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支架模板计算书.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73502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335.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框架支架模板计算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框架支架模板计算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框架支架模板计算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框架支架模板计算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框架支架模板计算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框架支架模板计算书.docx

《框架支架模板计算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框架支架模板计算书.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框架支架模板计算书.docx

框架支架模板计算书

 

2#桥框架支架模板计算书

一、工程概况

(一)工程简介

2#框架桥起止里程桩号:

K0+870-K1+760,地面以上结构层数为2/11.5m,其中A1-A34轴因受排污干管影响,框架结构层数设计为一层,地面标高为185,楼面板为195平台,其余均为二层结构。

墙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楼面板混凝土强度等级:

189楼板厚120mm强度等级C30,195结构顶板楼面板厚均为2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40,后浇带宽800mm,共26段,其中A1-A34轴现浇楼板跨排污干管,排污干管高、宽分别为2*2.6m。

(二)支架模板布置情况

本工程支架搭设均采用外径Φ48mm,壁厚3.5mm的碗扣式满堂支架,碗扣式钢管必须满足《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标准》〔JGJ166-2008〕的要求。

由于A1-A34轴横跨排污干管采用搭设门洞支架的方式,门洞宽度设置为3.5m,因现浇楼板厚度为120mm、200mm,厚度较薄,采用钢管支架搭设。

现浇楼板厚120mm支架采用1200*1200*1200mm;现浇楼板厚200mm支架采用9000*9000*1200mm。

框架底模全部采用面板规格1220×2440×12mm竹胶板,底模下方搁置50×100mm背肋方木,间距300mm。

(三)支架基础下地质情况

经地勘资料查得,本场地及周边岩层分布连续,不存在断层、构造破碎带,未见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场地整体稳定。

(四)地基要求压实处理,浇注10cm厚C20混凝土。

支架现浇地形起伏较大,需将边坡设置成60×80cm、60×60cm的梯步台阶,立杆距离台阶边缘距离宜大于50cm,台阶相邻高差小于1米,用10cm厚C20混凝土浇筑。

地基承载力要求详见计算书。

二、900*900*1200mm195结构顶板支架与模板设计计算书

(一)荷载计算

1.荷载分析

(1)根据框架的结构特点,在施工过程中将涉及到以下荷载形式:

q1—框架自重荷载,由于框架采用C40钢筋砼结构,综合考虑密度取2600kg/m3。

q2—框架内模、底模、内模支撑及外模支撑荷载,按均布荷载计算,取q2=1.0kPa。

q3—施工人员、施工材料和机具荷载,按均布荷载计算,当计算模板及其下肋条时取2.5kPa;当计算肋条下的梁时取1.5kPa;当计算支架立柱及其他承载构件时取1.0kPa。

q4—振捣砼产生的荷载,对底板取2.0kPa,对侧板取4.0kPa。

q5—新浇砼对侧模的压力。

q6—倾倒砼时冲击产生的水平荷载,取2.0kPa。

q7—支架自重,经计算支架在均高10m及不同布置形式下其自重如表所示:

满堂支架自重

立杆横桥向间距×立杆纵桥向间距×横杆步距

支架自重q7的计算值(kPa)

900mm×900mm×1200mm

2.模板、支架设计计算荷载组合

模板结构名称

荷载组合

强度计算

刚度验算

底模及支架系统计算

⑴+⑵+⑶+⑷+⑺

⑴+⑵+⑺

侧模计算

⑷+⑸

荷载分项系数

计算模板及支架的荷载设计值,采用荷载标准值乘以相应荷载分项系数:

(1)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当其效应对结构不利时,对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1.2,对由永久荷载控制的组合,应取1.35;当其效应对结构有利时,取1.0,对结构的倾覆、滑移验算取0.9。

本工程取1.2。

(2)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取1.4。

计算构件变形(挠度)时的荷载设计值,各类荷载分项系数,均取1.0。

荷载分项系数

序号

荷载类别

γi

1

模板、拱架、支架、脚手架等自重

2

新浇钢筋砼自重

3

施工人员及施工机具运输或堆放的荷载

4

振捣砼时产生的荷载

5

倾倒砼时产生的水平荷载

3.框架支架计算

(1)框架自重——q1计算

框架结构特点均布荷载:

q1=W/B=Rc*A/B=26KN/m32

(2)新浇砼对侧模的压力——q5计算

因混凝土高度只有20cm,侧压力忽略不计。

4.支架结构验算

碗扣式钢管脚手架与支撑和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与支架一样,同属于杆式结构,以立杆承受竖向荷载作用为主,但碗扣式由于立杆和横杆间为轴心相接,且横杆的“├”型插头被立杆的上、下碗扣紧固,对立杆受压后的侧向变形具有较强的约束能力,因而碗扣式钢管脚手架稳定承载能力显著高于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一般高出20%以上〕。

本工程框架支架按Φ48×3.5mm钢管扣件架进行立杆内力计算,计算结果同样也适用于WDJ多功能碗扣式钢管脚手架,且偏于安全。

根据《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标准》(JGJ166-2008)表5.1.6、7〔P15〕查得外径Φ48mm,t=3.5mm碗扣式钢管相关参数:

截面积A=489mm2,惯性矩I=121900mm4,

截面模量W=5080mm3,回转半径i=15.8mm。

 

框架结构二层平台断面示意图

A1-A34轴一层平台断面示意图

注:

189平台楼板厚120mm,顶板195平台现浇楼板厚200mm

框架横断面图

5.顶板195平台现浇楼板框架支架验算

碗扣式支架体系采用900×900×1200mm的布置结构,如图:

 

模板横向布置示意图

模板纵向布置示意图

(1)立杆轴向力验算

根据立杆的设计允许荷载,当横杆间距为60cm〔<1m〕,路桥施工计算手册中表13-5(P438)N。

根据《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标准》(P17)立杆实际承受的荷载为:

N=1.2(NG1k+NG2k)+0.9×1.4ΣNQk(组合风荷载时);

NG1k—现浇混凝土结构自重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kN)。

根据框架横梁和变截面交接处均布荷载q1max=44.2kPa。

NG2k—模板、支架构配件自重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kN)。

ΣNQk—施工荷载产生的轴向力(kN)。

于是,有:

NG1k=××q1=××=kN,

NG2k=××(q2+q7)=××(1.0+)=kN,

ΣNQk=××(q3+q4)=×(1.0+2.0)=kN;

则:

N=1.2(NG1k+NG2k)+0.9×1.4ΣNQk=1.2×(+)+0.9×1.4×=

所以在框架现浇楼板范围内,按最不利立杆单肢竖向承载力验算满足要求。

(2)立杆稳定性验算

根据《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标准》(P17)有关模板支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Nw/φA+0.9MW/W≤f。

Nw—单支立杆轴向力(kN),钢管所受垂直荷载,按N=1.2(NG1k+NG2k)+0.9×1.4ΣNQk(组合风荷载时),同前计算所得。

f—钢材抗压强度设计值。

《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标准》(P15)表5.1.6,Q235A级钢材抗拉、抗压和抗弯强度设计值f=205N/mm2=205MPa。

A—Φ48mm×3.5㎜钢管截面积A=489mm2。

φ—轴心受压杆件稳定系数,根据长细比λ查表即可求得φ。

i—截面回转半径,查《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标准》(P15)表5.1.7钢管截面特性,i=15.8㎜。

l0—立杆计算长度(m)。

根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标准》(P17)5.3.3条规定:

立杆计算长度l0=kμh=1.155×1.7×1.2=2.36m=2360mm。

k—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取值1.155。

μ—脚手架单杆计算长度系数,取值1.7。

h—横杆步距,取值1.2m。

长细比λ=l0/i=2360/15.8=149,参照《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标准》(P44)查附录E得φ=0.312。

MW—计算立杆段有风荷载设计值产生的弯距:

MW=0.9×1.4×Wk×La×h2/10。

Wk=0.7μz×us×w0。

查《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标准》(P13)公式4.3.1。

μ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参考《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标准》(P42)附录D表D.0.1,按照离地面高度11m,地面粗糙度类型为B类,得uz=1.00。

us—风荷载体型系数,查《建筑结构荷载标准》(P17)表7.3.1,第36项,得:

us=1.2。

w0—基本风压,查《建筑结构荷载标准2〔重现期按50年〕。

2。

La—立杆纵距0.6m。

故:

MW=0.9×1.4×Wk×La×h2/10=0.9×1.4×0.336×0.6×1.22/10=0.037kN•m。

W—截面模量查表得W=5.08cm3。

W/W=×103/(0.312×489)+0.9×0.037×106/(5.08×103)

=106N/mm2≤f=205N/mm2。

计算结果说明考虑风荷载的作用,支架是安全稳定的。

(3)满堂支架整体抗倾覆稳定验算

依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标准》(P22)第5.2.8要求支架在自重和风荷载作用下时,抗倾覆稳定系数不得小于1.3。

k0=稳定力矩/倾覆力矩=y×Ni/ΣMw

按照结构最不利位置验算原则,选取框架跨中18m截面空心段120cm×120cm×120cm跨中支架验算全桥支架抗倾覆能力:

支架搭设宽度L=桥宽+作业平台〔两边〕=16+1.0=17m,支架搭设高度按10m;

支架纵向N横=17m/m+1≈20排;

支架横向N纵=36m/m+1≈41排;

顶托TC60共需要20×41=820个;

立杆需要20×41×10m=8200m;

纵向横杆需要20×10/1.2×36m=6000m;

横向横杆需要41×10/1.2×17m=5808m;

故:

顶托TC60总重为:

820t;

钢管总重(8200+6000+5808t;

故Ni=(6.81+kN;

稳定力矩=y×Ni=18×=14769kN•m;

依据以上对风荷载计算Wk=0.7uz×us×w0=0.7×1×1.2×0.4=0.336kN/m2;

跨中18m共受力为:

q=0.336×10×18=kN;

倾覆力矩=×10/2=kN•m;

k0=稳定力矩/倾覆力矩=14769/=>1.3。

最不利处架体抗倾覆稳定计算安全系数较大,完全满足要求,故设计方案中全桥支架抗倾覆稳定性满足要求。

(4)立杆底座及地基承载力计算

1立杆承受荷载验算

间距为900×900mm布置立杆时,每根立杆上荷载由前面计算为:

N=1.2(NG1k+NG2k)+0.9×1.4ΣNQk=1.2×(+)+0.9×1.4×=

2立杆底托验算

立杆底托验算公式:

N≤Rd。

通过上述立杆承受荷载计算,N=kN。

底托承载力(抗压)设计值,一般取Rd=40kN;

得:

kN<40kN,立杆底托承载力满足要求。

3立杆地基承载力验算

立杆地基承载力验算:

N/Ad≤fg=kc·fgk

式中:

N—脚手架立杆传至基础顶面轴心力设计值;

Ad—立杆底座面积,Ad=10cm×10cm=100cm2;

kc-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回填土、碎石土、砂土取0.4,粘土原状土取0.5,岩石、砼取1.0。

本工程取砼基础系数为1.0。

按照最不利荷载考虑,立杆底座下砼基础承载力:

N/Ad=/0.01=MPa<[fcd]=6.90MPa,底座下砼基础承载力满足要求。

底托坐落在10cm厚C20砼层上,之间采用中砂找平、垫实;按照力传递面积计算:

A为基础地面面积m2,由立杆底座按各层结构〔砼、砾石砂、灰土〕的扩散角传至地基土面层的所包括的面积,砼扩散角按45°计算,其他材料按30°计算。

A=(2×0.1×tg45°+0.1)2=0.09m2;

按照最不利荷载考虑,地基承载力必须满足:

N/Ad=/0.09=171kPa。

支架搭设前先用挖掘机清理平整场地,压实的地基基础再浇筑一层10cm厚的C20混凝土以方便支架的搭设及稳定。

6.模板体系验算

(1)框架底模下顺桥向方木验算

本施工方案中框架底模底面横桥向采用100×100mm方木,方木间距9000mm,顺桥向50×100mm,方木顺桥向跨度按L=300mm进行受力计算。

将方木简化为如下列图所示的简支结构。

墩顶实心截面段q1=kPa,100×100mm方木横桥向跨度均为1200mm。

现场材料为松木,按木材种类A-3类计算,查《路桥施工计算手册》(P805)顺纹受压及承压应力[σw]=12MPa;弯曲剪应力[δτ]=1.9MPa;弹性模量E=9000MPa;

1抗弯强度验算:

线荷载q=[1.2×(q1+q2)+1.4×(q3+q4)]l=[1.2×(+1.0)+1.4×(2.5+2)]×=kN/m,

Mmax=ql2/8=×2/8=kN•m,

50×100mm方木截面模量W=bh2/6=50×1002/6=83334mm3,

σ=Mmax/W=0.415*106/83334=MPa<[σw]=12MPa;强度满足要求。

2抗剪强度验算:

Vmax=ql/2=×=kN,

δτ=(3/2)Vmax/A=(3/2)××103/(100×100)=MPa<[δτ]=1.9MPa;

抗剪强度满足要求。

3刚度验算:

线荷载q=1.2×(+1)×=kN/m,

50×100mm方木,弹性模量E=9000MPa,

惯性矩I=bh3/12=50×1003/12=4166667mm4;

挠度f=5×ql4/(384EI)=5××9004/(384×9000×4166667)=

mm<[f]=1200/400=mm;刚度满足要求。

(2)立杆顶托上横桥向方木验算

方案中顶托上横桥向全部采用100×100mm方木,横桥向跨度l=900mm进行验算。

1 框架梁板范围内(顺桥向方木跨度300mm,横桥向方木跨度900mm)

立杆顶托上横桥向方木选取100×100mm规格,取荷载最不利布置进行计算:

 

横桥向计算示意图

P为顺桥向50×100mm方木下传的集中荷载:

P=[1.2×(+1)+1.4×(1.5+2)]×0.3×+1.2×4×0.1×0.1×

=kN

 

抗弯强度验算(见《路桥施工计算手册》P741):

Mmax=P/l(2c+b)a=/×(2×0.15+0.6)×0.3=kN•m,

100×100mm方木截面模量W=bh2/6=100×1002/6=166667mm3;

σ=Mmax/W=×106/166667=MPa<[σw]=12MPa;强度满足要求。

 

②抗剪强度验算:

Vmax=P/l×(2a+b)=/×(2×0.15+0.3)=kN,

δτ=(3/2)Vmax/A=(3/2)××103/(100×100)=Mpa<[δτ]=1.9MPa;

抗剪强度满足要求。

 

③刚度验算:

本方案中挠度按简支梁跨中受集中力模型计算,如下图:

P=1.2×(+1)×0.3×+1.2×5×0.1×0.1×=kN,

fmax=3pl3/48EI=3××103×900×900×900/(48×9000×8333333)mm<900/400=mm;刚度满足要求。

通过以上截面最大荷载演算得知,横桥向采用10cm×10cm能够满足施工要求。

(3)底模板验算

框架底模全部采用面板规格1220×2440×12mm竹胶板,底模下方搁置50×100mm背肋方木,中到中间距300mm,面板按三跨连续梁计算。

现取各种布置情况下最不利荷载位置进行受力分析,即q1=kPa最大进行计算,受力结构简化如下:

 

现选取1m宽底模进行计算。

①抗弯强度验算:

N=1.2(NG1k+NG2k)+0.9×1.4ΣNQk=1.2×(+)+0.9×1.4×1.62=kN

查《路桥施工计算手册》〔P763〕附表2-9,得:

Mmax=0.1ql2=0.1××0.32=0.11kN•m,

12mm竹胶板截面模量W=bh2/6=1000×122/6=24000mm3,

查《桥梁施工常用数据手册》P287竹胶板最小静曲强度[σ]=50MPa

σ=Mmax/W=111000/24000=MPa<[σ]=50MPa,底模强度满足要求。

②刚度验算:

线荷载q=1.2×(+1)×1=kN/m,

竹胶板背楞50×100方木,面板净跨径为250mm,

竹胶板弹性模量E=4000MPa,

惯性矩I=bh3/12=1000×123/12=144000mm4,

查《路桥施工计算手册》〔P762〕:

最大挠度系数0.677;

挠度f=0.677×ql4/(100EI)=0.677××2504/(100×4000×144000)

=mm<[f]=300/400=0.75mm;

模板刚度满足要求。

(4)排污干管通道设置

框架A1-A30轴跨排污干管门洞支架采用碗扣支架,框架自重相对较轻。

对支架进行设计,立杆横杆间距30cm,纵向间距90cm,支架顶端设15×15cm方木分配横梁,上方设置单根I20b工字钢分配纵梁,横梁上设I28b@120cm的工字钢作为横向承重梁,I25b型的工字钢上纵向设置5*10cm方木作为分配梁、间距30cm,分配梁外满铺5cm厚木板作为安全防护。

门洞跨度为米,净高3.5米。

基础设置高0.3米,宽1.5米C20混凝土基础,长度按排污干管纵向长度加0.5m。

框架断面均布荷载:

取1.2的安全系数,则q1=×1.2=kPa

1横向单根工字钢强度、挠度检算

单位长度上的荷载为:

q=(q1+q2+q3+q4+q7)×b=(+1.0+1.0+2+2.5)×=kN/m

跨中最大弯距为:

2kN/m

支点处最大剪力设计值:

Vmax=

初选截面:

梁所需要的截面抵抗矩为:

W=Max/σ=30.4/145*1000=209cm3查《桥涵计算手册》得查《桥涵计算手册》得I25b:

3,截面惯性矩I=5278cm42。

Wx=cm3=4×105mm3

cm

=10.5mm(查表d得〕

I25b自重为0.42KN/m(查桥涵手册)

I25b自重产生弯距为2kN/m

总弯距Mx=+=KN·m弯距正应力为σ=Mx/WX=31.5/0.5351=59<1.3*145Mpa=188MPa〔〕

支点处剪力为:

Qx=+0.42×=KN

为腹板板厚度

=mm

max=δMpa<1.3×85Mpa(1.3为容许应力增大值)

横向工字钢跨中挠度验算

I25b单位长度上的荷载标准值为:

q=+0.42=12KN/mf=5ql44/384*210000000*0.00007481=0.01mm<5600/600=9mm

I25b刚度满足要求,所以采用I25b。

2纵向单根工字钢强度、挠度检算

跨中最大弯距为:

2kN/m

支点处最大剪力设计值:

Vmax=

初选截面:

梁所需要的截面抵抗矩为:

W=Max/σ=20.35/145*1000=140cm3

I20b自重产生弯距为2kN/m

总弯距Mx=+=KN·m弯距正应力为σ=Mx/WX=2.1/0.25=8.4<1.3*145Mpa=188MPa〔〕

支点处剪力为:

Qx=+0.3305×=KN

为腹板板厚度

=9mm

max=δMpa<1.3×85Mpa(1.3为容许应力增大值)

纵向工字钢跨中挠度验算:

I20b单位长度上的荷载标准值为:

q=+0.3305=KN/mf=5ql442

I20b刚度满足要求,所以采用I20b。

3立杆顶托横桥向方木强度、挠度验算

顶托上横桥向全部采用100×100mm方木,横桥向跨度l=300mm进行验算。

跨中最大弯距为:

Max=ql22kN/m

100×100mm方木截面模量W=bh2/6=100×1002/6=166667mm3;

σ=Mmax/W=2×106/<[σw]=12MPa;强度满足要求。

按最不利荷载单跨受力计算q=5ql4/384EIx=5*20.4*3004/384*9000*8333333

4支架受力计算

立杆轴向力验算

根据立杆的设计允许荷载,当横杆间距为90cm〔<1m〕,路桥施工计算手册中表13-5(P438)N。

根据《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标准》(P17)立杆实际承受的荷载为:

N=1.2(NG1k+NG2k)+0.9×1.4ΣNQk(组合风荷载时);

NG1k—现浇混凝土结构自重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kN)。

根据框架均布荷载q1x=kPa。

最不利荷载按变化段最大断面计算,框架荷载每0.9m11.5*5.2m=59.8KPa

NG2k—模板、支架构配件自重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kN)。

NG2k=(q2+q7)*3=(1.0+0.92*2+0.4786*2)*3=kN,

ΣNQk—施工荷载产生的轴向力(kN)。

ΣNQk=(q3+q4)=(1.0+2.0)*3=6kN;

则:

N=1.2(NG1k+NG2k)+0.9×1.4ΣNQk=1.2×(+)+0.9×1.4×6=93kN

实际支架受力由双排支架受力,按最不利计算按单排力杆计算,则单肢立杆,单肢立杆排数、间距、竖向承载力满足要求。

所以在框架现浇楼板范围内,立杆单肢竖向承载力验算满足要求,支架是安全稳定的。

5立杆地基承载力计算

立杆地基承载力验算

立杆地基承载力验算:

N/Ad≤fg=kc·fgk

式中:

N—脚手架立杆传至基础顶面轴心力设计值;

Ad—立杆底座面积,Ad=10cm×10cm=100cm2;

kc-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回填土、碎石土、砂土取0.4,粘土原状土取0.5,岩石、砼取1.0。

本工程取砼基础系数为1.0。

按照最不利荷载考虑,立杆底座下砼基础承载力:

N/Ad=/0.01=MPa<[fcd]=6.90MPa,底座下砼基础承载力满足要求。

底托坐落在10cm厚C20砼层上,之间采用中砂找平、垫实;按照力传递面积计算:

A为基础地面面积m2,由立杆底座按各层结构〔砼、砾石砂、灰土〕的扩散角传至地基土面层的所包括的面积,砼扩散角按45°计算,其他材料按30°计算。

A=(2×0.1×tg45°+0.1)2=m2;

按照最不利荷载考虑,地基承载力必须满足:

N/Ad=/0.09=130kPa.

三、1200*1200*1200mm(189)结构平台支架与模板设计计算书

(一)荷载计算

1.荷载分析

1)根据框架的结构特点,在施工过程中将涉及到以下荷载形式:

2)q1—框架自重荷载,由于框架采用C40钢筋砼结构,综合考虑密度取2600kg/m3。

3)q2—框架内模、底模、内模支撑及外模支撑荷载,按均布荷载计算,取q2=1.0kPa。

4)q3—施工人员、施工材料和机具荷载,按均布荷载计算,当计算模板及其下肋条时取2.5kPa;当计算肋条下的梁时取1.5kPa;当计算支架立柱及其他承载构件时取1.0kPa。

5)q4—振捣砼产生的荷载,对底板取2.0kPa,对侧板取4.0kPa。

6)q5—新浇砼对侧模的压力。

7)q6—倾倒砼时冲击产生的水平荷载,取2.0kPa。

8)q7—支架自重,经计算支架在均高10m及不同布置形式下其自重如表所示:

满堂支架自重

立杆横桥向间距×立杆纵桥向间距×横杆步距

支架自重q7的计算值(kPa)

1200mm×1200mm×1200mm

2.荷载组合

模板、支架设计计算荷载组合

模板结构名称

荷载组合

强度计算

刚度验算

底模及支架系统计算

⑴+⑵+⑶+⑷+⑺

⑴+⑵+⑺

侧模计算

⑷+⑸

3.荷载分项系数

计算模板及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