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82526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73.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德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常德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常德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常德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常德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德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常德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德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常德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常德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常德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共6题;共16分)

1.(2分)(2016高三上·杭州开学考)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楔子(xiē)     书札(zhá)   节骨眼(jié)  噤若寒蝉(jìn)

B.口角(jué)     洞穴(xué)   喜恣恣(zì)   半身不遂(suí)

C.勾当(gòu)     翘楚(qiáo)  芝麻糊(hù)   混为一谈(hǔn)

D.喁望(yóng)    奔命(bèn)   鄱阳湖(bó)   横征暴敛(héng)

2.(2分)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辍学/阔绰   纯粹/猝然   地壳/脑壳    

B.伺候/整饬   拘泥/忸怩   拗断/执拗    

C.悭吝/纤维   炮制/庖厨   偏裨/裨益    

D.缉拿/汲取   狙击/诅咒   屏气/屏除    

3.(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曾几何时,这里荒无人烟,一片凄凉;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而今已变得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B.这里的防汛抗洪斗争,如果没有党的领导,要想取得胜利是不堪设想的。

C.这种草药能治疗高血压病,对人体又没有任何副作用,我们屡试不爽,你还有什么可怀疑的?

D.您刚刚乔迁新居的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显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您的居室蓬荜生辉。

4.(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家园,人人置身于海晏河清、朗朗乾坤的社会环境中,该有怎样的美妙!

②电子支付逐渐成为潮流,现金社会的发展已到顶点,无现金社会即将到来,纸币可能成为明日黄花。

③2017年的楼市调控,一直在持续进行中。

“银十”传统楼市销售旺季过半,全国楼市依然不瘟不火。

④高考结束后,一些经济方面存在困难的考生虽然经过社会爱心人士的捐助解决了学费问题,但他们目无全牛,缺少人生的总体规划,这难免会给今后的学习生活带来困扰。

⑤《朗读者》,一档开播即火的节目,再次让董卿炙手可热,这个端庄大气、满腹诗书的女子已圈粉无数。

⑥个别干部走访慰问群众不过是“走秀”而已,这种蜻蜓点水式的慰问不仅不能送去党的温暖,反而让群众寒心。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⑥    

5.(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他潜心研究,反复试验,终于成功开发了具有预防及治疗胃肠病的药粥系列产品。

B.近年来,关于励志成功学方面的书籍十分畅销,这是因为人们对成功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对生活现状越来越不满导致的。

C.最近几年,中国政府在世界各地兴办孔子学院,让世界不仅更全面地认识了中国,而且还激发了各国友人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典籍的热情。

D.据美国太空网报道,著名理论物理学家霍金近日表示,下一个千年人类要继续繁衍下去,向外太空移民将是唯一出路。

6.(6分)(2020高三下·襄阳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    、刀耕火种的年代,野生动物的确是人类主要的食物来源,不少的动物也在漫长的驯化过程中成为家畜。

但自从进入农耕文明,尤其是现代,大部分人已经不吃野味,更不会千方百计花大钱去买野味。

支持吃野味的人中,卖家的心态很容易    ,无非是“利字头上一把刀”,但买家为什么就是视生命于尘芥,“吃”心不改呢?

说好吃肯定是牵强的。

我们的先祖把能够驯化的物种进行   、培育,势必是依照口味进行的选择和淘汰,没道理把难吃的养起来、好吃的放生。

至于营养价值,更是没有数据支撑,尤其是野生动物身上有多种寄生虫,长期吃下去,就算吃不出大病,用它养生肯定是无稽之谈。

但为什么要吃呢?

基本可以总结为两点,一是缺,二是玄。

吃野味,某种程度上就在于它稀缺。

如果穿山甲、猕猴窜得满街都是,在很多小区泛滥成灾,要靠爱心人士救助“流浪穿山甲”、“流浪猕猴”,猪和羊生活在深山老林,恐怕吃猪和羊也会成为“时尚”。

另一种原因就更显得荒谬,纯粹是因为“玄”。

中国传统文化在某种程度上  强调看重“天然”,在传播的过程中甚至异化为一种“玄学”。

典型代表就是“药引子”,“童子尿”都是最简单易得的,难度大者如《杨家将》中六郎昏迷,大师开出的药引子居然是太后鬓角的三根头发。

小说毕竟是小说,但现实中偏偏就有人信这个邪,相信虎骨去风湿,相信吃狼能壮胆,相信“以形补形”。

所以,基于这两种心态,吃野生动物变得却像-种仪式感,好味补身先不说,心理满足在他们心中就值这些钱。

最后,我们还要再引用梁从诫先生的告诫:

“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犹如一张大网,每个物种都是网上的一道经纬,任何一个物种的灭绝都会使这个大网上出现孔洞,任何一个孔洞对人类来说都是绝对危险的。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茹毛饮血   揣度  筛选   过于    

B.筚路蓝缕    揣测  删选  过于    

C.茹毛饮血   揣测  筛选   仅仅    

D.筚路蓝缕    揣度  删选  仅仅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于是,根据这两种心态,吃野生动物变得更像一种仪式感,好味补身没人管,心理满足在他们心中就值这些钱。

B.于是,根据这两种心态,吃野生动物变得却像一种仪式感,好味补身没人管,心理满足在他们心中就值这些钱。

C.总之,基于这两种心态,吃野生动物变得更像一种仪式感,好味补身不敢说,心理满足在他们心中就值这些钱。

D.总之,基于这两种心态,吃野生动物变得却像一种仪式感,好味补身不敢说,心理满足在他们心中就值这些钱。

(3)下列各句的引号和文中的“药引子”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无非是“利字头上一把刀”。

B.猪和羊生活在深山老林,恐怕吃猪和羊也会成为“时尚”。

C.但买家为什么就是视生命于尘芥,“吃”心不改呢?

D.如果穿山甲、猕猴窜得满街都是,在很多小区泛滥成灾,要靠爱心人士救助“流浪穿山甲”、“流浪猕猴”

二、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29分)

7.(6分)(2019高二下·鹤壁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美学界非常熟悉的概念就是距离。

这里的距离,主要指心理距离。

时间与空间都可有距离,但只有当时空距离转化为心理距离时,才能成为审美的条件。

布洛在1912年发表论文,首次提出这一观点,扬名学界。

原因在于,这篇文章涉及美学上的一个随处可见的普遍现象。

这种现象,我们在身处荒野时也会碰到。

想到可能会有猛禽野兽出没,有无常的气候变化,有迷路的危险,就无法实现对美的欣赏。

如果你抛开这一切,拉开与实际人生的距离,就能欣赏荒野中可能具有的自然奇观。

心理距离说的优点在于,它对传统的审美和艺术无功利的观点作了一个很大的修正。

审美与艺术欣赏所做的,是通过拉开心理距离使概念和功利得到暂时消除,在审美欣赏的瞬间不想到概念和功利。

“无功利”是说审美欣赏中不夹杂任何功利的考虑,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概念、道德和功利,这些因素实际上无时无刻不在影响我们的知觉。

心理距离说提供了一个可能,这就是将这些思考和体验放在一定距离中来看。

当然,经过一个世纪的反思,人们也指出了心理距离说的一些缺陷。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心理距离说实际上仍是一种审美态度说。

依据这种学说,讨论对象的美是无意义的,只要主体有了审美态度,就可以从对象中获得审美的感受。

对于心理距离如何能产生,布洛并没有作出合理的解释。

面对大雾,不想行程耽误和危险可能降临,只是幻想进入了仙境,一般人没有这番修炼功夫,也不应把审美寄托在这种修炼功夫上。

我们还是需要保持对美的欣赏的种种具体条件的关注,如果不这样,就会将美学研究指向一个纯主观的对心理状况和心理调适能力的要求。

关于距离,莫国学者理查德德·乌尔海姆提出了一种视为的理论,即把生活视为艺术,认识到艺术在改变着人的生活。

因此,与其谈论审美距离,不如说审美视角。

我们看待这个世界时,并不能设想,一下子就能凭空拉开距离。

对待大雾,能镇定自若,并欣赏雾中美景,产生诗情画意,是由观看者的艺术修养以及他的全部教养决定的。

这时需要的,是对生活美的发现。

艺术教会了我们发现美。

过去,这种美的视角被理解成一种态度,其实,与其说这是态度,不如说发现美的能力。

让我们再次回到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这一古老的话题上来。

艺术在改变着我们的全部知觉。

在人与世界的互动过程中,美被发现,又被改造。

发现美时,美是客观的;创造美时,美是主观的。

但发现的美又是被创造的,创造之时又受着对美的发现的制约。

更进一步说,人的艺术实践来源于生活实践,同时艺术实践又渗透到生活实践之中,对生活实践起改造的作用。

这是社会的发展过程,也是文明的进步过程。

(摘编自高建平《从审美距离到审美视角》)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距离可有时空距离和心理距离的理解,而且可以在一定条件下成为审美的条件。

B.心理距离说修正了传统的审美和艺术无功利的观点,认为可以达到无功利的境界。

C.如果人们只专注于审美态度,则易把美学研究指向纯主观的对心理状况和心理调适能力的要求。

D.人们在发现着美,也在创造着美,二者互相影响,不断丰富人们对世界的认知。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就将距离划定在美学范围,主要指心理距离,这有助于增强论证的准确性。

B.文章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心理距离说,论述其优点与缺陷,体现出很强的理性色彩。

C.文章善于使用生活中事例进行论证,材料鲜活,把抽象的论点说得通俗易懂。

D.文章论证对距离的利用问题,是按照从审美距离到审美视角这一逻辑顺序推进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抛开能够影响欣赏的因素,拉开欣赏物与实际人生的距离,就能欣赏到美。

B.有了审美态度就可以感受到美,心理距离说却忽视了审美态度,导致研究缺陷。

C.视为理论提出的实际上是审美视角问题,艺术地看待这个世界,发现生活中的美。

D.审美距离说没有解决心理距离如何产生的问题,审美视角则提供了拉开距离的方法。

8.(23分)(2015高一上·浙江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题。

①人的眼中、心里,总有一个前方。

(甲)前方的情景并不明确,朦胧如雾中之月,闪烁如水中之星。

(乙)这种不确定性,反而助长了人们对前方的幻想。

(丙)他们仿佛从苍茫的前方,听到了呼唤他们前往的钟声和激动人心的鼓乐。

(丁)他们不知疲倦地走着。

②因此,这世界上就有了路。

为了快速地走向前方和能走向更远的地方,就有了船,有了马车,有了我们眼前这辆破旧而简陋的汽车。

③路连接着家与前方。

人们借着路,向前流浪。

自古以来,人类就喜欢流浪。

当然也可以说,人类不得不流浪。

流浪不仅是出于天性,也出于命运。

是命运把人抛到了路上——形而上一点说。

因为,即便是许多人终身未出家门,或未远出家门,但在他们内心深处,他们仍然有无家可归的感觉,他们也在漫无尽头的路上。

四野茫茫,八面空空,眼前与心中,只剩下一条通往前方的路。

④人们早已发现,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

坐在这辆车里的人们,将在这样一辆拥挤不堪的车里,开始他们的旅途。

我们可以想象:

车吼叫着,在坑洼不平的路面上颠簸,把一车人摇得东歪西倒,使人一路受着皮肉之苦。

那位男子手托下巴,望着车窗外,他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个将要开始艰难旅程的人所有的惶惑与茫然。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中也出现过这种拥挤的汽车。

丰子恺先生有篇散文,也是专写这种老掉牙的汽车的。

他的那辆汽车在荒郊野外的半路上抛锚了,并且总是不能修好。

他把旅途的不安、无奈与焦躁不宁、索然无味细细地写了出来:

真是一番苦旅。

当然,在这天底下,在同一时间里,有许多人也许是坐在豪华的游艇上、舒适的飞机或火车上进行他们的旅行的。

他们的心情就一定要比在这种沙丁鱼罐头一样的车中的人们要好些吗?

如果我们把这种具象化的旅行,抽象化为人生的旅途,我们不分彼此,都是苦旅者。

⑤人的悲剧性实质,还不完全在于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而在于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

就如同一首歌唱到的那样:

回家的心思,总在心头。

中国古代诗歌,有许多篇幅是交给思乡之情的: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宋之问)“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古诗十九首》)“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

(卢纶)“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韦庄)……悲剧的不可避免在于:

人无法还家;更在于:

即便是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

那位崔颢,本可以凑足盘缠回家一趟,用不着那样伤感。

然而,他深深地知道,他在心中想念的那个家,只是由家的温馨与安宁养育起来的一种抽象的感觉罢了。

那个可遮风避雨的实在的家,并不能从心灵深处抹去他无家可归的感觉。

他只能望着江上烟波,在心中体味一派苍凉。

⑥这坐在车上的人们,前方到底是家还是无边的旷野呢?

(1)“前方使他们兴奋,使他们行动,使他们陷入如痴如醉的状态。

”这句话是从第①段文字中抽取出来的,请问该放入原文甲乙丙丁中的哪一处?

(2)试分析文中加点词语“前方”“家”“路”的内涵及三者关系。

(3)为什么说“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

试分析。

(4)试以崔颢为例,分析第五段画线句子“即便是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这句话的含义。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摄影散文兼具摄影的视觉性、再现性和散文文字表达的自由性两种表达手段的审美特点,成为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产生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B.作者从“游子”的角度抒发了内心深处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暗合中国传统的“游子思乡”的文化主题,具有感人的力量。

C.本文从一幅摄影作品写起,从离家的角度入手,进入到对人的精神状况的思考,揭示出人的生存难以克服的悲剧。

D.本篇语言生动形象而又充满哲理味。

作者在选文第⑤段引用了不少中国古代诗歌,其意在表明人在走向前方时总是时时刻刻惦记着自己的家、家园和家乡。

E.作者面对摄影照片上的旅人,既详细描写他们归家或远行的故事,又宕开一笔,让离家的现实欲望和归家的精神意识交糅成一个永远的人生悖论,视角独特,立意新颖,体现了作者对人类深广的悲悯情怀。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1分)

9.(1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曹操在许,谋迎天子。

众以为:

“山东未定,韩暹、杨奉,负功恣睢,未可卒制。

”荀彧曰:

“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

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

今銮驾旋轸,东京榛芜,义士有存本之思,兆民怀感旧之哀。

诚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大顺也;秉至公以服天下,大略也;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

四方虽有逆节,其何能为?

韩暹、杨奉,安足恤哉!

若不时定,使豪杰生心,后虽为虑,亦无及矣。

”操乃遣扬武中郎将曹洪将兵西迎天子,董承等据险拒之,洪不得进。

议郎董昭,以杨奉兵马最强而少党援,作操书与奉曰:

“吾与将军闻名慕义,便推赤心。

今将军拔万乘之艰难,反之旧都,翼佐之功,超世无畴,何其休哉!

方今群凶猾夏,四海未宁,神器至重,事在维辅;必须众贤,以清王轨,诚非一人所能独建,心腹四支,实相恃赖,一物不备,则有阙焉。

将军当为内主,吾为外援,今吾有粮,将军有兵,有无相通,足以相济,死生契阔,相与共之。

”奉得书喜悦,语诸将军曰:

“兖州诸军近在许耳,有兵有粮,国家所当依仰也。

”遂共表操为镇东将军,袭父爵费亭侯。

操引董昭并坐,问曰:

“今孤来此,当施何计?

”昭曰:

“将军兴义兵以诛暴乱,入朝天子,辅翼王室,此五霸之功也。

此下诸将,人殊意异,未必服从,今留匡弼,事势不便惟有移驾幸许耳然朝廷播越新还旧京远近跂望冀一朝获安今复徙驾不厌众心。

夫行非常之事,乃有非常之功,愿将军算其多者。

”操曰:

“此孤本志也。

杨奉近在梁耳,闻其兵精,得无为孤累乎?

”昭曰:

“奉少党援,心相凭结,镇东、费亭之事,皆奉所定,宜时遣使厚遗答谢,以安其意。

说‘京都无粮,欲车驾暂幸鲁阳,鲁阳近许,转运稍易,可无县乏之忧。

’奉为人勇而寡虑,必不见疑,比使往来,足以定计,奉何能为累!

”操曰:

“善!

”即遣使诣奉。

庚申,车驾出辕而东,遂迁都许。

己巳,幸曹操营,以操为大将军,封武平侯。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二》,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事势不便/惟有移驾/幸许耳然/朝廷播越新还/旧京远近跂望/冀一朝获安/今复徙驾/不厌众心

B.事势不便/惟有移驾幸许耳/然朝廷播越/新还旧京/远近跂望/冀一朝获安/今复徙驾/不厌众心

C.事势不便/惟有移驾/幸许耳然/朝廷播越/新还旧京/远近跂望/冀一朝获安/今复徙驾/不厌众心

D.事势不便/惟有移驾幸许耳/然朝廷播越新还/旧京远近跂望/冀一朝获安/今复徙驾/不厌众心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缟素”,缟与素都是白色的生绢,引申为白色。

在古文中即指丧服,也比喻俭朴。

在这里是“俭朴”的意思。

B.“万乘”,一万辆兵车。

周代制度规定,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车万乘,因此常以“万乘”指天子、帝王。

C.“四海”,指全国各地。

古以中国四境有海环绕,各按方位为东海、南海、西海、北海,因时而异,说法不一。

D.“五霸”,即春秋五霸,一种说法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另一种说法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献帝将返回旧京,曹操认为,借此时机奉迎天子以顺从民心是最合乎时势的行动,用大公无私的态度使天下心悦诚服是最正确的策略。

B.议郎董昭认为杨奉的兵马最强,但缺少外援,就以曹操的名义给杨奉写信。

杨奉接到信后极为高兴,诸将也联名上表推荐曹操担任镇东将军。

C.曹操请董昭与自己并坐在一起,向他问计,董昭提出只有做不同寻常的事情,才能建立不同寻常的功业,希望曹操做出利多弊少的选择。

D.曹操听从了董昭的建议,派使者给杨奉送去重礼,献帝迁都于许县,献帝抵达曹操军营后,任命曹操为大将军,封他为武平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吾有粮,将军有兵,有无相通,足以相济,死生契阔,相与共之。

②奉为人勇而寡虑,必不见疑,比使往来,足以定计,奉何能为累!

四、材料作文(共1题;共5分)

10.(5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按要求作文。

《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请以“风景”为话题,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得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6题;共16分)

1-1、

2-1、

3-1、

4-1、

5-1、

6-1、

6-2、

6-3、

二、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29分)

7-1、

7-2、

7-3、

8-1、

8-2、

8-3、

8-4、

8-5、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1分)

9-1、

9-2、

9-3、

9-4、

四、材料作文(共1题;共5分)

1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