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行业.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58807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363.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造船行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造船行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造船行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造船行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造船行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造船行业.docx

《造船行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造船行业.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造船行业.docx

造船行业

中国和世界造船行业研究报告

一、中国造船业——外向型的世界第一造船大国

 

(一)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

20世纪50年代之前,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欧造船界一直占据统治地位;进入50年代,日本造船业的崛起打破了西欧造船业一统天下的局面,1956年日本商船下水量首次超过英国居世界第一;而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韩国的造船业逐步发展起来,1999年韩国承接新船接单超过日本。

中国造船业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一直是以国内的内航船舶为主体,造船生产量小,甚至没有以100吨以上的商船为对象的劳德船级统计记录,在世界造船行业所占份额也不大。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积极地推进国有造船厂的设备加强和现代化,从国外引进技术和资金实现生产设备的大型化和合理化,提高了生产效率,中国造船业占世界份额快速提高。

  图1:

中国造船业占世界份额快速提高(按照新接订单量)

近年来,中国造船在世界上的市场份额迅速提高,连续多年列世界第二大造船国(第一是韩国、第二是中国、第三是日本)。

  图2:

世界造船市场份额变迁趋势

2008、2009年这两年中国造船业国际市场地位进一步提高。

2008年,我国造船完工量、承接新船订单和手持船舶订单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29.5%、37.7%和35.5%,与2007年同期相比,完工量和手持订单量分别提高了6.5个和2.5个百分点,新接订单量下降了4.7个百分点。

我国造船完工量、手持船舶订单连续6年保持快速增长,三大造船指标已全面超越日本,位居世界第二。

  表1:

2008年三大造船指标比较

2008年三大造船指标比较                      单位:

万载重吨

造船指标

中国(A)

世界(B)

2008年中国份额(A/B)

2007年中国份额

完工量

2881

9771

29.5%

23%

新船订单

5818

15438

37.7%

42%

手持订单

20460

67710

35.5%

33%

  注:

此表中国三大指标数据为我国统计数据,世界三大指标数据来源于克拉克松研究公司,计算中国所占份额时对数据做了同口径处理。

2009年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34.8%、61.6%、38.5%,比2008年底分别提高了5.3、23.9和3个百分点。

如下面图表可以看出,从年新接订单量来说,2009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从年底手持订定量来说,2009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从年造船完工量来说,2009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

三大造船指标中的两个都超过韩国,堪称世界第一造船大国。

  表2:

2009年世界造船三大指标市场比较

2009年世界造船三大指标市场份额

指标/国家

世界

韩国

日本

中国

2009年造船完工量

万载重吨

12203

4378

2899

4243

/占比(%)

/100

/35.9

/23.8

/34.8

万修正总吨/占比(%)

4872

1555

984

1523

/100

/31.9

/20.2

/31.3

2009年新接订单量

万载重吨

4219

1487

90

2600

/占比(%)

/100

/35.2

/2.1

/61.6

万修正总吨

1149

316

17.6

711

/占比(%)

/100

/27.5

/1.5

/61.9

2009年底手持订单量

万载重吨

48884

17224

8831

18817

/占比(%)

/100

/35.2

/18.1

/38.5

万修正总吨

15313

5284

2322

5389

/占比(%)

/100

/34.5

/15.2

/35.2

  注:

此表世界数据来源于克拉克松研究公司,并根据中国的统计数据进行了修正。

中国造船三大指标载重吨数据包括100总吨及以上钢质机动海船。

  图3:

2009年世界前三大造船国主要指标比较

 

(二)中国造船业是典型的外向型经济

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造船业的对象一直是以国内的内航船舶为主体,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造船业出口比例也不断提高。

目前,中国船舶业已经成为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出口比例很大,在世界船舶市场所占份额也很大。

我国船舶产品出口到159个国家和地区。

例如:

2005年全国全年完工出口船舶75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4%,占造船完工总量的62%;2006年全年船舶出口突破1000万吨,达到117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6%,占完工总量的81%;2007年全年船舶出口1490万载重吨,比上年增长25.6%,占完工总量的79%;2008年中国船舶工业全年出口船舶完工量2107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1.4%,占全部造船完工量的73%。

  图4:

近年来我国船舶出口占完工量比例

2009年,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2532亿元,同比增长17.8%。

其中,船舶制造业2091亿元,同比增长24.4%;船舶配套业95亿元,同比增长30%,;船舶修理及拆船业344亿元,同比下降12.4%。

2009年,船舶产品出口金额283.6亿美元,同比增长44.9%。

我国船舶产品出口到159个国家和地区,亚洲和欧洲为出口的主要市场。

其中向亚洲出口138.3亿美元,占比48.8%;向欧洲出口82.9亿美元,占比29.2%;新加坡、中国香港地区、德国位居前三名,分别为50.4亿美元、46.4亿美元、22.9亿美元。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日本、英国等出口市场大大萎缩,但巴拿马、利比里亚、马绍尔群岛共和国、马耳他等国的出口市场有较大增加。

船舶出口中散货船出口达89.7亿美元,占31.6%;油船54.2亿美元,占19.1%;集装箱船为33.8亿美元,占11.9%。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造船业第一大国,并且是外向型非常明显的造船国家。

因此,分析造船行业要密切关注国际造船市场

二、造船行业属于典型的周期性行业

造船行业属于周期性行业

造船行业作为经济环节的一部分,其发展具有明显的周期性,下图是1949年以来世界船厂成交新船订单情况,从该图中1949年以来全球船厂历年新船成交量的趋势线可以看出,船市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明显的高点、低点,船市具有明显的周期性,也说明造船行业属于周期性行业。

  图5:

1949年以来船厂成交新船订单变化情况

船舶行业周期与世界贸易周期的关联度很大

船舶行业周期与世界贸易周期的关联度很大,行业增长周期与世界经济增长周期密切相关。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造船产量自1990年至1997年的七年高速增长迅速转为“萧条”,代表性的巴拿马型散货船(载重量7万吨)从3300万美元/艘跌破2000万美元/艘,跌幅达45%。

2008年下半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船舶产业同样迅速结束了六年的繁荣期,船舶订单率等指标逐渐下滑。

2008年反映航运市场景气度的BDI(波罗的海干散货船期租费率指数)暴跌,2008年5月20日BDI达年内最高,为11793点,到12月2日则跌至684点,跌幅高达94%。

国际贸易的急速降温导致海运行业的萧条,从而导致新船订单的减少。

造船行业的周期性与宏观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也就是说,造船行业的兴旺是伴随全球宏观经济的繁荣而发生的,造船行业的低迷也是伴随着全球经济危机的发生而到来的。

造船业的危机都是全球经济危机所导致的

  图6:

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危机与船业调整关系

造船业的危机都是全球经济危机所导致的。

伴随着经济危机的爆发,各国实体经济受到了严重冲击,全球市场宏观经济环境持续恶化,各国尽可能的采取保护本国企业的策略,全球贸易形势不容乐观,贸易量出现下滑,因此,市场对船运动力需求减少,而与此同时,在经济繁荣时候的订单确陆续到期,全球新船供给不断放大,航运市场供需失衡导致费率暴跌,船东愈发看淡未来几年航运市场,这对船东在新造船市场的下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从而也带给船市向下的压力。

三、目前世界造船业处于萧条期

造船业属于周期性行业,自本世纪初以来,我们已经经历了造船业的繁荣与萧条,目前世界造船业处于周期底部。

2008年9份以前的6年时间里,世界造船业处于一轮上升繁荣阶段,2008年9月以来,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造船业进入了低迷期,目前世界造船业处于萧条期。

  图7:

近10年VLCC新船价格走势(万美元)

 

(一)上轮世界造船业景气情况

上一轮船舶市场经过了长达6年繁荣期,这轮造船市场兴旺持续时间之长、成交量之大、价格升幅之高,堪称史无前例。

从2003年开始,受世界经济增长及国际海运贸易需求旺盛的影响,国际船舶市场开始进入新一轮兴旺时期。

世界新船完工量、新船成交量和手持订单量这三大造船指标不断刷新历史新高。

2007年,国际船舶市场新船成交量达到2.45亿吨,是世界船舶市场发展史上首次突破2亿吨大关的年份。

  图7:

1998——2007年历年新船成交量(百万吨载重吨)

比较在旺盛的市场需求带动下,世界各大船厂纷纷开足马力生产,新船完工量也一再创下历史新高。

2007年全球新船完工量接近8000万载重吨,较上一年7560万载重吨的水平增长5.8%,但仍然无法满足船东的用船需求。

  图8:

1998——2007年历年世界新造船完工量情况(百万吨载重吨)

尽管世界造船业掀起了投资扩能热潮,但仍然无法阻挡手持船舶订单总量的进一步上扬。

根据克拉克松的统计数据,2007年年末世界船厂手持订单总量已经达到5.03亿载重吨,相当于2007年全球造船完工量的六倍多。

主要造船企业的手持订单普遍排至2012年以后,甚至有部分船厂已经开始承接2014年交船的订单,世界船舶市场的火爆程度由此可窥一斑。

  图9:

1998——2007年历年世界船厂手持造船订单量情况(百万吨载重吨)

由于供求矛盾突出,世界新船价格在过去几年中持续上扬。

2007年年末克拉克松新船价格指数攀升至184点,再创历史新高。

根据克拉克松对典型船舶价格的跟踪,2007年主要船型价格均呈上涨的态势,其中17万载重吨级好望角型散货船的价格涨幅达到42.6%,巴拿马型散货船、大灵便型散货船的价格涨幅也分别达到37.5%和31.5%。

 图10:

近10年来克拉克松新船价格综合指数走势

(二)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世界船市下跌,目前世界造船业处于萧条期

上一轮造船市场兴旺持续时间之长、成交量之大、价格升幅之高,堪称史无前例。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全球船舶市场结束了长达6年的繁荣,2008年第三季度的订单数量仍然巨大,这似乎预示着造船业进入低谷前,订单最后的繁荣。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和加深,国际航运市场急剧下滑,造船市场受到很大冲击。

买卖方市场转换如此之快、成交量萎缩如此之猛、价格跌幅如此之深也实属历史罕见,2008年9月份以来新船订单大幅下滑,并一度出现全球零订单的状况。

图11:

世界主要造船指标、船运指标走势

根据英国克拉克松研究公司的统计数据,2008年9月份全球新签订单数同比下降66%。

2008年9月至2009年2月全球新船成交量分别为693万、248万、80万、21万、38.75万(修正后数据为61.4万)、19.3万载重吨;同比分别下降幅度为66.1%、89%、95.6%、99.1%、97.7%(96.3%)。

2008年全球新船成交2127艘、1.5亿载重吨,比上年分别下降55.3%和42.7%。

2009年7、8月份,虽然全球新订单连续两个月超过600万载重吨,但是2009年9、10两月新船订单又有所下降,新船订单量不如前两个月乐观,但仍然好于2009年上半年的水平,11月份新船订单也刚超过500万载重吨。

据伦敦造船航运调研机构克拉克松统计,2009年世界新船成交3000万载重吨,同比下降约82%,年底新船价格指数在140点左右,同比下降21%,下半年新船价格仍有一定程度下跌,目前价格水平接近2004年中期水平。

世界造船业订单出现有史以来最大幅度下降,2009年全球新接订单3331万载重吨,同比回落82.8%,远低于2007年船运鼎盛时期的2.72亿载重吨。

  图12:

世界主要造船指标、船运指标走势

  图13:

世界三大造船国家主要造船指标比较

据伦敦造船航运调研机构克拉克松统计,2009年世界新船成交3000万载重吨,同比下降约82%,年底新船价格指数在140点左右,同比下降21%,下半年新船价格仍有一定程度下跌,目前价格水平接近2004年中期水平。

由于造船业订单出现有史以来最大降幅,银行紧缩信用,许多造船厂现金吃紧,可能爆发倒闭潮。

克拉克松的数据显示,2009年1月至11月,造船订单只有2880万载重吨,和2007年船运颠峰时期的2.72亿载重吨比起来,少了一个数量级,订单的短缺致使造船厂几乎无法得到预付款以应付现金流动需求。

过去一年,全球第一大造船国韩国已有三家船厂倒闭,另外,中国有几家小船厂、日本一家船厂、德国三家船厂、一家挪威和美国合资的船厂也声请破产,丹麦唯一一家船厂即将关门大吉。

应该说,目前世界造船行业已经处于萧条期。

  (三)对近年来世界造船业运行情况的原因分析

上轮造船业经过了长达6年繁荣期,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四大金砖)的快速发展,对原材料需求大幅增加,大宗商品原料和石油需求不同程度显著增长,伴随大宗商品和能源消费增长,使得这些商品国际贸易以及国际海运规模快速扩张。

全球航运市场复苏,出现了运力供不应求、运价大幅上涨的情况,各大航运公司开始大量订造船只。

从而带动造船行业的繁荣发展。

不过,这次造船业的繁荣,既反映了市场的兴旺,又预示着市场泡沫的形成,为下一步船市的下滑埋下了伏笔。

市场积累了大量的泡沫,也必将面临下滑的压力,从而形成新的船市危机。

对于本次船市危机爆发的原因,我们认为:

船市在经历了长达6年的繁荣期后已经存在调整的压力,本次金融危机使得船市危机提前爆发,本轮船市危机爆发的实质是新造船市场内在调整所致,其深度调整则是由船市调整和金融危机共同作用而成。

1、船市供需失衡是本轮船市危机爆发的实质

新造船市场是航运市场的下游市场,它的表现同航运市场紧密相联。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航运市场对新造船市场需求保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水平之上,这也就是说如果手持订单与船队规模的比例远远超过正常水平,这将会使得航运市场供过于求,费率下降,新船成交量将会出现萎缩,手持订单下滑,从而使得手持订单与船队规模的比例回归到正常水平;反之,市场供不应求,费率上升,新船成交量将逐步上升,市场回暖。

自2003年以来,新造船市场步入了高度繁荣时期,期间除2005年新船成交量在1亿载重吨以下,其它年份均超过了1亿载重吨,2007年新船成交量更是达到了2.45亿载重吨,创出了历史新高,新船成交量的放大使得船市积累大量新船订单。

2007年,全球船厂手持订单与船队运力的比例为0.52,远远超过了0.11左右的平均比例。

超高的船厂手持订单与船队运力比例显示出航运市场面临较大的压力,新船供给严重偏离正常需求水平,新造船市场存在泡沫,船市面临下调压力。

 

  图14:

2001——2008年全球船厂手持订单情况(百万载重吨)

 

  图15:

1981——2008年世界船厂手持订单量与船队规模比例(百万载重吨)

2008年,全球船厂手持订单与船队运力的比例为0.54,更是超过了2007年的比例,船市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

2008年9月,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船市供需矛盾终于在这种条件下得到了释放,新造船市场成交量大幅萎缩,宣告了船市危机的到来。

  图16:

近几年新造船市场新船成交情况(百万载重吨)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

金融危机爆发前,船市由于供需严重失衡,本身存在调整压力,所以说船市危机爆发是自身的内部调整的需要。

2、金融危机加速了船市危机的爆发

金融危机繁荣爆发,各国实体经济受到了严重冲击,全球市场宏观经济环境持续恶化,各国尽可能的采取保护本国企业的策略,全球贸易形势不容乐观,贸易量出现下滑,而与此同时的全球新船供给却在不断放大,航运市场供需失衡导致费率暴跌,船东愈发看淡未来几年航运市场,这对船东在新造船市场的下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从而也带给船市向下的压力。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金融危机对船市危机起到了负面的影响,加速了船市的下滑,并且促进了船市的深度下滑,但其并不能带来船市危机的爆发。

3、船市危机形成的背后推手–投机者

近几年,随着航运市场的活跃,投机者也开始活跃起来。

2006年,7万载重吨的售价也就1900万美元,2008年市场价已卖到4000多万美元,而炒价甚至超过5000万美元。

这些船只的价格从订船到交船的时间段内翻了不止一倍,如果只考虑造船保证金,订船者的获利幅度更是惊人,这让很多看到商机的人加入“炒船”行列。

他们订船,等船制作到一定阶段,就开始寻找急需扩充运力的航运企业,兜售他们订下的船,从中赚取巨大的差价。

由于2007年、2008年船厂泊位紧张、航运企业运力急需扩充等外部条件,使得船价格节节攀升,造船业是付首期,之后随着船只建造过程分批交纳余款。

正是这个时间差,使“炒家”有机会利用造船周期进行市场和资金运作,以较低的投入获得高额的利润。

任何市场都惧怕“炒家”,因为有“炒”,就意味着需求是人为制造出来的,市场的繁荣是不真实的,大部分其实是泡沫。

一旦泡沫湮灭,不仅投资者要损失惨重,市场也会大伤元气。

正如一枚硬币的两面,任何市场又离不开“炒家”。

有“炒家”,就会有人气,在推高市场的同时,市场的能量充分放大,市场选择机会空前增加,将使市场本身得到一次跃进发展的机遇,投资者也能从中获得相当的“红利”。

在投机者的参与下,船舶市场出现了两种异常现象。

首先,超长的新船订单平均交船期。

在船市发展的过程中,新船订单平均交船期基本上为12-18个月。

近年来,随着日韩船厂造船效率的提高,按理说新船订单平均交船期应该有所缩短。

但在本轮船市中,据克拉克松研究公司统计,2006年新船订单平均交船期为36个月左右(约3年)。

据日本造船界透露,日本船厂2011年交付的船位基本上已满,目前新船订单大部分安排在2012年甚至2013年,平均交船期已近5年,个别船厂甚至开始商谈2015年交船的合同。

韩国船厂已承接大部分2012年交付的船位,平均新船交付期相当于4年。

其次,超高的新船订单首付比例。

对于新造船市场而言,市场不好时一般新船订单首付比例为5%,市场表现正常时一般约为20%。

但最近几年,新船订单的首付比例一般都达到30%到40%,2008年更有部分船厂承接的新船订单首付比例达到了80%。

这种超高的新船订单首付比例使得船市风险加大,从而也给新船市场出现下滑提供了机会。

超长的新船订单平均交船期与超高的新船订单首付比例反映了投机者抢占船台等现象的发生。

在一波一波的投机者的推动下,船市的新船订单和船厂手持订单均创出了新高,带来了虚假繁荣,使得市场的供需失衡,从而推高了船市的供给能力,造成虚假繁荣,从而也为船市危机的到来埋下了伏笔。

四、2010年造船业将继续在低点徘徊,行业回暖估计在2012年之后

造船行业的低迷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

造船业何时回暖成为广大投资者关注的问题。

 

(一)世界经济增速趋缓大大拖累全球海运的增长

海运量与世界经济之间存在着高度正相关性,世界经济增速趋缓大大拖累全球海运的增长。

运力过剩致使复苏进程将较为漫长运力需求或将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

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后,GDP增速由1973年的6.1%骤降为1975年的-0.3%。

从1977年往后的十几年间,运力的新增需求降低,运力未发生较大变化。

直到十几年后,才出现了新的运力需求,运力开始逐步上升。

此次金融危机后,未来运力的新增需求将会大幅降低。

总体来看,未来1-2年内的航运市场供求关系不容乐观,即使考虑部分造船订单取消的影响,2009-2011年航运市场运力的供给仍处于过剩局面。

本轮造船市场可能步入较长的调整期。

从产业链影响因素以及历次船市萧条期比较分析来看,本次船市萧条很可能会持续3-4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造船能力过剩将成为影响今后几年世界造船业发展的首要问题。

  图17:

三大主要船型运力与GDP增速关系图

手持订单的逐步交付使2010年后运力供大于求。

截至2009年11月底,全球船企手持订单共计8267艘,5亿载重吨,同比下降17.1%。

这些订单会在未来的2-3年中转变成现实的运力。

在预期运力需求减少的情况下,整个航运市场面临运力供大于求的局面,从而抑制了对新船的需求。

  图18:

三大主要船型现有运力与手持订单关系图

 

 图19:

2010年新造船成交量预测(百万载重吨)

 

(二)造船能力削减困难重重,甚至还有新项目上马

在前几年快速扩张的情况下,世界造船能力急剧膨胀,据不完全估计,到2010年全球造船能力将超过2亿载重吨,而中国就接近8000万载重吨。

在当前船市大调整,未来情景并不太乐观的形势下,还出现大量新增造船产能。

今年8月份,现代重工在韩国西南部的群山市新建的一座大型造船厂正式投产,按照建厂规划最后将具备每年建造28艘18-25万吨级船舶的能力;我国地方造船企业一窝蜂进军海工装备市场等等。

由此可见,希望借用市场的手段削减造船能力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

在需求回升乏力,或有效需求严重不足的情况,如果世界造船产能不能大幅度削减,甚至还大幅增长的情况下,据专家估计,全球造船产能利用率的回升只有等到2012年之后。

(三)2010年造船业将继续在低点徘徊,行业回暖估计在2012年之后

2009年全年世界造船业新接订单4219万载重吨。

而2008年全年世界造船业新接订单15438万载重吨,2009年全球新接订单量是2008年的27.3%,也就是说不到2008年的三分之一,比2008年下降了近73%。

预计今明两年,随着世界经济回暖和海运需求回升,订单需求较2009年将会明显活跃,但是,航运造船市场能力双双过剩将是阻碍造船市场复苏的最大障碍,造船市场总体上仍将表现为不景气的行情状态。

从新船价格变化趋势看,由于“僧多粥少”,价格战不可避免。

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面对有限的订单,多数船厂只能硬着头皮“将价格战进行到底”,造成相互杀价的乱局,新船价格跌破行业平均成本线的情况可能会发生。

从手持订单量变化趋势看,在建订单持续下降将令船厂越来越惊慌。

由于订单需求远低于同期完工交付,加上一定数量订单撤销,船厂手持船舶订单量将继续延续下降趋势,预计2011年,甚至2010年部分船厂将出现船台放空情况。

一旦船位出现放空,船厂就会不择手段抢订单,进一步搅乱市场局势。

今后极有可能出现如下戏剧性情况,当别的行业开始逐步摆脱金融危机阴影的时候,造船业真正艰难的日子有可能才刚刚开始。

从主要船型市场需求来看,不同船型市场轮动表现仍将延续。

不同船型由于承运货物不同,市场表现周期性也会存在一定差异性。

按照当前宏观经济和航运造船市场形势及发展趋势,我们预计未来几个月成交的船型仍将集中在散货船和油船,“抄底”性订单仍是订造的主要来源。

长远来看,市场需求重点可能由当前散货船、油船逐步转向油船和集装箱船。

总体上看,当前市场形势仍朝不利于船厂的方向发展,短时间内新船价格跌势不会改变。

当务之急,我们一定要随行就市,积极抢接订单。

从下单的船东来看,短期内更多的机会仍将来自带有“抄底”性质的能源原材料进出口相关的货主、一些中小船东以及船舶租赁公司,但这部分船东订造不会持续多久,总量也不会太大。

大量订单延期交付,矛盾和问题随之推后。

船东应对航运大萧条采取两种重要手段,第一种是通过封存现有船队,第二种是通过延期接船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