的来源。

(2)信息是重要的资源。

2、文献文献一词,在我国首见于《论语八佾》元代学者马端临《文献通考》是我国最早将“文献”自名其书的著作。

文献,一般泛指具有史料价值的图书和档案。

文献(概念):

既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它是信息知识的物化形态,是物质与精神的结合体;它指人们对自然信息和社会信息加以系统化和有序化,并以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信息符号记录在一定载体上,以便长期保存和广泛传播的固态精神产品。

3、文献信息

(1)文献与文献信息文献侧重于物质属性文献信息是借助于文献而传递的内容,侧重于信息属性,价值属性。

文献与文献信息的同一性:

文献必须包含信息。

不同性:

文献是一个信息实体,是文献信息的贮存者;文献信息是指文献中的信息内容进行传播交流,从而产生社会效应和思维效应的一种动态信息。

(2)文献信息的要素:

基本要素1)信息内容2)物质载体3)信息符号辅助要素:

1)记录方式:

手刻誊写、印刷、光感、磁化、2)载体形态(即表现形式):

图书、期刊、档案、缩微品等。

(3)文献信息的特征:

1)知识性2)记载性3)传递性(不进行传递交流,则不能称为文献信息)4)再生性与积累性。

二、社会科学文献的特点

社会科学文献是指在社会科学研究活动中产生的,反映社会现象和规律的,以文字、符号、图像、声频、视频等手段记录于一定物质载体上的信息。

基本特点:

1、社会科学文献具有一定的阶级性和政治倾向性。

社会科学家具有自己的价值评判,具有个人的主观好恶,并且隶属于特定的团体,很难完全采取“价值中立”的立场。

社会科学受到社会统治集团严格的政治干预。

不同领域的社会现象,阶级性强弱程度不同。

语言学、考古学则不具有阶级性和政治倾向性。

2、社会科学文献具有明显的时代性。

从研究对象来说,社科文献研究对象是处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具有独特的特征的社会现象,各具体学科的对象内容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不可能有适用于各个时代的公式。

(如奴隶社会的经济规律不同于封建社会的经济规律)从研究主体来说,研究者必须具有时代意识。

3、社会科学文献具有较强的地域性。

社会科学真理具有很强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社科文献的适用范围在很大程度上限于本国和本民族。

4、社会科学文献具有较长的效用性社会科学文献的积累性弱,新的著述不能完全包容和替代以往的知识内容,社科文献生命力强,老化速度慢,如《经楼梦》的艺术价值可能是千古不朽。

但历史学与经济学老化速度也不一样。

5、社会科学文献具有内容的综合性和分布的离散性。

分布的离散性,指一篇文献可以隶属于不同学科。

三、社会科学文献的功能

1、基本功能

(1)信息加工功能原生文献:

如专著、论文、科学报告等派生文献:

书目、索引、文摘、年鉴、百科全书、综述等

(2)信息存贮功能人类存贮信息三种方式:

大脑、实物、文献(3)信息交流功能

2、社会功能:

是指社科文献信息在交流和传递中所发生的功效和可能起的作用。

(1)认识功能通过文献获得并加深对社会的认识。

(2)参考功能对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具有广泛的参考功能第一、对科研的参考功能第二、对经济的参考功能第三、对决策的参考功能第四、对预测的参考功能

(3)思想教育功能社科文献的教育功能更多地侧重于对人们的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

(4)政治功能主要表现:

为选择政治路线、制定政治纲领、决定政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和历史借鉴,规范政治活动和政治行为。

第三节社会科学文献信息交流

一、文献信息交流的基本方式

广义:

指人类各种信息活动狭义:

由此及彼的信息传播过程。

文献信息交流:

是人们借助于文献而进行的、提供和获取信息的过程;是以文献为中介,联系文献生产者与消费者而进行的文献传递活动。

交流的基本方式:

1、非正式交流:

文献生产者和文献利用者之间直接进行的文献交流过程,或者指非专业的传播者所组织的文献交流活动。

优点:

速度快,具有较高的针对性和选择性。

不足:

范围小,难以验证信息的可靠性。

2、正式交流:

由文献信息机构运用专门的技术,将经过整序、选择、加工的文献传递给广大利用者的过程;是为了满足社会整体的文献需要,通过中介机构所进行的文献供给,传递的社会活动。

特点:

正规、系统、专业

二、社会科学文献信息交流的意义

1、通过交流,社会科学文献才能产生社会效益,社会科学文献所应发挥的社会功能才能实现。

2、通过交流,才能使社会科学知识不断增值,由此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三、社会科学文献信息的传递类型

社会科学文献信息的传递类型指文献信息的正式交流方式,即通过一定的媒介将文献输送到需求者手中,分主动传递和被动传递两种。

主动传递:

信息机构不是根据事先已确定的接受者,而是按自己选择的课题要求进行的文献传递。

可分为单向和多向传递两种(即有向和无向传递)

被动传递:

指信息机构根据事先已确定的接受者,并按接受者特定要求进行的文献信息传递。

分单向被动和多向被动(如阅览、外借)两种。

四、社会科学文献信息传递系统

传递系统主要是:

图书馆系统、情报研究系统、档案系统,三者是社会一定分工而形成的专门从事文献信息交流的部门。

我国图书馆(以提供文献原件为主要任务)分公共图书馆(国家、省、市图书馆)和专业图书馆(高校文科图书馆、社科院图书馆)

情报研究系统,包括中央及地方情报研究机构,提供综述、评论、摘要、研究报告等专深的文献信息。

档案系统,包括中央及地方各级档案馆。

在古代,图书=档案。

第四节社会科学文献信息源

一、社会科学文献信息源概述

信息源:

人们为满足信息需求而获得信息的来源。

社科信息源分1)文献信息源2)非文献信息源

社科文献信息源是指:

通过记录社会科学知识的一切载体而获得信息的来源,这是人们获取社会科学知识信息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

社科非文献信息源可分为三种:

(1)实物信息源如文物、布告、模型。

(2)口头信息源如交谈、讨论、会议。

(3)动态信息源电台、电视台所报道的各类社会信息。

二、根据文献的载体形式分:

社科文献可分为

(1)手写:

如甲骨、金石、简策,缣帛(中国)泥版书、纸莎草书、蜡版书、羊皮书(外国)

(2)印刷:

纸张+油、石、胶印。

(3)缩微:

感光材料+摄影(4)视听:

电磁材料唱片、录音带、幻灯片、电影片、录像片。

(5)电子文献数字代码+磁性、感光材料。

三、根据文献编辑出版的特征和范围划分,分国正规文献和非正规文献两类。

1、正规文献:

指通常的、正式的、公开出版发行的文献,主要包括图书、期刊、报纸。

(1)图书(历史最长、种类、数量最多),出版周期长,不反映最新的信息,按内容分两类:

1)阅读性图书:

科学著作、论文集、教科书、科普读物、文艺作品;2)检索性图书:

百科全书、年鉴、手册、辞书等,以及单独出版的书目、索引、文摘。

(2)期刊(又叫杂志)核心期刊最重要。

(3)报纸

2、非正规文献(也称灰色文献):

不公开发表,通过正规渠道无法获得,有重要价值的文献。

主要有:

会议资料(学术会议)、学位论文、内部刊物、档案文献、政府出版物。

四、根据文献的加工程度来划分:

可分为一、二、三次文献

(1)一次文献,以科学研究,工作实践中的新成果,新知识和经验总结为依据而创作产生的文献。

主要包括:

学术专著、报刊论文、文学作品、科研报告等。

具有创造性的特点。

(2)二次文献是对一次文献的加工整理而形成的,是检索一次文献的工具。

主要包括:

书目、索引、文摘、图书馆目录等。

特点在于编排出版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

(3)三次文献,指通过二次文献提供的线索,选用一次文献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后而编写的文献,包括综述研究和参考工具两类,综述研究如:

专题述评,动态综述,进展报告等;参考工具如:

百科全书、年鉴、手册等,特点是高度浓缩,深度加工。

第二章社科文献信息检索

第一节计科文献信息检索的意义和作用

一、文献信息检索的含义

文献信息检索是借助于检索工具,运用科学的方法,从众多的文献中查找所需文献的过程和方法。

它包括存贮和检索两个过程。

文献信息检索手段:

手检,机检。

文献信息检索范围分社科文献检索(手检为主)科技文献检索(机检为主)。

社会科学文献信息检索包括线索检索和事实数据检索两类。

线索检索:

书名、论文题目、著者、出版者、出版地、出版时间等。

事实数据检索:

利用字词典、百科全书、年鉴、手册等查找“知识单元”(名词术语、概念、定义、事件、事实、数据等)

二、信息意识与文献信息检索

二者相辅相成,作息意识能促进文献信息检索能力的提高和完善,而文献信息检索又是培养、增强信息意识的重要途径。

三、文献信息检索的意义和作用

1、文献信息检索是获取知识的捷径

2、文献信息检索是科学研究的向导

3、文献信息检索是终身教育的基础

第二节社科文献信息检索语言

一、检索语言的含义和作用

检索语言是根据文献信息检索的需要创造出来的一种人工语言,也称受控语言,是依据一定的规则对自然语言(指直接来自文献本身、未经规范化处理的语言)进行事先规范,将其编制成表,以供文献标引和检索时使用的语言。

文献标引:

是在分析文献的基础上,用某种特定的文献标识如分类号、主题词等将文献的内容特征及其他有检索意义的特征标示出来的文献处理过程。

分类号、主题词等文献标识就是检索语言。

文献标引分:

分类标引和主题标引

检索语言是联系文献劳动者、文献标引者和文献检索者的纽带。

检索语言由词汇和语法构成,分为分类检索语言,主题检索语言和代码一、三种。

二、分类检索语言

1、分类法与分类检索

文献分类法按其结构原理,将其分为:

体系、组配、体系——组配三种。

文献分类的依据是“图书分类表”,目前,我国社科文献的分类与检索,主要根据两种分类语言,即《人大法》和《中图法》。

2、《人大法》

《人大法》的结构体系:

第一,《人大法》分总结、社会、自然科学、综合参考4个基本部类,17个基本大类。

第二,《人大法》采用单纯号码即纯阿拉伯数字为分类号标记,它是一种较严格的层累制。

第三,《人大法》有9个复分表。

《人大法》侧重于社会科学。

3、《中图法》

是我国当代具有代表性的图书分类法,被推荐为我国标准图书分类法,广泛使用于图书馆和情报部门。

《中图法》的结构体系:

第一,《中图法》分马列毛、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综合性图书5个基本部类,22个大类。

第二,《中图法》的标记符号,采用拉丁字母与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混合号码制。

第三,《中图法》除拉丁字母、阿拉伯数字,还使用了一些辅助符号。

第四,《中图法》将一些具有共性区分的类目按使用范围编制成通用复分表和专用复分表。

4、卡片分类目录的使用

使用分类目录应注意:

第一,熟悉馆藏文献的分类体系,了解分类系统部类的基本情况。

第二,应了解有关图书的入分情况。

第三,注意利用分类表中的注释。

三、主题检索语言主题法与主题检索

四、分类主题检索语言

1、分类主题一体化趋势

2、《中国分类主题词表》

3、《社会科学检索词表》

五、自然语言

相对于受控语言而言,是指直接来自文献本身,未经优先和规范化处理的语言。

受控语言对自然语言进行了人为控制,能够显示概念间的相互关系,排除了多词一义、一词多义和词意含糊的现象,有较高的检准率。

受控语言:

分类语言、主题语言、分类——主题一体化语言。

第三节社会科学文献信息检索工具:

工具书

一、工具书的特征和结构

1、工具书的特征工具书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需要,广泛收集某一范围的有关资料,按特定体制或方式编排,提供基本知识和文献线索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图书,是检索社会科学文献的重要工具。

工具书的特点:

1)概括性和信息性2)检索性和查考性3)正确性和客观性。

2、工具书的结构:

工具书的结构大体上由序跋、凡例、正文、辅助索引和附录补遗几部分组成。

二、社会科学工具书的类型和作用

按工具书的性质和功用划分,社科工具书可分为6种类型

(1)线索性工具书书目、索引、文摘

书目:

书本式图书目录索引:

将书、报、刊中的资料加以摘录,按一定的顺序编排、组织,并注明出处或页码,以供检索的工具。

文摘:

将论文和书籍的主要内容准确扼要地摘录下来,按一定方式编排而成的工具书。

(2)词语性工具书字、词典,百科全书。

(3)资料性工具书年鉴、手册、类书、政书、名录等。

年鉴:

汇辑一年内重要资料,如学术动态、重要事件、统计资料等,按年度出版的工具书。

手册:

也称指南、便临览,大全等,主要记录某一学科或主题,既概括全面又具体实用的知识和资料。

类书:

辑录历代典籍中各个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

包括史实典故,丽词骈语、诗赋文章、名物制度等,按其类别或声韵编排的工具书。

政书:

汇集历代或某一朝代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制度、史料的工具书。

名录:

专门对人名、地名、机构名以及其它事物名称进行排序,并对相关事项予以简要揭示和介绍的工具书。

(4)表谱性工具书年表、历表、专门性历史表谱。

(5)图录性工具书地图、历史图录。

历史图录是以图形揭示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工具书。

(6)工具资料书,也叫边缘工具书,资料汇编。

第四节社科文献信息检索的途径、方法、步骤

一、检索途径

检索文献的途径,主要依据文献的外部特征和内容特征来确定,主要有以下途径:

(1)题名途径,也叫书名途径。

书名、刊名、篇名。

(2)责任者途径,著者、编者、译者。

(3)分类途径,分类目录、分类索引。

(4)主题途径,人物、事件、地理位置、事实、理论、原理、方法等。

主题目录和主题索引。

此外还有:

地名、时序、序号途径。

二、检索方法

直接检索法、间接检索法、追溯检索法和循环检索法是基本方法,其中间接检索法是最常用的方法。

1、直接检索法:

不依靠检索工具,而通过浏览或查阅原始文献直接获取文献信息的方法。

2、间接检索法:

是借助于检索工具查获所需文献的方法,包括:

(1)顺查法:

确定起始年代,由远及近逐年查找。

(2)倒查法:

由近及远地逐年查找。

(重查近期文献)

(3)抽查法:

处于学科兴旺发展时期的若干年。

3、追溯检索法:

也叫扩展法,追踪法。

利用已知文献的某种指引,追踪查找文献。

4、循环检索法:

间接+追溯

三、检索步骤

定义:

依据检索课题的要求,使用检索工具查找文献信息的具体过程。

1、分析检索课题

2、选择检索工具社科手工检索工具,包括图书馆卡片目录和各种工具书,常用的有:

书目:

查找各类图书、书刊篇章、报刊出版。

索引:

查找论文篇目、主题资料、图书篇章、诗词文句、人名、地名的出处等。

文摘:

查找图书论文提要。

辞书:

查找文字形体,字词读音和意义,各类名词术语(人名、地名、官职名、成语典故)以用历史事件、名诗名句等。

百科全书:

查找各学科知识。

年鉴:

查找各学科研究动态,时政大事,统计资料以及图书论文篇目等。

手册:

查找各学科各行业基础知识以及统计资料,人物、地名等。

类书:

查找诗词文句,成语典故,名物制度等。

政书:

查找典章制度。

名录:

查机构资料以及人名、地名等。

年表:

查找历史年代,历史纪元,历史大事。

历表:

主要用于查找不同历法的年、月、日、历史年代,历史纪元。

图录:

用于查找各种图像资料。

资料汇编:

查法规条约、统计数据、以及教学科研资料。

3、选择检索方法和检索途径。

4、索取原文。

第三章社会科学工具书排检法

排检法:

是为便于人们从各种不同途径查阅工具书所载条目而采用的编排组织形式。

三大排检系统:

字顺法、类序法、自然顺序法。

第一节字顺排检法

字顺法:

是按照汉字字形或诗意的一定顺序编排工具书词目的方法。

一、形序法

根据汉字形体结构的特点加以排列的方法。

(一)部首法

1、常用的部首法

(1)《康熙字典》[旧部首法]定部原则:

一般是依字义定部,部首与字的本义相符或相关,不考虑部首的不同位置。

(2)《辞海》[新部首法]定部原则:

依字形定部,不追求字的本义及原始字形的归类编排(3)《汉语大字典》定部原则:

与《康》基本相同。

2、部首法的使用

(二)笔画法

(三)号码法1、四角号码法2、中国字庋撷法

二、音序法

音序法:

按字音顺序排列汉字的方法。

(一)汉语拼音字母法

(二)注音字母法(三)声韵法

第二节类序排检法

类序法是按学科体系,事物性质及主题内容等分类排列的方法,包括类别法和主题法两大类。

一、类别法

是根据文献内容所属不同的类目进行编排的方法。

(一)学科系统排列法

1、古代文献分类

我斩文献分类产生于汉代。

“六分法”——刘向、刘歆父子《七略》、班固《汉书。

艺文志》

西晋:

荀勖《中经新簿》——甲、乙、丙、丁四部。

唐代:

魏征《隋书。

经籍志》——经、史、子、集四分法

清代:

纪昀《四库全书》——我国古籍图书的分类标准。

《中国古籍善本目录》——四分法

四部的收录范围:

1)“经”部——儒家经典著作十三经+历代注释、阐述儒家经典的大量古籍、

2)“史”部——正史+各种体裁的历史著作+政治、法律、外交、地理、教育等类的图书。

3)“子”部——诸子学派的著作(主要),此外还有哲学著作,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以及小说、艺术、宗教等方面的著作。

4)“集”部——主要是文学作品和文学评论著作。

2、近现代图书分类

建国前:

《中国图书分类法》——刘国钧

《中国十进分类法》——皮高品

《世界图书分类法》——杜定友

建国后:

《人大法》《中图法》《科图法》

(二)事物性质排列法

这是按同一类事物性质归类集中的编排方法

综合性类书:

天、地、人、事、物五个基本部类。

专题性类书:

一般按所收专题材料分部,每部下再将相关材料集中细分类目,如《册府无龟》是一部专记历代君臣事迹的类书。

政书的类目均按典章制度详分。

如“三通典”(《通典》《续通典》《清朝通典》)的类目都分为九部。

年鉴、手册、辞书:

均是按事物性质、系统归属来立类的。

二、主题法

第三节自然顺序排检法

自然顺序法是根据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或事物产生所处的地理位置编排工具书的方法。

一、时序法

按时间顺序排列文献资料。

如年表、历表、专门性表谱。

二、地序法

根据所查资料内容地理位置的顺序或地区次序进行编排的方法。

如地图、地方文献。

第四章书目与应用

第一节书目概述

一、书目的界说

书目是对一批相关文献进行著录,形成记录款目,并按一定次序编排而成的一种揭示与报道文献的工具书,是图书目录的简称。

目录(目:

条目、事项;录:

详备的记录)=诸事项记录书目=书本式图书目录。

在中国,“目录”一词最早见于西汉刘向《别录》一书,书中著录有《列子目录》。

除称目录外,我国古代还有“略”“志”“考”“题解”“录”“提要”“记”“簿”等多种称谓。

书目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第一,揭示与描述一批相关的图书(广义)第二,描述每种图书的基本特征。

第三,把一定范围的款目按一定的排检法加以组织,以供检索。

一部完整的书目,其编排体例一般由前言、目次、正文、辅助资料等部分组成。

前言=序言、引言、凡例、说明。

目次:

具体反映书目的编排方法和内容结构的纲要。

书目的编排方法:

分类、主题、地区、年代。

正文:

书目的主体,包括著录和内容提要。

二、书目的产生和发展

汉成帝刘骜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开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搜集整理图书的活动。

刘向的《别录》是我国第一部有内容介绍的图书目录。

刘向之子刘歆在《别录》的基础上编成《七略》,把图书分为六大类,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术数、方伎略+辑略(总序)=《七略》,是我国第一部分类编目的国家藏书目录。

《别录》《七略》奠定了我国目录学的基础。

后汉班固的《汉书。

艺文志》以《七略》为基础,开创了史著艺文的先例,是我国首部史志目录,也是我国现在最早按六分法类分图书的书目。

晋代荀勖编制的国家藏书目录——《中经新簿》,其特点是分群书为甲、乙、丙、丁四部,《中经新簿》是我国第一部以甲、乙、丙、丁四部分类的图书目录。

东晋李充《晋元帝四部书目》正式确立了四部排列顺序。

唐魏征《隋书。

经籍志》改甲、乙、丙、丁为经、史、子、集。

《隋书。

经籍志》是我国第二部史志目录,也是现在最古的四部分类书目。

唐——明:

我国图书目录发展完善期。

清代——我国古典目录学发展的鼎盛时期。

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是我国古典目录学的集大成者。

章士诚目录学理论著作《校雠通义》,提出了书目的首要宗旨和功用在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张之洞“五部分法”=“四部”+“丛书部”

康有为《日本书目志》梁启超的《西学书目表》《东籍月旦》开创了近代目录学的新局面。

徐树兰的《古越藏书楼书目》是我国近代图书馆目录的先例。

三、书目的作用和类型

1、书目的作用

古代书目功用上的显著特点:

“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现代书目的显著特征:

重视书目的信息价值和检索功能。

古今书目对读书治学的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两点:

(1)提供文献基本信息,以供选择图书。

(2)提供研究成果和资料,以利科学研究。

2、书目的类型

(1)按编制目的分:

登记书目、通报书目、推荐书目、专题书目、书目之书目。

(2)按书目著录文献的内容范围分:

综合、专题、地方文献、个人著述。

(3)按书目揭示文献收藏范围情况分:

馆藏书目、联合书目。

第二节检索古代图书

古代图书=古典文献=古籍,一般指辛亥革命前的刻本、写本、稿本、拓本等。

同时也包括通过现代手段整理过的影印本、校点本、汇编本、注释本等。

一、古籍流传

检索古籍流传概况,首先应利用史志书目。

史志书目指“正史”中的“艺文志”或“经籍志”。

“艺文志”和“经籍志”是记载图书目录部分的专名。

二、现存古籍

查现今存世的古代图书,可利用下述几部书目

《四库全书总书目提要》(也称《四库全书总书目》)简称《四库提要》,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官修书目。

《四库全书》,乾隆时编,四库:

即经、史、子、集。

因所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