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0870221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7.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最新)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最新)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最新)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最新)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

《(最新)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

课题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授课人

教材

分析

本课位于人教2011课标版(2016年起始)《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明朝前期,中国仍是当时世界上最发的国家之一,在对外关系中,郑和七下西洋,同亚非各国的经济和文化交流频繁,属于友好交往,并对世界航海事业有着重要贡献;明中后期,国势日渐衰落,倭寇入侵、倭患猖獗,戚继光领导了反侵略的抗倭斗争,并取得了胜利。

这种对外交往的特点,反映了当时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已受到世界发展潮流的冲击。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的相关史实,认识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基本情况。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通过分析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科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郑和下西洋所体现出来的大无畏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与勇气,学习戚继光不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强烈爱国精神。

重难点

重点:

掌握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的基本史实和成功原因

依据:

郑和下西洋是我国古代对外交往和航海事业发展到顶峰的重要历史事件,戚继光抗倭则体现了我国坚决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精神,需要重点掌握。

难点:

认识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依据:

郑和下西洋沟通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也开辟了许多新的航线,促进了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深远,但是学生由于尚未形成完整的历史观,理解上有一定难度。

学情

分析

作为七年级学生,对本课涉及的历史人物及故事有一定的了解但不够详细,在教学中,针对他们活泼好动、喜欢表现的特点,利用文字图片、地图视频等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加深理解,同时设计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学习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与此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学以致用。

教学

方法

1、情境教学法:

通过视频、地图等创设情境,加深学生体验。

2、史料分析法:

提供相关文字史料、阅读教材等方式分析解决问题。

3、问题导学法:

设置难易不等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法指导

1、自主学习: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图片、阅读材料、教材内容等方式完成自主学习,掌握基础知识。

2、合作探究:

在教师利用视频、图片、文字等创设的情景下,学生展开学习和讨论,实现合作式探究学习。

3、练习法:

利用一定的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教具

PPT课件学案

交互式电子白板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郑和下西洋的时间、目的、概况、影响;知道戚继光抗倭;了解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2、能力目标

比较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远航,提高学生比较、理解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①通过学习,认识到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增强民族自豪感,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人民不畏艰难、敢为人先的精神。

②学习戚继光抗倭事迹,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教材分析】

明朝初期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国家,郑和下西洋是在国家富强、科技发达的前提下进行的和平友好交往,标志着我国古代航海事业发展到了顶峰,表现了中国人民英勇无畏的精神。

郑和远航架起了中国同亚非各国友谊的桥梁,同时为人类和谐相处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而且和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相吻合,意义深远。

明朝中后期国力衰微,倭寇猖獗,葡萄牙殖民者攫取澳门的居住权,冲突与战争又为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作了铺垫。

而戚继光不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在我国历史上,每当遭受外敌侵略之际,都会成为一面激励人民的旗帜。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

郑和下西洋影响至今,意义深远,是一个重点。

戚继光抗倭是我国历史上反抗外来民族侵略的第一次胜利,而他的优秀品质对端正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积极作用,故确定为另一个重点。

难点:

正确评价郑和下西洋。

由于郑和下西洋是为了执行明代初期的对外政策,并不是中国社会经济长期发展的结果,所以没有继续发展下去,其航海活动长期以来并没有得到西方学者的肯定和恰当的评价,但这并不能抹杀郑和远航是史无前例的空前的壮举,以及郑和远航中传递的那种和平交往、睦邻友好的外交理念,这也为当今世界各国的和谐相处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所以郑和本人作为一名伟大的航海家、中国人民的友好使者、中国人民与亚非各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先驱,是当之无愧的。

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积极地创设历史情境与问题情境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归纳、比较的方法,由浅入深掌握。

【教学过程】

(一)欣赏视频,激趣导入:

看郑和下西洋的视频:

这段视频记录的是我国历史上哪次重大事件?

(郑和下西洋)这支队伍经历了哪些暴风骤雨?

又是什么支撑着他们完成了这次不可思议的航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明朝的对外关系—中外的交往和冲突。

从课题看,明朝对外关系有哪两种方式?

(交往和冲突)其中和平交往是主流。

(二)新知探究

一、【交往篇】——郑和下西洋

师: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第一子目,结合刚刚的短片,完成屏幕上的表格

自主学习,快乐收获:

(1)目的

(2)时间

(3)次数(4)出发地

(5)到达地区

(6)意义

小组展示:

交流各组的学习成果

释疑解惑:

针对学生自学展示中出现的有争议的问题,教师汇总后进行点拨。

师:

(展示郑和画像)这就是600多年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哪位同学愿意根据你收集的资料,给我们介绍下他的生平事迹?

生:

师:

下面我们跟随他一起重走航行路。

(展示郑和下西洋路线图)所以从图中,我们就知道西洋指哪里?

(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

师:

几十年后,欧洲也进行了远航,

(展示)郑和下西洋和欧洲航海家航海情况对比表

郑和下西洋

哥伦布到达美洲

达·伽马到达印度

比较结果

时间

1405—1433年

1492—1504年

1497—1498年

次数

7次

4次

1次

人数

27000多人

1000—1500人

160人

船数

大船63艘(连小船共200多艘)

17艘

4艘

船只大小

长44丈(151.8米)

宽18丈(61.6米)

长24.5米

宽6米100吨

50吨

到达范围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美洲

印度

比较之后,同学们能够获得一个什么结论呢?

生: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

师:

如此壮观的航海举动究竟会产生怎样重大的影响?

请结合材料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一:

材料一:

郑和下西洋期间,将中国的七大类22种产品输入亚非各国,换回各国的货物11大类191种,无怪乎史书形容郑和船队所载货物“堆积如山”。

材料二:

郑和下西洋后,许多国家的国王回访中国,苏禄国王率领300多人访问中国,归国途中在中国病逝,即安葬于中国。

生:

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关系。

师:

点拨提升:

郑和是航海的先驱,贸易的伙伴,友谊的使者。

虽然郑和下西洋不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这一定程度上消耗了明朝的国力,但是远航中传递的那种和平交往、睦邻友好的外交理念,这为当今世界各国的和谐相处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师(过渡):

这场海上史诗开始的时候,几乎没有人能够相信这是一项可以圆满完成的使命,究竟是什么让其变成了不可思议的现实?

合作探究二:

探究郑和远航的原因,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让学生自主发展,差异发展,当学生回答有困难的时候教师可提示从物质、技术以及自身因素等方面来解答。

通过这一问突出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重要和郑和的伟大人格魅力。

师(过渡):

随着历史的发展,大明王朝的和平风帆遇到了危机,有人发出了“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这样的感慨,进入第二部分的学习。

二、【冲突篇】——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自主学习,快乐收获:

(一)戚继光抗倭:

1.原因

2.抗倭的经过:

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九战九捷,荡平浙江倭寇,又进入、与当地明军并肩作战。

3:

结果:

4.评价

(二)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时间国家

小组展示:

交流各组的学习成果。

释疑解惑:

针对学生自学展示中出现的有争议的问题,教师汇总后进行点拨。

师:

当时把什么人叫倭寇呢?

是不是把所有的日本人叫倭寇?

生:

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

师:

倭寇的出现与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海防的松弛是分不开的,便于学生理解明朝国力的变化。

师:

展示戚继光抗倭形势图,讲述抗倭经过。

合作探究三

材料一:

(倭寇)“大肆毁掠,……杀人无算。

城边流血数十里,河内积货满千船”

-----《倭变事略》

材料二:

戚继光组建了戚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在台州九捷中,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荡平浙江的倭寇……在福建、广东,与当地明军并肩作战,剿灭那里的倭寇。

材料三: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

根据材料,①分析戚继光取得胜利的原因?

②从材料三中你能学到戚继光的什么高尚品德?

点拨提升,以教导学:

各小组交流彼此观点,最后教师总结归纳并延伸知识:

三则材料一说明了日本倭寇侵略我国,反衬出我们抗倭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材料二直观的展示了戚家军纪律的严明、英勇善战,以及人民群众的同仇敌忾,材料三展示了戚继光的人格魅力。

乘机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戚继光的高尚品质(淡泊名利,抵抗侵略,维护祖国领土主权完整的爱国主义精神)。

师:

学习了戚继光的事迹后,你觉得他跟岳飞相比有何不同之处吗?

生:

戚继光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岳飞是南宋抗金英雄。

师:

(过渡)戚继光抗倭胜利了,但明朝另一件对外活动却成为了我国几百年的耻辱。

师:

播放歌曲《七子之歌》,设计问题

生:

回答问题

师:

自从离别后,中国人民都在翘首以盼她能够回到祖国的怀抱,回来了吗?

何时?

生:

1999.12.20

(三)课堂小结,情感提升:

学习了这一课后你有什么收获?

可以是知识方面的收获,也可以是情感方面的收获。

此环节可先由学生来总结,锻炼语言表达和总结归纳能力,最后教师结合学生回答边板书边总结补充,明朝前期国力强盛,是世界最发达的国家之一,郑和下西洋同亚非各国的经济和文化交流频繁,属于友好交往的一面;明朝中后期国势日渐衰落,倭寇入侵,戚继光领导了反侵略的抗倭斗争,并取得了胜利;然而中国与外来侵略势力的矛盾却日益尖锐,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澳门的居住权,开始了殖民活动。

最后突出强调由“交往到冲突的变化”是明清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在外交上的体现,得出“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一结论,升华学生的情感。

(五)板书设计

国力强

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

交往

明朝的对外交往

冲突

国力弱

戚继光抗倭(明朝中期)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年)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价值观教育的很好的素材,为能达到这个教学目的,我以情感教育作为基线,首先充分发挥视频、图片资料对教学的辅助作用,创设教学情景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其次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动脑、动嘴、动手”,学生们在思维的碰撞中使情感得以升华,从而实现本课潜在的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目的。

但这节课小组合作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谈观点时展开的不够,讨论略显平淡,但是学生情绪高涨。

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