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及实施纲要.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74239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0.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大学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及实施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四川大学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及实施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四川大学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及实施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四川大学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及实施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四川大学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及实施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大学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及实施纲要.docx

《四川大学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及实施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大学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及实施纲要.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大学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及实施纲要.docx

四川大学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及实施纲要

 

四川大学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及实施纲要

(汇报提纲)

 

第一部分 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第二部分四川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的现状

第三部分四川大学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第四部分实施纲要与举措

 

第一部分 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与挑战(突出研究型大学的要求,

1、时代召唤富有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

2、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造就大批创新型人才

3、科技发展的高度综合化趋势呼唤跨学科复合型人才

4、社会对大众化教育阶段的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5、教育国际化趋势为研究型大学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契机

6、培养一流人才需要一流管理

二、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研究型大学的内涵、基本要求、)

1、国外研究型大学的本科教育特点

2、国内部分研究型大学的本科教育探索与实践

第二部分四川大学本科教育的现状

第三部分四川大学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一、指导思想

1、精英教育

2、质量为本

3、教研结合

4、鼓励交叉

二、培养方略

1、培养目标:

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扎实的专业知识、强烈的创新意识、宽广的国际视野的国家栋梁和社会精英

2、培养体系:

一条主线、两个渠道、三个层次、四条途径

3、培养原则:

分类指导、个性培养、注重创新、面向世界

4、培养模式:

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培养

三、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建成以“一条主线、两大渠道、三个层次、四条途径、十二项计划”为核心的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2、具体目标

第四部分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纲要

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培养创新人才

1、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2、构建新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二、突出创新人才培养的三个层次

1、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2、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

3、面向全体学生的创新人才培养

三、强化四个途径

1、以深厚的人文底蕴强化人才培养

1、调整课程结构,突出人文教育

2、大力推进人文精品课程建设

3、充分利用课外资源,强化人文体验

4、拓宽学生校园文体和社会实践活动

2、以多学科优势带动人才培养

1、建立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模式

2、推动跨学科交叉专业建设

3、设置跨学科的综合课程群

4、建立多学科交叉的激励机制

3、以科研强势促进人才培养

1、全面开放科研资源

2、坚持教授上讲台和研究成果进课堂、进教材制度

3、实施研究生导师指导本科生科研制度

4、注重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建设的有机结合

5、完善科研促进教学的激励机制

4、以国际化教育途径提升人才培养

1、拓宽国际联合培养渠道

2、促进国际教育本土化

3、推行本科生留学资助计划

七、加强专业和课程建设

1、优化专业结构,加大特色和品牌专业建设力度

2、实行专业评估制度,开展专业认证试点

3、扩大课程总量,建立“课程中心”

4、实施“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

5、实行新开课程准入和退出机制

6、加强教材建设

八、产学研结合,强化实践教学

1、提高实践教学的学分比重

2、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3、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4、强化实习、实训

5、积极开展创业教育

九、全面推进研究性教学

1、扩大教学方法改革试点

2、推进研究型课程建设

3、发挥教学名师和学术带头人(大师)的示范作用,加大教学团队的建设(应着重教学团队,而不是个人,前面强调结合,此处是发挥示范和和传邦带作用,带动一批人,影响一批人的突出表述不够,引领和促进,示范和带动作用应加强.)

4、改革教与学的评价体系

十、大力推进教学管理体制改革

1、健全基层教学组织,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排课放在基层、)

强化以学院为重心的教学管理机制

2、实行分学院类型的教学工作目标考核制度(与1相应)

3、完善学生为本的运行体系(无约束,只有激励;)

4、完善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十一、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

十二、加强公共资源建设,形成高效的公共服务与教学资源共享体系

1、启动“523”实验室三期建设(写宏观,不用此标题,只写公共资源的目标、要求、和举措)

2、加快数字化校园建设力度

十三、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创新和谐的育人环境(学工部做)

第一部分 本科人才培养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与挑战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对研究型大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校作为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基地,理应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发挥引领作用,这既是推进我校跨越式发展的新机遇,也是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措施予以积极应对的新挑战。

(更高要求要具体“:

数以万计,国际全球化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落脚点:

川大应承担此重任,应该如何做)前言应站在国家、社会的高度,

1、时代的发展需要富有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

研究型大学是先进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倡导者和传播者,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承担起为国家培养一大批引领时代、富有人文精神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特别是具有强烈民族精神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的重任。

作为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和悠久办学历史的四川大学,应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充分发挥110周年办学历程所积淀的深厚人文底蕴、发扬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严谨求是的科学态度、无私奉献的价值追求等优秀品质,育国家之栋梁,导社会之方向,培养具有振兴民族、献身国家、奉献社会的精神风范的高素质人才。

(可以落在川大,不要扯在知识经济和技术发展,但是高水平人才的领军人物,不在于专业知识多别人,更重要的是人文境界,我国更强调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一句话,突出领军人物需要人文的人才)

2、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大批创新型人才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对高水平大学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研究型大学要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发挥作用,就是要充分发挥自身作为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的基础作用和引领力量,培养出大量拥有创新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我校作为国家布局在西部地区的重点综合大学,科研实力强,如何将科研强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以勇立潮头的进取精神推动学校各方面的建设,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释放出巨大潜能,是我们面临的挑战。

3、高度综合的科技发展趋势呼唤跨学科复合型人才

科学技术的发展呈现出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以高度综合为主的趋势。

这种趋势要求研究型大学既要培养出具有扎实专业基础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更应重视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四川大学学科门类齐全,如何充分发挥多学科的潜力和优势推动人才培养是我校本科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

4、大众化教育阶段社会对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随着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扩大和现代化事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由于高科技开发和高素质人才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高等教育质量进一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对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适应这一要求,教育部启动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

四川大学作为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必须坚持走精英教育之路,牢固树立“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就是岗位”的意识,如何把提高质量是我校的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

5、经济一体化和教育国际化趋势对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提出了严峻的战

教育国际化趋势为研究型大学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争取更多的发展空间和资源、参与国际竞争带来了更多的机遇。

四川大学具有国际合作办学的历史传统和经验,已与世界上150余所国外著名大学、机构及基金会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

为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我们应以更加开放的、国际化的眼界,借鉴吸收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经验,形成后发优势,尽快实现跨越式发展。

(经济一体化、教育国际化对我校的机遇和挑战,今后培养的人才应该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未来的人才必须是国际化的人才,在此背景下,川大力应为国家培养处理国际事务的经历等的人才。

6、培养一流人才需要一流管理

一流大学有一流的管理,高校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

高等学校的竞争日趋激烈,迫切需要创新管理体制,提升管理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

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不仅需要有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和完善的办学条件,更需要有科学的管理机制、健全的规章制度、高效的管理水平。

我校必须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管理体制改革力度,切实提升管理水平和效益,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二、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

1、国外研究型大学的本科教育特点

国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特别强调教学与科研的结合,提出了着力提升本科教育品质的主张,并积极建设与研究型大学定位相符合的本科教育教学特色,在多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实践。

  如耶鲁大学坚持实施教育目的多样性和坚持人文主义精神及博雅教育原则,把培养学生的领导才能作为学校的目标之一。

耶鲁大学设定了具体的课程计划来实现国际化目标。

采取了派遣本科生去国外留学、在国外设立本科生学习点以促进培养国际化人才等一系列有效举措。

哈佛大学坚持独立、自由、合作的办学三原则,形成了独特的办学特色。

哈佛大学是主要在低年级本科生中实施通识教育的重点,其开设核心课程的依据是“每一个哈佛毕业生不但要在某一个具体的学术专业领域训练有素,而且应该接受广博的教育”。

其核心课程分为外国文化、历史研究、文学与艺术、道德判断、定量推理、自然科学、社会分析等八个领域。

力图向学生介绍在教师认为本科教育不可或缺的领域中获取知识的主要方法、向学生展示这些基本领域涉及到哪些类型的知识,有哪些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不同的分析方法、运用这些方法,并了解他们的价值。

(只需要提出灵魂、精髓和要点,目的是吸取它的精华,可用自己的的语言,强化其特色做法,不需要细节)

  麻省理工学院(MIT)坚持“理工与人文相通,博学与专精兼取,教学与实践并重”的办学理念,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成就感,实施“大学生研究计划”,即UROP项目成为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教学模式的成功典范。

除此之外,还制订了独立活动期计划、工程实习项目、综合研究项目、回归工程计划等,开展以研究为基础的本科探究式学习,通过科研训练增强专业知识能力。

牛津和剑桥大学坚持本科生导师制。

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素来就有实行导师制的传统。

学生被录取到学院报到时,院方就为其指定一位导师。

导师是学生所选科目领域的学者,负责指导学生的学业和品行,协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指导学生取得学业进步。

有些导师甚至在学生毕业离校后,仍对发展关怀备至。

学生的学习指导员则对其照料的本科生的学术进展负责,并对与其学习科目有关的问题提出忠告。

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探究性学习也有很大的发展,呈现出多种模式。

除了“苏格拉底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传统模式外,还有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课题的学习、低年级讨论课、探究性课程等。

2、国内部分研究型大学的本科教育探索与实践

实施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

为培养学生具有多学科思维方式,促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研究型大学对本科生实施了通识教育,国内很多高校也制订了各具特色的相关计划来推行通识教育如“知识补习计划”、“公民教养计划”、“大学导航计划”和“学生拓展计划”,使学生对人文博雅素养、学习能力和科学精神、领袖气质等形成较深刻的认识,并接受较充分的锻炼培养。

  注重(贯通)本硕博统筹培养模式。

为提高办学的质量和效益,优化培养过程,国内一些著名的研究型大学积极进行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比如清华大学从1996年起,在所有工科类专业实施“本科-硕士研究生统筹培养模式”。

理科、经济、管理、人文社科和法学等专业实行“4年本科+2年硕士”的培养模式。

此外,还按照学科专业交叉的原则,分流培养第二学士学位的复合型人才。

强调分段式培养。

该模式主要是加强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以增强学生自学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例如北大坚持“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教改方针,针对各专业的特点制定教学计划。

第二部分四川大学本科教育的现状

(以下话以前是对专家,应改为针对教职工,三校本科教育的经验,历届校领导和校职工奋斗的结果。

三校各具有优势和办学传统,如何弘扬和发挥,如何发挥四个优势,基础优势,多学科优势,名师优势,写此振奋全校教职工精神,写不足,找差距,制定下一步的工作目标,引导师生向此努力。

四川大学在110年的历史传承与时代交替中,积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蕴,以勇立潮头的进取精神,海纳百川的包容胸怀,崇尚学术的治学风范和服务社会的价值取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办学传统。

四川大学历来重视本科教育,以勇立潮头之气魄,提出了引领时代潮流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

第一,明确提出了建设中国一流研究型综合大学的总体发展战略目标,提出了“以人为本、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确立了本科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学校发展的目标科学,办学理念先进,办学定位准确,办学思路清晰。

第二,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明确步骤得当,措施有力效果显著。

第三,多次组织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第四,高度重视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523实验室工程”建设项目,加大了对基础教学实验室和全校教育教学公共设施的建设力度,为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和水平提供了有力地支撑。

第五,本科专业门类齐全,布局结构科学合理。

第六,教学制度健全,教学管理规范。

第七,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学风和校风建设。

四川大学已经形成两大鲜明的办学特色:

一、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积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蕴。

学校将“勇立潮头、海纳百川、崇尚学术、服务社会”的川大精神贯穿于育人的各个环节,以富有人文精神的课程体系引导学生,以博大的中华传统文化熏陶学生,以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感染学生。

二、充分发挥多学科优势,推进教学科研紧密结合,积极拓展国际化教育,构建了三个层次的平台,在探索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上卓有成效。

对照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的主要特征和要求,我校的本科教育教学还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研究型大学的本科教育体系尚待完善。

1、在教育思想观念上,精英教育和通识教育理念需要形成更广泛的共识,得到全校教职员工的普遍认同。

(建议删除此段,应具体谈实际中存在的不足)

2、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师资队伍整体实力尚待进一步提升;名师、大师在本科教育中的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青年教师队伍和实验教学队伍的培养亟待加强;对教师的上岗条件和课堂教学的准入机制与退出机制不够完善;现有师资队伍中缺乏提高自身水平和能力的压力和动力。

3、在科研促进教学上,科研资源对本科教学的支撑作用不够。

缺乏教学与研究结合的激励措施;课题与课程结合不够、教学团队与科研团队结合不够;各级各类实验室特别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中心、“985”工程平台与基地还未充分为培养本科创新人才服务。

4、在学科融合上,多学科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学科交叉融合程度不够,缺乏有效的跨学科协调机制;多学科交叉共建的专业数量偏少。

5、在教学方式上,重单向的知识传授,师生互动不够。

教学方法研究未得到应有重视,教师缺乏积极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主动性;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不足。

6、在研究生教育与本科教育的衔接上,缺乏有机衔接机制。

缺乏研究生课程向本科生开放的激励措施;本硕博连读机制有待完善。

7、在管理体制上,从科研教学型的管理模式向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管理模式的转型才刚起步;校院两级管理模式尚未有效落实;基层教学组织不够健全;系主任、教研室主任的上岗条件和岗位责任不够明确。

8、具有显示度的核心指标还存在较大差距(见附表1-1)。

李:

目的构建体系,要体现几个转变,才能实现这个体系。

应突出为什么要搞此体系,目前体系才初步形成,但人才培养模式、等还存在原有模式上,而是通过系统的构建此体系。

包括从几个方面才能实现这个体系。

有许多鲜明的观念未提出,并向师生宣传,否则,无法实施。

如研究性学习国外有一整套的系统东西,在体系中应统筹考虑。

又如教与学的要求,应表述为研究型大学应该是,应该是,才具有震力。

应有目标、途径、教应是什么,学应是什么,

第三部分四川大学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综合分析国内外著名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和特色,可以归纳出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的发展趋势如下:

(特征和要求)

1、强调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交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与培养社会责任感相统一;

2、强调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科研促进教学;

3、强调学校著名的教师、学者以及一流实验室都应该为培养本科生服务,实现资源的共享;

4、强调本科教育的中心地位,以及与研究生教育的有机衔接;

5、注重研究性教学和学习,推行知识传授与探索相结合,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并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创造力为目标的教学方式;

6、强调建立跨学科、文理渗透和以探究为基础的综合性课程体系;

7、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知识和全球意识,赋予本科生培养目标以鲜明的国际化内涵,加强本科生培养的国际交流。

为适应全球一体化趋势,抓住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机遇,迎接时代的挑战,推进学校由科研教学型大学向研究型大学转型,缩小与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差距,实现学校的奋斗目标,以《四川大学本科教学“412”质量工程及实施纲要》为基础,通过进一步总结和创新,学校提出了构建具有四川大学特色的研究型大学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以人为本,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针对学校本科教育教学的现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借鉴国内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经验,学校本科人才培养的指导方针是:

“精英教育、质量为本、科教结合、鼓励交叉”。

1、精英教育

坚持精英教育理念不动摇,以实施精英教育、培养创新人才为己任,造就英才,引领社会。

精英教育不是培养少数精英人才,而是实施精英教育的过程,让全体学生在培养过程中接受高水平的优质教育,提高素质、培养能力、增强智慧,使之具有成长为国家栋梁和社会精英的潜质。

(多写两句,充实一下)

2、质量为本

质量就是岗位,质量就是生命。

牢固确立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牢固确立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牢固确立教学工作在高等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正确处理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关系,自觉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以更多的精力、更大的财力进一步加强教学工作,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质量为本如何为本法,将科研资源体现在本科教学上,体现在学生创新上,主要谈主要做法。

李:

3、4可概括在一起,另提出一个管理上概括性的东西,从管理上谈指导思想,但谢认以为以上几句话可,但表述太笼统)。

3、科教结合

本科教育是研究型大学的重要基础,是教学和研究结合的统一体。

大力推进教学和研究紧密结合,形成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密切结合的有效机制,把科学研究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把培养创新人才作为增强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学校科研强势和创新资源。

以高水平研究保证本科生培养的质量,以高质量的教育促进创新能力的持续提高。

4、鼓励交叉

多学科交叉融合是新兴学科的生长点、优势学科的发展点、重大创新的突破点,更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优质资源和重要基础。

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多学科的综合优势和特色,建立具有高度灵活性和适应性的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支持交叉学科课程和团队(此处好,有一些具体大举措,上面也按照此写法,主要表述为鼓励、支持、促进什么、引导什么等等)——,也就是谢提出的主要思路和方向性的东西如四个交叉(专业、课程、团队),促进创新人才培养。

  二、培养方略

1、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扎实的专业知识、强烈的创新意识、宽广的国际视野的国家栋梁和社会精英。

2、培养体系:

一条主线,两个渠道,三个层次,四种途径

一条主线:

学校以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为主线,并将其贯穿于本科教育教学全过程。

使四川大学培养的学生多一些人文知识、人文素养、人文精神和人文境界;具有健全的人格、独立的个性、健康的心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仅关心自己,更要关心别人,不仅关注自己,更要关注社会;成为有知识,有文化,有智慧,有责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两个渠道:

坚持人才培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人才培养与生产实际相结合。

坚持课内与课外两个渠道相结合,既关注学生知识学习、能力培养、素质提高的课内渠道;又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外渠道。

三个层次:

以吴玉章学院和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为龙头,面向优秀学生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以交叉专业、双专业、辅修专业、跨专业修课为平台,面向学有余力的学生实施复合型人才培养;面向全体本科生实施创新人才培养。

四种途径:

以深厚的人文底蕴强化人才培养,以多学科综合优势推进人才培养,以科学研究的强势带动人才培养,以国际优质教育资源提升人才培养。

3、培养原则:

分类指导,个性培养,注重创新,面向世界。

分类指导:

根据我校学科门类齐全、学院分别为定位研究型、科研教学型、教学科研型的特点,在人才培养上进行分类指导,制定出符合学科规律、适应社会需要、促进个性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

个性培养:

完善学分制教学管理平台,实施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灵活专业方向,进一步加大导师制的力度,实行学分制指导教师与学术指导教师相结合,以吴玉章学院和各级人才培养基地为平台进一步扩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受益面。

注重创新:

开展探究式、研究性教学方法改革,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促进教学与科研结合,采取积极措施鼓励学生以各种形式进入科研实验室或课题组进行科学实验与研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面向世界:

把学校的人才培养真正融入到世界一流大学的竞争体系中去,把国际上先进的教育观念和优质教育资源融合到学校的本科教育中,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

积极开拓和国外高水平大学的合作办学的新模式,让广大学生在校期间有进行国际交流或学习国际知识的经历。

4、培养模式:

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培养

形成以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培养为主,以跨学科和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本硕或本硕博连读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国际联合培养模式、校企(校研、科研院所)联合培养模式等为补充多元人才培养模式。

三、建设目标

总体目标:

建成以“一条主线、两大渠道、三个层次、四条途径”为核心的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具体目标:

1、建立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包括:

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跨学科、跨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本硕或本硕博连读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国际联合培养模式;校企、校研(学院与科研院所)联合培养模式等。

2、形成研究型大学本科课程体系。

包括:

形成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国家、省、校、院四级精品课程体系,建设研究性课程、跨学科课程,建设基于校园网的课程中心和立体化教材数字化资源共享平台。

3、完善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长效机制。

包括:

教师引进选留的教学考察机制,教师承担本科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的培训与分流,教学团队建设,名师培养等。

4、建立科研促进教学的长效机制。

包括:

教学团队与科研团队结合、课程与课题结合机制;多种形式的本科生导师制;研究生助教制度;教师科研项目接受本科生进行科研训练的计划等。

5、完善校、院、系教学管理体系,实现教学管理重心下移。

包括:

系(教研室)组织建设;系(教研室)主任的任职资格和责任;人才培养过程管理以学院为重心等。

6、形成比较稳定的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保障体系。

包括:

学生选拔淘汰机制(招生、考试、评优、推免、预警、淘汰),教学过程监控体系(专业评估,课程评估,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目标考核机制,人才培养质量反馈体系等。

7、提升本科教学管理水平,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有效保障。

8、加一条教学方法。

强调教学团队单列一点。

8、取得具有标志性的国家级教学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