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及示例.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04636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及示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及示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及示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及示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及示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及示例.docx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及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及示例.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及示例.docx

《城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方案

一、基本信息

英文课名:

UrbanEconomics

课程代码:

1AU32206

课程性质:

专业教育限选课

学时:

32

学分:

2

适用专业:

城乡规划

二、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课程思政目标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课程思政目标2.建立规划法治观念遵循行业规范

课程思政目标3.塑造规划师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课程思政目标4.遵守规划师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

课程思政目标5.培养学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意识

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思政目标

毕业要求

1基础知识

了解经济学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了解城市经济学的研究范畴、研究方法与途径,掌握城市形成与发展的经济原因及规律,熟悉城市产业经济的运行机制。

思政目标1

思政目标2

思政目标3

毕业要求

2分析问题

掌握城市经济学领域常用的城市空间结构理论及模式,了解城市土地、住房、交通、基础设施等部门经济问题,具备运用城市经济学相关知识和理论分析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中的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思政目标2

思政目标4

思政目标5

毕业要求

4系统研究

能够根据课程要求,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调查等方式获取资料,并能够从经济学视角分析与评价城乡规划与发展的相关问题,形成研究报告,训练学生的专业分析能力。

思政目标2

思政目标3

思政目标4

说明:

①毕业要求、毕业要求指标点按照《课程教学大纲》的相关内容填入。

②思政目标参照《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省教育厅关于深入推进全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课程内容进行具体化。

(主要是纲要中“三、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

三、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目标的关系

教学内容对课程思政目标的支撑关系

序号

教学内容

学时

对应的课程思政目标

思政融入点

思政元素

思政内容

思政案例

1

导论

重点:

城市经济学的诞生与发展历史,城市经济学的概念与内涵,经济学的流派与分支

难点:

理解城市经济学的研究范畴。

2

思政目标1

思政目标3

思政目标5

(1)了解城市经济学研究的历史、基本范畴与发展趋势

(2)掌握城市经济学概念与内涵。

(1)规划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

(2)规划师依法依规从业;

(3)科学规划思想价值、精神内涵;

强化城市经济学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再论我国大城市化的现实意义、发展目标和应对策略

(2)精明增长与城市经济发展:

以高科技公司为例研究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关系

(3)经济转型时期的规划供给

2

经济学的基础理论

重点:

经济学中的生产者、消费者理论、经济学理论知识、政府与市场

难点:

经济学基本理论内容和概念,如供给与需求,政府与市场等。

2

思政目标2

思政目标3

(1)熟悉经济学分析问题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掌握经济学的有关基本概念。

(1)规划师职业伦理、工匠精神、使命担当

(2)坚定规划师服务人民的职业信念

(3)强化学生规划道德法制观念

在理论中增强城市研究的文化素养

(1)城市经济发展关键空间研究综述

(2)世界经济格局和世界城市体系的关联分析

(3)经济新常态下的中国城镇化发展模式转型

3

城市形成与发展的经济学解释

重点:

专业化分工成因说、集聚经济成因说、城市创新源泉说等城市经济学基本理论。

难点:

基于经济学理论解释城市的意义及形成成因。

2

思政目标2

思政目标3

思政目标4

(1)了解现代城市理论研究的内容和发展趋势

(2)熟悉现代城市分类的方法

(3)掌握现代城市的涵义、基本特征,以及城市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地位和作用

(1)规划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

(2)规划师依法依规从业;

(3)科学规划思想价值、精神内涵

(4)规划师职业伦理、工匠精神、使命担当

理解城市形成发展的经济学原理,增强经济学文化素养

网络时代的城市经济学发展研究

田园城市学说之形成及其思想来源研究

20世纪上半叶田园城市运动在“非西方”世界之展开

4

城市经济及产业

重点:

城市产业及部门分类,城市产业结构划分,经济发展理论

难点:

城市经济及产业有关的概念及理论知识。

2

思政目标2;

思政目标3;

思政目标4

(1)熟悉城市经济及产业有关的概念及理论知识

(2)掌握城市经济产业结构及部门划分

(3)了解国家经济发展战略。

(1)坚定规划师服务人民的职业信念

(2)强化学生的规划道德法制观念

增强城市研究的文化素养

(1)跨越我国城乡发展的刘易斯拐点——“机器换人”现象引发的理论研究及政策思考

(2)武汉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产业空间布局研究

(3)基于资金流的西部城市产业时空特征研究——以遵义市为例

5

城市化

重点:

城市化的经济学解释、城市化的动力机制、世界和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难点:

运用经济学理论解释我国城市化规律与特征。

2

思政目标2;

思政目标3;

思政目标4

(1)了解城市化的发展趋势,熟悉城市化研究的若干理论和发展阶段、发展趋势

(2)掌握城市化的涵义、特征和主要评价方法。

(1)规划师职业伦理、工匠精神、使命担当

(2)坚定规划师服务人民的职业信念

增强城市规划与城市化研究的文化素养

中国的城市化之路怎么走

当代美国城市化的动力及经验教训

(3)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探索与建议

6

城市规模与发展周期

重点:

城市规模的经济学解释理论,城市规模预测的原理方法,城市的生长周期学说

难点:

从城市经济学角度探析城市规模的内涵。

2

思政目标2;

思政目标3

思政目标4

(1)了解规模报酬的基本原理

(2)掌握城市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的内涵与主要预测方法。

(1)规划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

(2)规划师依法依规从业;

(3)科学规划思想价值、精神内涵

(4)规划师职业伦理、工匠精神、使命担当

增强对城市发展规律的认识,运用科学发展观解释城市发展规律

(1)探究最优城市规模的“斯芬克司之谜”——论城市规模的经济学解释

(2)禀赋特征、生活满意度与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基于不同地区、城市规模的比较分析

(3)城市人口规模的战略视角分析——以武汉人口规模专题编制为例

7

区位与选址

重点:

有关地租和区位等相关的基础性概念和理论。

难点:

企业和家庭选址的影响因素。

2

思政目标2

思政目标3

思政目标4

(1)了解地租和区位的相关概念及理论

(2)掌握企业及家庭区位选址的影响因素及特征。

(1)规划师依法依

规从业;

(2)科学规划思想价值、精神内涵

增强城市土地开发的法治意识

文化创意产业空间集聚特征与园区布局规划导引策略——基于上海中心城区的企业选址解析

开发商的住宅开发区位选择偏好

保障性住房适建性评价及其空间区位选择——以杭州为例

8

竞租与城市空间结构组织

重点:

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进展,竞租理论,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化。

难点:

城市经济学领域常用的城市空间结构理论及模型。

2

思政目标2

思政目标3

思政目标4

(1)了解城市经济学领域的常用空间结构表达方式

(2)掌握竞租理论的有关概念及理论主张

(3)熟悉城市空间结构模型的形成机制。

(1)规划师职业伦理、工匠精神、使命担当

(2)坚定规划师服务人民的职业信念

增强城市规划理论学习的规律性认识

(1)广州市空间结构与绩效研究:

职住空间的视角

(2)基于跨城功能联系的上海都市圈空间结构研究

(3)大城市“空间结构-交通模式”的耦合关系研究——对厦门市的多情景模拟分析和讨论

9

城市体系与区域结构

重点:

城市差异与体系化,城市体系分析的模型,城市区域的空间结构

难点:

理解城市作为体系的经济社会特征

2

思政目标2;

思政目标3;

思政目标4

(1)了解经济学视角下的城市体系与城市区域结构

(2)掌握城市体系的分析方法

(1)强化学生的规划道德法制观念

(2)科学规划思想价值、精神内涵

增强城市规划理论学习的规律性认识,重点学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

(1)长三角:

从区域合作到一体化发展

(2)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空间分工

(3)国外区域一体化对产业影响研究综述

10

城市土地经济

重点:

城市土地的涵义与经济特征,中国城市土地市场制度

难点:

城市土地的供需关系与特征,我国城市土地经济改革制度变迁。

2

思政目标1

思政目标3

思政目标4

(1)了解我国城市土地经济改革的历程

(2)熟悉城市土地市场构成

(3)掌握城市土地供给与需求理论、价格制定机制以及政府调控原则、目标和手段。

(1)规划师依法依规从业;

(2)科学规划思想价值、精神内涵;

(3)规划师的社会责任、专业伦理

增强城市土地开发的法治意识

发展规划:

重视土地利用的利益关系

制度转型中土地租金在建构城市空间中的作用:

对城市更新的影响

城乡统筹发展规划中的土地经济租金、“乡乡差别”与社会公平

11

城市住宅经济

重点:

城市住宅经济及相关概念。

难点:

城市住宅经济理论,我国城市住房制度的改革制度变迁。

2

思政目标2;

思政目标3

(1)了解我国城市土地经济改革的历程

(2)掌握城市住宅经济的相关概念及理论

(3)熟悉我国城市住房制度演变及政策走向。

(1)规划师依法依规从业

(2)科学规划思想价值、精神内涵

(3)规划师的社会责任、专业伦理

增强城市住房发展与社会民生的规律认识

(1)土地改革、住房保障与城乡转型发展——集体土地建设租赁住房改革的机遇与挑战

(2)改善老年人的住房与社区环境:

规划设计如何应对衰弱与独居的挑战?

(3)中国大城市非正规住房与社区营造:

类型、机制与应对

12

城市交通

重点:

城市交通概念及其特点,城市交通供给与需求,城市公共交通政策

难点:

城市交通与城市发展、城市土地利用、城市空间结构的关系。

2

思政目标2

思政目标3

思政目标5

(1)掌握城市交通的概念与特性

(2)基于城市经济学角度掌握城市交通的供需模式

(3)熟悉城市交通政策,了解城市交通与城市发展关系。

(1)强化学生的规划道德法制观念

(2)规划师依法依规从业;

(3)科学规划思想价值、精神内涵

理解城市交通与城市规划的耦合关系

(1)新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交通规划的适应性变革——以厦门为例

(2)权力、社会与生活空间——中国城市街道的演变和形成机制

(3)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发展评价

13

城市基础设施

重点:

城市基础设施的概念与特性,城市基础设施的供给与需求。

难点:

城市基础设施的产业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规划

2

思政目标1

思政目标3

思政目标4

(1)了解城市基础设施的概念与特性

(2)基于城市经济学角度掌握城市基础设施的内涵、特征与供需模式。

(1)规划师依法依规从业

(2)科学规划思想价值、精神内涵

(3)规划师的社会责任、专业伦理

(4)坚定规划师服务人民的职业信念

(5)强化学生的规划道德法制观念

增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系统观

新一轮大城市总体规划的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编制转型策略

浅议新基建背景下城市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趋势

智慧社会基础设施新类型拓展与数据基础设施规划编制探索

14

城市土地开发

重点:

城市开发的概念与类型,城市开发的经济特征、城市更新与土地再开发

难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