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十卷.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71170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3.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十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十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十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十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十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十卷.docx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十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十卷.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十卷.docx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十卷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十卷A面

没有一个人不经过无量阿僧祗劫的,这根本无法算,所有的人都是这样,所以单单时间长没有用。

什么啊?

他长时的修习,这个修习,那真苦了!

我们为了确实体会到这个情况起见,今天叫你多做一点,你受不了不愿意;叫你少吃一点,你受不了不愿意;叫你委屈一点你不愿意。

现在什么样的苦事都我来担,什么样的好事都送给人家,受尽种种的委屈都我来,不容易吧?

不容易!

叫我们在这地方受他一天都不容易,一年都受不了,他是无量阿僧祗劫!

不但是一个人,还有很多人。

佛在这个整个团体当中成佛的时候,譬如我们佛出世,单单一个佛没用,还要这么多菩萨弟子。

那些人每一个人都是经过这样的修习,那个时候,自他圆满的时候,佛才应世出现,这个难,极难,太难了!

我们现在,乃至稍微辛辛苦苦挖宝,挖到一个金钢石,觉得宝贝得不得了,比之金钢石,那个佛算起来,那个金钢石简直垃圾都不值!

三千大千世界送给你,都绝对不能比,这样的难!

然后呢佛固然难,法也是如此,实际上法比佛更难。

为什么?

佛出世佛说的清清楚楚,说的很多法,他跟阿难说,地上挖了一点土,说阿难哪,你看我爪上的土多还是地上土多啊?

当然地上土多。

佛说我说的法只是爪上那么一点点,我没有说的法地上那么多,这个法,这样难得!

所以他时间又长又这么的难得,更重要的因为他能够真正解决问题,所以珍贵极了!

这法有什么好处?

【“时时增长俱生慧故,作眼目想。

”】

第二个。

这样难得的东西,能够增长我们的俱生慧。

这个俱生慧有几种不同的解释,我现在这地方只用一种说明。

什么叫俱生慧?

与生俱来的,为什么是与生俱来的?

就是我宿生的福智资粮所集聚的。

这个相对什么呢?

相当于这个闻所得的慧跟修证所得的慧,我宿生有这个智慧,福智资粮智慧遇见善知识而听闻,然后这一生增长,不但听闻了增长,如理修证,就这样。

那么这个俱生的智慧是宿生来的,这个宿生的智慧而所以能够增长的话都要靠什么?

靠这一生听闻佛法。

所以听闻佛法是能够增长这个东西,而究竟圆满解决问题。

所以他像眼目一样。

【“由其所授智慧眼目能见如所有性,及尽所有性故,作光明想。

”】

他这么一说的话我们增长的干什么啊?

他的目的始终要把握住,不是说我懂了,然后我说给别人听,我名气很大赚钱很多,不是不是,完全不是!

戏论!

而是说由于了解了这个东西,能够得到这两样东西,如所有性、尽所有性,一个是正知,一个是遍知,那两个究竟圆满就是佛陀。

这个东西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

所以这个东西,不但是自己的眼睛,而且是外面的光明,这是第三个。

这个东西有什么好处?

【“于究竟时能与涅槃菩提果故,作大胜利想。

”】

这个东西到最后的话,给你涅槃菩提果。

这个才是最殊胜,这个大是绝对无与相比的殊胜利益。

你所有的一切恶断尽,一切的德圆满,这样好处!

那么说这个好处虽然好,可是以后啊?

妙了!

以后固然好,有这样的究竟圆满,眼前就见效。

【“现在亦能得彼二之因”】

得到这个菩提涅槃,一个是断德,一个是智德,这两个是究竟的果位,眼前就可以得到。

实际上如果眼前得不到,究竟决定得不到,为什么?

眼前是因,请问你没有种下这个因,能得到果吗?

所以我们现在常常说,讲一个问题,人家说这个是菩萨境界,这个是圣人境界,我们常常会这样好像要求我太高啦!

这是一个错误的概念,我自己当初就是从这个地方过来的。

我自己又想起我的善知识,以前常常用这个勉励、要求我。

我心里面常常想,法师讲的,我还是一个凡夫,我还是一个凡夫啊!

有一次他就跟我说,正因为凡夫所以才跟你讲,那你圣人我还跟你讲什么?

我磕你的头向你学,你讲给我听啦!

我抓抓头想,对呀!

但是这个问题还是弄不清楚。

听完了回来想一想,我还是凡夫还是要求太高了,以后慢慢才懂。

说你凡夫才要学,你感到了痛苦,所以要听著佛法净化自己,下这个因,将来才能够步步上升感得透脱痛苦的果,非常清楚。

所以现在我们听了以后总觉得自己,我凡夫,凡夫!

那时候你还没有做已经先打了退堂鼓,先已经把这不行!

不行!

你一打退堂鼓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常常记著,今天不要说别的,叫你到下面去扫个地,大家都坐在这里,叫我扫地,外面太阳这么大,今天双十节人家都放假,我们坐在这里已经很委屈,还要叫我去扫地,你扫个地都不行,你还没有做打了退堂鼓了,这必然结果,这么小的小事情做不成!

你现在说,我要学佛,解救三界一切众生,然后这种心里面,请问你怎么解救法?

往往有这种心情,叫你扫个地不行,跑著去说法可以的!

为什么?

弘法利生!

你自己的心里面真的烦恼都弄不清楚,你能弘法利生吗?

颠倒!

错误啊!

所以这个真正的重要,始终这个概念要把握得住,现在下的因对了,必然感得将来的果,所以懂得了这个,我们眼前很多障碍都可以去掉了。

眼前做一点事你会想,马上给我积聚什么?

福德资粮。

不会说,他不做叫我去做,那个嘴巴翘得这么高,心里面增长的不是智慧是烦恼,然后做了这个行为的话是斗争。

在这里很明白很清楚,所以你真的心理行相一看的话,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佛法真正高明的地方,所以他说现在的两个因|止、观,所以能够得菩提涅槃,一个断德,一个智德的话,这个因就是这个东西。

当然所以能够得止观,前面还要得正知见,得正知见的|戒定慧,归纳起来都在这个止观两个。

这个止观本身不是痛苦的事情,乐,都是千真万确的。

现在我们很遗憾,修学佛法,越修越痛苦,关在山里面,真受不了,这个没有用。

持了戒以后叫你这个也不行,那个也不行,不行!

戒真正的特质是什么?

调伏,调伏你的烦恼。

调伏你的烦恼了,什么呢?

得到清凉,清凉是快乐的,所以叫解脱。

这个尸罗有三个名词,翻成我们中文的调伏、清凉、解脱。

请问你清凉、解脱了还有烦恼吗?

还不快乐吗?

我们现在持了半天戒,觉得我这个戒某人传给我的,这个我慢是那么大,这个东西不相应,不快乐的事情,这个,千真万确的。

你因为能够调伏了,所以你才进一步能够学定慧,戒相应尚且如此了,何况是定,何况是慧呢?

的的确确它每一个地方都有它深厚的内涵,能够使得我们感受到这个跟法相应的乐。

世间的乐有没有?

有!

世间的乐,最后的结果还是会轮回生死的。

所以只有这个乐是无罪,它不讲好的那方面,只讲无罪是有这个原因的。

世间我们今天赚了个钱,眼前是快乐的,对不起两脚一伸不晓得到那里去了,这个有罪的,这要分的很清楚。

所以这必然的情况,就是这样的五个次第。

【“作是思惟,即是思惟听闻胜利。

”】

你能够照著这样去想的话,那么你了解这个好处那来的?

听闻佛法来的,原来听闻佛法有这样的殊胜的利益!

所以现在有很多人说我要去修行;所以不要听闻。

以前我也是这样想,总觉得关起门来修行,现在想想才晓得真懊悔,什么都不懂修习什么呀!

关在山里面刚开始觉得满清静的,关了几天以后自己就关不住了,不晓得怎么办是好!

好一点的人就睡觉,不好一点的人,到外面去乱搞,所以原因就在这里。

你正确的认识了以后,整个情况会彻底改善,这个都靠听闻而来,这第一个。

然后呢我们说有这样的好处,于是你那个时候不会停止在那里,一心要去求善知识,去听闻佛法。

不是马上去听闻,还要有一个条件,前面那个净除了我们的障碍,就是说,如果你没有这个心理状态的话,那个障碍摆在那里。

普通在世间

的学问,物理上面常常说,任何一样东西有一个隋性。

什么叫隋性呢?

譬如说任何一个东西它本来在这里静止的,他就静止,你要叫它推动,要加一点力量。

我们现在这个有情分上也是如此,平常我们的心情就这样,你要改变现状不太容易,这个叫做隋性。

改变这个现状一定要有种力量,物理上的东西你把它推是拉,那么我们心理上的力量靠什么?

就是靠思惟。

等到你思惟了说,这样做有大好处,不这样做有大害处,你会改变,其实这个道理我们很容易了解。

我们在这里蛮好的,就不想动,如果说你发现这个地方很不安又危险,那个力量推著你把你推走;或者说那里有什么特别的好处,你想去,那个力量拉著你去。

那么现在这里也是如此,思惟了这个以后,它会拉著你去听闻佛法,那么你要去听了,那个时候说,前面那个障碍除掉了,你还要为自己准备一点东西。

对法及法师发起承事。

实际上这个里边恭敬的承事,不管所说的法也好,以及法师也好,你要一心恭敬的去承事他。

刚才老比丘这个故事就在这里,他前面来的时候就是觉得这个佛法的好,然后呢他不管什么人,他对佛法本身绝对没有一点轻忽的心情,不管你讲什么,他至诚恭敬的去听,不管谁去讲,他至诚恭敬的听,因为这样,他得到好处。

所以在这个地方我不是说讲法的人一定都是佛,你一定要这样去做。

可是我们要了解我们该怎么做,你能够这样做,好处是你的,这个概念非常重要。

我们现在所以做不到,还是为了我。

所以我这地方不强调无我,我这个地方宁愿讲我,或者对你来说,真正为你自己,这还是最好的办法,千真万确的。

我们不妨把经上面,佛陀告诉我们的这个话,仔细研究下去。

【“如地藏经云:

”】

他都是引经论祖师的语录乃至于实际的说明,要怎么办哪?

【“‘专信恭敬听闻法,不应于彼起毁谤。

于说法师供养者,谓于师起如佛想。

’”】

对法跟法师,要怎么办呢?

专,是专一,全部的精神贯注在这个地方,只有这样,这目的要摆得很清楚。

所以说我们世间念书是求文凭,是要赚钱。

佛法也同样的,要求什么?

要得这个菩提涅槃之果。

全部精神贯注跑到这地方来,不是说我听了法,过两天我也讲这个大法师,也可以讲法。

那不对,这个专一纯一,然后要以净信心,这个时候还要一个恭敬,所以净心当中有恭敬,而另外专,还加恭敬,恭敬有个绝其重要的功效在。

平常我们无始以来都跟著「我”这个行相转,“我”这个东西一定有个慢,一定有个见,一定有个痴,见就是你的见解,然后呢其他的习性,然后呢慢心。

这个东西在的话,什么好东西,佛法一定进不来,所以这个听闻要专、要信、要恭敬,这样去听闻。

那么目前我们要想一下,做到恐怕不大容易,尽自己的能力,你能够多思惟听闻佛法的殊胜的利益的话,那个时候慢慢、慢慢的就可以了,要多思惟。

反过来呢不应于彼起毁谤,千万不要起毁谤,这个事情非常严重,毁谤这件事情非常严重。

你前面已经听不到这么无价之宝,得不到,你还去毁谤它。

本来这个无价之宝,可以解决你一切的问题,得到无比的快乐,结果你不但得不到,而且还得到了反效果,你如果毁谤它的话,那个东西有无比的严重的后果。

这个东西我们一定要自己多思惟观察。

所以现在容或人家会说,这个说法的法师,他自己不行啊!

不行,你不要去听他嘛!

这个很简单,你毁谤他干什么?

他不行是他的事情!

我们绝对不会跑去骂地狱的众生,你骂他干什么?

他已经很可怜了。

你不会去骂一个牛,他很可怜,他不对,他不对他的事情,如果说你自己骂他的话,你并不比他好。

他因为愚痴,如果是你有智慧的话,要改善你自己。

如果你不改善你自己,你骂他的话,岂不是你跟牛一样,这个千真万确。

所以你骂他,这正说明了你自己就是那个比他还不如的这样的一个胚子啊!

所以这地方我是从反面来说,我们特别要了解的,对于这个法也好,说法的人也好,绝对不要去毁谤。

所以后面曾经有一个这个例子。

有一次一个大祖师经过一个地方,正好那个地方有一个法会,他就叫他后面的这个侍者,停下,停下,这个地方有一个法会,去听法。

结果那个法会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一个人在那里讲法,结果那个下面的侍者,受了一肚子的委屈!

我这个老师,当代最高的大善知识,跑到这个地方听这个人讲,那个人讲还不如我,怎么跑到去听这个东西?

但是他那个老师,善知识,认认真真的听,他也莫可奈何,勉强一肚子的委屈。

听完了以后,他心里面有点不高兴,他说师父啊!

这个人讲的这么个平常,你跑去,意思就好像不是委屈你的身价了吗?

那个善知识怎么讲?

哎!

你怎么这样讲的,我可是在这个地方得到了两样大好处!

得到什么两样好处?

法,他在这地方讲法,我无比的恭敬,让我又能够在法上面随转,无比的好处!

就因为他讲了这个法,我得到好处,然后呢他这个法会我去随喜,这个都是无比的功德!

平常跟你们说了个半天,你们听的法都听到那里去了?

有这么个好机会。

一点都没有错,那个大善知识的行持,样子就是这个样。

现在我们跑得去,懂了一点点跑著去听,这个家伙说这些是干什么?

然后呢他说的比你好,“他好!

好些什么?

我才不在乎他。

他好!

”他比你好嘛,又不行,他比你不好嘛,又不行。

这不是他好不好,是我们心里面毛病就在这里,这真正我们要净化自己的。

下面

【“于说法师供养者。

”】

特别强调这个法是要恭敬,法师要恭敬,那么除了这个以外,单单那个法师也要供养。

【“谓于师起如佛想。

”】

对于那个说法的法师要把他看成佛,这个有大道理,这一点我们平常很不容易做得到。

这个道理在这里不多说,假定你能够把他看成佛的话,你会全心全意地努力去恭敬,你能够有多少恭敬,你就得到多少好处。

当年印光大师,他在自己关房里面,闭关拜佛,当然平常我们信佛的人,对他老人家恭敬的不得了,当时有一些人,仰慕他的名去,他倒不一定信佛。

有一个人他是知识份子跑著去,跟著他们的朋友,那些朋友都是很有名的人物,去拜访他,就拉著那个不信佛的人一起去。

结果他就问:

老法师啊!

你这个佛像是木头泥塑木雕,你拜他干什么?

印光大师怎么讲?

他是泥、木作的,我不是呀!

你们懂得这个话吗?

没错那个是泥塑木雕,我不是呀。

同样的道理,摆在这里,他跟人讲的也许讲的不对,我不是啊!

我是要学佛的。

请问你们是要学佛的吗?

你们到这里来干什么?

要学佛而来,要学佛而来的话,你要往好的方面去想。

所以孔老夫子说:

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不善者而改之。

这三个人行,是必定有我的老师。

其实三个人行必定是我的老师,不是必定有。

他这个三个人实际上不是指三个人,所以这个有三种行为,有一种好的,一种坏的,一种不好不坏。

好的,善者而从之,好,你就跟著他,当你的教授;不善,你看见他不善,我可不要不善,我来改。

佛法更精彩,佛法真正超越的地方,这个坏人,不但是你不要跟他去做,所以说善人是师,恶人是自己的资。

好的话他教你,你跟著他,坏人的话正好在这个上面把好人、师长教你的道理去运用,增长你的功德,那不是三个人必定都是老师吗?

如果你们不能够把握住这一点的话,根本不能学佛,所以佛告诉我们很清楚,佛成佛靠众生!

那个菩提树王要慈悲水去灌的,这个慈悲水靠广大众生,就是这样。

所以我们现在口口声声说学佛,口口声声地都说大乘,口口声声要度众生,从那里开始?

就从这里开始。

所以刚才说最后得到这个究竟的果地,眼前这两个因才是我们下手的地方。

所以我刚才说以前我不懂,说我现在是凡夫啊!

现在要转过来,我现在是凡夫,赶快努力!

怎么把因地上面种下圣贤种子,千万再不要把那个凡夫的因,继续增长,继续增长永无了期。

所以说这个人不对,那个人对我这样,这都是凡夫的因,都是生死的因,都是轮回的因,赶快把他切断,这才是真正学佛的人。

你能够切

断了,至少你不会堕落,你能够切断了,把你切断净化这个告诉别人,真正帮忙别人,真正弘法,那个时候就可以开口了,道理这么简单!

所以这一件事情正是我们凡夫做的。

了解了这个,专一也专一得起来,信心也建立得起来,恭敬也必然,自然而然,讲法的人把他看成佛。

不但讲法的人看成佛,恶人你也把他看成佛,为什么?

恶人为什么把他看成佛?

这个很简单,没有恶人你就没办法成佛,你的成佛靠他啊!

所以佛陀说的清清楚楚,我之所以成佛靠两个人,第一个我的老师,他是佛,告诉我这个道理,单单告诉你道理行不行?

没有用,你还得去做!

第二个靠提婆达多,他为什么靠提婆达多?

这提婆达多是个代表世界最恶、最罪大恶极,没有比这个更坏的,没有提婆达多我成不了佛,他现在使你成佛,当然你要敬之如佛。

这个很简单!

这个道理说起来那么简单,那何况他现在是佛,你能不敬他?

我们提婆达多都把他敬之成佛,现在告诉你道理,你反而不恭敬他了,有这个道理吗?

所以我们真正重要的不是做不到。

我们往往去修行,头磕了半天,怪不得憨山大师说:

“你头颅磕破也徒然,然后呢你念佛,喉咙喊破也徒然。

”你没有得到正确的认识、正确的方法,有了正确的方法,随便一点事情都是功德,何况是念佛,何况是拜佛,当然有无比的功德!

这个念佛的功德,拜佛的功德无量无边!

所以说看你有没有正知见。

正知见那来,非听闻不行,从那里听闻?

善知识!

就是这样你怎么能不把他看成佛。

我们了解了,好,继续下去。

【“应视如佛。

”】

下面是解释,那么看成佛怎么办啊?

要对他

【“以狮座等恭敬利养而为供事,断不尊敬。

”】

要对他这样的恭敬。

【“应如菩萨地中所说,而正听闻”】

那么上面告诉我们,下面告诉我们菩萨地这个论上面,菩萨、祖师详细说明,正式听闻的时候,应该怎么办?

【“谓应无杂染,不应作意法师五处。

”】

他主要的就是心里面要纯敬专一,不可杂染,这个杂染下面会解释,另外特别举出来。

我们脑筋里面不要从这个概念去想,不作意法师五处,这个都是非理作意,非理作意把我们送下恶道的,如理作意把我们超脱轮回,帮助别人的。

那么这杂染是什么呢?

下面那个两部份:

【“离高举者,应时听闻,发起恭敬,发起承事,不应忿硡,随顺正行,不求过失,由此六事而听闻之。

”】

这个杂染当中第一个,把自己举得高高的!

第二个,把对方看不起,这个高举要拿掉,轻慢要拿掉。

什么?

恭敬,专心!

因为你离开了高举了,所以你谦恭,所以要时时、要应时去听闻,听的时候要恭敬,不但恭敬而且要种种承事。

这个承事分两方面,第一个,身语承事,第二个,如法修习,这个都是承事。

这两个都需要的,然后不应忿恚,心里面不要起不随顺的。

这个忿恚有多种,或者由自己方面,或者由对方方面。

所谓自己方面,譬如你不舒

服,或者什么啦,对方呢?

也许他说到的法触犯你的心等等的话,那个时候千万注意,这个很重要的。

我现在就体会到,我所以常常给大家说,我今天所以多多少少能够跟大家同学在那儿讲讲的话,最主要的原因,一开始就得到那个善知识的摄受。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十卷B面

主要的原因,一开始就得到那个善知识的摄受。

大部份同学都晓得我这个善知识的行相,今天再说一遍。

我跟了那位善知识几年的时间,他很少给你好好的笑一笑,你做什么事情,跟他说,他总归觉得不对,总归是呵斥你。

结果,我现在一直感念他,就因为他这样,所以多多少少把我这个烦恼降伏了一点。

以这个地方特别说不应忿恚,随顺正行,听完了以后要照著他去做,不是一口气叫你做到,你总是跟著他所指点给我们看的,就是佛菩萨指点给我们看的而去做。

去做的时候我们往往会说,他教我这样做,他自己还不是有毛病,那个千千万万不可以。

不求过失,不要求他的过失,要求谁啊?

要求自己的过失,你求自己的过失,你就改善了,由此六事而正听闻。

所以以前我在常忆念颂上面听过一个颂:

“己过如山己不见,师过秋毫亦明察,法不相应实由此,勤加忏悔常忆念”。

我在这地方写一下。

我再说一遍,自己的过失,比山还要高,积得如山皆不见,看不见。

我们无始以来的无明,一直在惑业当中,岂止山哪,像法界虚空一样的这么多,看不见。

师过呢!

老师的过失秋毫一点点,你看的清清楚楚,法不相应实由此,我们修学了佛法不相应原因就在这里,勤加忏悔常忆念,常常摆在心里面。

你能够摆在心里面,你就得到好处,就这么一句话,你要常常摆在心里面,这最重要的,只有这一件事情,你就得到好处,千真万确的。

你有多少时候能够反过来看自己的过失,你看见了那时候觉得我自己修学佛法的人,穿了这件衣服,原来自己还这么差,那时候你就有希望了。

然后你把那个师字改一个人,那是更好,注意啊!

就这么一点点,佛法就这么一点点,所以叫内学。

外学,就是看外面的,内学就是反过来,反省自己的。

我记得我们中国历史上有一很有趣的公案,很有名的公案,与其说有趣,不如说是最感人的一个公案,南山道宣律祖,那真了不起,对我们中国贡献,对佛法的整个的贡献。

他先跟他的老师学,他老师跟他讲戒,听了一遍觉得懂了。

戒,这个东西,一听,他绝顶聪明的人,觉得就是这样了。

然后呢?

他也是讲来讲去就是这个东西,他自己就到外面去参学。

那老师,好了你要去外面参学,结果他就出去。

结果转了个大圈子,看来看去外面也不过如此,没比他师父更高明的,所以他又回来。

回来他师父把他赶出去不要他,他拼命求忏悔,忏悔也不要他,跪在那里苦苦的忏悔,怎么说他要努力,最后又回来。

回来了以后,老师没别的,还是讲那个东西,还是讲以前的东西,他自己多少年已经听了,已经都听懂了,觉得没有味道,所以出去的,回来老师还讲这个,然后他一心一意的听了四分律廿遍,你们看看道宣律祖那个公案去,一代大祖师不是那么简单!

我们现在这个懂了,实际上差得很远,我这个随便提一个公案。

你如果听懂了,回过头来一照的话,发现我这个浑身不晓得多少的罪恶在这个里边,全部精神拼命晚上廿四小时不睡觉都弄不过来,你只要一照就立刻发现,我想人人都有这个本事,人人都有这个能力。

可怜的就是,就在这里,所以他这个地方告诉我们,千万不要找人家过失,固然是老师的过失不可以找,别人的过失也不可以找。

我们现在说这个不修行,不行,因为这个习性已经非常厉害非常厉害了。

我们缘法跟法相应的心没有,可是一直一天到晚在那散乱当中,随便一点的风吹草动,你眼睛就看见,无非都是看见人家的过错,这个毛病就在这里。

然后呢因为过错,分别那个邪妄分别的是非,然后斗争,然后造业,都在这个地方来的。

所以只有一个办法,回过头来看自己。

你一旦看见了,不要说老师的过失绝对不敢看,没有一个人的过失你敢看见。

你那有时间去看那个,一看见自己的过失下地狱,那个油锅,那个刀山,等在那里,你怎么有时间肯去一步之错?

那个油锅就等在这里。

所以法不相应实由此,勤加忏悔常忆念。

然后呢高举不可以,轻蔑也不可以,不轻蔑应该怎

么办呢?

【“谓极敬重法及法师及于彼二不生轻蔑。

”】

法跟法师不要一点点轻蔑,要恭敬他。

【“不应作意五处,”】

这个五样东西不要,特别的,我们很容易犯的,那五处啊?

【“戒穿缺,”】

这个地方不一定持戒,换句话他自己的行持不够,穿缺有他特别意义,简单一点说,他自己好像做不到。

这一点我们要了解,固然可能的做不到,实际上他做到了你看不见,千真万确的。

以我,不要说过来人如何高妙我们看不见,拿我们眼前来说,大家都说眼前的时候,我跑遍台湾都看不见一个人,我却是看见很多善知识,我的受用就在这个台湾得到的,千真万确!

现在还有,眼前也有,那你们只要好好的去学,我保证将来你们都会看见的。

所以说你不要看人家,你真正过失改过了以后,那个时候你才会晓得这个善知识的行相,千真万确的事实!

这一点特别重要,现在不必多去谈它,以后慢慢的慢慢的随时来说明这件事情。

然后呢?

【“种性下劣,”】

我自己的出身高贵,这个人好像身份很低的样子,长得又丑陋。

【“形貌丑陋,”】

讲起的话文辞又鄙恶,人家讲的是非常文雅,典故、典章等等,他那个出起口来的话,好像很粗鲁的样子。

【“所发语句粗不悦耳。

”】

别人跑得来告诉你,某人你真了不起你真好,他又跑得来告诉你这个不对,那个不对,诸如此类,因为你听见了,

【“便作是念,不从此闻,而弃舍之。

”】

这地方没道理,听不进就跑掉了,完了,跑掉了,没有希望了。

【“如本生中亦云”】

那么应该怎么办呢?

应该怎么办?

佛陀告诉我们:

【“‘处极低劣座,发起调伏德”】

你自己把自己放在最低,这个不一定是叫你坐得最低,叫你心里面放得低低的。

换句话说你一定要把那个慢心拿掉;我是最差的,我要努力去学。

你能够发起调伏德,我们修学佛法三个步骤,戒、定、慧,戒的名字叫调伏,调伏什么?

调伏烦恼。

本来你这个慢心高的不得了,你能够这样做的话,跟法相应了,马上调伏你的烦恼,那个时候你才有机会,法水才能够进来,所以“慢如高山,法水不入”,像高山一样,它尽管甘露下下来,流掉了没有用,现在你把它反下来的话,进来的,那对了,才能够调伏得下。

那个时候,

【“以具笑目视,如饮甘露雨。

”】

你欢喜呀,就像饮甘露,甘露是治我们一切病的,现在呢治我们生死病。

反过来,如果你没有这个,你拿这个心情去的话,你也能够得到这个法的滋润,体会到这个法的美。

【“起敬专至诚,善净无垢意,如病听医言,起承事闻法。

”】

恭敬、专一、至诚,这样的来净化自己的内心,调善我们的内心,把心里面的脏垢,彻底的净除干净。

这个时候,有个什么现象啊?

你不会论这些是非,就像个病人一心一意的听那个医生招呼。

我们现在是无明大病,听那个佛、法、法师告诉我们的法药,然后一心一意去承事他,去听闻,这就对了。

前面就是告诉我们准备。

够不够?

还不够。

这个真正听闻的前面,已经有了,后面这个正听的轨理,究竟说起来,还是一个听闻之前的条件。

下面,说“正听轨理”。

正式听闻的轨理,实际上这个里边还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