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完整版).docx
《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完整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
以人为本,即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全面发展,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即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即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一代永续发展。
概括地讲,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其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
我们要全面准确地理解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
一、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的观念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
春秋时期我国著名政治家管仲最先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概念。
其他一些古代思想家也都曾对民本思想作过论述,逐步形成了“民本君末”、“民贵君轻”、“天地之间,莫贵于人”的思想。
西方社会提出的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学说,出现在欧洲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
它高扬人的价值,强调保护个人权利,反对神学统治和封建特权,在历史上具有进步作用,但其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马克思主义从现实的人和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出发,从社会历史现象中找到了决定历史发展的基本矛盾,把人类社会的发展看作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认为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是不可避免的,无产阶级只有消灭阶级剥削和压迫,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自己。
这就科学揭示了人的本质,为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奠定了思想基础。
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这一新的发展理念,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深刻总结古今中外历史经验,紧密结合新的时代特征,赋予以人为本以全新的涵义。
它强调的以人为本的“人”,是指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在当代中国,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
它强调的以人为本的“本七是指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这是我们党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也是顺应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
1・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以人为本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
我们党是全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惟一宗旨。
立党为公,表明除了人民的利益,党没有自己的私利;执政为民,要求党必须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科学发展观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理念,用最简洁、最生动的语言,揭示了党在领导经济社会发展中,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根本要求。
这就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拓展为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理念,体现了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体现了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
对这一点,就连某些外国政要和学者也表示叹,认为中国“强调发展的人民性,而不是特权的阶层性”。
一些国家发展的目的是“帮助银行家金融家”,而中国发展的目标是“帮助普通人们,强调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体现了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要求。
古人讲,“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意思是说,人民是一个国家立国强国之本,人民富裕幸福国家才能稳定安宁。
这一千年古训至今仍有启示作用。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历史上许多封建王朝,往往都走了从得民心兴起到失民心衰亡这样一条道路。
我们党来自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于人民,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能不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人心向背,是我们党面临的一个巨大考验和现实课题。
始终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于人民、造福于人民,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真正取得执政的资格。
始终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站在一起,真正把人民作为我们党的依靠力量,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和创造精神,才能从人民群众中获得深厚的执政资源。
这是党过去得天下之道,也是党今天治天下之道。
坚持以人为本,才能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盛不衰、兴旺发达。
以人为本体现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在为人民利益长期奋斗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形成了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一刻也不脱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弘扬和发展了党的这一优良传统和作风。
这几年,党中央突出强调群众利益无小事,带着深厚的感情做群众工作,充分体现了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价值观。
强调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重视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紧迫问题,充分体现了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的群众观。
强调多干群众急需的事,多干群众受益的事,多干打基础的事,多干长远起作用的事,充分体现了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服务于人民、造福于人民的政绩观。
人们看到,在偏僻山区,在困难国企,在遇难矿工的家里,在抗击非典的生死战场上,胡锦涛总书记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水乳交融;改革和完善信访制度,提高征地拆迁补偿,解救在海外被绑架的人质,帮助海啸中的受难者,追讨拖欠的农民工工资,重奖贡献卓著的科学家,一桩桩、一件件,都是以人为本的自觉实践。
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一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科学发展观强调的以人为本,归根结底是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发展为了人民。
为谁发展的问题,是判断一个政党是否先进、一个社会是否进步的根本尺度。
胡锦涛同志指出,一定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眼于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着眼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素质,切实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为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科学发展观根植于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和归宿;把人民拥护不拥护、成不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发展成果的根本标准。
发展为了人民,要把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放在首位。
马克思指出,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质和量方面得到充分供应的时候,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生产力水平不发达,经济文化相对落后。
尽管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仍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发展为了人民,说一千道一万,首先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使人民逐步过上更加殷实宽裕的小康生活,享有更丰富的营养、更宽敞的住房、更方便的医疗、更有效的教育、更充分的就业、更安全的环境、更广泛的自由、更繁荣的文化、更健康多样的娱乐。
这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最具体、最实际的体现,也是发展的本质要求和价值所系。
发展为了人民,要在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都能够充分体现和代表人民的意愿。
不仅经济建设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其他方面的工作也都要体现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
政治建设,要着眼于保障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和合法权益,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文化建设,要着眼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和精神生活质量,不断促进和大力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社会建设,要着眼于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发展依靠人民。
中国革命的胜利,靠的是人民。
20多年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同样靠的是人民。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
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也不是我们头脑中固有的,归根到底,来自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丰富生动的实践。
谁深深扎根于人民之中,同广大人民群众结合在一起,谁就有力量、有办法,谁就能够经受考验,战胜困难,做出成绩。
发展依靠人民,就是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全社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来。
发展依靠人民,就是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充分发挥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根本力量的作用,鼓励和支持其他社会阶层人员为经济社会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发展依靠人民,就是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发展成果由少数人享有,还是由全体人民享有,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价值取向,反映了执政党的不同执政理念。
社会主义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而不是富的越富、穷的越穷。
只有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共同前进,以人为本才能得到真正体现。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把改革发展取得的各方面成果,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上,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上,体现在充分保障人民享有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各方面权益上,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坚持在全国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把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的群众利益兼顾好。
一方面,要保护发达地区、优势产业和通过辛勤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人们的发展活力,鼓励他们积极创造社会财富;另一方面,要推动先富带未富、先富帮未富,高度重视和关心欠发达地区以及比较困难的行业和群众,特别要逐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切实保障各方面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社会公平和正义,人们的心情才能舒畅,各方面的社会关系才能协调,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要在促进发展的同时,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从收入分配、利益调节、公民权利保障、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等方面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依法逐步实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保证全体社会成员都能够接受教育,都能够进行劳动创造,都能够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参与社会生活,都能够依靠法律和制度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前进。
3.塑造全新风貌的一代新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无论经济文化的发展,还是社会的全面进步,最终都要体现在人的发展上。
如果说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是解决人的发展之“形”,那么人的素质全面提高则是人的发展之“神",“形神兼备”才是人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就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在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满足生存、健康等自然需求的同时,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努力满足人的民主权利、人的价值实现、人的精神文化需要等社会需求,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统一。
经济社会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和条件,没有经济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