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最完整施工组织设计.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4036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 页数:234 大小:26.9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全、最完整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4页
最全、最完整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4页
最全、最完整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4页
最全、最完整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4页
最全、最完整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全、最完整施工组织设计.doc

《最全、最完整施工组织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全、最完整施工组织设计.doc(2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全、最完整施工组织设计.doc

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

一、工程概况 2

1.1、设计概况 2

1.2、建筑概况 3

1.3、装饰装修概况 3

1.4、水暖电概况 4

1.5、地质概况 5

1.6、工程特点分析 7

二、编制依据 7

三、施工组织和施工总体布署 8

四、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 12

1、施工准备方案 12

2、施工测量放线 14

3、基础与地下室施工方案 21

3.1地下室施工顺序 21

3.2基础施工顺序 21

3.3桩基础施工 21

3.4基坑降水方案 31

3.5基坑开挖方案 37

3.6基坑边坡保护措施 45

3.7基础筏板施工方案 48

3.8地下室墙、柱、梁板施工方案 55

4、主体结构施工方案 58

5、装饰工程施工方案 96

6、防水工程施工方案 110

7、楼地面工程 114

8、MJ泡沫水泥保温板施工方案 118

9、内墙面施工方案 124

10、门窗工程施工 124

11、电气安装工程施工方案 126

12、给排水、暖通、消防等安装施工方案 141

13、电梯安装施工方案 155

五、工程重点、难点部位施工技术保证措施 166

5.1场地特点 166

5.2工程难点分析 166

六、工期计划与工期保证措施 167

七、质量保证措施 169

八、加强质量常见通病防治措施 178

九、成品质量保证措施 182

十、季节(雨、冬)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83

十一、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95

1.1、安全管理目标 195

1.2、安全管理体系 196

1.3、安全管理制度 196

1.4、安全保证措施 198

1.5、应急预案 203

1.6、文明施工管理 206

1.7、卫生健康管理 210

1.8、环境保护管理 211

十二、工程施工协调配合 218

十三、降低工程成本节约资源与优化设计方案 220

十四、工程技术资料管理与技术计划 222

十五、交工后服务 222

一、工程概况

1.1、设计概况

本工程2#-4#楼采用独立承台桩基础,楼座下为混凝土灌注桩,以⑾2层粉土作为桩端持力层,桩截面为Φ600,桩长32米,单桩抗压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估算值)为2400KN。

其他楼座采用独立承台桩基础,楼座下为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管桩,边长为400,桩长为20米,以⑨3层粉质粘土作为桩端持力层,单桩抗压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估算值)为1600KN,基础底板厚度为4500mm,板顶标高为-5.70m。

本工程基础为承台与地梁相结合的形式,地库基础筏板为450mm厚,筏板顶标高为-5.70m。

主楼2#-15#、19#零层板顶标高为-0.05m,板厚为180mm,其中2#-4#楼板厚为100mm。

地下室顶板标高为-1.70m,部分为-0.20m、-0.40m、-0.94m,其中板厚为250mm,局部为380mm,KXB内填充“GBL三维空间轻质夹芯填充体”。

本工程地下结构与地下室顶板防水等级均为二级,结构自防水与卷材防水相结合,卷材一道设防(局部变电站为一级),采用4厚BAC双面自粘防水卷材点粘350号石油沥青油毡一层;种植屋面为2.7厚TPO复合防水卷材;地下室外墙采用4厚BAC双面自粘防水卷材。

1.2、建筑概况

本工程外墙:

地下室为350mm厚钢筋砼墙,地上采用250mm厚JH粉煤灰空心砌块(内外两侧孔填充保温材料),砌筑砂浆为M5混合砂浆;内墙:

地下室为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BLP轻质墙板,砌筑砂浆为M7.5水泥砂浆;地上为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BLP轻质墙板,砌筑砂浆为M5混合砂浆。

1.3、装饰装修概况

地下室管道井、设备用房、库房地面为细石混凝土地面;车库地面为金属骨料耐磨地面;卫生间地面为8-10mm厚防滑地砖;

内墙做法有面砖、涂料;

顶棚做法轻钢龙骨吊顶;

防火门为木质门;

门窗为断桥铝。

1.4、水暖电概况

1.4.1水概况

本工程从五经路接入一根DN200的给水管(无表防险),六经路接入一根DN200的给水管(设水表井),做为整个园区的生活、消防水源。

从五经路中水管接入一根DN150的中水管供园区绿化、冲厕等用水。

园区排水及雨水排入五经路、六经路的市政排水、雨水管道。

建设初期暂无中水水源时,可采用自来水水源暂时替代中水水源,在小区的入口处设切换装置,严禁室内切换。

给水及中水市政水压不小于0.22MPa。

本系统包括:

生活给水系统、中水系统、排水系统、雨水系统、消防系统。

生活给水系统:

供水干管、立管采用铝合金衬塑管,热熔连接;表后供水支管采用S5级PPR冷水管,热熔连接。

水泵压力管至室外每栋楼的管径均不变径,至楼前1.5米处变径与单体连接,给水干管大部分设于地下车库内。

中水系统:

供水干管、立管采用铝合金衬塑管道,热熔连接;表后支管采用PPR冷水管,热熔连接。

中水系统设计标准及计量方式同给水系统。

排水系统:

采用PVC-U管,承插粘接。

建筑室内排水系统采用污废合流排水系统,整个园区最高日排水量为775m³/d。

雨水系统:

下沉广场及地下汽车库设有泵排雨水系统,最终排至室外雨水检查井。

其余建筑为内外排相结合的雨水系统、雨水管道设于建筑内部,由首层地面上出户排至室外散水,具体做法详建筑专业图纸。

消防系统:

消火栓、喷淋管采用内外涂环氧复合钢管,同质管件,管径小于DN100,丝扣连接,管径大于等于DN100的采用沟槽连接。

园区内共用一套消防设施,消防水池及消防泵房设于地下车库,消防水池按室内消火栓用水量40L/s,火灾延续时间3小时,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流量30L/s,火灾延续时间1小时计算,水池设计储水量为432m³+108m³,共计540m³,水池分为2格。

1.4.2暖概况

依据对项目所在地(TEDA))能源与资源状况、政策、价格、资费的了解,本着技术成熟、寿命周期成本(LCC))较低、适合项目业态特征以及节能环保的原则,经分析论证并经建设单位认可,确定本工程采用的空调冷、热源方案为:

南地块所有厂房及下沉广场餐饮部分冬、夏季空调系统均为变制冷剂流量多联机空调系统(即VRF空调系统)。

具体参见暖通施工说明。

1.4.3电概况

供电电源:

本工程生活泵房、消防泵房、换热站部分电源引自市政低压380/220V电源,双电源进户。

采用电缆直埋方式引入地下车库内,再沿电缆桥架送至各设备用房内。

其他车库用电电源引自车库内红号变电站,双路市政电源进户(引自不同35KV变电站),采用电缆直埋方式引入地下车库内变电站,每路均能承担本工程全部二级以上负荷,两路电源同时工作,互为备用。

室外电缆埋深-0.8m穿水煤气钢管埋地进户。

具体详见电施工说明。

1.5、地质概况

1.人工填土层:

(Qml)

第①层素填土:

黄褐色,可塑,以粘性土为主,夹植物根系,局部夹少量碎砖渣,本层全场地遍布。

厚度为0.50~2.10米,平均厚度1.55米,顶板标高为1.58~2.84米。

2.全新统上组(第Ⅰ陆相层),河床~河漫滩相沉积(Qal34):

第④1层粘土:

黄褐色,可塑,含锈斑,夹少量螺壳碎片,夹粉质粘土薄层,层厚较薄。

本层全场第遍布,本层属高压缩性土。

层厚0.60~2.90米,平均厚1.63米。

层顶高程-0.07~1.92米。

3、全新统中组第Ⅰ海相沉积层(浅海相沉积)(Q42m)

第⑥2层淤泥质粘土:

灰色,流塑,夹少量贝壳碎片,夹粘土和粉质粘土薄层。

本层

全场地遍布。

属高压缩性土,该层有部分地段层厚度变化较大。

厚度为3.20~9.10米,平均厚度6.89米,顶板标高为—1.78~-0.28米。

第⑥4层粉质粘土:

灰色,软塑~流塑,含少量贝壳碎片,夹粉土和粘土薄层,本层

全场地遍布。

属高压缩性土。

揭示厚度为2.80~8.70米,平均厚度4.97米,顶板标高为-10.04~-4.29米。

4、全新统下组第Ⅱ陆相层(沼泽相沉积)(Q41h)

第⑦层粉质粘土:

灰白色,浅灰色,可塑,局部软塑,夹粘土薄层,含锈斑,含少量螺壳,层顶夹0.1-0.2米泥炭。

本层全场地遍布。

属中压缩性土。

该层砂性较大。

揭示厚度为0.80~2.00米,平均厚度1.26米,顶板标高为-13.60~-11.26米。

5、全新统下组第Ⅱ陆相层(河床~河漫滩相沉积)(Q41al)

第⑧1层粉质粘土:

灰黄色,褐黄色,可塑,局部软塑。

夹少量螺壳碎片,局部夹粉土薄层。

本层全场地遍布。

属中压缩性土。

该层一般水平分布较稳定,仅在局部本层厚度变化较大,揭示厚度为0.90~4.20米,平均厚度2.20米。

顶板标高为-15.10~-13.05米。

6、上更新统第Ⅲ陆相层(河床~河漫滩相沉积层)(Qale3)

第⑨2层粉土:

黄褐色,中密~密实,湿,含锈斑,少含小螺壳碎片,夹砂性较大粉质粘土薄层,本层全场地遍布。

属中压缩性土。

该层厚度变化较大。

揭示厚度为1.20-5.50米,平均厚度2.99米,顶板标高为-16.27~-18.58米。

总体表现为,土层厚度由场地北侧向南侧逐渐变薄,且层厚变化较大。

第⑨3层粉质粘土:

黄褐色,可塑,局部偶见软塑,含锈斑,少含小螺壳碎片。

夹粘土薄层。

本层全场地遍布。

属中压缩性土。

该层厚度变化较大,揭示厚度为4.00~8.30,平均厚度6.20米,顶板标高为-21.17~-17.64米。

具体地层情况详见《工程地质勘测报告》。

1.6、工程特点分析

1、本工程地下室面积较大,场地狭小,合理的布置场地是施工的重点;

2、本工程工期紧,2#-4#楼主体先施工,其它无地下室而紧邻的5#-15#楼有地下室且基坑较深,土方开挖过程是否影响已建2#-4#楼施本是本工程的重点也是难点;

3、本工程原始场地南侧部位有一个较大深坑正好位于基坑开挖边坡位置处,开挖时是否影响基坑开挖的稳定性也是重点;

4、本工程的地下室工程是与中冶建工共同施工,如何在施工过程中协调好双方的交叉作业是本工程的控制重点。

5、本工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下室底板厚450mm和主楼为180mm厚楼板,混凝土使用量大,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因此施工之前必须联系好商砼供应厂家,根据图纸设计的混凝土使用数量、等级要求、使用时间等参数进行交底,确保混凝土的供应。

6、本工程施工跨越冬雨季,因此施工过程中在冬雨季到来之前必须落实好冬雨季施工质量、安全保证措施,制定确实可行的冬雨季施工方案,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目标。

二、编制依据

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主要编制依据文件、规范标准及图集

1.建设单位提供的施工设计图及招标文件;

2.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4.现场施工条件及周围环境;

5.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6.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7.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8.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