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33.52KB ,
资源ID:1047117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47117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十卷.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十卷.docx

1、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十卷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十卷A面没有一个人不经过无量阿僧祗劫的,这根本无法算,所有的人都是这样,所以单单时间长没有用。什么啊?他长时的修习,这个修习,那真苦了!我们为了确实体会到这个情况起见,今天叫你多做一点,你受不了不愿意;叫你少吃一点,你受不了不愿意;叫你委屈一点你不愿意。现在什么样的苦事都我来担,什么样的好事都送给人家,受尽种种的委屈都我来,不容易吧?不容易!叫我们在这地方受他一天都不容易,一年都受不了,他是无量阿僧祗劫!不但是一个人,还有很多人。佛在这个整个团体当中成佛的时候,譬如我们佛出世,单单一个佛没用,还要这么多菩萨弟子。那些人每一个人都是经过这样的修习,那个

2、时候,自他圆满的时候,佛才应世出现,这个难,极难,太难了!我们现在,乃至稍微辛辛苦苦挖宝,挖到一个金钢石,觉得宝贝得不得了,比之金钢石,那个佛算起来,那个金钢石简直垃圾都不值!三千大千世界送给你,都绝对不能比,这样的难!然后呢佛固然难,法也是如此,实际上法比佛更难。为什么?佛出世佛说的清清楚楚,说的很多法,他跟阿难说,地上挖了一点土,说阿难哪,你看我爪上的土多还是地上土多啊?当然地上土多。佛说我说的法只是爪上那么一点点,我没有说的法地上那么多,这个法,这样难得!所以他时间又长又这么的难得,更重要的因为他能够真正解决问题,所以珍贵极了!这法有什么好处?【“时时增长俱生慧故,作眼目想。”】第二个。

3、这样难得的东西,能够增长我们的俱生慧。这个俱生慧有几种不同的解释,我现在这地方只用一种说明。什么叫俱生慧?与生俱来的,为什么是与生俱来的?就是我宿生的福智资粮所集聚的。这个相对什么呢?相当于这个闻所得的慧跟修证所得的慧,我宿生有这个智慧,福智资粮智慧遇见善知识而听闻,然后这一生增长,不但听闻了增长,如理修证,就这样。那么这个俱生的智慧是宿生来的,这个宿生的智慧而所以能够增长的话都要靠什么?靠这一生听闻佛法。所以听闻佛法是能够增长这个东西,而究竟圆满解决问题。所以他像眼目一样。【“由其所授智慧眼目能见如所有性,及尽所有性故,作光明想。”】他这么一说的话我们增长的干什么啊?他的目的始终要把握住,不

4、是说我懂了,然后我说给别人听,我名气很大赚钱很多,不是不是,完全不是!戏论!而是说由于了解了这个东西,能够得到这两样东西,如所有性、尽所有性,一个是正知,一个是遍知,那两个究竟圆满就是佛陀。这个东西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所以这个东西,不但是自己的眼睛,而且是外面的光明,这是第三个。这个东西有什么好处?【“于究竟时能与涅槃菩提果故,作大胜利想。”】这个东西到最后的话,给你涅槃菩提果。这个才是最殊胜,这个大是绝对无与相比的殊胜利益。你所有的一切恶断尽,一切的德圆满,这样好处!那么说这个好处虽然好,可是以后啊?妙了!以后固然好,有这样的究竟圆满,眼前就见效。【“现在亦能得彼二之因”】得到这个菩提涅槃,

5、一个是断德,一个是智德,这两个是究竟的果位,眼前就可以得到。实际上如果眼前得不到,究竟决定得不到,为什么?眼前是因,请问你没有种下这个因,能得到果吗?所以我们现在常常说,讲一个问题,人家说这个是菩萨境界,这个是圣人境界,我们常常会这样好像要求我太高啦!这是一个错误的概念,我自己当初就是从这个地方过来的。我自己又想起我的善知识,以前常常用这个勉励、要求我。我心里面常常想,法师讲的,我还是一个凡夫,我还是一个凡夫啊!有一次他就跟我说,正因为凡夫所以才跟你讲,那你圣人我还跟你讲什么?我磕你的头向你学,你讲给我听啦!我抓抓头想,对呀!但是这个问题还是弄不清楚。听完了回来想一想,我还是凡夫还是要求太高了

6、,以后慢慢才懂。说你凡夫才要学,你感到了痛苦,所以要听著佛法净化自己,下这个因,将来才能够步步上升感得透脱痛苦的果,非常清楚。所以现在我们听了以后总觉得自己,我凡夫,凡夫!那时候你还没有做已经先打了退堂鼓,先已经把这不行!不行!你一打退堂鼓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常常记著,今天不要说别的,叫你到下面去扫个地,大家都坐在这里,叫我扫地,外面太阳这么大,今天双十节人家都放假,我们坐在这里已经很委屈,还要叫我去扫地,你扫个地都不行,你还没有做打了退堂鼓了,这必然结果,这么小的小事情做不成!你现在说,我要学佛,解救三界一切众生,然后这种心里面,请问你怎么解救法?往往有这种心情,叫你扫个地不行,跑著去说法可以

7、的!为什么?弘法利生!你自己的心里面真的烦恼都弄不清楚,你能弘法利生吗?颠倒!错误啊!所以这个真正的重要,始终这个概念要把握得住,现在下的因对了,必然感得将来的果,所以懂得了这个,我们眼前很多障碍都可以去掉了。眼前做一点事你会想,马上给我积聚什么?福德资粮。不会说,他不做叫我去做,那个嘴巴翘得这么高,心里面增长的不是智慧是烦恼,然后做了这个行为的话是斗争。在这里很明白很清楚,所以你真的心理行相一看的话,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佛法真正高明的地方,所以他说现在的两个因|止、观,所以能够得菩提涅槃,一个断德,一个智德的话,这个因就是这个东西。当然所以能够得止观,前面还要得正知见,得正知见的|戒定慧,归

8、纳起来都在这个止观两个。这个止观本身不是痛苦的事情,乐,都是千真万确的。现在我们很遗憾,修学佛法,越修越痛苦,关在山里面,真受不了,这个没有用。持了戒以后叫你这个也不行,那个也不行,不行!戒真正的特质是什么?调伏,调伏你的烦恼。调伏你的烦恼了,什么呢?得到清凉,清凉是快乐的,所以叫解脱。这个尸罗有三个名词,翻成我们中文的调伏、清凉、解脱。请问你清凉、解脱了还有烦恼吗?还不快乐吗?我们现在持了半天戒,觉得我这个戒某人传给我的,这个我慢是那么大,这个东西不相应,不快乐的事情,这个,千真万确的。你因为能够调伏了,所以你才进一步能够学定慧,戒相应尚且如此了,何况是定,何况是慧呢?的的确确它每一个地方都

9、有它深厚的内涵,能够使得我们感受到这个跟法相应的乐。世间的乐有没有?有!世间的乐,最后的结果还是会轮回生死的。所以只有这个乐是无罪,它不讲好的那方面,只讲无罪是有这个原因的。世间我们今天赚了个钱,眼前是快乐的,对不起两脚一伸不晓得到那里去了,这个有罪的,这要分的很清楚。所以这必然的情况,就是这样的五个次第。【“作是思惟,即是思惟听闻胜利。”】你能够照著这样去想的话,那么你了解这个好处那来的?听闻佛法来的,原来听闻佛法有这样的殊胜的利益!所以现在有很多人说我要去修行;所以不要听闻。以前我也是这样想,总觉得关起门来修行,现在想想才晓得真懊悔,什么都不懂修习什么呀!关在山里面刚开始觉得满清静的,关了

10、几天以后自己就关不住了,不晓得怎么办是好!好一点的人就睡觉,不好一点的人,到外面去乱搞,所以原因就在这里。你正确的认识了以后,整个情况会彻底改善,这个都靠听闻而来,这第一个。然后呢我们说有这样的好处,于是你那个时候不会停止在那里,一心要去求善知识,去听闻佛法。不是马上去听闻,还要有一个条件,前面那个净除了我们的障碍,就是说,如果你没有这个心理状态的话,那个障碍摆在那里。普通在世间的学问,物理上面常常说,任何一样东西有一个隋性。什么叫隋性呢?譬如说任何一个东西它本来在这里静止的,他就静止,你要叫它推动,要加一点力量。我们现在这个有情分上也是如此,平常我们的心情就这样,你要改变现状不太容易,这个叫

11、做隋性。改变这个现状一定要有种力量,物理上的东西你把它推是拉,那么我们心理上的力量靠什么?就是靠思惟。等到你思惟了说,这样做有大好处,不这样做有大害处,你会改变,其实这个道理我们很容易了解。我们在这里蛮好的,就不想动,如果说你发现这个地方很不安又危险,那个力量推著你把你推走;或者说那里有什么特别的好处,你想去,那个力量拉著你去。那么现在这里也是如此,思惟了这个以后,它会拉著你去听闻佛法,那么你要去听了,那个时候说,前面那个障碍除掉了,你还要为自己准备一点东西。对法及法师发起承事。实际上这个里边恭敬的承事,不管所说的法也好,以及法师也好,你要一心恭敬的去承事他。刚才老比丘这个故事就在这里,他前面

12、来的时候就是觉得这个佛法的好,然后呢他不管什么人,他对佛法本身绝对没有一点轻忽的心情,不管你讲什么,他至诚恭敬的去听,不管谁去讲,他至诚恭敬的听,因为这样,他得到好处。所以在这个地方我不是说讲法的人一定都是佛,你一定要这样去做。可是我们要了解我们该怎么做,你能够这样做,好处是你的,这个概念非常重要。我们现在所以做不到,还是为了我。所以我这地方不强调无我,我这个地方宁愿讲我,或者对你来说,真正为你自己,这还是最好的办法,千真万确的。我们不妨把经上面,佛陀告诉我们的这个话,仔细研究下去。【“如地藏经云:”】他都是引经论祖师的语录乃至于实际的说明,要怎么办哪?【“专信恭敬听闻法,不应于彼起毁谤。于说

13、法师供养者,谓于师起如佛想。”】对法跟法师,要怎么办呢?专,是专一,全部的精神贯注在这个地方,只有这样,这目的要摆得很清楚。所以说我们世间念书是求文凭,是要赚钱。佛法也同样的,要求什么?要得这个菩提涅槃之果。全部精神贯注跑到这地方来,不是说我听了法,过两天我也讲这个大法师,也可以讲法。那不对,这个专一纯一,然后要以净信心,这个时候还要一个恭敬,所以净心当中有恭敬,而另外专,还加恭敬,恭敬有个绝其重要的功效在。平常我们无始以来都跟著我”这个行相转,“我”这个东西一定有个慢,一定有个见,一定有个痴,见就是你的见解,然后呢其他的习性,然后呢慢心。这个东西在的话,什么好东西,佛法一定进不来,所以这个听

14、闻要专、要信、要恭敬,这样去听闻。那么目前我们要想一下,做到恐怕不大容易,尽自己的能力,你能够多思惟听闻佛法的殊胜的利益的话,那个时候慢慢、慢慢的就可以了,要多思惟。反过来呢不应于彼起毁谤,千万不要起毁谤,这个事情非常严重,毁谤这件事情非常严重。你前面已经听不到这么无价之宝,得不到,你还去毁谤它。本来这个无价之宝,可以解决你一切的问题,得到无比的快乐,结果你不但得不到,而且还得到了反效果,你如果毁谤它的话,那个东西有无比的严重的后果。这个东西我们一定要自己多思惟观察。所以现在容或人家会说,这个说法的法师,他自己不行啊!不行,你不要去听他嘛!这个很简单,你毁谤他干什么?他不行是他的事情!我们绝对

15、不会跑去骂地狱的众生,你骂他干什么?他已经很可怜了。你不会去骂一个牛,他很可怜,他不对,他不对他的事情,如果说你自己骂他的话,你并不比他好。他因为愚痴,如果是你有智慧的话,要改善你自己。如果你不改善你自己,你骂他的话,岂不是你跟牛一样,这个千真万确。所以你骂他,这正说明了你自己就是那个比他还不如的这样的一个胚子啊!所以这地方我是从反面来说,我们特别要了解的,对于这个法也好,说法的人也好,绝对不要去毁谤。所以后面曾经有一个这个例子。有一次一个大祖师经过一个地方,正好那个地方有一个法会,他就叫他后面的这个侍者,停下,停下,这个地方有一个法会,去听法。结果那个法会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一个人在那里讲法,

16、结果那个下面的侍者,受了一肚子的委屈!我这个老师,当代最高的大善知识,跑到这个地方听这个人讲,那个人讲还不如我,怎么跑到去听这个东西?但是他那个老师,善知识,认认真真的听,他也莫可奈何,勉强一肚子的委屈。听完了以后,他心里面有点不高兴,他说师父啊!这个人讲的这么个平常,你跑去,意思就好像不是委屈你的身价了吗?那个善知识怎么讲?哎!你怎么这样讲的,我可是在这个地方得到了两样大好处!得到什么两样好处?法,他在这地方讲法,我无比的恭敬,让我又能够在法上面随转,无比的好处!就因为他讲了这个法,我得到好处,然后呢他这个法会我去随喜,这个都是无比的功德!平常跟你们说了个半天,你们听的法都听到那里去了?有这

17、么个好机会。一点都没有错,那个大善知识的行持,样子就是这个样。现在我们跑得去,懂了一点点跑著去听,这个家伙说这些是干什么?然后呢他说的比你好,“他好!好些什么?我才不在乎他。他好!”他比你好嘛,又不行,他比你不好嘛,又不行。这不是他好不好,是我们心里面毛病就在这里,这真正我们要净化自己的。下面【“于说法师供养者。”】特别强调这个法是要恭敬,法师要恭敬,那么除了这个以外,单单那个法师也要供养。【“谓于师起如佛想。”】对于那个说法的法师要把他看成佛,这个有大道理,这一点我们平常很不容易做得到。这个道理在这里不多说,假定你能够把他看成佛的话,你会全心全意地努力去恭敬,你能够有多少恭敬,你就得到多少好

18、处。当年印光大师,他在自己关房里面,闭关拜佛,当然平常我们信佛的人,对他老人家恭敬的不得了,当时有一些人,仰慕他的名去,他倒不一定信佛。有一个人他是知识份子跑著去,跟著他们的朋友,那些朋友都是很有名的人物,去拜访他,就拉著那个不信佛的人一起去。结果他就问:老法师啊!你这个佛像是木头泥塑木雕,你拜他干什么?印光大师怎么讲?他是泥、木作的,我不是呀!你们懂得这个话吗?没错那个是泥塑木雕,我不是呀。同样的道理,摆在这里,他跟人讲的也许讲的不对,我不是啊!我是要学佛的。请问你们是要学佛的吗?你们到这里来干什么?要学佛而来,要学佛而来的话,你要往好的方面去想。所以孔老夫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

19、之,不善者而改之。这三个人行,是必定有我的老师。其实三个人行必定是我的老师,不是必定有。他这个三个人实际上不是指三个人,所以这个有三种行为,有一种好的,一种坏的,一种不好不坏。好的,善者而从之,好,你就跟著他,当你的教授;不善,你看见他不善,我可不要不善,我来改。佛法更精彩,佛法真正超越的地方,这个坏人,不但是你不要跟他去做,所以说善人是师,恶人是自己的资。好的话他教你,你跟著他,坏人的话正好在这个上面把好人、师长教你的道理去运用,增长你的功德,那不是三个人必定都是老师吗?如果你们不能够把握住这一点的话,根本不能学佛,所以佛告诉我们很清楚,佛成佛靠众生!那个菩提树王要慈悲水去灌的,这个慈悲水靠

20、广大众生,就是这样。所以我们现在口口声声说学佛,口口声声地都说大乘,口口声声要度众生,从那里开始?就从这里开始。所以刚才说最后得到这个究竟的果地,眼前这两个因才是我们下手的地方。所以我刚才说以前我不懂,说我现在是凡夫啊!现在要转过来,我现在是凡夫,赶快努力!怎么把因地上面种下圣贤种子,千万再不要把那个凡夫的因,继续增长,继续增长永无了期。所以说这个人不对,那个人对我这样,这都是凡夫的因,都是生死的因,都是轮回的因,赶快把他切断,这才是真正学佛的人。你能够切断了,至少你不会堕落,你能够切断了,把你切断净化这个告诉别人,真正帮忙别人,真正弘法,那个时候就可以开口了,道理这么简单!所以这一件事情正是

21、我们凡夫做的。了解了这个,专一也专一得起来,信心也建立得起来,恭敬也必然,自然而然,讲法的人把他看成佛。不但讲法的人看成佛,恶人你也把他看成佛,为什么?恶人为什么把他看成佛?这个很简单,没有恶人你就没办法成佛,你的成佛靠他啊!所以佛陀说的清清楚楚,我之所以成佛靠两个人,第一个我的老师,他是佛,告诉我这个道理,单单告诉你道理行不行?没有用,你还得去做!第二个靠提婆达多,他为什么靠提婆达多?这提婆达多是个代表世界最恶、最罪大恶极,没有比这个更坏的,没有提婆达多我成不了佛,他现在使你成佛,当然你要敬之如佛。这个很简单!这个道理说起来那么简单,那何况他现在是佛,你能不敬他?我们提婆达多都把他敬之成佛,

22、现在告诉你道理,你反而不恭敬他了,有这个道理吗?所以我们真正重要的不是做不到。我们往往去修行,头磕了半天,怪不得憨山大师说:“你头颅磕破也徒然,然后呢你念佛,喉咙喊破也徒然。”你没有得到正确的认识、正确的方法,有了正确的方法,随便一点事情都是功德,何况是念佛,何况是拜佛,当然有无比的功德!这个念佛的功德,拜佛的功德无量无边!所以说看你有没有正知见。正知见那来,非听闻不行,从那里听闻?善知识!就是这样你怎么能不把他看成佛。我们了解了,好,继续下去。【“应视如佛。”】下面是解释,那么看成佛怎么办啊?要对他【“以狮座等恭敬利养而为供事,断不尊敬。”】要对他这样的恭敬。【“应如菩萨地中所说,而正听闻”

23、】那么上面告诉我们,下面告诉我们菩萨地这个论上面,菩萨、祖师详细说明,正式听闻的时候,应该怎么办?【“谓应无杂染,不应作意法师五处。”】他主要的就是心里面要纯敬专一,不可杂染,这个杂染下面会解释,另外特别举出来。我们脑筋里面不要从这个概念去想,不作意法师五处,这个都是非理作意,非理作意把我们送下恶道的,如理作意把我们超脱轮回,帮助别人的。那么这杂染是什么呢?下面那个两部份:【“离高举者,应时听闻,发起恭敬,发起承事,不应忿硡,随顺正行,不求过失,由此六事而听闻之。”】这个杂染当中第一个,把自己举得高高的!第二个,把对方看不起,这个高举要拿掉,轻慢要拿掉。什么?恭敬,专心!因为你离开了高举了,所

24、以你谦恭,所以要时时、要应时去听闻,听的时候要恭敬,不但恭敬而且要种种承事。这个承事分两方面,第一个,身语承事,第二个,如法修习,这个都是承事。这两个都需要的,然后不应忿恚,心里面不要起不随顺的。这个忿恚有多种,或者由自己方面,或者由对方方面。所谓自己方面,譬如你不舒服,或者什么啦,对方呢?也许他说到的法触犯你的心等等的话,那个时候千万注意,这个很重要的。我现在就体会到,我所以常常给大家说,我今天所以多多少少能够跟大家同学在那儿讲讲的话,最主要的原因,一开始就得到那个善知识的摄受。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十卷B面主要的原因,一开始就得到那个善知识的摄受。大部份同学都晓得我这个善知识的行相,今天再说

25、一遍。我跟了那位善知识几年的时间,他很少给你好好的笑一笑,你做什么事情,跟他说,他总归觉得不对,总归是呵斥你。结果,我现在一直感念他,就因为他这样,所以多多少少把我这个烦恼降伏了一点。以这个地方特别说不应忿恚,随顺正行,听完了以后要照著他去做,不是一口气叫你做到,你总是跟著他所指点给我们看的,就是佛菩萨指点给我们看的而去做。去做的时候我们往往会说,他教我这样做,他自己还不是有毛病,那个千千万万不可以。不求过失,不要求他的过失,要求谁啊?要求自己的过失,你求自己的过失,你就改善了,由此六事而正听闻。所以以前我在常忆念颂上面听过一个颂:“己过如山己不见,师过秋毫亦明察,法不相应实由此,勤加忏悔常忆

26、念”。我在这地方写一下。我再说一遍,自己的过失,比山还要高,积得如山皆不见,看不见。我们无始以来的无明,一直在惑业当中,岂止山哪,像法界虚空一样的这么多,看不见。师过呢!老师的过失秋毫一点点,你看的清清楚楚,法不相应实由此,我们修学了佛法不相应原因就在这里,勤加忏悔常忆念,常常摆在心里面。你能够摆在心里面,你就得到好处,就这么一句话,你要常常摆在心里面,这最重要的,只有这一件事情,你就得到好处,千真万确的。你有多少时候能够反过来看自己的过失,你看见了那时候觉得我自己修学佛法的人,穿了这件衣服,原来自己还这么差,那时候你就有希望了。然后你把那个师字改一个人,那是更好,注意啊!就这么一点点,佛法就

27、这么一点点,所以叫内学。外学,就是看外面的,内学就是反过来,反省自己的。我记得我们中国历史上有一很有趣的公案,很有名的公案,与其说有趣,不如说是最感人的一个公案,南山道宣律祖,那真了不起,对我们中国贡献,对佛法的整个的贡献。他先跟他的老师学,他老师跟他讲戒,听了一遍觉得懂了。戒,这个东西,一听,他绝顶聪明的人,觉得就是这样了。然后呢?他也是讲来讲去就是这个东西,他自己就到外面去参学。那老师,好了你要去外面参学,结果他就出去。结果转了个大圈子,看来看去外面也不过如此,没比他师父更高明的,所以他又回来。回来他师父把他赶出去不要他,他拼命求忏悔,忏悔也不要他,跪在那里苦苦的忏悔,怎么说他要努力,最后

28、又回来。回来了以后,老师没别的,还是讲那个东西,还是讲以前的东西,他自己多少年已经听了,已经都听懂了,觉得没有味道,所以出去的,回来老师还讲这个,然后他一心一意的听了四分律廿遍,你们看看道宣律祖那个公案去,一代大祖师不是那么简单!我们现在这个懂了,实际上差得很远,我这个随便提一个公案。你如果听懂了,回过头来一照的话,发现我这个浑身不晓得多少的罪恶在这个里边,全部精神拼命晚上廿四小时不睡觉都弄不过来,你只要一照就立刻发现,我想人人都有这个本事,人人都有这个能力。可怜的就是,就在这里,所以他这个地方告诉我们,千万不要找人家过失,固然是老师的过失不可以找,别人的过失也不可以找。我们现在说这个不修行,

29、不行,因为这个习性已经非常厉害非常厉害了。我们缘法跟法相应的心没有,可是一直一天到晚在那散乱当中,随便一点的风吹草动,你眼睛就看见,无非都是看见人家的过错,这个毛病就在这里。然后呢因为过错,分别那个邪妄分别的是非,然后斗争,然后造业,都在这个地方来的。所以只有一个办法,回过头来看自己。你一旦看见了,不要说老师的过失绝对不敢看,没有一个人的过失你敢看见。你那有时间去看那个,一看见自己的过失下地狱,那个油锅,那个刀山,等在那里,你怎么有时间肯去一步之错?那个油锅就等在这里。所以法不相应实由此,勤加忏悔常忆念。然后呢高举不可以,轻蔑也不可以,不轻蔑应该怎么办呢?【“谓极敬重法及法师及于彼二不生轻蔑。

30、”】法跟法师不要一点点轻蔑,要恭敬他。【“不应作意五处,”】这个五样东西不要,特别的,我们很容易犯的,那五处啊?【“戒穿缺,”】这个地方不一定持戒,换句话他自己的行持不够,穿缺有他特别意义,简单一点说,他自己好像做不到。这一点我们要了解,固然可能的做不到,实际上他做到了你看不见,千真万确的。以我,不要说过来人如何高妙我们看不见,拿我们眼前来说,大家都说眼前的时候,我跑遍台湾都看不见一个人,我却是看见很多善知识,我的受用就在这个台湾得到的,千真万确!现在还有,眼前也有,那你们只要好好的去学,我保证将来你们都会看见的。所以说你不要看人家,你真正过失改过了以后,那个时候你才会晓得这个善知识的行相,千

31、真万确的事实!这一点特别重要,现在不必多去谈它,以后慢慢的慢慢的随时来说明这件事情。然后呢?【“种性下劣,”】我自己的出身高贵,这个人好像身份很低的样子,长得又丑陋。【“形貌丑陋,”】讲起的话文辞又鄙恶,人家讲的是非常文雅,典故、典章等等,他那个出起口来的话,好像很粗鲁的样子。【“所发语句粗不悦耳。”】别人跑得来告诉你,某人你真了不起你真好,他又跑得来告诉你这个不对,那个不对,诸如此类,因为你听见了,【“便作是念,不从此闻,而弃舍之。”】这地方没道理,听不进就跑掉了,完了,跑掉了,没有希望了。【“如本生中亦云”】那么应该怎么办呢?应该怎么办?佛陀告诉我们:【“处极低劣座,发起调伏德”】你自己把

32、自己放在最低,这个不一定是叫你坐得最低,叫你心里面放得低低的。换句话说你一定要把那个慢心拿掉;我是最差的,我要努力去学。你能够发起调伏德,我们修学佛法三个步骤,戒、定、慧,戒的名字叫调伏,调伏什么?调伏烦恼。本来你这个慢心高的不得了,你能够这样做的话,跟法相应了,马上调伏你的烦恼,那个时候你才有机会,法水才能够进来,所以“慢如高山,法水不入”,像高山一样,它尽管甘露下下来,流掉了没有用,现在你把它反下来的话,进来的,那对了,才能够调伏得下。那个时候,【“以具笑目视,如饮甘露雨。”】你欢喜呀,就像饮甘露,甘露是治我们一切病的,现在呢治我们生死病。反过来,如果你没有这个,你拿这个心情去的话,你也能够得到这个法的滋润,体会到这个法的美。说【“起敬专至诚,善净无垢意,如病听医言,起承事闻法。”】恭敬、专一、至诚,这样的来净化自己的内心,调善我们的内心,把心里面的脏垢,彻底的净除干净。这个时候,有个什么现象啊?你不会论这些是非,就像个病人一心一意的听那个医生招呼。我们现在是无明大病,听那个佛、法、法师告诉我们的法药,然后一心一意去承事他,去听闻,这就对了。前面就是告诉我们准备。够不够?还不够。这个真正听闻的前面,已经有了,后面这个正听的轨理,究竟说起来,还是一个听闻之前的条件。下面,说“正听轨理”。正式听闻的轨理,实际上这个里边还有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