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浙江省慈溪市高三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485938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36.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浙江省慈溪市高三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届浙江省慈溪市高三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届浙江省慈溪市高三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届浙江省慈溪市高三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届浙江省慈溪市高三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浙江省慈溪市高三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

《届浙江省慈溪市高三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浙江省慈溪市高三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浙江省慈溪市高三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

届浙江省慈溪市高三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及答案

浙江省慈溪市2012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文综试题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选择题部分(共140分)

选择题部分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在山地的迎风坡,降水量起初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加,达到一定高度降水量最大,过此高度后,降水量又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少,此一定高度称为最大降水量高度。

图1为某地区最大降水量出现高度分布图(单位:

千米),据此完成1~2题。

1.甲地区最大降水量高度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A.深居内陆,距海洋较远B.高原内部,且降水少

C.光照强烈,地面蒸发强D.气压低,降水量丰富

2.乙地区等值线弯曲的原因是

A.自然带向低纬度延伸B.地势北高南低

C.山脉呈南北纵列分布D.降水量南多北少

城市首位度指一个地区最大城市与第二大城市人口规模之比,通常用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规模和人口集中程度。

一般认为,城市首位度小于2,表明结构正常、集中适当;大于2,则存在结构失衡、过度集中的趋势。

读表1,完成3~4题。

表1:

我国部分省区首位度统计表

3.关于ABC三省区城市首位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A.A省区城市首位度最高,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B.B省区城市首位度降低,第一大城市衰退明显

C.C省区城市首位度最高,区域发展明显不平衡

D.三省区城市首位度差异,是由自然条件决定的

4.1984年到1997年的13年间A省区城市首位明显下降,可能原因是

①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②国家政策驱动区域内二三线城市迅速发展

③城市化进程的作用

④产业转移导致大量人口向区域外不断迁移

A.③④B.①②C.①④D.②③

图2为北纬30°海平面气压分布折线图(单位:

百帕)。

完成5~6题。

5.图示时期,甲地盛行风向为

A.东北风B.西南风

C.东南风D.西北风

6.乙处气压较低的原因是

A.太阳辐射强,气温高

B.热容量较小,气温高

C.地势较高,空气稀薄

D.城市密集,气温较高

图3为2002~2012年我国东部某市人口增长率变动示意图。

完成7~8题。

7.该市人口总量最小的年份是

A.2002年B.2005年

C.2007年D.2009年

8.该市人口变化带来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人品老龄化速度明显加快

B.有利于该市产业结构调整

C.促进该市经济快速发展

D.该市就业压力明显加大

图4为世界某沿海地区要素分布图和预计海平面上升高度等值线图,完成第9题。

9.当海平面上升0.5米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主城区约有1/4面积被淹没B.主城区中商业中心地段被淹没

C.E,H处下水管中是海水D.F,G处下水管流速变慢

图5阴影部分代表黑夜,A地为(0°,180°),B地的日落时间为下午三点。

完成10~11题。

10.此时与北京日期相同的范围占全球的比重是

A.1/3B.2/5

C.3/8D.5/12

11.假设B点可南北移动,那么当AB之间距离增大时,下列现象最可信的是

A.A地日出时刻越来越早

B.我国南极科考队回国

C.北极附近出现极夜现象

D.非洲草原的动物南迁

12.2009年,武汉江夏区一座战国楚墓揭开了其神秘的面纱。

墓内发掘出壶、鼎、漆盘、彩绘镇墓兽等文物,但最珍贵的是在M2墓穴椁板上发现的9片稍微碳化的楚简,上面写有红色篆体字。

专家们目前已解读出2片楚简上的内容,载明墓主的祖先曾享用“特牛祭礼”。

从中可以获悉

①墓主人可能是君主或君王后裔②篆书在战国时期成为书写方式之一

③楚国是战国时期文化最为发达的国家④出土文物折射出统治者对奢华生活的贪恋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13.显学通常是指与现实联系密切,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学问。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思想领域出现了被称之为“显学”的两朵奇葩。

下列思想言论属于这两大学派的是

①天无为以之清,地无为以之宁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③兼相爱,交相利④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14.2010年11月1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以“中国活字印刷术”为名申报的浙江某地活字印刷术,被列入2010年“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保护这一文化遗产

A.有利于研究中国印刷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B.有利于保存印刷术发明以来最古老的文物

C.可用于证明宋元中国科技进入总结性阶段

D.有利于保存印刷术起源于中国的直接证据

15.某学者在论述中国近代某一条约的影响时曾写到:

“获得了西方列强所攫取的所有条约特权,并增加了新的特权。

……传统的宗藩体制已经崩溃,华夷秩序几乎荡然无存。

”这一条约应该是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16.孙中山和甘地都为推动本民族事业的发展殚精竭虑。

比较图6和图7,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①国家都面临外来侵略②对待西方文明的态度相似

③爱国精神的体现④采用经济手段救国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17.“在中国革命史上是破天荒的举动。

早在十九世界就开始进行的中国民主主义革命,从鸦片战争开始到五四运动,经历了无数次斗争。

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还没有哪一个阶级或政党,能够正面提出这一政治主张,从而找到解决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钥匙。

”寻找到这一“钥匙”最初是在

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中共七大D.中共八大

18.“此战役虽然战役,但为中国民族工业内迁争取了时间。

它让世界清楚地看到国民党政府的立场;不再等待日本‘和平’地将其领土一块一块地征服侵吞,也证明了中国绝不会向日本投降。

”文中所描述的战役是

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D.枣宜会战

19.图8反映了16世纪以来欧美各国对古希腊民主制度研究

的人数变化曲线。

你认为第二和第三个高峰出现的相同

因素是

A.不同文艺流派的产生

B.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

C.思想领域的剧烈变化

D.专制与主思想的蜕变

20.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理性”精神引导了人们对世界和人类的思考。

下列各项中,符合“理性”精神的是

①亚里士多德对人本质的论述②康德对人类主体地位的哲学讨论

③薄伽丘《十日谈》对人性的宣扬④卢梭对现代科技的态度

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

21.“由于被剥夺了进入美国市场的机会,为了支持其自身工业发展并照顾其自身的失业问题,其他工业国家不得不寻求发掘新的市场。

它们还通过各种限制措施,承担起保护其国内市场免受进口冲击的重担。

一场近乎疯狂的走向自我保护的国家主义的运动开始了,其直接后果就是以关税、进口配额和国际协定等形式出现的一系列报复性和防御性措施的出台。

”罗斯福这段话意在说明

A.美国的关税政策直接推动了本国工业的发展

B.高关税阻遏外国商品流入严重伤害美国经济

C.其它国家的关税政策导致美国建立关税壁垒

D.美国必须寻求新的市场解决严重的失业问题

22.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法西斯战争异常艰难。

下列

各项中,属于图9所示战争影响的是

A.使北非德意军队陷于两线夹击之中

B.促使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

C.为英国以后的反攻保存了实力

D.使德国处于东西两线作战的被动局面

23.19世纪中叶,欧美出现了一批敢于直面现实、深刻揭露社会黑暗和丑恶现象并对之进行深入剖析和强烈批判的文学家。

下列作品与这种风格对照错误的是

A.《唐璜》B.《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C.《红与黑》D.《人间喜剧》

24.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

实现农业持续衔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

农业科技的进步和创新会

A.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能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

B.缓解农业资源对生产的制约,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C.缓解农业资源对生产的制约,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D.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实现了农民的增收

25.企业应该找到一个对工人友好的制度模式,在企业内部构建劳资关系的平衡,以便培育企业可持续的竞争力,即“善的竞争力”。

企业这种“善的竞争力”来自

A.诚信经营,以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形成良好的信誉和现象

B.劳资双方达成权利和义务的统一,规范和协调了利益关系

C.管理的科学性,保障了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D.分配的合理性,提高了劳动报酬在再分配中的比重

26.面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杭州银行革新信贷理念,积极开拓多种方式,在服务小微企业过程中实现了合作双赢。

能为小微企业积极信贷的杭州银行

A.以存款为主体业务,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企业

B.以贷款为基础业务,以服务劳动来实现营利的金融机构

C.要评估借款人的信用状况,根据评估的结果发放了贷款

D.能为社会经济活动中发生的货币收支结算提供有偿服务

27.《感动中国》节目的社会价值并不止于感动,心灵的震撼最终还需你我共同行动。

感动者,要感而动之,这是因为

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②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③实践是直接现实性的活动④实践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8.图10漫出《没有旁观》(作者:

何青云)从哲学上看

A.没有处理好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B.没有处理好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C.是在合理价值判断基础上作出的价值选择

D.是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29.根据生物学的知识,人们可以将一个生物的遗传物质

定向地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中,从而获得人类希望的

遗传性状,创造出新物种。

这反映出

①事物的固有联系是可以改变的

②人为事物的联系的建立都是有目的的

③物种的发展都是一个辩证否定的过程

④人类创造活动的依据和源泉是知识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30.人类社会从来没有施之百代而不变的制度,随着时代变化,再合理的制度也会出现问题,当这些问题造成很大社会影响时,当政者可能自觉或被动地实行改革。

这可以看出

①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规律在物质世界中起作用不完全是盲目的

③社会是在其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而发展

④社会的发展是通过其的自我完善而实现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31.北京故宫是全国人民的故宫,世界的故宫;文化是故宫的命,也是故宫的根;不守文化之道,故宫的前进就可能走偏。

这说明

①传统建筑以文化之道为载体②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文化继承要不断推陈出新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32.去年,由于利比亚局势紧张,中国政府通过陆海空联劝,调派各种交通工具,火速撤离35860名在利比亚的人员,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有组织的撤离海外中国公民行动。

这一行动表明

①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②主权国家行使管辖权

③政府履行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④政府践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33.在位60年间,伊丽莎白二世曾出访海外300多次,访问英国各地2.5万多次,授予了近40万个荣誉头衔和奖项;她每周一次与首相讨论国家事务,但她不从试图影响英国政治,也不会在公开场合发表任何未经政府认可的政治观点。

伊丽莎白女皇就是“不安全的世界中一个代表团结的符号”。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①英国保留了一个没有实力又可发挥多种政治和社会功能的国王

②君主的权力受到许多法律和惯例的限制,却有实实在在的施政力

③国王发挥咨询的作用,公开发表的政治观点都要经英国政府认可

④国王不会影响英国政治,是一个仅有象征性地位的“虚位元首”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34.立法权是指立法机关(议会或其他代议机构)行使的制定、认可、解释、补充、修改或废止法律的权力。

关于立法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英国,20世纪以来,内阁在立法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

B.在美国,立法权属于国会,总统有立法倡议权

C.在法国,在行使立法权方面,参议院只起辅助作用

D.在中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拥有立法权的立法机关

35.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十年了,关税总水平由15.3%降至9.8%,远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服务贸易开放部门达到100个,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入世不仅是对外开放,也促进了中国国内的改革。

”这说明

A.实质性削减关税的措施确保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B.世贸组织以磋商代替谈判的方式符合各国会员国的利益

C.加入世贸组织能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

D.一国经济的发展取决于该国是否加入合适的国际组织

非选择题部分(共160分)

36.(30分)图11是世界某区域略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比较A地与B、C地的冬雨差异,说明其原因。

(11分)

 

 

 

(2)简述甲国小麦种植区的分布特点,并从气候角度分析原因。

(10分)

 

 

 

(3)K运河是仅次于巴拿马运河和苏伊士运河的世界第三繁忙的运河,简要分析其原因。

(9分)

 

 

 

37.(26分)结合图12及表2完成下列问题。

图12是我国某区域略图及某自然景观图。

表2是丽江市2005年—2011年的三大产业结构变化表。

表2

(1)分析图12自然景观的形成过程。

(8分)

 

 

(2)据表2,简述丽江市2005~2011年产业结构变化特征,并解释原因。

(9分)

 

 

 

(3)丽江市“十二五”规划指出:

加快建立以水电产业为重点的清洁能源基地。

结合区域相关知识分析水电开发应注意的问题。

(9分)

 

 

 

 

38.(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方的研究一般都同意,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经济增长非常巨大,但60年代则不那么大。

一位著名的美国经济学家估计,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从1952年的人民币738亿元增长到1959年的人民币1234亿元,增长了70%。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1950年2月14日,中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这之后,一直到1952年底,中苏两国有关部门陆续达成了由苏联援助中国建设和改造50个重点项目的协议。

……1950年—1959年苏联帮助中国新建、改建军和扩建了400多个工业企业、车间和其他项目,其中有100个国防项目。

……1959—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时期,苏联单方面撤除对我国的所有技术合同。

——《苏联对中国的工业援助资料》

材料三

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大事记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和角度概括旨出推动中国20世纪50年代经济发展的合理性因素有哪些?

(8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建国初期我国实行了什么外交方针。

评价这一时期苏联对中国的援助。

(8分)

 

 

 

 

(3)根据大事年表提到历史事件,概括指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10分)

 

 

 

 

39.(26分)地理大发现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众共同的想法是“已经从读过的许多书中知道许多事情,同样也从各种不同的人中了解了许多事情……我准备……去经历和亲眼看看那些事物,以便我可能因此使得自己得到一些满足,以便我可能为后代赢得一些名声。

”(《麦哲伦航行记》的作者毕加费塔语)

材料二为什么世界上存在着那么多圣经里不曾提到过的人类?

……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人们对世界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这些和波兰科学家哥白尼(1473—1543)的“日心说”遥相呼应,动摇了基督教会的有关信条。

如果说马丁·路德等人还在大力提倡读圣经原著以反对教皇专制,那么地理大发现让圣经自身也颇有捉襟见肘之虞。

材料三“《明史》记载:

‘其国人东来者,大多聪明特达之士,意专行教……其所著书多华人所未道,故一时好异者咸尚之’……明末清初,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德国传教士汽若望和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等耶稣会士相继进入中国内地,他们与士人徐光启、李之藻等人合作,相继翻译《几何原本》、编定《西洋新法历书》以及《天学初函》等自然科学著作。

欧洲也出版了《中国新志》和《中国现势新志》等等。

——以上材料均摘自《地理大发现探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们产生这种认识是受当时什么思潮的影响。

简述这一思潮与地理大发现的关系。

(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的认识和理解”的具体含义。

“地理大发现让圣经自身也颇有捉襟见肘之虞”,带来的影响又是什么?

(9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文中“意专行教”是否属实并说明理由。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时期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基本特点。

(9分)

 

 

 

 

40.(22分)所谓微博就是微型博客,是新兴的开放的互联网服务。

2011年,微博在中国快速发展,它无时无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工具,微博具有媒体性,大众化,真实、自由、类群等特点;微博问政、双向互动,通过微博这一渠道,政府能更广泛、更直接地听到广大网民的“同期声”、真心话;微博是把“双刃剑”,既可畅快进行网络监督,也可传播失实、低俗的信息。

(1)结合材料,从公民、政府的角度,阐述你对“微博问政”的认识。

(10分)

 

 

 

 

(2)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说明文化建设应如何正确发挥微博的作用。

(12分)

 

 

 

 

41.(30分)材料一:

图13:

2005—2011年我国财政收入及支出情况

表3:

2005—2011年我国财政收入及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率

材料二:

2012年我国实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政府一方面要根据经济运行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政策协调配合,注重分类指导,统筹处理好增长、结构、物价关系,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另一方面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通过办实事、好事、难事,让人民群众更好享受发展成果。

关键是政府要把稳增长、调结构、保民生、促稳定更好协调起来。

材料三:

历史表明,福利水平过低,人民难以合理公平分享社会发展成果,社会不一定稳定;福利水平过高,超出经济的承受能力,社会发展就会陷入停滞,并会导致一些人懒惰,不利于社会进步。

因此,有人认为:

“国家福利”亦福亦祸,人难以把握。

(1)指出材料一中图13、表三的经济信息。

(6分)

 

(2)依据材料二,运用生产与消费、“收入与分配”的有关知识,阐明“稳增长与保民生”要协调发展的理由。

(14分)

 

 

 

 

 

 

(3)运用一切从实际出现、实事求是的知识,评析材料三中的观点。

(10分)

 

 

 

 

 

 

 

 

 

(10,11解析:

据B地日落时间得出A地180°的地方时为9时,计算可得10题答案,11题可知直射点向南移动,没移到赤道,为北半球夏至到秋分期间,可得答案D)

36.(30分)

(1)A地冬雨率较B、C地高(3分)。

A地受西风控制时间较C处短,降水更集中于冬季(4分);A地位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冬季降水量较B处大(或B地位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地带,冬季降水较少)(4分)因此A地冬雨率较B、C地高。

(2)甲国小麦种植区主要分布在东南部(2分),该地区纬度位置相对较低,热量相对丰富(4分),且位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地带,降水较少,光照较充足,适宜于小麦种植(4分)。

(3)K运河极大地缩短了北海与波罗的海之间的航程,节省时间和能源;(3分)波罗的海沿岸多发达国家,货运量大;(3分)德国经济发达,技术先进,运作效率高。

(3分)

37.(26分)

(1)溶洞是地下水沿可溶岩石(石灰岩)(2分)的裂隙溶蚀(2分)、侵蚀扩大(2分)而成的地下空洞,石笋、石柱则是流水堆积而成(2分)。

(2)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比重下降;(3分)产业结构由“三二一”向“二三一”转变。

(2分)原因:

国家政策的影响(西部大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投资环境,使工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和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4分)。

(3)地质条件复杂,地势起伏大,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自然环境脆弱,易破坏生态环境,引起生物多样性减少;该地旅游资源丰富,易破坏旅游资源。

(9分)

38.(26分)

(1)三大改造的完成;一五计划的实施;中共八大对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确定;科学教育的发展。

(8分)

(2)一边倒;(2分)推动了新中国初期的经济建设;加强了新中国的国防力量;也是导致三年经济困难的重要因素。

(6分)

(3)逐步推进,全面改革;先农村后城市;先经济后政治;继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

(10分)

39.(26分)

(1)人文主义。

(2分)互为因果;人文主义中的体现个人价值和勇于冒险的观念推动了地理大发现;地理大发现的过程中验证和弘扬了人文主义。

(6分)

(2)“新的认识和理解”指的是新的人类的发现、宗教神学的怀疑和“地圆学说”的接受;(3分)促进了科学的研究和发展;推动了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6分)

(3)不属实;(1分)材料中还提到了自然科学的传播(2分)。

特点:

文化双向交流;仅限于宗教的传播以及科学技术交流;交流仅局限在上层社会,而没有普及到广大民众。

(6分)

41.(30分)

(1)2005年--2011年,我国财政收入、财政支出都较快增长,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属于财政赤字的状况。

2005年--2011年,我国经济建设支出、社会文教支出都较快增长,其中,社会文教支出增长更快,说明财政发挥了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4分)

2005年--2011年,我国财政收入及城乡居民收入都较快增长,财政收入的增速快于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速,不利于居民购买力的提高。

(2分)

(2)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稳增长与保民生”的协调发展,有利于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

(5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稳增长与保民生”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实现效率与公平的一致性。

(5分)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

“稳增长与保民生”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

(4分)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即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3分)

若国家福利政策的制定、实施能从一国的实际出发,尊重经济发展规律,充分考虑国家的经济承受能力,这是“福”;若脱离国家实际,违反经济规律的,则是“祸”。

(4分)

人在客观实际、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把握实际,在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基础上,制定并实行科学的福利政策,造福于人类。

因此,该观点是不正确的。

(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