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智育实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478319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52.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8智育实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8智育实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8智育实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8智育实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8智育实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8智育实施.docx

《8智育实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智育实施.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8智育实施.docx

8智育实施

智育实施

一、课程、教材、学制

1941年学校创办,规模小,一个班级有二个年级一位老师任教的复式教学,开设课程主要是国语、算术(珠算)。

1945年后改为国民中心小学,学生按年级编班,一年两次招生,开设课程按当时杭县教育局的规定进行,初小四年,高小二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沿用“四、二分段制”,村小以一、二年级为主,完小(二班二员)一至四年级,中心小学为一至六年级。

多数是复式教学。

汤家、万乐小学1963年前后为完小。

1965年前,中心小学的高年级学生来自太平,方家、贾家、汤家、三联、星桥、安乐、民乐、南星等村,苏家村高年级去翁梅的西安小学就读,横山村(包括里横山)的学生有的去小林中心小学(或者小林上环桥小学就读)

1952年秋开始推行五年制,由于星桥是属棉麻地区。

农民除了种植水稻外,还大量种植络麻,学生在家,割羊草等家务负担重,(羊粪、羊尿等羊垃圾是络麻生长的主要肥料)一直沿用半日制的学习。

每周六个半天,每天4节课。

语文、算术学科的课时总量不减少,每周一节政治课(后改为班会、周会)也保证,音乐、体育、美术、自然、历史、地理学科课时减半。

每年11月下旬,天气转凉,农闲到来,学校恢复全日制教学,改为上午3节课,下午2节课。

附:

五五年课程设置及教学时间安排。

附表1:

科目

各年级每周上课时间

(半日制)上课时间

语文

12

12

12

12

9

9

12

12

12

12

9

9

算术

6

6

6

7

6

5

6

6

6

7

6

5

历史

2

2

2

2

地理

2

2

2

1

自然

2

3

2

2

体育

2

2

2

2

2

2

2

2

2

2

1

1

唱歌

2

2

2

1

1

1

2

2

2

1

1

1

图画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手工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合计

24

24

24

24

26

26

24

24

24

24

24

24

期中不进行考试,每学期期末分年级组出试卷进行考试。

教材均采用部编教材。

附表2:

62年六年制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

科目

各年级每周上课时间

(半日制)上课时间

周会

(班队)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语文

15

15

16

16

12

12

15

15

14

14

12

12

数学

6

6

7

8

9

9

6

6

7

7

6

6

历史

2

2

1

1

地理

2

1

1

自然

2

2

1

1

生产常识

2

体育

2

2

2

2

2

2

1

1

1

1

1

1

音乐

2

2

2

2

1

1

1

1

图画

1

1

1

1

1

1

1

1

周学习

时间

24

24

24

24

24

24

注:

四年级每周一节珠算。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停课闹革命”不上课现象非常普遍,教师集中学习不上课,参加某一会议不上课,“宁要社会主义草,不要资本主义苗”,教学秩序十分不正常。

教材一至六年级人手一册《毛主席语录》。

1969年开始,公办小学下放到大队办,由大队的贫下中农管理委员会管理,学校分散,规模减少,班级的数量增加,复式教学也增加,全乡担任复式教学的班级主要是二复式,也有少量的三复式。

教材开始采用部编教材,教学时间仍半日制,课程以语文、数学为主,因场地、设备限制,体育、音乐、图画课因校而异,历史、地理停开。

1971年开始每学期末仍进行考试,学制根据毛泽东同志的“五·七”指示,改为五年。

1973年改为秋季招生。

1976年后“拨乱反正”恢复了中心小学,为了有利于普及初等教育,在学校支部书记崔凌云同志的组织下,积极推行小学全日制,按1978年《教育部全日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开设课程,保证学生每周在校活动量为30节—31节。

几年的努力,学校的课程开设和学生在校活动按上级教育部门的教学计划编排,每周上课五天半,老师、学生、家长都适应了。

1989年星桥实施校长负责后,“九年制义务教育法”深入课程设置,学生在校活动总量按有关规定认真执行,“日课表、作息时间表、学生课外活动轮流表”等“三表”当作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附表3:

85年学校课程设置(五年制)

周课时

科目

思想品德

1

1

1

1

1

语文

小计

11

12

11

9

9

作文

2

2

2

讲读

10

11

8

6

6

写字

1

1

1

1

1

数学

6

6

6

7

7

自然

2

2

2

地理

2

历史

2

体育

2

2

2

2

2

音乐

2

2

2

2

2

美术

2

2

2

1

1

劳动

1

1

自修

1

1

1

1

1

科技文娱活动

2

2

2

2

2

体育活动

2

2

2

2

2

班队活动

1

1

1

1

1

每周在校活动总量

30

31

32

33

33

1978年仍恢复秋季招生。

一年级开始采用五年制部编新教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1980年起全部使用部编教材。

1981年小学每周开设一节思想品德课,教材采用省编教材。

1982年秋季,常识课改为自然课,历史、地理课开始恢复,教材采用部编教材。

1983年秋季,一年级新生入学,学制改为六年制,采用“上海、江苏、浙江、福建三省一市”编写的小学六年制课本。

1984年后增设卫生课。

1985年开始1至3年级开设劳动课。

1988年9月起全校1至5年级改为六年制,这一年没有毕业生。

1993年根据浙江省教委印发的《义务教育试行教学计划》的通知,从一年级开始试行《义务教育试用教学计划》,采用浙江省教育委员会义务教育教材编写委员会编写的教材。

其它年级继续沿用原先教材,逐年更换。

学校按计划压缩了语文课、数学课,一、二年级思想品德与语文整合在一起;自然课仍改为常识课,撤消地理、历史课,体育课改为《体育与保健》,开始使用教材;劳动课更名为《生活与劳动》,有配套教材。

附表4:

九三年学校课程设置表

周课时

科目

思想品德

1

1

1

1

1

1

体育与保健

2

2

3

3

3

3

语文

9

9

8

8

7

7

数学

4

4

5

5

5

5

常识

1

1

2

2

4

4

音乐

2

2

2

2

2

2

美术

2

2

2

2

1

1

生活与劳动

1

1

1

1

1

1

周总课时

22

22

24

24

24

24

并开科目数

7

7

8

8

8

8

活动

晨间活动

3

3

3

3

3

3

班队活动

1

1

1

1

1

1

体育活动

2

2

2

2

2

2

兴趣活动

2

2

2

2

2

2

周学习活动总量

30

30

32

32

32

32

附表5:

95年实行5天工作制后课程设置表

周课时

科目

思想品德

1

1

1

1

1

1

体育与保健

2

2

3

3

3

3

语文

9

9

8

8

7

7

数学

4

4

5

5

5

5

常识

1

1

2

2

4

4

音乐

2

2

2

2

2

2

美术

2

2

2

2

1

1

生活与劳动

1

1

1

1

1

1

总课时

22

22

24

24

24

24

并开科目

7

7

8

8

8

8

活动

晨间活动

每天15分钟

班队活动

1

1

1

1

1

1

体育活动

2

2

2

2

2

2

兴趣活动

2

2

3

3

3

3

周学习活动总量

27

27

30

30

30

30

1988年国家教委发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及《减轻中小学课业负责过重的若干规定》后,省教委(包括县教委)对学生课外作业负责作了明确规定:

小学第一学年不安排课外书面作业,第二、三学年每天课外作业总量不得超过30分钟,第四、五、六学年每天课外学习总量不超过45分钟。

重申学生在校学习活动时间不超过6小时。

1995年9月实行每周5天学习制后,学校按上级规定,主要调整了活动课时间,学生每周学习总量一、二年级为27课时,二至六年级为30课时。

2002年秋季开始,余杭区进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验区,学校的课程设置和学生的学习内容又作了较大规模的调整。

压缩语文、数学课节,增加英语课和信息技术课。

一、二年级思想品德课改为《品德与生活》;三至六年级的思想品德改为《品德与社会》;《生活与劳动》改为《劳动与技术》。

学校还增加校本活动课时。

教材开始出现“一纲多本”现象。

语文课本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用书,数学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版本;“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劳动与技术”使用省编教材;英语课本是人民教育出版社。

附表6:

2002年新课程改革课程设置表

课节

科目

品德与生活

2

2

品德与社会

2

2

2

2

语文

9

9

7

7

6

6

数学

5

5

5

5

5

5

外语

1

1

1

1

体育

3

3

3

3

3

3

音乐

2

2

2

2

2

2

美术

2

2

2

2

2

2

科学

2

2

3

3

综合实践活动

信息技术

2

2

3

3

劳动与技术

1

1

1

1

1

1

班队活动

1

1

1

1

体育活动

2

2

2

2

校本课程

2

2

每周活动总量

26

26

30

30

30

30

二、教学活动和教学研究

解放后,学校教学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轨迹很明显。

1952年学校开始学习苏联凯洛夫教育法,让更多教师学会“组织教学,复习检查,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布置作业”等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

1954年农业合作化运动高潮开始,星桥确定为重点小学后,教育局业务辅导员,临平、塘栖、三墩各片的业务辅导校长陆续来校听课,当时复式班较多,还学习“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的搭配。

1958年老师也参加大炼钢铁,中心小学的小礼堂也养过羊,“三年困难时期”教师在操场上也开耕十边田,种植粮食和蔬菜。

罗永祥老师等离开教师队伍,回家支援农业生产。

1962年贯彻落实“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1963年贯彻《小学工作四十条》,教学工作逐渐趋于正常化。

1963年上半年,中心小学陈双泉老师为全县少先队辅导员上了一节班队活动课。

1963年后学校非常重视,非常提倡为“贫下中农服务”。

村校老师积极举办耕读班,一般老师除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外,还要承担中午班或晚上班教学,学生主要是未上学的适龄儿童。

丁山小学俞云风老师一天要上五个班:

早班、上午班(半日制学生)、中午班、下午班、晚上班。

中心小学举办了成人夜校,陈双泉老师教学应用文,郎诗勤老师教珠算。

学员来自方家太平、星桥、南星、三联、汤家青年积极分子,约40余人。

原区政协副主任周贵标同志曾参加夜校学习。

教学工作主要是落实“教学常规”“学生学习常规”。

业务学习隔周集中一次,分中年级、低年级二个教研组。

(五、六年全乡各只有1个班,教师只有2人,不设教研组)学习的主要内容:

统一教学进度、制订教学计划、检查备课情况、刻印期终试卷,一学期听一次公开课。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毛泽东同志的“五七”指示:

“学生也是这样,以学为主,兼学别样。

即不但要学文,也是学工、学农、学军。

教育要革命,学制要缩短,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成为学校教学工作根本性指令,所有的教学研究活动全停止。

1978年恢复中心小学后,教学工作主要是落实贯彻教师教学常规,学生学习常规。

熟悉教材,抓好备课,抓好期末考试,抓好期初、期末的教学检查,平时注意统一教学进度。

学校采用“能者为师”的办法,吴银姑老师介绍了“十一种简单应用题和典型应用题教学”,高静娟、任巧丽、张丽娟等老师上过示范课。

1979年上半年,为加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郎诗勤老师上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周边中心小学的也有老师来听课。

1980年以来确定双周一个下午为全体教学业务活动时间,进行集体备课,讨论教学中疑难问题,还举办了《如何指导作文》、《如何进行应用题教学》、《汉语拼音教学》等讲座。

1983年后教研活动注重解决教师在教学中实际问题,进行了“教师下水”活动。

1984年开始至1989年教研组基本划分为语文、数学两大组,并确定了教研专题。

语文组在教学中着重探求如何进行作文教学,讨论低、中、高各段在具体教学中有什么不同,如何进行衔接和提高。

数学组进行如何进行应用题教学。

1987年8月余杭县召开小学校长、教导主任关于学习教学大纲的学习会,学校领导介绍了教学经验。

语文、数学教研组还讨论了复式课中“老师直接教学和学生自动作业的搭配”。

1985年4月去乔司良熟小学参加临平片复式教学会议。

1986年12月承担了杭州市农村小学自然学科教学改革研讨会。

1988年推行语文、数学课堂教学评估量化表;教师作业批改检查表,教师百分制岗位工作责任制。

(其中教学工作部份占40分,不包括成绩考核)

为做好期中、期末的试卷分析和学期教学工作,要求老师按要求填写有关表格。

附:

试卷分析表的样目

一、基本情况:

姓名、学科、任教年级、平均分、合格率、优秀率

二、试题评价:

难易程序

三、智能状况评价

四、得失部分及主要原因

五、改进教学的建议

六、主要教学经验

附:

学期教学工作总结要求

一、基本情况

二、备课情况

三、作业批改情况

四、任教学科成绩(平均分、及格率)

五、自制教具情况

六、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七、本人的经验和教训

学校在抓教学活动和教学研究过程中,重视普及教学,重视学生平时的出席率,旧生巩固率,考试合格率,考试优秀率,小学生毕业率,提倡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教导处及各完小、村小都备好一本学龄儿童名册、一本学生名册、一本学生流动名册、一本学生变动名册和残疾儿童名册。

规范了学籍档案管理。

包括⑴入学(名单、基本情况);⑵转学(联系单、转学证书、转入学校);⑶借读;⑷休学;⑸退学。

从1971年星桥公社举行第一次田径运动会后,1978年开始全乡的每年一次的小学田径运动会趋于正常化,选拔运动员参加区(县)的比赛,1988年开始进行体育达标活动,主要项目:

三年级50米跑

四至六年级10×4往返跑

立定跳远

立定跳远

一分钟跳绳

一分钟跳绳

垒球

垒球

仰卧起坐

仰卧起坐

每年进行体检,学期始末进行两次视力检查。

1985年学生每学期进行作文、数学的竞赛,在体育达标开展的同时,进行20以内、100以内的口算达标,汉语拼音达标,三至四年级应用题达标。

1986年12月学生课外兴趣小组科技成果展览。

1988年下半年开始逐步贯彻落实国家教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同时贯彻好《义务教育法》,辅优补差,控制流生。

学校按上级要求做好《教师教学常规》、《学生学习常规》、《学生作业批改常规》等三个常规。

期初(期末)检查时,采用具体量化办法。

附表:

教学常规检查表(语、数各一份)

一、备课学校年(班)级,姓名

单元

计划

课时

实备

课时

目标

有无

简评

备注

较详

较间

二、作业

形式

作业量

批改次数

订正习惯

简评

检查人:

临平区期中教师常规检查表

项目

记分标准

具体要求

自评分

检查意见

得分

24分

4

学科计划

4

4

备课量(应备节实备节)

4

2

各种课型教案齐全(作文、复习、讲评等)

2

2

编写教案

知识技能目标(分层次要求)

2

2

德育目标(语文、思品、史地等主渠道)

2

4

教学过程(教具、实验操的过程)

4

2

板书设计

2

2

课堂练习和课外作业

2

2

分课时备课

2

28分

4

努力实现课时计划、目标明确注意知识反馈

4

4

教学内容合理布局层次清楚教学密度适当

4

4

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与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

4

4

讲授正确、明白、语言清晰,用普通话讲课

4

4

板书设计合理,字形、符号规范工整、大小适度

4

4

组织教学贯穿始终,学生纪律好、学习习惯好

4

4

按时上、下课、不拖堂,课后及时总结

4

期中教育、教学检查表

小学检查人:

检查内容

简评

1.精心设计

2.数量、难度、形式

3.课后作业落实情况

4.书写、订正习惯、格式符合要求

5.批改认真、及时,有批改记录

6.校园班级(包括刊)布置,思想性、艺术性、竞争性

7.校内(办公室、教室)门窗、整洁明净、安放整齐

8.地面、抽屉无纸屑等,无卫生死角

9.厕所清洁卫生、天天冲洗

10.自行车定点安放且整齐排列

11.绿化区无攀折践踏现象

12.食堂干净卫生,不乱倒剩菜、饭

13.学生行为规范情况

14.师德情况

15.校教学研究情况

16.校班、队活动开展情况及记载

17.补差情况及记载

18.兴趣小组活动及记载

19.体育达标及锻炼情况

20.视力检查每学期2次(发病率)

21.教师出勤情况(缺勤记录)

学校任课老师科目:

学校:

检查人:

项目

记分标准

具体要求

自评分

检查意见

得分

作业

批改

18分

2

课内有练习(根据不同学科特点)

2

2

课外作业量适当(分年级学科不同)

2

2

正确使用和批改练习册

2

2

学生按时完成作业

2

8

批改及时、认真,教师备有批改记录(包括作文、练习册等批改)

8

2

作业书写格式统一错误有订正

2

辅导

10分

4

对差生课外辅导(指差生集中辅导有计划、备课)本学期已进行次。

4

4

有兴趣小组(看计划和活动记载)本学期已进行次。

4

2

注意课内辅导

2

成绩考核和教研活动

2

单元考查按大纲要求进行不调课

2

2

期中考试试卷难易适度

2

3

考试后及时讲评和质量分析

3

3

试卷由教研员认真批改

3

3

学科教研活动正常,校内活动次,参加次,县区活动次,参加次。

3

3

互相听课本学期已听课节。

3

2

积极参加文化进修

2

2

开展教学专题研究,有论文

2

教师教学工作考评表(2000年起)

考评内容

考评标准

考评细则

自评

考评

教育思想10分

⑴贯彻方针面向全体

⑵执行计划⑶依法治教

⑴重视班级学习环境创设。

⑵严格执行教学计划,按日课表上课,按时间表作息,节假日不补课。

⑶课业负担合理,适度,课外书面作业一年级无;二、三不超30分,四不超45分,五、六不超1小时。

⑷重视学生学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

⑴不重视艺术教育和健康教育扣2—4分。

⑵忽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扣2—4分。

⑶任意调课每次扣2分,任意改上其它课每次扣2分。

⑷课业负担过得或过轻扣2分。

⑸不重视实验实践教学扣2—4分。

⑹集体补课扣2分。

⑺全班学生在校时间超过6小时扣2分。

⑻以考试分数给学生排队扣分。

⑼向学生推销、代购超规定资料扣2分。

学识水平10分

⑴文化知识⑵专业知识⑶教科研水平

⑴学历达标或正在进修合格学历。

⑵平时注意自己专业知识的学习或进修。

⑶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根据自己教学实践确定课题,进行研究并每学期写出小结或论文。

⑷结合教学或兴趣活动,能写好下水文,选编活动材料。

⑴学历不达标扣2—4分。

⑵按规定不参加或缺规定的培训一次扣2分。

⑶理论水平有欠缺扣2—4分。

⑷无校级立项课题扣2分。

⑸不上交论文扣2分。

教学能力25分

⑴组织管理能力。

⑵教材理解、掌握运用能力。

⑶表达能力。

⑷解决问题的能力。

⑸课外活动指导能力。

⑹科研著作能力。

⑺应用创新能力。

⑻现代教育手段运用能力。

⑼出卷考核能力。

⑴课堂教学组织有序,学生守纪,活而不乱。

⑵认真钻研教材,正确把教材思路,明确重点、难点,并能设计抓住关键,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方案,起点适度,动静有序。

⑶普通话上课,语言表达清楚、生动、无语病、无口头禅。

⑷课外活动有准备,组织有序,学生有兴趣,有成果。

⑸板书设计合理,写字端正。

⑹能正确、适时使用电教手段,能自制有利于突破重点、难点的教学片。

⑺能根据班级学生状况组织学习,上好莱坞复习课;并随时进行学习状况调查,及时进行考评分析。

⑻做好扶优、补差工作,补差有记录。

⑼作业及时批改,实行等级评价,做好批改记录并及时讲评。

⑴计划数缺少或环节不全,不具体扣2—4分,评定B级以下扣1—3分。

⑵备课数近缺一课时扣2分,不超前扣2分;不按《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