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培养好习惯途径与方法的研究.docx
《学前儿童培养好习惯途径与方法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培养好习惯途径与方法的研究.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前儿童培养好习惯途径与方法的研究
《学前儿童培养好习惯途径与方法的研究》结题报告
瑞昌市求知路幼儿园吴丽琴周岚彭文英邓小琳徐雪梅
《学前儿童培养好习惯途径与方法的研究》是我园承担的九江市十五规划课题,也是我园园本课程《幼儿伦理、情理、法理教育研究》课题和省十五规划课题《小公民道德实践教育活动研究》课题的延伸。
该课题从开始探索到形成研究报告,历时两年,实施期间,课题组成员广泛征求省内外专家及幼教同行的意见和建议,虚心向他们请教,九江市教研室、瑞昌市教育科的领导和专家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通过大家共同努力,顺利完成了预定的研究任务,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一、课题的理论假设和实践意义
1、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幼儿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我国的养成教育可谓源源流长,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曾提出:
“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对后世的养成教育产生了长远的影响,在科学技术上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日益突起的时代,良好的行为习惯已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最起码素质,良好的行为表现也成为测量和评价素质教育成果的重要内容和主要依据。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
“教育是什么?
往简单方面说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
”国外也曾有教育家这样说过:
“开始做得好,一般做到了。
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好的行为习惯可使幼儿生活、学习自然有序,充满生机,相反则会使幼儿一日生活杂乱无章,死气沉沉,以致影响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由此可见,习惯对孩子的一生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培养一代少年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是保证它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
2、实施幼儿养成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
“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时期,凡人生需要的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要继长增高的培养上去,自然会成为社会的优秀分子。
”可见,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健全人格是至关重要的。
而现在的幼儿是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他们将来的思想品德对我国未来的社会风貌、民族精神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因此,在幼儿园实施良好习惯养成教育也是提高全民素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确定幼儿阶段良好习惯的培养目标,探索一套适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具体策略,形成本园的教育特色,以指导和带动今后的幼儿教育工作。
通过研究和实践,促使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水平,改进教育方法,更好的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全面提高我园的教育质量和办园效益。
通过研究和实践,使我们的教育对象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帮助他们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和个性心理等各个方面健康发展,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探究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原因及矫正策略,探索家园共育,共同做好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工作。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对于养成教育,我们的总体思路是以培养幼儿的各种良好习惯为主线,渗透于学习、生活、活动的每个领域之中,注重家庭、社会的支持和配合,为幼儿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研究的重点
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内容很广,我们坚持从实践出发的原则,结合我园的实际情况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1、突出进行做人习惯养成教育。
主要培养幼儿的文明行为、文明习惯、文明语言、文明衣着以及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等,也就是教会幼儿“如何做人”,培养幼儿掌握必要的交往规则,提高交往能力,以及正确的处世态度和行为方式,提高幼儿的社会水平和社会适应性。
2、突出进行学习习惯养成教育。
针对不同要求,采取多种方法培养幼儿阅读的习惯;乐于和善于思考、总结的习惯;勤于自学的习惯;善于观察、乐于动手的习惯等等,使幼儿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3、突出进行生活习惯养成教育。
主要培养幼儿的饮食起居等方面的良好生活习惯,使幼儿懂得一些生活知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
4、突出进行劳动习惯养成教育。
主要通过组织幼儿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幼儿形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具备一定的劳动能力,掌握一定的劳动技巧和技能。
研究的难点是如何对幼儿的习惯养成进行科学的评估。
在日常生活中,管理是手段,养成是目的。
为了促进全体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我们需要一种科学的方法作为评估幼儿发展的主要手段。
因为幼儿的发展表现在其各方面的日常行为之中,我们将探索采用定期观察记录和随时观察记录相结合的办法,同时提供一定的情境或组织专门的活动进行观察和测定幼儿的行为反应,对全体幼儿的习惯等方面进行每学期前后测定对比,全面了解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的情况,以检测的结果为依据,对幼儿养成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前景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与建议。
利用家长园地,家园联系册,幼儿发展档案等使家长及时获取“养成教育”,不断完善教育策略,从而达到课题研究的目的。
四、课题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按照提出问题,收集整理信息,拟定计划,行动实施和评价总结的总体步骤,真正实现行动为研究提供实践依据,研究为行动提供理论指导的目标。
2、问卷调查法
广泛收集教师、幼儿、家长以及社会对幼儿行为规范的调查报告,并发放问卷,就幼儿家庭基本情况及幼儿行为习惯方面的教育观念、方法、教育内容等问题,对家长进行调查,并对问卷进行整理、分析,从中把幼儿的行为、要求放在教育第一位,使是不良的行为得到及时矫治。
3、观察法
教师不加任何干预,对幼儿在自然状态下的活动及表现进行观察记录,分析和了解幼儿的想法、看法和做法。
4、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对班级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的一种方法。
通过对若干个个案的研究,进行比较分析,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以指导今后的工作。
5、文献资料研究法
广泛收集国内外有关养成教育的资料,然后再进行整理、分析,从中筛选出有用的资料滋生进行学习且对家长进行指导,双方共同促进孩子更好地发展。
五、研究方案
1、成立课题组
为了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我们分别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课题指导小组,课题研究小组,真正使课题研究工作层层有人管,事事有人抓,保证研究有计划、有组织地顺利进行。
2、细化实验研究目标
为了把课题研究目标落到实处,我们将课题组按类别分为三个子课题组:
学前儿童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研究,学前儿童文明礼貌习惯培养研究,学前儿童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将课题研究总目标分解到三个课题组,每个课题组各有侧重。
在总课题组的领导下,子课题组制定本组研究计划,积极组织研讨活动,主动探讨研究思路和方法。
及时准确地填写各类观察记录,调查表,完成课题立项,总结课题组对课题研究进展情况进行小结。
汇总研究成果,定期对子课题研究进行评价、检测。
六、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06.9——2007.2)
组织教师学习理论,进行选题讨论,设计课题方案,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学习课题研究方案,明确本研究的意义及做法。
收集并整理有关教学的资料(习惯养成园本教材、教学案例、录像等)。
2、课题实施阶段(2007.2——2007.12)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做好问卷调查工作,建立子课题组,设计子课题方案,分阶段在各年级组进行研究活动,让参与研究的教师能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特长进行有侧重点的研究。
在此基础上,通过各年级的研讨活动(包括公开课、评课、实验论文交流、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加强实验教师的总结和交流研讨,为下一步实验提供范例和有效的经验,在此基础上不断修改,完善实验方案,加强开展中间实验研究。
3、总结阶段(2008.1——2008.6)
在全面深入研究之后,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编印教材,形成成果。
撰写出课题研究报告,收集相关论文和优秀教学案例,进行成果鉴定。
七、研究成果
调查与分析
幼儿期是身心发展尤其是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最为旺盛的时期,更是良好生活习惯形成的关键期。
俗话说:
“五岁成习,六十亦然”这说明幼儿时期的良好习惯对人的一生影响巨大,这一时期,一旦养成良好的习惯,确实能让孩子受益终生。
现如今,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个个都是家中的宝贝,家长对孩子们百依百顺,因而会从孩子身上暴露出许多不良习惯。
针对这一现象,我园研究《学前儿童培养好习惯途径与方法》这一课题已有两年时间,对幼儿习惯培养进行家访及问卷调查,用书面问卷的形式对实验班级的幼儿家长进行家庭基本情况、教育观念、方法和基本内容的调查。
目的是对幼儿的生活卫生习惯,文明礼仪习惯和学习习惯做一个全面的调查分析,检查一下教研效果,以便更好的对幼儿各种习惯的培养。
A、调查内容
1、幼儿能否自己整理自己的东西?
2、幼儿的好问、探究习惯。
3、幼儿上街或上学看到别人是否会主动打招呼?
4、幼儿的进餐习惯。
5、幼儿的午睡习惯。
6、幼儿是否愿意与同伴分享各方面好的习惯成果?
B、调查的方法:
问卷及家访调查法
在试验班中随机抽取12名幼儿,不记名真实回答。
C、结果分析:
(1)、幼儿的生活卫生习惯、文明礼貌习惯、学习习惯都较实验前有较大提高。
如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
能自己穿戴的增加了66.7%,不能穿戴的递减为0;能自己穿衣叠被的增加了60%不能自己整衣叠被的递减了66.7%;手脸脏了自己要洗的增加了66.7%,手脸脏了不知道要自己洗的递减了26.7%。
学习习惯养成中,愿意观察的由17%上升为89%,增加了72%,观察后能发现问题的由22%上升为83%,增加61%。
经常向他人提出问题锝有%上升为78%,增加72%。
(2)、幼儿生活卫生习惯应从小班培养,学习习惯从中班开始加强培养为宜,文明礼貌的习惯培养越小越好。
小班幼儿为新入园幼儿,由熟悉的家庭生活进入全新相对独立的幼儿园生活,新环境、新老师、新小伙伴,需要逐渐的自己吃饭、午睡、游戏自己寻找玩伴儿,独立解决纠纷处理问题等等,正是生活卫生习惯和文明礼貌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中班以后幼儿已适应幼儿园生活,且已有一定的生活、认知经验,对很多未知的事情感兴趣,为加强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提供了前提,创造了条件。
(3)、幼儿生活卫生习惯较难养成,学习习惯和文明礼貌习惯具有不稳定性,宜反复。
幼儿一般生活在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甚至十几个家庭(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等)之间,彼此之间生活方式迥然,加之成人提出的目标、干预的方式不同,导致对幼儿养成教育带来诸多问题和负面影响。
(二)实践成果
通过两年的实验研究,一线教师系统的学习了基础科研知识,提高了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家长认为幼儿回家比原来懂事多了,许多事情都要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且还监督家长的不良行为习惯(如乱扔垃圾、随地吐痰、闯红灯等都要受到孩子的批评);通过实验班习惯养成活动的开展,来院参观的家长多了,许多家长慕名前来报名参加“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实验班。
1、幼儿园方面
幼儿园每天的活动时间为10个小时左右,我们把习惯养成教育贯穿于一日生活中,以养成教育为主线,形成系统化的目标体系,并在各年级开展实验班,积累了大量的,有价值的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观察记录、活动方案、教育随笔、经验总结等;整理创编儿歌220首;故事16个。
2、教师方面
(1)教师的教育理念得到了转变,科研意识和能力明显提高。
并树立了“为幼儿一生的学习和发展负责”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念。
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引导和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并将习惯养成教育贯穿一日活动始终;在专业发展方面,广大教师体会到了科研成功的乐趣,也进一步激发了投身幼教科研的热情,大家逐步养成了记教育随笔和写观察日记的习惯,对教学实践活动及时进行反思和研究,从过去经验型教师角色很快向研究型、创新型教师的角色过度,使全园教学教研工作充满了活力。
同时,广大教师通过参与课题研究,真正熟悉和掌握了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深化了科研兴园科研强教的氛围。
在该课题研究的带动下,我园广大教师立足岗位,加强学习,积极参与教育科研,近年来又承担了其他课题研究项目。
(2)教师的教育行为发生可喜的变化。
教师的行为发生了变化,首先,称谓发生了变化,教师已经非常亲昵地称“孩子们”为“宝贝儿”了。
其次是教师评价幼儿的语言发生了变化。
以往教师用于评价幼儿的语言多是“你真乖!
”,现在常用“你真棒!
”只一字之差,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目标,“乖”是培养听话懂事的“乖孩子”,而“棒”是培养全面发展,健康向上的优秀孩子。
这里面渗透着“正面强化”的研究思想。
反映出教师对幼儿教育目标的重点转移。
3、幼儿方面
通过两年多的实验研究,师幼地位平等了,幼儿各方面的习惯都有明显的提高。
八、存在的问题
1、本课题的范围较广,涉及的层面较多,还须在理论上进一步提升,提高研究的理论高度,这样有助于课题在更高层面展开研究。
2、该课题的研究需要教师有相当的理论知识积累,虽然我们的教师也在努力通过各种学习提高自己,但还和研究性的教师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需要继续学习提高。
3、教师观察过程中的标准不尽相同,对观测结果有一定的影响。
4、不同年龄幼儿行为规范的探讨,由于比较复杂,没有展开研究。
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是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家庭、社会、幼儿园不可忽视的教育任务,也是全社会形成高度文明的必由之路。
可以肯定地说,幼儿园教育就首要是养成教育。
这一点是我们在研究中明显感悟到的,提出来与同行分享。
养成教育方法很多,只要人为的干预,就有效果,关键在于能否持之以恒。
如何教育,本无定法。
学习、研究、探索,仍然是我们学前工作者不懈的追求。
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今天的幼儿,明天是祖国的栋梁,二十一世纪接班人的素质要与国际接轨,就必须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当今的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本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希望专家、同仁提出宝贵意见。
参考文献:
1、关鸿羽著《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2、王坚红编著《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