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61财务报表分析精华笔记.docx
《00161财务报表分析精华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0161财务报表分析精华笔记.docx(8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0161财务报表分析精华笔记
根据财务报表分析2008版(主编袁淳、吕兆德)自考教材编写
第一章财务分析概论
第一节财务分析的基本概念
一、财务分析的目的
财务分析是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全面分析,为相关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财务分析的目的:
为投资决策、信贷决策、销售决策和宏观经济等提供依据;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业绩评价、监督和选择经营管理者提供依据。
(简答)财务分析在今天的地位愈发重要,这体现在以下两点:
(1)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大量新业务不断涌现,业务结构复杂化的程度大大加快了。
为了真实公允地反映经济业务内容,财务信息也日益繁杂,专业化程度日益提高。
但是由于金融市场的发展,企业公众化的程度较之以前却增加了,大量的社会公众成为企业的股东、债权人等相关利益人,所有的外部企业相关利益人的决策都必须以相关财务信息为基础;
(2)企业组织形式的复杂化要求更加准确合理的内部评价和决策机制,财务分析刚好为此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完善了企业内部业绩的评价机制。
二、财务分析的内容
(简答)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
会计报表解读。
会计报表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描述,它提供了最重要的财务信息。
财务分析的首要内容应当是会计报表解读。
对会计报表的解读一般包括会计报表质量分析、会计报表趋势分析、会计报表结构分析。
会计报表质量分析:
对财务状况质量、经营成果质量和现金流量表质量进行分析。
会计报表趋势分析:
依据企业连续期间的会计报表,以某一年或某一期间(成为基期)的数据为基础,计算每期各项目相对基期同一项目的变动状况,观察该项目数据的变化趋势,揭示各期间企业经济行为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会计报表结构分析:
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的组成、利润形成的过程和现金流量的来源,深入探究企业财务结构的具体构成因素及原因,有利于更准确地评价企业的财务能力。
盈利能力分析。
企业存在的目的就是最大程度地获取利润,所以盈利能力分析是财务分析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
盈利能力还是评估企业价值的基础,企业盈利指标还可以用于评价内部管理层业绩。
偿债能力分析。
企业的偿债能力是关系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内容。
企业偿债能力不仅与债务结构相关,而且还与企业未来收益能力联系紧密。
营运能力分析。
企业营运能力主要是指企业资产运用、循环的效率高低。
不仅关系企业的盈利水平,还反映企业生产经营、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情况,还可以发现企业资产利用效率的不足,挖掘资产潜力。
一般而言,营运能力分析包括流动资产营运能力分析和总资产营运能力分析。
发展能力分析。
企业发展能力受到企业的经营能力、制度环境、人力资源、分配制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对企业发展能力的评价是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价过程。
财务综合分析。
解释各种财务能力之间的相关关系,得出企业整体财务状况及效果的结论,说明企业总体目标的事项情况。
财务综合分析采用的具体方法有杜邦分析法、沃尔评分法等。
三、财务分析的评价基准
(简答)财务分析评价基准就是在一定的评价目标下,人为设定的划分评价对象优劣的财务标准。
财务分析评价基准并不是唯一的,采用不同的基准会使得同一分析对象得到不同的分析结论。
财务分析评价基准的种类包括:
1.经验基准
经验基准是依据大量的长期的日常观察和实践形成的基准,该基准的形成一般没有理论支撑,只是简单地根据事实现象归纳的结果。
任何经验标准都是在某一行业内适用,在某一时间段内成立。
2.行业基准
行业基准行业内所有企业某个相同财务指标的平均水平,或者是较优水平。
行业基准的优点就是便于比较。
3.历史基准
历史基准是指本企业在过去某段时期内的实际值,根据需要,可以选择历史平均值,与可以选择最佳值作为基准。
4.目标基准
目标基准是财务分析人员综合企业历史财务数据和现实经济状况提出的理想标准。
在财务分析实践中,一般使用财务预算作为目标基准。
目标基准一般是企业内部分析人员用于评价考核。
第二节财务信息
一、财务信息供给与需求的主体
(一)财务信息供给主体
财务信息供给方是“生产”或提供财务信息的一方,一般为报送财务报告的会计主体,供给的方式是向信息需求者披露财务信息。
财务信息的最终产品主要以对外报送的财务报告为主,生产过程包括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程序。
目前我国会计准则要求企业披露的财务报告主要包括: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制权益变动表以及附注。
1.财务信息的披露格式。
当前我国的财务报告基本可以分为:
会计报表和报表附注两个部分。
2.财务信息的披露意愿。
(简答)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可以分为自愿性披露和强制性披露。
一般而言,自愿性披露的信息多对企业有利,通过这些信息的提示,企业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
而强制性披露的信息多是基于住处需求者的要求。
并且对这些披露的信息有严格的质量要求。
所以在财务分析中,强制性皮露的信息的规范性较好,但是可通过分析进一步获取的信息内容相对少些;自愿性披露的信息往往是住处供给差异的主要来源,财务分析人员可以从中得到较为丰富的信息内涵,但是这种信息不十分规范,需要财务分析者关注其质量。
3.财务信息的披露时间。
我国的会计准则要求企业至少每年对外报送一次财务报告。
(二)财务信息需求主体
(简答)财务信息需求主体一般也是财务分析的主体。
不同主体对于财务信息的需求内容不同,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满足自身决策的要求。
财务信息需求主体主要包括:
股东及潜在投资者。
投资者需求的信息主要与企业价值评估有关,影响企业价值的主要因素是未来的盈利能力,同时投资者还需要关注投资风险,注重企业财务安全性的信息。
债权人。
债权人关注企业未来还本付息的能力。
更加关注企业收益的稳定性以及经营的安全性。
着重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以及企业的信用和违约风险。
企业内部管理者。
在日常经营活动中需要充分利用已有的财务信息进行分析,找出企业的经营劣势和不足,以便于改进。
企业内部管理者具有先天的优势,因为他们既是财务信息的需求者,又是财务信息的供给方。
政府。
政府主要需要与增值税、所得税等有关的财务信息。
企业供应商等。
非常关注与企业信用风险和偿债能力有关的财务信息。
二、财务信息的内容
(一)会计信息和非会计信息
1.会计信息。
会计信息是企业会计系统编制并提供,分为外部报送信息和内部报送信息。
外部报送信息。
以财务报告为主,财务报告是财务分析最重要的依据和最主要的财务信息来源。
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企业应当定期向外部相关利益人报送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会计报表附注。
内部报送信息。
会计系统还编制一些仅用于内部管理使用的会计信息,例如企业成本计算数据和流程、期间费用的构成,企业预算、企业投融资决策信息以及企业内部业绩评价方法和结果等。
2.非会计信息。
非会计信息的内容主要有:
审计报告、市场信息、公司治理信息、宏观经济信息。
审计报告中的审计意见有四种:
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
市场信息包括资本市场信息、产品市场信息等。
(二)外部信息和内部信息
一般而言来自与企业外部的信息都是公开信息,如市场信息、宏观经济信息等,可以很容易获得和利用。
但是来自企业内部信息部分是公开的,部分是非公开的,企业成本构成、企业预算等,只有企业内部管理者才能在分析中使用,外部难以获得。
三、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定
(简答)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包括以下八个方面:
可靠性。
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和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相关性。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求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可理解性。
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可比性。
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
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实质重于形式。
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重要性。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并不是事无巨细,将所有的会计信息全部详尽报出。
谨慎性。
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及时性。
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第三节财务分析程序与方法
一、财务分析程序
财务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程序:
(1)确立分析目标,明确分析内容;
(2)收集分析资料;(3)确定分析基准;(4)选择分析方法;(5)做出分析结论,提出相关建议。
二、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
最常用的财务方法包括:
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
(一)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是指通过主要项目或指标变化的对比,确定出差异,分析和判断企业经营及财务状况的一种方法。
比较分析法是财务分析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比较分析法按照比较对象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绝对数比较和百分比变动比较。
绝对数比较是将取得的财务报表数据与比较基准直接比较。
绝对数比较最常见的形式就是比较财务报表,将两期或者多期的财务报表进行对比。
(二)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财务分析中使用最普遍的分析方法。
比率分析法是利用指标间的相互关系,通过计算比率来考察、计算和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的一种方法。
根据分析的不同内容和要求,比率分析法主要分为构成比率分析和相关比率分析。
在实际分析中,比较常见的构成比率分析是共同比财务报表。
相关比率分析是根据经济活动客观存在的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关系,将两个性质不同但又相关的指标加以对比,求出比率,以便从经济活动的客观联系中认识企业生产经营状况。
比率分析法在计算出相关比率之后,并不能直接说明对应的经济意义,必须要结合一定的评价基准进行比较,才能得出结论。
(三)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1)确定分析对象,运用比较分析法,将分析对象的指标与选择的基准进行比较,求出差异数。
(2)确定分析对象的影响因素。
(3)确定分析对象指标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建立函数关系式。
(4)按照一定顺序一次替换各个因素变量,计算各个因素对分析对象指标的影响程度。
(四)趋势分析法
趋势分析法是根据企业连续数期的财务报告,以第一年或另选择某一年份为基期,计算每一期各项目对基期同一项目的趋势百分比,或计算趋势比率及指数,形成一系列具有可比性的百分数或指数,从而揭示当期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增减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趋势分析可以绘成统计图表,以目测指标变动趋势,也可以采用比较法,即将连续几期的同一类型的报表加以比较,这种比较可以是绝对数的比较,也可以将换算为同一基期的百分比或指数。
对不同时期财务指标的比较,可以计算成动态比率指标,依据采用的基期不同,所计算的动态指标比率可以有两种:
定比动态比率和环比动态比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在定比动态比率中,所有期间的项目都与一个固定期间的项目进行比较,计算比率,然后观察每期之间比率的差异;环比动态比率是每期项目均对上期项目的数据进行比较,然后观察每期比率之间的差异。
通过定比动态比率,可以观察企业指标总体的变动趋势,通过环比动态比率,可以明确指标的变动速度。
通过定比动态比率,可以观察企业指标总体的变动趋势,通过环比动态比率,可以明确指标的变动速度。
第二章资产负债表解读
第一节资产负债表解读
资产负债表是财务报告中第一张主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
通过资产负债表,报表使用者可以了解在某一日期的资产总额和资产结构,债务的期限结构和数量,以及判断所有者的资本保值增值情况。
资产负债表质量分析就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的质量进行分析,即指资产负债表上数据反映企业真实财务状况的程度。
一、资产质量分析
(一)货币资金
货币币资金是企业流动性最强的资产,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
企业保持一定的货币资金的动机主要有:
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资动机。
货币资金的持有应当适度,如果持有量太大,则导致企业整体盈利能力下降;如果持有量太小,在可能增加企业流动性风险。
企业货币资金持有量由以下因素决定:
(1)企业规模;
(2)所在行业特性;
(3)企业融资能力;
(4)企业负债结构。
(二)交易性金融资产
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的目的是为了近期内出售获利,所以交易性金融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价。
(三)应收票据
应收票据中质量可靠的票据是:
银行承兑汇票。
(四)应收账款
一般而言,应收账款的数额与企业主营业务主营业务收入数额成正相关关系。
对应收账款质量的判断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应收账款的账龄;
(2)应收账款的债务人分布;
(3)坏账准备的计提。
坏账准备的计提应当关注计提方法和计提比率。
(五)存货
对于存货的市价计量,可以使用重置成本与可变现净值。
存货的持有数量也应当保持一个适当的水平,如果存货持有数量过多,会降低存货周转率,降低资金使用效率,以及增加存货储藏成本;反之,如果存货持有量过小,会使企业面临缺货的危险。
(简答)对于存货的质量分析,应当关注的问题:
1.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与账面金额之间的差异。
(简答)对于不同的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方案为:
(1)产成品、商品和用于出售的材料等可直接出售的商品存货,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应当以该存货的估计售价减支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确定可变现净值;
(2)用于生产的材料、在产品或自制半成品等到需要经过加工的材料存货,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应当以所生产的产成品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代金额确定其可变现净值。
(3)为执行销售合同或劳务合同而持有的存货,通常应当以合同价格作为其可变现净值的计量基础,以合同售价减去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或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后的金额确定其可变现净值。
存货的账面价值与可变现价值相比较,正常情况下,应当大多数存货的可变现净值较高。
出现下列情况的存货,应当关注是否存在可变现净值低于账面价值的情况:
(1)市价持续下跌,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希望的;
(2)产品成本大于产品的销售价格;
(3)企业因产品更新换代,原有库存原材料已不适应新产品的需要,而该原材料的市场价格又低于其账面成本;
(4)因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过时,或消费者偏好改变而使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导致市场价格逐渐下跌。
财务分析人员应当遵循谨慎原则,观察企业的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是否充足,计提的标准是否前后各期一致。
2.存货的周转状况。
存货是一项流动资产,判断存货数据质量高低的一个标准就是观察存货能否在短期内变现,因此存货周转的速度直接关系存货数据质量。
一般而言,存货的周转主要是使用存货周转率金额存货周转天数。
3.存货的构成。
如果企业内部产成品构成单一,则可能面临较大的价格风险,但是如果企业在市场上具有垄断性地位,可以控制市场的定价权,则这种价格风险相对不大。
4.存货的技术构成。
应该仔细分析企业存货的技术竞争力,判断该存货的市场寿命。
(六)长期金融资产
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划分为非流动资产的金融资产包括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
企业的权益性投资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别:
(1)对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权益性投资,即对子公司投资;
(2)与其他合营方一同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的权益性投资,即对合营企业投资。
(3)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即对联营企业投资;(4)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
对于企业持有的对子公司的投资,以及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企业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
对于合营企业和联营企业的投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
长期股权投资中的投资收益因为采用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而质量不同。
在成本法下,投资收益来自于被投资单位的现金股利。
持有至到期投资:
一般指长期债券投资,对其质量分析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对债权相关条款的履约行为进行分析。
(2)分析债务人的偿债能力。
(3)持有期内投资收益的确认。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对于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金融资产,企业可以将其直接指定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在活跃市场上有报价的股票投资、债权投资等,如果企业没有将其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则应将其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处理。
可供出售金额资产的计量同交易性金融资产相同,都是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计算,区别在于公允价值变动并不对应计入当期损益。
(七)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
(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
(2)使用寿命超过1个会计年度。
包括企业自用的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工具、工具器皿。
对于企业购买固定资产付款期较长的,超过了正常的信用条件(通常指3年以上),此购买行为具有融资租赁的性质,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不能以所有付款额之和确定,而应为所有付款额的现值之和。
对于存在弃置义务的固定资产,在初始确认时还应考虑弃置费用。
因为弃置费用一般在固定资产使用期满时支付,所以其现值与实际支付金额之间差距较大,应当在固定资产初始确认时将其现值计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同时确认一笔预计负债。
(简答)固定资产质量分析时,应当注意以下方面:
1.应当关注固定资产规模的合理性
企业固定资产代表了生产能力的强弱,但是并非固定资产数量越大越好,超量的固定资产占押企业资金,而且不能短期内变现,造成企业转产困难;再有,固定资产的数量与行业之间有很大关系。
2.固定资产的结构
企业持有的固定资产并非完全为生产所需,还有相当数量的非生产用固定资产,以及生产中不需用的固定资产。
3.固定资产的折旧政策。
固定资产的价值与其技术水平直接相关,具有同样用途的固定资产,如果在技术上有差距,则价值间的差距将非常明显,财务分析人员应当分析企业哪些固定资产受技术进步的影响较大,是否应当采用加速折旧,企业折旧的计提是否充分等等。
(八)在建工程
在建工程是企业正在建造过程中的,未来将形成自由固定资产的工程,包括固定资产新建工程、改扩建工程等。
在建工程的目的是最终成为固定资产,增加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
在建工程的一个特殊会计问题是借款费用资本化,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范,在符合一定条件下,与固定资产建造过程有关的借款费用可以资本化,计入在建工程。
允许资本化的借款包括专门借款和一般借款。
试述无形资产会计处理的特殊问题。
在进行质量分析时,应当慎重对待资本化的借款费用,仔细分析企业是否将不能资本化的借款费用计入了在建工程。
(九)无形资产
1.无形资产会计处理的特殊问题。
(1)无形资产的初始确认和计量。
对于企业的研究开发支出,会计准则允许在一定条件下资本化。
作为无形资产入账。
首先应分研究性支出与开发性支出,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2)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
首先应当确定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在无形资产的寿命期内摊销。
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企业不进行摊销,只是在每个会计期间进行减值测试。
2.无形资产的质量分析。
(简答)
无形资产因为没有实物形态,以及确认和计量的特殊性,使得其账面价值可能高估也可能低估实际价值。
(1)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大于实际价值的情况。
会计准则允许企业的开发性支出在上述条件下可以资本化,因此分析人员应当关注企业是否严格遵循了上述要求,是否有扩大资本化的倾向。
其次,应当检查企业无形资产的摊销政策,对于应当采用加速摊销的是否使用了直线法摊销,是否多计了无形资产的残值等。
(2)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小于实际价值的情况。
鉴于相关支出作为无形资产入账的严格要求,使得企业实际形成无形资产的一些支出(尤其自创的无形资产)只能费用化,从而形成账外无形资产。
此外在实际分析时,应当注意无形资产与有形资产的结合程度,观察企业是否具有一定的物质条件落实无形资产的价值,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
(十)商誉
商誉的出现在企业合并中,对于非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企业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确认为商誉,在合并方的资产负债表上列示。
对于非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企业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在合并方的个别资产负债表上不确认为商誉,而在合并报表中列示为商誉。
企业报表上列示的商誉不摊销,只是每个会计期间进行减值测试。
(十一)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资产是因为企业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导致的。
二、负债的质量分析
负债是企业获取资金的一种重要手段,企业举债可以获得杠杆利益,同时也要承担一定的财务风险。
按照债务的到期时间是否在1年或1个营业周期内,可以划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一)流动负债分析
流动负债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股利和预计负债等。
确认流动负债的目的,主要是将其与流动资产进行比较,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流动负债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
1.按照偿付手段的不同,可以分为货币性流动负债和非货币性流动负债。
货币性流动负债是指需要以货币来偿还的流动负债,如短期借款、应付账款等。
非货币性流动负债是指不需要使用货币偿还的流动负债,主要包括预收账款。
2.按照偿付金额是否确定,可以分为金额确定的流动负债和金额需要估计的流动负债。
大部分流动负债是金额可以确定的流动负债。
金额需要估计的流动负债主要有:
预计负债、预提费用。
3.按照形成方式分类,可以分为融资活动形成的流动负债和营业活动形成的流动负债。
融资活动形成的流动负债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和预提的借款利息。
营业活动形成的流动负债主要包括与外部往来形成的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等,以及内部往来形成的应付职工薪酬。
1.短期借款。
对于短期借款的偿还,主要的保障是企业的流动资产。
如果是即将到期的短期借款,应当以企业变现速度最快的货币资金和交易性金融资产为保障。
2.应付票据。
在我国,商业汇票的付款期限最长为6个月。
3.应付账款。
应付账款发生急剧增加以及付款期限拖延的情况,这样情况的出现可能是企业支付能力恶化的表现。
4.预收账款。
如果企业能够取得较多的预收账款,可以说明企业的产品比较有竞争力,或者市场需求旺盛,购货方愿意提前垫付资金。
对于企业来说,预收账款是一种不需要付息的短期债务,为生产经营提供了资金支持,而且其偿还还是非货币性的,相对于货币性流动负债,企业偿付预收账款比较容易。
如果大量的预收账款是由关联方交易产生的,应当注意这是否是企业之间的一种变相借贷方式,以缓解企业当前的资金紧张状况。
5.应付职工薪酬
(简答)在应付职工薪酬中应当注意以下几个会计问题:
(1)应付非货币性福利。
非货币性福利是指企业以非货币性资产支付给职工的薪酬,主要包括企业以自己的产品或其他有形资产发放给职工作为福利向职工无偿提供自己拥有的资产供其使用,以及为职工无偿提供类似医疗保健服务等。
(2)辞退福利。
辞退福利是企业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而给予职工的补偿,这包括两方面内容:
一是在职工劳动合同尚未到期前,不论职工本人是否愿意,企业决定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而给予的补偿;二是在职工劳动合同尚未到期前,为鼓励职工资源接受裁减而给予的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