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上涨与宏观调控.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58147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价上涨与宏观调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物价上涨与宏观调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物价上涨与宏观调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物价上涨与宏观调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物价上涨与宏观调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价上涨与宏观调控.docx

《物价上涨与宏观调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价上涨与宏观调控.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价上涨与宏观调控.docx

物价上涨与宏观调控

物价上涨专题

材料一:

导火索:

猪肉涨价

  古人常说“民以食为天”,食品价格上涨绝不是一件小事情。

从2007年6、7月份开始,国内猪肉价格普遍出现上涨,以生猪出栏数排名全国第一的四川省为例,仔猪每公斤价格在2006年不超过6元,2007年5月份时也只有12元,而到了7月末则飙升至22元,优质外血缘仔猪的价格还要更高。

此后猪肉价格狂飙突进,每月两位数的价格涨幅变得司空见惯,引领各类居民消费品价格一路上行,成为本轮物价上涨名副其实的导火索。

  对于国人来说,猪肉在饮食结构中占据着比较高的比重,世界上超过一半的猪肉由我国生产出来并消费掉,猪肉价格一旦疯涨起来,我们的日常生活必然受到非常大的影响,其中生活成本上升是最为重要的一条。

根据经济学理论的“替代效应”,猪肉价格上涨将导致同类商品的需求扩大,例如鸡肉、牛肉、羊肉等等,那么这些商品的价格也就相应地被拉高了,事实也的确如此。

肉禽及其制品价格同比涨幅在2007年5月份首次突破20%,8月份甚至逼近了50%,随着后来中央出台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例如向市场投放储备肉),涨幅略有回落,但截至11月仍然维持在38.8%的高位。

受此影响,蛋、水产品、鲜菜和鲜果等商品的价格也呈现普涨态势,这说明“替代效应”已经蔓延到了整个食品领域,广大消费者的生活成本被进一步推高。

   分析:

猪肉价格大幅走高的原因分析:

首先是养猪成本的提高。

2006年底全世界粮食储备量降到了20年来的最低点,受此影响,粮价出现了全球范围内的上涨,导致猪饲料价格随之水涨船高。

其次是2006年4月以来我国长江流域爆发的猪蓝耳病导致生猪存栏量下滑,同时,疫病对该地区养猪农户的信心也产生了不利影响,从而抑制了生猪存栏量的恢复势头。

第三是近几年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居民收入增加之后必然要改善食品质量,扩大肉类和禽蛋的消费支出,这就刺激了市场对猪肉等商品的需求。

供给减少和需求上升的共同作用,促使猪肉价格开始大幅走高。

材料二:

方便面涨价

受原材料一直大幅上涨的重压,苦苦支撑了近一年时间的中国方便面业加入了价格调整的大军。

世界方便面协会中国分会宣布,从7月下旬开始,华龙、白象、康师傅、统一、今麦郎、日清、农心等十多家知名企业全部参与此次统一调价,其市场覆盖率达到95%以上。

其中中低价方便面(原价格不超过一元的)涨幅在20%至40%。

众多方便面粉丝们慨叹:

快要吃不起了;商务部已注意到近期方便面的价格波动,正密切关注其下一步发展。

方便面涨价确实因为市场调节所致,那么企业遵循经济规律进行调价本也无可厚非。

但调价的方式却引起人们的质疑,涨价是以“两步跳”来完成的:

第一步,“瘦身”涨价。

即在不明示的情况下,减量不减价。

第二步,由行业协会宣布,集体涨价。

联华超市即将涨价的康师傅方便面均为袋装方便面,涉及近一半的品种,平均涨幅在10%左右。

其中,涨幅最大的是康师傅五连包,供应商给联华超市的价格从4.32元上调到5.40元,涨幅25%;涨幅最小的是100克袋装方便面,供应商价格从1.47元涨到1.55元,涨幅5%。

农心、日清等方便面供应商也已经通知联华超市,近期将上调产品价格。

联华超市有关人士称,虽然农心、日清未通知具体的涨价时间和详细的价目表,“但我们预计会从9月份开始上调价格。

分析:

食品生产成本上升的原因主要有:

石油价格上涨造成的下游企业价格上涨;灾害性天气导致农产品总产量下降;全球谷物库存的急剧减少;发展生物能源对国际粮食市场价格的冲击和出口国限制出口,进口国加大采购力度等。

物价上涨会造成居民生活支出成本的提高。

特别对于低收入家庭来说,他们一个月的消费支出都是以食品为主,粮油支出的增加无疑给家庭的消费支出带来压力。

材料三:

煤价上涨

煤炭购进价格持续快速上涨,华东地区煤炭购进价格继续高位运行,西南地区煤炭购进价格涨幅最大。

自2007年3月份以来,建材企业煤炭平均购进价格已连续13个月呈持续上涨态势。

4月份,建材企业煤炭购进价格每吨平均为462元,比上月上涨22元,比去年同月高86元。

华东地区煤炭购进价格每吨超过了500元,其中福建、浙江、上海和江苏均超过600元,福建最高,达到每吨708元。

4月份,西南地区煤炭购进价格达到每吨436元,比上月上涨54元,涨幅居全国之首,其中四川达到每吨577元,比上月上涨了近200元。

2008年煤炭合同价格大幅上升。

2007年12月18日,为期5天的2008年煤炭产运需衔接合同汇总会在河北香河落下帷幕。

其中电煤合同价普遍上涨10%,炼焦煤上涨20%,化工用无烟煤上涨约5%。

煤炭供应紧张。

供需方面,截至前10个月原煤产量增长8.2%,而四大下游需求行业:

火力发电增长16%,生铁产量15.8%,水泥增长14.2%,化肥(合成氨)增长5.4%,需求增幅在15%左右,大大超过煤炭产量的增长。

煤炭涨价对北方一些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地区来说,影响较大。

从2007年10月18日开始,北京市蜂窝煤的价格调整为每块0.52元,和9月1日相比每块上涨4分钱,影响北京市28万户低收入居民的生活。

煤炭涨价,将对收入相对较低的住户产生一定的心理负担。

分析:

煤炭是国家的重要能源资源,价格的稳定至关重要。

煤炭价格上涨,不仅对工农业生产产生较大影响,而且对居民生活带来了一系列影响。

对企业生产来说,煤炭价格大幅上涨使以煤为动力的发电、供热等企业成本大增,效益下降;煤炭价格上涨,煤炭供应紧张,使得部分电厂发电机组被迫限运或停运,发电量减少,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用电;煤炭价格上涨带动相关产品价格上涨,尤其是化工、钢铁、冶金、煤气等消耗煤炭较大的行业最为明显。

对居民生活来说,煤炭价格上涨,带动了电价、液化气价格的上涨,给居民带来的生活压力增大,特别加重了低收入居民生活的负担,同时加剧了社会对通货膨胀的预期。

材料四:

油价上涨

2008年7月11日国际油价再度刷新历史最高纪录,纽约、伦敦两地油价首次在盘中突破每桶147美元。

其中,纽约商品交易所8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创下每桶147.27美元的盘中新高后,收于145.08美元,较前一交易日上涨3.43美元。

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8月份交货的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上涨2.46美元,收于每桶144.49美元,盘中最高见每桶147.50美元。

 

加拿大皇家银行资本市场公司2008年6月2日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由于油价飞涨,76%的美国人减少了开车的次数,19%的人更多乘坐公交车或地铁,11%的人选择“拼车”。

每10个受访的上班族中有4人表示,曾考虑搬到离公司比较近的地方居住。

82%的人称,在买下一辆汽车时,会优先考虑混合动力车。

那些年收入超过10万美元的受访者也称,他们感受到了汽油涨价带来的经济压力。

他们中48%的人减少了在外就餐的次数,21%的人不得不减少养老金储蓄。

一半的受访者说,他们会选择就近度假,要不干脆待在家里。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8年6月19日宣布,自6月20日起将汽油、柴油价格每吨提高1000元,航空煤油价格每吨提高1500元;自7月1日起,将全国销售电价平均每千瓦时提高2.5分钱。

液化气、天然气价格不作调整。

分析:

国际油价上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表现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个方面:

直接影响表现为外汇支出增加、净出口减少,进而降低GDP增长率,并拉动物价上涨。

间接影响主要表现为产品出口面临着下降的潜在危险:

一是以石油为主要燃料、原料的产品,因生产成本上升导致产品竞争力下降,从而使出口面临下降的潜在危险。

二是出口对象国因油价上涨使国际收支出现困难,进而降低其进口能力。

材料五:

解读CPI

  去年有一句话非常流行:

“你可以跑不过刘翔,但你不能跑不赢CPI”。

毫无疑问,CPI是整个2007年的关键词,是本轮物价上涨的风向标和冲锋号。

  CPI是英文ConsumerPriceIndex的缩写,中文译为“消费者物价指数”,对应的国家统计局指标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CPI可以衡量消费者在不同时期为购买一篮子商品和服务所支付的费用,反映居民日常消费价格的变动情况,是监测通货膨胀的重要指标。

目前,我国的CPI由国家统计局规定的八类商品和服务构成,即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等,每个大类中又包含一些小项目,共计300多项。

各大类在CPI中的权重如下:

食品34%;烟酒及用品4%;衣着9%;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6%;医疗保健个人用品10%;交通和通信1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14%;居住13%。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受春节和雪灾等因素影响,2008年1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7.1%,创1997年以来月度新高。

从八大类别看,1月份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8.2%。

其中,粮食价格上涨5.7%,油脂价格上涨37.1%,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41.2%,猪肉价格上涨58.8%,鲜蛋价格上涨4.6%,水产品价格上涨8.7%,鲜菜价格上涨13.7%,鲜果价格上涨10.3%,调味品价格上涨4.1%。

分析:

“你可以跑不过刘翔,但你不能跑不赢CPI”几乎是一路走高的CPI,也因此成为了时下的热门话题。

一个抽象的CPI数字背后,是物价水平的涨跌互现。

对于百姓而言,猪肉、食品和汽油等价格的上涨比每月的CPI数字更能透露出通货膨胀的气息,也更能感受到实际生活压力的上升。

而CPI带来的压力对于政府也同样存在,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转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已然成为未来政府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

同时可以看出食品价格上涨幅度很大,非食品因素作用并不明显,这跟春节之前的集中消费以及雪灾天气导致部分日用消费品供应短缺有关系。

材料六:

通货膨胀

什么是通货膨胀?

简单来说,通货膨胀意味着一般价格水平的连续上涨,普遍应用的监测指标就是CPI。

从世界经济发展历程来看,如果一国或地区的经济保持着稳定的增长速度,大多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必然随之上涨,只要这种涨幅始终在一个较小的区间内就不会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世界各国和地区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无不在追求这样一个境界——高经济增长率、高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美国曾经出现过这种罕见的情形,我国经济自2003年以来的4年多时间里也接近了这个境界。

由此可见,低水平的通货膨胀并不是经济的敌人,大家甚至认为3%以下的通货膨胀率能够为经济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严格来讲,我们每天都生活在通货膨胀之中,比如今天的十块钱比起二十年前的十块钱在购买力上已经相去甚远,只不过大多数情况下物价上涨幅度很小以至于我们几乎察觉不到。

但是,当通货膨胀转向过快的甚至急剧的增长速度时,它就会变成全社会的公敌。

在高通货膨胀率的条件下,市场的价格机制将被严重扭曲,同时广大居民的收入和财富将面临迅速的再分配,居民储蓄往往会因为货币购买力的大幅缩水而遭受重大损失。

分析:

哪些因素会诱发严重的通货膨胀呢?

一是需求拉动,即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在内的总需求超出了生产能力从而将物价拉起来;二是成本推动说,即工资和原材料价格等生产成本的增加会推动物价普遍上涨。

此外,通货膨胀还有一种通过预期来自我实现的特性,例如,如今CPI每个月都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惊喜”,那么大家难免会认为物价还要继续往上涨,一旦这种预期在社会中广泛形成,就会促使企业、家庭和个人提前进行投资和消费,物价水平将在总需求的拉动下进一步走高,通胀预期就演变成为真正的通货膨胀了。

明白了通胀预期,我们就不难理解有关部门为何如此执着地使用“结构性上涨”这一说法了,目的就是稳定通胀预期。

 

材料七:

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受物价上涨影响最直接的群体无疑是普通工薪阶层,尤其是中低收入者。

米面油肉,以及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用品和服务的价格上涨,成为影响每个家庭日常生活的重要因素。

据国家统计局信息,受雪灾等因素的影响,2008年1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了7.1%。

今后一个时期物价仍然面临较大的上涨压力,尤其是价格高位运行的趋势还没有发生根本转变,由此产生的一些不稳定的因素还在积累,潜在的影响和风险不容忽视。

物价上涨对高收入家庭而言,由于生活必需品的消费在其全部消费中所占比重不大,受价格上涨的影响有限,但对低收入家庭来说,由于目前物价上涨是以食品价格上涨为主导的结构性价格上涨,而低收入群体对食品的消费支出比重又比较大,所以他们的基本生活受物价上涨的影响就表现得更为容易和突出。

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应当采用专项补贴和经费,对中低收入的家庭和有困难的群众给予补助。

政府有关部门应当通过定期、直接、深入地了解困难群众的实际生活,加大对下岗失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千方百计给低收入家庭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建立与物价指数挂钩的社会最低保障制度,根据物价上涨情况,及时提高低保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

享受专项补贴的群体,不仅可以包括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居民,因下岗失业、患重大疾病、受灾害影响等因素造成家庭生活特困的职工和农民,还应包括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残疾人、优抚对象、老党员和老干部、农村“五保户”等。

同时,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重要生活必需品、教育、医疗、经济适用房等价格的监管,谨慎出台新的调价项目,严格控制物价的快速上涨,充分考虑到低收入居民家庭的承受能力,切实减轻因价格调整对困难群众造成的生活负担。

分析:

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

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和个人储蓄积累保障。

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的“安全网”,它对社会稳定、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给予社会救助,保障居民最低生活,使人能活下去,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目标。

材料八:

美国1980年—1982年的通胀治理政策

上世纪70年代末,国际石油价格成倍上涨,美国农作物歉收也使食品价格上升,1979年美国的通胀率达到11.3%,控制通胀成了美国政府的头等大事。

卡特总统1980年3月宣布实施信贷管制,主要措施包括各商业银行压缩消费者贷款和工商业贷款,将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提高至10%等。

信贷的突然紧缩严重打击了消费信心,由此导致经济严重衰退,通胀率达到了战后的最高值13.5%,经济政策的不成功导致卡特总统1981年1月黯然下台。

信贷管制政策不但未能控制通胀反而伤及了经济,继任的里根总统祭出了两招通胀治理的“板斧”,即所谓的“里根经济学”。

第一招“板斧”是控制货币供应,提高利率,降低总需求。

另一招“板斧”即1981年8月签署的《经济复兴法案》。

该法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削减个人及公司的所得税、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鼓励个人储蓄、为企业研发提供多种税收优惠,意在提高个人和企业的工作生产积极性,促进经济增长。

总体而言,里根总统从两方面来治理通胀,一方面大力支持美联储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降低总需求,遏制物价上涨;另一方面积极实施《经济复兴法案》,调动企业与个人的生产积极性,增加产出,减缓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冲击。

从1983年年初开始,美国经济峰回路转,通胀率下降,经济连续6年高速增长,孕育在低税率环境中的高科技产业日后成为美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引擎。

里根总统由于成功的经济政策成功连任。

分析:

纵观美国1980年—1982年的通胀治理政策,可以得出以下三点启示:

第一、信贷管制有两方面的不足,一是信贷管制对经济的影响难以把握,很容易导致经济急剧衰退,不利于减弱公众的通胀预期;二是信贷规模控制的硬约束无法有效地配置资源。

第二、侧重于利率工具的货币政策是治理通胀的有效手段。

第三、在实施紧缩货币政策的同时采用减税等政策缓解供给面的紧张情况,能减轻经济的衰退,有利于通胀的治理。

材料九:

南京启动困难家庭临时生活补贴联动机制

南京将在全省首个启动应对物价上涨的困难家庭临时生活补贴联动机制。

从本月开始,南京城乡低保家庭和农村五保户就将领到临时生活补贴,物价上涨造成这部分家庭生活负担加重的情况将会有所缓解。

根据这项政策,当连续3个月每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即CPI均达到或超过3%,困难家庭临时生活补贴联动机制就将启动。

启动当月向补贴对象一次性补发前3个月的临时生活补贴,其后CPI达到3%及以上的月份都将发放补贴。

具体的补贴标准分为两档:

CPI达到3%低于5%时,补贴当地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24;当CPI达到或超过5%时,补贴会增加到1/12。

南京今年一季度CPI平均涨幅为8.3%,超过5%的节点,按照上述补助办法,4月联动机制已开始启动。

本月,在册的城镇低保家庭和农村五保户就可一次性拿到1-3月的临时生活补贴。

具体为:

原六城区加上现浦口区的低保家庭,每人将获得最低生活保障金300元的1/12的补助,即25元,3月共计75元。

六合、江宁两区每人总计分别为60元、65元,溧水和高淳县为55元。

农村五保户也将按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12来补助。

目前南京共有14.23万城镇低保户和1.1万农村五保户,4月份发放的临时生活补贴总额将达到900多万元。

低保边缘户即六类特困人群,此次未纳入本联动机制中,但政府也将针对此类人群,另行发放一次性的生活补助。

同时,这一补贴为动态,当CPI连续3月回落到3%以内或全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有所调整,临时生活补贴将停止发放。

分析:

社会救助体系是由政府对生活在社会低层的人给予救助,保障其最低生活,是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

社会救助的项目有:

灾民救助、城市贫民救助、农村五保户救助、城乡特殊对象救助等。

南京市政府发放临时生活补贴的目的就是针对物价上涨,给予困难居民一定数额的救助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物价上涨对困难家庭的不利影响,保障其基本生活。

材料十:

“两防”之路,任重道远

  200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最大的亮点是政策基调的调整,明确地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2008年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提出“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

这意味着实施十年之久的稳健货币政策将“功成身退”,取而代之的是从紧的货币政策。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2008年要严格控制货币信贷总量和投放节奏,更好地调节社会总需求和改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维护金融稳定和安全。

显然,货币政策将在今年的宏观调控过程中唱主角。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一国或地区为调节经济运行而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前者发挥作用的主要手段是政府支出和税收,后者是控制货币供应量。

当经济出现衰退时,政府将扩大支出及降低税率来刺激投资和消费,货币当局则利用减息等措施增加货币供给,这就是“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

反之,当经济过热时,“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能够有效地为经济降温。

十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紧紧跟随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随后国内通货紧缩压力加大,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其中货币政策倾向于增加货币供应量;2003年国内出现了贷款、投资及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等新变化,次年开始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其中货币政策倾向于紧缩银根,如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2006年以来,经济增长明显偏快并终于在去年凸现弊端(股市和楼市走向非理性繁荣,物价高涨,我国进入通胀时代),于是宏观调控也随之告别了“双稳健”,代之以“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

分析:

可以说中央提出“从紧的货币政策”是比较及时和明智的,实现“两防”目标的根本就是解决或者说缓解流动性过剩问题。

国际收支双顺差、国际热钱和银行资金等因素共同促成了国内流动性过剩,要想推翻这“三座大山”实在是任重道远。

实际上十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六次上调存贷款利率,2007年货币政策就已经驶入了“紧缩性轨道”。

专题综合分析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8年1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7.1%,其中,城市上涨6.8%,农村上涨7.7%;食品价格上涨18.2%,非食品价格上涨1.5%;消费品价格上涨8.5%,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6%。

同样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4月份CPI同比涨幅高达8.5%,较3月的8.3%小幅反弹,但自2月时触及的近12年峰值8.7%有所回落。

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已经成为2008年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

一、造成物价上涨的原因

1、国际市场价格的带动。

由于石油价格持续上涨,美国等国家大规模开发生物能源,对玉米、大豆等粮食需求量大幅增加。

这导致国际市场粮价大幅度上涨,进而拉动了国内粮食价格上升,并影响到以粮食为原料的食用油、肉、禽、蛋、奶等主要副食品价格。

2、成本推动。

近十年来,我国稻谷、小麦、玉米、大豆、油菜籽、生猪等主要农产品的价格一直低位运行,与此同时,种植养殖成本随着生产资料价格和农村劳动力价格的上涨而大幅上升,所以,目前农产品价格上涨带有明显的恢复性质。

3、供求结构失衡。

由于去年上半年生猪价格跌到谷底,导致生猪存栏下降,部分地区出现的疫情,也加剧了生猪供应的紧张。

食品类价格上涨除了上述原因之外,少数经营者串通涨价、合谋涨价,扰乱市场秩序,对价格上涨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4、内需增加推动了物价上升。

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工资普遍上涨,个体、私营经济进一步活跃,居民总体收入不断增加,有效拉动了内需,推动了物价上涨。

5、以房地产为代表的资产价格持续上涨的带动。

2007年10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9.5%。

虽然房价不直接计入CPI,但购房是中国老百姓最大的支出项目,房价持续上涨必然加大居民通胀预期,并通过房租、水暖费、装修等项目传导到CPI之中。

二、物价上涨的影响

物价上涨使得企业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极大的缩小了企业的利润空间,造成了一些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更加困难;对农民而言,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冲减了粮价上涨带来的好处;对居民而言,由于涨价商品主要集中在粮食、油脂、肉禽蛋等食品类商品,价格上涨增加了居民的消费支出,尤其是使低收入群体生活更加雪上加霜。

三、稳定市场物价的对策建议

1、以市场为依托,进一步完善农产品供给的安全保障机制。

要将农副产品的供给保障提高到与粮食安全同等重要的定位,建立预警机制和系统的保障扶持机制,增加短缺农产品的供给,确保农副产品供应渠道畅通。

同时,要加强国家对重要农产品储备的调节作用。

2、拓宽资金运用渠道,防止货币供给过快增长。

近几年我国贸易顺差大幅度增加,同时外汇储备增加导致货币供给过快增长。

为缓解资金流动性过剩和货币供给过快增长产生的压力,需要进一步拓宽外汇储备资金运用渠道,继续鼓励有条件的国内企业到国外投资。

3、要通过信息引导、规范市场行为,减弱通胀预期。

尽管目前社会对通胀的预期明显较强,但除部分农产品外,目前大多数工业品是供大于求的,并不存在长期性内在大幅涨价条件。

因此,必须通过强化信息引导来规范市场行为,从而达到减弱通胀预期的目的。

4、继续深化教育体制和医疗体制改革,抑制公共服务产品(如教育、医疗等)和垄断型产品或服务的“搭车”涨价的势头。

同时,要增加对城镇和农村中低收入家庭的食品补贴,提高城镇最低生活标准,解决城镇最低收入家庭的生活困难。

5、加强资产市场调控力度,整顿市场秩序,严厉打击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交易中的非法炒作行为。

同时,鉴于2008年CPI仍将保持强劲上升趋势,应密切关注今年物价动态,适度延缓出台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等可能导致物价上涨的政策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