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病理学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56862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用植物病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药用植物病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药用植物病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药用植物病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药用植物病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药用植物病理学复习资料.docx

《药用植物病理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用植物病理学复习资料.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药用植物病理学复习资料.docx

药用植物病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植物病害的概念及症状

植物病理学:

研究植物病害发生的原因,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植物与有害生物之间的作用机制以及病害的防治技术的学科

1.植物病害:

植物因受到有害生物的侵染或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使植物正常的生理活动受到影响,在生理和外观上表现异常或产生经济损失的现象称为植物病害。

2.病原:

引起植物生病的原因

依据性质:

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

外来生物和植物自身

非生物因素:

物理因素、化学因素

侵染性病害:

外来生物

非侵染性病害:

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遗传性疾病

生物因素导致的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

非生物因素导致的病害称为非侵染性病害,又称生理病害。

植物病害发生的原因分为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区别在于有无病原生物。

侵染性病害:

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寄生植物病害,线虫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

遗传性病害(生理病害),物理病害,化学病害,大气污染,农药污染。

3.植物病害症状:

植物生病后不正常表现,包括病状和病症

病状:

寄主植物本身的不正常表现(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

病症:

病原物在病部产生的特征性结构(霉状物、点状物、粉状物、菌核、脓状物【细菌】)

症状是植物发生某种病害以后在内部和外部显示的表现形式,每一种病害都有它特有的症状表现。

植物发生病害的原因:

环境因素,生物因素,环境与生物相互配合的包括病原生物与环境条件的配合,环境因素与植物生长发育过程的配合,以及环境、病原物和植物三者的相互作用。

4.影响植物病害发生的基本因素是病原、感病植物和环境条件。

5.并发症:

当两种或者多种病害同时在一株植物上发生时可出现多种不同类型的症状

6.典型症状:

一种植物在特定条件下发生的一种病害以后就出现一种症状。

7.药用植物病害发生的特点:

(1)集约化栽培导致病害易流行成灾

(2)栽培环境的气象特点有利病害发生

(3)无性繁殖材料是药用植物病害的重要初侵染来源

(4)禁用高毒农药

(5)地下部病害严重

(6)地道药材病害严重

8.中药材GAP译为“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材原则“安全、有效、稳定、可控。

第二章植物病害的病原学

第一节植物病原真菌

1、真菌的主要特征:

①为真核生物,有固定的细胞核,细胞壁主要成分几丁质

②营养体简单,大多为菌丝体,无光和色素

③营养方式为异养型(腐生和寄生)

④典型的繁殖方式是产生各种类型的孢子

2、真菌引起的病害数量最多,约占传染性病害的80%左右。

3、真菌的有性生殖一般包括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三个阶段。

4、准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主要区别:

有性生殖:

通过减数分裂进行遗传物质重组和产生单倍体。

准性生殖:

通过二倍体细胞核的有丝分裂交换进行遗传物质的重新组合,并通过产生(一些半知菌和子囊菌与少数担子菌等丝状非整倍体后不断丢失染色体来实现单倍体化。

真菌)

某些真菌如构巢曲霉,既可以进行准性生殖,也可以进行有性生殖。

半知菌是一类未发现有性生殖的真菌。

其中有些是以准性生殖的形式起着类似一般有性生殖的作用。

5、真菌门分为:

①鞭毛菌亚门:

营养体是单细胞或没有隔膜的菌丝体,无性生殖产生游动孢子,有性生殖产生卵孢子或休眠孢子囊。

②结合菌亚门:

营养体是菌丝体,典型的没有隔膜,无性繁殖产生孢囊孢子,有幸生殖形成接合孢子。

③子囊菌亚门:

营养体是有隔膜的菌丝体,极少数是单细胞,无性生殖产生分生孢子,有性生殖形成子囊孢子。

④担子菌亚门:

营养体是有隔膜的菌丝体,有幸生殖形成担孢子。

⑤半知菌亚门:

营养体是有隔膜的菌丝体或单细胞,没有有性阶段,但有可能进行准性生殖。

6、鞭毛有茸鞭和尾鞭两种。

7、鞭毛菌亚门真菌的共同特征:

无性产生具1—2根鞭毛的游动孢子。

8、鞭毛的结构是9+2型。

9、鞭毛菌亚门分为4纲:

根肿菌纲:

游动孢子前端有两根长短不等的茸鞭。

壶菌纲:

游动孢子后端有一根尾鞭。

四壶菌纲:

游动孢子前端有一根茸鞭。

卵菌纲:

游动孢子有一根尾鞭和一根茸鞭。

10、鞭毛菌亚门与药用植物病害有关的真菌属及其代表性病害:

①单轴霉属:

苍耳霜霉病

②霜霉属:

板蓝根霜霉病、延胡索霜霉病

③盘梗霉属:

莴苣及菊科植物霜霉病

④白锈属:

板蓝根白锈病、牛膝白锈病、蓟白白锈病

11、子囊菌亚门真菌与药用植物病害有关的子囊菌:

白粉菌:

引致各种植物白粉病,主要寄生在叶片上,有的发生在新梢或芽上。

在病部形成白粉或小黑点。

核盘菌引起菌核病。

12、担子菌亚门分为3个纲:

①冬孢菌纲:

没有担子果,在寄主上形成分散或成堆的冬孢子。

高等植物上的寄生物。

②层菌纲:

有担子果,裸果型或半被果型。

担子形成子实层,担子是有隔担子或无隔担子。

大都是腐生物,极少数是寄生物。

③腹菌纲:

有担子果,裸果型,担子形成子实层,担子是无隔担子。

与药用植物病害关系较密切的担子菌主要有锈菌和黑粉菌。

13、锈菌目:

一般称作锈菌。

主要为害植物茎、叶大都引起局部侵染。

锈菌引起的植物病害在病部可以看到铁锈状物(孢子堆)故称锈病。

特征:

冬孢子萌发产生的先菌丝内产生横隔特化为担子。

担子有4个细胞,上产生一个小梗,上着生担孢子。

无担子果。

冬孢子:

棍棒状。

引起药用植物病害的重要属:

①柄锈菌属:

冬孢子有柄,双细胞。

夏孢子黄褐色,单细胞。

②单胞锈菌属:

冬孢子单细胞,夏孢子单细胞。

③柱锈菌属:

冬孢子单胞,夏孢子单胞。

④多胞锈菌属:

冬孢子3至多细胞。

⑤胶锈菌属:

冬孢子双细胞,无夏孢子阶段。

14、黑粉菌目:

一般称作黑粉菌。

特征是产生成堆黑色粉状的冬孢子(习惯称作厚垣孢子)。

主要为害种子植物。

、黑粉菌与锈菌的主要区别:

它的冬孢子是从双核菌丝体的中间细胞形成的,担孢子15.

直接着生在先菌丝(没有小梗)的侧面或顶部,成熟后也不能弹出。

黑粉菌大多为兼性寄生,寄生性较强。

16、半知菌亚门真菌包括那些只有无性阶段或有性阶段尚未发现的真菌。

半知菌中大多属于子囊菌,少数属于担子菌。

严格地说,半知菌只包括未见有性阶段的子囊菌和担子菌。

17、半知菌无性繁殖以芽殖、断裂及裂殖的方式产生分生孢子。

18、真菌病害的特点:

真菌病害的主要症状为坏死、腐烂和萎蔫,少数为畸形。

在病斑上常有霉状物、粉状物、粒状物等病征。

(1)鞭毛菌亚门的许多真菌,如绵霉菌、腐霉菌、疫霉菌等,大多生活在水中或潮湿的土壤中,经常引起植物根部的茎基部的腐烂或苗期猝倒病。

湿度大时在病部生白色的棉絮状物。

霜霉菌、白锈菌大多陆生,为害植物的地上部,引致叶斑和花穗畸形。

霜霉菌在病部表面形成霜状霉层,白锈菌形成白色的疱状突起。

(2)接合菌亚门真菌引起的症状通常为薯、菜、果的软腐或花腐。

(3)许多子囊菌及半知菌引起的病害,一般在叶、茎、果上形成明显的病斑,其上产生各种颜色的霉状物或小黑点。

白粉菌形成有性孢子,以度过不良环境,称为下一生长季节的初侵染来源。

(4)担子菌中的黑粉菌和锈菌(专性寄生)在病部形成黑色或褐色的锈状物。

黑粉菌多以冬孢子越冬。

锈菌有多型性和转主寄生现象。

其产生的夏孢子是在侵染的来源。

第二节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19、原核生物:

含有原核结构、由细胞膜和细胞壁或只有细胞膜包围的单细胞微生物。

20、细菌的形态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

21、有些染色反应对细菌有鉴别作用。

细菌对革兰氏染色的反应有阳性和阴性。

紫阳性红;厚壁菌门阴性薄壁菌门.

22、原核生物都是以裂殖的方式繁殖。

23、菌原体侵染植物后引起的病害类型多为黄化或矮缩、丛生和叶、芽变小等

24、细菌性病害:

番红花细菌性软腐病、浙贝软腐病、人参细菌性软腐病

第三节植物病毒

25、病毒:

一种由核酸、蛋白或其复合体构成的、具有繁殖、传染和寄生在其他生物体上的能力的非细胞形态分子生物。

主要特征:

个体微小的分子寄生物;严格的专性寄生,其繁殖需要寄主提供原料和场所。

没有叶绿体。

26、植物病毒的结构:

核酸和外壳蛋白组成。

少数有囊膜。

27、植物病毒的成分:

植物病毒粒体的主要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囊膜。

28、植物病毒构型:

螺旋对称、等轴对称、复合对称。

29、植物病毒的传播:

植物病毒从一植株转移或扩散到其他植株的过程。

移动:

从植株的一个局部到另一个局部的过程。

(短距离移动:

胞间连丝;长距离移动:

输导组织)

30、植物病毒的传播方式:

(1)种子和其他繁殖材料的传播

(2)嫁接传播

(3)机械传播

(4)土壤传播

(5)昆虫传播:

①非持久性(口针型)昆虫获毒后能立即传毒,但很快失去传毒能力。

病毒存于昆虫口针前端。

一般可通过汁液接触传播,传毒昆虫主要是蚜虫

②半持久性(循回型)昆虫获毒后不能立即传毒,要经过一定时间后才能传毒。

主要是病毒通过昆虫的体液再回到唾液。

这类昆虫有蚜虫、部分叶蝉和飞虱。

③持久性(增殖型)昆虫获毒后要经过一定时间才能传毒,病毒可在

昆虫体内繁殖,可终身传毒,经卵传毒。

病毒不能通过汁液接触传染

31、植物病毒典型种:

烟草花叶病毒(TMV)、黄瓜华业病毒(CMV)

第四节植物病原线虫

32、植物病原线虫的致病性

致病特点:

主动侵袭、隐蔽性

线虫最重要的生态环境:

土壤(湿度温度)

线虫的形态:

雄虫线性、雌虫梨形或圆球形

线虫为害部位:

植物的根和地下茎、鳞茎和块茎

病毒和线虫是专性寄生

线虫通过口针危害植物,对植物破坏作用最大的是食道腺分泌物

植物线虫的致病性或影响:

①刺激寄主细胞的增大,以致形成巨型细胞或合胞体

②刺激细胞分裂形成瘤肿和根部的过度分枝等畸形

③抑制根茎顶端分生组织细胞的分裂

④溶解中胶层,使细胞离析

⑤溶解细胞壁和破坏细胞

注意区分寄生性和腐生性线虫。

腐生性线虫的特征主要是口腔内没有口针,食道多为双胃型或小杆型,尾部细长如丝状,在水中非常活跃。

线虫通常生活在土壤(温度、湿度)、海水中。

第五节寄生性种子植物

33、寄生性种子植物:

少数植物由于根系或叶片退化或缺乏足够的叶绿素而营寄生生活。

34、危害药用植物的寄生性种子植物主要有:

菟丝子科、列当科、桑寄生科、樟科、玄参科。

、按寄生植物对记住的依赖程度:

全寄生和半寄生35.

按寄生部位不同:

根寄生和茎(叶)寄生(独脚金和列当属于根寄生;菟丝子、桑寄生和槲寄生属于茎(叶)寄生)

即使全寄生又是茎寄生:

菟丝子;既是半寄生又是根寄生:

独脚金;既是全寄生又是根寄生:

列当;既是半寄生又是茎寄生:

槲寄生

第六节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

36、植物的非侵染性病害:

由于在生长环境中有不适宜的物理、化学等因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一类病害。

化学因素:

(1)营养失调

(2)环境污染,主要是指空气污染(3)植物药害

物理因素:

(1)温度不适

(2)水分失调(3)光照不适

第三章植物病害的发生与发展

1.寄主能否被病原物侵染为害,主要决定于病原物的寄主性和致病性

寄生性:

病原物在寄主植物活体内取得营养物质而生存的能力。

致病性:

病原物为害寄主的能力,主要是对寄主植物的破坏性。

致病性是导致植物发病的主要因素,表现在:

对寄主的养分、水分的大量掠夺;病原物的代谢产物,如各种酶、毒素和生长素类物质对寄主的破坏作用

2.寄生的专性化:

病原物对寄主植物具有选择性,任何一种病原物只能寄生在一定的寄主植物上,因此每一种病原物都有一定的寄主范围。

3.寄生性的强弱和致病性的强弱没有一定的相关性。

4.植物的抗病性类型:

免疫、抗病、感病、耐病和避病

植物的抗病机制是避病性和抗病性(包括抗侵入和抗扩展)。

5.病原物的侵染过程:

接触期、侵入期、潜育期、发病期。

6.各种侵染性病原物的入侵形式:

)病毒1.

从微伤口侵入

2)细菌

能从伤口和自然孔口侵入

3)真菌

可从伤口、自然孔口侵入,也能穿透植物表皮直接侵入

4)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

可直接侵入植物。

7.侵染循环又称病害循环:

一种病害从前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

传染性病害的侵染循环主要包括三个环节:

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病原物的传播途径。

侵染循环是病害防治研究的中心问题,因为病害防治措施主要是根据其侵染循环的特点为依据的。

病原物怎样度过寄主的休眠期而成为下一个季节的病原物来源:

病原的越冬和越夏

病原物越冬和越夏的场所:

田间病株;种子、苗木;土壤;病株残体;粪肥

8.病原物的传播分为风力传播、雨水传播、昆虫传播和人为传播。

9.初次侵染与再次侵染的区别:

初次侵染是生长季节田间发生的第一次侵染。

初次侵染的病原物主要来源于越冬或越夏场所。

同一生长季节内,田间已发病植株上产生的病原物引起的侵染称再次侵染,即再次侵染的病原物来自当年寄主病株上产生的病原物。

初次侵染的病害一个生长季节只发生一次,一般当年不易流行成灾,但可逐年加重。

再次侵染一个生长季节可以发生多次,其次数多少,决定于寄主植物生长期长短和环境条件,特别是温度和湿度。

10.病原物的侵染过程也叫病程,是指病原物在寄主植物的感病部位从接触开始,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侵入植物,并在植物体内扩展蔓延,最后引起植物发病的过程。

第四章植物病害的流行和预测

1.植物病害流行:

植物病害在较短时间内突然大面积严重发生从而造成重大损失的过程

植物病害的预测:

依据流行学原理和方法估计病害发生时期和数量,指导病害防治或病害管理。

植物病害流行学:

在群体水平研究植物病害发生规律、病害预测和病害管理

植物病害流行学的研究重点:

植物病害流行的时间动态和空间动态及影响因素

2.发病率:

发病植株或植物器官(叶片、根、茎、果实、种子等)占调查植株总数或器官总数的百分率

发病率相同时,发病严重程度和植物蒙受损失不同,所以为更为全面估计病害数量,应用严重度指标

病情指数:

全面考虑发病率与严重度两者的综合指标

3.根据病害的流行学特点不同,可分为单循环病害和多循环病害两类。

4.单循环病害,又称积年流行病害,是指在病害循环中只有初侵染而没有再侵染或虽有

再侵染,但作用很小的病害。

(1)特点:

多为种传或土传的全株性或系统性病害,自然传播距离较近,传播效能低。

单循环病害每年流行程度主要取决于初始菌量、寄主的感病期较短,受环境影响小。

(2)病害举例:

薏苡黑穗病、人参根结线虫病、小麦黑穗病

多循环病害,又称单年流行病害,是指在一个生长季节中病原物能够连续繁殖多代,从而发生多次再侵染的病害。

流行速度的控制

(1)特点:

局部侵染,寄主感病时期长,病害潜育期短。

病原物增殖率高。

(2)病害举例:

水稻稻瘟病。

单循环病害防治:

消除初始菌源很重要,除选用抗病品种外,田园卫生、土壤消毒、种子消毒、拔除病株等措施。

多循环病害防治:

种植抗病品种,采用药剂防治和农业防治,降低病害增长率。

发生、发展和衰退的过程。

、病害流行的时间动态:

5.

流行时间动态:

季节性流行动态和逐年流行动态。

6、多循环病害流行曲线:

始发期、盛发期和衰退期。

(指数增长期、逻辑斯蒂增长期、衰退期)

7、病害预测、药剂防治和流行规律分析研究都应以指数增长期为重点。

8、病害流行的空间动态即病害的传播过程,反映了病害数量在空间中的发展规律。

在一个生长季中如果定期系统调查田间发病情况,取得发病数量随病害流行时间而变化的数据,再以时间为横坐标,以发病数量为纵坐标,绘制成发病数量随时间而变化的曲线。

该曲线称为病害的季节流行曲线。

曲线的起点在横坐标上的位置为病害始发期,斜线反映了流行速率,曲线最高点表明流行程度。

9.因病原物不同,病害的传播可分为气传病害、土传病害、虫传病害。

因距离不同,分为近程传播、中程传播、远程传播。

近程传播在百米一下。

中程传播在几百米至几公里之间。

10.多循环气传病害流行的田间格局有中心式和弥散式。

11.通常传病中心处新生病害密度最大,距离愈远,密度越小,呈明显的梯级,这称为病害梯度或侵染梯度。

梯度越缓,传播距离愈远,梯度愈陡,传播距离愈近。

12.病害的流行因素:

(1)感染寄主植物

(2)寄主植物大面积集中栽培

(3)有强制病性的病原物

(4)病原物数量巨大

(5)有利的环境条件

13.植物病害的预测,是根据病害发生和流行规律,以及当前的有关资料和气象预报为根据,对某一种病害发生以前或发生过程中,估计在一定时间内该病进一步发展的情况,即推测该病是否发生或发生轻重程度。

.依据病害的流行规律,利用经验的或系统模拟的方法估计一定时限之后病害的流行14.

状况,称为预测,由权威机构发布预测结果称为预报。

15.按预测内容和预报量的不同可为流行程度预测、病害发生器预测、损失预测。

按照预测的时限可分为长期预测、中期预测、短期预报。

16:

预测的依据:

(1)根据菌量预测

(2)根据气象条件预测

(3)根据菌量和气象条件进行预测

(4)根据菌量、气象条件、栽培条件和寄主植物生育状况预测

17.预测方式:

经验预测模型、系统模拟模型。

最广泛的是经验预测模型。

18.病害的时间动态和空间动态的关系:

病害的时间动态和空间动态是相互依存、平行推进的,没有病害的增值,就不可能实现病害的传播;没有有效地传播也难以实现病害数量的继续增长,也就没有病害的流行。

19.一次传播与一代传播的区别:

前者为病原菌孢子从释放到侵入植物体这段时间内所引起的病害传播,以日为时间单位,表述为一日之内实现的病害传播距离,后者为病害一个潜伏期内多次传播所实现的传播距离。

第五章

1.柯赫氏法则常用来诊断和鉴定侵染性病害,共4条:

在病植物上常伴随有一种病原生物存在;该微生物可在离体的或人工培养基上分离纯化而得到纯培养;将该纯培养接种到相同品种的健株上,表现出相同症状的病害;从接种发病的植物上再分离到其纯培养,性状与原来的纯培养相同。

2.侵染性病害的诊断要点:

(1)寄生植物引起的病害:

在病植物体上或根际可以看到其寄生物。

(2)线虫病害:

在植物根表、根内、根际土壤、茎或籽粒(虫瘿)中可见到有线虫寄生。

线虫病的病状有虫瘿或根结、胞囊、茎(芽、叶)坏死、植株矮化、黄化缺肥化。

)真菌病害:

大多数真菌病害在病部产生病症,或稍加保湿处理即可长出子实体。

区3(.

别这些子实体是否是真正病原真菌的子实体,方法是从新鲜病部的边缘作镜检或分离,选择合适的培养基也是必要的。

按柯赫氏法则进行鉴定,尤其是接种后看是否发生同样病害是最基本的。

(4)细菌病害:

初期有水渍状或油渍状边缘,病斑上有菌脓外溢。

斑点、腐烂、肿瘤大多数是细菌病害的特征。

无喷菌现象。

革兰氏染色、血清学检验和噬菌体反应也是细菌病害诊断和鉴定中常用的快速方法。

(5)菌原体病害:

植株矮缩、丛枝或扁枝、小叶与黄化。

只有在电镜下才能看到病原体。

注射四环素以后,初期病害的症状可以隐退消失或减轻。

(6)病毒病害:

以花叶、矮缩、坏死为多见。

无病症。

在电镜下可见到病毒粒体和内含物。

采取病株叶片用汁液摩擦接种或用蚜虫传毒接种可引起发病。

(7)复合侵染的诊断:

可以采用不同介体或不同鉴别寄主过筛的方法将其分开。

柯赫氏法则在鉴定侵染性病原物时是始终要遵守的一条准则。

3.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要点:

从病植物上看不到任何病症,也分离不到病原物,往往大面积同时发生同一症状的病害,没有逐步传染扩散的现象,大体上可考虑是非侵染性病害。

下列几点可以帮助诊断其病因:

(1)病害突然大面积同时发生,发病时间短,只有几天。

大多是由于大气污染、三废污染或气候因素如冻害、干热风、日灼所致。

(2)病害只限于某一种品种发生。

多为生长不宜或有系统性的症状导致的表现,多为遗传性障碍所致。

(3)有明显的枯斑、灼伤,且多集中在某一部位的叶或芽上,以往无病史。

大多是由于使用农药或化肥不当所致。

(4)明显的缺素症状,多见于老叶或顶部新叶。

4.植物病害防治就是通过人为干预,改变植物、病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减少病原物数量,削弱其致病性,保持与提高植物的抗病性,优化生态环境,以达到控制病害的目的,从而减少植物因病害流行而蒙受的损害。

5.防治病害的途径很多,按照其作用原理,通常分为回避、杜绝、铲除、保护、抵抗、治疗。

(IPM)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植保工作方针:

6.

7.植物检疫又称法规防治。

其目的是利用立法和行政措施防止或延缓有害生物的人为传播。

植物检疫的基本属性是其强制性和预防性。

8.农业防治就是利用生产中的各项GAP优质、高产栽培管理技术来控制病害的发生,这是防治病害的基础措施。

9.生物防治是指利用有益生物防治植物病害的各种措施。

10.处理种子的物理防治方法:

干热处理法、温汤浸种、热蒸汽法。

11.化学防治是使用各种化学农药防治植物病害的方法。

当前化学防治是防治植物病虫害的关键措施。

12.化学防治的基本原理:

保护作用、治疗作用、免疫作用、钝化作用。

13.杀菌剂使用方法:

种苗处理、土壤处理、喷雾、喷粉。

14.我国允许使用的农药种类:

生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有机合成农药。

15.农药使用原则:

(1)允许使用植物源杀虫剂、杀菌剂、驱避剂和增效剂。

(2)允许释放寄生性捕食性天敌动物。

(3)允许在害虫捕捉器中使用昆虫外激素。

(4)允许使用矿物源农药中的硫制剂、铜制剂。

(5)允许有限度地使用活体微生物农药。

(6)允许有限度地使用农用抗生素。

(7)严格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或者具有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农药。

(8)如生产上实属必需,允许生产基地有限度地使用部分有机合成化学农药,并严格按照规定的方法使用。

16.农业防治包括哪几个方面:

轮作、整地、改良土壤、选好苗床和土壤消毒、选择抗病优质高产良种及种子消毒、选择适宜的播种期和播种方式、田间管理、收获与储藏期的防治。

软腐病分为细菌性和真菌性。

17.

第六章

浙贝母灰霉病

病害症状

浙贝灰霉病又名“早枯”、“青腐塌”,是浙贝常见病害。

浙贝产地发生普遍,为害严重。

叶片上病斑淡褐色,长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有明显的水渍状环。

熟读较大时,病斑上生灰色的霉状物,为病原菌的子实体。

茎部病斑灰色。

花被害后干缩不能开放。

幼果被害呈暗绿色干枯。

果实的果皮及果翼上有深褐色病斑,适度较大时,也生灰色霉状物。

发病规律

本病主要以菌核和菌丝随病残组织遗落在土中越夏越冬。

越冬的菌核3~4月抽出孢子梗并产生分生孢子,成为病害的初侵染来源。

4月初开始发病,4月下旬较重。

春季多雨年份发病重。

种植密度高、田间湿度大、生长嫩弱有利发病。

防治技术

1、轮作产区药农有“地越熟,塌性越大”的经验,因此,有条件的地区应实行轮作。

一般轮作以3~4年较好。

2、合理施肥生长过程有应多施有机肥和焦泥灰等磷、钾肥,少施氮肥,促使浙贝生长健壮。

3、药剂防治从3月下旬开始喷1:

1:

100的波尔多液,以后可选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800倍或59%甲基托布津800倍液、50%速克灵1000倍液等药剂,没10~14d1次,连续3~4次。

芍药炭疽病

病害症状

炭疽病可为害芍药的茎、叶、叶柄、芽鳞和花瓣等部位。

对幼嫩的组织为害最大。

茎部被侵染后,初期出现浅红褐色、长圆形、略下陷的小斑。

后扩大呈不规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